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8-13 18:41:33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語文教案合集6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語文教案合集6篇

    語文教案 篇1

      《荷塘舊事》是一篇回憶性的寫景敘事散文。文章中多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麗景色。其中,還敘述了發生在荷塘里讓作者深深銘記在心的一件往事。通過美景舊事,抒發了作者贊美自然,贊美人類純樸的愛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設計上,我認為首先應該讓學生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突出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諧統一,然后在這條主線上讓學生進行合理恰當的拓展和遷移,使文章的主題得以升華,引發學生對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想把本篇文章分為兩課時,四個環節進行授課。第一課時為“初讀感知—品讀賞析”兩個環節。在第一課時中完成詞語積累,掌握文章主要內容和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問題。第二課時為“研讀探討—拓展遷移”兩個環節。在這一課時里要對文章中的難點問題進行討論分析,突破教學難點并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拓展遷移升華文章的主題。教法上,教師進行組織引導并注意點撥。學法上,倡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質疑并能深入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字詞積累。

      2、景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

      3、體會作者贊美自然、贊美人類淳樸的愛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目標: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諧統一。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純樸善良的高尚品質。

      重點 景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

      難點 對小伙伴們性格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引導——點撥

      學習方式 質疑——研討——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以“童年往事”為話題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狀況,解決字詞障礙。

     。ㄒ唬┥肿⒁

      點綴(zhuì)顫動(chàn)清澈(chè)恬靜(tián)駭(haì)炫耀(xuàn)攫。╦ué)嘔(ǒu)憨直(hān)

     。ǘ┥~解釋

      浮光躍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閃著金光。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

      攫。鹤プ。

      憨直:憨實直爽。

      三、初讀感知

      1、指名學生朗讀文章,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品讀賞析仔細閱讀課文1---5自然段,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1、請你找出文中描寫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確:

     。1)“來到塘邊……繁星閃爍!

     。2)“整個月牙泡泛著金光……恰似藍天上一彎晶瑩的新月!

     。3)“白天……在微風中蕩著綠浪”

     。4)“又點綴著許多……像披著青紗跳舞的少女!

      引發學生閱讀和探究的興趣。積累詞語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使學生快速進入文章,體會角色。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檢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掌握情況。讓學生掌握景物描寫的方法及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2、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比喻的修辭手法。作用是描寫荷塘景色的美好!耙磺芯罢Z皆情語”也為下文作者贊美大自然和諧的美和表現農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樸美好的心靈作鋪墊。注:以上兩個問題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交流討論后回答。教師注意引導。

      五、學生對本課進行小結。

      六、作業:

      1、掌握本課所學生字詞。

      2、景物描寫訓練。

      要求:(1)要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2)200字左右。

      教后記:

    語文教案 篇2

      二 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2. 情感態度價值觀: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3.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難點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教學方法

      導學法。質疑探究法、體驗法。

      教學準備

      1.回憶自己童年的“發現”。

      2.通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

      2.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方法

      導學法。質疑探究法、體驗法。

      教學準備

      1.回憶自己童年的“發現”。

      2.通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教師介紹有關胚胎發育的科學知識。

      2.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猜測一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孩子?

      二、循題讀文,理解“發現”

      1.自由朗讀文章,學習生字,注意“澄”字的發音。

      2.默讀課文,思考:“我”童年的發現是什么?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

      3.反復朗讀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這段話中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F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4.仔細地讀讀著幾句話,并用自己的話轉述。

      5.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6.朗讀這兩句話,比較兩句話表達上的不同,體會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過程

      1.默讀課文,思考:“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2.根據學習計劃,分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計劃:

     。1)找出有關的句段。

     。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話或一個詞語。

     。3)在白紙上畫出簡單的發現流程圖。

      3.小組匯報,課堂交流。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老師請教,老師給我們解答。

     。3)老師的解答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有了偉大的“發現”。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描寫“我”的發現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二次備課

      板書設計:

      8.童年的發現

     。1)“我”發現了什么?

     。2)是怎么發現的?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積累帶有女字旁、蟲字旁、提手旁、反犬旁的生字,引導學生發現漢字的規律。

      2、積累表示動作的詞語,練習詞語搭配。

      3、練習用非常、保護造句。

      4、讓學生讀句子,逼供練習加標點的符號。

      5、在讀背中積累語言。

      6、練習看圖編故事,寫故事。

      7、口語交際中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積累帶有部首女、蟲、才、 的生字。

      2、練習詞語搭配。

      3、造句。

      教學難點:

      1、編故事。

      2、能說會道。

      教具準備:

      掛圖。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語海暢游。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發現漢字的規律。

      2、練習詞語搭配。

      3、練習用非常、保護造句。

      4、練習加標點符號。

      重點難點:

      1、積累帶女、蟲、才、 的生字。

      2、練習詞語搭配和造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二、漢字真有趣。

      1、出示偏旁卡片,學習認讀女字旁、蟲字旁、提手旁、反犬旁

      2、出示四組字,讓學生認讀。

      3、小組討論交流這四組字有什么規律?與偏旁部首有什么關系?

      4、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字帶有下面部首?

      三、讀詞語,說一說。

      1、出示詞語,自由認讀。

      2、指名讀,并說說發現了什么?

      3、全班齊讀這些詞語。

      四、讀句子,選一個帶點的詞造句。

      1、讀句子。

      2、說說非常和保護的意思。

      3、指名練習用非常和保護說話。

      五、給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適的標點。

      1、復習學過的標點。

      2、說說各種標點的用法。

      3、學生練習加標點符號。

      4、講評學生的練習。

      5、全班齊讀句子。

      六、作業

      1、寫出帶下面偏旁的字。

      亻

      2、加標點,讀句子。

     、傩●R生病了嗎 ② 你看 這里的花多美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夜宿山寺》并背下來。

      2、讀背兒歌《我喜歡》。

      3、說話寫話救小鳥,在說話中懂得要保護小鳥兒。

      重點難點:

      看圖說話寫話。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二、背一背。

      1、讓學生自由朗讀古詩。

      2、指名朗讀短文,師糾正字音。

      3、小組討論不理解的意思。

      4、試著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5、指導朗讀。

      6、同桌互背,指名背,齊背。

      三、讀讀背背。

      1、出示題目。

      2、問;你喜歡什么?

      3、讓學生自由朗讀古詩。

      4、指名朗讀,讀準字音。

      5、指導朗讀。

      6、說說小朋友喜歡些什么?

      7、有感情地齊讀。

      四、說話寫話。

      1、揭示說話寫話的'題目:救小鳥。

      2、針對題目提出問題

     。1) 誰去救小鳥?

     。2) 小鳥怎么啦?為什么我們要去救它呢?

     。3) 有什么辦法救小鳥呢?怎么救?

     。4)結果怎樣了呢?

      3、出示投影圖,讓學生說。

      4、學生練習編故事。

      5、指名說故事,學生評議。

      6、學生練習寫,師指導。

      五、作業

      1、讀背《夜宿山寺》

      2、修改寫話。

      第三、四課時

      教學內容:

      能說會道。

      教學目標:

      1、能認真觀察圖畫,了解圖意后展開聯想,把故事便完整。

      2、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重點難點:

      能將圖意說清楚。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能說會道。

      1、出示四幅插圖。

      2、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畫。

      3、小組交流互說。

     。1)圖上畫的是什么內容?讓你想到了什么?

     。2)說說你曾經關心過誰?是怎樣做的?

      4、指名逐圖說說,集體評議。

      5、對說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

      三、總結。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后,知道大家剛才很認真觀察圖畫,而且還是個有愛心的孩子。

      四、作業

      把四幅圖的內容講給家人聽。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哈爾威船長》的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文章講述了一個驚心動魄、感人至深的故事!爸Z曼底”號輪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驚恐混亂中,船長哈爾威臨危不懼,鎮定自若地指揮船員營救旅客。船上所有的人都獲救了,而他自己卻忠于職守,隨著沉船被海水吞沒。哈爾威船長危難時刻從容鎮定、指揮有方、舍己救人的崇高形象,永遠留在人們的心里。哈爾威船長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英雄。課文中蘊涵著的“舍己為人”的思想內涵就是本單元的主題。如何引導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受到豐富的人文內涵的熏陶感染,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通過人物的對話、動作、神態等描寫,體會哈爾威船長舍己為人,忠于職守的優秀品質和人格魅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3個自然段。

      3.認識9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13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教學重、難點

      1.通過人物的對話、動作、神態等描寫,體會哈爾威船長的優秀品質。

      2.引導學生與文本的情感產生共鳴并得到升華。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故事導入,鋪墊情感(有條件的配上圖片和音樂)。

      師講述:在157年前的一個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濃,薄霧迷漫。一艘在當時看來既漂亮又安全的大船——“諾曼底”號在海上緩緩行駛著。大約凌晨4點鐘,突然,沉沉夜霧中出現一個小黑點,它似一個幽靈,又仿佛一座山峰。它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向“諾曼底”號飛駛而來。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我們到課文中去看一看。

      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小組內讀書并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文章表現了哈爾威船長舍己為人、忠于職守的優秀品質。

      三、細讀理解,激發情感

      (一)自由讀課文前6個自然段。

      1?邊讀邊想:發生撞船事件的原因,為何后果如此嚴重。

      2.匯報交流,師生共同梳理。

      (1)第3自然段:“霧愈來愈濃,……船桅的梢尖勉強可辨!

      因為當時霧大,又是凌晨最黑暗的時候,周圍一片漆黑。在這樣的天氣里,在這個時間段,最容易發生撞船;凌晨又是人們睡得最熟的時候,意外發生,沒有任何準備,所以是驚恐萬分,一片混亂。

      (2)第5自然段:“只見一個陰森森的往前翹起的船頭……它筆直地朝著‘諾曼底’號逼了過來!

      “瑪麗”號是裝有螺旋推進器的大輪船,它速度快,負載又特別大,所以撞上“諾曼底”號,發生了嚴重后果。

      (二)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表現哈爾威船長優秀品質的相關語句。

      1.抓住描寫人物語言的重點語句(投影出示),體會當時的情景和人物的內心世界。

      (1)“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臺上,大聲吼道:‘全體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最后,必須把60個人都救出去!

     、倜鞔_這是人物的語言描寫,引導學生讀一讀。

     、趩l學生理解“吼道”一詞。

      (預設:聯系前文兩船相撞以后極其混亂的情景,只有用船長的威嚴才能讓大家不再混亂,從而聽命令有秩序地逃生。)

     、劾斫庖院蟾星槔首x,讀出“吼道”的味道。

      (2)“哪個男人膽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儆忠惶幷Z言描寫,先引導學生聯系前文一系列對話,讀一讀,說說哈爾威船長為什么要了解這樣情況?

     、谠僮x出示的句子,啟發學生思考哈爾威船長為什么這樣說?

      感受當時環境的混亂與危急,體會人物的果斷與堅決,從中也能看出哈爾威船長關心弱小。

     、垡x:“正因為哈爾威船長的果斷與威嚴,所以……”學生接讀(投影出示):“大家立刻不出聲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上空!

      (3)“把克萊芒救出去!”

      人物語言,表現他關心弱小。(“克萊芒是見習水手,還不過是個孩子”)

      2.抓住描寫人物神態的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情感與品質。

      (1)齊讀“20分鐘到了……海水把船尾浸沒了!彼腥硕嫉镁攘,那哈爾威船長怎樣了?

      (2)(投影出示)“哈爾威船長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

      人物的神態描寫,讀好這句,讀出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

      (3)讀句子,說一說自己對語句中重點詞語的理解,如:“屹立、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鼓勵學生結合詞語含義進行個性朗讀,從中深入體會人物品質,使師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

      四、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學生再有感情朗讀全文,進一步感受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品質。

      第2課時

      一、朗讀課文,回顧內容

      指名朗讀課文,回顧文章的主要內容,感悟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的崇高精神和舍己為人的優秀品質。

      二、默讀課文,展開想象

      默讀課文,想象假如你就是哈爾威船長,此時正在隨著輪船下沉的你,心里會想些什么?(引導學生感受哈爾威船長的人格魅力)

      假如你是被救旅客當中的一員,你想對哈爾威船長說些什么?

      投影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學生齊讀。

      三、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1.自由朗讀。

      2.指名朗讀。

      3.指名朗讀重點段落。

      四、識字、寫字

      1.檢查字詞讀音情況,注意“彌(mí)、嗆(qiàng)”的讀音。

      2.指導寫字。

      “彌”的左半部是拉弓射箭的“弓”;“嗆”的右半部不要與“論”的右半部相混淆;

      “德”字左窄右寬,左側是雙立人旁,右半部要寫得緊湊,強調右半部心字底的上面有一橫。

      “志”字的上半部是“士”,上橫長下橫短,不要寫成“土”。

      五、積累內化

      1.分類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

      描寫人物動作神態的:鎮定自若……屹立在艦橋上……

      描寫景物的:薄霧彌漫……霧愈來愈濃了……

      運用修辭方法的:它好似一個幽靈,又仿佛一座山峰……

      2.背誦課文最后3個自然段。

      六、擴展練習(靈活安排)

      仿照課文的寫人方法,寫一寫身邊的同學,表現同學的優秀品質。

      教學反思:

      斷尺

      教材簡析

      《斷尺》是由一名學生的習作改寫的。作者回憶了一把斷尺的來歷,以及由這把斷尺引出的故事,表達了少年兒童之間純真的友誼和作者對這種友誼的珍惜。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人物的對話、動作,體會同學之間的純真友誼。

      3.了解并學習倒敘的寫作方法。

      4.認識6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通過人物的對話體會同學之間的純真友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自主質疑

      師出示一把斷尺,引出課題,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圍繞這把斷尺,有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出要認識的字。

      2.再讀課文,初步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同桌交流。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主要圍繞以下3點引導學生讀書。

      1.斷尺的來歷。

      (1)從哪些語句中可以看出斷尺對“我”的重要性?

      (“完了!”我心里急得發慌,“沒帶尺子怎么做題呀!”我緊張地望了望周圍的同學……我簡直急得不知所措,頭上滲出了汗珠,嘴里不住地念叨……)

      (2)這時的“我”還像剛開始答卷時那么胸有成竹、毫不在乎嗎?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此時“我”的心情?

      (緊張、慌亂、不知所措……)

      (3)“不知所措”是什么意思?

      (4)你能體會“我”的緊張、慌亂、不知所措的心理嗎?讀一讀這幾句話。

      2.王瑤有哪些優秀品質?

      (1)在第2自然段中有幾句對話描寫,讀一讀,你認為王瑤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大方、助人為樂、樂于助人、會關心人等)

      (2)同桌配合朗讀對話。

      3.“我”對這段友誼是如何珍惜的?

      (1)從“我”的哪些動作中能看出作者特別珍惜這把斷尺?動筆畫一畫。

      (“不!媽媽!”我沖媽媽大聲說完,馬上跑到廚房,從簸箕中的垃圾里翻出那把斷尺,像寶貝似的.捧著、看著。)

      (2)為什么非要把斷尺撿回來呢?

      (斷尺象征著友誼,“我”特別珍惜這段友誼。)

      4.讀完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了解倒敘的寫法

      1.交代倒敘的寫作方法。

      這篇文章先寫了事情的結果———鉛筆盒里的一把斷尺,再寫事情的起因、經過———斷尺的來歷。這種寫法就是倒敘的寫作方法。

      2.齊讀第1段。讀了這個開頭你最想知道什么?

      (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倒敘的寫法能引起讀者的注意,激發閱讀的興趣,是一種常用的寫作方法。

      3.你還讀過這樣的文章嗎?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倒敘的寫法。

      五、鞏固識字

      1.出示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

      2.提示學生“簸箕”的“箕”在這個詞中讀輕聲,它的本音是第2聲。

      六、擴展閱讀

      學生讀《小學語文閱讀資源》中的第35課《梨花老師》,并回答課后問題。

      七、拓展練筆

      你們知道嗎,《斷尺》這篇課文是一位學生的作文。那么你的人生中有值得紀念的事情嗎?請你學習本文倒敘的方法,寫一寫。

      給予的故事

      一壺水

      “給”永遠比“拿”愉快

      教材簡析

      《給予的故事》包括《一壺水》和《“給”永遠比“拿”愉快》兩篇文章!兑粔厮分v述了一個人在沙漠中迷了路,在饑渴至極、幾近死亡的時候,面對一壺能救命的水所做出的選擇:照紙條上說的去做,將水倒進吸水器里,結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還給別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課文《一壺水》說明了一個道理———真誠地相信別人,接受別人幫助的同時也考慮怎樣幫助別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樂。故事贊美了高尚無私、真誠奉獻的品質。

      《“給”永遠比“拿”愉快》一文記敘了發生在高爾基與其兒子之間的小故事。高爾基在一座小島上休養,看到他10歲的兒子在院子里栽種的花開放了,感到無比喜悅,就給兒子寫信,鼓勵他不論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要給人們“留下美好的東西”。課文表現了父子間美好的親情和高爾基時時注意對兒子進行人格培養的拳拳愛心。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感悟真誠是人的美德,接受別人幫助的同時也考慮怎樣幫助別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樂。

      3.懂得“給”永遠比“拿”愉快的道理,培養學生高尚無私、勇于奉獻的品格。

      4.認識4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理解“瀕臨、抉擇”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1.感悟文章中講述的道理,學習無私奉獻的好品質。

      2.理解“瀕臨、抉擇”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準備

      高爾基畫像。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自主質疑

      1?揭示課題,指導讀準字音:給jǐ予

      2?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預設:

      (1)這壺水是從哪里來的?這壺水與家里的水有什么不同嗎?

      (2)為什么要以“一壺水”為題目呢?

      (3)“給”和“拿”為什么加引號?

      (4)“給”是什么意思?“拿”是什么意思?

      (5)為什么說“給”永遠比“拿”愉快呢?

      二、先學習《一壺水》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出要認識的字。

      2.再讀課文,圍繞課題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抓住主線,交流感悟

      課文通過一個小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板書:道理)請同學們再次瀏覽課文,找一找文章是圍繞著什么來說明這個道理的?(板書:抉擇)

      1.理解“抉擇”。

      (1)這個人面臨的艱難抉擇是什么?

      (是按紙條上所說的,把這壺水倒進吸水器里,還是把這壺水直接喝下去保住自己的生命。)

      (2)為什么說這個抉擇是艱難的?在書中標畫出有關語句。

     、購那坝袀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饑渴難忍,瀕臨死亡。

     、谌绻惯M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豈不白白浪費了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這壺水喝下去就會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后來的人呢?

      (3)結合上面的句子談談理解。

      (4)在重要的(本文是生與死)關口的選擇,叫做“抉擇”。

      是什么給了他力量使他在生與死面前做出了正確的抉擇,照紙條上說的去做了呢?

      2.理解“道理”。

      (1)“一種樸素的做人的道理”是什么?再讀紙條上的話。

      (“你要先把這壺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上水來。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壺裝滿!)

      (2)從紙條上的話里,你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俑嬖V人們喝到水的方法:不能直接喝水,而是要先把水倒入吸水器,才能有水喝,并且在走時還要再裝一壺水,為以后的人著想。

     、谏厦娴脑捳f得很中肯,相信紙條上的話,也就是相信寫這張紙條的人對人的真誠和無私。

     、垡环N樸素的做人的道理給了課文中那個迷路的人一種力量,使他下決心照紙條上說的做。如果不這樣做,他的良心會得不到安慰。

      (3)讀了紙條上的話,本文的主人公是怎么做的?

      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先把水壺裝滿,再自己喝個痛快?為什么又在紙條上加了幾句話?

      (4)從他一系列的動作中你能看出他有什么樣的品質?

      (真誠、無私,相信別人且勇于奉獻。)

      (5)文中還有誰也具有這種品質呢?談談你的感受。

      (他只不過是重復了在他之前的那些人的同樣做法,他們是一群真誠、無私的人。)

      三、學習《“給”永遠比“拿”愉快》

      (一)回讀課題,回顧提問。

      1.回顧先前提出的問題。

      “給”指的是什么,“拿”指的是什么?為什么“給”永遠比“拿”愉快?

      2.出示高爾基的畫像,介紹有關高爾基的資料。

      (二)自讀課文,合作交流。

      1.自讀課文。

      在讀懂的地方畫上記號,在不懂的地方,畫上問號。

      2.合作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和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三)朗讀課文,感悟道理。

      1.理解文中“給”指的是什么,“拿”指的是什么。

      (“給”指的是兒子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鮮花,是付出、是奉獻;“拿”指的是高爾基欣賞兒子栽種的鮮花,是接受、是索取。)

      2.為什么“‘給’永遠比‘拿’愉快”?結合文中的相關語句理解。

      (“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像鮮花啦,好的思想啦,還有對你的非常好的回憶啦,那你的生活該是多么愉快啊!”)

      (1)自己的付出和奉獻能給別人帶來好處時,就會感到快樂和幸福。

      (“那時候,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

      (2)當你給予別人好的東西時,也就是無私奉獻時,不僅能使別人得到益處,而且會因為別人的需要而感到自己對他人是有用的,自己是有存在的價值的,那么你就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和幸福。

      (3)“拿”是索取,是接受別人帶來的美好的東西,沒有體現自己的價值,沒有給別人帶來快樂,所以說“給”永遠比“拿”要愉快。

      3.在你的學習和生活中,有沒有經歷過、感受過“給”比“拿”愉快的事情?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樂于奉獻”的理解。

      四、回歸整體,加深感悟

      再次朗讀這兩個故事,加深對文中哲理的感悟。

      五、鞏固識字

      以卡片形式檢查鞏固4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

      六、綜合實踐活動

      學了《一壺水》《“給”永遠比“拿”愉快》兩篇課文,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在自己的班級里,或到你居住的社區,找一找“無私、樂于奉獻”的人進行一次采訪,了解他們的境界,然后辦一期手抄報,歌頌我們身邊這些樂于奉獻的人。

      板書設計

      給予的故事

      一壺水“給”永遠比“拿”愉快

      灌水——打水——裝滿水“給”是奉獻

      “拿”是索取

      教學反思:

      能說會寫

      值得贊頌的事

      教材簡析

      《值得贊頌的事》是本單元“能說會寫”中的習作訓練,主題是“舍己為人”。本次習作的內容是該單元閱讀和口語交際訓練的延續。教材由兩部分組成:第1部分提示了本次習作的內容范圍和要求;第2部分為一幅插圖,表現了一個救落水兒童的場面。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币虼,本設計力求從學生身邊的小事出發,鼓勵學生盡情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與贊頌。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次習作,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和從各種媒體收集的值得贊頌的事,培養學生養成舍己為人、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好品質。

      2.進行寫事的訓練,要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寫具體,并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難點

      能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重點部分寫具體。

      教學準備

      教師了解發生在本班或本校學生、老師中的值得贊頌的事;收集最近媒體報道過的值得贊頌的事,啟發學生的寫作思路。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何為“贊頌”?

      2.說一說在你的生活周圍有哪些值得贊頌的事。(指名說)

      二、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自讀要求。

      如何才能把你知道的這些“值得贊頌的事”寫具體?

      師逐條整理并板書習作要求:

      1.寫最受感動,最值得贊頌的事。

      2.要寫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要把經過寫具體。

      4.要表達真情實感。

      三、指導看圖,啟迪思路

      1.仔細看圖。

      請大家看一看教材中的插圖,說一說這幅插圖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說)

      2.看圖想象。

      根據這幅圖想象一下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是怎樣的?

      3.把原因、經過、結果3部分串聯起來,說這件事情的經過。

      四、指導選材,先說后寫。

      1.想想自己見過、聽過的值得贊頌的事。

      提示:可以是轟轟烈烈的大事情,也可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只要它感動了你,你就可以去贊頌它,自由地抒發你內心強烈的思想感情。

      要求:選取你印象最深的畫面、你認為最值得詳細描寫的情節。重點在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等方面下功夫。

      2.組織好語言,同桌互相練習說一說。

      3.選取典型當眾說,大家評一評,重點是細節描寫。

      4.根據評議,充實構思,動筆寫作。

      師巡視指導,重點幫助構思有問題的學生選材、構思。

      五、品讀賞析,體驗成功樂趣

      1.指名朗讀習作,集體評議。

      引導學生公正、客觀地評價他人的習作。

      2.根據評議,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

      3.指名讀修改后的習作,共同分享習作的樂趣。

      六、激勵總結,提升情感

      同學們用心去發現生活中每一件“值得贊頌的事”,來表達自己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感動,完成了本次習作,你們真棒!只要大家平時多觀察、多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精彩就在你們面前,你們會有更多的發現,更多的感動。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首散文詩,以兒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滿童真童趣的幻想、優美的語言,把我們的思緒引向遙遠而又神秘的遠古時代,去探尋人類祖先生活過的地方。詩歌共有5小節。第1小節由爺爺的話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的說法,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由此,我產生了豐富的想象,而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實的童年生活。課文最后,樹葉的響聲使我的思緒回到現實中來,并與詩歌的開頭相照應,將情感充分地表達了出來。

      學情分析

      關于人類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話題,孩子們很感興趣,教學時,可以從此話題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為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學生對于祖先的搖籃的理解有些困難,教師要注意引導和提示。

      教學建議

      1、識字時,可以讓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借助拼音認識生字。寫字時,注意偏旁部首的寫法,教師可以結合學過的字,引導學生交流寫字的方法。

      2、采取以讀為主的教學策略,注意詩歌中有的語句比較長,而且排成兩行,教師應該通過范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注意語句中的停頓。

      3、以畫助讀,展開想象。在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展開想象,動手畫畫這美麗的搖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問句。

      3、展開想象,仿照課文內容說一說。

      4、學習準確使用動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

      2、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交流討論,理解、感悟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讀好問句,學習準確地使用動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難點

      1、展開想象,仿照課文內容說一說。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詞卡,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新課。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學習準確地運用動詞。

      3、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二、重點難點

      重點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學習準確地運用動詞。

      難點

      理解課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三、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搖籃嗎?搖籃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華民族祖先的搖籃在哪兒嗎?請看錄像。(播放原始森林錄像)

      2、這就是原始森林,你們喜歡原始森林嗎?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美麗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環境吧。

      3、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

      4、齊讀課題。理解祖先和搖籃。

      四、學生自學

      出示自學要求:

     。1)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

     。3)思考:祖先的.搖籃指的是什么?課文的大意是什么?

     。4)讀完課文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五、檢查自學情況

      1、同學們已經自學了課文,下面老師來看一看你們自學的情況怎么樣。

     。1)朗讀課文:齊讀,指名讀。

     。2)檢查字詞:你在自學課文時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學習這些字詞的?

      出示生字詞卡,指名讀。

     。3)提出問題:你在自學課文時有什么疑難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2、學習動詞。

      讀一讀以下短語,注意加點的詞語。再在文中用橫線畫出帶有動詞的短語,讀一讀。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逮蟈蟈

      看夕陽賞明月數星星

     。1)齊讀短語。

     。2)分組討論:加點的詞語是什么意思。(指名說)

     。3)教師提示:加點的詞語都是動詞,表示人做一件事時的行為、動作。

     。4)學生可以演一演上面這些動詞表示的動作。

      六、初讀課文,了解祖先的搖籃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數一數這首詩共有幾小節。

      2、指名讀課文第1小節,其他同學思考:祖先的搖籃是指什么?(指名說)

      3、分組討論:第1小節寫了祖先的搖籃的什么特點?

     。▽懥俗嫦鹊膿u籃很大。)

      4、指導朗讀,從中體會搖籃的大。

      七、指導寫字

      1、出示會寫的字,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形,如何把字寫好看。

      2、指導學生注意書寫。

      祖的偏旁是礻,不要多寫一點。

      摘、掏的偏旁都是扌,右邊筆畫數較多,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不能漏寫筆畫。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4、學生描紅、臨寫。

      八、梳理板書

      祖先的搖籃

      祖先的搖籃原始森林

      祖啊濃望藍

      摘掏賽憶

      第二課時

      一、課時目標

      1、朗讀課文,讀好問句。

      2、仿照課文第2、3小節說句子。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點難點

      重點

      朗讀課文,讀好問句。

      難點

      1、仿照課文第2、3小節說句子。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復習導入

      1、小組合作,組長讀字,成員找相應的字卡。

      2、認讀詞語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戲)

      3、齊讀課文。

      四、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1、師配樂范讀課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給了你怎樣的感覺?

     。1)指名回答。

      指導讀句:那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

     。2)再讀課文,找一找有關句子,說說課文中為什么把原始森林稱為祖先的搖籃?

     。3)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2、學習第2、3小節。

     。1)同桌互讀,說說我們的祖先在搖籃里有著怎樣美好而遙遠的回憶?

     。2)我們的祖先曾在這里做了些什么?(指名說)

     。3)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樣在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鵲蛋、和野兔賽跑、看蘑菇打傘、逗小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會有怎樣的感覺?(學生自由發言)

     。4)教師范讀第2、3小節,引導學生讀好問句。

     。5)學生練讀第2、3小節。

     。6)配上歡快的音樂,齊讀第2、3小節。

     。7)想一想,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什么?仿照第2、3小節,說一說。(分組討論,自由發言)

      3、學習課文最后一小節。

     。1)全班齊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蒼蒼茫茫)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3)說一說:祖先的搖籃怎樣才能地久天長,永遠不被污染?(保護環境)

      4、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小節有感情地讀一讀。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5、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搖籃中會做些什么?畫一畫吧!

      2.如果我們置身于原始森林——我們祖先的搖籃中,你會做些什么?

      六、梳理板書

      祖先的搖籃

      摘野果和野兔賽跑

      掏鵲蛋看蘑菇打傘

      逗小松鼠捉紅蜻蜓

      采野薔薇逮綠蟈蟈

      原始森林蒼蒼茫茫

      七、教學感悟

      這是一首兒童詩,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為祖先的搖籃,深情地回想我們的祖先質樸率真的田園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遠青翠蒼茫,大自然永遠清秀明凈,表現了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我通過一堂課的教學,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整堂課從課前學生的預習到讀通詩句到初步感受詩意,從讀好詩句到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幫助學生在讀中體驗、感受,養成獨立學習的良好習慣。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認識基本筆畫“彎鉤”。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文化。

      重點難點:

      1、認識生字。

      2、初步感受象形字的來歷。

      教學過程:

      課前導語:

      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現在就讓你們猜一猜:“兩棵樹,十個杈,不長葉,不開花,吃飯勞動全靠它!敝i底是什么?

      聯系生活,自主識字。

      1、嘗試認字。

      人、口、耳、目、手、足、有、會、穿、自、已。

      1、出示小黑板,有11個生字朋友,找一找,你已經認識了哪幾個?并告訴大家,你是怎么認識?

      生:我認識“人”字,一撇一捺就是一個“人”字……。

      師:你們真了不起!請你們打開書本55——56頁,把課文中自己認識的字用“0”圈起來,并教給你們學習小組的'小伙伴讀一讀,好嗎?

      2、圈生字,讀生字。3、借助拼音,讀準每個字。

     。1)出示11個生字的拼音,讓生借助拼音讀準每個字。

     。2)指名帶讀。

     。3)讀生字,并組詞。

     。4)齊讀,開火車讀。

      3、交流識字方法。

      生:我記住了“口”字,張開嘴就像一個“口”字。

      游戲:找朋友,認識“會、有、已、耳”等字形。

      教學反思:

      識字2

      教學目標:

      1、會寫“人、口、目、耳、手、足”6個生字。

      2、誦讀兒歌,知道人的雙手作用很大。

      3、教育學生自己的事自己做。

      重點難點:

      正確規范地書寫6個生字。

      會寫6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出示卡片,認讀生字,并口頭組詞。

      有會穿自已

      人口手目耳足

      二、指導書寫生字。

      1、認識基本筆畫:彎鉤()

      2、學習“人、口、手、目、耳、足”等字的筆順。

      人:口:手:

      目:耳:足:

      3學生書空練習,并說說這幾個字的筆順規則

      人:先撇后捺。手:耳足(從上到下)目:先里邊后封口。

      4、在田字格里練習寫生字。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園教案02-04

    語文的教案【熱】01-20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