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

    時間:2022-12-15 17:01:55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精選15篇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

      教學內容:

      本節內容屬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最后一節的內容:有趣的測量(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知識,了解了容積的內容的基礎上呈現的。要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掌握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求法,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滲透了轉化的思想。

      學情分析:

      本班級學生,大部分學習認真、踏實、自覺,基礎扎實,好學上進,部分男生活潑好動,愛思考。對于探索數學問題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喜歡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在他們身上還明顯地存在著兒童的天性,好動、好奇等。對于本單元的知識,大部分學生掌握得比較扎實。

      教學目標:

      1、經歷測量芒果、石頭、水瓶的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滲透轉化的思想。

      2、掌握不規則物體的測量方法,并能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3、在實踐與探索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掌握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魔方、芒果、圓柱體量杯、長方體水槽、石塊、蘋果醋若干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同學們,周末老師在整理房間的時候,從柜子里發現了一個魔方,我特別喜歡。

      從數學的`角度來講,魔方是一個什么樣的物體?(正方體)

      怎樣求出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呢?(板書:V正=a)

      它的棱長是10cm,體積是多少呢?(1000cm)

      2、除了正方體,你還會求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板書:V長=abh)

      3、像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都能夠直接通過公式求出它們的體積,這樣的物體,我們把它們叫做規則物體。(板書:規則物體)

      4、現在請同學們再觀察老師手中的魔方,它還是正方體嗎?(旋轉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狀的物體呢?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進行分數小數的互化。

      2.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3通過分數小數互化知識,滲透辯證法的觀點即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什么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自學預設

      自學內容教材第97一98頁的內容

      指導方法

      1、自學P97一98的例1、2

      主題圖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你會互化嗎?練習做一做。

      嘗試練習1.看圖寫出分數和小數。(投影出示)

      小數________

      分數________

      2.填空:(小黑板出示)

      0.3里面有()個十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17里面有()個百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007里面有()個千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教學過程

      一、自學反饋

      1.看圖寫出分數和小數。(投影出示)

      小數________

      分數________

      2.填空:(小黑板出示)

      0.3里面有()個十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17里面有()個百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007里面有()個千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二、探究新知

      教師引入:小數表示的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實際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的另一種形式,因此,小數可以直接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

     。ㄒ唬┙虒W把小數化成分數。

      1.教學例1(1)出示0.9

     、倏吹0.9,你知道什么?

     。2)出示0.03

     、倏吹0.03你知道什么?

     。3)出示1.21

     、僖龑W生知道,這個小數有整數部分,即為帶小數,帶小數化成的分數是帶分數,帶小數整數部分就是帶分數的整數部分,小數部分是分數部分。

     、谧h論1.21怎樣用分數表示。

     。4)出示0.405

     、倏吹0.405你想到什么?

      2.從上面的例題,你發現小數化分數有什么簡便方法?

      引導學生得出:小數化分數,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點去掉,小數作分子;化成分數后,能約分的要約分。

      3.反饋練習

      把小數化成分數

      0.76.130.080.651.075

     。1)迅速完成

     。2)匯報結果,并說明怎么想的。

     。ǘ┙虒W把分數化成小數。

      1.談話引入:小數可以化成分數形式,分數也可以化成小數形式。

      2.出示例2

     。1)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分數的分母有什么特點?使學生明確:根據小數的意義,也可以把這些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直接寫成小數。

     。2)觀察3組數

     。3)分組議論知道了什么?

     。4)分組匯報結果,使學生知道:分

      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化成小數,去掉分母,看

      分數中1后面有幾個0,就在分子中從最后一位起向左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ㄈ┙虒W例3。

      1.教師引入:并不是所有分數的分母都是整十、整百、整千……,下面情況應怎樣處理呢?

      2.出示例3

     。2)匯報思考結果: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把分數轉化成除法算式,然后計算就可以得到小數。

     。3)按照同學們匯報方法完成例3其余幾道題。(指名板演,其它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僬f出思路。

     、谔崾荆撼槐M的按要求保留三位小數。

     。4)引導學生歸納: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數化成小數,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

      盡的'可以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幾位小數。

     。5)教師提示:這樣得到的小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限小數,另一種是無限小數。

     。6)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樣分母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分母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7)教師提示:先把每個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

      4=2×29=3×325=5×514=2×740=2×2×2×5

      你發現什么規律了?可議論。

     。8)啟發學生明確: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質數,這個

      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9)反饋練習:完成146頁“做一做”

      要求:口頭判斷,說明判斷理由。

      三、鞏固發展

      1.第1、2題生填在書中。

     。1)填空力求準確。

     。2)集體訂正,并說說填空根據。

      2.判斷下列小數化成分數是否正確。

     。1)判斷并說明理由。

     。2)將錯的題改正。

      3.練習三十三第4題

      比賽形式:看誰連線既快又對。

      4.練習三十三第5題。

      分組競賽:共分3組,每組兩道題,看哪組為優勝組。

      5.練習三十三第6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

     。3)看誰先記住結果。(2分鐘)

     。4)同桌互相檢查,一個說分數,一個說小數。

      四、全課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學生發言)

      那就是說,小數、分數可以互相轉化。(板書:分數和小數互化)這是分數、小數混合運算中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的問題,是以后繼續學習分數、小數混合運算的基礎。所以互化方法一定要牢記。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3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十冊54頁“能被2、5整除的數”及相關內容。

      二、教學目標:

      1、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能正確地判斷一個數能否被2或5整除。

      2、認識奇數和偶數,能判斷一個自然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3、研究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的方法

      三、教學重點:

      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偶數及奇數。

      四、教學難點:

      正確地判斷一個數能否被2或5整除。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景 預設伏筆

      師:我聽說四年四班的同學們很聰明,特別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我想和四年四班的同學們交個朋友,我們在這里共同上一節數學課,同學們歡迎不歡迎?

      生:……

      師:好,現在我們是朋友了,自我介紹一下,我姓吉,同學們叫我吉老師好了。我希望同學們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讓大家認識你,在課堂上,看誰表現的最好,看誰發現的問題最多,看誰回答問題最響亮,好不好?

      生:……

      師:下面我們做一個游戲,同學們會報數嗎?

      生:……

      師:好,現在我們從第一排這位同學開始報數,第一排最后一位同學報完后,第二排的第一位同學要接著第一排最后一位同學的數接著往下報,第二排最后一位同學報完后,第三排的第一位同學要接著第二排最后一位同學的數接著往下報,這樣一直報到最后,聽懂了嗎?

      生:……

      師:別的同學報數的時候其他同學要注意聽,并且要記住自己的號碼,F在聽我口令:報數!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分數"產生的原因,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含義.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數單位的含義.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分數單位的含義.

      教學課型:

      新授課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溫故引新

      1,提問:

      A,大家知道分數嗎 誰能說一個分數

      B,你能舉個實例說說這個分數的意義嗎

      2,述:說得好,對不能用整數準確表示結果的問題,我們可用分數來解決.即: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或者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幾份來表示.

      3,揭示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聯系實際,探究新知

      自主學習,整體感知分數的知識.

      (1)相互交流:① 關于分數我已經知道了什么 請把已知道的講給同學們聽.

      (2)自學理解:① 關于分數,自學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 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 關于分數我還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陰影部分.[課件1]

      (2)填空.[課件2]

     、 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

     、 把一塊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

     、 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

      (3)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它的1/4,并涂上陰影.

      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折出它的3/8,并涂上陰影.

      (4)搶答. [課件3]

     、 把8枝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是( )

     、 把10枝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是( )

     、 把這個文具盒你所有的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是( ).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給5位;10位;50位同學呢

     、 如果這個文具盒里只有6枝鉛筆.現在把它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還能用1/2表示嗎誰來說說這里的'1/2所表示的意義

     、 如果把8枝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還能用1/2表示嗎 誰來說說這里的1/2所表示的意義如果是100;1000枝呢

      (5)說說下列分數所表示的意義.[課件4]

      5/7 3/8 3/( ) ( )/9 ( )/( )

      3,小結.

      我們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比如:一堆蘋果,一批玩具,一班學生,一個計量單位或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單位 "1".

      板書: 一個物體

      單位"1" 一個計量單位

      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三,加強練習,深化概念

      比賽:請兩位同學站起來.

      提問:A,這兩位同學是這組人數的幾分之幾

      B,這兩位同學是兩組人數的------- 這兩位同學是全班人數的-------

      四,家作

      1,P88 .1,2

      2,P89 .3

      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一個物體

      單位"1" 一個計量單位

      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5

      教學目標:

      1、在自由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各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正確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教學難點:如何選擇有效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圖形卡片、題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老師這里有一個神秘寶盒,你們想知道這里面藏著什么嗎?請同學們來摸一摸。

      生摸出圖形,老師貼在黑板上,指名說說怎樣計算這些圖形的面積。

      2、師: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禮物,快拿出來拼一拼,粘在白紙上,看誰拼的圖案最漂亮。

      生拿基本圖形拼。

      指名展示所拼圖案,說說拼的是什么,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

      3、揭示課題。

      這些圖形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基本圖形拼成的圖形,叫做組合圖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索組合圖形的面積(板書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

      4、屏幕出示圖形,這些分別是什么圖形,這里面有你認識這些圖形嗎,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題。

      老師最近正在裝修房子,可是遇到了困難,你愿意幫忙嗎?

      你老師打算在客廳鋪上地板,地面的平面圖如圖,請同學們幫老師做一下預算,估計至少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再實際算一算,并與同學們交流。

      生先說估計值,并說出依據,教師在黑板右上角板書。

      2、小組探索。

      剛才我們只是估計一下,但實際在買的時候,買多了浪費,買少了還要去買,太麻煩,以我們必須求出實際的面積。我們沒有學過這種圖形的面積,怎么辦呢?

      生:我們可以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再求面積。

      小組合作探索,組長拿出工作表,小組同學分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并在圖中畫出來,看看你們小組能想出幾種簡便易行的方法。

      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匯報交流。

      小組匯報,在投影上展示自己小組的做法,分別說說為什么這樣分割,怎樣求面積。其他小組長把和他一樣的方法做上標記。

      教師強調:為了和原線段區分開,后添加的線段要畫虛線,這條虛線是為了輔助完成這道題的,所以叫做輔助線。

      生共同探索所說的方法是否能求出面積,不合適的說出為什么。

      把以上方法匯總,說說哪種方法最簡單,為什么?

      師:分割或添補的越簡單,計算起來就會越簡便。

      4、教師貼出學生選出的

      4種簡便方法,用卡紙貼在黑板上。

      生觀察著幾種方法,把它們分類。

      師相應板書:分割法添補法

      這兩種方法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嗎?

      6、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法,計算出圖形的面積。

      指名板演。檢查訂正,寫出答語。

      把實際結果與估計結果比較,看看誰估計的比較準。

      師:只要選擇了簡便易行的方法,我們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才會又快又準確。

      三、實際應用。

      1、這里有兩個魚缸,請你選擇最簡便的'方法把它們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2、學校要粉刷教室,粉刷一面墻每平方米需用

      0.15千克涂料,一共需要用多少千克涂料?

      生在題卡上答題,師巡視指導。指名展示自己的方法,生判斷哪種方法最簡便。

      3、學校要油漆

      60扇教室的門的外面,(單位:米)。

      (1)需要油漆的面積一共是多少?

      (2)如果油漆每平方米需要花費

      5元,那么學校共要花費多少元?

      指名讀題,說說完成這道題要注意什么?

      生獨立完成。匯報。

      四、全課總結。

      你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運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身邊的難題,那是多么快樂的一件事呀!讓我們一起學好數學吧!

      五、課外練習。

      在你身邊找出一到兩處組合圖形,先估計一下它們的面積,再選擇你認為最簡便或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實際算一算。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6

      教學目標

      1、聯系長方體表面積在生活中的運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

      2、在擺、算、想象、猜想等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有序思考、合理分類、化繁為簡的思維方法,并發展空間觀念。

      3、會根據實際需要,合理策劃選擇包裝樣式,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4、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思考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生活中,常把幾個長方體物體包成一個大長方體。這樣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包裝。

      學生間相互交流了解的情況。

      師:前幾天,我曾讓大家去了解這方面的情況,誰來說說你帶來了什么?

      生:火柴盒、香煙盒或藥盒等。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討論、研究問題。(揭題)。

      二、展開。

      1、師:下面我們研究兩個相同情況。想一想:用兩個相同的長方體物體包裝,會有幾種不同的包法?

      2、試一試:要求擺得出,還要說得明白。

      交流:有哪幾種?為了方便表達,最大面用字母A表示,次大面用字母B表示,最小面用字母C表示。

      歸納:三種不同包法:

      A面重疊(上下疊);

      B面重疊(前后疊);

      C面重疊(左右疊)。

      3、師:現在研究6個相同情況。2個有三種不同擺法,6個有幾種呢?你能很快猜出有幾種嗎?

      生:6、7、8、9、10、12種等。

      師:那么,究竟有幾種呢?想試試嗎?(生:想!)

      師:兩人一組,邊擺邊思考,怎樣說才能讓大家明白你的擺法?

      合作學習:

      (1)小組擺、交流。教師在巡視時及時向同學們推薦了同學中作記錄的學習方法。并問:為什么要記呢?

      生:包裝方式多,記一記,不會重復。

      (2)大組交流、匯報。

      兩人一組匯報,要求一位同學邊說邊擺,另外一位同學選擇相應的直觀圖貼在黑板上。

      學生匯報:總共有9種不同的包法。(見下圖)

      師生歸納:按接觸面思考:A、B、C各一種;AB、AC、BC各兩種。

      師:這種方法怎么樣?它是按什么思考的?

      生:按接觸面來思考;這樣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

      師:還有其他思考方法嗎?能不能將問題簡化,比如以兩個一組作為一個整體,將兩個A面重疊(上下疊)的長方體看作一個大長方體,這樣就轉化為3個長方體的包裝問題了,可以有幾種包法?

      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擺,有3種包法。

      師:大家從中受到什么啟發?還可以怎樣考慮?。

      生:哦,我明白了!還可以將兩個B面重疊(前后疊)的長方體看作一個大長方體,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擺,又有3種包法。

      生:還可以將兩個C面重疊(前后疊)的長方體看作。

      生:(搶著說)對,對!它也有3種包法。因此6個長方體共有33=9種不同的包法。

      師:這種方法怎么樣?

      生:這種方式很好,很清楚。

      師:先把2個小長方體看作一個大長方體,那么6個小長方體就可以看作3個大長方體。2個小長方體間的位置不同,就得到了3個不同長方體的包裝問題。這種將復雜的問題轉化為已經解決簡單問題,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很重要。

      4、師:現在我們來猜猜,哪些樣式的表面積較大、較小?說理由,并算算。

      生:都是C面重疊的包裝樣式的'表面積較大,因為重疊部分面積最小;上圖第一列中的A面重疊、AB、AC面重疊的包裝樣式表面積較小,因為重疊部分面積較大

      師:哪個表面積更小些呢?

      生:可以算一算。

      師:假設A面面積為6,B面為3,C面為2。

      生:62+312+212=72,64+36+212=66,64+312+26=72。這幾個表面積都比較小。

      三、討論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包裝。

      教師取一種物品(火柴),先請大家猜可能的包裝樣式,再說說理由,結合實際談想法。

      學生打開一包火柴觀察后說,(見圖)這種樣式表面積小,也就是材料省。

      師:是不是廠商對商品的包裝都考慮節省材料呢?

      生:不一定。

      師:分小組,互相觀察帶來的其他物品,說說自己的看法。

      學生紛紛舉例說明:有的考慮經濟、實用,有的考慮美觀、大方,有的考慮方便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標準。

      四、小結。

      師:這節課對你有什么啟示?

      生:生活中有許多事,可以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包裝這一小問題,學問可不小。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7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8~49頁整理與練習練習與應用第8~12題,探索與實踐第13~14題,評價與反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正確地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能應用因數、倍數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或探索數的一些簡單規律或特點。

      2.使學生整理并進一步理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能在思考、解決問題中有條理地思考,培養觀察、比較、歸納等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解決問題和探索實踐過程中,感受獲得方法、發現規律的喜悅,體會數學的奇妙,培養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培養回顧反思、客觀評價的意識、習慣和品質。

      教學重點:

      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教學難點:

      探索、理解簡單規律。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引入

      1.復習舊知。

      讓學生計算練習與應用第8題,直接寫出得數。 口答得數,說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是怎樣算的。

      2.回顧內容。

      引導:我們上節課整理與練習了因數和倍數,重點練習與應用了哪些內容?

      你能找出12和8這兩個數的因數和倍數嗎?(板書:1 2 8)自己找一找,把因數和倍數寫下來。

      交流:12的'因數和倍數各有哪些?8呢?(因數和倍數分別對應板書) 提問:比較兩個數的因數,你能找出怎樣的數?比較倍數呢?

      3.引入復習。

      提問:那什么叫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呢?

      引入:今天的數學課,我們繼續整理與練習因數和倍數,在上節課復習的基礎上,重點整理與練習公因數和公倍數的知識。通過這節課的復習,要進一步認識公因數和公倍數,特別要能正確地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同時還要通過探索與實踐,發現一些關于數的特征的簡單規律。

      二、練習與應用

      1.整理方法。

      引導:我們已經從上面的練習中了解了公因數和公倍數的意義,能不能自己舉出兩個數的例子,找出公因數和公倍數?每個同學獨立完成。

      指名交流自己的例子,教師選擇兩個例子板書過程。 讓同桌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例子,說出公因數和公倍數。

      提問:黑板上的例子里,最大公因數是幾,最小公倍數是幾?怎樣找出來的?

      那現在說一說,求公因數和公倍數的方法各是怎樣的?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一般方法是怎樣的?

      2.做練習與應用第9題。

     。1)要求學生完成前四組題,先求最大公因數,再求最小公倍數。

     。2)交流:這四組數各是怎樣找最小公倍數的,結果各是幾?說一說你的方法。(根據交流板書過程和結果)

      3.做練習與應用第10題。

      學生讀題,弄清題意:每次分別按3格和4格走,找出兩種棋都走到的格子涂上顏色。 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這些格子,涂上顏色。

      三、探索與實踐

      1.做探索與實踐第13題。

      2.做探索與實踐第14題。

      四、評價總結

      1.評價反思。

      讓學生對照評價內容,反思自己三個方面的學習表現,在☆上涂色表示。 交流評價結果,肯定全班的學習表現,提出以后的學習希望和要求。

      2.交流收獲。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整理與練習,你對這部分內容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體會?

      3.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與應用第9題后四組題,第11、12題。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8

      探究目標:

      1、組織學生開展測量、計算、估測等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柱體積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

      2、在探索空間與圖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及實踐能力,同時結合具體的情境培養其估測意識。

      3、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比較清楚地表達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4、讓學生體驗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不斷激發其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教學重難點:

      學生會應用圓柱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探究過程:

      一、遷移引入

      提問: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80平方厘米,高是20厘米,求它的體積。

      提問:如果已知的是底面半徑和高,該怎么求呢?

      二、自主探究

      1、出示長方體魚缸。

      要計算這個長方體魚缸能裝多少水,就是求什么?

      怎樣求這個長方體的容積呢?

      2、出示圓柱形魚缸。

     、殴罍y。這個圓柱形魚缸的容積大約是多少?

     、撇僮、匯報。如果忽略容器的壁厚,這個圓柱形魚缸的容積到底是多少呢?學生分小組進行操作計算,各小組派代表演示操作過程,并展示計算過程。

      學生可能的.回答有:

      生1:這個圓柱的底面周長是94.5厘米,它的高是12厘米,計算過程如下:①94.5÷3.14÷2≈15.0(厘米)②3.14×152×12=8478(立方厘米)

      生2:我們小組測量的是底面直徑和高。底面直徑長30厘米,高是12厘米,計算過程如下:3.14×(30÷2)2×12=8478(立方厘米)

      生3:我們測量的是底面半徑和高。3.14×152×12=8478(立方厘米)

     、仍u價。

      組織學生間進行評價。你最喜歡哪個小組的操作方案?為什么?每一步列式的意義是什么?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

     、煞此。引導學生將實際計算結果與自己的估測結果進行對比。自己矯正偏差。

     、恃由。如果每立方分米水重1千克,這個魚缸大約能裝水多少千克?

      3、自學例題。

      組織學生自學課本例5。同桌的兩名同學結合例5的解答過程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進行互問互答。

      三、鞏固練習

      做教科書第80頁“做一做”中的第2題、練習二十一的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評講。

      四、創意作業

      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計算、繪圖、裁剪、粘貼等多項操作活動。

      在一張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紙上進行合理的裁剪,做一個無蓋的圓柱形筆筒。比一比,誰做的筆筒容積最大?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9

      教學內容:

      教材第52頁至53頁中的例1,例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把簡單的實際問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表達的抽象過程,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

      2、在具體情境中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概括性與簡潔性,發展符號感。

      3、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發展歷史,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

      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

      教學難點:

      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體會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

      一、談話引入,板書課題

      1、魔盒神奇

      師:大家喜歡玩魔術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神奇的數學魔盒?它到底神奇在哪里呢?你隨便說一個數,輸入進去,經過魔盒的加工,就可以得到一個新的數,想不想來試試

      學生報數,師隨機輸入,經過魔盒加工后,果然變成了一個新的數。

      2、發現秘密

      師:我聽到有的同學說發現秘密了,發現什么秘密了?

      輸出的數要比輸入的`數大10,是這樣的嗎?

      3、猜測驗證

      猜猜看,你猜輸出的會是幾?

      師:我們剛才輸入的數都是什么數,小數行不行?

      4、想方設法

      師:為什么試不完?你說說

      師: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所以我們這樣試下去,永遠也試不完,對吧?

      師:那現在,你能不能想個辦法,用一個你認為比較簡明的形式,把我們想試的數都包括進去,它既能代表(),又能代表(),還能代表我們想試的任意一個數,那你覺得它應該怎么表示呢?

      想一想,寫在練習本上

      5、交流匯報

      師:好,大家都有方法了,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老師挑了幾個有代表性的?

      漢字,數,字母

      師:a代表任意的數,其實呀,在數學上就是用字母來代表變化著的數,用x也好,用a也行,都可以代表輸入的數,如果我們用a表示輸入的數,輸出的數怎么表示呀?

      6、思想滲透

      師:為什么用a+10表示呢?它就表示輸出的數,沒錯,所有輸入的數都在不斷地變化,(板書:變化)輸出的數也在變化,那么什么沒有變?

      我們明明這些數都試不完,后來我們想了一個什么辦法把它解決了?

      7、板書課題

      8、逆用規律

      你看字母的作用大不大呀?如果我們用字母x表示輸出的數,那么輸入的數?(板書:x-10)

      二、兒歌展開,學習新知

      我們用字母或還有字母的式子就能表示數,你看,字母的作用是很大的,下面我們接著來研究

      1、讀編兒歌

      《數青蛙》

      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

      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

      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

      ......

      還能接著往下讀嗎?

      2、發現規律

      師:我聽到的聲音越來越不整齊了,是不是在算眼睛的只數和腿的條數遇見問題了,誰發現有什么竅門?怎么來算?你來說說?

      師:哦,青蛙只數乘2就是眼睛只數,青蛙只數乘4就是腿的條數,

      哦,同學們用數學的眼光發現了這首兒歌中還有數學規律。這樣的兒歌你們可以說多少句?這首兒歌我唱了30多年也沒唱完,你們能不能運用剛才學到的本領——用字母表示數,只用一句話就能把這首兒歌唱完?

      把你的想法寫在練習本上

      3、展示交流

      同時呈現幾種方式、討論評價。

     。ǎ保粒拢茫

     。2)aaa×2a×4

     。3)yyy×2y×4

      4、簡寫形式

      師:其實a×2還可以寫成更簡單的形式。(多媒體顯示:數學上規定:

      數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時,乘號可以記作“?”,或者省略不寫,數要寫在字母的前面。)

      現在如果讓你來編這首兒歌,你會怎樣編?

      5、字母優勢

      師:你覺得用字母表示數好不好?誰來說說好在哪兒?

      師:它形式很簡潔,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板書:簡潔概括)

      三、介紹“韋達”,提升思維。

      其實人類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并不像我們這樣一堂課這么短暫,而是經歷了一個長達幾千年的漫長過程。在古代埃及的<<藍特紙草書>>中,就出現過用x代表數,這是目前已知的人類最古老的使用字母的記載。

      系統的使用字母來表示數,這個功績要首推法國十六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韋達,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有意識地和系統地使用字母來表示數的人。自從韋達系統使用字母來表示數后.引出了大量的數學發現,解決了很多古代的數學問題。在西方他被尊稱為“代數學之父”。

      師:韋達是不是很偉大呀!我想,如果同學們也能堅持不懈地勤奮學習,將來你們也會取得偉大成就的。

      四、看書質疑,理解新知

      看數學書52頁的例1和53頁的例2

      1、例1

      a+30表示爸爸的年齡,還表示爸爸比小紅大30歲,那么大家想一想a可以表示哪些數呢?

      還能是任意的一個數嗎,在這里它取值可有一定的范圍

      2、例2

      師:下面我們一起去了解月球上的秘密,x表示人在地球上的舉起物體的質量,那6x表示人在月球上舉起物體的質量,人在地球上的舉重成績,目前最高的是伊朗運動員挺舉263kg,可見x也有一定的取值范圍。

      五、及時練習、鞏固新知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并且感受到了字母表示數的優點,還知道了字母與字母或字母與數字相乘時的簡寫形式,下面我們一起來練習吧

      1、請看53頁的做一做

      2、“嫦娥1號”探月衛星平均每秒飛行v千米,5秒飛行()千米,t秒飛行()千米。

      3、李明今年x歲,爸爸今年3 x+1歲。猜猜李明今年可能()歲。

     、 5歲② 12歲③ 50歲

      六、師生交流,感悟收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都認識了字母這個好朋友,該下課了,你想對字母說些什么?

      師生交流后,師再次強調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簡潔、概括。

      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數

      簡潔、概括

      +10

      輸入的數輸出的數青蛙(只)嘴(張)眼睛(只)腿(條)

      變化關系不變變化A B C D

      3 13 a a a×2 a×4

      96 106 2a 4a

      3000 3010 y y 2y 4y

      9.8 19.8

      …

      a a+10

      x-10 x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0

      教學內容:

      連乘、乘加、乘減和把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結果。

      2.理解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

      3.提高學生的類推能力,培養學生知識間存在著內在聯系的思想。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數乘法,通過學習我們發現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新知識,看哪位同學學得快,掌握得好。

      一、復習舊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問題,再計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師提問:每個式題各含什么運算?是什么式題?每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在練習本上計算結果。

      訂正:(1)3600 (2)295 (3)800

      教師說明:

      小數的這些運算順序跟整數是一樣的。

      教學意圖:

      本環節通過三個式題復習整數連乘、乘加和乘減的運算順序,并向學生說明小數的運算順序跟整數一樣,為下面學生將整數運算順序遷移到小數作準備。

      二、小數連乘、乘加、乘減

      1.初步嘗試。

      出示例6:光明小學的同學們在校園里種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學生默讀題目后,指名讓學生說出怎樣列算式,教師板書。然后讓學生獨立嘗試把這道題做完,教師指名板書計算過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訂正答案后,教師提問

      (1)算式中有幾步計算?每個數目都是小數嗎?是什么式題?

      (2)這個含有小數的連乘式你是按什么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2.進行類推。

      計算下列各題。

      (1)72×0.81+10.4 (2)7.06×2.4-5.7

      學生先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在訂正答案時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訂正:(1)68.72(含有乘法與加法兩種運算,先計算乘法,再計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與減法兩種運算,先算乘法,再計算減法。)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這些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板書:連乘、乘加、乘減

      教學意圖:本環節利用遷移,讓學生將整數的運算順序類推到小數,嘗試完成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

      三、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1.復習。

      教師提問:我們在學習整數乘法時曾學習過幾個運算定律,誰還記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樣表示?

      教師貼出:a×b=b×a

      (a×b)×c=a×(b×c)

      (a+b)×c=a×c+b×c

      提問學生:乘法交換律中兩個數的范圍是什么?結合律中三個數的范圍是什么?分配律中三個數的范圍是什么?(這些數的.范圍都是整數。)

      2.觀察討論。

      教師用投影出示兩組算式,學生口答結果,然后教師用○將左右兩組算式相連。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讓學生觀察這三組算式,并討論以下問題

      (1)這三組算式左右兩邊的結果相等嗎?中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

      (2)等號兩邊的算式有什么特點?與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一樣?

      (3)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通過討論將得出如下結論

     、偃M算式左右兩邊的結果相等,中間可以用等號連接。

     、诘谝唤M是把兩個相乘的數交換位置,結果不變,與學過的乘法交換律一樣。第二組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三個數相乘,與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一個數相乘,結果相等,與乘法結合律一樣。第三組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與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后求和,結果不變,與乘法分配律一樣。

     、壅麛党朔ㄟ\算定律在小數中同樣適用。

      教師提問:我們分別比較這三組算式左右兩側的式子,哪一個式子在計算中更為簡便?(第一組寫成豎式,右邊的比較簡便,第二組不明顯,第三組左式比右式簡便。)

      3.教師小結:通過觀察討論,我們發現整數的乘法運算定律可以推廣到小數乘法,并且利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乘法計算更簡便。

      板書: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

      教學意圖:本環節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每組兩個算式的特點以及它們的相等關系,并且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也適用,同樣可以使一些計算更加簡便,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

      四、鞏固練習

      1.填空,并說一說應用了哪個運算定律。(填在書上)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計算下面各題。

      (1)19.4×6.1×2.3

      (2)3.25×4.76-7.8

      (3)18.1×0.92+3.93

      (4)5.67×0.21-0.62

      (5)7.2×0.18×28.5

      (6)0.043×0.24+0.875

      教師巡視,注意學生的運算順序是否存在問題。

      3.判斷對錯。

      (1)50.4×1.95-1.9 (2)3.76×0.25+25.8

      =50.4×0.05 =0.9776+25.8

      = 25.2 =26.7776

      全體學生用手勢判斷,并說出錯誤原因。

      4.應用題。

      玉山農場新建一座溫室,室內耕地面積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種西紅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產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計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及時訂正

      2.(1)272.182 (2)7.67 (3)20.582 (4)0.5707 (5)36.936 (6)0.88532

      3.(1)運算順序錯誤。改正:(2)計算錯誤。改正

      50.4×1.95-1.9 3.76×0.25+25.8

      =98.28-1.9 =0.94+25.8

      =96.38 =26.74

      4.1.30×6×285=2223(元)

      教學意圖:

      本環節通過多種練習使學生分別對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與小數連乘、乘加、乘減這兩部分知識進行鞏固。其中第二題的六道計算題,各題目計算結果小數部分位數較多,除了注意學生的運算順序是否正確外,還要注意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P89-90練習十三第4-10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感受圓的特征,能熟練地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了解圓心、半徑與圓的位置、大小之間的聯系,會運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和比較等活動,加深對圓的認識,提高操作實踐的能力,培養比較、抽象及概括等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主動參與操作、實踐等活動,體驗圓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和作用。

      教學重點:

      認識圓的相關屬性

      教學難點:

      理解、歸納圓的相關屬性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進行圓的`有關練習

      二、練習指導

      1.判斷。

     。1)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

     。2)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 )

     。3)畫圓時,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

     。4)要畫直徑是4厘米的圓,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是4厘( )

     。5)半徑是2厘米的圓比直徑是3厘米的圓大。( )

      2.完成練習十三第4題。

      生口算,校對得數

      3.完成練習十三第5題。

     。1)學生先獨立在書上畫圓,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誰畫的圓大?

     。2)小組討論:在正方形內畫一個最大的圓,圓的半徑是多少?怎么確定最大圓的半徑?

     。3) 學生試畫最大的圓。

     。4)全班交流

     、 展示學生畫的正方形內最大的圓。

     、 指名說一說怎么確定正方形內最大圓的半徑?圓的半徑和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 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4.完成練習十三第6題。

     。1)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比較圓的大小,其實就是比圓的半徑或直徑的大小。

      5.完成練習十三第7題。

      生填空,交流填法

      問:圓的位置與什么有關?

      三、拓展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三第8題。

      生思考,說說自己的發現

      交流:為什么這樣測量圓的直徑?

      2.完成練習十三第9題。

      生思考,小組討論

      指出:因為同一個圓的所有半徑都相等,所以車軸裝在圓心位置上,無論車論怎樣滾動,車軸到地面的距離都保持不變。這樣就可以使行駛的車輛始終保持平穩狀態。

      3.完成練習十三第10題。

      先說出對稱軸的條數,再畫一畫

      四、總結延伸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2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收集原始數據和分類整理的方法。

     。2)通過有說服力的數據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收集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

     。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復習題

     。2)學生每人準備一枚一元的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們已學過收集靜止的數據,如:第1頁的復習題(投影顯示)。

      1、點一名學生上來完成下面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其余的學生做在書上。

      2、統計一下我們班同學寒假里讀課外書的數量情況。

      以前我們學習的是收集靜止事物的數據,如復習題,但有的時候要收集的數據往往不是靜止的,要隨著時間的變化逐個收集和積累,這時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來收集和積累數據。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

     。ò鍟n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二、探索研究

      1、探索收集數據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的錄像,讓學生看。

     。1)小組合作,探索研究

     、俑鞣N車輛的出現有沒有規律?

     、谠谶@種情況下,怎樣才能準確無誤地記下各種車輛通過的數據?

     、坌〗M討論:用什么方法記錄數據?

     、軈R報展示,統一方法。

     。2)學生實際操作。

      每人拿出一張紙寫出各種車輛名稱,然后聽老師報通過的車輛,并畫“正”字記載。

      講:你們紙上收集的數據是原始數據。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路口的輛數和總輛數,需要把這些數據加以整理,制成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

      2、數據的整理。

     。1)統計表。

      想:這個統計表該怎樣制?要分幾欄?

     。2)條形統計圖。

      投影顯示教材第2頁空白的條形統計圖。

      想:①圖中的每格代表幾?

     、诿糠N車的輛數如何用豎條表示出來?

     、廴绻占臄的枯^大怎樣辦?

      做:讓學生翻開書第2 頁,將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三、實踐操作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幣,按照剛學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進行,并填好書上的統計表。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1題。做練習一的第3題。

      四、課外實踐

      收集本班同學家庭人口數的'數據,并按照所學的整理數據的方法進行整理。

      課后反思: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依照他們積累的經驗解決問題,是新課程觀的具體體現。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深入研究的課題。

      課題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教學要求①使學生認識分組整理和編制統計表的意義;②初步學會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③學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重點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放大例2的兩張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復習一下已學過的簡單數據整理和一些統計表的知識。

      2.下面是某班數學興趣小組中女同學測量身高的統計表。

      姓名:

      平均:

      身高:(厘米)

      獨立之后思考回答問題:

     、偃绾吻蟪鲞@組女同學的平均身高?

     、谶@組女同學的身高有什么特點?

     、圩罡叩呐瑢W比最矮的女同學高多少厘米?

     、苋绻@張表上的女同學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們身高的分布狀況,怎么辦?這節課我們學習把原始數據按照數量的大小劃分成幾組,再制成統計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1)教師出示記錄單,學生獨立思考

     、僬l最高?身高多少?

     、谡l最矮?身高多少?

     、凵砀叽蠖嘣谑裁捶秶?(很難看出,要分組整理一下)

     。2)小組討論:

      怎樣分組整理?說說你的設想。

     。3)分組整理的具體做法(對照著做):

     、僬页鲈紨祿姆秶▽W生找出記錄單中原始數據的范圍)。130~154厘米。

     、诎褦祿姆秶鷦澐殖蓭捉M并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制成表。(按5 厘米一組可分為五組,再分成“身高”和“人數”兩欄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統計表)

     、劢y計各組中的數目,填寫統計表(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并讓學生填好統計表)。

     。4)看書回答問題:

     、倏唇滩牡3頁,回答下面的三個問題。

     、诳唇滩牡4頁,“想一想”該怎么辦?(說明記錄單上的原始數據的重要性,不能隨便丟掉)

      三、課堂實踐

      1.調查本班學號1~32的學生的體重,并將調查結果按分組的方法進行整理。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4、5題。

      課后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現代化社會對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之一。而讓學生感受體驗到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意義,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內的最好方法。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材 89,90頁。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含義,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維過程和結果。

      3.能運用分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

      同分母分數加、減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

      2.揭示課題。

     。1)提問:猜猜今天我們研究什么?

      分數加減法

     。2)出示課題:分數加減法

     。3)提問:這些算式都一樣嗎? 你能給它們分類嗎?哪一類比較好做?

     。4)補充課題:同分母

      二、探究新知

      1.提問:誰知道它們都等于怎么計算?這節課大家一起來研究: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2.出示課本第89頁教學例題1。

     。1)課件呈現情境圖。(見課本第89頁)

     。2)提出問題。

      師:爸爸和媽媽共吃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

     。3)四人小組討論,學生自主探索用什么方法可以證明?

      a.你是怎么想的?

      b.計算的結果是多少?

     。4)匯報探索結果。

      a.求兩個數的和是多少,應該用加法。

      b.1/8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它含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3/8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它含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一共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c.課件顯示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d.對于這樣的`計算結果,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學的?

     。5)歸納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板書: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

      3.出示課本第90頁教學例題2,課件呈現情境圖。

      師:爸爸和媽媽共吃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

     。1)怎樣列式

     。2)3/8和1/8能直接相加減嗎?為什么?

     。3)獨立完成計算過程

     。4)對于它們的計算結果,要注意什么?

      4.你能用自己的話來總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嗎?

      補充板書: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5.自己隨意找兩個分母相同的分數,組成一道加法算式或者減法算式,先計算再說說你的計算過程和想法。

      三、鞏固練習

      1.下面的計算對嗎?請把錯的改正過來。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反饋方式:讓學生小組內交流意見,對有疑問的提出來,集體分析。

      2.神機妙算 對又巧。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3.解決問題我能行。

      小麗計劃一天練習寫30個毛筆字,實際上午完成了計

      劃的十五分之七,下午完成了計劃的十五分之十一,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并解答出來。

      反饋方式:學生分組作完后,指代表發言,其他小組補充。

      4.提高練習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四、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研究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作業:課本P90做一做1、2題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4

      教學目標:

      1、經歷猜測、實驗、數據整理和描述的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預測,并闡述自己的理由。

      3、積極參加摸棋子活動,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生談話,由圍棋子是什么顏色的引出把6個黑棋子,4個白棋子放在盒子中和“說一說”的問題,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

     。ㄔO計意圖:由圍棋子是什么顏色的問題引入學習活動,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是摸棋子活動的準備。)

      二、摸棋子實驗A

      1、教師提出摸棋子的活動和用“正”字記錄黑白棋子的出現次數的要求,全班同學輪流摸棋子。

     。ㄔO計意圖:學生猜并摸出棋子,親身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2、交流學生統計的情況,把結果記錄在表(一)合計欄。

     。ㄔO計意圖:使學生經歷收集整理的過程,為下面的交流作鋪墊。)

      3、提出:觀察全班摸棋子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ㄔO計意圖:從全班統計結果的描述中,感受統計的意義,為體驗可能性的大小積累直觀經驗和素材。)

      三、摸棋子實驗B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換成9個黑的,1個白的,會出現什么結果?學生發表意見后,全班進行摸棋子實驗。然后整理統計記錄。(設計意圖:改變事物的條件,讓學生猜測,再摸,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合理推理能力,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

      2、讓學生觀察描述統計結果。

      然后提出:誰能解釋一下,為什么這次摸出黑色棋子多呢?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ㄔO計意圖:在觀察描述摸棋子結果的過程中,感受摸棋子實驗的意義,初步體驗摸出什么顏色的棋子的次數和盒子中放的這種顏色的棋子個數有關系。)

      四、摸棋子實驗C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換成1個黑的,9個白的,讓學生猜一猜摸中哪種顏色棋子的次數多,再摸。然后整理統計結果,填在表(三)合計欄中,并和大家猜的結果進行比較。

     。ㄔO計意圖:在學生已有活動經驗的背景下,進行猜測、實驗,發展學生的合理推理能力,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2、提出:誰能解釋一下,為什么這次摸出白色棋子多呢?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ㄔO計意圖:在兩次實驗結果的分析比較中,再次體驗到,摸中哪種顏色的棋子的可能性和放入盒子里這種顏色棋子的個數有關系。)

      五、可能性大小

      1、提出“議一議”的問題,讓學生討論:摸中哪種顏色的棋子的次數跟盒子中棋子個數有關系嗎?得出盒子中哪種顏色的棋子多,摸中的次數就多,反之就少。

     。ㄔO計意圖:在親身實驗的基礎上,認識盒子中放棋子的情況和摸棋子結果的關系。)

      2、教師介紹可能性大小的含義。鼓勵學生用可能性大小描述實驗的結果。

     。ㄔO計意圖:理解可能性大小的部分意義,學會用可能性大小描述實驗結果。)

      六、課堂練習與問題討論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5

      一、分便箋情境引出分數梳理已知揭示課題

      老師這里有4張便箋想平均分給兩名同學怎么分?(一人兩張)

      還有2張便箋還想平均分給兩名同學怎么分?(一人一張)

      最后1張便箋還想平均分給兩名同學怎么分?(一人一半)也就是每人分得這張卡片的1/2

      這是什么數?關于分數,你都知道些什么?

      看來大家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同來研究分數的意義

      二、動手操作建構分數意義

      1、獨立操作用一樣物品做1/4全班交流引出分一群物體

      2、小組合作分一分一群物體實物展臺學生邊操作邊匯報分得的分數

      3、針對板書揭示單位“1”

      4、層遞說分數意義深化分母分子含義揭示分數的意義聯系班級實際說分數

      想不想自己做一個分數?

      好,看清要求

      獨立操作用桌上的材料表示出1/4涂上顏色或作上標記

      做得快的同學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貼到黑板上注意重復的就不要貼了

      大家做得都非常好來,先看這個圓紙片想一想你是怎么表示出這個圓紙片的1/4?這個圓紙片上還有分數么?

      再看這條線段,它的1/4又是怎么表示出來的?

      哦,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分一分都能分得一些分數

      那,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分一分,你能分出一些分數來么?

      別急,老師為每個小組都準備了這樣的材料請你們小組合作共同分一分并且把分得的分數記錄在紙上

      等會兒我們會請操作最棒的小組上臺來匯報

      好趕緊開始

      貼板書

      現在讓我們總體的看一下這些分數都是用什么辦法得到的?

      哪些東西被平均分的?對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許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被平均分獲得分數,它們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在數學里通常叫做單位“1”

      現在老師給你一個分數,你能試著說說它的意義么?

      再來一個

      來點難的?難在哪兒?也就是不知道......?

      再來一個難的?

      最后一個,還難么?

      你們真行,你們不經意間自己就把分數的意義給出來了

      請看大屏幕輕聲讀讀是不是和你說得一樣好給你一點時間能記住它么?

      開始停你來說好極了慢著同學們看好這名同學占這桌人數的......?怎么想的?

      這名同學還占這排人數的......?

      你自己能說一句么

      好第一組把分數的意義再說一遍大家瞧好他們組占全班人數的......?還有答案么?

      精彩全體起立說一遍分數的意義預備齊

      請問所有站起來的同學占全班人數的......?也就是?

      學的真行啊

      那,敢不敢接受練習的挑戰?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練一練

      2、想一想

      3、試一試

      4、說一說

      5、畫一畫

      6、玩一玩

      好,打開課本獨立完成“練一練”

      誰來說對么第二個有點小難度誰說?好讓我們看看動畫演示平均分成三份兩只熊貓是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四只熊貓是兩份就是這個整體的?

      下面請你想一想......

      評論別人頭頭是道那自己做如何呢?請你試一試

      看清題目在作業本上寫出你的.答案

      這么會說就請你們來說一說

      輕聲讀題用心考慮

      喜歡畫畫么?那想不想在這節課上畫一幅數學畫?

      哪位同學讀題?

      想好了再動筆,畫出你的理解和個性

      大家的表現真的是精彩極了

      做了這么多想不想玩兒?

      好這是?數數,幾個?

      誰能上臺來拿出這9個球的1/3?對么?

      誰能繼續來拿出剩下球的1/3?對不對?

      怎么都拿1/3卻一次拿3個一次拿2個?

      猜猜這里裝的是什么?哦,2個球。聽好,這2個球是袋子里原有球的1/3,你知道袋子里原來有球多少個么?真的么?倒出來看看

      再來還是2個球這2個球是袋子里原有球的1/5,你知道這個袋子里原來有球多少個?再次驗證一下

      四、布置作業留下思考

      你看關于分數,有趣的知識真的是太多了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這節課的研究只能到這兒

      請同學們在余下來的時間把課本76頁練習十三的1-4題做在本子上。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2-13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02-22

    小學數學教案五年級12-14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5篇)12-14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2-04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5篇12-14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精選15篇)12-16

    五年級上冊小學數學教案12-29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1-05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