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數學教學設計教案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

    時間:2023-02-15 08:06:33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教學設計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準備】

      三角板、木條釘成的三角形、三角形卡片。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教師展示三角板,觀察三角形的特點,請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上也有三角形。

      紅領巾、三角架??

      引入課題:其實三角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三角形。

      板書課題:三角形的特性

      【新課講授】

      知識點1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例1。

      1.做一做:

      請學生動手制作一個三角形?匆豢、摸一摸、說一說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學生討論,學生代表發言。

      小結: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2.畫一畫:

      讓學生自己畫出三角形,并在三角形上嘗試標出邊、角、頂點。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3.說一說: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大家對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學生回答:

      小結: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封閉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三角形。

      4.做一做:請學生動手用三支筆拼成一個三角形,并說說三角形的頂點、邊、角。

      知識點2 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提問: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樣正確的畫出三角形的'高呢?請打開教材第60頁,看看書上是怎樣說的,又是怎樣畫的?

      學生討論發言。

      小結: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老師在黑板上畫兩個三角形,在黑板上示范作高兩次。引導學生注意觀察。 提問:老師怎樣正確的畫出三角形的高呢?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剛才的三角形中畫出一條高,并標出它所對應的底。學生動手畫出一個三角形,作出它的高,并標出與高相對應的底。

      提問:三角形可以作出幾條高呢?

      學生動手嘗試,討論回答。教師請學生指出每條高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底。 隨意畫出一個三角形,標出他的高和底,和同桌說一說剛才畫的高是以哪條邊為底畫的?

      為了表達方便,我們通常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分別用字母A、B、C表示,這個三角形可以稱作三角形ABC,在三角形中標上字母ABC。

      知識點3 三角形的穩定性

      教學例2

      做一做:學生拿出預先做好的三角形、四邊形邊框,分別拉一拉邊框,你有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2

      課題:生活中的小數

      內容:小數的意義

      課時:2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數。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制分數的關系,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的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

      基本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小數

     。ㄊ孪炔贾脤W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除了某些商品的標價用到小數外,找一找還有哪些地方用到小數。)

      說說看,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書上也有一些同學們經常接觸的小數,看一看,說一說。

      二、小數的意義

      1、一盒火柴的價格是0.1元,也就是多少錢?一本本子的價格是3角,也就是多少元?

      2、一個盒子的寬是0.1米,誰知道這也就是多長?猜一猜。

      為什么?你是怎樣想的?為什么不猜“1厘米”?

      這個盒子的長是3分米,想一想,也就是多少米?

      3、出示一條線段,如果這條線段的長是“1”,請你想辦法得到0.1,標出來。你是怎么做的?好象還可以用分數表示。你能標出0.4嗎?

      4、你能解釋為什么1分米可以表示成0.1米,3角可以表示成0.3元?

      5、1分也就是多少元?0.02米,也就是多長?猜一猜。能說一說想法嗎?出示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是1,請你表示0.01可以嗎?小組討論一下,你打算怎么樣表示?為什么?是受什么啟發嗎?

      6、板書:0.1=1/10 0.3=3/10 你發現了什么?

      0.01=1/100 0.04=4/100

      教學反思:學生在聯系生活實際認識小數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教材中采用樹形結合的形式把小數和十進分數聯系起來,認識小數的意義。但學生在做作業時,4.8中的4在()位上,表示()個();8在()上,表示()個()。有個別學生出錯,還要進一步加強練習。

      三、運用拓展

      1、說一說

      你覺得小數和什么數聯系特別緊密?你還能再說出這樣的幾個等式嗎?你覺得小數是什么樣的數?

      2、一個正方形是1,平均分成100份,23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可以用小數表示嗎?20份?

      3、0.03米就是多長?為什么?0.12米呢?

      4、這個正方形表示1,如果要表示0.001呢?0.013、0.216?寫幾個上面那樣的等式。

      5、0.001米也就是多長?為什么?5毫米也就是多少米?30毫米?

      四、練習提高

      1、第5頁第1題。

      2、第5頁第2、3題。

      五、總結。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數。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制分數的關系,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的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

      基本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一個為1的正方形,怎么樣表示0.1?

     。2)0.1元是怎么回事?

     。3)0.1米呢?1里有多少個0.1?1里有多少個0.01?

      2、(1)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多少?

     。2)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12份是多少?

     。3)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12份是多少?125份是多少?

      教學反思:個別學生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數表示多少,掌握得不是太好,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小數部分的讀法和整數部分的讀法混淆,還要加強練習。

     。4)6個0.1是多少?6個0.01?13個0.01?18個0.001?

      二、探索小數的數位

      1、出示: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很難測量準確,現在還準備重新測量,到目前,一般都沿用1975年我國測量的數字——8848.13米。我們來看這個數,想一想,為什么要用小數?

      2、板書:8848.13

      3、從左邊看,第一個8表示多少?依次。邊說邊板書數位和計數單位。

      4、“1”表示多少?“3”呢?那數位應該叫什么?計數單位?

      5、練習。第4頁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

      6、第5頁第4題。

      三、總結。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3

      設計說明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物體的輕重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對常用的質量單位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具體、直觀,且大部分學生對質量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想建立千克與克的質量觀念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谏鲜銮闆r,本設計關注了下面幾點:

      1.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

      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學具,并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在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動中,獲得有關千克的豐富體驗,從而牢固地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注重對實踐過程的指導和實踐結果的總結。

      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注意實時調控和指導,使學生的實踐更有層次,目的性更強;在每項操作之后都幫助學生得出相應的結論,有效地促進了知識的生成。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天平 盤秤

      學生準備

      鹽 牛奶 黃豆 回形針 花生米 軍棋 2分硬幣 蘋果 雞蛋等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觀察主題圖,找出有關信息。

      提問:(1)圖中淘氣和小鳥分別在做什么?

      (2)淘氣和小鳥分別有多重?

      (3)誰的體重更重一些?你是怎樣知道的?

      引導學生發現:淘氣的體重是30千克,小鳥的體重是50克,淘氣比小鳥重。

      小結:淘氣的體重用“千克”作單位,小鳥的體重用“克”作單位,我們這節課就來認識這兩個質量單位。

      ⊙探究新知

      1.認識秤,學會讀數的方法。

      (1)了解學生知道的秤。

      師: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標示的凈重知道物品的質量,但是很多物品沒有包裝。例如桌上擺的雞蛋、蘋果等。要想知道它們的質量該怎么辦呢?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見過?(課件出示各種秤)

      請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見過的`秤,比如學生可能通過看圖,看電視,逛市場見過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等。

      (2)了解讀數的方法。

      出示盤秤,提問:你知道圓盤上的刻度數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嗎?如果指針指向1,表示托盤上的物品有多重?

      學生觀察盤秤上的圓盤,知道一個大格表示1千克。

      過渡:下面我們就來認識質量單位“千克”。

      2.動手實踐,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1)稱一稱。

      以小組為單位,稱一稱兩袋鹽的質量,知道兩袋鹽的質量是1千克。

      (2)掂一掂。

      請每個小組的成員輪流把兩袋鹽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

      用手掂一掂蘋果,估計一下大約幾個蘋果的質量是1千克,然后用秤來稱一稱,驗證自己的估計。

      (4)找一找。

      找一找周圍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

      預設

      生1:2瓶礦泉水大約是1千克。

      生2:1大袋洗衣粉大約是1千克。

      生3:10本數學書大約是1千克。

      (5)體會幾千克有多重。

      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任意稱出幾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蘋果、洗衣液、白菜等課前準備好的物品)

      (6)抱一抱。

      匯報自己的體重,互相抱一抱,感受幾十千克(或幾十幾千克)的質量。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環節,學生依次體會到了1千克、幾千克、幾十千克(或幾十幾千克)的質量,給了學生直觀的感受和體驗,對于幫助學生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大有益處。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4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2、學習5以內的加法運算。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5以內加法

      難點:真正理解5以內加法,會應用;顒訙蕚洌

      紅花三朵;水果磁性教具若干;5以內的加法算式卡片若干;顒舆^程:

      一、復習5以內的數的的分與合

      1、教師和全體幼兒進行問答游戲,進行5以內數的分與合的練習師:小朋友,我問你,5可以分成1和幾?

      幼:肖老師,我告訴你,5可以分成1和4、、、、、、

      2、教師和個別幼兒進行問答游戲,縮小幼兒之間的能力差距師:××小朋友,我問你,2和3合起來是幾?

      ××幼兒:肖老師,我告訴你,2和3合起來是5.

      3、教師請幼兒兩兩合作并交換角色進行練習。

      二、學習5以內數的加法

      一)復習3以內加法,鞏固對“+”“=”的認識

      1、老師昨天獎給小明2朵大紅花,今天又獎給他1朵大紅花,小明兩天共得了幾朵大紅花呢?(教師邊說邊演示)

      2、你是怎么算出來的?我們用加法算式怎么寫出來呢?(教師板書:2+1=3)昨天獎到的2朵大紅花用數字2來表示,今天獎到的1朵大紅花,我們用數字1來表示。問共有幾朵,我們用加法。

      “+”“=”又表示什么呢?(引導幼兒說說符號的含義,進一步復習鞏固)

      二)學習5以內數的.加法

      1、小朋友,看,這是小明的媽媽在超市里買的水果,看看她都買了什么?(出示不同數量的各種水果)

      現在老師要出題來考考你們,請你們算出橘子和蘋果一共有幾個?你是怎么知道的?(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用加法算式怎么來寫呢?(教師板書,并引導幼兒讀出算式,并說說算式中各數和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2、教師和幼兒編應用題

      如:小明的媽媽在超市里買了1個西瓜,買了4個臍橙,請問西瓜和臍橙一共有多少個?

      編出一道就以各種方式請幼兒說出算式或寫出算式,并說說算式的含義。

      三、游戲鞏固練習

      1、教師一一出示5以內的加法算式卡片(如1+3=),請全體幼兒搶答。

      2、教師出示5以內的算式卡片,請個別幼兒回答,對于有困難的幼兒,引導他利用實物等輔助進行計算。

      3、把幼兒分組進行比賽,看哪一組答得又對又快。

      四、活動延伸

      回家與爸爸、媽媽比一比屋子里5以內的加法誰找的最多。(比如:3個凳子跟2個桌子可以組成5。1根黃瓜再加上4個西紅柿是5······)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5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

      ●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做一做呈現了兩名學生合作判斷對方所在方向的活動情境,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重點:為什么在描述兩個城市位置關系的時候會有兩種方式。

      教學難點: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觀察書上插圖

      小組討論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識說一說這些城市的位置關系。

     。2)討論后每組選出一名同學在班內匯報。

      2、匯報討論結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圖上的位置。

     。2)確定以誰為觀測點。

     。3)用語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體位置。(以北京為觀測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為觀測點,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答疑解難(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解答,能在組內解決的在小組內解決,努內解決不了的老師解答。)

      二復習鞏固

      1、完成做一做

     。1)組織學生做游戲(可兩人一組也可四人一組)

     。2)讓每個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中來,人人開口說一說。

      三復習反饋

      1、完成練習第1、2兩題

      2、當堂匯報

     。ū本┰诠枮I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爾濱在北京的備偏東的方向上。)

     。▽W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離約是900米。)(小剛)

     。慵以趯W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的意義和各部分的名稱,學會比的讀寫方法,理解和認識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

      2、培養學生比較、分析和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認識比的意義和各部分的名稱,學會比的讀寫方法,理解和認識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 引入新課

      二、教學新課

      三、鞏固聯系

      四、作業

      1、口答(幻燈出示兩道除法到分數,兩道分數到除法的換算題)

      引入新課

      2、出示兩道文字題

     。ǎ。3千米是5千米的幾分之幾?

     。2)8噸是4噸的`幾倍?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兩種類型同意為一個數與另一個數的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的意義。

      1、學生用十分鐘自習書本52到53頁

      2、問:通過自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疑問?

      3、小組內互相說,解決問題。

      4、教師請個別同學說,然后師生一起探討、研究。

      5、幻燈出示例1、例2,讓學生解答,以便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

      6、說明相關注意點。如:單位、比值、名稱、寫法、讀法......

      1、書本53頁練一練

      2、練習十二1、2

      練習十二3、4、5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

      這一類簡易方程的解法。

      2.理解這類方程的格式。

      3.進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格式。

      教學重點:

      掌握解

      這一類方程的解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這一類方程的.算理。

      教學步驟:

      一、復習引入

     。ㄒ唬⿵土暦匠痰囊饬x。

      1.什么叫方程?

      2.什么叫解方程?

     。ǘ┯梅匠瘫硎鞠旅娴臄盗筷P系。

      1.

      與4的和等于40。

      2.

      的3倍等于40。

      3.

      的3倍加上4等于40。

      二、新授教學

     。ㄒ唬┙虒W例2

      例2?磮D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圖意,找等量關系。

      3.教師提問

     。1)觀察圖形你都知道了什么?

     。2)怎樣列方程?

      4.列方程并解答。

     。1)教師板書:3x=1500

     。2)教師提問:應當先求什么?解這個方程要先算哪一步?

      5.學生獨立解答。

      6.集體訂正,板書全部解題過程。

      3x=1500

      解: x=15003

      x=500

      檢驗:把x=500代入原方程,

      左邊=3500,右邊=1500,

      左邊=右邊,

      所以x=500 是原方程的解。

      7.練習:

     。ǘ┙虒W例3

      例3。解方程3x+100 =1000

      1.思考

     。1)例3與例2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2)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3.小結:解這一類方程,要先根據四則運算的順序,把方程中包含的計算算出來,再把

      與因數的積看成是一個數,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一步步求出解。

      4.練習:解方程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習的解方程與以前所學的解方程有什么不同?

      四、鞏固練習

     。ㄒ唬┛陬^解下列方程,并說出每一步的根據。

     。ǘ┙庀铝蟹匠,并檢驗。

     。ㄈ┰0.5、1.5、2.5、3.5、4這五個數中,

      哪個數是方程0.5

     。1.5=0.5的解?

      哪個數是方程220.5-2

     。4的解?

      思考:怎樣做比較簡單?

      五、課后作業

      解方程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8

      教學內容:練習二 p38

      教學要求:

      1、鞏固6、7、8、9的加減法。

      教學準備:算式卡、小圓片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口算

      生獨立完成,請一生到黑板上練習。

      二、畫一畫,填一填

      先讓學生畫一畫,再根據畫好的進行填空,注意畫圖要與填算式相對應。

      三、看圖做題

     。、第3題:生獨立看圖,完成題目,集體交流,答案不唯一。

     。、第4題:先指導看清圖意,體會大括號、問號的`含義;再由生獨立完成題目。

     。、第4題的拓展訓練。如果船上的總數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連一連

      指導學生算出每個算式的得數,再把得數相同的用線連起來。指名兩名學生板演。

      五、小動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貼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圖。再組織學生做貼卡片的游戲,幫助它們找回自己的家。找對的同學給予適當的獎勵。

      六、數學游戲

      先講評游戲的玩法,再請學生同桌組成一個組玩一玩、填一填。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9

      教材分析

      “底和高”是在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之后進行的教學內容,以此來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也為后續學習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本課時內容以直角以及垂直為知識基礎,以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為認知背景,教材利用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做成一張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作為認知情境,展開自主活動,讓學生主動積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本課時認識的高主要指圖形內的高,而對于圖形外的高不作要求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把一塊平行四邊形木板做成一長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等相關活動,找到高這條特殊線段,體驗高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斷、畫出、測量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紙上根據圖形的高和底的數據畫符合條件的圖形。

      教學重點:

      判斷、畫出、測量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高

      教學難點:

      在畫一個圖形高的過程中對高的概念的運用

      教學準備

     。ㄆ叫兴倪呅、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

      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

      1、教師:請同學們說說你們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狀的?還見過什么形狀的餐桌?

      學生:圓形、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

      2、教師:說得很好!老師就特別喜歡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師有個習慣,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盡量自己去做。老師家里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課堂上比較麻煩,但老師帶來了與它形狀一樣的圖形(出示平行四邊形),老師也為每位同學準備了一張,老師想用這塊木板做一張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該從哪鋸呢?同學們幫幫老師,行嗎?那我們就動手做一做。

      板書課題:動手做

     。ㄔO計意圖:從學生的學生活經驗出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樂于助人的情操,營造寬松、自由的空間,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探究活動中去尋求正確的答案,把學習數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3、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ㄔO計意圖: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在小組中展示、交流、學習,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我的時間和空間)。

      4、教師:同學們好聰明!想出了很多種方法做出了盡可能大的長方形,老師會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法。謝謝你們幫了老師的忙!

     。ǘ┱J識“高”

      1、出示平行四邊形。

     。1)請同學們想一想,剛才剪的過程中你是怎樣想的?誰來說說你的理由。(貼平行四邊形)

     。2)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抓住對邊之間的線段、垂直等關鍵詞)

     。3)教師小結:其實剛才同學們都是沿著平行四邊形其中的一條高剪的,那怎樣概括平行四邊形的高呢,請大家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4)教師收集各小組的信息、意見,引出平行四邊形的高的概念。

      教師:同學們同意這樣的小結嗎?

      學生:同意。

      2、出示三角形

     。1)教師:這是什么圖形?請同學們對比平行四邊形,看了這個三角形你想說點什么?請大家在小組里說一說,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各小組匯報,教師收集信息,出示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ㄔO計意圖: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嘗試練習。

     、俳處煟和瑢W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畫一畫三角形的高?

     、趯W生試畫,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同學們畫的'時候發現什么問題?

      學生:我用直尺畫很難畫垂直……

     、蹘熒涣鞯贸觯寒嫺鞣N圖形的高最好用三角板畫 ,畫出的高更精確。

     、軒熒沧h用三角板畫圖形的高的最佳方法。

      3、出示梯形

     。1)教師:看到這個圖形,你想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ㄒ龑W生說出梯形有幾組平行的對邊,它的高是怎樣得到的。)

     。2)師生共同小結梯形的高的概念。

      4、教師:從三種圖形的高的概念中你發現了什么?和你周圍的同學說一說。

     。ㄒ龑W生觀察、說出它們的高都是垂直線段。)

     。ㄈ┚毩曥柟

      1、課本21頁試一試第1題。

      學生依次找出各個圖形中的高是哪條線段,并在圖中標出來,完成后集體訂正。

      2、課本21頁練一練第1、2題

      讓學生任選一個圖形畫出相對邊的高。完成后要求小組內互評,說說對方所畫圖形的高的意見。(通過練習使學生體會到邊和高的對應關系)

      3、課本21頁練一練第3題

      動手量一量,你發現了什么?

      讓學生在小組內測量三個同高但形狀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說說他們的發現。(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將發現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這樣不僅讓學生掌握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ㄋ模┛偨Y反思

      這節課大家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問題要向老師提出的嗎?

     。ㄎ澹┳鳂I

      課本22頁練一練第4題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10

      設計意圖:

      在一次游戲活動中,娃娃家的媽媽對爸爸說:“你去把奶瓶給我拿過來吧!”爸爸找了一會沒有找到,就問媽媽:“在哪里呀?我怎么找不到呢?”媽媽指著冰箱說:“在那里呀!”可爸爸還是沒有看見。通過這次事件,我感覺小班孩子不能很好地用語言表達方位,因此在圣誕節來臨之際,我開展了此活動,希望通過活動的神秘和有趣讓幼兒輕松地掌握簡單的方位。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理解并掌握方位詞:上下、里外。

      2.積極參與、大膽講述,體驗游戲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創設情境:兩棵掛有禮物的圣誕樹;幾只放有禮物的圣誕帽子。

      2.各種包裝好的禮物,圣誕老爺爺手套一只。

      3.音樂:圣誕歌。

      活動過程:

     。ㄒ唬╇S音樂進活動室。(播放圣誕歌)圣誕節快到了,圣誕老爺爺給我們準備了許多禮物,我們一塊兒去瞧瞧吧!

      評:圣誕歌這段音樂比較輕松歡快,聽著音樂進活動室可以讓幼兒容入到圣誕節的氣氛里。

     。ǘ└兄轿唬荷舷、里外。

      1.找一找、說一說禮物在哪里?

     。1)師:圣誕老爺爺把禮物放在哪里了?我們一塊兒去找找吧。úシ攀フQ歌)評:讓幼兒自由找禮物,說說禮物放在什么地方,這里給幼兒一個自由說的機會,同時也給了幼兒和老師、好朋友相互交流的機會。在音樂的伴奏下,氛圍比較輕松、活躍。

     。2)提問:圣誕老爺爺把禮物放在了哪里?

      評:對小班的幼兒來說,說完整的語言是很重要的,這個環節不僅要讓幼兒理解上、下、里、外這些方位詞,還要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這樣才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語言特點。

      2.游戲:摸摸禮物跑回來。

      圣誕老爺爺要請小朋友去摸摸禮物,你們愿意嗎?(游戲玩法:小孩小孩真愛玩,摸摸這,摸摸那,男孩摸摸樹上面的禮物女孩摸摸樹下面的禮物快回來。)評:在理解方位詞的基礎上,和幼兒玩一個他們平時經常玩的.游戲,加深了對方位詞的認識。這個游戲不僅活躍了活動的氣氛,而且可以遞進師生間的感情。幼兒對這個游戲很熟悉,所以我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男孩、女孩分開摸不一同方位的禮物,一方面增加了游戲的難度,同時解決了游戲時擁擠的現狀。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11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培養學生細心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2、筆算豎式的書寫格式。

      3、使學生理解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一的道理。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個位相加滿十要進位的道理。

      學生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此之前,學生對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已經有了了解,但對“滿十進一”算理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用小棒操作8+4時,滿十了怎么辦難以理解,需要小組合作,教師輔導。用豎式計算時,怎樣列式不是難點,但一位數加兩位數的對位問題容易出錯可不能大意。為什么要從個位加起的規則學生難以理解,必須讓學生在練習中感悟。在計算中,進位“1”往往會漏加,初學時可以用小“1”或小“.”做輔助防止漏加,還要特別提醒計算粗心的同學沒有進位可不能亂加“1”。由于一年級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必須講清要求才開始合作,匯報時如何注意傾聽他人回答問題,也要時時提醒學生注意。在開展游戲活動中一要講清要求,二要注意照顧不同程度的學生參與的面,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設計中應重視激趣,重視學習環境和學習氣氛的和

      諧,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教學準備:PPT、小棒

      教學過程:

      課前:復習20以內進位加法(“開火車”口算)。

      一、情境創設,談話導入。

      1.談話引入。同學們喜歡看課外書嗎?誰來說說你喜歡看些什么書?同學們喜歡看的書真不少,可以看出大家都是好學的孩子。

      2.引入情境。我們的好朋友“機靈狗”最近新開了圖書館,聽說里邊的書可多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PPT)瞧,這就是圖書館的一角。(出示課題:圖書館)

      二、提出問題,初探進位加法。

      1.提數學問題。

     。1)看圖提問題。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幅圖,說一說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說的很好,那你們能提出數學問題嗎?(生獨立思考,指名提出數學問題,師在黑板上貼問題)

     。2)根據問題列式。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提出這么多的數學問題,下面我們先來解決這個問題:《汪汪樂園》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你會列式嗎?請拿出練習本列出算式。(生列式師巡視)

      2.初探進位加法。

     。1)初探算法。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列式的?大家都同意這樣列式嗎?(板書:28+4)你們會算嗎?我們先來估一估,大概是多少?比30多,多一些)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試著做一做。(自主探索)

     。2)交流算法。算好的小朋友請把你是怎么算出來的方法與你的同桌小伙伴說一說,F在誰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紹一下。

      算法一: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算出來的,先擺28根小棒,再擺4根,先從4根拿2根放到8根里就是10根了,把它捆一捆合在2捆里就得到3捆零2根,就得32了。

      師:請你上臺演示一下。還有用小棒擺的嗎?你是怎么擺的?

      算法二:先從8根拿6根放到4根里就是10根(一捆)。

      師:請你上臺演示計算過程。

      師:試著用小棒擺一擺。

      板書:計算方法:①、擺小棒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算法三:我是用看算式直接口算出來的,我是這樣算的先算8+4=12 ,再算20+12=32。

      師:誰也是這樣算的?(板書:②、8+4=12 20+12=32)

      算法四: 先算28+2=30,再算 30+2=32。(板書:③28+2=30, 30+2=32)

      算法五:我用豎式計算的。(讓學生說用豎式計算,寫得時候要注意什么呢?又是怎么算的?)

      師:8+4=12滿十怎么辦?怎樣記不會忘了進一。(生講師板書進位一)誰還會說個位相加滿十了怎么辦?(多指名回答)

      板書:④豎式 (滿十進一)

      師:出示計數器演示“滿十進一”

      師:學生在練習本上嘗試列豎式。

     。3)小結。

      通過大家的思考,我們有口算、擺小棒和列豎式等方法來解決問題。這幾種方法中,你更喜歡用哪種方法?(讓幾個同學說說)

      師:用你喜歡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相信你的速度會越來越快。接下來,在剛開始貼出的問題中,選擇其中一題,用你喜歡的方法,動手算一算。

      師:做完后,同桌小聲交流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師:找生來說算法。

      選擇1名列豎式的同學上臺板演。請你們也試一試列豎式的方法,好嗎?

      三、多層次練習,鞏固進位加法

      1、摘小花兒

     。1)機靈狗說咱們班的小朋友個個學習認真,現在大家輕松一下,玩個“摘小花兒”的游戲吧?(出示圖)看到這么多漂亮的小花兒,你們想摘嗎?給你們1分鐘思考時間。(選人計算)

     。2)摘一個評價一個,最后評價左邊一豎列與右邊的題有什么秘密?

      2、看誰是個最好的醫生

      你們看誰來了?(出示琢木鳥圖)它可不高興了,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快去看看吧!原來呀這里有3棵大樹生病了,小朋友們我們來幫幫它吧!確診一下大樹的病因好嗎?(指名說錯因)

      四、成功體驗,回味進位加法。

      1.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誰來說說你學會了什么新本領?

      2.你想要提醒大家在計算中要注意什么?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12

      教學內容:

      第11---12頁

      教學目的:

      1、 通過練習鞏固十幾減6、5、4、3、2的計算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計算的技能。

      2、 培養初步的數學思考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 在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中使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建議

      教學過程 修改意見

      通過找規律,進一步加強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聯系。

      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相應的計算技能。

      填充統計表在小組合作中完成,有利于程度好的學生幫助程度差的學生理解表意,體現協作學習的優越性。

      快樂的游戲把整個課堂帶入**,學生在玩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一、談話引入

      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十幾減6、5、4、3、2的退位減法,今天我們來做這方面的練習,看看誰表現得最棒?

      二、練習

      1.做練習三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提問:每組后面兩道減法題,你是怎樣很快算出得數的?

      2.做練三的第2題。

      全班同學分成4個小組進行比賽,看看哪一組先把椰子摘完?

      3.做練習三的第3題。

     。1)比賽,看誰在規定時間2分鐘內做完。

     。2)訂正,了解學生計算情況,指名分析錯誤原因。

      4.做練三的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訂正。

      5.做練三的第5題。

      先讓學生看圖說說題目的意思,然后讓學生列式計算,并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

      6.做練三的第6題。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理解并填充統計表。交流匯報在統計表中看到的信息。

      7.做練三的第7題---喜獲豐收的游戲。

      誰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把得數大于8的涂上紅色,得數小于8的涂上綠色,這些蘋果就獎給誰。比一 比誰收獲的`蘋果最多。▽W生做后互相檢查,通過總結評比,讓學生享受豐收的喜悅。

      三、總結評價

      1.師:今天我們練習了什么內容(板書十幾減6、5、4、3、2的練習),十幾減6、5、4、3、2可以怎樣算?

      2.學生評價這節課表現很棒的同學。

      教學反思

      通過練習鞏固十幾減6、5、4、3、2的計算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計算的技能。培養初步的數學思考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中使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13

      教學內容:

      含有幾個小三角形(《現代小學數學》第三冊智力游戲).

      教學目標:

      1.選擇一個適當的圖形為單位,進行圖形的分解訓練,分析幾何圖形之間包含的關系.

      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3.養成仔細觀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如何把一個圖形分解成單位圖形.

      教學難點:

      推導圖形中含有幾個小三角形的推理過程.

      教學用具:

      小黑板、彩色圖形、小卷子兩張(同題板1、題板2內容)

      教學過程:

      (課前板書課題:含有幾個小三角形)

      一、復習導入

      師生問好,開始上課!

      1.導入

      師:這兒有三種圖形,你知道它是什么形狀嗎?它呢?

      (師一個個出示,生分別說出是什么形狀)

      2.準備題(一)

      師:我們看投影上的這些圖形,你能從這些圖形中找出一共有幾個三角形、幾個正方形、幾個長方形嗎?

      一共有( )個三角形

      ( )個正方形

      ( )個長方形

      (一問一問出示,用數字板反饋,并說出是哪幾號圖形)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圖形之間的包含關系.繼續看投影.

      3.準備題(二)

      考眼力:下圖中各是由幾個相等的小三角形拼成的?

      二、探討新知

      第一層次:動手實踐

      1.師:請你想辦法求出下面各題的結果.(出示題板1)

      (反饋①)生回答后追問:你是怎樣想的?

      生:用

      擺了擺含有2個

      生:斜著畫一條線,分成了2個小三角形

      生邊說師邊畫:

      (反饋②③步驟同上)

      請學生用學具親自來驗證答案

      第二層次:討論研究

      2.師:如果把這三個答案作為已知條件(板書:已知)

      你能求出下面的問題嗎?(出示題板2)

      師: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正確答案,前后桌4人一組進行討論.(拿出小卷子2)

      (反饋①)生:可以畫一畫

      師追問: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我們已經知道1個長方形含有2個小正方形,1個小正方形含有2個小三角形,2個小正方形含有(2×2=4)個小三角形,所以1個長方形有4個小三角形.

      師:剛才××同學用的.方法太好了,他用的方法叫推理方法,根據已知的一個或幾個判斷,推導出最后的結論,這種方法就是推理的方法.

      還有誰用了推理的方法,你能說說你是怎樣推理的嗎?其他同學在心里和他一起說說.

      (反饋②)生:可以畫一畫

      生:可以用推理方法(同①的步驟)

      (采取個人說,同桌對說練習推理方法,請學生用單位圖形驗證所得的結論,肯定學生的答案和方法都很正確.)

      第三層次:運用推理

      師:剛才同學討論得特別好,再出一問:(出示題板3)

      師:你能用推理方法得出結論嗎?請4人一組討論.

      反饋①生:畫一畫

      反饋②

      方法一:

      1個大正方形含有4個小正方形

      1個小正方形含有2個小三角形

      4個小正方形含有(2×4=8)個小三角形

      所以1個大正方形含有8個小三角形

      方法二:

      1個大正方形含有2個小長方形

      1個小長方形含有4個小三角形

      兩個小長方形含有(4×2=8)個小三角形

      所以1個大正方形含有8個小三角形

      方法三:

      1個小正方形含有2個小三角形

      1個小長方形含有(2×2=4)個小三角形

      1個大正方形含有(2×2×2=8)個小三角形

      師:用推理的方法算出的結果是否正確,請4人一組用虛線畫一畫驗證我們推理的結論正確嗎?(事先發給每組一張有6個大正方形的紙)

      反饋:

      對比:師:上面兩題所含的兩種小三角形個數為什么不一樣?

      生:小三角形的大小不一樣,個數也不一樣.

      三、鞏固練習(投影反饋)

      1.下面的圖形里含有幾個這樣的?

      2.涂陰影的小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圖形,各需要幾個?

      3.下面圖形分別是用多少個像圖內那樣的小三角形組成的?你能用虛線畫一畫嗎?

      板書設計: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14

      【設計意圖】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笨梢姇r間是多么的寶貴。但時間對孩子來說卻非常抽象,他們一般體會不到時間的重要性。平時,與家長交流,聽到家長報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沒有良好的作息習慣。另外,大班的孩子面臨入小學,小學與幼兒園的作息差別很大,小學必須嚴格遵守時間限制,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完成一定的任務。所以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要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時鐘是孩子們了解時間、感受時間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設計教學活動《我會看時鐘》,以此為契機,生成有關時間的主題活動,引起幼兒對時間的關注。

      在幼兒學會看時鐘的活動之后,繼續讓幼兒了解現代的計時工具有哪些,如手機、電腦、電視、收音機等,引導幼兒收集有關從古至今計時工具的發展,即豐富了幼兒有關計時工具的知識,又培養了幼兒收集信息的能力,支持鼓勵收集信息的幼兒交流收集的信息,學會與人分享;其它幼兒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同時增強收集信息的興趣。從了解計時工具的發展,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欲望。

      幼兒對時間的認識與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因此,平時要從幼兒的生活入手進行滲透。如把早起床、早餐、入園、做操、活動等時間較固定的環節,用圖文并茂的方式(畫出鐘表的時間,并用圖畫表示相應的活動內容)表示各生活環節的時間和活動內容,并配以簡單的文字(或指導幼兒簡單畫出相應的活動內容),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引領幼兒感知單位時間的.長短,如,1分鐘有多長,在1分鐘內我們可以做什么?在家里,起床用多長時間等,潛意識讓幼兒知道動作的快慢與節約時間的關系,初步學會打理時間,把握時間,充分利用時間。在一日活動各環節的開始及結束,引導幼兒看時鐘,了解每項活動所用的時間,讓幼兒充分感知時間,避免做事拖拉的不良習慣。

      家長工作:建議家長在家及時提醒督促幼兒遵守作息時間,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和游戲,培養幼兒探究、合作的學習意識和能力。

      2、學會看整點。

      【活動準備】

      1、實物時鐘3個。

      2、每人一個自制小時鐘,胸卡數字1—12。

      【活動進程】

      一、猜時鐘謎語,激發幼兒關注時鐘的興趣。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誰?仔細聽: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睡,什么時候起。

      2、提問:你在哪些地方見過鐘表?那里為什么要有鐘表?

      [設計意圖:將好聽的謎語,作為活動的開始,激發了幼兒關注時鐘的興趣;問題:“你在哪里見過時鐘?”直接指向幼兒的相關經驗,引導幼兒知道時間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二、認識時鐘,學認整點。

      1、感知鐘面。

      引導幼兒回憶:你知道鐘面上有什么嗎?(請幼兒交流。)

      時鐘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數字是怎樣排隊的?指針是怎樣跑的?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每組一個時鐘,請幼兒與同伴觀察交流,老師每組認真傾聽,了解幼兒的觀察能力。)

      師引導幼兒重點了解:

     。1)有1-12個數字,知道數字的排列規律,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如12與6在一條直線上等;引導幼兒扮演時鐘12個數字,模仿小時鐘站好,體驗時鐘數字的排列規律。

     。2)有兩根指針,黑色長針是分針、黑色短針是分針。了解時針與分針的關系,分針跑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知道指針是順時運轉。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安排了回憶鐘面、觀察鐘面、討論鐘面及我做小數字等活動,幫助幼兒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建立起鐘表面的直觀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孩子們在參加小組討論、探索過程中,互相借鑒、互相補充,調動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提高了孩子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學認整點。

      依次出現表示1點、2點、3點的鐘面問:“這是幾點?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推理找規律,知道表示整點時,分針指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點整。以游戲方式引導幼兒操作練習,如,教師撥出時間,幼兒快速說出時間;教師說出時間,幼兒快速撥出時間。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推理找規律,提供可操作的時鐘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認識整點提供活動的條件,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三、改編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老師與幼兒商討游戲玩法,鼓勵幼兒自主游戲。

      規則:老狼說時間,幼兒扮小時鐘正確表示。

      [設計意圖:孩子自主游戲時,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數字,幾個人扮演指針;游戲的組織——數字怎樣站,指針怎樣站;游戲的玩法——時針與分針怎樣運轉才能正確表示時間等等,面對這些問題,孩子們需要討論、嘗試、商量、協調才能將問題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的組織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對時鐘的認識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與同伴合作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體驗到獨立解決問題及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因為代表煙臺市特級教師向全市教師展示的教學活動,因而多次地在不同班級試講。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的情緒非常好,積極參與活動,尤其是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讓孩子們14人一組,自己想辦法站成時鐘的樣子,孩子們非常喜歡,有效地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與管理能力,同時更好地激發了幼兒學習看時鐘及關注時間的興趣。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15

      教學目標

      1.理解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掌握工程問題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題的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和題目特點,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ㄒ唬┙獯鹣旅鎽妙}

      1.挖一條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條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長的幾分之幾?

      列式:

      教師提問:上面這兩道題研究的是哪三種的關系?已知什么,求什么?

      學生回答:上面兩道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的三量關系,已知工作總量和工程時間,求工作效率.

      3.挖一條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條水渠,每天挖全長的,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天)

      師生小結:上面3、4兩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問題.已知工作總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時間.

      二、探索新知.

     。ㄒ唬┙虒W例9.

      例9.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1.教師提問:

     。1)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怎樣分析?怎樣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題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結果都相同)

     。4)為什么結果都相同呢?

      工作總量的具體數量變了,但數量關系沒有變;工作效率是用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隨著工作總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它們的商也就是工作時間不變.)

     。5)去掉具體的數量,你還能解答嗎?

      把這段公路的長看作單位1,甲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乙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兩隊合修,每天可以修這段公路的()

      列式:

      2.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工程問題)

      3.歸納總結.

      4.小組討論:工程問題有什么特點?

      工作總量用單位1表示,工作效率用來表示數量關系: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

      5.練習.

     。1)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20天完成,乙隊單獨做要30天完成,如果兩隊合作,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幾天可以完成?

     。2)加工一批零件,甲單獨用12小時,乙單獨做用10小時,丙單獨做用15小時.甲、丙兩人合作,多少小時完成?甲、乙、丙三人合作多少小時可以完成?

      三、鞏固練習.

     。ㄒ唬┻x擇正確的'算式.

      一堆貨物,甲車單獨運4小時可以完成,乙車單獨運6小時可以完成,現在由甲、乙兩車合運這批貨物的,需要多少小時?正確列式是().

      四、歸納總結.

      今天我們這節課學習了新的分數應用題-工程應用題.其解答特點是什么?(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時間)工程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是什么?(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作效率用表示.)工程應用題還有很多變化,以后我們繼續學習.

      五、板書設計

      工程問題

      例9.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30(3010+3015)=6(天)

      一段公路,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ㄌ欤

      特點:工作總量:1

      工作效率: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時間

      教案點評:

      該教學設計的特點是新舊知識聯系緊密,重點突出。復習中,通過應用題條件的變化,準確的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課中,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突出了工程問題獨特的分析思路和解題方法。

      探究活動

      迎接狂歡節

      活動目的

      1.掌握分數應用題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2.進一步加深對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聯系的認識.

      活動題目

      雞爸爸和雞媽媽為了明天的動物狂歡節,兩人計劃趕做280面小彩旗發給雞寶寶們.當天快黑的時候,雞爸爸已做了自己任務的,雞媽媽已做了自己任務的,這時,他們數了數,還剩下64面小彩旗沒有完成,他們準備等吃過飯后,休息片刻來繼續完成.夜深的時候,雞爸爸和雞媽媽終于完成了任務.

      小朋友,你知道雞爸爸、雞媽媽他們每人做多少面小彩旗嗎?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活動題目.

      2.學生分小組討論.

      3.小組匯報解答過程,方法多并且簡單的小組為優勝組.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14篇02-16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15篇03-21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論文03-21

    數學教學教案02-01

    數學廣角重疊問題教學設計04-05

    地理教學設計教案11-15

    中班數學設計排序教案03-26

    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04-01

    幼兒數學教學教案02-25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