•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初一語文教案

    初一語文教案

    時間:2025-04-03 17:00:16 詩琳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一語文教案(精選1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初一語文教案(精選16篇)

      初一語文教案 1

      行道樹

      教學目標:

      1、識記生字、新詞,提高閱讀能力

      2、理解行道樹的形象

      3、揣摩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

      4、認同自我犧牲精神的崇高,立志做一名奉獻者

      教學重點:

      行道樹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

      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以“假如我是一棵樹,我愿意站在,因為”的句式說一句話。

      二、簡介作者

      張曉風,1941年出生,中國臺灣女作家,余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77年輩中國臺灣地區的評論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散文《愁鄉石》《地毯的那一端》《再生緣》等

      三、指導學生積累字詞

      墮落點綴牙齦冉冉貪婪繁弦急管紅燈綠酒

      四、指導朗讀

      1、聽讀課文。

      2、自讀課文。

      3、小組為單位,組織朗讀比賽。

      五、整體感知課文

      生齊讀課文,思考:

      1、行道樹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明確:行道樹的形象就是無私奉獻者的形象。(本文其實借行道樹贊揚一種人,贊頌一種精神。行道樹的形象就是無私奉獻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贊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六、合作探究

      1、第二段,為什么說是一種墮落?

      明確:“墮落”一詞在字典里的解釋是淪落,流落。在文中的`含義是流落到惡劣的環境里。行道樹離開了家,離開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飛塵里,生活條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墮落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的。

      2、 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這一句中哪三個詞最關鍵?

      明確:“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1為什么行道樹認為自己的事業是神圣的?什么樣的事業是神圣的?

      明確:行道樹認識到社會需要、人們需要的事業就是神圣的事業。居民需要新鮮空氣,行人需要綠陰,城市需要迎接太陽,行道樹甘愿立在城市的飛塵里,從事神圣的事業。

      ○2“神圣的事業”為什么是“痛苦”的?“痛苦”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們拋棄了優越自在的生活條件,總是一身煙塵。跟城市歡度夜生活的人們相比,它們寂寞、孤獨、苦熬。它們還時時為城市的污濁而憂愁。

      ○3怎樣理解“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明確:一切神圣的事業總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承受犧牲,但是只有這樣的代價才能為人類做出較大的貢獻。如行道樹承受痛苦,為城市和行人帶來“清新”“濃陰”這種犧牲體現的是奉獻精神,這種為人民的幸福而犧牲個人的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3、為什么說行道樹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明確:這一句前面說“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城市”,車輛、煙囪不斷制造煙塵,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習慣于污濁了,他們并不珍惜清新。樹木的感覺是非常鮮明的,在他們看來,城市充滿煙塵,實在令人悲涼,一行綠樹只是點綴,改變不了悲涼的局面,所以說“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4、末句說“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為什么憂愁?憂愁什么?最后一段話在文章結構上有何作用

      明確:上文說,“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于污濁了,但我們仍然固執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濁嚴重損害著市民的健康,遺憾的是,人們竟然習慣了,麻木不仁了,不想辦法治理污染。行道樹盡管盡力制造清新,但是畢竟有限,改變不了大局,他們為城市空氣污染而憂愁,為市民健康而憂愁。(快樂的是,自己能為城市制造新鮮空氣,制造清新,夏日能獻出濃陰,黎明時能迎接太陽,迎來光明。)與開頭照應,是文章結構完整,同時起到深化中心的作用。

      5、文中有兩處對比,請找出來,說明它們的作用

      行道樹繁華熱鬧的城市

     。▽Ρ龋

      原始森林孤獨寂寞的行道樹

      作用:突出表現行道樹的奉獻精神

      六、作業設計

      1、抄寫“墮落點綴苦熬冉冉貪婪繁弦急管紅燈綠酒”

      2、完成“研討與練習”一.1和二.1

      初一語文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結合注釋解釋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脈絡;了解樂府民歌知識;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對偶、排比等修辭。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閱讀和品味語言等方法,結合教師解釋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脈絡的基礎上分析木蘭的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學習本文,領略到以木蘭為代表的古代勞動人民的樂觀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朗讀、閱讀和品味語言等方法,結合教師解釋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脈絡的基礎上分析木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學生通過學習本文,領略到以木蘭為代表的古代勞動人民的樂觀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大家好,我們現在開始上課。在我們上課之前,先請大家來看一段動畫片《木蘭》的視頻。(播放)介紹:這段表演截取自好萊塢卡通片《花木蘭》。你們看到木蘭說著英文是不是感到有些違和呢花木蘭到底是一位怎樣的女性,在國際上產生了這么大的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首關于木蘭的長詩《木蘭詩》

      2.用PPT出示《木蘭詩》相關知識如下: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是一首長篇敘事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朝民歌的代表作!皹犯姟笔抢^《詩經》《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赌咎m詩》與《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雙璧”!皹犯北臼枪偈鸬拿Q,負責制譜作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通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2.用PPT展示本文生詞“唧唧、機杼、可汗、鞍韉、轡頭、濺濺、胡騎、朔氣、舊時裳、理云鬢”

      3.請學生簡述故事的'脈絡是怎樣的。

      (起:1-3段---替父從軍;承:第4段---征戰沙場;轉:5-6段---辭官還鄉;合:第四段---故事結局)

      (三)細讀課文,深入研讀

      學生對故事已有了全局上的把握,本文故事是圍繞人物展開,分析出人物的特色,故事的關鍵就把握住了。教師將下列問題用PPT出示,請學生默讀,然后教師點名回答。

      1.從第一部分可以看出,木蘭有什么擔憂能看出木蘭怎樣的品質

      (家里沒有男丁,父親要去充軍。木蘭對長輩的關愛,對家庭的責任感,以及勇敢果斷的性格。)

      2.從第二部分我們能看出木蘭怎樣的品質

      (身為女子,戰場上奮勇殺敵,巾幗不讓須眉。表現出木蘭勇敢無畏愛國的英雄氣概)

      3.從第三部分,我們能看出木蘭怎樣的品質

      (木蘭請求辭官還鄉,說明木蘭不慕名利,情系故鄉,熱愛和平生活;同行十二年,戰友未發現木蘭是女子,說明木蘭謹慎小心又機智。)

      4.請同學們總結一下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

      (木蘭是一位深愛家人,熱愛和平生活,同時又英勇果敢,謹慎機制,不慕名利又愛國的女性。)

      (四)小組討論,拓展延伸

      《木蘭詩》是一首樂府長詩,既然是詩,就同樣有很多詩的特點,詩歌中常常蘊含著豐富的修辭,請同學們結合具體文本找找看,本文中都包含哪些修辭

      對比閱讀《陌上!,結合修辭分析兩篇文章所展現的主角的品質精神。

      (五)回顧全文,小結作業

      小結:結合板書請學生集體簡述本文說明的內容,結束課文。

      作業:請學生結合課文中所提到的修辭,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習作,內容自定,要求用到文中提到的所有修辭。注意語言表述行文條理,邏輯清晰。

      初一語文教案 3

      一、教材分析

      《散步》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的課文主題為親情,所選的課文都是圍繞著親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莫懷戚先生的一篇情詞真切的散文,文章表現的是一家人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但作者并沒有把筆墨鋪展開來寫,只是像一名技藝高超的攝影師一般抓住了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蘊涵豐富的一個鏡頭——家人散步,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教學本文,應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和動人的情節,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獨特的寫作方法。

      二、學生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把課堂還給他們極為重要。但是他們又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尊老愛幼的觀念也比較淡薄。因此要進行拓展,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培養他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再者,利用多媒體教學,既能滿足他們的期待視野,又能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激活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感情。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俜e累詞語,掌握他們的讀音,并學會運用。②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圩プ£P鍵語句,揣摩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2、過程與方法

     、倌苷_、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去品味文中畫面的優美和細節的動人。②在閱讀中把握關鍵信息,理解全文的內容。

     、壑笇W生在閱讀中圈點勾畫,找出優美的句子進行品評鑒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俑惺芪恼伦掷镄虚g的親情與責任感。

     、谂囵B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教學重點

     、俅涝~句,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谂囵B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五、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義的文章最后一句話。

      六、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運用朗讀、討論和品讀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語言。借

      1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有利于擴大教學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有利于調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2、學法

      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主旨,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深入思索,反復咀嚼,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在學習時,我認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七、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設計

     。ㄒ唬、導入

      1、播放背景音樂,學生邊聽,教師邊導入: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那么這種水一定叫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學到堅韌,那么這座山一定叫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和安適。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已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一起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設計意圖:音樂最能撞擊人們的心靈,通過這樣的導入更容易讓學生融入愛的氛圍,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熱情.2、讀準字音,看準字形

      嫩芽nan霎時shà拆散chāi熬過áo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

     。ǘ、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初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ù笃聊伙@示朗讀要求:朗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語氣、語調、語速、停頓、重音等方面。本文的朗讀基調:歡愉而深沉;語氣:溫和,親切中含著莊重;語調:平穩,聲音不宜過高或過低)

      如: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去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2、聽完后搶答下列問題:(屏幕顯示)A、散步的地點(田野)

      B、散步的人有哪些: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C、散步的季節呢(初春)

      D、散步中發生了什么事情(用原文中的一個詞來回答)(分歧)E、最后的結果是什么?(走小路)設計意圖:朗讀是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檢測學生是否真正理解課文的手段之一。因此我設計了這個環節,在這一過程中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理解課文、品味語言而不是流于形式。在“聽”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幾道簡單的問題,我認為學習起步階段要盡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ㄈ、研讀課文探究主旨

      1、同學們誰能說說當他們發生分歧的時候,究竟聽誰的呢?

      “我”聽母親的;母親聽孫兒的;妻子聽“我“的;兒子聽“我”的;一霎時,感覺到了責任的重大

      2、為什么“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我”是一家之主,在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時必須處理得當,否則就會影響家庭成員的感情。作為一個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既要愛幼,更要尊老,生活的沉重使命使“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3、文章最后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睘槭裁催@么說?

      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然后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負著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惟恐哪一步有閃失,因為瘦弱的母親已經不起任何摔碰。含蓄的點明了中年人的責任:贍養老人、撫養孩子,承前啟后,責任重大。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對于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ㄋ模、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優美,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下面我們認真讀課文,采用圈點法劃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里?并大聲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ㄒ唬⿲懢暗木渥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通過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這句話描繪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內涵,點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現了母親充分理解孫兒愿望的內心世界。)

     。ǘ⿲ΨQ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懊嬉彩菋寢尯蛢鹤,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以上這些句子不僅形式美觀,互相映襯,讀起來還有一種音樂美。我們把這樣的句子叫做對稱句。對稱是一種形式,句子大體整齊即可;對偶是一種修辭。)

      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要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ㄎ澹、拓展延伸,教育學生

      不同的家庭往往也有相同的幸福,因為愛是永恒的,因為親情是無處不在的,它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請回憶一下,3然后與同學進行交流。注意要求(1)圍繞“親情”這一主題(2)談出自己的親身感受。(學生準備1分鐘,全班交流。)

      這個環節教師要盡可能啟發學生把發生在身邊的親情故事講出來,要敢于披露真情實感。盡可能讓學生明白要珍惜親情,懂得關愛家庭。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著愛,永遠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課堂小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

      愿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時間來體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讓我們的家永遠洋溢著親情,讓我們的家永遠充滿愛!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就是通過小結再次讓同學們感受自己從家中得到的溫暖和愛,使學生對親情的理解得到升華。

     。ㄆ撸、作業布置:真誠行動,建設親情。

      1、回家以后,請同學們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把你的真實感受寫在周記上。

      2、在課外閱讀中,你讀過類似課文這樣感人的文章嗎?請向大家推薦一篇讓我們同學來共同感受一下。

      該節課的作業設計,既要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又要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要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自學能力。同時讓同學在實踐中懂得用愛心來營造我們的家園,用責任來回報我們的社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才能更好地推動社會的前進!

      初一語文教案 4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文章生機蓬勃的意境美。

      3、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重點、難點:

      1、重點:(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語言美。

      2、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吉祥三寶》,導入新課:

      聽著這溫馨甜美的音樂,我想同學們一定會想到溫暖的家。我想問問大家,你們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

      看來一家人在一起真是其樂融融的,F在讓我們來看看作家莫懷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二、讀文生情、整體感知

      輕聲朗讀,思考:

     。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三、品讀課文、探究主旨

      1、朗讀課文1—4段:

     。1)、問題探究:“我”決定出來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2)、情景設想:第2自然段說“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假設你是文中的“我”,你準備怎樣勸說呢?(要求以兒子的口吻,結合課文內容來說。)

      2、輕聲朗讀5—7段,思考下列問題:

      A、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

      B、 “我”是怎么解決的?

      C、結果又是如何?

      D、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給文中的哪一個?為什么?

      3、讀第8自然段,說說你的理解。

      A、深情朗讀

      B、問題探究:

     。1)、課文最后一句說:“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睘楹我,穩穩地,走得那么仔細?

     。2)、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結合,品味意境)

     。ㄟ@是一篇短玲瓏剔透、短小精悍的敘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幾個段落有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诘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樹、魚塘(“粼、鱗”、)

      2、思考:①從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樣的意境和哲理?

      意境:蓬勃的生機、春天的召喚——哲理:珍愛生命、熱愛生活

      五、賞讀入心拓展運用

      抒寫親情:發短信給至親

      看到這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的場面,想必同學們心中也撥起了感情弦,心中也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傾訴。請寫一段50字左右的溫馨短語,把它發給你的親人。

      六、小結。

      七、布置作業:

      親情無處不在,它在我們每個人的家中,更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請你從生活中的小事著手,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板書設計:

      人物:母親、我、妻子、兒子

      “我”委屈兒子——孝順(尊老)

      人到中年

      事件:散步——分歧——解決

      承前啟后

      母親依從孫子——滋愛(愛幼)

      初一語文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僦R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谶^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矍楦袘B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三、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容

     、僬w感悟課文內容。

     、谂囵B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五、教學設計

      1、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渡⒉健愤@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2、感知課文內容

     、贆z查生字詞。

     、诮處熆膳錁贩蹲x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蹖W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軒栴}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3、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a.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4、[教師小結]

      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ㄟ^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

      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ㄟ^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5、重點研讀

     。ㄟ^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ㄟ@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ㄟ@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龠@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

      學生讀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并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佟渡⒉健繁取度范嘁恍┚吧鑼。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谠谏⒉街袃蓛蓪ΨQ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垡孕∫姶蟮膶懛ǎ和ㄟ^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丶铱纯础,學生齊唱。

      6、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六、板書設計

      散步莫懷戚

      母親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走小路↓啟下

      七、信息反饋:

      略

      初一語文教案 6

      教學目標

      1、學習《散步》一文,感受這篇散文在語言、構思與立意等方面的好處;培養學生學生善于發現(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寫作的素材;

      2、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3、提高散文的閱讀能力和對寫作的興趣,進一步堅定寫好作文的信心。

      教學重點

      品味細節,感受課文的人性美;

      教學難點

      在學習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講解)“小”“大”其實是一體的東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蘊含在“小”(故事、細節、情節)里面的東西,二者是不可分離的。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談話:發現家庭生活中的寫作素材

      教師盡可能不著痕跡地同學生交談,以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家庭題材作文的寫作。在談話中,教師可以從以下等方面設問:

      你們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幾個人?都喜歡些什么?有沒有你們都喜歡的事?

      看電視——幾臺電視機?不爭不搶嗎?服從誰?意見真的統一嗎?哪一部片子給你們的印象較深?大家對劇中的人物評價完全一致嗎?

      飯后散步——一般都誰去?喜歡去什么地方?意見一致嗎?記憶中爭執最激烈的一次是怎樣有]的?結果呢?

      【設計理念:閱讀為寫作服務。既然是寫作指導課,那么這堂課的重點與中心就不應該是《散步》一文,因為課文無非是用以指導寫作的“例子”而已,課堂的重點與中心就應該是“寫作”的指導,而“寫什么”,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最好的寫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課的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教師先“隱藏”意圖,與學生“聊天”,既減輕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又有意無意間讓學生發現許多自己身上身邊的寫作題材。因為關于選題,我學到的最好的一點是設法讓每個學生都發現他自己身上的有意義的話題。前幾年,當我說“你們來寫什么”時,我并沒有意識到我已經向學生傳遞了錯誤的信息,現在我知道應該說:“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什么?有那些值得細細品味的小事呢?”所有的學生都有好的話題,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去發掘這些話題。而家庭生活是寫作最重要的一個話題庫,因為所有的學生都帶各自豐富的家庭故事來到學校。因此這一步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豐富性!

      二、轉入范文的學習:導入范文《散步》

      教師作轉語:一家人有分歧,到底怎樣解決?有一位莫老師也遇到這類似的事,而且他還拿出了一篇文章,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看看他是如何解決的?我們又能得到什么樣的啟示?[板書課題]

      三、整體感知范文——朗讀指導

      1.要學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讀,這既是一種對好文章的品嘗,也是一種理解得對不對的證明。而要朗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它的感情基調:是歡愉還是悲哀,是輕快還是沉重等等。這篇課文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生:(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該怎樣把握?提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佟拔摇笔莻中年男子。

     、墼谶@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凵⒉街,處處表現“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設計理念:閱讀感知是最必要的一步,能體現學生的個體對文章的理解。這種理解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客觀標準,如果能讀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學目的也就基本達到了!拔恼虏粎挵倩刈x,熟讀深思子自知”,以讀代講或多讀精講的效果絕不應低估,“熟讀成誦”“背熟記牢”應該大力提倡。

      如果說真有什么最優化的語文教學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練地閱讀文本,達到心與言謀,神與文通。所以,拿到課文的第一步,是朗讀!

      初一語文教案 7

      一、知識目標:

      依偎嫵媚粗獷小心翼翼瀟灑漣漪

      二、能力目標:

      1、學習《散步》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細節描寫,展示人物感情。

      2、正確、清楚、連貫地朗讀課文,要讀出感情來。

      三、情感目標:

      在閱讀中體會《散步》這篇散文表現的親情和溫暖。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散步》一文寫了祖孫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思路結構:

      《散步》全文共8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①):總起,交代了散步的地點和有關的人物。

      第二部分(②~⑧):重點寫散步的過程。

      這一部分又可根據內容分為三層。

      第一層(②)交代母親對這次散步的態度的轉變。

      第二層(③~⑤)寫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散步的樂趣。

      第三層(⑥~⑧)寫產生散步路線的分歧以及解決辦法。

      三)、寫作特點:

      本文注重語言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情趣盎然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家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2、含義豐富

      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寫出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含義深刻。它以輕襯重,突出了尊老愛幼的重大意義,還寫出了中年人已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正在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3、意在言外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4、細節動人

      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摸這個細小動作,注入了母親對孫兒的理解、厚愛和期望。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這是一幅溫馨、明麗的風景畫,這個背母親的細微動作,不只有尊老的含義,也體現出了我具有對生命的一種使命感。

      四、朗誦教學建議

      朗讀課文,至少讓學生讀兩遍,要求:

      1、將不認識的生字、詞畫出來,通過查字典注音、解釋。

      可訓練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將自己所畫的生字詞寫在黑板上,查字典后為大家講解。

      2、注意句中、句間的停頓,注意掌握好語速、重音,讀出感情。

      提醒學生,朗讀時要注意語調的輕重和語速的快慢,要做到清楚連貫,對多音多義字要注意結合上下文的語言環境確認其讀音。注意句中的停頓和重復,語氣要連貫,一般不讀破句。語速處理與文章內容的推進要相互協調!渡⒉健芬晃囊灾兴贋橐,第四段應快些,結尾慢些。朗讀時,需要強調的`詞句一般要加重語氣。恰當的處理重音,能增強朗讀的感染力量。重音?"重要適度,不等于一定要重重地讀。怎樣讀,要靠慢慢體會。

      3、以朗讀的形式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五、課文整體感知教學建議

      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應當起到理解內容,明確主旨的作用。

      在初次訓練學生整體感知的時候,可用提問法引導思考。文章講述了一件什么事?贊揚了什么?(或者批判了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文章里哪些句子比較重要?將揭示主旨或有深刻含義的句子勾畫下來。這樣帶領學生逐層回答,便可順利地把握文章基本要點。

      通過初讀《散步》,進行整體感知,明確以下要點:① 本文通過散步,寫美好的家庭生活,寫一家人的互敬互愛。②我是個中年人,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如何③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祖孫三代的感情。

      六、比較閱讀教學建議

      比較閱讀,就是在一定的參照系中進行閱讀,比較閱讀有多種方式,如橫比、縱比、類比、對比等通過比較,可使閱讀中已知和未知、舊知和新知建立聯系。借助比較,可以發現不同的觀點和同一材料的各種加工方式以及表達上的差異,給學生創造性閱讀提供廣闊的空間。在教學中,采用比較閱讀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遷移思維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系統化、條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學生閱讀速度,這對以后課外閱讀中如何很快地處理眾多繁雜的信息是很有幫助的。

      本課書后練習題中要求將《散步》與《送小龜回家》進行比較閱讀,學生第一次接觸比較閱讀的方法,可以不局限于練習題目中的要求,除了分析所蘊含的道理有什么不同,還可以讓學生分析哪些方面是相同的,除了蘊含的道理,還有沒有其它的不同點等?傊,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初步學習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分析文章。新課標明確指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教師應當利用一切機會實踐這一要求。

      初一語文教案 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揣摩含義豐富的語句。

      2、過程與方法

      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品味揣摩含義豐富的語句。

      2、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感悟親情美。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1、引入:

      有一種水,能讓人喝醉,這種水叫做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做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們年紀大了,孱弱的雙肩已經不堪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2、聽文入境

      問: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生:……

      師小結:大家的的用詞非常豐富,團結友愛、幸福美滿、互敬互愛,最后我們都可以把它歸結為一個詞“和諧”。(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到這樣一個和諧的家庭,跟著舒緩地音樂讀起來,開始。

      3、讀文生情

      作者在文中寫了何事?何人?何景?讓一個平凡的家庭盡顯和諧。

     。犞蠹覄偛磐度氲睦首x,我也仿佛沉醉在親情的世界里,我想通過剛才的朗讀,一定讀出了很多)請大家回答問題。

      A:歸納文章寫了什么事情?

      B:散步過程中出現了哪些人?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第一段……,除了這一句,還有哪些句子也能現人物之間的這種關系?

     。◣屠蠋熃鉀Q疑問:莫懷戚的《散步》語言非常精煉,但文章第一句寫到……,我覺得很啰嗦,直接寫“我們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庇泻尾缓媚?我弄不明白,誰幫幫我。)

      C:寫了何景呢?(第四自然段)

      ※生讀

      ※生評析(情感角度、重音、節奏)

      ※寫了初春的哪些景物呢

      ※生回答并進一步談感受

      D:景物描寫在全文中到底起到怎樣的一個作用呢?

      ——情節安排上、結構上、鋪設一種和諧的氛圍,為后文描寫做好鋪墊……

      E:文中有很多句子很美,比如,……我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

      “我的母親老了,他早已習慣聽從他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使文句有音韻感,文句對稱,形成一種和諧的`句式,使文章增添亮點。

      還有嗎?找找看。

      ※找讀

      ※一起朗讀這些句子,一人與大家對讀

      4、這一家人在散步過程中哪些細節打動了你?

      A: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為母親的身體著想,不把母親當累贅,硬要母親出來,在初春的好天氣里運動運動,對老年人有好處、

      B: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很是尊重老人家的意見,知道母親伴同我的日子不會長,所以很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C:母親本不愿意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象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母親很害怕自己給兒子孫子媳婦造成麻煩,怕成為他們的拖累,所以寧愿一個人在家、

      D: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母親很為小輩著想,不愿意為難自己的兒子,更不愿意為了自己攪了一家人的興致、

      E:“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確:“世界“這是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拔摇北衬赣H,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

      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可見,本文寫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卻表現了“尊老愛幼”的大主題,這就是“以小見大”的寫法

      小結:親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搖籃、一個和諧與溫馨的家庭,需要每一個家庭成員共同用愛心來營造,當彼此的利益和愿望發生沖突時,我們應該學會理解和體諒,學會忍讓和寬容,要有一種保護幼小,善待老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是這篇文章所告訴我們的。

      對于這種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文章只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但卻表現了一個重大的主題(小事情表現大主題),所以同學對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細觀察,用心感受,才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5、品文入理(一個和諧的家庭,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下面我們分小組討論兩個問題)

      ※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認為誰做的`最好?

      ※在這個家庭中,誰的權利最大?

      ——一家人每個人都做得好,權利一樣的大。問題的提出是在進一步引導我們不斷地品析人物形象,而不在于非得每個人的觀點一樣。

      A:討論,師巡視

      B:交流

      C:小結(這種互相聽從,構成了一條親情鏈,始終鏈在了一起,確實一個家庭不存在著權力的大小,他們互相尊重、互相關愛,于是就營造了一個和諧的家庭,其實孝順父母古來有之,我們的孟子曾經說過:“老吾老……”,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痹竿瑢W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保

      5、我手寫我心(習作)(是誰在日落昏黃中倚在窗口焦急的等我們歸來,是誰……)

      課堂總結:

      其實,生活中親情無處不在,生活的細枝末節無不體現出父母對我們的關愛,讓我們用心觀察生活,用心靈感受親情、珍愛親情。讓我們一起用愛擔起家庭的責任,用情擔起社會的責任,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動聽、最優美的旋律吧。最后老師把這一首《讓愛住我家》送給大家。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來不易的團圓。

      學習了本文,你一定有萬千感慨吧,請掬捧起你腦海那思維的浪花,拿起你手中的筆,以“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下你現在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

      初一語文教案 9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題:尊老愛幼。

      2.體會語句的對稱美。

      3.理解課文中一些重點句子的含意。

      4.學習課文由小見大的寫法。

      教學重點:

      課文是如何體現尊老愛幼主題的。

      教學難點:

      理解一些句子意思。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教程:

      一、由《思想品德》書上的`與人交往應注意的禮儀談,到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時你怎么辦,引出課文《散步》。

      板書課題。

      二、抽學生讀課文,讓學生注意一下課后“讀一讀

      寫一寫”的詞語,并寫出思考題:

      “我”在文中做了些什么?表達出“我”的什么感情?

      母親做了什么?表達出母親的什么感情?

      妻子又做了什么?表現出她什么樣的性格?

      學生讀課文后,講解一下“讀一讀

      寫一寫”中詞語,特別講下“各得其所”的含意。

      生齊讀生字詞。

      三、解決讀課文時提出的思考題,抽學生回答。

      并概括出文章主題:尊老愛幼

      家庭幸福

      四、讓學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

      抽學生回答后,體會景物描寫對表達人物感情的作用,并用之于作文。

      五、學生自讀課文,勾畫自己喜愛的句子,并思考為什么喜歡它。

      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句式對稱的`句子,體會對稱美的作用。

      抽學生談談自己喜愛的原因。

      當有學生找出“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就是整個世界!睍r指導學生討論其蘊含的含義:中青年人責任重大。

      六、小結全課內容。余下時間讓學生結合課后作業第三題進行比較閱讀。

      附板書設計:

      “我” 勸說母親 委屈兒子 背母親 孝順 尊老愛幼

      母親 依從孫子 疼愛

      妻子 尊重丈夫 賢惠 家庭幸福

      景物描寫 南方初春美景 暗含希望母親身體好起來————— 尊老

      母親眼中美景 暗含母親對孫子走小路的理解——— 愛幼

      對稱美 富有情趣

      末句:中青年人責任重大 贍養老人 撫養孩子

      初一語文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會從把握重點語句入手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體會祖孫三代人之間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課時 :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導入:我們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千古傳頌的關于母愛的詩,是孟郊的《游子吟》,同學們現在還能記起來嗎?我們一起來背誦一遍吧……好,同學對以前的只是掌握得都比較扎實。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首關于親情的文章,莫懷戚的《散步》。

      2、課文朗讀:全班分為兩大組,男生一組,讀奇數段。女生一組,讀偶數段,一定要帶敢情地朗讀。簡要評價后四人小組討論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也就是說文章寫了哪些人,什么時間,在哪里發生了什么事,結果有如何,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復述本文的故事。

      (提示:我、妻子、母親和兒子,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為走哪條路,母親和兒子發生了分歧。最后我選擇走大路,而此時母親卻改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

      在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說說你的理由。

      3、課文賞析

      過度:故事中的每個人都值得欣賞,因為他們都有著令人倍感溫馨的性格,那么現在我們現在就來分析下本文的人物形象:

      分析“我” 的形象,妻子,母親和兒子的性情又是怎么樣的?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并且在文章中找到相關依據。

      慈愛的母親 孝順的我 賢良的妻子 懂事的兒子

      (分析人物形象時重點抓住文章的高潮段,即產生的分歧去把握)

      4、品味語言

      人物形象大家把握得也很到位,剩下的就是細節問題,我們說這是一篇很優美也很有含義的文章,好的文章不一定堆砌了多少華麗的辭藻,關鍵是在其中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所要傳達的一種感情,我們說這篇文章就是個很好的例證,我們就來分析下本文中體現濃濃親情的句子。說說你的感受并且帶感情地朗讀出來。

      1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寒冬。

      一個總算寫出了作者對于春天的盼望、急切的心理,也寫出了我對母親身體一直擔心的過程,暗示母親的身體狀況不佳,熬過寒冬的不易,表現出子愛母的感情。

      2 “這南方……”烘托了散步心情,設置散步背景。這不僅僅是描繪了一般的春光,而是側重描寫自然界的生命現象,一方面是照應并渲染文中對母親身體、自然生命的描繪,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生命意識的強化,是匠心獨運之筆。

      3“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兒子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三個句子看來熟悉的字眼很多:無非就是“我的話”“她的話”,“前面”“后面”,“媽媽”“兒子”,讀來卻能撩起幾多思緒,幾多羨慕:慈母與孝子愛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寧靜溫馨……羨慕之余卻又悟出:生命原本這樣,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4、“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個“平順”,一個“有意思”,這分明是描摹母親和兒子的口吻,加之運用頂真辭格,讀時格外真切,瑯瑯上口,富有韻感。母親最終又選擇走小路也體現了長輩對晚輩的愛,我選擇走大路體現了“孝”!

      5、“我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一“老”一“小”,一個看為“強壯”,一個視為“高大”,這種回環復沓的句式和遣詞的變化既使句子饒有趣味,又很好地表現了“我”復雜的心理。

      6、“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我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此種對舉在文中是常見的,它構成了句式的對稱美,同時也為文章的內容服務,作者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一邊是長輩,一邊是后代,也處在生命之鏈的關節上,這里既有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又體現了作者摯愛生活,品嘗人生甜美的無窮韻味。

      課文小結:本文采用了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通過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現了家庭成員間互相謙讓愛護的濃濃親情。其中尤其體現了中年人贍養老人和撫育兒女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用一個“孝”字概括全文內容。

      七嘴八舌環節:請學生分享曾經看見的伙食經歷過的親情故事,深化課文精髓。

      結束語:父母對子女是如此的關心愛護,我們作為一名學生,作為兒女應該怎么樣對待父母呢?平時身體力行,把山羊父母的這種沒得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沒體諒他們的每一分苦心!

      初一語文教案 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理解文中包含的濃濃親情。

      2、朗讀中品味并學習本文以小見大、句子對稱美等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

      1、圈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詞和優美的語句。

      2、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教學難點:

      領會以小見大寫法的作用,學習對稱美的寫作手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圈點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假設某天晚飯后,你們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新聞時事,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做?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或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渡⒉健愤@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平凡而感人的親情故事。

      二、整體感知

      1、生自讀課文,圈出生字及優美的句子。

      2、齊讀課文,感知課文語感和情感。

      三、合作探討

      1、帶問題朗讀課文。

     。1)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生:描寫了一家四口,主人公是“我”,我是一家四口的紐帶。

     。2)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生:散步過程中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我”想順從母親的意愿,但母親執意尊重孫子的想法,于是“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走上了饒有情趣的小路。

      2、精讀解疑

     。1)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文中哪一處有伏筆?

      生: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埋下伏筆。

     。2)“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我”在這個家庭中肩負著怎樣的責任?

      生: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3)最后“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生:“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走上了饒有情趣的小路。

      3、各抒己見

     。1)展開想像,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文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

     。3)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疼愛孫子

     。4)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什么樣的.家庭?——溫馨、和睦、充滿體諒和關愛。

     。5)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生:母親:疼愛、愛幼;“我”:孝順、責任心;妻子:賢惠。

      四、重點研讀

     。1)齊讀課文第8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小組交流探討,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2)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

      生:慢慢地、穩穩地走,走得很仔細。

     。3)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確: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

      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更是如此。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這樣以小見大,透露出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拔摇北衬赣H,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4)再次齊讀第8段

      五、寫作方法:

      1、以小見大。通過描寫生活中散步這樣的小事,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2、句子對稱美。如“前面的是媽媽和兒子,后面的也是媽媽和兒子”、“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型對稱,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3、多景色描寫。兩處對初春的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二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流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六、比較閱讀

      閱讀書P121《三代》,完成同步練P80習題

      初一語文教案 12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揣摩含義豐富的語句。

      教學重點:

      1、品味揣摩含義豐富的語句。

      2、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感悟親情美。

      過程與方法

      1、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有一種水,能讓人喝醉,這種水叫做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做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們年紀大了,孱弱的雙肩已經不堪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1、作者介紹

      莫懷戚:1951年出生,男,漢族。筆名周平安、章大明。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人。著有《莫懷戚中短篇小說選》。散文《散步》和《家園落日》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2、基礎知識

     。1)給加點字注音

      嫩芽(nèn)咕咕叫(gū)分歧(qí)粼粼(lín)熬過(āo)拆開(chāi)

     。2)解釋下列詞語

      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意見不一致。

      粼粼:形容水的明凈。

      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3)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我”一家三代四口人在田野上散步。

     。4)課文中共寫了幾個人?主要人物是誰?

      “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拔摇笔侵饕宋,一般來說,作者筆墨較多,作用較大,最能表現主題的就是主要人物。

     。5)在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結果如何?

      祖孫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拔摇睕Q定委屈兒子,走大路,而母親又改變了主意,走小路。

      二、研讀入境,感知人物

      1、齊讀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含義。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的很仔細。一個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作者的意思是已經超出了事情本身,實際上就是對老人的`尊敬,對孩子的愛護。體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珍愛。

      2、從這一家的散步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人間真情?

      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中年人的責任感;尊老愛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諧。

      3、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ㄎ覀儾还茏鍪裁词虑槎紤瓤紤]老人的感受,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文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讓這個種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綻放光彩。)

      4、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青春偶像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三、課堂總結

      文章主旨:

      “我”是本文的“中心”人物,因本文是散文,我們可把“我”理解為作者本人;又因為本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們也可把“我”理解為中青年一代的代表。

      寫作特點:

      1、視角獨特,以小見大,文章選取“散步”這生活的一角,以小見大,以“我”和母親的關系為主線,逐步展現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和睦、親愛的關系。圍繞這條主線,穿插寫了“我”對妻兒的摯愛,奶奶對孫子的疼愛,“我的妻子”對兒子的母愛,從而有主有次地展現了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和睦融洽的關系。

      2、以記敘為主,適當穿插議論,揭示中心,表達“我”對母親的至誠孝心

      如開頭交代母親不愿外出散步的原因后,“我”發表了與之相反的意見。從表面看,“我”沒有順從母親,但實質上卻體現了對母親的深切關懷和一片摯愛之情。惟其如此,才有“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的轉變。又如,在散步中祖孫意見發生分歧時,“我”決定委屈兒子,緊接著述說了“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的理由。這一充滿生活哲理的對照或議論,充分表達了“我”既愛幼,更尊老的'深沉感情。

      3、小中見大,從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意

      本文所寫的“散步”是件小事,作者又只寫了幾個細節,沒有鋪開來寫,但由于不是停留在表現人之常情上,而是開掘出頌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的深意,所以寫得既明快又含蓄,既淺顯又深刻,讀來引人共鳴,催人深思。

      四、課外拓展

      父親的信胡智慧

     、俑赣H來信了,內容非常簡單:"慧:你已經離家歸隊多日,也沒有寫信說你平安到達,你媽非常擔心。每次歸隊后都應先寫信。父。"

     、谟谑,一種深深的愧疚慢慢彌散在心頭。

     、鄣竭h離家鄉的遼北當兵,有了寫家書的必要。但現在老了點,當軍官了,潛意識中總認為與做農民的父親無話可說,而所謂家書其實只是例行公事地報平安而已。父親卻認真得很,不但對我每次報平安的信仔細答復,隔一段時間,還會主動給我寫信。父親的信很短,一般不超過一頁紙,有時只有三五句話,無非是告訴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學會照顧自己等等。

     、芨赣H的信是很隨意和馬虎的,有時寫信的紙好像是隨手撿來的,正面還有無關的字跡,反面才載有幾句囑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沒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筆了,父親能找到什么樣的就用什么樣的,所以給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筆跡。我曾提醒父親不要用紅色筆寫信,但父親"頑固"依舊。戰友們讀到家書的時候,往往都是激動異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而我讀父親的信卻很少有這種感覺。父親像在無意中寫了這些信,從信中我似乎讀不到家的溫馨,也讀不出家里人是否對我有想念之意。我總是平靜地讀父親的來信,像讀一些與我無關的語句,然后收起來,留意一下這是父親的第幾封信。

     、萏郊业臅r候,我開玩笑般對母親提起父親的信,想讓母親告訴父親,如果沒事就不必經常寫信了。在我看來,父親那些沒有多少意義的信是不值那幾角郵費的。而母親的回答卻出乎我的預料:"你爸寫這些都成習慣了,到時候如果不給你寫信,他就覺得像把你丟了一樣。"像把我丟了一樣?我不禁一怔,一種不可名狀的東西在心中升起。

     、夼既环锤赣H專用的那個抽屜,意外地發現一沓信封,每個信封都貼好了郵票,而且都寫上了我的名字。我隨手把信封一字排開,形成了一條長長的線。此時此刻,我不由淚流滿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風箏,或許永遠沒有回歸的那一天;而父親卻在用信拉起一根長長的線,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處飛翔!

     、叩讲筷牶,……

      1、"到部隊后","我"會怎樣做?請發揮想象補寫在下面的空白處。(不得超過50字)

      參考答案:

     。ㄎ乙操I了許多信封,寫上父親的名字。我將會經常給父親寫信,告訴他我在部隊的一切都好(或答"我也像父親那樣……)

      2、本文第3節寫父親來信"認真得很",而第4節卻說父親的信"很隨意和馬虎",這是否矛盾?為什么?(請用簡潔的語言回答)

     。ú幻。寫父親"認真得很",是從父親來信的"仔細答復"和及時、主動的角度來說的;寫父親"隨意馬虎",是從父親來信的信紙和筆跡來說的。角度不同,所以不矛盾。)

      3、第4節劃線句子中的"像"字與下文哪句話相照應?請用波浪線在文中劃出。

      “你爸寫這些都成習慣了,到時候如果不給你寫信,他就覺得像把你丟了一樣”?或“偶然翻看父親專用的那個抽屜,意外地發現一沓信封,每個信封都貼好了郵票,而且都寫上了我的名字!

      4、本文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但是很感人。寫出你最受感動的一處,并簡要說明理由。

     。ㄕ业阶约赫J為最受感動的一處給)

      5、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想對自己的家人說些什么呢?想為家人做點什么嗎?趕快行動起來吧!帶著一顆感恩的心……

      初一語文教案 13

      一、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高審美情趣。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尊老愛幼,珍愛生命的情感。

      3、體會文章用人物性格來表現文章主題的寫作思路。

      二、教學重點:

      1、感悟文章所揭示出來的一條家庭道德準則: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照顧老的一頭。

      2、理解文章是如何圍繞主題思想來寫的。

      三、教學安排: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

      1、成語故事:(注意聯系前面的幾個成語) 兩袖清風,畫龍點睛, 5’

      2、導入 :從課題入手,“散步”在字典里的意思是隨隨便便的走走,是一種休閑的方式。那么在莫懷戚的這篇散文中,散步究竟具有什么樣的意義呢,且看課文第125頁的文章。 1’

      3、快速地默讀文章,思考問題。 7+2’

      現在請同學們仔細的閱讀課文,把你認為比較重要的,或者比較有特點的句子劃起來,并且通過這個題目想一想:作者在散步中發生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表現了什么主題?

      提問,回答:

     。1)初春的時候,我、母親、妻子和兒子四個人,在田野里散步。

      【體現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等記敘文的幾個要素!

     。2)主題:尊老愛幼。

      4、再仔細的閱讀文章,想一想“尊老愛幼”的這個主題作者是通過哪些細節表現出來的?(要找出具體的字和詞。) 4+6’

      師注意:同學回答之后,主要讓學生來回答這些細節與主題有什么聯系,反映出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師只做適當的指導。

      歸納:正因為有這個主題的存在,人物的性格都要服務于這一個中心。而是不是他所有的性格都可以服務于這個中心呢?不是的。因此,作者只選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性格來寫,選取最能表現文章主題的那一部分性格來寫。這也是我們作文中要學習的一個重點之一。撇開作文不說,就這一部分的性格也都可以讓我們來

      過渡:這些性格只是他們眾多性格當中的一個方面,為什么其他的方方面面的性格都不寫,而只寫這個性格呢?因為要圍繞文章的主題,要讓人物的性格服務于主題。但是就這一部分的性格,我們每個人也都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感受,F在,我們不妨把這種感受說出來,在你們每個四人小組中談談:你在這些人物中,最欣賞哪一位,為什么?

      5、討論:你在這些人物中最欣賞哪一位,為什么? 5+7’

      師注意:盡量引導學生說出理由,在適當時候,由老師或學生提出反駁,看其是否能站得住腳,能否堅持住觀點。

      如有出現辯論的情況,則在第二、三輪打住。

      我:孝順。

      母親:善解人意。

      妻子:體貼。

      兒子:懂事。

      6、聯系生活: 7’

      不管你喜歡文章中的哪一個人物,總之,這個家庭,這三代人都是我們為之羨慕的,因為他們很和睦,很溫馨,因為他們在出現分歧的時候,彼此之間都有著一顆尊老愛幼的心,一顆相互理解的'新。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假如這樣的分歧也同樣出現在你的家里,我們不妨來想一想:當你晚上吃完飯,全家人聚在一起看電視的時候,爺爺奶奶要看戲劇,父親要看新聞,母親要看連續劇,而你要看動畫片,此時,如果遙控器掌握在你手中,全家人都聽你的,你該怎么辦?

      提問最多不超過五位同學。

      歸納:說明一個家庭的道德準則:上有老,下有小,當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照顧老的一頭,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因為他們已經辛苦了一輩子了,不容易。畢竟“孝順第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加祝賀語。)

      7、作業 : 1’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寫一寫,我理想中的溫馨的家庭,作為這周的周記。字數不少于500字。

      初一語文教案 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文章主要內容,感受一家人和諧的家庭氛圍。

      2、讓學生通過細節描寫,把握文章中的四個人物的形象。

      3、品析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通過細節描寫,把握文章中的四個人物的形象。2、品析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把握文章主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

      同學們,以前有沒有學過歌頌母愛的詩歌?(讓2-3名同學起來回答)

     。ㄍ队皟x上顯示《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全班齊讀。

      同學們,從古至今,有很多詩人或作家歌頌母愛,歌頌親情。今天,我們將跟隨莫懷戚的腳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聽聞入境。

      同學們,現在由老師朗讀課文,你們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投影顯示)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師朗讀(多媒體播放朗讀配樂)

      預想答案:幸福、相互謙讓……

      師明確:從文中的字里行間,我看到了一個和諧的家庭。

      三、讀文入境

      師:現在請同學們將自己融入到這個和諧的家庭中,盡情地自由朗讀課文吧。ㄉ杂衫首x)

      師:聽著同學們的朗讀,我仿佛也沉醉在一個和諧的氛圍中,F在請同學們看投影,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作者在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點名讓兩三個同學來概括)

      明確:我們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在散步途中出現了什么人,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表示人物關系?

      明確:

     。1)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2)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3、師問:一家人散步,是不是整個過程都和順利呢?(生答:不是)那請問在散步途中發生怎樣的分歧?“我”是如何處理分歧的`?(找兩位同學來回答)

      明確:

     。1)分歧:散步中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處理分歧:結果是“我”選走大路,因為“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伴同兒子的時日還長。

      是追加提問:那是不是事情就結束了?最后事情是怎樣的?

      生答:但母親還是改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最終,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走上小路。

      四、品文入理

      師問:同學們,剛才我們已經了解故事的大概內容,現在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以下兩個問題,得出結論后派小組代表來回答。

     。ㄍ队皟x顯示問題,學生自由討論)

      1、結合課文,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認為誰做得最好?

      2、在這個家庭中,誰的權利最大?

      師:好了,同學們,討論結束,F在請小組代表來回答第一個問題。注意回答的順序。第一步:回答你們小組認為做得最好的人是誰;第二部: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或文段來說明這個人物做得做好。(注:學生的答案可能會不一樣,引導學生從討論中分析出人物形象。)

      預想答案:

      1、結合課文,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認為誰做得最好?

     。1)我們組認為在散步途中,“我”做得最好。

     、佟澳赣H本不愿出來的,……就象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睆倪@里可以看出“我”為母親的身體著想,不把母親當累贅,硬要母親出來,在初春的好天氣里運動運動,對老年人有好處。)

     、凇耙祸畷r,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艺f:‘走大路!闭f明“我”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見,知道母親伴同“我”的日子不會很長,所以很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通過以上兩個片段,可以看出“我”是一個孝順、體貼的人。

     。2)我們組認為在散步途中,“我”的母親做得最好。

     、佟澳赣H本不愿出來的!拖裎倚r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闭f明母親很害怕自己給兒子、孫子、媳婦造成麻煩,怕成為他們的拖累,所以寧愿一個人在家

     、凇暗,母親摸摸孫兒……母親對我說”

      說明母親很為小輩著想,不愿意為難自己的兒子,更不愿意為了自己而攪了一家人出游的興致)

      從中可以看出“我”的母親是一個善解人意,愛護小輩,慈愛親切的人。

     。3)我們組認為“我”的妻子做得最好。

      在外面,妻子總是聽我的。

      從中可以看出“我”的妻子是一個溫柔賢惠的人。

     。4)我們組認為“我”的兒子做得最好。

      “我的兒子還小,還習慣聽從他強大的父親”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從中可以看出“我”的兒子是一個活潑可愛、聰明懂事的人。

      教師追問:我們再進一步思索,從兒子身上有沒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明確:這家人有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疼愛但不溺愛。我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親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兒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長大后他也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教不如身教”,從小到大孩子就是在這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做人的道理。

      2、在這個家庭中,誰的權利最大?

      本道題,先讓小組代表回到,學生可能會答父親的權利最大;或母親權利最大;或兒子或妻子的權利最大。

      教師這時就要起到引導作用,讓他們明確:

      其實一個家庭中,不存在權利的大小。他們能形成一個和諧的家庭,是因為家庭成員能相互尊重、相互關愛,更重要的是每個成員中都有屬于自己的一份責任,并且能全心全意的去負起這份責任。這才是一個幸福家庭的秘訣。

      五、揭示主旨

      現在請同學們從文中最后一自然段,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師追問:如何理解這句話?作者為什么把“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描寫得那么鄭重其事呢?

      明確:

      “世界”一詞大詞小用,表面上看,“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是害怕他們摔倒,但其實是尊老愛幼的表現。在一個家庭中,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起著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三代人構成生命的整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六、拓展延伸,擁抱親情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能為你們做什么?

      愛要說出口,現在你也許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傾訴。請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溫馨小語。

      六、小結

      我們學習這篇課文,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敬互愛,營造幸福美滿溫馨的家庭!感悟人世間最美好的親情,同時讓我們珍惜生活!

      七、課后作業

      1.為你的長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腳。

      2.將這一過程及真實感受寫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題目自擬。

      板書設計

      我(善良孝順)

      和諧母親(善解人意,愛

      護小輩,慈愛親切

      兒子:聰明乖巧

      妻子:賢惠溫順

      初一語文教案 15

      一、教學目標

      1.品味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培養快速閱讀課文的能力。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3.感悟課文所表達對勞動人民的深厚真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引導學生體會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2、了解人物性格,理解表現勞動人民的純樸可愛和懷念社戲的關系。

      難點本文結尾對“豆”與“戲”的評價、贊美的理解。

      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理清課文脈絡,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1、多媒體播放《童年》MTV

      師:一首輕松活潑的歌曲,把我們帶到了天真爛漫的童年,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憶,今天我們來學習魯迅先生的一篇小說《社戲》,從中看出魯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2、簡介作者魯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課文朗讀的錄音磁帶,學生輕聲跟讀,熟悉課文內容。

      2、解決課文的生字詞。

      3、學生速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用一句簡潔的'話來概括全文內容。

      4、文中的“迅哥兒”是魯迅自己本人嗎?

      三、理清文章層次:

      1、思考:本篇課題為《社戲》——主要敘寫“我”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時,夜晚航船去趙莊看戲。,由此可見小說的中心情節是“看社戲”但是除了看社戲以外,前前后后還寫了哪些活動?(提示:請同學們注意開頭和結尾的內容)

      明確:

      “看社戲”——中心情節〔詳寫〕

      隨母親省親小住平橋村;釣魚放牛的鄉間生活。

      (平橋村是“我”的樂土)——開頭

      六一公公送豆——結尾

      2、既然中心情節是“看社戲”。那么,圍繞這一中心又寫了幾件事?

      明確:看社戲前的波折

      夜航去看社戲途中

      趙莊看社戲

      看社戲后歸航偷豆

      3、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涵。

      思考:本文課題《社戲》,但真正寫社戲的內容又不多,我們是否把標題改為“平橋村一夜”?你同意嗎?為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發言,說一說自己對這篇課文意圖的感悟。然后組內推薦一位代表全班交流。教師以平等的方式,發表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理解。

      初一語文教案 16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感受文中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

      2、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查字典注音識記,會寫生字詞,弄清詞義。

     。2)搜集關于祖國故鄉土地等方面的歌、詩、散文資料。

     。3)翻看中國歷史了解我國東北的物產及淪陷的年代、范圍等情況。作閱讀筆記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歌曲播放,激情導入

      1、歌曲播放:

      教師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歌中的悲壯情感。

      2、激情導入:

      “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富饒的關東平原,無數的東北同胞被迫背井離鄉,四處流浪。他們不知何時才能回到自己可愛的故鄉,才能與家人歡聚一堂。事隔十年,作為東北作家群中的一員,作者懷著難以遏制的.思鄉之情,面對故鄉的土地發出了壯懷激越的誓言。

      二、有情朗誦,整體感知

      1、有情朗誦:

     、俳處熍錁贩蹲x課文。要求:

      a注意把握朗讀感情及語氣語調重音;

      b劃出最能觸動你的句子并說出理由;

      c感受文中的情感。

     、趯W生朗讀課文,進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要求:

      a流暢、準確,并盡量讀出自己所體悟到的情感。

      b讀后能夠談出自己的感受。

      2、整體感知:

     、倜鎸释,作者發出了怎樣的誓言?

     、诒磉_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1、合作探究:

     、僮髡哌\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對國土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試舉例說明。

      討論明確:a運用了大量富于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感情。

      b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沖擊力。

      c人稱的恰當運用。

     、谡n文分為兩段,兩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么異同?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明確:

      結構相同:先抒情后回憶最后再直接抒情。

      內容相同:都有對故土的回憶和描繪。

      內容上的不同點:回憶中所選取的景物不同。

    【初一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初一語文經典教案05-27

    初一語文教案02-23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02-26

    初一語文《散步》教案【經典】02-26

    初一語文下冊教案02-27

    初一語文《散步》教案08-22

    初一語文社戲教案05-31

    [優]初一語文下冊教案07-03

    初一語文教案模板12-16

    初一語文教案優秀10-25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