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3-08-04 11:37:09 小學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教案【大全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教案【大全7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讀悟課文語言文字,感受盲童安靜神奇的靈性,激發她熱愛生活、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4、涵詠品味課文語言,感受課文的美。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板書春天,把這個詞讀一讀,讀了這個詞,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景象?

      2、再看老師板書:在春天前面加上觸摸一詞。

      什么叫觸摸,就是碰一碰,摸一摸。把課題讀一讀,讀得美一點。

      3、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誰觸摸春天?怎樣觸摸春天?用什么觸摸春天?)

      二、初讀

      1、下面就請同學們帶著你們剛才提的問題來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大家讀得很用心,很投入,下面老師就請同學起來讀課文,要讀得字字響亮,句句通順。

      3、指名讀課文。

      4、相機出示文中一詞流暢,比較體會它的含義。

      三、研讀

      1、課文中是誰觸摸春天呢?(板書:安靜)

      2、安靜是怎樣觸摸春天?用什么來觸摸春天的呢?現在請你們拿出筆來,把課文中描寫安靜觸摸春天的句子找出來,劃下來,然后輕聲地讀一讀。

      3、交流:

     、 這個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連:

      流連什么意思?整天流連說明觸摸春天的時間長。

     、 安靜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來。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讀一讀,看看安靜用什么來觸摸春天?(板書:用手 用鼻)

      再讀一讀句子,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她的觸覺很敏銳,對這些花很熟悉。)

     、 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讀讀句子,我看到了一個什么奇跡?哪個詞也充分表示這是一個奇跡?(竟然)竟然是表示什么意思呢?(指意料之外。)這在安靜的生命歷程中也是一個奇跡,你從哪里體會到呢?(臉上充滿了驚訝。)她驚訝什么?(全新的體驗,全新的經歷。)

     、 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此刻。安靜的心上,一定劃過一條優美的弧線。

      張望是什么意思?請一位同學表演一下,安靜是盲童,她看得見嗎?她是用什么來張望呢?(板書:用心)

      請大家用心地來把這節課文讀一讀。

      看到這樣感人的一幕,此時此刻,你想對安靜說些什么呢?作者也被這感人的情景感動了,她有想到了什么呢?

      示課文最后一節。讀了這句話,你又明白了什么呢?

      生命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細心感受,用心觸摸,才能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春天。

      四、作業

      課文用優美的語言述說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課文學完了,你準備給自己布置一些怎樣的作業呢?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11課《觀潮》,這是一篇繪景文,作者以事物原本的發展變化作為觀察順序,用人潮相對,動靜對比的方法,寫出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壯麗的“天下奇觀”,從而激發同學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本課要兩課時完成,依照大綱要求,第一課時,在指導同學朗讀課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同學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同時依據小標題給課文分段。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逐漸”、“恢復”造句,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同學從中學習怎樣積累資料;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讓同學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為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怎樣注意積累資料”,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注意積累資料”,即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事物和積累資料的!俺眮碇畷r”是文章的重點局部,所以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本課是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而講讀課文在語文基本功訓練和重點讀寫項目的訓練方面負擔著最主要的訓練任務,因此,編者將這課布置在這里,是在前兩篇文章的基礎上進一步以它為例,讓同學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事物的,在知識體系上,它與上單元的訓練重點項目“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街接緊湊。同時也為下單元“內容中體會思想”奠定了基礎。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本課是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敘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借助電教手段(錄相、錄像等)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即讓同學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潮來時宏偉的氣勢,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同學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同學“邊聽邊看,邊讀邊思”的方法來學習,即引導同學在觀看錄像時要用心看,仔細聽,在閱讀文章時要一邊讀、一邊想,并能做到聯系上下文,讀后想前,邊讀邊想。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仆”,只有學會怎樣讀書,才干將一本死的教材讀活,“自能讀書”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對同學進行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四、課堂教學程序布置

     。ㄒ唬┻@節課我的教學思路是:“會文——入境——動心——吐情”即通過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再通過電教手段的輔助作用和對課文言語的細讀入境界,進角色,通過邊看邊想,動之以情,最后又能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對“天下奇觀”的贊嘆和對祖國山河的熱愛。通過以上四步的'教學,要讓同學逐漸達到培養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的目的。我的教學思路的依據是:1.符合兒童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事物規律;2.符合本課的教材特點;3.符合作者的思路。葉老常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

     。ǘ┱n前準備:投影儀、膠片、放相機、電視機、錄音機。目的是要用電化教學手段,協助同學入情入境,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縮短教學時間。

     。ㄈ┙虒W過程

      1.導課

      首先用解題切入的方法導入新課。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1課,課題是什么?板題(11、觀潮)“觀”是什么意思?“觀潮”是干什么?回憶2節學習內容,本課是寫作者在哪兒觀什么潮?錢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樣的一種景觀?(依據同學的回答板書:天下奇觀)“天下奇觀”四個字說明了什么?這個稱號何時有的?從哪里知道?(理解“自古以來”一詞)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向我們介紹這天下奇觀的?(結合同學的回答板書,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過之后)

      我這樣導課的依據是大綱對四年級閱讀能力要求的第一條、即培養同學理解題目的能力,懂得題和文的關系,養成讀文先讀題的習慣,學會以題目為線索去閱讀文章,并能找出表達中心的詞語和句子。同時遵循整體——局部——整體的教學原則,讓同學閱讀課文,回顧寫作順序,完成教學思路中的“會文”。接下來由整體插入局部逐段分析。

      2.逐段分析課文

     。1)過渡學習第二段

      過渡語: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那一定壯麗、雄奇、令人神往,遺憾的是這么壯觀的景象,老師卻沒有見過,你們見過嗎?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們就做好準備?(帶什么去?)老師建議大家帶好兩樣東西:“眼睛”和“耳朵”。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說?(引導同學明白,要用心聽、仔細看),現在做好準備了嗎?好,我們現在馬上動身,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

      設計這樣的過渡語是為了下一步能帶同學入境界奠定基礎,其次以幽默的語言,告訴大家要用心聽、仔細看,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接著教師利用文中的語言繼續渲染氣氛: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這時浪潮來了沒有?關于潮來之前是怎樣一番情景呢?書上哪兒告訴我們?

      引導學習第二段,自由朗讀第2小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江面平靜,人山人海、古塔、中山亭、觀潮臺、……)依照同學的回答教師板書,江面很平靜。

      這一局部是文章的非重點地方,且語言通俗易懂,教師略講主要是讓同學通過讀之后,談談“潮來之前”的景觀特點,使同學理解這些特點反襯了“潮來時”天下奇觀的“奇”,接著引入下段的學習。

     。2)過渡學習第三段

      教師過渡: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期待著那激動人心的一幕,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放江潮來時的錄音)請大家發揮耳朵的作用,用心聽,一會兒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么?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在文章哪兒詳細告訴了我們?引導學習第三段(3、4小節),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入境”。

      a.抽 2名同學來朗讀3、4自然段,其它同學邊聽邊思,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描寫的?(板書、聲音、形狀)潮來時是先聽到的?還是先看到的?為什么?聲音是怎樣變化的?自由朗讀,用“____”劃出有關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理解“悶雷滾動、山崩地裂”。投影句子:“哪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抖起來”,齊讀“哪聲音”指什么?“山崩地裂”還可以用什么詞來代替(震耳欲聾、地動山搖、山呼海嘯……)?相比之下哪個詞更能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感覺?“顫抖”可否換成“抖動”、“震動”?(不行,顫抖是指短促而頻繁的振動,幅度最小,用于此處較恰當),引導讀這句,要讀出排山倒海之勢。請同學們依照由遠到近的順序把描寫江潮聲音的句子朗讀一下(自由讀、分組讀)。

      b.江潮由遠和近滾滾而來,它的形狀又是怎樣變化的?大家想不想親眼看看?好,不過老師呢要提兩點要求,第一要用心聽,仔細看;第二把你看后的體會告訴大家(師放錄象)。

      聽錄音、看錄像、說感受,可以讓同學對“潮來時”先有感性認識,隨后再學習文章,易使同學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這種驚心動魄的局面,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是怎樣描寫的?輕聲朗讀文,用“……”劃出有關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作者的觀察順序是什么?從遠處看怎樣?抽讀相關的這句話:“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理解“這條白線”是什么。為什么是“一條白線”呢?“逐漸”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它練習說句話?再近些呢?抽讀“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這句聯系實際(如教室的高度等)理解“兩丈多高”有多高,它怎么會是“白色城墻”?這與“線狀”相比方何?再近些呢?抽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一、教材目標

      1、是認讀6個單韻母、10個聲母。

      2、是比較并抄寫形近的聲韻母。

      3、是看圖拼讀音節。

      4、是練習拼音,認識事物,把音節和圖畫正確地連起來。

      5、是認讀鞏固學過的字。

      二、教學準備

      拼音字母卡片,生字卡片。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注意:

      這是漢語拼音部分的第一個復習,學生理解題意會有困難,教師要具體指導,讓學生先弄清題目的意思和要求,再進行練習。

      一、復習指導第一題讀字母

      1、先讓學生自己讀,教師提示要讀準每個字母的音;

      2、再同桌兩人互讀;

      3、最后老師把卡片打亂順序用開火車的方法輪讀,看誰讀得又準又快。

      二、復習指導第二題,比較形近的`聲韻母,可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指導學生區別b—d、f—t、n—m、u—ü。

      1、先集體認讀,

      2、再說說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如b和d,都是由豎和半圓兩筆組成,但是半圓的位置不同,讀音也不同。b是豎、右下半圓,d是豎、左下半圓,可以用順口溜區別:

      右下半圓bbb,左下半圓ddd。

      第二步對比書寫,邊抄寫邊小聲讀字母。

      三、復習指導第三題“看看讀讀”

      1、先看圖

      2、再拼讀音節。其中lǎba、yīfu中有輕聲音節,教師示范輕聲的讀法。pùbù兩個音節形近音近,要提示學生看清讀準。

      四、復習指導第四題:

     。1)看看圖上畫了哪六種動物;

     。2)拼讀音節,指一指音節所說的動物在哪里;

     。2)照鴨、yā的樣子,畫線把動物和相應的音節連起來。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表揚表現好的學生。

      第二課時

      一、復習指導第五題鞏固認字

      1、先讓同桌兩人一個打亂順序指,一個認,互換練習,

      2、老師檢查認讀。

      3、最后可啟發學生想想:哪兩個字可連成一個詞,用卡片擺一擺,擺對了大家讀,擺得不合適大家說:請重擺。

      4、這些字可組成的詞有:大米、土地、大馬、大地。

      二、擴展活動

      1做游戲“看誰找得準,找得快”。

      聽老師或同學讀音節,看誰又準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出相應的聲母和韻,并且擺成音節讀一讀。

      2做游戲“給聲母找朋友”。

      把6個單韻母和10個聲母的卡片分別貼在16位同學的胸前。

      胸前貼著聲母的同學依次走上講臺,問:“誰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某位同學胸前貼著可以與之相拼的韻母,就要立即走上講臺,站在他的左側,并大聲讀出所拼的音節。

      3做游戲“找朋友”。

      把6個單韻母和10個聲母的卡片分別貼在16位同學的背后。15位同學圍成一個圈,一位同學站在圈里。大家一起唱歌《找朋友》,歌聲結束時圈里的同學需認定某人是他的朋友,然后看這位同學背后貼的字母。如果兩個人貼的字母不能相拼,或能相拼但他沒有拼讀正確,就要繼續找朋友,直到找到相應的聲母或韻母并拼讀正確為止。此時,由找到的朋友進到圈里,游戲繼續進行。

      如果做游戲的人數超過16人,可以增加某些帶調韻母。

      三、總結本課學習情況,表揚表現好的學生。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這次習作要求給遠方的親朋好友寫一封信,選擇一兩個方面介紹自己的家鄉。介紹要生動、具體。

      二、教學目標:

      1.根據例文,對照習作要點討論,了解寫作方法及要求。

      2.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有重點地介紹自己的家鄉

      3.熟悉寫書信的格式。

      三、教學重點:

      記敘要有重點有序。

      四、教學難點:

      寫出家鄉的與眾不同之處。

      五、教具準備:

      小黑板

      六、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例文,了解書信的格式。

      2.懂得具體、生動地介紹自己家鄉的風光、風俗。

      二、教學過程:

      一)例文引路

      1. 學生默讀信的內容,思考:王磊給自己的好朋友寫了一封信,信中他寫了什么,內容吸引人嗎?為什么?

      2.分小組交流回答

      小結:作者寫出了自己家鄉的特色,重點選了兩個與眾不同的方面來寫因此寫得生動具體,很吸引人。

      二)明確本次作文要求

      三)啟發交流

      同學們,我們的家鄉有什么獨具特色之處嗎?你準備選拿一個或者兩個方面來介紹呢

      學生討論交流,學習例文介紹具體生動。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學生練習習作

      二、教學過程:

      練寫習作提綱 二.生習作師巡視

      三、教后小記: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引讀法,即教師在教學中加入一些說明、描述、想象性的語言,用以填補課文內容跳躍中情與景的空白,然后引出學生對課文的接續。我運用引讀法教學《游園不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師:有一天,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南宋詩人葉紹翁禁不住****誘惑,終于合上書,想到一位朋友家中去欣賞他家園子里的春景。他獨自緩緩而行,來到朋友家的`門前?墒恰

      生:(讀)小扣柴扉久不開。

      (結合詩意理解“小扣”、“柴扉”的詞義)

      師:這是怎么回事扣了這么久還不來開門是主人不在家嗎不會吧,他是很少出門的呀!噢,他家園子里滿地長著青苔,綠得像鋪開的地毯,美麗極了?磥韴@主人是很愛惜****的,可我穿著一雙水底鞋。哦,主人大概——

      生:(讀)應憐唇齒印蒼苔。

      (引導理解“應”、“展齒”的詞義)

      師:大概主人愛惜蒼苔,怕外人的木底鞋在上面踩上印子,破壞了他家園子里的春景?墒俏乙膊惶摯诵,你園子里的****怎么關得住呢——

      生:(讀)****滿園關不住。

      師:是啊,滿園****是關不住的呀,你看——

      生:(讀)一枝紅杏出墻來。

      引讀法特別適合于古詩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清作者思路,了解寫作方法,指導朗讀、背誦等。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宜經常運用。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給課文分段,找出課文的重點詞句。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審題導入。

      2、讀準課文,初步理解字詞。

     。1)自學生字詞: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詞義,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檢查自學效果。

      讀音難點:畦 眸

      字形難點:蓑笠“蓑”字草字頭,“笠”字竹字頭,理解其意,加以區別。

      3、通讀課文,了解大意。

     。1)帶著審題時的問題,通讀課文。

     。2)默讀課文,填空:我四五歲的時候,母親( ),我欺侮小伙伴時,母親( ),母親上山采藥回來發高燒時,還( )。

     。3)反饋自學情況。

      4、理清脈絡,給課文分段。

      提示:課文中哪一部分寫母親對“我”無聲的囑咐?

     。1)課文分段。

     。2)說說段意。

      5、找出重點詞句。

     。1)你覺得母親是怎樣一個人?

     。2)母親的“囑咐”跟母親的做人品德是分不開的。所以文章的重點詞是哪一個?

     。3)劃出重點詞句。(是祖國上的土地、祖國的歷史養育了我勤勞的善良的母校。)

      6、作業。

     。1)抄寫字詞。

     。2)《作業本》第1題。

      板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詞語深入理解課文第一、二段。

      2、感受母親勤勞善良的美德,領悟母愛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領悟母親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緊扣課題,質疑導入:

      1、復習:誰囑咐誰?(板書:母親我)

      母親通過什么來囑咐我的?(板畫:眼睛)

      2、還想知道什么?(附板:什么?怎么?)

      二、問題、提出學習目標:

      這節課的任務就是解決兩個問題:母親囑咐我什么?母親是怎么囑咐我的?也就是學習課文的第一、二段。

      三、聯系學習提示:

      1、這個單元學的重點是什么?齊讀。

      2、按照抓重點詞句了解課文的方法,用“”劃出重點句,“ΔΔΔ”標出重點詞,來解決剛才的兩個問題。

      四、學習第二段

      自由讀,討論思考。

      五、解決第一個問題:

      1、母親囑咐我什么?(生答: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板書: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2、什么意思?具體地說:“勿、善、為、惡”的意思。

      3、自己輕輕地念一遍。

      六、解決第二個問題:

      1、母親怎么囑咐?你學懂了哪個句子?

     。S機教學)

      生答:母親笑瞇瞇地看著我,黑亮的眸子閃著光芒。

     。1)、齊讀這句話。

     。2)、母親為什么笑瞇瞇?眼里閃著光芒表示什么?

     。3)、這里母親囑咐我什么?

     。4)、齊讀這一小節。

      過渡:現在我們已經解決了一個母親怎么囑咐我,還有嗎?

      生答:我永遠忘不了的是那張充滿怒氣的臉,尤其是那雙閃著淚花、嚴厲逼人的眼睛。

     。1)、 齊讀這句話。

     。2)、母親為什么發怒,我干了些什么?

     。3)、淚花是什么意思?(板書:淚花)眼淚掉與不掉有什么區別?(學生談體會。)

     。4)、嚴厲逼人是什么意思?(板書:嚴厲逼人)如果母親手中有棍子、有鞭子的話就會怎么樣?

     。ň蜁颍┑赣H現在用什么?(眼睛、手)

     。5)、齊讀:母親粗壯的手臂高高舉起,手掌落在我身上卻一點也不疼。

      這句話你怎么理解?有矛盾嗎?

     。6):兩個方面:一方面對我欺負小伙伴感到傷心。一方面對我很愛,舍不得打我。

     。7)、齊讀這一小節。

      過渡:還有哪里寫母親是怎么囑咐我的?

      生答:凝望母親疲憊而閃著亮光的眼睛,我覺察到母親用目光,正默默囑咐著我什么。

     。1)、出示句子,齊讀,懂嗎?

     。2)、凝望什么意思?

     。3)、誰看著誰?

     。4)、看著母親的什么眼睛?(板書:疲倦、亮光)

     。5)、質疑:為什么疲倦?為什么亮光?

     。6)、母親疲倦了,是因為----所以----

     。7)、母親疲倦了,我從母親的眼睛中看出來的。疲倦的眼睛很黯淡的,為什么會有亮光?

     。8)、自己讀這一節。

     。9)、歸納:兩個理由,第一個是她為我----下雨做了好事,而感到----

      第二個是她有我這樣一個懂事的孩子,而感到----

     。10)、盡管她發高燒,她還是感到高興,體現母親怎樣的`品質?(樂于助人、勤勞善良)板書:勤善良。

     。11)、母親用她發亮的眼光看著我,似乎要囑咐我什么?你說作者當時知不知道?(不知道。)

      現在知不知道?(知道。)你知不知道?(知道。)是什么?

     。12)、齊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不為。

     。13)、齊讀這節。

      七、學習第一節:

      提出不懂的地方。無聲的囑咐?

      八、:母親是個普通的人,不善言辭,而那雙深情的眼睛,默默地囑咐著我,真是“無聲勝有聲”讓我懷著對母親的敬佩,齊讀第一、二段。

      板書: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3段。

      2.朗讀訓練。

      3、完成書面作業。

      教學過程:

      1、研讀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質疑。為什么說是“祖國的土地、祖國的歷史養育了勤勞的母親?”

     。3)擴展思考,體會感情。

      作者從生養自己的母親聯想到什么?

     。▎l學生聯系上文加以議論。)

      “勤勞”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祖祖輩輩都 具有這種既平常又高尚的美德,所以可以說母親對“我”的囑咐源自于祖國母親對“我”的期望。

      2、朗讀課文,感受美德。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系實際說說自己母親的美德。

      3、作業:《作業本》第3、6、7題。

      板書: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初步了解例文是怎樣寫人物之間的對話。

      2.借助對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寫對話,一是要寫清楚說什么,二是要寫出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語氣等。

      3.根據提供的對話材料,讓學生按照作業要求,練習寫對話。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寫人物之間對話的方法。

      教學難點:

      把提示語寫具體,注意提示語位置的變化。

      作前準備:找戴昊談心。

      一、激趣導入

      1.出示掛圖

      2.過渡: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小烏鴉漸漸長大了,烏鴉媽媽也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是怎樣對待它們的媽媽的呢?

      二、初讀例文

      1.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想。(1)這篇短文寫了一件什么事?(2)什么叫“烏鴉反哺”,用直線畫出來。

      2.討論交流

      3.揭題:寫對話。

      三、討論明法

      1.過渡:應該怎樣寫好人物之間的對話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例文是怎樣寫的。

      2.再讀例文,思考:“我”和媽媽在樹林中說了些什么話?

      3.討論交流。

      4.哪些話是我說的,哪些是媽媽說的'?你從哪里看出來?

      5.找出不同的提示語,說說有什么不同。

      6.師總結:寫清內容和說者;寫出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和語氣等。

      四、遷移習作

     。1)點點說:“____!”

      “_____!”點點說。

     。2)小明()地問:“____?”

      “___?”小明()地問。

      “__?”小明()地問,“___?”

      五、小組討論

      1.出示掛圖

      2.這幅圖上畫了什么?是交流了什么內容?

      3.討論,會怎樣交談。

      4.指名說。

      5.點評。

      六、情境表演。

      對某學生進行當堂教育。

      七、當堂習作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漢字教案03-03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