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

    時間:2023-04-18 11:46:03 振濠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通用13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通用13篇)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 1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使同學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對稱、平移、旋轉等現象。

      2、欣賞美麗的對稱圖形,并能自身設計圖案。

      3、同學感受圖形的美,進而培養同學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審美意識。

      重點難點:

      1、能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制精美的圖案。

      2、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利用課件顯示課本第7頁四幅美麗的圖案,配音樂,讓同學欣賞。

      二、學習新課

     。ㄒ唬﹫D案欣賞:

      1、伴著動聽的音樂,我們欣賞了這四幅美麗的圖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讓同學盡情發表自身的感受。

     。ǘ┱f一說:

      1、上面每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上面哪幅圖是對稱的?先讓同學邊觀察討論,再進行交流。

      三、鞏固練習

     。ㄒ唬┓答伨毩暎

      完成第8頁3題。

      1、這個圖案我們應該怎樣畫?

      2、仔細觀察這幾個圖案是由哪個圖形經過什么變換得到的?

     。ǘ┩卣咕毩暎

      1、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作一個圖案。

      2、交流并欣賞。說一說好在哪里?

      四、全課總結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廣泛地應用于平面、立體的建筑藝術和幾何圖像上,而且還涉和到其它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都成為杰出的設計師。

      五、安排作業:

      教材第9頁第5題。

      板書設計:

      欣賞和設計

      圖案1圖案2

      圖案3圖案4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有廣泛的應用。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 2

      一、教學內容

      旋轉。(教材第83~84頁例1、例2和例3)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實例,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圖形的旋轉現象,并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種現象。

      2、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由簡單圖形通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學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后的圖形。

      3、通過觀察、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三、重點難點

      重點:

      旋轉的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

      難點:

      能正確認識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后的圖形。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PPT、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師:同學們去過游樂場嗎?游樂場里有摩天輪、旋轉木馬、滑梯、推車、小火車等游樂項目,你們玩過其中的摩天輪和旋轉木馬嗎?它們是怎樣運動的?(課件出示摩天輪和旋轉木馬的圖片)

      師:像摩天輪和旋轉木馬這樣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現象就是旋轉。(板書課題:旋轉)

      2、師:同學們知道旋轉現象有幾種情況嗎?

      旋轉

      3、師:在日常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旋轉現象?(指名學生回答,課件出示教材第83頁情境圖)

      二、學習新課

      1.教學教材第83頁例1

      師:同學們已經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旋轉現象,那我們現在就借助時鐘來進一步地認識旋轉。(課件出示教材第83頁例1)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探究討論,解決下面的問題。

      (1)師:同學們首先要找出時鐘的`旋轉中心,也就是位于時鐘的中心,時針和分針都沿著它轉的點。其次要分清楚,旋轉的方向與時針轉動的方向相同,我們稱為順時針方向,與時針轉動的方向相反,我們稱為逆時針方向。最后要判斷出轉動的角度,我們可以根據鐘面上時針轉動一周為周角,每轉動1小時所轉過的角度為30°進行判斷。

      明確:①從“1”到“3”,指針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60°。

     、趶摹3”到“6”,指針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

     、蹚摹6”到“12”,指針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180°。

      (2)師:根據我們剛才描述的旋轉現象,想想看,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說明?(指名學生回答,教師訂正)

      明確: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運動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2.教學教材第84頁例2。

      師:同學們看看,圖上有什么?(課件出示教材第84頁例2左圖)

      圖上有一張方格紙和一個直角三角尺,直角三角尺在方格紙上。

      師:請同學們觀察三角尺旋轉后的位置變化,說一說你們的發現。(課件出示教材第84頁例2右圖,學生觀察圖形,分小組進行探究、討論,指名代表匯報探究結果)

     、傩D時O點的位置不變。

     、谌浅叩膬蓷l直角邊都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

     、廴浅叩膬蓷l直角邊都旋轉了90°。

      師:如果我們將直角三角尺在旋轉后的基礎上繼續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90°,那么三角尺應該轉到什么位置?

      小結:

     、傩D過程中,旋轉中心始終保持不動。

     、谛D過程中,圖形上的每一點的旋轉方向都是相同的。③旋轉過程結束時,圖形上的每一點的旋轉角是一樣的。

      3.教學教材第84頁例3。

      師:同學們已經可以根據旋轉前后的圖形判斷出旋轉中心、方向和角度,那你們能根據旋轉中心、方向和角度畫出旋轉后的圖形嗎?(課件出示教材第84頁例3)

      師:怎樣畫出三角形AOB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呢?是怎樣旋轉的?應該怎樣畫出旋轉后的圖形?(分小組討論,全班集體回答)

      明確:

     、傧犬嫵鳇cA′,使OA′垂直于OA,點A′與點O的距離是4格;

     、谠儆猛瑯拥姆椒ó嫵鳇cB′;

     、廴缓蟀腰cO、A′、B′順次連接起來。

      師:自己在課本上畫一畫,然后相互交流檢查。(學生分組合作,自主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師:點O的位置是否變化?三角形的直角邊的位置該怎么變化?

     、偃切卫@點O旋轉,點O的位置不變,只要找出三角形的其余兩個頂點,點A和點B順時針旋轉90°后的位置就行。

     、谙犬嫵鳇cA′,OA′垂直于OA,點A′與點O的距離是4格。再按照同樣的方法畫出點B′,然后連接OA′、OB′、A′B′就完成了。

      小結:根據要求畫旋轉后的圖形,我們可以根據旋轉的性質,先確定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然后找出圖形中的關鍵點,按要求作出它們的對應點,再連接起來即可。

      三、鞏固反饋

      1、完成教材第83頁“做一做”。(指名學生回答,集體訂正)

      O2 逆時針 90

      2、完成教材第84頁下面的“做一做”。(指名學生回答,集體訂正)

      三角形A′OB′即是所要畫的圖形。如圖所示: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旋 轉

      教學反思

      1、課前,通過認識生活中的旋轉現象,讓學生形成直觀的知識表象,為新課教學做了良好的鋪墊。教學中,先利用鐘表(線的旋轉)探索旋轉的三要素,再上升到圖形的旋轉(面的旋轉),使學生知識的建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自然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同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始終以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投入學習活動,學得高效、學得深入、學得興奮。

      2、教學中,教師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與點撥,注重引領學生認識和體會數學內在的美感。旋轉變化帶給學生的奇妙感覺,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欲望。練習圖形的旋轉過程,既讓學生演示了順時針旋轉,又進一步引導學生動手實踐逆時針旋轉等不同方法得到的圖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 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通過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獨立探究、增強空間觀念。

      3、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在生活中的應用,利用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感受圖案帶來的美感和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旋轉現象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旋轉現象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教師用課件演示:

     。1)鐘表的轉動;

     。2)風車的轉動。

      提問:觀察課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在交流匯報時可能會說出

     。1)鐘表上的指針和風車都在轉動;

     。2)鐘表上的指針和風車都是繞著一點轉動;

     。3)鐘表上的指針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風車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動。

      教師:像鐘表上指針和風車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這種現象就是旋轉。(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變換)

      2、提問:旋轉現象有幾種情況?

      生回答后板書。

      3、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旋轉現象?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

      二、新課講授

      出示課本第83頁例題1的.鐘面。

     。1)觀察,描述旋轉現象。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12指向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指針的旋轉過程。

      提問:誰能用一句話完整地描述一下剛才的這個旋轉過程?

     。ń處熞龑W生敘述完整)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1指向3)。

      提問:這次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3指向6)。同桌互相說一說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

      提問:如果指針從“6”繼續繞點O順時針旋轉180°會指向幾呢?

     。2)教師:根據我們剛才描述的旋轉現象,想想看,要想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說明?

      小結: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運動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三、課堂練習

      完成課本第85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3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活動,我們知道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運動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教學板書:

      旋轉

      順時針旋轉

      逆時針旋轉

      相對應的點到O點的距離都相等。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 4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

      2.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3.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在生活中的應用,利用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感受圖案帶來的美感和數學的應用價值。

      重點難點:

      理解、掌握在方格紙上旋轉90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要想把旋轉現象描述清楚,應該怎么說?

      2.鐘表上分針從12轉到6,轉了多少度?這時時針轉了多少度?

      二、新課講授

      1.探索旋轉圖形的特征和性質。

     。1)教師用課件出示教材第84頁例2三角形繞點O順時針旋轉90的圖形。

      教師:剛才觀察三角形的旋轉過程你發現了什么?你怎樣判斷三角形是繞點O順時針旋轉了90?

      組織學生觀察,并在小組中交流討論。

     。2)三角形旋轉后,三角形有什么變化?

      教師再次演示風車旋轉的過程,讓學生觀察。然后組織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討論并匯報。(教師注意引導)

      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風車旋轉后,不僅是每個三角形都繞點O順時針旋轉了90,而且,每條線段,每個頂點,都繞點O順時針旋轉了90。

     。3)揭示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教師:從畫面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轉后,位置都發生了變化,那什么是沒有變化的呢?(①三角形的形狀沒有變;②點O的位置沒有變;③對應線段的長度沒有變;④對應線段的夾角沒有變。)

      如果我們將三角形在旋轉后的基礎上,繼續繞點O順時針旋轉180,那么三角形應該轉到什么位置?

      2.學習畫出旋轉后的圖形。

     。1)教師出示教材第84頁例3。

      教師:怎樣畫出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呢?

      組織學生先在小組中討論交流:是怎樣旋轉的?應該怎樣畫出旋轉后的圖形?

      學生匯報時可能會說出:①先畫出點A,OA垂直于OA,點A與O的`距離是6格;②再用同樣的方法畫出點B;③然后把點OA,OB,AB連接起來。

     。2)組織學生在課本上畫一畫,然后相互交流檢查。

      3.完成第83頁做一做。

      4.完成課本第84頁下面的做一做。

      先放手讓學生獨立畫。再全班匯報交流,最后教師小結。結合生活中的數學介紹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課堂作業

      1.完成課本第84頁做一做

      2.完成第85~86頁練習二十一第4~6題

     。1)第3題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有關對稱、平移和旋轉變換的知識進行判斷,注意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體會圖形變換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第4題練習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設計,再進行交流,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進一步理解旋轉的特點和性質,體會旋轉所創造的美。

      3.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3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利用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讓我們感受到了圖案帶來的美感。

      教學板書:

      欣賞與設計

      變換旋轉90時,中心點的位置不變,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轉90旋轉后的圖形與旋轉前的圖形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大小不變,對應線段長度不變。

      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把旋轉的三要素中心點、方向、角度作為重點來突破,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旋轉的過程,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試圖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個別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需要加強。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 5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旋轉變換。結合生活實際,能初步感知旋轉現象,探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重、難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3、能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魔方,再做這個游戲時,最常用到的操作時什么?(旋轉)

      請同學們用手示范一下怎樣進行旋轉?(學生用手勢演示)

      問:你們在做旋轉手勢時為什么有的向左旋轉,有的向右旋轉?(因為有的是順時針旋轉,有的是逆時針旋轉。)

      集體聯系順時針旋轉90度和逆時針旋轉90度。

      請一人到投影前操作魔方。其他同學提示其具體的旋轉方向。

      師:剛才同學們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反復提到一個詞“旋轉”,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研究“旋轉”。

      板書課題:旋轉

      二、明確概念

      1、聯系生活

      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呢?

      生:風扇、陀螺、鐘表、車輪、風車……

      課件出示幾種旋轉現象。

      師:同學們說的這幾種都是旋轉現象,那么旋轉有怎樣的特征和性質呢?我們借助最常見的鐘表來進行研究吧。

      2、學習例3.

     。1)認識線段的旋轉,理解旋轉的含義。

      出示鐘表實物。

      師:請同學們觀察鐘表的指針,描述指針從“12”到“1”師怎樣旋轉的。(指針從“12”繞點O順時針旋轉30°到“1”)

      師演示指針由“1”到“3”。

      問:這次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指針從“1”繞點O順時針旋轉60°到“3”)

      師演示指針由“3”到“6”。

      同桌互相說一說:指針從幾開始?是繞哪個點旋轉的?怎樣旋轉?旋轉了多少度?

     。2)明確旋轉要素

      旋轉物體 起止位置 繞哪一點 旋轉方向 旋轉度數

      板書: 點 方向 度數

      師:要想清楚說明旋轉現象,明確以上幾個要素最為重要。

      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1、觀察風車的旋轉過程。(出示課件)

      請學生說一說,在風的吹動下,風車是如何旋轉的。

      風車繞點O逆時針旋轉90°。

      思考:你是怎樣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呢?

      小組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一是由圖1到圖2,風車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二是根據三角形變換的位置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

      三是根據對應的線段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四是根據對應的點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

      2、小結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風車旋轉后,不僅每個三角形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而且,每條線段,每個頂點,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

      3、概括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師:剛才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風車旋轉后,每個三角形的位置都變了,那么什么沒有變呢?(三角形的形狀、大小沒有變;點O的位置沒有變;對應線段的長度沒有變;對應線段的夾角沒有變。)

      四、繪制圖形

      1、自主畫圖。

      我們已經了解了一個圖形旋轉的全過程,想不想自己試著畫一畫呢?

     。1)出示例4方格紙。

     。2)請學生看清圖形。

     。3)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

      引導學生明確:對應點與點O所連線段的夾角都是90°;對應點到點O的距離都相等。

      學生獨立完成。

     。4)作品展示,交流畫法。

      2、總結畫法。

      我們在畫一個旋轉圖形時,首先要確定它周圍的點,然后找到這個圖形各個點的對應點,最后連線。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 6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重難點: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系統,卡紙,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識、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大風車這個節目嗎?老師帶來(風車),你們喜歡玩嗎?(教師前后拉動,使得風車依次順時針,逆時針的旋轉)

      提問:同學們,風車有時向這邊轉,有時向那邊轉,這兩個方向我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叫做什么呢?(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

      (課件展示順時針,逆時針旋轉的圖片)

      設問:我們看到風車旋轉的時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們用一些圖形來旋轉的話,情況又會怎樣呢?(圖形器材展示出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圖形的旋轉(板書)

      二、創設情景,進入新課內容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但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獲得。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請欣賞!

      (課件展示圖片)

      教師:這些圖片有什么特點呢?(由一個圖形經過旋轉變化而成的)

      學生:漂亮,正方形,旋轉等等。

      教師:取出一個大圖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你們看看,這個小圖形怎樣才可以變成上面的大圖形呢?

      學生:觀察,討論,回答。

      教師:進行旋轉,逐步展示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后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當然,每一次的旋轉,都要學生說說是什么圖形繞著哪一點旋轉的?旋轉的角度是多少?

      學生:O點,90度 ┈┈

      教師:(課件展示兩個圖形各形成兩個大圖形的過程。)設問:還有其他什么方法旋轉使得圖形變得漂亮?請同學們拿起我們的卡片和小圖形試試看。(目的在于讓學生動手操作,用順時針逆時針兩種方法旋轉得到大圖形)

      學生:(分組,拿起表格,小圖形在桌子上試試看。)

      教師:請同學回答,上來示范。(順時針逆時針兩種方法旋轉得到大圖形)讓學生分小組相互說一說旋轉的過程和旋轉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學生:匯報旋轉時應注意的問題。(找準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的方向)

      三、鞏固新知

      1 本題主要是討論圖形的旋轉是圍繞哪個點的問題。然后再討論旋轉中心的.問題。

      2 本題主要是討論圖形的旋轉是圍繞哪個點的問題。此活動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嘗試,然后再討論旋轉中心的問題。為讓學生體會到圖形旋轉前后的變化,可以先讓學生沿著三角形的邊把三角形描下來,接著以這個三角形的一個頂點為中心進行旋轉,最后說一說這個三角形是圍繞那一點旋轉的。

      3 先請學生想一想,再根據要求進行旋轉操作,并把每次旋轉過程中所得到圖形描下來。接著討論從圖形1到圖形2,從圖形2到圖形4等旋轉的角度。

      四、小結

      同學們的表現真的很不錯哦!

      通過學習,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同學互相交流。

      五、課后作業

      課本第54頁說一說的1題和2題。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 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在觀察、討論、操作的活動中,經歷認識簡單圖形旋轉的過程。

      2、了解順時針、逆時針的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在探索圖形旋轉并用語言描述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了解順時針、逆時針的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課前修改:

      教學過程:

      一、旋轉方向

      1、觀察噴灑的情境圖,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旋轉現象,是怎樣旋轉的。教師結合鐘表上表針的轉動介紹順時針、逆時針轉動。

      2、拿一把轉椅,按不同方向實際轉一轉,讓學生描述旋轉方向。

      二、旋轉90°

      1、教師簡筆畫分步演示噴頭順時針旋轉90°的畫面,讓學生認識并描述旋轉了多少度。

      2、再次旋轉轉椅,分別從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旋轉90°,讓學生用語言描述轉椅是沿怎樣的方向旋轉的,旋轉了多少度。

      說一說

      1、觀察書中的兩組圖形,了解書中有什么。教師提出“說一說”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的、判斷的時間。

      2、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給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

      三、圖形旋轉

      1、提出畫圖的要求,并提示畫圖時要先確定旋轉方向,再考慮旋轉90°后的位置。

      2、展示畫出的圖形,交流畫的方法。教師介紹先確定兩條直角邊旋轉后的位置,最后連另一條邊的方法。

      3、讓學生看書中畫的三角形旋轉90°后的圖形。

      練一練

      1、弄清題目要求后,再判斷。

      2、學生在書中獨立完成,教師輔導后進。

      3、先引導學生了解圖的特點,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圖案。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 8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觀察,使學生發現一個簡單基本圖形在旋轉過程中的變化規律,并能自己動手將簡單的基本圖形圍繞一點按一定的方向旋轉一定的角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審美意識。

      2.能清晰地描述一個簡單的基本圖形在方格紙上旋轉的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生活中旋轉現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

      1 .通過觀察,使學生發現一個簡單基本圖形在旋轉過程中的變化規律,并能自己動手將簡單的基本圖形圍繞一點按一定的方向旋轉一定的角度。

      2.能清晰地描述一個簡單的基本圖形在方格紙上旋轉的'過程。

      教學難點:能清晰地描述一個簡單的基本圖形在方格紙上旋轉的過程。教學準備:方格紙、簡單的基本圖形(2個)、自制的可轉動教具、課件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欣賞圖案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大風車這個節目嗎?老師帶來(風車),你們喜歡玩嗎?(教師前后拉動,使得風車依次順時針,逆時針的旋轉)

      提問:同學們,風車有時向這邊轉,有時向那邊轉,這兩個方向我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叫做什么呢?(板書: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伸出你的小手我們一起來轉一轉。

      生活中有許多美麗的圖案,其中很多圖案都是由簡單的圖形旋轉得到的。請欣賞:(演示課件)師:這些漂亮的圖案都是由幾個簡單的基本圖形旋轉變來的。你們想不想也用一個簡單的基本圖形旋轉,變一個漂亮的圖案?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學生活動:用課前準備的圖形嘗試著旋轉,變出投影中的圖案。

     、耪垖W生仔細觀察圖案的特點后:

      師:老師相信在每個同學心里一定有了一個答案,但這只是你的一個猜想,到底用你的方法能不能變出這個圖案呢?我們還需要動手試試。同時,你要一邊旋轉一邊思考,你是怎么轉的?

     、茖W生操作(教師巡視)

     、侨嘟涣

     、倥骞潭c就是中心點,可以用字母O表示,用數學語言就是圍繞點O旋轉。

     、谂逍D的方向,同時簡單復習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

     、叟宄䴙槭裁词切D了90,你從哪里看出來是90?

      小結:現在,我們已經弄清楚了三點:旋轉時,要圍繞一點,按順時針方向,旋轉90

     、葘W生再次體驗旋轉的方法,同時說清楚旋轉的過程。在旋轉卡紙上進行旋轉,(此環節可參照上課錄像。)

     、僬n件演示制圖過程

     、谡n件演示完整的制圖過程

     、弁瓿山滩闹械木毩。

      課件再次演示:請學生觀察一個基本圖形的旋轉過程

      引導學生發現:圖形在旋轉的過程中,圖形的位置發生了變化,但圖形的大小,圖形的形狀都沒有發生變化。 3.新課小結:

      同學自己動手、動腦將一個基本圖形旋轉變出一個完整的美麗圖案。

      三、活動深化,鞏固提高

      1.想一想,填一填課件出示教材的練習。

      2.學生再次活動(小三角板旋轉,變出不同的圖案。)

      引導發現:同一個圖形,繞不同的點旋轉,可以變出不同的圖形;同一個圖形,繞不同的點旋轉,但每次旋轉的角度不同,也可以變出不同的圖案。

      四、實踐體驗,拓展應用

      1.欣賞生活中的美麗圖案

      師:生活中需要各種不同的美,有時人們就會利用旋轉能變出美麗圖案這一特點,來美化我們的生活。請繼續欣賞(課件演示,地磚、磁磚、窗花、布藝設計等)

      2.學生設計圖案

      利用手中的圖形或身邊的一些器物,用旋轉的知識設計一幅自己喜歡的圖案。 3.作品展示

      五、回顧反思,效果評價

      問:這節課,你有收獲嗎?快和你的同桌說說吧!

      六、板書設計:

      旋轉

      中心點

      順時針方向

      逆時針角度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 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4頁“圖形的變換”。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2、借助方格紙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紙上變換各種圖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三角尺、直尺、彩筆、圓規、每人準備一張方格紙,4張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紙)、一副七巧板

      【個性化修改】

      難點:

      1、在于學生對軸對稱的理解。軸對稱是圖形變換的一種方法。

      2、學生對于旋轉的度數的把握。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已初步認識了平移和旋轉,下面請同學們用一個三角形在方格紙上邊擺邊說,說說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轉。學生在自己的方格紙上操作交流,然后請幾位學生展示。

      師:同學們我們在分析圖形的變換時,不僅要說出它的平移或旋轉情況,還要說清楚是怎樣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變換過程。

      師:同學們的交流很好,下面請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合作,用兩個三角形自己設計一個圖形,然后進行變換,并說一說它的變換過程。(學生進行自己的設計與操作,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做得很好。下面請幾個同學上來演示他們設計的圖形,并說一說它是怎樣變換圖形的。如果是經過旋轉組成的圖案,每旋轉一次,都應說一說是什么圖形繞者哪一點旋轉的?

      二、嘗試練習: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觀察下圖,邊觀察邊思考,并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方格紙和三角形,分別給四個三角形標上A、B、C、D,自己擺一擺,移一移,轉一轉,進行圖形的變換,然后按照下面老師提出的四個問題,與同桌同學進行交流。

      (1)四個三角形A、B、C、D如何變換得到“風車”圖形?

      (2)“風車”圖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長方形?

      (3)長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回到最初的圖形?

      學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圖形變換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師:剛才同學們做得很認真,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讓同學們說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確,老師應給予肯定。

      三、拓展練習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了哪些知識?(圖形的變換)。剛才你們都用了哪些學具來擺圖形呢?(三角形)。剛才同學們只用了2個或4個三角形來擺圖形,變換出來的圖形不多而且較簡單。你們想不想變換出更多更美的圖形呢?(想)。下面,先請你們觀察老師變換的這個圖形。(師出示圖)

      師:請同學們動手擺一擺,再說一說左圖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轉得到右圖的。

      學生操作并回答變換過程。

      師:下面請拿出你們喜歡的'七巧板,4人小組合作,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變一變,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變換的圖形最多最美。記住,哪個同學變換好一個圖形,就與組里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樣變換圖形的。

      學生分4人小組合作,在方格紙上用七巧板變換圖形,教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下課的時間到了,有許多同學沒來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圖形變換出來,沒關系,回去后,我們還可以繼續擺,繼續變,繼續與同學們一起交流。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說一說這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感想?

      2、教師激勵學生,提出希望。

      對于圖形每一步的變換,都應要求學生說一說是如何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可以進一步鞏固平移或旋轉的概念,也便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考方法。

      (本活動的開展主要是讓學生進行操作,通過他們的操作來體驗圖形變換的過程。在圖形的變化中,同樣得到圖形的變換,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會引出不同的操作過程。因此,無論是變換到(1)、(2),還是變換到(3)、(4),都有各種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先試一試,然后再進行交流。

      圖形的變換是對平移和旋轉知識的綜合運用練習,也是今后學生開展圖形設計的重要基礎,通過學生大量的操作活動,對提高學生空間的想象能力有較大的幫助。

      七巧板的變換是多樣的,圖中所展示的僅是其中的一種。在開展這一活動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七巧板中的部分圖形進行變換。在學生比較熟練的情況下,再操作一些比較復雜圖形的變換。)

      總結出旋轉的要求:

      方向

      繞某一點旋轉旋轉的度數

      五、板書設計:

      圖形A————圖形B

      (平移、旋轉、軸對稱)

      平移:方向,移動數量

      旋轉:繞某向什么方向旋轉多少度

      軸對稱:

      教學反思:

      1、數學源自生活,應用于生活,數學無處不在,它與生活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圖形的平移、軸對稱、旋轉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俄羅斯方塊的游戲導入,基于學生的現實生活,既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為后面引出平移、旋轉、軸對稱作鋪墊。

      2、在本課中我注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手指間。在新授環節,至始至終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提供學習素材,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動一動、做一做、講一講等活動,自主觀察,合作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栩栩如生。讓學生充分透徹、理解圖形的變換過程,不僅會在實踐中應用,而且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巧妙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_,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地獲取知識。每一次活動結束,都能對學生的活動進行小節、概括。

      不足之處:

      本節課是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對圖形變換的三種基本形式的綜合應用,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在活動中學生展現出了多種多樣的變換方法,但也因為為了讓學生充分展示這些方法,造成了無法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 10

      教學目標:

      1、整理和練習圖形和變換,鞏固旋轉的表象。

      2、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互相幫助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畫旋轉的后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數平移距離

      1、觀察43頁第一題,讓學生說一說怎么樣數旋轉的距離。

      2、動手涂顏色。

      3、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樣找到那條船的'。

      二、畫旋轉后的圖形

      1、先讓學生給43頁第二題的四個點標上記號。

      2、問學生,圖形旋轉3格上邊的點移動幾格?圖形的大小還是保持原來的樣子嗎?

      3、學生討論,該怎么樣畫旋轉后的圖形。

      4、學生匯報方法。

      5、老師總結:先找好四個點移動后的位置,再把四個點連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旋轉后的圖形。

      6、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第2題的兩個要求。

      7、獨立完成44頁第5題。

      三、判斷練習

      1、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是旋轉。

      2、判斷哪些角是直角,銳角和鈍角。

      四、動手操作

      自己動手或小組合作完成45頁的做一做。

      五、動手完成剪一剪

      自學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 11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實例,使同學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2.通過聯系生活經驗,使同學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今天老師是坐汽車到學校來的,平時你們是怎么到學校來上學的呢?(走、乘汽車、摩托車、自行車┅┅)

      像人在行走,自行車、摩托車、汽車在行駛,我們都可以說成它們在運動。

      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物體或人在運動?

      小結:是啊,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在運動。今天戴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物體運動時的錄像。請你看看它們是怎么運動的,你也可以一邊看,一邊跟著做做動作。

      二、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1.分類、感知

     。1)依次出示6個運動的畫面(火車、電梯、風扇的葉片、直升飛機的螺旋槳、纜車、鐘外表指針的運動)。

     。2)它們的運動都相同嗎?(不同)你能根據它們不同的運動現象,給它們分分類嗎?

     。3)前后4人為一小組,在小組里討論:怎么分?為什么這樣分?

     。4)交流。

     。5)小結:像火車、電梯、纜車這樣的運動叫平移,物體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像風扇的葉片、直升飛機的螺旋槳、鐘面上的指針它們這樣的運動叫旋轉。生活中你在哪兒見到過平移或旋轉現象呢?。

      小結: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還是很多的。

      2.用手勢表示平移或旋轉現象。

     。1)老師這兒還有一些物體運動時拍下來的照片,請你先跟著模仿做照片上的動作,一邊做,一邊想一想這個運動現象是平移還是旋轉。(依次出示9個平移或旋轉運動的照片)

     。2)現在老師把剛才的'照片再重放一遍,你認為是平移現象的,就做這個動作(師演示:舉掌);你認為是旋轉現象的,就做這個動作(師演示:握拳)

     。3)(放課件)生做動作。

      3.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樣的運動現象是平移,什么樣的運動現象是旋轉。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 12

      說課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時《旋轉與角》,學生學習本課之前,已經認識了銳角、直角、鈍角,也感知了圖形的旋轉。

      在此基礎上,教材從旋轉紙條入手,使學生體會旋轉過程中角的變化,從而引入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本科教材改變了傳統教材中僅依靠觀察現有圖形推出概念的方式,該靜態觀察為動態描述,通過旋轉的過程建立角的“動態表象”,將平角、周角與直線、射線直觀的區分開來,同時在旋轉的過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銳角、直角、鈍角之間的大小關系。

      本課教材內容具有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的特點,它是在學生自己旋轉紙條的過程中觀察、比較,根據自己的直觀體驗,感悟旋轉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角的形狀與大小不相同,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認識平角和周角,能能說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和辨認平角、周角。

      2、經歷認識平角與周角的過程,使學生體會旋轉過程中角的變化,感知圖形的旋轉。

      3、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旋轉操作讓學生認識平角和周角,簡單的說出他們的特征及構成。

      教法學法: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2、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驗證,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課堂變為學堂。

      3、采用讓學生自主發現的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開課前拿出自己做好的活動角,引出角,進一步認識各種角的特點,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角”做好鋪墊。

      2、幻燈片呈現復習的內容,復習學過的銳角,鈍角,直角。

      3、思考問題:角是怎樣形成的?

      二、動手操作,獲取新知

      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

      1、讓學生旋轉自己的活動角,提問學生當角的兩邊經過旋轉成一條直線時,這時所成的角什么?引入平角的概念。

      2、同樣的方法引入周角的概念。

      讓學生提出疑問,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使學生所有的思維都被調動起來,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權和獨立權。在學生經歷了操作,探索和發現之后,教師PPT演示,總結學生的發展。

      3、課堂活動尋找生活中的角。

      在認識了平角和周角,并掌握了他們的特點之后,引導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角。

      三、說課堂練習

      本課安排不同層次的練習,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另一方面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實習那是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

      板書設計:

      旋轉與角

      平角 周角

      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 兩條邊完全重合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 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由面旋轉成體的過程,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圓柱和圓錐的形成與面的旋轉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初步了解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結合具體情境,聯系生活,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與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具:

      長方形、圓形、圓形鐵絲圈、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的小旗,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模型。

      教法選擇:

      與數學規律、計算等知識一樣,“數學概念”在擔負“思維基本形式”這一角色的同時,其本身還有待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去提煉和組織,創造重現的“知識體”。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觀察、操作、啟發等方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建立表象、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寓課堂于生活,移生活于課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學法選擇:

      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我盡力體現出做中學、學中做、合作交流中學、學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讓學生在觀察、交流與實踐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牢固建構起“點、線、面、體”的知識體系。

      教學流程:

      一、活動——感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動的世界里,風吹樹梢動,鳥兒飛翔翅膀動、就連我們的血液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跳的,其實我們的數學世界也正因為有了動而變得豐富多彩。在生活中你見過哪兩種運動?(平移和旋轉)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平移和旋轉在圖形世界里究竟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出示課件)

     。ㄒ唬c的運動

     。1)出示流星圖提問:如果把一顆流星看做一個點,當它劃過黑暗的夜空,流星的運動是平移還是旋轉?劃過時形成的圖形是什么?(板書:點 平移 直線)

     。2)出示自行車圖提問:將自行車后輪支架支起,在后輪輻條上系上彩帶。轉動后輪,觀察彩帶的運動時平移還是旋轉?車輪轉動形成的圖形是什么?(板書:點 旋轉 曲線。)

      師小結并板書:點動成線。

     。ǘ┚的運動

      閉上眼睛想一想:我們拿起一根木筷子分別做平移和旋轉運動會形成什么圖形呢?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并板書:線動成面。

      追問:看看下面的直線做什么運動?形成了什么圖形?

     。ㄈ┟娴钠揭

      師:看來點動成線,線動成面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果把我們的數學書看成是一個長方形,讓它平移,你能發現什么?

      小結:長方形 平移 長方體

      質疑:如果讓它旋轉呢?

      揭示課題:面的旋轉

     。ㄔO計意圖:本著“數學回歸生活”的理念,充分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現實情境中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二、合作——探究

     。ㄒ唬┟娴男D

      師:課前,每位同學都用紙片和小棒分別做成了長方形、半圓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形狀的小旗,如果快速旋轉小棒,紙片旋轉后分別會形成什么圖形呢?請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轉小棒進行觀察,并完成課本第2頁的第3題。

      1、學生活動。

      2、交流結果。

      3、課件動畫演示圓柱、圓臺、球、圓錐的形成過程,驗證學生結果。

      4、師小結并板書:面動成體。(不同的平面圖形可以旋轉成相同的立體圖形,同一個平面圖形卻能旋轉出不同的立體圖形)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反復觀察圖形旋轉前后的變化,不僅加深了對“面動成體”的認識,更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

      5、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面動成體”的例子。

      6、課本第2頁“找一找”:請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

     。ǘ┱J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師: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見到圓柱和圓錐,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它們。你想有關圓柱、圓錐的那些知識呢?(哪幾部分組成,有什么特點……)

      課件出示小組活動內容:利用圓柱、圓錐的實物,通過看、滾、剪、切、摸、量等方法,看看圓柱、圓錐各有什么特點?并把你的想法和伙伴進行交流。

      學生匯報。

      圓柱:有上下兩個圓形的平面。(板書:底面)通過剪切重合上下兩個面,發現這兩個底面是大小完全相同的兩個圓。通過滾、摸等活動,發現圓柱有一個曲面叫側面。(板書:側面)用尺量出圓柱上下一樣粗,與前面旋轉形成的圓臺不一樣。而且上下兩個地面之間距離一樣,這叫圓柱的高(板書:高)。

      小結:圓柱有無數條高,且高的長度都相等。

      圓錐:上面有一個尖尖的點(板書:頂點)下面只有一個圓形的平面叫底面。(板書:底面)圓的圓心正好對著上面的頂點。從圓錐的頂點到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板書:高),頂點到邊緣的線長不是高,圓錐只有一條高。圓錐的側面也是一個曲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質疑: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ㄔO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并通過看、滾、剪、切、摸、量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強化圖形表象,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應用——提升

      1、 辨一辨:下面物體中哪些部分的形狀是圓柱或圓錐?

      2、寫一寫:寫出下面圖形的名稱,并標出底面直徑和高。

      3、連一連:轉動后會形成怎樣的圖形?

     。ㄔO計意圖:夯實基礎知識,加深對圓柱、圓錐的認識,提高學生辨析、理解能力。)

      4、新興包裝廠為底面直徑8厘米,高20厘米的“露露”花生奶做包裝盒,將12罐花生奶放在一個包裝盒內,你打算怎樣設計包裝盒,這個包裝盒的長、寬、高至少各應是多少?

     。ㄔO計意圖:利用一題多解的形式,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四、總結——反饋

      1、今天大家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哪些數學問題?

      2、我們是怎樣研究這些學習問題的?

     。ㄔO計意圖:鞏固深化本節課知識,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并且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板書設計:

      面的旋轉

      點動成線 線動成面

      面動成體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旋轉02-16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01-06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7篇01-07

    數學旋轉教案03-31

    五年級數學下冊旋轉教案通用7篇01-08

    五年級數學旋轉教案01-30

    數學旋轉教案15篇03-31

    五年級數學旋轉教案10篇01-31

    五年級數學旋轉教案(10篇)01-31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