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和說說做做,練習八第1~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學會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3.情感目標: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認識角的本質特征;畫角。
【教具、學具】
三角尺、多媒體課件、尺子、學具盒、一張不規則白紙,一張長方形紙、三根小棒、圖釘和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出示一張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提問: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蹚膶W生的認識基礎出發,引入課題自然流暢,學生易接受。]
二、研討互學
師:同學們對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請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體上有角。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與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過觀察生活中的角,豐富學生對角的感性認識。
師:今天來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學習角的認識,知道它是誰嗎?
電腦出示:小馬背著糧食來到河邊過河,牛伯伯攔住了它的去路說:小馬,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要過河,先看看這些標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來說:角、角、角。小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學們你們能幫小馬找一找嗎?(同位互相說說,然后電腦演示各種角。)
。垡陨鷦佑腥さ膭赢嫻适拢ㄐ●R學習角)為線索,展開對角這個圖形的研討,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靜態的知識動態化,直觀、形象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然后通過讓學生依次觀察紅領巾、三角板、鐘面、折扇,并指出這些物體表面的角,達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師:小馬認識了角非常高興,牛伯伯告訴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的物體上都有角,你過了河,要時刻注意發現生活中的角。小馬高興地點點頭,就又上路了。它走著走著,突然在地上發現了一張不規則的紙,小馬想:這上面有角嗎?
2.讓學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覺,體會角的特征。(板書)
4.用折好的角比著在紙上畫角。
5.課件演示怎樣畫角。
6.說說角的.組成。
7.讓學生用尺子畫角。(強調尺子的作用。)
8.師:同學們,小馬繼續往前走,這回它更加仔細地觀察,所以它又發現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嗎?(電腦出示)
師小結:像這些圖形,我們都叫它角。(回顧、強調學生一開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畫上的錯誤。)
。蹚囊龑W生觀察實物中的角開始,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看一看、折一折、摸一摸、畫一畫、比一比、做一做,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見的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里,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三、拓展練習
1.認一認,辨一辨。
2.比一比。(哪個角大,哪個角小,讓學生辯論。)
由如何確定一個角的大小,引出做一個活動的角的活動,讓學生比一比,看一看,從而說明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圩寣W生從認識靜態的角過渡到動態的角,使學生直觀地看到,紙條張得越開,角就越大,紙條合得越攏,角就越小,由此滲透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的本質特征,這也就達到了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化難為易的目的。]
3.擺角。(用三根小棒擺出三個角)
4.打擂臺。(用三根小棒看誰擺出的角最大。)
。圻@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題目,易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師小結(回顧本節課所學過的知識)
1.師:閉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研究了有關角的哪些知識,想想角是什么樣子的,它由哪幾部分組成,角的大小和誰有關,你是怎樣畫角的。
2.質疑問難。
。圻@既是本節課的一個總結回顧與整理,又是一個很好的放松活動,希望學生能從本節課中受益。]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教材第12頁例3、練一練,練習二第6~11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學會計算套管體積的計算方法,井能應用于實際求出物體的重量。
教學重點:計算套管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求下列圓柱的體積(口答列式)。
(1)底面積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徑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徑2分米,高3分米。
追問:圓柱的體積是怎樣計算的'?(板書:V=Sh)
2.復習環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提問:怎樣計算環形面積?你能舉例和同學們說一說嗎?小組交流。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過圓柱的體積計算。這節課,就在計算圓柱體積的基礎上,學習套管體積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3。
出示例3,讀題。提問:這道題求什么?要求鋼管的質量先要求什么?怎樣求鋼管的體積?小組討論。解答這道題還要注意些什么?(單位,取近似數)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說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樣求的。
2.新課小結。
提問:怎樣計算套管體積?如果知道套管的內周長和外周長幾套管的長,怎樣求套管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題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2.做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指名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結合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四、布置作業
練習二第7、8題及數訓。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標準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10~11頁的內容。
教材分析:
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安排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教學的前面,其任務主要有兩個:一是復習并激活已經教學的面積知識,包括面積的意義、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等。二是讓學生體會轉化、估計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為教學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作比較充分的知識準備和準備,為主動學習其他圖形的面積計算打好基礎。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能通過分一分、移一移、數一數、估一估等方法數出或算出一個規則、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技能目標:掌握面積計算方法,為今后學習多邊形面積計算做好比較充分的知識和準備。
方法目標:1、在學習中讓學生體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2、使學生體會等積變形,感受轉化的策略。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識。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重點和難點:
重點:對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分割與移動的轉化方法
難點:用數方格的方法算出池塘的平面圖的面積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份
2、小組內準備各種規則與不規則圖形一份
3、剪刀、水彩筆等學習工具
教學過程:
一、營造分類情景,感知圖形特點
1、分類
學生桌上有許多圖形,請學生根據圖形的特點動手分一分。
預設分類方法一:分成簡單圖形和復雜圖形兩類。
方法二:按是否規則把圖形分成規則圖形和不規則圖形兩類。
方法三:按圖形中的格子特點把圖形分成只有整格的復合圖形和既有整格又有半格的復合圖形。
2、
師:像長方形、正方形這些圖形是簡單圖形,其他四個圖形把它們成為復雜圖形。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總會從簡單的入手。
二、新課展開,感受解決問題策略
1、長方形、正方形面積是多少?(第一組圖形)
師:你們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嗎?
預設方法一:計算的方法,先數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再把長和寬相乘就得到了長方形的面積。
方法二:用數格子的方法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師:不管是用以上的哪一種方法,當我們得出結果后還能用另一種方法進行檢驗結果是否正確。
2、復雜圖形的面積是多少?(第二組圖形)
。1)第二組中這些復雜圖形的面積怎么計算呢?
。2)生:在小組里討論確定解題策略,相互交流。
預設:左邊的圖形橫著畫兩條線,把這個圖形分成3個長方形;豎著畫一條線把圖形分成3個長方形……
預設:右邊的圖形豎著畫2條線把圖形分成3個部分;橫著畫兩條線把圖形分成3個部分;也可以橫畫和豎畫相結合把圖形分成幾個部分。
。3)比較方法,雖然有的豎著分,有的橫著分,這些分法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把一個復雜的圖形分割成幾個簡單圖形)
。4)每個學生選擇一個復雜圖形,用筆分一分。
要求:分的痕跡要清晰、分成的簡單圖形的各部分面積要看一眼就能知道。
引導學生反思活動過程,進行方法滲透。要知道復雜圖形的面積,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把它分解成幾個簡單圖形,然后每個簡單圖形的面積相加就得到了復雜圖形的面積。
策略一:復雜轉化成簡單(分一分)
[本環節讓學生通過解決新穎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把一個復雜圖形分割成幾個長方形或者是正方形的。這種操作是在保持面積不變的前提下進行的形狀的變化。教學的轉化意識是。學生在操作中理解到:稍復雜的圖形可以等積變形成較簡單的圖形,求積方法未知的圖形可以變成求積方法已知的圖形,這就是轉化。等積變形實現了新舊知識的連結,是探索新知識的途徑。學生在體驗轉化的同時形成自己的`策略。]
3、有半格的復雜圖形的面積
。1)師:你能用分一分的方法把有半格的復雜圖形的面積轉化成簡單圖形,并一下子知道它的面積是多少嗎?
。2)生:獨立試一試并交流
預設一: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復雜圖形,把三角形向右移動拼在后面就成了一個長方形。
預設二:分成2個三角形和一個復雜圖形,把三角形向左移動拼在后面就成了一個長方形。
引導學生反思活動過程,對活動過程進行。把一個復雜圖形分成幾個圖形,進行移動,拼成一個規則圖形。
師:在你們活動的過程中,分完了為什么還要移?這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使半格能湊成整格)
策略二:復雜轉化成簡單(移一移)
。3)師用課件演示,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平移前后的圖形,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4)師:不管是策略一分一分,還是策略二移一移,都是把復雜的轉化成簡單的、難的化成容易的的來解決,這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
。ò鍟
本環節在學生操作形成自己的策略后引導學生觀察和反思:平移前后的圖形,什么變了,什么沒變?這樣的比較和分析使學生得到的就不單是轉化的方法,而且體驗了轉化對解決問題和數學學習的意義。
4、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1)師: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會碰到這樣的問題,那又該這樣來解決呢?(多媒體出示池塘平面圖)
。2)師生交流討論:每個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有沒有困難?
生:發現圖上有不滿格的
師:這時,我們把不滿整格的都按半格來計算。那兩個不滿整格的就看成是一個整格。
生:把整格的和不滿整格的分開來,然后再計算它的面積。
師:你們有什么辦法來區分整格的和不滿整格的?
預設1:把不滿整格的和整格的用不同顏色的水彩筆涂上顏色。
預設2:把不滿整格的和整格的做上不同的記號。
學生同桌合作算出圖形面積。師收集學生的方法展示,并引導學生進行活動反思,F答案都不相同,到底哪一個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
要讓學生理解:我們算出的面積只是一個近似值,因此都對。但是方法是科學的。
策略三:分類計數(數一數)
5、生活中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1)師:當我們在生活中想知道一些物體表面的大小,但是又沒有格子的時候,還能用到策略四:估一估。
。2)估一估自己的手掌心的大小
交流:你是怎么估的。
。▽懗瞿阆牍酪还赖奈矬w的表面并估一估,在小組里交流)
三、交流本課收獲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知道了哪些知識?
四、課外活動
用小方格測量樹葉的大小。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國土面積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認識有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數據改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關注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1.教學時師可以出示一組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討論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讓學生體驗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體會數據單位的改寫是為了數據記錄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學生讀一讀。
(1)將上面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2)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3)可能學生會改寫成以“百”、“千”、或“萬”作單位,只要學生能改寫得正確,教師都應充分地肯定。
(4)將一些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據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這些數據改寫中的基本特點,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3.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現改寫的方法。
二、實踐練習。
第10頁“練一練”中第1題,數據單位的改寫是實際生活中記錄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選擇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實例,而不要將數據單位的改寫成為單純的為改寫而改寫的局面。
練習本題時,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體的各地區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第2題,在練習“海洋資源”時,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體會到這些數據改寫成以“億”作單位比較方便。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
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960萬
10000000000=100億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數鉛筆課題:數鉛筆 課型:新知課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會數、會讀100以內的數;
2、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
3、初步感受一列數蘊含的規律;【教學重點】用多種方法數數;
【教學難點】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
【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合作探究式教學法
【教學準備】小棒、鉛筆
【教學設計】
一、數鉛筆教師出示鉛筆,比一比,誰數鉛筆的方法多。(學生可能會一根一根地數,十根十根地數,還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數。)如果鉛筆非常多,可以一根一根地數,一十一十地數,還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數。
二、說一說
1、圈一圈,數一數
2、問:下面畫了幾個圈?你怎樣數比較快?你是怎樣數的`?把你數的方法表示出來。
3、用圓圈圈起來。
4、請幾名學生回答。
三、撥一撥
1、拿出計數器,做撥數游戲。
2、一個學生說數,另一個同學撥珠子,并說說方法。(十位上撥____,表示____個十;個位上撥____,表示____幾個一。)
四、練一練
1、在下面各數的后面,連續數出5個數來。二十三 (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五十六 (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八十五 (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九十五 (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
2、看誰數得快?請同學們找出格子的規律,小組討論。(一個一個地數;移一移,再十個十個地數)看誰的方法最好?
3、接力賽找出女孩子數數的規律,男孩子按此規律接著往下說,看誰發現規律最快?女生:34,36,38 (相差2)男生:40,42,44女生:20,30,40 (相差10)男生:50,60,70女生:45,50,55 (相差5)男生:60,65,70女生:22,32,42 (相差10)男生:52,62,72
五、全課總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筆算除法練習
教學目標:
1.能比較熟練地掌握初商過大,初商過小時的調商方法。
2.能熟練正確進行筆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先填一填把除數看作幾十來試商,再算出來。
2.下面的.括號里最大填幾?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據試商情況,在括號里寫出準確商。
二、提高練習。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約是( ),計算后可知準確結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來試商,商大約是( ),余數是( ),說明商( ),應試商( )。
2.計算下面各題。
3.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三、課堂達標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為一位數,□可填( ),余數是( )。
。2)一個數除以17,商是14,有余數。當余數最大時,被除數是( )。
。3)7832可以這樣想,把32看作( )試商,78里面有 ( ) 個30,所以商是( ),余數是( )
。4)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
87里最多有( )個20 78里最多有( )個30。
142里最多有( )個60 610里面最多有( )個80。
2.筆算下面各題。
18221=
28836=
29242=
3.解決問題。
飼養專業戶王大伯家養了185只公雞和229只母雞,還養了46只鴨。養雞的只數是鴨的幾倍?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生活中立體的圖形
2、動手制作立體圖形,感受立體圖形的形成過程
3、學會分類,能找出不同事物的共同點
課堂結構:
欣賞——初步抽象——制作了解——介紹特點——自我分類——反思小結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言
同學們,看一看、想一想我們周圍的世界,你會發現我們的世界是由許許多多的圖形組成的,這些圖形美化了我們的生活。下面我們來欣賞一組這樣的圖片。
二、欣賞物體
天安門——金字塔——世貿大廈(9.11)——比薩斜塔——家庭組圖——杯子
三、立體圖形的抽象
1、我們剛才看到的這些物體有的雄偉壯觀,有的精巧別致,但都是由基本的立體圖形(板書)組成。我們再來看一看它們包含哪些基本的立體圖形?。
2、天安門——三棱柱 金字塔——四棱錐 筆 筒——長方體
風 車——圓錐、圓柱 魔 方——正方體 足 球——球
3、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立體圖形,請同學們想一想,在生活還有哪些物體中像這些立體圖形?
生:金磚、冰激凌蛋桶、子彈頭、桌子…………
四、建立感性認識
1、過渡:我們剛才欣賞到的和同學們講到的的一些立體圖形,都是設計師精心設計制作的,今天我們也要當一回小小設計師,每個小組來制作的一個立體模型。
2、復習平面圖形。
3、制作立體圖形模型。
1)教師出示制作提綱
友情提示:
A.小組討論,你們喜歡制作哪個圖形,大概需要哪些材料?
B.先要觀察材料,要動手比一比、想一想,有一個整體的構想后,才能用膠帶粘。
C.制作模型時,要有分工,要有合作
D.制作完成以后,給你們的作品起個名字,并推薦一位同學向全班匯報作品的特點。]
2)小組討論第一個問題,組長上來選取材料,有的小組向老師的借模型進行參考,也有的小組參考材料袋上的圖形。
生甲:長方體,因為只要把六個長方形用膠帶粘起來就行了?
生乙:我不希望第三個圖形(圓柱體),他上面是個圓,沒學過,不好做。
生丙:用一張紙卷一下不就行了。
生乙:沒有上面的圓,弄不好就扁了?
……
3)學生匯報,并把作品粘貼在小黑板上。
生甲:(正方體)我們做的立體圖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生乙:(三棱錐)我們做的立體圖形每個面都是三角形,我們給它起名字叫它穩定形,
師:為什么?
生乙: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我們這個圖形所有的面都是三角形,所以它更加穩定。
生丙:(梯形壩)我們做的立體圖形特點是有兩個面都是梯形,其余的`面都是長方形。
生戊:(圓柱體)我們制作的圖形有點特別,更其他小組的不一樣。
師:你為什么用特別這個詞語?
生戊:它上下用的是我們沒有學過的圓形,中間用的是長方形,把他卷起來了,不直了。
……
五、初步獨立自主地探索立體圖形的特征
師:這些立體圖形,他們長的形狀不一樣,但它們有些地方還是有共同特點的,請你們根據共同特點,把他們分分類?
每人自己先在作業紙上分一分
然后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最后向全班同學匯報,你們這組同學是怎樣想的?(兩至三組)40’
學生討論。
學生甲組:我們把(長方體)、(正方體)、(三棱柱)(五棱柱)(六棱柱)、(梯形壩)成為一組,因為它們上下都一樣大,(圓柱體)、(圓錐)、(球)成為一組,它們表面不是直的,是彎曲的。(三棱錐)、(棱錐)成為一組,因為它們有一頭是尖的。
學生乙:既然一頭是尖的(三棱錐)、(棱錐)成為一組,那么(圓錐)也應該加入到這一組。
學生丙:同樣道理,(圓柱體)也是上下一樣大的,他也應該歸到到第一組去。
……
六、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初步認識了這些立體圖形,制作了立體模型,給它們起了名字,它們在數學上科學的名稱到底叫什么,它們還有哪些的奧秘,今后我們在課堂上還會繼續進一步研究與學習,如果同學們很有興趣,回家以后可以自己進行自學。
那么,今天的每個同學的學習效果怎么樣呢?請同學根據屏幕上的問題自己總結。
學習結果自我總結問題訓練單
1、本節課我學到了什么?
2、本節課的學習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這種方法可以在哪些時候用?
4、哪個同學的表現,你最喜歡?簡要說明。
5、你的哪些行為對別人有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在六年級(上冊)認識百分數里,教學了百分數的意義,并聯系后項是100的比,體驗了百分數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學了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互化,尤其是百分數與小數的相互改寫,為應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做了必要的準備;還教學了簡單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初步應用了百分數。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繼續教學百分數的應用,包括四個內容,依次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根據已知的稅率求應繳納的稅款以及根據已知的利率求應得的利息,與折扣有關的實際問題,較復雜的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實際問題。編排了六道例題、四個練習,把全單元的內容分成四段教學,最后還有單元的整理與練習。
1.以現實問題中百分數的意義為突破口,通過推理分析數量關系,探索算法。
解答例1的關鍵是理解問題的具體含義,教材借助直觀的線段圖,讓學生思考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應該怎樣理解。明確這個問題是求實際造林面積超過原計劃的公頃數相當于計劃造林公頃數的百分之幾,從而產生先算出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4公頃,再求4公頃是計劃造林面積16公頃的百分之幾這樣的思路;蛘呦人愠鰧嶋H造林面積是原計劃的125%,再得出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25%的結論。兩條思路、兩種算法都是把原計劃造林公頃數看作單位1(即100%),在線段圖上能清楚地看到,兩種解法最終都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部分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練習一第1題利用已知的是百分之幾求增長百分之幾,或者利用已知的增加百分之幾求是百分之幾,通過百分數之間的相互轉化,進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幾的含義,還帶出了下降百分之幾這個概念。
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與原計劃造林比實際少百分之幾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前者是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公頃數與原計劃造林公頃數相比,后者是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的公頃數與實際造林公頃數相比,解決兩個問題的算式中,被除數的意義不同,除數也不同。教材編寫試一試的目的就是要突出這些不同,要求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組織學生將試一試和例題的計算結果進行比較,研究為什么得數不同,進一步理解這兩個問題的含義與數量關系。練習一第5題里,第(1)、(2)題的條件相同,問題不同,第(2)、(3)題的條件不同,問題也不同。通過解題與比較,能使學生更正確地理解是百分之幾與高百分之幾的含義。第7題分別求巧克力的單價比奶糖、水果糖和酥糖貴百分之幾,要依次把巧克力比奶糖、水果糖、酥糖貴的單價與奶糖、水果糖、酥糖的單價相比,反復體驗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第8題以表格形式呈現求百分數的問題,首次把百分數應用于統計表中。
2.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經驗,向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遷移。
例2結合納稅教學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先找到數學問題60萬元的5%是多少,然后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經驗遷移過來,得到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也用乘法計算,于是列出算式605%。在上面的過程中,關鍵在于尋找數學問題,只要理解了繳納的營業稅是60萬元的5%,學生就會想到用乘法計算,把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納入原有的經驗系統,從而發展認知結構。在計算605%時,可以把5%化成5/100,也可以化成0.05,前一種算法又一次體驗了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一致的,用乘法計算是合理的。在練一練里,由于6.25/100的計算比6.20.05麻煩,所以計算含有百分數的乘法一般把百分數化成小數。
練習二第1~4題是配合例2編排的,要引導學生抓住求什么的百分之幾是多少進行思考。如,第1題是求門票收入的3%,因此接待游客18萬人次是多余的信息。又如,第4題是求月收入超過1600元的部分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因此要先算出應納稅部分的元數,并找到相應的稅率。
例3計算利息,應用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方法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由于多數學生缺少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因此教材在底注中解釋了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并給出了計算利息的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時間。要結合例題里的表格,讓學生知道利息和本金、年利率、存期有關,一般情況下,本金越多,存期越長,年利率越高,到期后獲得的利息就多。還要讓學生知道,存期一年,到期可得的利息是本金的2.25%;存期二年,每年的利息是本金的2.70%這樣,學生就能理解計算利息公式里的數量關系。
試一試利用例3求得的應得利息,繼續計算繳納利息稅以后的實得利息。要讓學生懂得實得利息是應得利息扣除繳納的利息稅以后剩下的利息,明白為什么先算出利息稅是多少元的道理。從例題到試一試的全過程,就是我國現行的銀行存款實得利息的計算方法:先根據本金、存期和利率算出應得利息,再扣除繳納的利息稅得到實得利息。學生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二第5~7題就有思路了。要注意的是,計算實得利息的步驟比較多,練一練和第6、7題都采用連續提問的形式,適當降低了解題時的思維難度。
3.列方程解決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實際問題。
例4教學與折扣有關的問題,也是百分數的實際應用。教材先對打折作了具體的解釋,讓學生明白幾折就是百分之幾十,知道八折就是80%,從而把打折的實際問題與百分數的應用聯系起來。原價和實際售價有什么關系是這道例題的教學重點,要從原價打八折出售得出原價80%=實際售價。這個數量關系能起兩點作用,一是進一步理解打折扣的含義:圖書按八折出售,實際售價只是原價的80%。二是形成求《趣味數學》原價的解題思路,在數量關系式里已知積與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可以列方程解答。本冊教材里,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都列方程解答,充分利用百分數的意義,加強對百分數乘法的理解,避免人為地把實際問題分類型,體現了各種百分數問題的內在聯系。求出《趣味數學》的原價15元以后,對學生提出檢驗的要求,而且采用了兩種檢驗方法。依據折扣的含義,既可以用實際售價除以原價,看是不是打了八折;也可以看原價的80%是不是實際售價12元。這樣安排,不僅檢驗了原價15元是正確的,還多角度表現了原價、實際售價、折扣三者的關系,在進一步理解折扣的同時,溝通了三種簡單的百分數問題的聯系。練一練求《成語故事》的原價,也要求檢驗,讓學生獨立經歷與例4同樣的學習過程,再次體會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練習三的編排大致分成兩段,第1~4題是第一段,在理解折扣含義的基礎上正確應用數量關系。第1、2題分別求打折后的實際售價與打折前的原價,都可以根據原價折扣=實際售價來解答。第4題求折扣,教材先讓學生回答第3題,把按原價的百分之幾出售改說成打幾折出售,體會求幾折只要求百分之幾,為第4題作了鋪墊。第5~9題是第二段,仍然以求實際售價或求原價為主要內容,靈活應用數量關系。第5題分別求實際售價與實際比原來便宜的元數,這里有簡單問題與稍復雜問題的比較。第6題分別求實際售價與原價,是兩種折扣問題的比較。第7、8題讓購物問題更復雜一些,有利于學生在變化的問題情境中把握基本的數量關系。
例5和例6是較復雜的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都列方程解答。兩道例題分別把相并關系和相差關系作為列方程的相等關系,雖然相并與相差是學生早就認識的數量關系,但在復雜的.百分數情境里不容易看到。為此,例題利用線段圖給予直觀幫助,讓學生在例5的線段圖右邊的括號里填36,體會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合起來是美術組的總人數。例6在線段圖上突出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用水的那一段,引導學生注意兩個月用水量之間的相差關系。教材完整地寫出兩道題的等量關系,讓學生感受等量關系式右邊美術組的總人數、十月份用水的噸數都已知,在這樣的情況下,列方程是解題的有效方法。雖然有了等量關系,但列方程還會遇到一個問題,即為什么設男生人數為x,設九月份的用水量為x。要引導學生抓住題目中已知的那個百分數,分析它的意義,體會這樣的設句是合理的,不僅用x表示了單位1的數量,還很容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女生人數,表示出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用水的噸數。
兩道例題列出的方程里都有兩個x,還含有百分數,解方程時要先化簡方程的左邊,再應用等式的性質。例題呈現了解方程的過程,并在練習四里安排三道解方程的習題,提醒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地解方程。檢驗不是把未知數的值代入方程,而是要檢驗得數是否符合實際問題里的數量關系。具體地說,例5要檢驗男、女生的人數之和是不是36,還要檢驗女生人數是不是男生的80%。例6要檢驗十月份用水的噸數是不是比九月份節約20%,或者檢驗九月份的用水量節約20%,是不是440立方米。只有符合實際問題的得數才是正確答案。
練一練要先說數量關系再解答,突出尋找等量關系是解答這些題的關鍵,也是指向解題難點的基礎訓練。要引導學生從分析題目里已知的那個百分數開始,有條理地思考。如第11頁練一練,種蓖麻的棵數是向日葵的75%,向日葵的棵數是單位1的量,蓖麻的棵數是單位1的75%,它們一共有147棵,等量關系就是蓖麻的棵數+向日葵的棵數=147;向日葵比蓖麻多21棵,等量關系就是向日葵的棵數-蓖麻的棵數=21。再如第12頁練一練,美術組的人數比舞蹈組多20%,舞蹈組的人數是單位1的量,美術組比舞蹈組多的人數是單位1的20%,等量關系是舞蹈組的人數+美術組比舞蹈組多的人數=美術組的人數。解答練習四里的實際問題,也應經常讓學生說說數量關系。
練習四第1~4題配合例5編排,第4題第(1)題曾經在六年級(上冊)教過,那時也是列方程解答的,從第(1)題到第(2)題帶出了稍復雜的分數問題。整數、分數、百分數都能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數關系,第4題把貌似不同的問題組織在一起,凸現這些問題在本質上的聯系。第5~9題是配合例6編排的,在第9題里把簡單的百分數問題和較復雜的百分數問題編排在一起,可以適當進行比較。第10~16題是一堂練習課的內容,第11~13題是百分數的問題,進一步熟悉兩道例題的解題思路,第14~16題是三道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求這個數的問題,促使例題的思考方法水平遷移。在六年級(上冊)只教學稍復雜的分數乘法問題,另一些分數實際問題則安排在這里教學。
教學例4、例5、例6以及練習里的內容,要更新觀念,改變習慣了的教學方法。首先是不要求學生識別分數乘法與分數除法兩類不同的問題,尤其不要機械套用已知單位1用乘法,單位1未知用除法這些所謂的規律。過去這樣教的解題效果雖好,但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思維,把分析數量關系的過程變成了依據個別詞語的簡單判斷。改進教法要加強對分數、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充分利用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個數量關系,合理選擇列算式還是列方程解題。其次,不必進行有關分率與百分率的聯想訓練。如從用去25%想到還剩(1-25%);從第一天看了全書的1/5,第二天看了全書的1/6想到兩天看了全書的1/5+1/6,這些聯想是為列除法算式服務的。要引導學生充分挖掘和利用實際問題里的相并、相差等最基本的數量關系,作為列方程或列算式的依據,讓小學與初中的教學相銜接,為學生的后繼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11-04
小學數學教案08-29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24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9-28
小學數學教案【熱門】12-30
【薦】小學數學教案12-30
小學數學教案【推薦】12-30
【熱】小學數學教案12-30
小學數學教案【薦】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