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數學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編應用題,并列出相應的算式。
2、理解互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體驗數學活動中操作的樂趣。
教學準備:
1、自制PPT課件
2、大數字卡3、4、5、6、7,每人一張7以內的算式卡,操作紙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習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編應用題,并列出相應的算式;
難點:理解互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教學方法與手段:
視聽講結合法、游戲法、操作法
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
幼兒活動
設計意圖
一、組織幼兒游戲:開火車
。ㄊ孪仍谟變荷砩腺N上7以內的加減法算式卡)
師:今天毛老師帶你們坐火車去旅行,怎么樣?我們知道火車是有很多車廂組成的,每一節車廂都有一個車廂號,毛老師已經為你們安排好了車廂,那你到底坐在幾號車廂呢?就要請你們動動小腦筋,算出胸前的算式,你算出來是幾,就坐在幾號車廂。車廂里的位子看到空的就坐下來,不要管你們的名字了。聽清楚了嗎?行動起來吧,算一算,去找你的車廂。
待幼兒找好后,教師檢查幼兒坐的座位是否正確。
認真聽教師引導,聽清游戲要求,積極參加開火車的游戲。
算一算自己胸前的算式卡,根據算出的得數去找對應的車廂號,找一個空位子坐下來。
找到車廂后和教師一起檢查自己坐的是否正確。
以游戲調動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
通過算式卡請幼兒計算,找到對應的車廂號,以此來復習鞏固7以內的加減法。
通過檢查,再次復習鞏固。
二、創設情境,引導幼兒看圖學習8的
第一組加減法
1、創設情境
師:現在所有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車廂,我們出發去旅行吧!看,前面有一座城堡,你們想不想進去參觀一下?可是城堡的國王是一個喜歡給別人出難題的人,他跟毛老師說,小朋友參觀城堡時,他會提出許多問題,你們愿意接受挑戰嗎?
2、引導幼兒看圖學習8的第一組加減
。1)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
師:國王把我們帶到了海底世界,看看海里有什么?誰會看圖編應用題?怎么用算式表示呢?(1+7=8)
。2)出示“草地”的圖片
師:國王又把我們帶到了哪里?你看到了什么?怎么編應用題呢?誰會用算式表示?(7+1=8)
。3)出示蘋果的圖片
師:你們可真聰明!國王決定請你們吃一頓大餐,餐后還有好吃的蘋果呢!一共有幾個蘋果?咦,怎么了?還剩幾個?你能用完整的話把這道應用題編出來嗎?用算式怎么表示呢?(8-1=7)
。4)出示氣球的圖片
師:吃飽喝足,我們去散散步吧!看,前面有人在賣什么?突然,一陣刮來一陣大風,把氣球都吹走了,可憐的氣球怎么樣了?誰會編應用題?算式怎么寫?(8-7=1)
進入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有參觀城堡的欲望,愿意挑戰國王出的難題。
觀察“海底世界”圖片,說說海里有什么,并根據魚的動態圖編應用題,嘗試用算式1+7=8表示。
觀察“草地”圖片,說說看到了什么、怎么編應用題,并用算式7+1=8表示。
觀察蘋果圖片,數數有幾個蘋果、爆炸了幾個、還剩幾個,用完整的話把應用題編出來,并用算式8-1=7表示。
觀察氣球圖片,根據氣球的.動態圖編應用題,并用算式8-7=1表示。
通過參觀城堡的情境來吸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通過在“海底世界”中觀察,并編應用題,以此來復習鞏固“1+7=8”
通過在“草地”上觀察,并編應用題,以此來復習鞏固“7+1=8”
通過對吃蘋果現象的觀察,編應用題,以此來復習鞏固“8-1=7”
通過對氣球的觀察,編應用題,以此來復習鞏固“8-7=1”
創設不同的情境來幫助幼兒復習鞏固8的第一組加減法。
三、幫助幼兒理解算式的互換規律
1、師:剛剛我們寫了四個算式:1+7=8、7+1=8、8-1=7、8-7=1,國王想讓你們找找看它們之間誰和誰長得比較像?誰看出來了?哪里像?
2、教師小結:1+7=8、7+1=8數字相同,符號也相同,只不過加號兩邊的數字換了一下。所以看到1+7=8,馬上就想到7+1=8,我們把它們稱作朋友題。同樣,看到8-1=7,馬上就想到它的朋友題是誰?(8-7=1)
3、鞏固練習
師:你們再來猜一猜2+6=8的朋友題是誰?(6+2=8)誰會根據這個算式編應用題?8-2=6的朋友題是誰?(8-6=2)誰會編應用題?
觀看教師寫的算式,找出長得比較像的算式,并說出哪里像。
認真聽教師小結,自然想像到算式的朋友題。
進行鞏固練習,猜測朋友題,并根據算式編應用題。
教師寫算式,讓幼兒聯想算式之間的關系,引發幼兒的思考。
教師小結朋友題的特點,幫助幼兒理解算式的互換規律。
通過鞏固練習,進一步加深幼兒對算式互換規律的理解,學會編應用題。
四、組織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師:國王對我們小朋友的表現很滿意,時間也不早了,該是我們回去的時候了,臨走前,國王給我們小朋友頒了一張獎狀——愛動腦筋獎。咦,獎狀的背面好像有字,原來,這個愛給人出難題的國王有想考考我們,你們愿意接受這最后的挑戰嗎?他要讓我們做什么呢?
2、教師交代要求
3、組織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展示與評價
小朋友的努力表現得到了教師的肯定,回去的時候接受國王頒發的獎狀——愛動腦筋獎。接受國王最后的挑戰。
在教師的指導下挑戰難題。
繼續以情境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愛動腦筋,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通過讓幼兒自己操作,幫助幼兒復習鞏固8的分成。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中認識球體,了解球體的基本特征。
2.能辨認生活中含有球體的物品。
3.能用語言表達游戲中的發現,在游戲中感受數學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師用材料:小皮球、乒乓球和硬幣等球體和圓形的物品若干、2個筐子。
幼兒用材料:操作單頁第25-28頁。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教師說謎語:一個小寶寶,圓頭又圓腦,用手拍一拍,跳得高又高。
幼兒自由發言猜謎語,教師出示小皮球揭示謎底。請幼兒拍一拍皮球,初步感知球體。
二、操作探索
1、認識球體。
教師出示乒乓球,提問:乒乓球是什么樣子的`?同時出示硬幣,請幼兒比較球和硬幣,引導幼兒從各個方向看硬幣和乒乓球分別是什么形狀。初步了解球體的基本特征。
交流小結:像乒乓球這樣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圓的物品,我們稱它是球體。
2.進一步了解球體的特征。
請幼兒摸一摸硬幣和乒乓球,比較圓形和球體的不同。
交流小結:硬幣(圓形)放在桌面上平平的,是平面圖形;乒乓球(球體)放在桌面上高高地凸起來,是立體圖形。
引導幼兒將是球體的物品在桌子上向多個方向滾一滾。注意不要讓物品離開桌面,啟發幼兒說出:球體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滾動。
3.教師出示各種圓形和球體的物品,請幼兒找一找哪些物品是圓形的,哪些物品是球體的,并把它們分放在2個筐子里。教師檢查幼兒分放的結果。
三、拓展游戲
1、尋找生活中的球體。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還看到過哪些是球體的物品?請幼兒說一說。(如海洋球、羊角球、棒棒糖、地球儀、足球、籃球、臺球等)
2、完成操作單頁第26頁的活動。
請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中的三幅畫,說一說他們在進行什么比賽,選擇合適的貼紙粘貼在對應的場景中。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構思:
在使用和學習這一節內容之前,我們一定要在日常生活或游戲中注意引導幼兒關注物體的特征,特別要引導幼兒關注那些成雙、成對同類的事物。如:筷子、襪子、手套等,讓幼兒感知它們的類的特征,也感知形成同一類事物的內在關系。這些關系不是在于讓幼兒準確說出,而是讓幼兒感知和體驗。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品的'特征進行找配對的東西。
。2)發現日常生活中成雙、成對的物品又哪些。
。3)體現幫助別人收拾東西的樂趣,養成愛整潔的好習慣。
活動過程:
。1)情景進場:
師“今天我們一起到白兔家做客吧!它說近期搬了新房子,但東西太多,想請我們都去幫忙幫忙”。(敲門入室)地板上放有亂亂的鞋子、襪子等。請小朋友一起動手把東西放整齊。
。2)再次讓個別幼兒說出自己幫忙收拾了哪些東西,例如:鞋子,教師可繼續提問:“鞋子都亂了,您是用什么辦法早到另一只,抽成一雙的呢?”引導幼兒可根據物品的顏色、圖形、大小找相同。再次出示其他物品,讓幼兒利用連線的方法找相同物品。
。3)幼兒自由完成書本內容,教師巡回指導。
活動小結:
幼兒對該活動興趣比較濃厚,對于情景表演幫助白兔收拾凌亂的物品時,大家都積極參與,并能按自己物品的特征去找相同的另一半。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大班數學教案找規律
目標:1.能自主找出圖中的排列規律。
2.鍛煉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重點:能按規律正確完成練習。
難點:練習用觀察和比較的方法找出規律。
準備:PPT課件、幼兒畫冊三P57、記錄筆
過程:一、開始部分
1.
2.看數卡聽指令拍手。聽師指令,幼兒練習順數和倒數。
二、新授部分:引導幼兒看PPT學習自主找出圖中的排列規律,并講述圖意。
1.情境創設:PPT畫面(一)森林聯歡會即將舉行
提問:小朋友們看,這是在哪里?告訴你們,圖上有什么?漂亮嗎?森林里將要舉行什么活動
。2)師:有的小朋友猜對了,森林里就要舉行聯歡會,小動物齊動手用彩旗、花朵將森林里裝扮的非常美麗。咦,你們有沒有發現無論是彩旗、花朵還是小兔子,它們的排列有什么特點,你發現什么秘密了嗎?
。2)幼兒講述。
。3)師:你們說得對,它們的排列都有一定規律。先來看看小兔子是怎樣排隊的。
2.PPT畫面(二),師邊操作PPT邊提上述問題。
。1)指名幼兒講述
。2)師小結小兔排列規律:小灰兔和小白兔是一個間隔一個排的,那這個小白兔后面應該排誰呢?
幼兒講,師肯定:是的,就是小灰兔。(同時點擊
出小灰兔)
3.師逐個點擊出畫面(三)小花和畫面(四)彩旗,用同樣方法引導幼兒講述出其規律。
4.師繼續談話:除了小兔們來參加聯歡會,你們想知道還有哪些小動物們也來了呢?一起來看看。
。1)師點擊PPT畫面(四):小老鼠和小狗,幼兒說出小動物名稱。
。2)師:原來是小老鼠和小狗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進場了,誰能發現他們的隊伍排列有什么規律呢?和你的同伴講一講。
。3)幼兒互講后,師指名幼兒講,師小結:小狗和小老鼠是兩個一間隔排隊的。
。4)提問:現在你們知道后面的.這兩只小狗身后會有誰呢?有幾只?
三、鞏固練習:考考你
1.師繼續操作PPT,問:他是誰?原來是喜羊羊,他可是羊村里最聰明和智慧的羊。喜羊羊出了幾道題想考考小朋友,看誰的眼睛亮,小腦袋轉得快。
2.師操作PPT,提問:圖上有什么?(綠色和紫色方塊)在問號中間還缺了一點,這缺了的一塊應該選擇下面的哪個顏色的方塊?為什么?
3.幼兒講述操作理由。
4.師用相同方法引導幼兒找出下一張PPT上所有圖案的排列規律,完成問號部分的練習。(幼兒講,師操作)
5師:你們今天的表現不錯,喜羊羊送個掌聲給你們。
四、經驗拓展:通過觀察PPT引導幼兒感知和講述生活中事物的排列規律,感知規律的美。
1.師:小朋友們知道嗎?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有規律的影子,今天老師就給你們看看幾張生活中的照片,看看是什么?并找出其中的規律。
2.師邊操作PPT邊引導幼兒說。
3.師適當小結
五、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畫冊三P57“找規律”練習。
1.師在視頻臺上稍作講解操作要求。
2.幼兒練習,師巡回觀察并個別指導。
3.展示部分幼兒練習,集體點評。
4.幼兒收拾整理材料。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單數和雙數是上學期大班作業本上的內容,但是當時只是讓幼兒用點數表示相應的數字而沒有深入。奇數和偶數在生活中經常用到(生活中一般叫做單數、雙數),但在教材中只有很少的一點內容。單數和雙數有哪些性質?學習單數和雙數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教材中并沒有涉及到。為了讓幼兒對單數和雙數有更深的了解,擴大一下知識面,我想有必要進行一下補充。因此設計了《單數和雙數》這一節數學活動課。如何將枯燥的數學活動融入孩子的生活,激發孩子對數學活動的興趣,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親身經驗來感受單雙數的概念,并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是本次活動設計的主導。讓幼兒在游戲的情景中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習慣,初步體驗,感受單雙數,理解單雙數的含義。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讓幼兒進一步區別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
2、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數卡1-10(大的兩份,小的兩份);單數、雙數字卡一份。
2、分別畫有1-10個花蜜桶的卡片20張;彩色花20朵。
3、小紅旗標志20枚;花泥兩塊。
4、小蜜蜂的胸飾一個。
5、蜜蜂音樂、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蜜蜂采蜜
師:小蜜蜂們,今天的天氣真不錯,讓我們去花園里玩吧。鄯湟魳菲,幼兒學教師做蜜蜂飛舞的動作。)
1、師:哇!好漂亮的花朵啊,讓我們采些花蜜吧!記住每只小蜜蜂只能采一朵花哦。ㄓ變悍謩e采到花蜜后,教師帶幼兒坐到位置上)
二、介紹"單數"和"雙數"的概念
1、師:我發現小蜜蜂們都采了好多的花蜜,現在請你們先檢查一下自己都采了幾桶花蜜呢?
2、那么請采了一桶花蜜的'小蜜蜂把花蜜送到我這里來。一桶花蜜我們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
。ń處煂⒂變核蜕蟻淼幕弁鞍1-10的順序擺放成一排,同時出示相應的數字卡片置于上方,剩余的花蜜桶均按此方法進行,可2-3個小朋友一起送。中間可請全體幼兒一起驗證送的對不對,比如送5桶和8桶時。)
3、師: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手指游戲,用手指來劃花蜜桶,看看能不能通過,好嗎?(教師從1-10依次用手指通過花蜜桶)
4、教師把可以通過的數字往下移。
概念介紹:
--不可以通過的下面多出了一個,孤孤單單的,我們叫它單數。(同時出示字卡"單數") 提問:單數有哪些?
--可以通過的都是一對一對好朋友,我們叫它雙數。(同時出示字卡"雙數")
提問:雙數有哪些呢?
5、小結:所以1-10中單數有:1 3 5 7 9 ;雙數有: 2 4 6 8 10 (教師邊指幼兒邊念)
6、現在考考你們,3是單數還是雙數?(5、8、10)
6、教師再次進行小結:所以1-10中,單數有:1 3 5 7 9 ;雙數有:2 4 6 8 10
三、以比賽的形式讓幼兒進一步區別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
師:小蜜蜂們真棒!采了這么多的花蜜,還認識了單數和雙數,F在老師要跟你們玩一個游戲,把你們分成兩隊--A隊和B隊 問題回答對的,那一隊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看哪隊得到的紅旗最多,那隊就是冠軍,每人將會得到一份小禮物,F在比賽開始,小蜜蜂們加油了!
。ㄒ唬┑谝惠 :必答題
請認真聽題:
1、請兩隊的兩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單數。
2、請兩隊的兩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雙數。
。ㄗⅲ簩τ變旱幕卮鸺皶r面向全體進行驗證)
。ǘ┑诙啠簱尨痤}
教師講解規則:當我說:"預備,開始"后,看哪隊的小蜜蜂先舉手,就請哪隊回答;卮疱e了,機會就給另一隊。
1、請說出1-10中最大的單數。
2、請說出1-10中最大的雙數。
3、請說出1-10中最小的單數和雙數。
4、請說出比5大的單數。
5、請說出比8小的雙數。
。ㄗⅲ簩τ變旱幕卮鸺皶r面向全體進行驗證)
。ㄈ┑谒妮啠焊郊宇}
規則:兩隊各派一位代表進行石頭剪刀布,決定哪隊先回答,答對加一面紅旗。(進行兩次)
1、說出我們身體上哪些是單數的?(如一個頭,一個鼻子,一張嘴等)
2、說出身體上哪些是雙數的?(如兩只眼睛,兩只耳朵,兩只手等)
。ㄋ模┍荣惤Y束,評出本次比賽的獲勝方。
四、拓展幼兒的經驗
1、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地方都用到了數字。那你們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單數和雙數呢?(門牌號、車牌)
2、(出示門牌號車牌)提問 :這是什么?
那么它是單數還是雙數呢?
教師小結:我來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其實一個數不管它有多大多長,只要它的尾數(最后一個數)是單數,那么它就是單數。如果它的尾數是雙數,那么這一整個數就是雙數。
五、幼兒操作聯系:停車場
1、(出示停車場)現在馬路上的汽車越來越多了,所以我們都倡導大家要文明停車,我們也來幫幫忙,把車牌號是單數的車停在一起,把車牌號是雙數的車停在一起,你們愿意嗎?
2、幼兒操作。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我班的孩子對于會滾動的物體十分感興趣,并樂此不彼。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并發散幼兒的思維,我設計了“滾一滾”的教學活動,從而豐富幼兒相關的知識,并在親身體驗中,試著讓幼兒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促使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活動目標:
1、能叫出球體、圓柱體的名稱感知它們的外形特征。
2、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發展其觀察、比較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能滾動及不能滾動的物品。
2、表面平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活動過程:
一、找出能滾動的東西。
1、每位幼兒自由選擇一樣物品,要求在玩的時候想一想:自己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樣玩的?還發現了什么?”(幼兒選擇空地玩玩具,教師細心觀察幼兒的'各種玩法)
2、集中。提問,你玩了什么東西,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新的發現?(幼兒根據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樂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滾!薄拔彝娴氖欠椒e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钡龋
3、分類:請幼兒分別將能滾的和不能滾的玩具放在兩個筐中,并請能力強的幼兒檢查是否放對了。
二、區分能滾的東西有什么不一樣
1、讓幼兒再玩一玩能滾的物品,玩的時候向不同的方向滾一滾、擋一擋,將各種能滾的物品比一比,說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幼兒帶著問題自由操作,教師從旁觀察,并適時給予指導)
2、集中提問。在玩會滾動的東西時,你發現了什么?(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滾,一擋,它就向別的方向滾,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總向周圍滾!庇秩纾骸拔彝娴氖强蓸吠,一推,它就向前滾,一擋,它就停下來。我把小可樂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钡龋
3、分類:請幼兒分別把能向不同方向滾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后或左右滾的
不錯的玩具分別放在兩個筐中。(集體檢查)
4、豐富幼兒有關知識:能向不同方向滾的叫做球體,兩端是圓形且一樣大,中間一樣粗,只能向兩個方向滾動的叫圓柱體。
5、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講一講:還有什么東西是球體?圓柱體?
三、實驗活動(此活動也可作為課后的延伸活動)
1、幼兒用球體和圓柱體分別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滾一滾,看有什么不一樣?
2、老師和幼兒共同小結:木板表面平與不平,東西在上面滾的速度不一樣;木板放置的斜度不一樣,東西在上面滾的速度也不一樣。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有幸參加了市第二次主題式研訓活動,執教了同課異構、大班數學活動分燈籠(9的分成)。曾經做過一個數學課題,感受到情境和操作之于幼兒園數學教學的作用,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關注了完整情境的創設和幼兒操作在前、老師引領在后策略的使用。
起源一、兩位專家報告中的觀點
幾年以前,我曾經在嘉興傾聽過南師大張俊教授關于幼兒園數學的報告,對于張教授“數概念的獲得是反復操作,由形象到概念的過程”的觀點印象非常深刻,同時他的舉例,小班孩子習得數概念,如“3”的數量,是從3個蘋果,3個杯子,3個梨,3朵花……諸多實物的觀察和擺弄中感知和提煉出3的實際含義的。
今年4月份,在嘉善聽取了浙江省教育廳研訓部張豐主任的報告,在說到數學時,張主任聯系自己的兒子及其同學,說“數學規律是學生悟出來的,而不是教出來的”,悟出來的是方法,教出來的是機械的,可能同樣的解題方法,這題會做、換一題就不會。
起源二、幼小銜接的幼兒園數學
我們常常說幼小銜接,要做到幼小銜接,那么也需了解小學里在做什么、需要我們做什么。女兒讀一年級的時候,我對于相當長時間內每天讀背“10以內加減法”題目卡片印象深刻。所以,我在想,我們幼兒園是不是需要去做小學里都在重復的事情?幼兒園數學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
我想,幼兒園數學應該是生動形象、貼近生活、反復操作、積累經驗的過程。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幼兒園不應該更多關注孩子是否學會、是否掌握、是否知道,而應該關注孩子學得是否快樂、是否喜歡、是否在操作中慢慢感悟和理解。
課堂實踐——操作在前,引領在后
本次教學活動“分燈籠”我創設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情境,由世博會外國友人買中國特色的東西——大紅燈籠和平湖的西瓜燈引入,呈現燈籠店的難題——來不及包裝;隨后孩子們在包裝中操作、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并探索;最后,孩子們獲得勞動的報酬——9元提貨券,并到提貨券買燈籠。
圍繞這個情境,我重點安排了四個環節來學習9的分成,其中包括三個操作環節和一個引領環節。我從一種分成方法入手,用包裝燈籠的情境將紅燈籠和西瓜燈與9的分成結合起來,讓孩子在操作中自然地把9個燈籠分成了兩份。而包裝袋上的記錄,則能幫助孩子理清思路、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無形中將9的分成式給了孩子。隨后,在交流包裝結果的過程中,引出問題:9的分成到底有幾種?于是有了第二次操作,讓孩子撒燈籠片探索9的分成。第二次操作后,通過交流讓孩子在表達自己操作結果的過程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并引導孩子一起發現9有8個分成式的知識點,還用給數字排隊的方法引導孩子感知分合結果的有序性。最后一個環節既是操作也是回歸生活的運用,讓孩子們用9元提貨券到燈籠店買兩個價格合起來是9的燈籠。如果說前面的兩次操作關注了“分”的話,那么最后的游戲“買燈籠”則關注了“合”。
課后反思——將理想與實際相結合
在熟悉班級的時候,我發現孩子的實際能力與我估計的出入較大,因為,我是在建構式背景下設計的教學方案,而當湖中心幼兒園的教學是在建構式課程基礎上,結合省編老教材,對數學內容進行了替換、補充和重組,因此孩子的水平是不同的。
熟悉班級之后,我對教案進行了微調,沒有進行很大的變動。一是想堅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實踐一下,尋找一些有共鳴的同行、也需要一些不同的聲音來碰撞和提升。但是,在與幾位嘉興市名師和學科帶頭人的觀點碰撞中、在觀摩了前兩位教師同課異構的教學之后,我覺得理想和實際相結合可以誕生更完美的教學。
我的整個課堂教學最大的爭議應該就是簡單,它也許適用于建構式背景下的孩子,但不適合我所執教的當湖中心幼兒園大三班的孩子。當孩子已經具備了這樣的基礎之后,如何進行提升是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我在想我的教學方案是否可以這樣改善:
1、包裝燈籠每人一種9的分成,匯總交流后,由孩子發現補充9的其他分成方法,然后引出9的8個分成式。(關于補充這一點,大三班孩子是具備這樣的`能力的。)
2、接著,進行引領,感知分成結果的無序所帶來的不便,啟發孩子用翻燈籠的操作方式探求分合結果的有序性。
3、幼兒用燈籠片第二次操作并使用列表式記錄表。在這一環節中,能力強的孩子應該不用燈籠直接能記錄結果,而其他幼兒可以在逐一翻燈籠片的過程中感悟有序性。
當然活動過程中還暴露出一些問題,提醒我還要做好更充分的課前預設,如小組操作撒燈籠前老師的交代不清,導致孩子出現操作上的偏差、環節耗時較多。而出現這一失誤的直接原因是,我所試教的班級有這樣的基礎,根本不需要我講解方法就能直接操作,因此我準備不足。當然,還有其他,不一一列舉。
一堂同課異構的公開課結束了,但屬于執教者自己的思索卻遠沒有結束。特別感謝研訓中心徐流芳老師營造了這樣一個平臺,這樣的過程是辛苦的、三個人上同一節課是有壓力的。但有這樣的平臺,可以不斷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是充滿樂趣的。執教之前,從不曾想過數字的分成可以上得這樣有趣和開心,但現在實現了,我肯定了自己也學習了別人,還將自己想表達的通過我的教學傳遞給更多的老師,引出一些想法和聲音,這是很有意義的。
而最大的收獲是我開始思索:幼兒園數學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初初開始使用建構式課程的時候,更多一知半解。而現在越來越多聽到對建構式課程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多對建構式課程調整充實的行為,如音樂、數學。也許這本身就是建構二字所傳達的信息,正確使用建構式課程就該是這樣的。但是,舍棄些什么、增加些什么還是需要慎重把握的事。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的數學教案11-05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12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19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8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2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4
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0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11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