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21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熟練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練習能說明和歸納相應的口算過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確口算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中,初步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熟練口算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鞏固
1、算一算,比一比,說一說。(練習七第1題)
認真觀察這幾組算式,你能發現什么?
2、先估算,再計算。
出示課本練習七的第2題,請學生先說出得數是幾十多,再算出得數。讓學生說一說,估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讓學生獨立計算。
小結;估計時既要看清要加的數是整十數還是一位數,還要看清兩位數的十位、個位上的數各是多少。
3、不計算,比大小。
出示課本練習七的第3題,
小朋友們,不計算你能比出兩邊的大小嗎?47+2與47+20,怎么比呢?同樣是47,要加上的數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數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幾,47+20得六十幾。
二、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課本練習七的第4題,指名讀題,全班齊讀。怎樣列式呢?要求學生獨立列式填空。交流結果
2、練習七第5題,集體讀題,理解題意,獨立列式,完成交流思考過程和結果。
三、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在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計算上有了哪些進步?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和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2、通過活動,培養合作、交流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激發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會把統計的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出來,并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具準備:
課件、統計表、學生每人一支水彩筆、空白紙。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情境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導入統計
1、六一兒童節的那天,我們五龍小學的小朋友開展了有趣的游園活動,你們想知道都有那些活動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úシ耪n件)都有哪些活動?
。ㄉ饚煱鍟┠銈兿矚g這些活動嗎?那我們也來組織一次比賽,好嗎?
板書課題:組織比賽
2、(指黑板)可是這么多運動項目,我們只能選其中一項活動進行比賽,我們該組織什么比賽呢?(生自由發表意見)
3、小朋友們意見不一致,這該怎么辦呢?(生自由發表意見,師適時導入)
4、小朋友們的辦法可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就要繼續來學習統計。
[從生活情境引入,創設問題情境組織什么比賽,意見不一致,找尋有效的辦法--統計。讓學生體會統計的實用性,必要性]
二、小組合作,全班交流,體驗統計過程
1、我們要怎樣才能知道全班小朋友的.意見呢?(生自由答)現在我們就先在小組里調查,以小組為單位,每人只能選擇一項自己最喜歡的活動,由小組長做好記錄。(用師發的空白紙)看哪組最快?準備好了嗎?開始!
2、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師巡視指導。
[提出學習要求,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統計。培養學生組織、動手操作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3、(各組討論完畢,排出先后次序)小朋友們表現得太棒了,我們先請冠軍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統計結果。▽W生匯報討論結果,并說說自己的記錄方法,將小組調查結果展示在黑板上)小朋友覺得他們調查得怎樣?
[通過比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加強合作意識,體會集體的力量大。在比賽之后,體驗集體合作成功的快樂感,吸取成功或失敗的教訓,為下一次合作作好準備]
4、小朋友們覺得哪種方法更好一些呢?(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師總結:其實剛才小朋友們進行了一項很重要的工作-統計(師板書:統計)我們用來表示統計結果的這個圖就是統計圖。
[通過交流成果,總結出統計方法,不硬性規定統計方法,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合理的方法]
5、剛才小朋友們的統計圖做得非常漂亮了,從這幾張統計圖里你能知道全班小朋友最喜歡什么活動嗎?(不能)那該怎么辦?(制一張大的統計圖)師出示統計表,讓我們一起動手把這張統計圖填完整,好嗎?(師生一起動手填涂)
6、我們的大統計圖制成了,漂亮嗎?看這個統計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1)生自由提問,集體對每個問題進行系統解答。
。2)師補充生未提出的問題,供學生解答(出示課件)。
三、應用實踐
1、除了舉行比賽活動,還需要一些獎品,買什么獎品好呢?(出示課件)小朋友們能應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幫助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
2、下面請小朋友們一起來完成這張統計圖,請生一個接一個上臺來畫上自己最想要的獎品。
3、請生說說自己的發現,師做總結。
四、總結延伸
同學們制作統計圖的熱情真高,不知不覺下課的時間到了,這節課你都有哪些收獲?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幫助學生掌握有關“6”和“7”的加減法、
2、在游戲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積極交流、積極思考,并培養學生有序思維的能力、
3、在游戲活動中,使學生不斷積累經驗,發展他們的數感、
教學重點
掌握“6”和“7”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有序思維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師生進行猜數游戲
。ㄒ唬┎聰怠2”或“4”
1、教師談話:我們一起玩一個猜數游戲好不好?(教師出示一個磁珠,讓學生看看它的大。┎乱徊吕蠋煹膬芍皇掷镆还沧チ藥讉這樣的磁珠?
2、學生猜數,并說出簡單的理由、
3、教師提問:
。1)老師的手里到底有幾個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2)看看老師的左手有幾個?(教師把左手的4個磁珠貼在黑板上)
。3)右手哪?(教師把右手的2個磁珠貼在黑板上)
。4)有誰猜對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個磁珠呀?
。ㄗ笫钟4個磁珠,右手有2個磁珠,合起來一共有6個、)
。5)你能用數學算式表示嗎?
2+4=6 4+2=6
4、教師談話:還想不想再玩一次?我們還用這6個磁珠,(教師把這六個磁珠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師的兩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訴你一只手里有幾個,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幾個嗎?(教師按照學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數量2或4)誰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幾個?
5、教師提問:
。1)你猜對了嗎?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對了?
一共有6個磁珠,老師左手有2個,右手一定有4個、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數學算式表示出來嗎?
2+4=6 4+2=6 6—2=4 6—4=2
6、小結:你們猜得有理有據,所以都猜對了,快為你們的勝利鼓鼓掌吧!
。ǘ┎聰怠3”
1、我們還用這6個小磁珠,換個玩法好不好?(教師用手捂住3個)猜猜老師用手捂住了幾個?
2、你能用數學算式表示嗎?3+3=6 6—3=3
。ㄈ┎聰怠1”和“5”
1、還是這6個磁珠,誰愿意當小老師帶大家玩一玩,(教師悄悄地引導請上來的學生捂住1個)猜一猜他捂上了幾個?
1+5=6 5+1=6 6—1=5 6—5=1
2、你們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數游戲?那同桌的兩位小朋友就來一次猜數大賽好不好?
二、活動二:生生進行“猜數游戲”
。ㄒ唬┙處熣勗挘和瑢W們從學具盒里數出7個小珠子,看誰數得快!
。ǘ┙處熣f明游戲規則
一個同學捂,另一個同學猜,并說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說對了,就可以從學具盒里拿出一個小珠子,放在盒蓋中,表示得一分、比賽結束時,誰得的小珠子多,誰就獲得了勝利、
。ㄈ┬〗M活動、
。ㄋ模┠銈儌z是怎樣玩猜數游戲的,結果怎樣?
0+7=7 7+0=7 7—0=7 7—7=0
1+6=7 6+1=7 7—1=6 7—6=1
2+5=7 5+2=7 7—2=5 7—5=2
3+4=7 4+3=7 7—3=4 7—4=3
。ㄎ澹┬〗Y
我們一起玩了猜數游戲,玩得高興不高興?我們今天又結識了許多算式朋友!這些朋友可以幫助我們做許多事,信不信?
三、活動三:口算搶答
3+4= 7—4= 7—3= 7—5= 1+6= 2+5=
6—3= 7—1= 7—7= 4+2= 3+3= 1+5=
四、活動四:找朋友
。ㄒ唬┏鍪緢D片:連一連
。ǘ┙處熖釂枺嚎匆豢,誰看明白了?(把加起來和是7的數連起來、)
說明:學生在連一連的時候,可能是把兩個數相連,有可能是把三個數相連,只要加起來和是7就是正確、
五、活動五:小老鼠背土豆
。ㄒ唬┏鍪緢D片:老鼠背土豆
有一天夜里,一只小老鼠實在太餓了,他就到土豆地里偷土豆,你們看他來了、可能會有什么情況發生哪?
。ǘ⿲W生自編故事
你們能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嗎?
。ㄈ┠芨鶕麄兙幍臄祵W故事列出數學算式嗎?
0+7=7 7+0=7 7—0=7 7—7=0
1+6=7 6+1=7 7—1=6 7—6=1
2+5=7 5+2=7 7—2=5 7—5=2
3+4=7 4+3=7 7—3=4 7—4=3
。ㄋ模┬〗Y:看到你們這么聰明、能干,小老鼠自己卻不勞動,偷東西吃,心里非常難過,他表示以后一定改邪歸正,自食其力、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實踐或游戲情境中進一步體驗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準確地確定和表述物體所處的準確位置,建立較強的位置感,為今后建立較好的空間觀念打基礎。
3.讓學生在多種活動的參與中體會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在數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使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難點
能準確地確定和表述物體所處的準確位置,建立較強的位置感。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導入新課。
師:教師知道同學們特別喜歡做游戲,那我們上課前也來做個“點指”的游戲。老師說哪,同學們就用手指哪? 生隨老師做游戲
師:從這個“點指”游戲中我們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實任何物體都有它們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確定他們的位置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位置。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探究位置
師:經過一周的評選,我們的假期作業終于評出了兩名優秀的作業,你們想知道是誰嗎?
生:想
師:這兩名同學一個同學是第五組的,一個同學是第四個。根據老師的描述請同學們快找一找他們是誰?
。ㄉ南聦ふ野l現無法確定)
師: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學?
生:因為第五組有4個同學,而且每一組都有第4個同學,所以無法確定是哪一個同學
師:是!第五組有四名同學,只說第五組很難一下子知道他是誰,而坐在第4個的每一組都有1個,所以也無法知道他是誰,那么怎樣能讓同學們一下子把位置確定下來?
。ㄉ杂苫卮穑
師:既要說出在第幾組,又要說出是第幾個。(板書)
師:他們分別是第五組的第3個(馮銘思)第2組的第4個(韓嘉悅)
生匯報后發給學生獎品,并及時鼓勵。
師:按我們現在的座位,同學們看一看,班級一共有幾組?
生:一共有6組
師:誰來數一數 生數一數
師:習慣上我們都是從左往右數這是第一組、這是第二組……
請各組同學記住自己是哪一組的,聽老師的口令
請第一組的同學揮揮手 請第二組的`同學跺跺腳
請第三組的同學拍拍肩, 請第四組的同學站起來轉一圈
請第五組的同學笑一笑, 請六組同學拍拍手
師:最近咱班的王爽學習上很有進步,你能說出他的位置嗎?
生:王爽在第6組第2個
師:第四組第一個同學請起立(張墨焜)
師:誰是老師的好朋友,請你告訴我你的位置。
。ㄉ杂苫卮穑
師:你的好朋友是誰?請小組的同學猜一猜
。ㄉ〗M合作)
師:請和你的同桌互相說一說你前、后、左、右同學的位置,把第5頁的內容填上。
。ㄉ杂苫顒雍髤R報)根據學生的匯報適當板書
師:通過同學們的匯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前后兩個同學的座位、左右兩個同學的座位與自己的座位有什么關系?
生自由回答,教師適時板書,齊讀板書內容。
三、鞏固練習
1、師:看到同學們學得這么認真,小動物們也想考考大家你們看,他們來了。從這幅圖上你獲取了什么信息?
。ǔ鍪咀鲆蛔觯
根據第一行第2個是猴子這個條件,誰知道狗在第幾行第幾個?
師:你還能提出 什么問題?
生自由提問
2、星期天小明去看電影,他買了一張8排13號的電影票,他拿著票走進電影院發現有兩扇門“單號門”、“雙號門”,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應該進哪扇門呢?”哪位同學能幫助他?(出示教科書第8頁第4題)
學生分組討論怎樣幫助他。
師:(學生匯報后,小結)我們的電影院都是這樣的,如果拿的是單號票,就從單號門進,雙號票就從雙號門進,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號,這是一張單號票還是雙號票呢?
。ㄎ覀兛磫翁柣螂p號,只看票上是幾號,不用看是幾排)
小明由單號門進入,看到電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這么多座位我應該坐在哪?如何幫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號
師:小明和小麗是好朋友,一個是8排13號、一個是8排12號,他們會坐在一起嗎?
生:不會(因為電影院的座位比較特殊,把的在的單號排在一起,從中間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雙號排在一起,從中間往左依次是2、4、6、8……中間號,向兩邊逐漸擴大,所以他們不會挨在一起。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樂于探究
2、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探索相關的退位減法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意識
3、通過整理算式,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準備
彩筆、白紙、小棒、圖片等
教學過程
激發學習熱情
活動一:同學們喜歡看特技表演嗎?請同學們欣賞空中特技表演、
1、出示圖片:飛行表演
2、邊觀察邊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飛行員在表演,有紅色隊和黃色隊;
我想到了紅色隊比黃色隊多多少人?
黃色隊比紅色隊少多少人?
紅色隊和黃色隊共有多少人?
我還想到了長大后要像他們一樣學習飛行表演
……
二、探究解題策略、
。ㄒ唬┗顒佣簩ふ疑钪袛祵W問題
1、根據同學們提出的數學問題,列出相關算式,寫在本上
2、學生匯報,說明算式的含義,并對算式進行分類、整理
。ǘ┗顒尤褐攸c研究11減幾的算式
1、學生匯報,體現解題策略的多樣化
方法1:出示圖片:圓片
從11個當中去掉7個,從圖中看出結果是4
方法2:出示圖片:小棒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減,從11根當中減去7根,還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 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連續減、
11—1—6=10—6=4
方法5:把減數7湊成10,多減后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據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得出結果、
因為:4+7=11
所以:11—7=4
課間游戲:小朋友們,累了吧?我們一起說個歌謠吧
歌謠: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
二只青蛙,二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
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
四只青蛙,四張嘴,八只眼睛十六條腿;
。ㄈ┗顒铀模号囵B思維有序性
思考: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11—2=9 11—9=2
11—3=8 11—8=3
11—4=7 11—7=4
11—5=6 11—6=5
11—6=5 11—5=6
11—7=4 11—4=7
11—8=3 11—3=8
11—9=2 11—2=9
三、培養數學技能、
。ㄒ唬┛磮D列式(出示圖片:小鳥和小鴨子)
。ǘ┛磮D列式(出示圖片:松鼠和小兔子)
。ㄈ┏鍪緢D片:小貓釣魚
教師談話:周末了,小貓歡歡和笑笑到池塘去釣魚,它們倆在為誰釣的魚多,誰釣的魚少爭吵呢?小朋友們,快來幫幫它們呀!
。ㄋ模┏鍪緢D片:小熊射門
教師談話:森林運動會上,其中一項比賽是足球射門、看圖回答問題,看誰填的數最多,時間3分鐘、
教案點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獲取學習資源。
入課時,通過觀察空中飛行表演,讓學生大膽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現實問題,并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列出相關算式。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同時用事實印證了數學來源于生活,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體現了數學的實用價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及推理能力。
小學數學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本節課在解決11減幾的問題上,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考平臺,準備了圖片、小棒等等。為學生提供了寬泛的學習材料和充裕的學習時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通過畫一畫、擺一擺以及邏輯推理,從不同角度通過多種方法解決了問題。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注重整理歸納,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通過讓學生整理11減幾的算式,并討論從中發現了什么。既培養了學生善于觀察、思考的好習慣,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四、變“書本”中的作業為“情境”中的作業,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喜歡數學是學好數學的前提條件。作為一名一年級的數學老師。在設計一節課時,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實踐證明:情境教學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兒童的認知規律。圖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節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節課注重情境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課伊始,以精彩的飛行表演入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結尾,變“書本中”的作業為“情境中”的作業,使學生興趣濃厚,樂于探究。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2、培養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掌握十幾減9的口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
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教學用具
學具、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過生日時最喜歡吃什么?明明也喜歡吃蛋糕、今天,我們就和我們的好朋友“明明”一起切蛋糕。
1、出示圖片:蛋糕1
2、思考:左邊有一整塊,右邊有一小塊,明明說他吃半塊就能夠吃飽,可以怎樣切呢?
。1)把整塊蛋糕切成兩半拿走半塊;
。2)把整塊蛋糕切成四份,拿一份和另外的一小份組成半塊。
3、小結:同學們真聰明,能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教師談話:明明看到你們的口算算得這么棒,想請全班同學參加他的生日宴會!請同學們看看這塊蛋糕上還缺少點兒什么?
4、出示圖片:蛋糕2
教師提問:明明今年9歲了,需要幾根蠟燭?商店里有多少根蠟燭呢?
5、出示圖片:蠟燭
教師提問:商店里有14根蠟燭,買走9根,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怎樣列式?
教師板書:14—9
教師提問:明明還要再買9個氣球布置房間,商店里又有多少個氣球呢?
6、出示圖片:氣球
教師提問:商店里有17個氣球,買走9個,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怎樣列式?
教師板書:17—9
二、算法多樣化
。ㄒ唬⿲W習“14—9”的口算方法、
1、教師提問:“14—9”等于幾,可以怎樣算?
2、學生反饋
。1)方法一:因為9+5=14,所以14—9=5
教師板書:9+( )=14
教師小結:你是用加法來算的,這是一個好方法、
。2)方法二:先用10—9得1,再用1+4=5
教師板書:10—9=1 1+4=5
教師小結:你是把14分成了10和4,先用10—9得1,也好算,也是個好方法
。3)方法三:14先減4,再減5、
教師板書:14—4=10 10—5=5
教師小結:你是把9分成4和5,先減4,再減5,真是個好方法!
。4)方法四:14先減10,再加1、
教師板書:14—10=4 4+1=5
3、小結
方法一:是用加法來想;
方法二:是把14分成10和4,先用10來減;
方法三:是把9分成4和5,先減4再減5;
方法四:是9離10近,先減10,再加1。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
2、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重點:
初步正確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特別注意過九的數。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教具準備:
計數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ㄒ唬⿵土暎
1、復習數位表: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個、十、)對!
“那么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11?”(指名回答,說一說數位表示的意思)
。ǘ⿲耄
“剛才表示的數都是20以內的數,如果是20以上的數又應該怎樣表示呢?誰知道24這樣用計數器表示?”
說一說數的組成。
。▽W生討論,教師指名回答)
寫作:24讀作:二十四)
。ㄈ┬抡n:
1、想一想應該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個十和2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上撥4,在個位上撥2。
寫作:42讀作:四十二
2、(1)教師撥珠子:十位4顆,個位3顆
“請問珠子表示的數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書:寫作:43
全班齊讀“十位是4,個位是3,所以讀作四十三”
讀作:四十三
3、練習鞏固:
。1)接撥珠子,分別用指名答、開火車答、全班齊答等方式。過九的數:39,49,59,69,79,89,99、
。2)教師讀數,學生聽數并動手寫數,再全班對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說數,另一個人在聽寫本上寫數,要求寫數和讀數都要寫出來。每人說3個數。
。4)鞏固練習
1、個位是7,十位是4,這個數是( )。
2、65的6在( )位上,表示( ),5在( )位上,表示( )。
3、一個兩位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這個數是( )。
。ㄋ模┬〗Y: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讀數和寫數。(板書:讀數、寫數)其實方法和20以內數的讀寫都是一樣的。不知道小朋友們是否都熟練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寫呢?好我們現在來做練習。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借助熟悉的物體,使學生正確用數表示20以內這些物體的個數
2、使學生根據11至20個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進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動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小捧等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ㄒ唬┐罘e木(出示圖片:說一說1)
1、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搭積木的游戲嗎?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兩摞積木在列算式時遇到了困難,你們能幫幫他們嗎?
3、根據圖意誰能列出相應的算式?
教師板書:10+5=15 16—2=14
4、為什么這樣列算式?說一說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三塊,明明又放上了兩塊一共是十五塊,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十八塊,拿走了兩塊是十四塊,所以就是16—2=14
。ǘ┬〗Y
我們通過觀察畫面,動腦思考幫助明明和丁丁解決了他們搭積木情況,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積木的塊數、你們真聰明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88~89頁。
教學說明:
找規律是新教材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內容,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到直觀事物的變化規律;
2.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養學生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4. 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用不同的方法找規律,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找規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水彩筆,涂色卡,雪花片,空白場景圖。
教學過程:
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規律,導入新課
師:請你猜一猜下一個是什么?
1. 動畫演示:顏色紅青排列的蘋果(8個)從右往左中速飛過。
一個兩個地排列的漢堡包(4組)從右往左中速飛過。
一杯三個地排列的可樂和冰激凌(4組)從右往左中速飛過。
。ㄔ诔霈F每組物體后,請學生回答,教師用動畫驗證,最后全屏顯示上述物體,最后一個物體閃動)
師:真厲害!全讓你們給猜中了,你們為什么這么快就把下一個是什么給猜中的?
2. 揭題:像蘋果青紅青紅有順序地重復出現,漢堡包一個兩個、一個兩個地重復出來,可樂、冰激凌一個三個、一個三個地重復出現的就是一種規律。我們今天就要來找規律。(板書課題)
二、以圣誕節為載體,深層次地感知規律,找規律
師:昨天晚上是圣誕節,張老師參加了一個圣誕晚會,那里的會場布置得可漂亮了。
1. 多媒體出示圖畫:請你說說會場里有什么?這些東西擺放有什么規律?把你發現的秘密在四人小組里悄悄交流一下。
2. 匯報結果:(隨著學生回答電腦分別出示每一組排列有規律的圖形)
3. 深入地問,如燈籠有什么規律。在學生回答一紅一紫排列后,電腦依次在每一組之間加條虛線,引導學生發現每兩個為一組,并且電腦動畫演示燈籠一紅一紫逐個閃動。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學生依據問題經過獨立思考、交流等活動,理解和掌握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能正確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學生在比較數的大小的探索活動中,利用數的認識說明比較的方法,發展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感受數的大小,進一步發展數感。
3、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獨立思考、互相交流的價值,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發展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習重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學習難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并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課前準備:
ppt課件、計數器。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談話: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和小朋友一樣,每天都會背上小書包,去學校學習新的知識!小豬和小兔是好朋友,有一天,體育課剛下課,小豬就迫不及待的拿出跳繩,想和小兔子進行一場跳繩比賽!
ppt顯示:小豬跳了3個,小兔跳了5個。
提問:誰贏了?
指出:要知道誰贏了,只要比一比兩個數的`大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3<5
提問:為什么3小于5?
指出:3在5的前面,所以3小于5。
2、談話:小豬輸了比賽,決定回家練習之后再戰,而小兔覺得自己贏了就不再需要練習。于是,第二場比拼有了結果。
ppt顯示:小豬跳了12個,小兔仍然跳了5個。
提問:誰贏了?你是怎樣比的?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2>5
師總結:
、12在5的后面,所以12大于5。
、趦晌粩当纫晃粩荡。
3、談話:小兔看到比賽結果就愣住了,心里十分難過,難過的不僅僅是輸了比賽,更多的是因為自己太驕傲了而沒有努力。于是,小兔跟小豬商定,三天后再來一次正式的較量!
4、ppt顯示第三次比賽結果:小豬跳了38個,小兔跳了46個。
二、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兩位數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1)提問:38和46誰大呢?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互相說一說。
指名學生交流,可能的想法,只要回答合理都給予表揚和肯定。
。2)四十幾個比三十幾個多,所以46大于38。
。3)在百數表里,46在38的后面,所以46比38多。
。4)46比40多,38不到40,所以46比38多。
。5)46的十位上是4,38的十位上是3,4>3,所以46大于38.
。6)師:借助計數器,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來比一比這兩個數的大小。
出示計數器,將這兩個數都在計數器上撥出來。(出示圖片)
提問:我們剛才很多種比較大小的方法,其實比的都是哪一個數位上的數字?
小結:兩位數比大小,十位大就大。(用紅粉筆描出十位上的4和3)
2、鞏固
。1)談話:看見小豬和小兔在比賽,動物們也紛紛加入了進來,小猴子還自告奮勇的做了裁判。
、傩●R跳了24個,小牛跳了33個。
、谛」诽45個,小雞跳了76個。
、坌⊙蛱60個,小貓跳了80個。(①不動;②改成小狗跳了60多個,小雞跳了70個;③改成下面的小鴨跳了40多個,小鹿跳了50多個。這樣形成三個遞進的層次了)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一說是怎樣比的。(兩位數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2)粗心的小猴子裁判在記錄小鴨和小鹿成績的時候沒有記全,只知道:
、偬膫數都是兩位數。
、谛▲喬膫數十位上是4,個位上不知道,小鹿跳的個數十位上是5,個位上也不知道。(①②改成小鴨跳了40多個,小鹿跳了50多個,誰贏了?為什么?不要啰嗦)
小猴子著急了,不知道該怎么辦。聰明的小朋友有辦法幫助小猴子嗎?
根據學生回答,再一次總結:兩位數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3、十位相同比個位,個位大就大。
談話:小猴子非常開心,在小朋友的幫助下學到了一個新的知識!接下來是老虎和獅子的較量了,小猴子想比較兩位數,比十位就可以了,于是只將十位上的數字記錄了下來。
ppt顯示:老虎跳了5??個,獅子跳了5??個。
提問:小猴子又被難住了,這下該怎么比呢?
根據學生回答,總結:十位相同比個位。
談話:細心的小老鼠將成績記錄了下來。
ppt顯示:老虎跳了53個,獅子跳了56個。
提問:誰跳的多?(顯示撥號數珠的計數器。)
根據學的生回答,板書53<56,并總結:十位相同比個位,個位大就大。
4、兩數比大小,數位多就大。
談話:經過比賽的選拔,狐貍和大象跳的最多。
ppt顯示:狐貍跳了100個,大象跳了98個。
提問:誰獲得了本次比賽的冠軍?
出示計數器,撥出100和98,問:你是怎樣比較的?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回答,可能的想法:
、100里有10個十,98里有9個十,所以100比98大
、100在98的后面所以100比98大。
、100是三位數,98是兩位數,三位數比兩位數大。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00>98,指出:狐貍獲得了冠軍!
追問:100和8呢?67和5呢?
總結:兩數比大小,數位多就大。(三位數>兩位數>一位數)
5、課堂小結
全班齊讀師生共同總結的三個規律。
三、組織練習,深化提高
談話:小朋友們真厲害,很快就學會了怎樣比較數的大小。在小朋友的幫助下,跳繩大賽圓滿落下帷幕,狐貍最終成為了冠軍。接下來,我們小朋友之間也要進行一場比拼啦,看一看誰能獲得第一名!
1、想想做做第1題。
。1)請學生說說六十幾的數有哪些。
。2)將六十幾的數分別與六十和七十比大小。
。3)總結:六十幾在六十和七十中間,所以六十幾比六十大,比七十小。
。4)追問:四十幾在幾十與幾十之間?八十幾比幾十大,比幾十?
2、想想做做第2題。
請學生先根據計數器寫出數字再比較大小,注意寫數字的時候數位對齊。
指名交流,并說說是怎樣比的。
3、想想做做第3題。
。1)學生直接填符號。
。2)指名回答,說說怎么想的。
4、游戲小貓釣魚。
46,78,99,14,58,33,85,62,100,55
。1)小于50的數:
。2)大于70的數:
。3)大于50小于70的數:
5、誰的反應快。
。1)說出比60大,比80小的數。
。2)說出個位是5的數。
。3)說出十位是5的數。
6、想想做做第4題。
。1)每人按從小大大的順序寫出3個個位是6的兩位數
說說個位上是6的兩位數一共有幾個?是哪幾個?
。2)每人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寫出3個十位上是6的兩位數
比比哪個最大,哪個最?
。3)寫出大于77小于82的數
。4)寫出3個十位數字比個位數字多1的兩位數
7、想想做做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對數字是否有更深的認識?把你的收獲說給大家聽一聽。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1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進一步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排囵B大家勤于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
、埔龑Т蠹覠釔凵,關注身邊的每個事物。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兩個豎式連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鋪墊
1、口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計算順序)
8+4+313-4-562-209+5+716-8-458-30
2、筆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
28+34
52-20
二、導入新課,學習新知。
我對大家剛才的表現非常滿意,我國運動員們在2004年奧運會上獲得獎牌的情況讓全國人民也非常滿意,你們想知道他們得獎的情況嗎?
1、出示表格
金牌銀牌銅牌
321714
2、根據表格編一道兩步試題。
3、指名列式。32+17+14
4、小組內討論該怎樣計算?
5、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指名說師板書。
32+17+14=63
32
+17
49
+14
63
師:這幾位同學真聰明,說出自己的方法,你們喜歡用這種方法?好!現在你們就用這種方法來比試一下,看誰做的又快又對!
6、完成
35+26+24
師:大家看一下,我們剛才在計算時用了幾個豎式?誰能只用一個豎式就能算出來呢?
你是怎樣想的?師板書
35+26+24=85
35
+26
61
+24
85
師:真棒!現有我們把原來的兩個豎式合成了一個豎式,比原來簡便多了,這就叫“簡便寫法”。
好!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連簡便寫法都能自己想出來?磥硐旅娴倪@道題也難不住大家了。不過也說不定,你們中間會有個“小迷糊”,看看誰愿意當小迷糊!
7、試一試:
。1)對學生提出要求:先敘說題用兩個豎式來寫,然后再把兩個豎式寫成豎式的'簡便寫法。
。2)指名說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62-15-17=30
62
-15
47
-17
30
3、做一做
98-28-35
三、課堂總結
同學們,剛才我們所做的黑板上的這幾個題,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連加連減,師板書課題。在用豎式計算連加和連減的時候,我們有兩種方法,第一種用兩個豎式來算,第二種把兩個豎式連起來寫,叫“簡便寫法”。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能利用“一個加數增加,而另一個加數同時減少同樣的數,和不變”和“被減數和減數同時加上或減去同樣的數,差不變”的規律進行巧算。
2、培養學生的計算策略。
3、激勵學生去探究規律和奧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靈活巧算的能力。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小朋友們,請你仔細觀察這些題,你能發現這幾組題中的秘密嗎?
生:第一組,第一加數每次增加10,第二加數不變,和每次增加10。
第二組,第一加數每次減少1,第二加數每次增加1,和不變。
第三組,被減數每次減少1,減數每次減少1,差不變。
師:你們都發現了這些題的秘密,真厲害!
我們今天就要來用這些小秘密!看看能不能利用這些秘密使我們的計算更加簡便。
二、新授與探究
師:看,小胖他們看到一座美麗的海島,他們要解決棧道上的數學題,才能登上海島去游玩。我們和他們一起去試一試吧!
探究一
出示:26+18=□問:26加18怎樣算可以容易一些呢?
學生討論,請你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嘗試解答
師:仔細觀察這一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根據學生回答小結
、僖粋加數增加1,另一個加數減少1,和不變。
、谝粋加數增加2,另一個加數減少2,和不變。
、蹖⒁粋加數變成整十數就容易了。
師:對,做加法時,將一個加數變成整十數就容易了。這就是“巧算”。
(出示課題:巧算)
小結:在兩數相加時,我們可以把最接近整十數的那一個加數變成整十數,另一個加數相應變化,這樣進行計算會變得更容易。
探究三
1、哪一種方法更容易計算?
出示:82-67=□-□=師:小朋友們,這道題要怎么巧算呢?
生1:82-67=80-65生2:82-67=85-70師:這兩種都正確,那么你們覺得那一種更容易計算呢?
生:第二種。(請同學們說說理由)
2、師:我們再來看看,這第二種方法是怎么巧算的。
師:你又發現了什么?
小結
、俦粶p數與減數同時增加與同時減少1,差不變。
、诒粶p數與減數同時增加與同時減少3,差不變。
師:你們為什么覺得第二種方法容易計算呢?
生:因為第一種方法在計算的時候,我們還要考慮退位,而第二種方法是不需要退位的,好算一點。
師:對呀。我們將減數變成整十數就容易了。
3、師:試一試
歸納規律
1、被減數與減數同時增加或減少相同的.數,差不變。
2、把減數變成整十數就容易多了。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已經掌握了巧算的方法,我們現在就去海島上看一看還有什么題目等著我們!
三、練習與鞏固
1、師:請小朋友們用今天學到的巧算的方法,合理的運用,挑選六道小題中的三題完成。
分組完成六道算式。
師:加法的巧算方法與減法的巧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加法:將一個加數變成整十數就容易了。
減法:將減數變成整十數就容易了。
2、師:這堂課小朋友們都學得很好,現在我們就來做個比賽。
比一比,看誰先拿到紅旗。
請做的最快的四名學生匯報答案,并給予小紅旗。
師:你們都是小能手,請接受獎勵。
四、課堂小結
加法:將一個加數變成整十數就容易了。
減法:將減數變成整十數就容易了。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與同伴的游戲中學會合作、
2、通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判斷能力、
3、使學生理解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掌握其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并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并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導入
1、同學們都乘坐過公共汽車,乘車時有什么規則嗎?
2、乘車時要按順序排隊,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車秩序、乘車時也有關于數學的問題、
這節課,我們就一同研究乘車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乘車
二、活動二:乘車
。ㄒ唬┙虒W主題圖1
1、出示圖片:乘車圖1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駛來了,駛向白石橋站、
2、教師提問、
。1)從圖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們能提出哪些問題?
。3)你們準備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3、小組討論、
4、集體反饋、
2+1+4=7你先算的是什么?為什么?
。ǘ┙虒W主題圖2
1、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上現在有7人、
2、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車繼續向前開,到百萬莊站、后門下去3人,前門上去2人、
3、小組討論:看了剛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問題?你們準備怎么解決?
4、集體反饋
7—3+2=6你先算的是什么?為什么?
。ㄈ┙虒W主題圖3
1、出示圖片:乘車圖4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繼續向前開,到總站白云路站前門和后門都下去3人、
2、小組討論:現在車上還有乘客嗎?你會解決嗎?
3、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6—3—3=0
小結:通過乘車活動,我們計算了乘車中的幾個問題,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嗎?
三、活動三:動手擺
。ㄒ唬⿺[圓片列式
1、5個紅圓片、再擺兩個藍圓片、拿走3個、列式:
2、根據列式動手擺:4+1+5=
3、同桌互相出題擺圓片、列式、
。ǘ﹥扇艘唤M,一人說,另一人擺、并說出算式、
四、活動四:日常生活
1、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能提出哪些與今天所學的知識有關的問題?怎樣解決?
2、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對同學和老師說些什么?
六、板書設計
乘車
2+1+4=7 7—3+2=6 6—3—3=0
教案點評:
課堂的導入,直入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感悟、體會,新課的教學整個貫穿在此條線索中,各個環節的教學線條流暢,學生在每個環節的情境中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每個孩子發揮、展示自己的空間。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識,不但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對學生的觀察、分析、判斷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大有裨益。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通過擺一擺、折一折、搭一搭、畫一畫、拼一拼等實踐活動,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4種平面圖形的認識,感受圖形間的聯系。
2、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特征,豐富識別圖形的經驗,發展初步的比較、推理能力。
3、通過操作、實踐等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主動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能夠主動尋求靈活多樣的操作方法
教學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紙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談話:我們已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誰能說一說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它們,上一節練習課。
二、練習
1、擺一擺(練習四1)
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些圖形,能不能擺出一些圖形呢?請大家拿出6根小棒擺出題中的圖形。
操作后交流。
2、折一折(練習四2)
要求學生沿著圖中的虛線折一折,說說折出了什么圖形?展開,說一說折出的圖形哪些是你認識的.?
3、畫一畫(練習四3)
要求學生在方格紙中畫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4、折一折(練習四4、5)
。1)、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成兩個的三角形嗎?
先讓學生獨自折一折,集體交流,反饋。
。2)、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個正方形嗎?
先讓學生獨自折一折,請學生扮演,交流,反饋。
三、找規律
照樣子接著滑下去(練習四6)
學生觀察圖形排列規律,自己試著畫一畫。
小結:在這些動手實踐中你對學過的圖形有了哪些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
四、啟發思維,隱身拓展
1、完成思考題
讓學生看圖,明確沒副圖下面的填寫要求。
引導學生數一數,結合交流適當指導。
2、組織“動手做”
讓學生說說課本上用學過的圖形拼成的格式什么圖案。
引導:你能拼成怎樣美麗的圖案?在小組里試一試,互相交流。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對“百數表”的整理,進一步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含義和排列規律,鞏固數的讀寫。
2.讓學生運用操作活動,結合現實背景掌握知識,讓學生學會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探索規律,初步培養孩子觀察、總結、分析的數學素養。
3.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進一步發展數感,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體驗合作交流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對100以內的數,按順序進行整理并尋找規律。
教學難點:
自主探求規律和運用規律
教學準備:
課件
每人一個田字框和十字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數的順序
出示“順序”問:這兩個字小朋友們認識嗎?誰能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要按順序做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去完成要不然就會亂了秩序。
課前我們已經按順序完成了這張表(不完整—完整)啟發:這張表中最小的一個數是幾?最大的一個數呢?一共可以填多少個數?我們通常稱這張表為“百數表”(板書)。這節課我們就要通過百數表來學習數的順序,發現其中的奧秘。(板書課題)
二、合作交流,探索規律
1.這張百數表里藏著許多有趣的奧秘呢!讓我們邊讀邊找吧!
2.橫著找規律:
。1)師:我們先橫著看一看,一起讀第二行。帶領學生一起讀第二行,讀完后提問:你有什么發現?
。2)師:下面你也從這張表中選幾行讀一讀,和同桌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3)全班交流。(我讀的是······我發現了······)(生說哪一行,電腦同時顯示哪一行)
橫著看,第2行的前九個數十位上都是1,第3行的前九個數十位上都是2,第3行······
。4)師小結:橫著看,不管哪一行,相鄰兩數相差1;從第二行起,每行前九個數的十位上是一樣的;每行最右邊一個數都是整十數(或一百)。
3.豎著找規律:
。1)師:每個豎列里的數又有什么規律?每個同學先選幾列數讀一讀,再把你的發現和同學交流一下。
。2)學生自己讀,說發現。
。3)全班交流。(我讀的是······我發現了······)(生說哪一列,電腦同時顯示哪一列)
豎著看,第1列的個位上都是1,第2列的個位上都是2,第3列······
。4)師小結:豎著看:上下兩數相差10;個位上的數相同。
4.繼續探究:剛才我們先橫著看,再豎著看,發現了一些有趣的規律。那么這張表里還有其他的規律嗎?請小朋友們細心找、認真想,看誰能有新的發現。你還發現了哪些有趣的現象?引導學生斜著觀察。教師揭示重疊數。顛倒數。
5.幸運抽獎
小朋友們真不簡單,在一張百數表里發現了這么多奧秘!為了鼓勵大家,今天為我們舉辦了一個抽獎活動,請大家舉起自己的號碼牌,符合題目要求的同學請拿著你的卡片站起來,看誰會成為今天的幸運之星。出示36頁的第3題。
。1)比69大1的數是( )。
。2)比100小1的`數是( )。
。3)40比( )小1,比( )大1。
。4)與99相鄰的數是( )、( );
恭喜獲獎的同學,老師的數字是56,你能設計這樣一個問題讓老師也獲獎嗎?
請沒有獲獎的同學也設計這樣一句話讓大家猜一猜你的號碼牌是多少?誰來試一試。
三、應用規律,拓展提升
看,今天王老師還帶來了神奇的“魔力框”哦(電腦出示)
1.用“田字框”框數:
(1)師:看這個“田字框”框住了幾個數?
橫著讀一讀:這兩個數有什么關系呢?(兩數相差1)
豎著讀一讀:上下兩數什么關系?(兩數相差10)
師:小朋友們,你們也想去框一框嗎?
請看活動要求:
同桌兩人為一組從這張信封內拿出“田”字形框,在“百數表”中每次框出四個數
仔細觀察你框出的四個數?這四個數中上面一行兩個數有什么關系?下面一行的兩個數呢?左邊一排的兩個數有什么關系?右邊一排的兩個數呢?
師:哪位同學愿意到前面來和大家分享你框出的數嗎?(實物投影儀展示)
出示圖。
提問:有人用“田”字形框在“百數表”中框出了四個數,但只告訴我們左上角的一個數,你能猜出框里其余的幾個數嗎?
請大家拿出練習紙完成第一個田字框。學生獨立填寫后,指名說說思考的過程。
2.用
“十字框”框數。
(1)師:看這兒還有一個十字行的魔力框,你能用這個魔力框框出五個數,并說一說這些數之間的關系嗎?請大家從信封內取出“十”字形框,互相框一框并說一說。
繼續提出要求:用課前準備好的“十”字形框,在“百數表”中每次框出五個數,仔細觀察框出的數,你能發現什么?
交流:你框出的是哪五個數?這五個數中橫著排列的三個數有什么關系?豎著排列的三個數呢?(學生實物投影儀展示)教師小結
出示圖。
提問:你能利用剛才發現的規律,根據中間的這個數,猜出框內其余的幾個數嗎?
請大家在練習紙上完成,學生獨立填寫后,指名說說思考的過程。
呈現問題:有人用“十”字形框在“百數表”中框出五個數,而中間的一個數是60。你認為可能嗎?中間的數除了不可能是60,還不可能是哪些數?為什么?
3.拓展:其實我們還可以設計各種魔力框,請看:(出示)你最喜歡哪個?可以試一試!
這些魔力框你最喜歡哪一個,挑一個最喜歡的試一試并填一填。
4.請你來當小考官
我們同學還可以同桌相互考一考,來當一回小考官,在空白的魔力框上填上一個數,讓同桌填上其他三個數。
四、設計魔力框,啟迪新的思考
啟發:這節課我們通過填教科書上的“百數表”以及看表、用表,進一步認識了百以內數的順序,并發現了許多有趣的規律。課后請大家想一想,你還能設計出哪些不一樣的魔力框呢?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6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6課時
【教學目標】
1.在理解比較下的減法意義的同時,能正確計算十幾減5、4、3、2的退位減法。
2.能夠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鞏固20以內的退位減法,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初步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有條理思考問題的習慣。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1.創設情境。
出示宋奶奶家母雞生蛋的情境圖,引出問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
。ㄒ唬┯行驅ふ倚畔,提出數學問題
1.通過觀察對話,找出其中的數學信息:昨天生了11個蛋,今天生了5個蛋。
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兩天一共生了多少個?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幾個?
解決實際問題
1.問題1: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幾個蛋?
。1)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2)交流想法,明晰思路
要比較多少,應該用減法。
列式:11-5=
11減5得幾呢?自己動手算一算,有困難的可以請小棒來幫忙。
。3)展示對比
綜合之前學習的經驗,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同時能夠溝通不同方法之間的`關系。
2.問題2:前面我們學習了十幾減9、8、7、6,今天又學習了十幾減5,接下來的算式,你能獨立計算嗎?
。1)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2)交流想法,明晰思路
。3)展示分享,發現規律
通過擺小棒的方式讓算式的變化更加直觀,到時候能感受得到,被減數、減數同時增加1、2、3的時候,他們之間的差距沒有發生變化。
。4)應用規律,體會極限
如果這樣寫下去,你還能寫出多少個等于9的減法算式呢?
總結回顧,梳理反思
引導學生回顧并總結收獲。
四、練習應用,鞏固提升。
1.向你說說我是誰。
2.誰多?多幾只?
3.老師比學生少幾人?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7
一、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
二、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一年級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在參與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學習技能:能夠根據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嘗試,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等。
三、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感知其特點,正確辨別這幾種圖形。
難點:通過各種操作活動,體會“面由體來”。
五、教學準備
立體圖形,平面圖形
六、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胝n題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由我給大家上一節課。為了給大家上一節豐富有趣的課,我做了許多準備,同時也讓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東西。我來看一看大家準備得怎么樣,把你們準備好的圖形和白紙放在桌子上?磥泶蠹液苷J真的對待這節課。那,有信心把這節課的知識學好嗎,能做到認真傾聽老師的話嗎,能做到認真傾聽別人的回答嗎,能做到積極舉手發言嗎。好,那這節課我們來認識圖形,板書課題。
。ǘ┎僮鹘涣,探究新知
1、說一說
a、師:大家看老師準備的這些圖形(展示立體圖形模型),你能從中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嗎?找什么?板書立體圖形。
學生觀察,發現、回答講臺上的圖形: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師依次板書。
師:再來看看,這種陌生圖形又叫做什么呢?
。ㄟ@是一個新的圖形,這種圖形我們叫它——三棱柱)
師提問: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些圖形是由什么組成的?
來看老師變個魔術,師展示長方體拆開6個面?辞宄藛,我現在變得是什么圖形,(長方體)再看一遍。這個長方體由什么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個面組成。
師:我們來數一數一共有幾個面。
師:那請拿起桌面上的長方體,用你們的小手去找一找這6個面,
學生摸模型。
說一說,這個面摸起來有什么感覺。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問怎么將平面圖形展示在紙上
師:你們都已經把長方體的面找出來了,現在有一個新的問題,如果不拆開這個長方體,那我們怎么把這樣平平的面搬到紙上呢?
學生思考,舉手回答,說一說能怎么做。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印、方法),對于印可以教師演示。
當學生提出描,讓生上臺在黑板上演示。接著提問有沒有其他方法,學生說不出,則老師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將平面圖形畫在紙上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的好辦法,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試一試?
生:想。
師:那好,動手之前有幾個要求。
1、數一數你從一個立體圖形上得到了幾個面
2、想一想你畫的面是通過哪些圖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嗎,現在,開始動手。有需要幫助可以讓同桌幫忙。
生動手操作。(師巡視,巡視時注意觀察學生的作品。)
3、匯報交流(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師:我想請幾個同學把你的作品給大家展示一下,生1請你說說你是從哪個物體的哪個地方搬下這個圖形的?
生1:我是從長方體的這個面搬下這個圖形的。
師:你說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圖形跟老師的一樣嗎?(一樣,師在黑板上出示長方形),我們再請一個同學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請你說說你是從哪個物體的哪個地方搬下這個圖形的?
生2:……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小結一下從各個立體圖形上得到的面。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將物體的一個面表示在了紙上。我知道聰明的同學們都知道這些圖形的名字了,誰能準確,大聲的告訴我。
注:回答時注意糾正學生錯誤,例如圓形,在數學上,準確的它叫圓。
提問:各個立體圖形上有幾個平面圖形?
師:是不是在長方體的身上只找得到一個面?
生:不是,有6個面
依次提問各立體圖形上有幾個平面圖形。
師:我們一起來摸一摸平面圖形,看看是什么感覺。
請生上臺依次摸各平面圖形。
4、小結
我們今天認識了這幾個新朋友,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它們都是立體圖形上的一個面,(板書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書平,因此我們把它們叫做平面圖形。板書。
看仔細了,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生:平平的。
誰能說說他們都有哪些特點嗎?
。ㄈ╈柟叹毩
1、連一連
老師有問題要讓同學們幫忙解決。
如有學生連錯,將正方形長方形混淆,師:有沒有同學想對他說些什么。糾正錯誤。誰來幫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師能用這些些簡單的圖形組成一些有趣的圖案,信不信。
師在黑板上繪畫,請學生上來涂色。
3、說一說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我們今天學的這幾個平面圖形。哪位細心的小朋友能在我們周圍找到今天學的平面圖形。
。ㄋ模┱n堂小結
實際,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這些平面圖形。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用我們善于發現智慧的眼睛去尋找今天所學的幾個平面圖形。做到,在生活中尋找數學,把數學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七、教學反思
《認識圖形》是《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為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拼、擺、畫,讓學生直觀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的特征,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努力體現自主探索、發展學習、不斷創新的教學思想,比如: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摸一摸”和“畫一畫”的操作活動中,動口、動眼、動手,初步感知這些實物(模型)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在下一個環節的學習中更好地體驗出“面”在“體”上,作了很好的鋪墊。
通過提問“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在教學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1、學生對教學用具——積木的興趣極大,在后續的教學時間中很多學生管不住自己,經常會去擺弄積木,因而導致后續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對此,以后在教學中如果出現新鮮的教學工具,一定要讓學生自己事先進行摸索,避免在課堂中因為過于新奇而忽略了課堂教學。
2、在對知識點的教學中,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計不足。這直接導致在講解平面圖形的特點時,學生無法對,平面圖形的特征從邊、角等方面進行描述。對此,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充分考慮、關注學生的認知能力,避免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
3、課堂的表揚方面還有所欠缺。對于學生的回答能給予反映,但是表揚的語言過于匱乏,對學生的表揚沒有真真讓學生從心里深深的感覺欣喜。以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表揚機制。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熟練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練習能說明和歸納相應的口算過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確口算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中,初步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熟練口算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鞏固
1、算一算,比一比,說一說。(練習七第1題)
認真觀察這幾組算式,你能發現什么?
2、先估算,再計算。
出示課本練習七的第2題,請學生先說出得數是幾十多,再算出得數。讓學生說一說,估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讓學生獨立計算。
小結;估計時既要看清要加的數是整十數還是一位數,還要看清兩位數的十位、個位上的數各是多少。
3、不計算,比大小。
出示課本練習七的第3題,
小朋友們,不計算你能比出兩邊的大小嗎?47+2與47+20,怎么比呢?同樣是47,要加上的數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數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幾,47+20得六十幾。
二、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課本練習七的第4題,指名讀題,全班齊讀。怎樣列式呢?要求學生獨立列式填空。交流結果
2、練習七第5題,集體讀題,理解題意,獨立列式,完成交流思考過程和結果。
三、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在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計算上有了哪些進步?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1、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來描述兩100以內的數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2、在數量比較和說明數量大小差異程度的過程中,獲得數的大小差異程度的實際體驗,發展估計意識和初步的推理、判斷能力。
3、通過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提高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來描述兩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把握數量大小差異的不同程度
教學準備:
例題情景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喚醒經驗。
1、展示例題:小猴和小貓比賽折五星。小猴說:“我做了34個!毙∝堈f:“我做了38個!
提問:聽了對話,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組交流后匯報。
可能出現:38>34,34<38;小貓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貓少。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引導:小貓比小猴做的多得多嗎?
學生可能用口語表達:小貓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貓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提問: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小組交流匯報。(小猴比小貓做得少一些)
提問:還可以怎樣比?
得出:小貓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小狗做的比小貓少得多。
2、小結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不但需要比較兩三個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數量相差的程度時,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些詞來描述。
三、綜合運用,培養數感
1、“想想做做”第1題。
看圖,問:“少得多”是什么意思?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在班內交流。說說選擇的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在果園里,小熊說:“蘋果有40個!毙⊥谜f:“梨的個數比蘋果少得多!
提問:梨可能有多少個?
出示:小芳:我拍了50下。我拍的.比你少一些。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先獨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匯報。
3、“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理解題意,小組交流,匯報。
4、“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認為合適的答案下面畫“∨”。做后匯報,并說明思考的過程。
5、“想想做做”第5題。
右邊的書大約有多少本?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思考過程。
6、“想想做做”第6題
講述:小貓和小兔用今天學習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這些詞在玩比數大小的游戲,你們想不想玩?
展示:小猴拿數字卡片50,小貓拿數字卡片45。
提問:猜一猜小貓和小猴分別會說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別扮演小貓和小猴互相說。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
多(少)一些、多(少)得多
34比38少一些38比10多得多
38比34多一些10比38少得多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
1、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并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2、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積極思考、正確比較,善于與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我知道你們已經學習了數的組成,數的讀寫和數的順序,老師想來考考你們,你們敢不敢接受老師的考驗:
(1)、6是x位數,100是x位數,82是x位數。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個x;2在x位上,表示x個x。
(3)、36是由x個十和x個一組成的;4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數是x;99里有x個十和x個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數據的順序填數:
34、35、x、3769、70、x、72
2、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下面再來看看這兩道題。
(1)、在○里填入“>”、“<”、“=”。
15○2011○98○8
(2)在66、25、9、89、75、100這些數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問:“你怎么能這么快就知道哪個數最小,哪個數?”引導學生說出一位數比兩位數小,兩位數比三位數小,最終得出:位數多的數較大。
3、即時練習。
4、如果都是兩位數,我們能不能也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老師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兩位數,我們請兩個小組派出一位代表來抽取卡片,看看哪組抽取的卡片上的數更大。
開始游戲。
在游戲中使學生明白比較兩位數大小的方法。
2、小結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比較大小,先看數的位數,位數多的數更大;如果都是兩位數,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個位。
三、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2頁的“做一做”,再指名學生說說是怎么比的。
2、你能說一說六十幾有哪些數?(按順序說一說)這些數與六十相比,比六十大還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幾在幾十與幾十之間?八十幾比幾十大,比幾十小?
四、拓展題:
1、連線。(課件)
2、填上合適的數。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誰嗎?(課件)
五、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21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分類整理,使學生體驗分類的過程,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的意識。
2、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確定分類的標準進行分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難點:
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具準備:
電腦課件,學生每人若干學具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做好鋪墊。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分類[板書:分類(二)]
分類可以按什么來分?
分類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比如對我們來說最平常不過的整理書包就要用到分類。
二、整理書包——激發分類的興趣
1、讓小朋友把書包里的書本倒在桌面上,動手分一分,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連的整理書包激發了學生動手分類的學習興趣。
2、匯報
可能有兩種分法:
(1)數學書與語文書放在一起;拼音本、寫數本、生字本……放在一起。反饋,這樣分的請舉手。
想一想,按什么來分?(書與本子不同用途)
(2)數學書與算術本寫數本放在一起;語文書與拼音本生字本等放在一起。反饋,這樣分的請舉手。
想一想:按什么來分?(數學、語文學科特征)(板書、學科)
(3)肯定學生的分類結果。
三、練一練
1、人物分類——體驗分類方法的多樣性。
(1)這兒有幾個人(課件出示)想一想可以怎么分類,說給同桌聽。
(2)誰來說一說按什么來分的?板書:(男、女)幾號是男的?幾號是女的?(板書號數)
按男女分就是按性別來分(板書)按性別分的請舉手。
(3)按大人小孩分,學法同上。
(4)還有不同的分法嗎?(有無戴眼鏡,有無戴帽、頭發顏色……)
小朋友想到了很多種分類方法真棒!
2、帽子分類——了解分類標準確定的多角度。
瞧!這是我們生活中都離不開的帽子(課件出示)請小朋友拿出學具袋里的.漂亮帽子分類整理。
(1)誰愿意把結果拿上臺展示。
、侔词裁礃藴蕘矸?(顏色,板書)分成幾類?(三類)說明分類不僅可以分成兩類,還可以分成三類,甚至更多類。
、谶有其它標準嗎?(冬天戴的、夏天戴的)就是按不同用途來分。
、鄢祟伾、季節用途,想一想還有什么分類標準?(樣式)
(2)小結:遇到問題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對于分類標準的確定也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
3、狐貍大叔考考你——多角度思考分類標準,動手實踐分一分。
(1)獨立圖形分類
、俸偞笫迓犝f小朋友學會了分類,帶來4個圖形(課件出示)想請小朋友幫忙分類。請小朋友拿出圖形學具袋,想一想有幾種分法都動手分一分。
、趨R報:你想出的各種分法。
、壅故静煌址ㄌ釂枺喊词裁礃藴蔬M行分類?(板書:大小、形狀……)
(2)合作車子分類
、龠B精明的狐貍大叔都夸小朋友很聰明,它又拿出一組車子考考小朋友怎么分類,這回同桌合作分類,商量有幾種分法,動手分一分。
、谡垘鬃琅纱砩险故,并解釋自己的分類情況。
(可能出現的分類:按顏色、按機動車非機動車、按輪子個數、按用途……)
小朋友能從不同角度思考確定分類標準真棒!
四、小組游戲分鉛筆——將知識技能延伸到課外,拓展思維。
現在我們來玩個“比一比哪組分法多”的游戲。請給我們的好朋友鉛筆分類,看哪一組的分法多。
讓幾組上來展示,解釋。
(按筆蕊顏色〈用途〉、按外殼顏色、按粗細、按長短……)
五、談話——將知識技能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
想一想平時生活中什么事用到分類,舉個例子說一說。
六、總結
今天大家學習有什么收獲?分類可以按什么標準進行?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2-23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6-20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31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14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跳繩》09-14
一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下冊03-01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22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22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下冊)07-22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