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下冊語文《最苦與最樂》教案

    七年級下冊語文《最苦與最樂》教案

    時間:2023-02-04 16:00:19 七年級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七年級下冊語文《最苦與最樂》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最苦與最樂》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下冊語文《最苦與最樂》教案

    七年級下冊語文《最苦與最樂》教案1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理清本文的結構,感受文章嚴密的論證。

      2、明確作者的觀點,理清文章的脈絡。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從論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責任的含義。引導學生樹立對家庭、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1、學習文章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2、領會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對責任的思考。

      教學難點:

      苦樂觀的深刻內涵,理解責任的含義

      教法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讀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認識作者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一字任甫,別號飲冰室主人,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廣東新會人。著作有《飲冰室全集》。

      二、檢查預習

      1、注音:

      契(qì )約攬(lǎn) 大抵(d ǐ )悲天憫( mǐn)人

      2、根據所給的解釋填出相應的詞語

     、俨坏弥尽б

     、诤孟穹畔铝顺林氐呢摀玑屩刎

     、蹖ι鐣腿祟惖臑牡溈嚯y等表示憂慮和同情——悲天憫人

     、軣o論到了什么境地,沒有不自由自在的——無入而不自得

      三、整體感知

      1、速讀全文。(自由誦讀)

      讀完后告訴老師:

      __未盡責任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盡責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人生當_負責任_____,而不能____逃避責任______ 。

      文章結構:

      一、(1、2自然段):論述“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三、(4、5自然段):論述“人生當勇于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

      ①用文中相關語句填空:

      對人的責任:

      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

      對事的責任:

      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

      對自己的責任:

      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

      ②什么事最快樂呢?(用原文語句回答)

      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③用文中語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內容。

      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

      ④請從最后一段中找出與“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內涵相符的一句: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第二課時

      四、師生探究

      討論第一部分:

      1、文章開頭設問“人生什么事最苦?”提到了哪些事,它們是最苦的事嗎?

      貧→知足;失意→安分;老、死→達觀。作者認為它們可以從心態上、觀念上去排解。

      2、接著作者提出自己的見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請用原文回答)

      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3、作者舉了哪些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

      從個人對他人的責任(承諾未完、欠人錢、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對家庭、社會、國家,乃至于對自己都有責任,一旦應盡的責任沒有盡,這種痛苦無法解脫。

      討論第二部分:

      1、從第三自然段得知:作者認為人生什么事最“樂”?

      盡了責任

      2、作者引用古語“如釋重負”、俗話“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

      用來比喻盡了責任后的輕松和愉快。

      討論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這些話要說明什么?

      說明了: 人生當勇于負責。

      2、作者認為那些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是苦還是樂?

     。ū砻嫔峡此麄円惠呑釉诟惺芸嗤,其實……)

      他日日在那里盡責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是樂,不是苦呀!

      3、第五自然段當責任向我們走來時,作者認為我們應該如何對待?

      勇于負責

      不能逃避責任是逃避不了的

      本文作者的觀點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快樂。

      尋找論據

      道理論據: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

      俗語亦說,“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

      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

      曾子還說哩:“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事實論據:“答應人做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家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

      結合以上論據的類型,你認為: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對比論證

      1、文章開頭設問“人生什么事最苦?”提到了哪些事,它們是最苦的事嗎?

      貧→知足;失意→安分;老、死→達觀。作者認為它們可以從心態上、觀念上去排解。

      2、接著作者提出自己的見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請用原文回答)

      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3、為什么“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最苦呢?

      原因:受良心責備,無處逃躲。

      4、作者舉了哪些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

      從個人對他人的責任(承諾未完、欠人錢、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對家庭、社會、國家,乃至于對自己都有責任,一旦應盡的責任沒有盡,這種痛苦無法解脫。

      負責任是人生

      1、貧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最大的痛苦

      2、最大的痛苦是負了未了的責任。

     。ǚ终擖c1)

      3、負責任情況及痛苦狀態。

      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

      引證法:古語、俗語、名言

      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最大的快樂

      比喻論證

      中心論點

     。ǚ终擖c2)

      對比論證

      人生當勇于負責,而當勇于負責。

      不能逃避責任(結論)不能逃避

      五、實話實說

      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負有怎樣的責任?

      作為學生:

      作為子女:

      作為公民:

      六、拓展升華

      請說出日常生活中與“苦、樂”相關的成語、俗語、諺語等。

      拓展探究:

      責任從何而來,作者如何論述?請說說你自己學習生活中有怎樣的責任。

      受過最大好處的人:父母、親戚、師長、同學

      應該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做人、求知

      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人離不開社會,社會、家庭都需要人能負責任,同時對別人負責任就是對自己負責任。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

      愛心行動

      我們要有愛心和正義感,主動承擔起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從小培養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七、課后作業:

      結合課堂所學知識,以“責任”為話題寫一篇小短文。

      板書設計

      1、貧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2、最大的痛苦是負了未了的責任。

     。ǚ终擖c1)

      3、負責任情況及痛苦狀態。

      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

      引證法:古語、俗語、名言

      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最大的快樂

      比喻論證

      中心論點

     。ǚ终擖c2)

      對比論證

      人生當勇于負責,而當勇于負責。

      不能逃避責任(結論)

      不能逃避

      課后反思

    七年級下冊語文《最苦與最樂》教案2

      一、教學目標與要求:

      1、學習本課應在掌握有關議論文知識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

      2、明確作者觀點,理清文章脈絡,

      3、學習文章流暢而又凝練的語言。

      重點: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難點:訓練嚴密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具:多媒體

      教程:

      二、過程設計

     。1)導入課題:

     、俨シ哦嗝襟w課件:中央電視臺對抗“非典”戰士鐘南山等人的采訪。當記者問他們進入疫區時怕不怕,他們的回答是“怕”,“但還是要進去,因為這是醫護人員的責任”。

     、谡故居嘘P報道:有一個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絕接受隔離,導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觸被隔離的人數高達200多人。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這兩則報道,使學生明確: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人離不開社會,社會、家庭都需要人能負責任,同時對別人負責任就是對自己負責任。

     。2)作者簡介:

      課前布置學生通過網絡、書籍等查找有關梁啟超的資料,課堂上請學生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教師可結合課文注釋,明確有關要點:

      作者: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曾參與“戊戌變法”,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文風:流暢、犀利、凝煉

      著作:《飲冰室合集》

     。3)課文朗讀:

      朗讀時教師加以指導,明確一些較難的字詞的音義:

     、僮⒁簦

      契約(qì)攬(lǎn)悲天憫人(mǐn)

     、诮Y合文中注釋解釋詞語:

      失意、如釋重負、無入而不自得、悲天憫人

     、垩a充解釋詞語:

      莫若:不如。

      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

      契約:證明出賣、抵押、租賃等關系的文書。

      任重道遠:任務繁重,道路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而艱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奮斗到死為止。

      仁人志士:有仁愛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負的人。

     。4)師生討論課文內容:

     、倮砬逦恼陆Y構:

      第一步:先由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填寫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人生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討論,理清課文結構,從而明確文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一、(1、2自然段)論述“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三、(4、5自然段)論述“人生當勇于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

     、诜治稣n文: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設問,“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們是最苦嗎?

      點撥:貧→知足;失意→安分;老┧饋達觀。作者認為它們可以從心態上、觀念上去排解。

      b、接著作者順勢提出自己的見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請用原文回答。

      明確: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c、為什么“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最苦呢?

      點撥:找出論說的句子:

     。ㄕ┓踩松谑篱g一天,便有應該做的事。

     。ǚ矗┰撟龅氖聸]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

      從而推論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責備,無處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議論文,為了增加可信度和說服力,必須適時適度地舉例,請找出有關事例。

      舉例:個人對他人的責任(承諾未完、欠人錢、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對家庭、社會、國家,乃至于對自己。

      b、學生討論在文中找出有關句子。

      對人的責任: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

      對事的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

      對自己的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

      c、找出“不盡責任最苦”的原因。

      點撥:關鍵詞句——“良心”的監督、時時刻刻,至死不已、這種“苦”,無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確:1、2自然段的關系是主論與輔論的關系。第1段提出觀點,第2段進一步指出有關的種種情況和狀態。

      B、討論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樂呢?

      明確: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語、俗語,由學生找出,并講講它們的含義。

      有關句子有:古語——如釋重負

      俗語——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孔子——無入而不自得

      c、找出論說的句子,總結這一段的`內容。

      有關句子: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

      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

      小結:快樂之權,操之在己

      C、討論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這些話要說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

      曾子——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學生小組討論后總結:要說明“人生當勇于負責”。

      b、為什么說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是樂而不是苦呢?

      點撥:從文中找出“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薄叭杖毡M責任,便日日得苦中真樂!

      小結:苦中真樂,是樂,不是苦。

      c、最后一段說明了什么內容呢?為什么這樣說?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說明。

      明確:說明了“人生不應當逃避責任”。

      文中句子: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

      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別。

      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

      d、文章的題目叫做《最苦與最樂》,學生討論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別呼應了“最苦”和“最樂”?

      點撥: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顦

      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別!羁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顦

      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羁

     、坌〗Y:學生討論填寫,從而明確苦樂與責任的關系

      本文的論題:最苦與最樂

      本文的中心論點: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5)拓展延伸課文內容:

     、倭私庹Z言特色,鍛煉思維能力:

      第一步:小組分析討論本文的語言,看看文中運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論證方法?有什么好處?

      點撥:句式——陳述句、設問句、反問句、感嘆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動句、被動句等。

      論證方法——引證、例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等。

      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具體句子。

      好處:雖然本文談的是嚴肅的話題,但由于句式、論證方法的變化,使得文章的語言凝重卻不呆滯,有一股靈動之氣。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辭手法,看看它們對本文的語言由那些幫助?

      點撥:修辭手法——排比、設問、反問等。

      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具體句子。

      好處: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這造成了文章流暢氣勢,設問、反問等不再與上題重復。

      第三步: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大聲地把它讀出來。

      第四步:句型練習仿寫:學生可以根據示例仿寫,也可以仿寫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雖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诜e累:

      a、請學生說出日常生活中與“苦、樂”相關的詞語、俗語、諺語。

      例:知足常樂、苦盡甘來、苦中作樂、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教師就發表內容,予以相關的教育。

      b、教師準備好一些關于責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組討論其字面意義(可查資料),并舉例說明(可引用歷史人物、生活實例或詞語),然后進行小組交流。

      例:

     。1)孔子:無入而不自得

      字義:無論到了什么境地,沒有不自由自在的。

      舉例:如安貧樂道的顏回、笑口常開的彌勒佛……

     。2)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

      字義:君子一生都有尚未盡完責任的憂慮。

      舉例: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遠

      字義:任務繁重,而道路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而艱巨。

      舉例: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父母終身為子女付出的那份“無私的愛”……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字義: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來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有沒有不盡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師所教的課業,有沒有認真復習呢?

      舉例:桃園三結義、一諾千┙稹…

     。5)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字義:在天下人都尚未憂慮之前,就先憂慮;在天下人都覺得快樂之后,才覺快樂。

      舉例:大禹治水、許多愛國的仁人志士……

     、蹖W生座談,發表自己的意見:

      a、居里夫人說:“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奮斗!

      梁啟超說:“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張潮卻隨筆寫下:“人莫樂于閑”!伴e”能讀書;游名勝;交益友……

      快樂是我們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細翻自己人生的扉頁,想必有許多事令你痛苦或快樂,請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談談自己對苦與樂的認識。

      b、漫談人生:

      閱讀下面幾則材料,談談對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專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對自己信心,對別人盡心。

      對事情用心,對朋友誠心。

      對親情關心,對生命真心。

      3)您雖不能左右天氣,但您可以改變心情。

      您雖不能改變容貌,但您可以展現笑容。

      您雖不能逃避現實,但您可以勇敢面對。

      您雖不能樣樣如意,但您可以事事盡力。

     。6)結語:

      播放《說句心里話》一歌,在音樂聲中結束課程。

      我們看了抗“非典”的專訪,知道了白衣戰士的責任;我們聽著《說句心里話》,了解了軍人的天職;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也都應有他的責任。只要我們盡職盡責,我們就會快樂,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

     。7)作業園地:

     、俳Y合課堂所學知識,用“如釋重負、悲天憫人、任重道遠、死而后已”這四個詞語連詞組段,詞序不拘,字數在100字以上。

     、诒疚牡闹行恼擖c是: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這是一對姊妹命題,請你也試著去定三個這樣的作文題目。

      作業:

      后記:

      由于學生剛接觸議論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觀點和基本內容,理清文章結構,采用座談、討論等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通過語言欣賞、自主活動等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創新的精神。

      《最苦與最樂》知識點梳理

      1、文學常識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戊戌變法領袖之一。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本文選自《〈飲冰室合集〉集外文》。

      2、文體知識

      議論文:

     。1)議論文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

      立論文的一般結構方式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部分。提出問題就是引出論述中心,提出論點;分析問題就是擺出論據來證明論點;解決問題就是得出結論。

      論證的常見結構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層次間是平行并列的關系;層進式,各部分之間是層進關系,即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總分式,論證的層次間是總論和分論的關系,或先總后分,或先分后總,或先總后分再總。

      駁論文的一般結構方式是:擺靶子——擺實質——論危害——作結論(正面論點)。

     。2)議論文常見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在駁論中,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駁方法和先假設對方的論點是正確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謬的結論,從而駁倒對方論點的“歸謬法”。

      3。重點字音

      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最苦與最樂》教學反思

      很多人都知道責任的重要性。然而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一切,危害人民,危害社會。三鹿的奶粉中毒事件引起全國轟動。這些企業家明知道生產的奶粉含有有毒成分,但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不知害死了多少嬰兒。網吧老板也知道未成年人不允許進入網吧。但是為了賺錢,任何未成年人都可以進入網吧,正是他們對社會的不負責,結果不知毀了多少孩子的前途,甚至是他們的生命。

      作為基礎教育的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時代和社會賦予的我們的責任!蹲羁嗯c最樂》一文講的就是責任的問題。文章思想深刻,格調高雅,語言高雅,既有儒家的進取精神,又有佛家超凡智慧,讀起來膾炙人口,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中學生學習此文,不但有較大的現實教育意義,也能很好地提高語文素養。

      近年來,我校大力推行杜郎口教學。杜郎口教學主要是三三六模式。即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自主學習“預習,展示,反饋”三大模塊;展示模塊六大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這種教學主要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起引導和輔助作用。

      本課我主要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讓學生根據預先設計的學案預習,第二課時開始共同學習。導入課文:同學們,你們還記得20xx年三鹿的奶粉中毒事件嗎?多少嬰兒的生命就是毀于三鹿的奶粉中,這怎能不讓人心痛。為什么會發生如此悲劇,最主要的是責任問題。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關于責任的文章——《最苦與最樂》。

      第一步,安排學生練。練的內容有兩個:一是字音,二是字義。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第二步,安排學生講。我提問:“生活中,你們認為最苦的事情是什么?學生回答的答案多種多樣。有的說是貧困,有的說是學習成績不理想,還有的說是骨肉分離……說著,有的學生眼睛開始濕潤了。我接著又問,那你們最快樂的事情是什么呢?學生一個個露出了笑臉,美滋滋地想著自己快樂的事情。有點說是和父母一起過年;有的說是和朋友一起郊游;有點說是課堂發言得到老師的表揚,還有的說是比賽獲獎。我安排這一步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步,安排學生找。設計了四個問題。

      問題一:作者認為:貧、失意、老、死是人生最苦的事情嗎?為什么?學生回答不是。理由是: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雖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問題二:作者認為人生最苦的事情是什么?(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理由是什么?生答: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負著一種未了的責任。理由是:因為那受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問題三:未盡的責任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生答:①答應人做一件事情沒有辦②欠了人家的錢沒有還③受到人家的恩惠沒有報答④得罪了人沒有賠禮。另一生答:①承諾未辦②欠錢未還③恩惠未報④得罪人未賠禮。

      問題四:作者認為人生什么事情最樂?負責任與盡責任感覺有何不同?生答: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負責任的感覺:有如千斤重擔壓在肩頭,再苦不過了。盡責任的感覺: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輕松愉快。

      設計這一步的目的是,通過學生找,從而理解、熟悉課文,掌握課文的基礎知識。

      第四步,安排學生議。設計了三個問題。問題一:作者是怎樣論述苦樂與責任的關系?結論如何?生答: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另一生答: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苦不堪言。還有一學生回答: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

      問題二:當責任向我們走來時,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對這個問題,小組進行討論,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我們要勇于承擔責任,在家里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班長說:“我身為一班之長,我要敢于管理班級,把班級管好是我最大的責任!绷硗庖晃煌瑢W說,我們要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對社會對國家盡責任。我對這位學生投以贊許的目光。此時教室掌聲不斷。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我們要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盡責任。只有這樣,社會才能更穩定的發展,國家更加繁榮昌盛,祖國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問題三:談論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有著怎樣的責任?一生答:遵守學校紀律。另一生答:好好學習,報答父母。最后我總結:我們每一個人都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負責的人。當前我們應該把知識學好,將來才能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議”這一步,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無拘無束地把自己的想法,觀點講述出來。無形中學生已經懂得怎樣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滲透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第五步“談”。設計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收集有關的名言名句。學生把有關的名言名句板演到黑板。我選取了兩個比較經典的進行評析。第一個是“一切在于人,一切為了人!郀柣度恕贰,第二個是“天才如果袖手旁觀,即使他優美出眾,也仍是畸形的天才。沒有愛的天才是種怪物!勘葋啞渡勘葋喺摗贰。第二個問題: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何收獲?生答: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另一生答:我知道如何方能得到快樂。再一生答:我知道樂是苦中來。又一生回答:我最大的收獲是如何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公民。談的目的是讓學生拓展思維,知識遷移,從而也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后,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覺得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熱情高,敢想、敢說。能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步驟分為練、講、找、議、談五步,每一步都精心設計了不同的問題,使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得到了鍛煉。通過議,把責任上升到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的責任,滲透了思想教育。教育學生要做一名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責任的公民。不足之處有兩點:一是學生討論不夠熱烈。也許是剛推行杜郎口模式,學生基礎又比較薄弱的原因。二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做得還不夠。對于社會責任這個問題只是兩句話帶過。其實這個問題可以作為一個重點問題。很多人就是因為缺乏社會責任感,走上了犯罪道路。

    【七年級下冊語文《最苦與最樂》教案】相關文章:

    最苦與最樂作文02-19

    《最苦與最樂》教學反思01-02

    最苦與最樂作文(精選35篇)04-23

    最苦與最樂作文(通用24篇)03-21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03-11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12-31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5篇)04-02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精選14篇)05-19

    最苦與最樂的讀后感(精選6篇)07-10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