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教案

    二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2-12-05 14:47:20 二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5篇)

    二年級數學教案1

      一、教學內容:P74

      二、教學目標:

      1、探索連加的方法,并正確計算,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

      2、發展學生從表格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運用連加等有關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

      三、教學準備:

      口算卡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

      1、口算

      2、計算

     。ǘ┨剿餍轮

      1、課件出示P74表格,引導學生觀察

     。1)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你能從表格中獲取什么信息?

      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什么問題?

     。2)列出算式,引導估算。

      2、嘗試計算解決問題。

      3、集體交流,展示算法多樣化

      4、獨立練習(完成“試一試”練習題)

     。ㄈ╈柟叹毩

      125+483+20736+257+175

      全班齊練,二人板演,發現問題即時解決。

     。ㄋ模┤n

     。ㄎ澹┳鳂I:

      選用隨堂練習作業

      連加(二)

      一、教學內容:P75~76

      二、教學目標:

      1、鞏固連及的計算方法,能熟練地計算,提高正確率和速度。

      2、引導學生運用靈活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思維靈活性。

      3、引導學生運用連加等相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今天我們來完成連加練習

     。ǘ┲笇Ь毩

      1、完成P75第1題

      獨立計算,集體交流,展示算法多樣化。

      2、指導學生完成P75練習題2

     。1)第1小題可能用下面兩種估算方法,盡管得數有所差別,但都應視為正確做法。

     。2)引導學生列出加法算式,計出結果說明。

     。3)先估算再口答。

      3、完成練習題3

      4、完成練習題4

      5、完成練習題5

     。ㄈ┤n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用了什么樣的方法?

      在計算過程中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ㄋ模┳鳂I:

      課本P76中的小調查(以小組為單位)

    二年級數學教案2

      [教材簡析]

      本課教材是幫助學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讓學生體會到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既可以每幾個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幾份地分,分的過程雖然有所差別,但分的結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從而在整體上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教材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例題,并就其中的一種結果,揭示了兩種不同的分的過程,然后再引導學生對其他各種不同的分法展開進一步討論和交流,體會平均分的每一種結果可以從不同的分的過程中得到。

      想想做做中的題目進一步通過各種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問題,有層次地讓學生逐步加深對平均分本質特征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繼續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兩種操作方法,通過操作,進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質特征。

      2.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開放題的教學,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3.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鋪墊準備

      1.教師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個圓片。

     、盘岢鲆螅孩侔阉鼈兤骄殖4份,看看每份有幾個?②把它們每4個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幾份?

     、茖W生拿出自己的圓片動手操作,同時讓兩個同學在黑板上分別操作上述兩種分法。

      2.提問:想一想,剛才自己是怎樣分的,再觀察黑板上兩位同學分出的結果,這兩種分法的結果雖然不一樣,但是它們在分的過程中也有同樣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3.小結:這兩種分法雖然不一樣,但它們都把每份分得同樣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墼O計意圖:通過課始簡單的操作,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時通過對操作的反思及兩種分法的初步比較,使學生對平均分的本質特征有了初步的體會,為下面兩種分法的整合做好鋪墊。]

      二、動手操作,體會領悟

      1.創設情景:兔媽媽拿來一些鉛筆,準備將它們分給表現好的幾個小兔子,數一數共有幾枝?(出示12枝鉛筆)

      兔媽媽可以怎樣去分這12枝鉛筆呢?

      2.明確要求

     、俪鍪緱l件:把12枝鉛筆平均分。

     、谔釂枺 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常灾魈剿

     、倌阍敢鈦韼蛶屯脣寢寙?想一想應該怎樣分?

     、谀贸12個圓片來代表12枝鉛筆,動手試一試。

     。矗醪浇涣,總結兩種思路

     、僬l來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讓一名學生展示他的結果,同時提問:他這樣分對嗎?為什么?還有其他同學也是這樣的嗎?

     、谒麄兊慕Y果都是這樣的,都分對了,但是他們又是怎么想的呢?

      教師先請上臺展示的這位同學說一說,然后繼續提問:其他同學的想法是不是都與他一樣呢?不一樣的說一說。

     、坌〗Y:雖然結果相同,但他們所想的和剛才分的過程卻可能并不一樣,有的是每幾個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幾份,最后,他們所分的結果都是每份鉛筆的枝數相同,因此都符合 平均分。

     、芸匆豢茨愕腵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如果別人和你的分法相同,他還可能是怎么想的?

     。担〗M內交流

     、侔炎约旱南敕ê妥龇ㄔ谛〗M內交流。

     、谛〗M討論:除了小組內的幾種分法以外是否還有別的分法?

     、坌〗M內總結:你們小組共發現了多少種分法?把它們分別貼在小黑板上。

     。叮故竞笮〗Y: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幾個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幾份地分,但不論用哪一種方法,最后結果是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墼O計意圖: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要努力處理好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關系。學生在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中明晰了平均分的兩種基本策略,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為把握平均分的本質特征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

      三、鞏固應用,內化概念

      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第2題、第3題、第4題。

     、傧瘸鍪緢D,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知道都是平均分。

     、谙胍幌,他們分別可能是怎么分的?讓學生在小組內從不同角度說一說分的過程。

     、郦毩⑼瓿商羁。

     、茉谛〗M內校對。

      2.想想做做第5題。

     、俪鍪緢D,學生仔細觀察。

     、谝还灿袔妆緯?你是怎么知道的?

     、廴绻瞧骄值脑,可以怎樣分呢?

     、塥毩⑼瓿商羁。

     、菪〗Y:像這樣每份同樣多,既可以看成是合起來一共有多少,也可以理解為是把一些物體進行平均分。

      3.想想做做第6題。

     、俪鍪緢D,說說圖上畫了什么?

     、谕米邮窃鯓臃值?雞是怎樣分的呢?自己先說一說。

     、酆屯澜涣鹘涣。

     。墼O計意圖:這里的每一個習題,都緊扣教學重點力圖為學生創設說的環境,讓學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表述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的意見,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同時樹立自信,并學會尊重他人。]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保ㄟ^今天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玻l散練習:有15個小朋友,要分成幾個人數相等的小組做游戲,可以怎樣分?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分法?下課以后去分一分。

     。墼O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自己進行課堂小結,有助于知識的鞏固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課后的拓展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在實踐中應用,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得以形成。]

    二年級數學教案3

      教材簡析試商方法

      學生已經掌握除法豎式運算。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積累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能力目標: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聯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

      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聯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策略合作探究

      前置作業從圖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并提出問題嘗試解決。

      教學內容

      試商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復習:

      二.探究新知,發現問題

      1.提問:在有余數除法里,余數和處世有什么關系?

      2.練一練:10÷5 16÷518÷5 20÷5 33÷5

      全班齊練,指名板演。訂正后讓學生對5小題進行分類:有余數的算式,沒有余數的算式。

      1.探究試商方法。

     。1)課件顯示P4“分草莓”的畫面,讓學生理解題意。

      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可以放幾個?還剩幾個?學生說情境圖。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四、總結:(2)列算式:55÷8

     。3)讓學生估算每盤大約放幾個。

     。4)小組討論:怎么判斷估計得對不對。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嗎?

      如果商是5,則會出現余數比除數大的情況,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數。

     。5)討論:怎樣估計兩數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數小。

     。6)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四個步驟:一商,二乘,三減,四比。

     。7)下面算得對嗎?想一想,說一說。

      1.結合情境列出除法算式。

      2.體會試商過程

      3.第4題改錯練習。

      4.拓展延伸。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需要在哪方面努力?你的同桌呢?獨立探究,小組交流。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反饋。

      學生總結。

    二年級數學教案4

      三維

      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為后面學習2~6的乘法口訣求商打基礎。

     、策^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的能力。

     、城楦、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

      重點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

      難點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法

      學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

      教學

      準備 練習題卡。

      主要教學流程

      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講評。

     、6除以3等于2。(復習除法的讀法)

     、脖怀龜凳15,除數是3,商是5。(復習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嘲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復習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9個蘋果,每3個一份,分成了3份。(復習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二、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8題。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

      要提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9題。

      一部分的同學拿口訣,一部分的同學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學讀算式,然后問“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訣的同學就說“你的朋友在這里”。也可以交換著玩。

      四、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10題。

      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講評。重點要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五、課堂小結。

    二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并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養學生辯證、縝密的數學思維習慣。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仔細傾聽、大膽發言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體會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 思維碰撞,導入主題。

      師:同學們,老師想給同學們講一個盲人摸象的故事。

      從前,有五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第一個人摸到鼻子,他說:“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钡诙䝼人摸到了尾巴,他說:“大象像個細細的棍子!钡谌齻人摸到了身體,他說:“大象像一堵墻!钡谒膫人摸到了腿。他說:“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學們,同樣一頭大象,為什么四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呢?

     。ㄉ涣鳎┢鋵嵃阉膫人說的綜合起來才是象的真正樣子,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ㄒ唬┏醪礁兄、側面、背面。

      1、教師轉動身體,讓學生初步感知正面、側面、背面。

      2、拿出玩具恐龍進行展示,讓學生簡單感知恐龍的正面、側面、背面。

     。ǘ⿵牟煌乃膫面觀察玩具恐龍。

      課件出示觀察要求:

      a、靜靜的觀察,靜靜的思考。

      b、請4位同學觀察匯報,“我在恐龍的( )面,我看到了恐龍的( )”。

      1、原位觀察,交流,指名匯報。

      2、換位觀察,四名學生每次沿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換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匯報。

      討論:從四個不同的位置觀察恐龍后有什么發現?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總結出: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不同。

      3、師:同學們,老師課前還給恐龍拍了照片;脽羝来纬鍪救齻面的恐龍照片,學生認真觀察,想一想這是從哪個方向拍的。

      4、試一試練習鞏固 指名匯報,全班評價。

     。ㄈ┯^察數學課本的上下 認識上面、下面 感知物體

      師:除了前面,后面,左邊,右邊,還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師:猜一猜他們是從哪個方向看到的? 配一個練習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問,完善探究

      師:通過觀察恐龍、數學課本,我們都能得出一個結論: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不同。一定是這樣嗎?

      師:老師拿出杯子,順時針移動從不同位置觀察。

      師:同學們從不同位置觀察杯子后,有沒有什么發現想和大家分享?

      生:從不同位置觀察觀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樣的。

      引導學生小結: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鞏固練習

      1、 攝影展覽,連一連:

      小猴子照出來的是:

      小兔子照出來的是:

      2、下面個圖分別是在車的.哪個方位看到的?

      3、下面的圖形分別是在哪個位置看到的?

      連一連。

      4、連一連,并說一說分別是從電視機的哪個方位看到的?

      5、 說一說分別是從電視機的哪個方位看到的?

      四、 全課小結,課后延伸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獲嗎?

      師:孩子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不同。

      板書設計: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不同

    二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36—37頁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3課,也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動,分數量比較多的物體。此前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對小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經驗!鞍20塊糖果平均分5個小朋友”,是本節課承上啟下的實踐活動,通過具體操作及與同伴交流,進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樣性、合理性;還要“把你分的過程在表中記錄下來”,為“把40根小棒平均分給小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經驗與策略。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經驗。

      3.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操作,感受大數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樣化與合理性。

      教學難點:

      如何組織有效的小組活動,在實踐和交流中,培養優化策略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糖果一袋,糖果圖片,小棒若干根,統計表若干根。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復—均分。

      1、老師帶來了8個糖果,分給兩個小朋友,怎樣分他倆都高興?什么是平均分?

      2、猜猜我用20根小棒擺了幾個正方形?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星期天,幾位小朋友到樂樂家給樂樂過生日,樂樂拿出了一些糖果與大家分享?墒怯龅诫y題了,他們不知怎么分了,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這節課我們和樂樂一起分糖果。(課件出示圖片)

      師:仔細觀察圖片,從圖中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學生觀察,獲取信息。能夠發現“有5個小朋友”和“20塊糖果”。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學生提出問題,可能會提出“如果把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塊?”也可能是“分一樣多,怎么分?”“夠分嗎?”“能正好分完嗎?”等等。

      教師接著學生說:“這正是樂樂遇到的難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思考:創設情境不但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和參與,更是為了讓學生從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以幫助小朋友分糖果為情境,讓學生本能產生互動,同時能讓每個學生得到參與。]

      三、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1、示范分一分并記錄。

      教師提出,為了幫助大家理解和記憶,可以把分的過程記錄下來。(出示表格)

      師:現在通過這個表格,你能了解老師分的過程和結果了嗎?是不是看上去更方便,更清楚呢?

      2、用學具代替糖果小組內分一分。

      師:我們就用5個圓片代替5個小朋友,20個糖果圖片代替20糖果。先想想你準備怎樣分?然后,動手分一分。

      [設計意圖:有效的數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獨立思考之上的,先讓學生想一想怎么解決,引發學生思考,使下面的活動為解決問題而進行。同時,用統一的學具代替實物分一分,為脫離一切物質屬性,抽象出除法算式打下基礎。]

      師:同學們都很快地利用學具分一分,可是老師發現你們的分法并不一樣,誰愿意展示一下你們組分的過程?

      [設計意圖:給每個孩子動手操作的機會。由于存在個體差異,學生分法會不相同,正好可以從中體會分法的多樣性及結果的一致性。對于記錄這樣復雜的活動過程,學生是有困難的。所以,先讓學生感受到做記錄在活動和交流中的優勢。讓所有學生試著記錄自己的過程,既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有序,又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運用“枚舉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也為后續的'小組活動打下重要基礎。]

      3、交流方法,比較、反思。

      師:請觀察不同分法,哪種方法和你的一樣,你能來介紹一下嗎?

      生介紹分的方法。

      師小結:同學們的分法不同,可能分的時候有一次分完的,有多次分完的,你更喜歡哪一種?

      預測:更多的學生會喜歡一次分完。理由是簡便快捷。也不排除會有喜歡多次分完的,教師要給學生時間,等待學生從下面的大數目的分小棒活動中,自己發現用乘法口訣幫助平均分的好處。

      師:那好,你能根據你所喜歡的分法,再分一次數目更大些的嗎?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交流、傾聽,體驗分法的多樣化與結果的一致性。及時表揚利用口訣一次平均分的學生,同時引導學生比較和反思,優化自己的策略,提升數學認知,為后續學習打基礎。]

      四、拓展活動,鞏固提升。

      1.提出問題。

      要把4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2.活動準備。

     。1)小組分工,明確要求。

      師:一會兒大家要在小組內分一分,并把分的過程記錄到這張表格上(出示表格)。

     。2)小組商定方法。

      師:請各小組先商量一下,想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幾塊比較合適。每個人都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選擇一個分法。動手分一分,做好記錄。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任務!

      [設計意圖:有了分糖果活動的基礎,學生會想到用口訣來平均分,但40根小棒相對于20塊糖果,是一個大數目。讓學生先商量一下分法,能夠避免盲目、無效的活動。另外,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經歷不是很多,缺乏經驗,需要教師引導分工和組織示范。]

      3.小組活動

      學生小組內分一分。

      4.匯報交流。

      匯報分的過程和結果,本組的學生做補充,其他組的學生做檢查。

      [設計意圖:展示一些小組的記錄,讓學生感受分法的多樣性,同時,引導學生交流,意在讓學生評價一下哪些分法更簡便、更合理,給學生反思、調整的機會,進一步促進學生反思、優化自己的策略。]

      五、數學游戲,活動延續。

      師明確游戲規則。

      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比一比。

      師:這個游戲有趣嗎?課后可以和家長、同學繼續進行。

      [設計意圖:此游戲的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繼續進行平均分的活動。也是給學生一個自主經歷不定的數目平均分的過程,為以后除法中有效試商打下堅實基礎。]

      六、總結收獲,課外延伸。

      師:這節課我們進行了許多分一分的活動,都是怎樣分的?從中,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師小結:在分糖果和分小棒的活動中,都是平均分的;可以有多種方法,結果卻是一致的;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幫助快捷地完成任務;有時會正好分完,也可能會有剩余……

      七、布置作業

      1、課后找一些大數目的物體分一分,利用表格記錄分的過程。

      2、回去后和家長繼續玩分糖果的游戲,可以自定游戲規則。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憶本課的活動,說一說收獲,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梳理,再次提升。實踐性作業是與生活中的平均分現象聯系起來,是對大數目的平均分活動的延伸。學生借助生活經驗和親身操作,完全能夠獲得最終結果,并記錄下來,積累平均分的經驗,為下節課學習除法奠定基礎。]

    二年級數學教案7

      設計說明

      1.重視對教材情境圖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的不竭動力,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設計學生喜歡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引導他們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的過程,使他們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上課伊始,借助情境圖引入新知,讓學生通過看圖,發現并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及解決提出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作鋪墊。

      2.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經歷知識的發現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驟,還要使學生在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理解程序和步驟的道理。本教學設計鼓勵學生通過交流發現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如擺小棒、橫式、豎式等。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經歷解決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這個數學問題的過程,從而突破筆算中“相同數位對齊”這一難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學情檢測卡

      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設置情境,生成問題

      師:學校組織二年級的學生去參觀博物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情境圖,想一想,根據你發現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加法問題?

      預設

      生1:二年級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去參觀博物館?

      生2:一共有多少位去參觀博物館的`老師?

      生3: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生4:二(1)班的學生和老師一共有多少人?

      師:同學們真棒!提出這么多不同的問題,現在我們就開動腦筋,認真思考,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吧!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境圖,提高學生主動獲取數學信息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進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師選取其中與例1類似的問題,讓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想辦法解決。

      師:現在請同學們進行小組交流,探討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第四個問題。

      (學生小組交流,探索方法)

      2.各小組匯報自己的解決方法。

      方法一:用橫式計算。35+2=37。

      方法二:擺小棒。先擺出3捆零5根,再擺2根,合起來是3捆零7根。

      方法三:用豎式計算。

      3.引導學生說一說用豎式計算的過程,教師重點強調用豎式計算時相同數位要對齊。

      4.用同樣的方法解決教材12頁1、2題。

      5.解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

      (2)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

      師:根據我們剛才做的那道題的解題方法,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探討一下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時應該怎樣計算。

      (學生匯報計算方法)

      (3)引導學生說一說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時應注意什么。

      預設

      生1:應注意相同數位對齊。

      生2:應注意從個位開始計算。

      生3:應注意個位與個位相加,十位與十位相加。

      (4)師小結:通過剛才大家的討論,我們學會了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方法,即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設計意圖:采用嘗試、交流、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并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讀一讀,算一算。

      42+7=59+40=25+34=

      35+53=31+12=22+11=

      2.完成教材13頁1、2題,并說一說計算方法。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教材15頁1~3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

      35+2=37(人)35+32=67(人)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二年級數學教案8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為人類提供了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好環境是我們每個地球公民的責任與義務,更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的責任。所以“環境教育”已納入學校教學工作之中,特制定本學年教學工作計劃:

      一、組建“環境教育”領導小組

      為確!碍h境教育”教學工作扎實有序的進行,學校組建了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對環境教育工作進行及時的組織檢查。

      二、組建“環境教育”任課教師隊伍

      “環境教育”讓學生感受到社會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并能感受到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知道保護環境也是社會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因此,環境教育與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息息相關,每一位任課教師就是“環境教育”的任課教師。根據環境教育具體內容各任課教師教學任務如下:

      1、全體任課教師教學任務

      為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教育途徑的重要作用,任課教師要將環保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教學之中,使學生全方位的受到環境教育。全體任課教師要在自己所擔任的學科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要有教案。

      2、科任教師教學任務

      為了更好的讓學生認識到環境與人類有非常密切的關系,課任教師除在本學科中滲透環境教育之外,要收集整理有關保護生態,節能減排,應急避險,健康生活觀念及知識等方面內容,形成教案并授課,各任課教師選擇環保的內容盡量不要一樣,教案更不能雷同。

      三、教學措施

      1、“環境教育”課程課時與班隊課程,課時整合,各任課教師在本學期內完成自己所擔任的教學課時任務。

      2、任課教師要備好課,有完整的教案。

      3、各任課教師合理安排好上課時間,并在學期末上交自己所擔任的全部“環境教育”課時教案。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更多文章請關注:活動

      1、各年級以班為單位,本學期組織開展一次以《保護生態環境爭做生態公民》為主題的班會;顒拥闹黝}要鮮明,內容要突出,有環保教育意義。

      2、學校組織的活動

      (1)環;顒,利用課余時間,學校將組織學生參加“綠色志愿者清掃日”到社區清掃白色垃圾,刷洗不法的小廣告及宣傳活動。以學校帶動社會公民具有環保意識。

      (2)環保宣傳活動,利用校園廣播站、宣傳窗、板報以環境教育為主題進行宣傳。

      五、環境教育教學工作活動中引進評比,表彰機制

      1、各任課教師認真備課,講課,隨機聽課。

      2、本學期舉行“環境教育”優秀教案評比活動。

      每一次開展的活動前學校制定活動要求和評比條件,活動后進行總結,評比、表彰。

      20xx 3 年9月

    二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讓學生經歷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數學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和轉化的學習方法。

      問題解決:使學生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復雜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1、使學生熟練應用乘法口訣求商;

      2、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系轉化為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目的要求:

      1、使學生明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

      2、初步會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3、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數。

      教學重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ㄕn件出示主題圖)談話引入:“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同學們為了慶祝自己的節日,他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精心地布置著教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正在做什么準備吧!

      提問:

      1、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哪些與準備工作有關的數學信息?誰能說一說?

      2、我們一起來看這個信息,你們能用手中的學具把結果擺一擺嗎?

      二、學習新知,自主探究

      1、根據主題圖,引導學生布置教室,提出問題。

      2、

     。1)有56面小旗,掛呈行,平均每行幾面?可以怎樣列式?

      板書:56÷8=()

      討論:怎樣計算?

      板書: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掛成7行呢?平均每行幾面?

      板書:56÷7=()應該想哪句口訣呢?

      小結:剛才我們在計算這兩道除法算式的時候,先看的是除數,除數是幾,就想幾的口訣!捌甙宋迨边@句口訣可以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看來乘法口訣真的很重要!

      3、根據主題圖上小朋友的活動,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你能列式計算嗎?四人小組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4、教師出示課件題目,學生自主探究。

      問題:

     。1)。誰能用乘法口訣很快算出它們的得數?

     。2)。第一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訣?第二組呢?第三組呢?

      小結:看來同一句口訣可以幫助我們口算出一道乘法和兩道除法算式,口訣的作用可真大!

      三、運用口訣,鞏固練習

      1、做一做。

      7÷7= 32÷8= 48÷8= 56÷7= 64÷8= 21÷7= 49÷7= 40÷8=

      2、算一算。

      5×()=35 6×()=42 49÷7=()

      32÷8=()24÷8=()6×()=42

      3、拔河比賽(出示圖)。

     。1)。獲勝隊員平均每人可得幾本書?

     。2)。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4、猜一猜。

      20xx年2月有28天,合()個星期。

      四、布置作業。

      1、第38頁“做一做”,第3題。

      2、第40頁練習八,第3題。

      五、板書設計: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六、教學反思:

      為了達到此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時沒有按部就搬完全照教案去教學,而是根據本班情況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親身體驗,使他們感到自主、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二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P25~P26

      教學目標:

      1、通過“撥一撥”,“數一數”以及數學活動,激發學生讀數,寫數的興趣。

      2、通過本節課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萬以內書的順序,會數會讀萬以內的數。

      教學準備:

      計數器、學具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撥一撥、數一數

      說一說讀數和寫數時要注意些什么

      二、認一認撥一撥

      看書24頁了解算盤的歷史結構進一步理解數位順序

      三、練一練

      1、完成書25頁第2題

     、磐篮献饕粋同學撥,一個同學讀

     、聘髯蕴顚憰系目瞻

     、菍W生完成同時教師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文精神

     、葘W生上臺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做

      2、試一試

     、趴匆豢磿系膬热,說一說對2128的理解

     、七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嗎?

     、墙涣髑簧系2和十位上2個表示什么意思

     、确抡张e例說一說

      3、完成書25頁1題

      4、做數學游戲:誰的第一

     、賹W生看圖說說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谠鯓铀愠鰴C靈狗得了多少分

     、弁瑯拥姆椒ㄓ嬎闾詺獾牧硕嗌俜

     、苷f說誰的.第一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五、隨堂作業

      1、從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數,數到一千零五十

      2、從一千零二,一個一個地往回數,數到九百九十六

      板書設計:

      2128=20xx+100+20+8

      計數器表示

      方塊表示

      20xx最新人教版二年級上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撥一撥(書24頁)

      教學目的:

      1、在活動中激發讀、寫數的興趣。

      2、在數學活動中對大數有具體感受,發展數感。

      3、通過在計數器上撥珠的活動“理解萬以內數的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

      教學重點:

      理解萬以內數的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

      教學難點:

      萬以內數位順序。

      教學準備:

      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數位順序表:你知道它們是怎樣排列的嗎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萬位。

      2、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

      二、新課

      引入:今天我們繼續來撥一撥、數一數生活中的大數。

     、褰虒W撥數

      第(1)題,教師板書“二千九百三十二”

     、俳處熥寣W生在自己的計數器上撥出這個數學,撥好的同學請舉手。

     、趯W生舉手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撥的,為什么是這樣撥?然后提問學生怎樣讀這個數。

     、圩寣W生一個一個地數,數到三十二。整百整百的數數到九百接著整千的數數到二千

     、苷f一說2392中有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

     、菀髮W生先4人一組一起數,一起撥。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式處熥寣W生打開書本第24頁自學撥數,(九千零四十)(一千零一)自習后,教師請學生到教壇前當小老師指導大家撥。

     、。教學讀數、寫數

      學生試著讀撥出的數。然后將這些數進行分類。

      1、第一類:不帶0的數。

      (1)學生再讀讀數,然后將數出示在計數器上。

      (2)抽學生代表說說數的讀法,該怎么讀?為什么這樣讀。

      (3)每人寫一個不帶0的數,請同桌讀一讀。然后抽幾桌匯報。

      2、第二類:中間帶0的數

      (1)老師將這兩個數先后出示在計數器上,要求學生先讀數,再說說這個數的組成,你發現了什么?

      (2)小結:讀中間帶0的數的方法;不管中間是幾個0,都只讀一個0。

      (3)出示只有中間帶0的數,讓其他小組的學生讀。

      3、第三類:只有末尾帶0的數

      (1)派代表說說這類數的讀法,老師歸納。

      (2)出示你所寫的數,讓其他學生讀。

      4、第四類:中間和末尾都有0的數

      (1)讀一讀、說說方法,老師小結。

      (2)出示一個代表所寫的數,看誰讀得快,學生自己讀后,抽生讀。

      (三)你撥我寫

     、艙艹鰰峡匆豢瓷系臄挡⒃囍鴮懸粚

     、茖憯禃r要注意什么?

      (1)每位是幾就寫幾。

      (2)哪個位上什么也沒有,就用零補足

      (四)總結讀、寫數的方法。

      三、強化訓練

      1.書24頁認一認撥一撥簡單介紹算盤

      2.書26頁第3題

      (1)指導學生觀察圖,讓學生發現這里有100塊糖一袋,有10塊糖一袋。

      (2)學生按要求獨立完成。

      (3)說說自己是怎樣算出來的。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五、課堂檢測

      975、( )、995、1005、( )、1025

      997、( )、( )、1000、1001、( )

      3800、( )、4000、4100、( )、( )

      板書設計:

      讀數時

      (1)每一位上的數字是幾就讀幾,并跟上計數單位。

      (2)中間有一個或兩個、三個零,只讀一個零

      (3)不管末尾有幾個零都不讀

      寫數時

      (1)每位是幾就寫幾。

      (2)哪個位上什么也沒有,就用零補足。

    二年級數學教案11

      一、學習目標

      1.能靈活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整百、整千數加減法的口算。

      2.通過自己探索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掌握整百、整千的進(退)位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算法的多樣和優化。

      三、學習準備:

      ppt課件

      四、學習過程

      活動一:準備練習,復習舊知,為新知學習奠定基礎。

      出示準備題要求能快速準確地計算出結果。

      活動二、教學新課。

      讓學生學會用自己學習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顒恿鞒蹋

      1、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看圖。

      爺爺去商場買電器,買了一臺大電視機,和一臺冰箱。

      2、根據這幅圖提出數學問題。學生自由說一說

      問:(1)爺爺一共花了多少錢?

     。2)電視機和電冰箱哪個的價格貴?

     。3)買電冰箱比買電視機多了多少錢?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來解決?

      根據問題列出相應的算式。進行并匯報。

      學習卡一:

      一共花多少錢?用加法計算

      算式:20xx+1000=()

      1、交流算法

     。ǎ﹤千加()個千是()個千,也就是()

      2、電視機和電冰箱哪個的價格貴?買電冰箱比買電視機多了多少錢?

      先自己獨立想一想,再進行小組交流,講明白你的想法,聽懂他人的想法,選擇你想計算的算式。

      算式是:20xx-1000=()

     。ǎ﹤千減()個千是()個千,也就是()。組織學生進行匯報,教師板書算式。

      3、完成“做一做”,第1題

      活動三:

      1、你能用80、50、130這三個數寫兩個加法和兩個減法算式嗎?

      學習卡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80+50=13050+80=130

      130-80=50130-50=80

      2、在練習本上做做、想想應該怎么算?

      學習卡三:900+600=9000+6000=

      1500-600=1500-600=

      組織小組活動,解決問題集體校正

      3、完成“做一做”,第2題

      4、學生完成練習十七第1題。

      認真看圖,說說圖意,解決問題。

      五、拓展性練習

     。ㄔO計意圖)通過多樣的練習鞏固新知。

      五、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整百、整千數不進(退)位加減法計算時,只要把0前面的數相加減,再在得數末尾添上與整百、整千數相同的個數的0。

      整百、整千數加減法,先把整百整千看作幾個百、幾個千再相加減,實際上是把整百、整千數加減法轉化成10以內、20以內的加減法。

      板書:

      1000+ 20xx=3000

      1個千+2個千= 3

      2個千- 1= 1

      《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謝桂仙

      《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學過“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減兩位數”的基礎上學習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學生已經懂得了相同數位才能相加減的道理,可以說這部分內容不是很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1、采用類比推理的方法來學習加減法。

      在教學新的計算法則時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方法類推出新的知識方法。本課中教師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間的聯系,把新知轉化為舊知,然后類比推出其他相同的計算方法。當學生探討出1000+20xx=3000時,及時引導學生想1+2=3和想1個千加2個千之間的聯系,都是想1+2=3這種方法。

      2、注重呈現形式的豐富多彩。在數學教學中,我努力讓孩子們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喜歡數學,從而主動地從事數學學習。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征,采取適合于他們的表現形式,培養他們一種愿意甚至喜愛的積極情感。

      3、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自已的想法。整堂課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

      1、由于本節課是學習如何計算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所以應該多讓學生進行一些手上的練習,我在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學生口頭的表述,準備的練習只是讓學生用嘴說,而沒有親自動手練。

      2、在教學過程中,在解決難點問題時,還應該加大放手力度,讓學生討論充分,給學生充足的思維空間。

      每一次上課都有每一次的思考,而每一次的思考我都有了新的收獲。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取長補短,不斷努力探索,讓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更上一層樓。

    二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有余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學會用豎式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2.培養學生觀察、概括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有余數除法的試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參觀數學學校,提出分7個桃,每盤放3個,能放幾盤還剩幾個的問題。

      老師動畫演示分的結果,學生說答案并寫出算式。

      7/3=2(盤)1(個)

      2.提出分17個蘋果的問題,每盤放3個,能放幾盤還剩幾個的問題。

      老師動畫演示分的結果,學生說答案并寫出算式。

      17/3=5(盤)2(個)

      3.80個梨,每盤放3個,能放幾盤還剩幾個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具體操作過程太煩瑣,產生探索計算方法的`需求。

      老師動畫演示分的過程,分到6盤時,問學生分完了沒有,從而使學生感知到用分的方法計算有余數除法很麻煩。

      4.板書課題:有余數除法的計算。

      二、以舊促新、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

     、呕氐嚼}:有7個桃,每盤放3個,放了( )盤,還剩( )個?

     、铺釂枺涸鯓恿兴闶?

     、菍W生嘗試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冉涣鞣答佅旅娴膯栴}:

     、 怎么想到商是2?

     、 豎式里的6、1怎么得來的?

     、 出示學生的錯誤寫法,讓學生改正。

     、 為什么不商1呢?如果商1,還剩幾個?行嗎?

     、尚〗Y:今后計算有余數的除法,可以用豎式計算。在計算時關鍵要看被除數里最多有幾個這樣的除數。

      2.教學試一試。

      數學學校布置教室:老師有18個氣球,平均分給5個同學,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

      讓學生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旁鯓恿惺?

     、朴脛倢W到的試商方法獨立計算。學生嘗試計算。學生做完之后,互相交流。

     、钦故緦W生的豎式,相互評價,并交流如何試商。

      你是怎么想到商是5的?

      3.探索余數比除數小的規律。

     、疟容^例題和試一試中每道題里余數和除數的大小,你發現了什么?

      先找到每題中的商和余數,讓學生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把余數和除數進行比較,你能用一句話說一說你的發現嗎?

     、茷槭裁从鄶狄瘸龜敌?如果余數和除數相等或者余數比除數大了,說明了什么?

      學生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使學生體會到,如果余數大,就還可以再分。

     、窃谝坏莱龜邓闶街,如果除數是4,余數有可能是幾?如果余數是4,除數可能是幾?

      小結:計算有余數除法,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三、組織練習、實踐應用

      走進數學學校:完成想想做做第2、3題。

      學生先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每組做兩題。

      學生做完之后,老師出示答案,學生核對,并說說是怎么想到商幾?

      比較上下兩行題目,發現有什么區別?

      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列出算式,并用豎式計算。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1、參觀數學學校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

      2、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學校有位小朋友叫林林,50個果凍平均分給9個好朋友,每個小朋友分6個。夠不夠?為什么?還差幾個?50個小朋友可以分幾個?還剩幾個?剩下的分給2個小弟弟,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學生口答

      播放阿凡提的故事

      25張牌,每次最多拿3張,最少拿1張。誰拿到最后一張為輸。

      讓學生回去思考這是為什么?

    二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感性認識3的乘法口訣,然后記住3的乘法口訣,并能運用3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類推、概括、理解、記憶等方面的能力。

      3、通過各式和樣的練習,培養學生樂于探索、勇于爭先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3的乘法口訣的編制、記憶和運用。

      教學難點:

      對“數學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教學準備:

      掛圖、乘法口訣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手工嗎?誰能說說你會用自己的這雙小手做些什么呢?”

      “這是一個周末,方方想給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輛自制的三輪車,就把各個零件拿出來進行組裝,聰明的小朋友們,你能幫他算算,一共需要幾個輪子嗎?”

      二、問題探究

      談話:1輛三輪車需要3個輪子,2輛需要6個,那么3、4、5、6、7、8、9輛三輪車要幾個輪子?

      三、體驗感悟

      1、拿小棒擺三角形。

      2、一個三角形用幾個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嗎?編制口訣?

      3、板書:1×3=3;一三得三。

      4、組織學生擺2、3、4、……個三角形,寫算式,編制口訣。

      四、實踐應用

      “練一練”

      1題:找朋友。

      2題:找規律填數。

      3題:動物運動會。

      數學故事。

      五、小結

      這節課你學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10頁。

      板書設計:

      需要幾個輪子

      1×3=3;2×3=6;3×3=9;3×4=12。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

      3×5=15;3×6=18;3×7=21;3×8=24。

      三五一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學反思:

      這節課學生掌得不錯,記憶方法也能掌握?谠E大部分同學能在課堂上背出來。應用方面還有欠缺。

    二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能感知除法的意義,感悟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系。

      2、能根據具體的除法算式正確選擇乘法口訣求商,并能熟練地口算表內除法。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用除法解決的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能根據具體的除法算式正確選擇乘法口訣求商,并能熟練地口算表內除法。

      教學難點: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用除法解決的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具、學具:視頻展示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出示例3情景圖。

      觀察圖,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教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用乘法口訣求商。(揭示課題)

      二、學習新課

      1、用一句完整的話說一說圖意

      2、小組討論

     、旁鯓恿谐鏊闶?

     、圃鯓忧蟪錾?

      3、反饋。你是怎樣想的?

      4、完成書上的空。

      三、小結

      這節課小朋友們知道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課堂活動

      1、書上80頁課堂活動。

      擺一擺,填一填

     、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幾根?

     、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幾份?

     、72根小棒平均分成8份,每份幾根?

     、56根小棒每份7根,可以分幾份?

      2、練習十六第1題。填表。

      小馬拉車。學生獨立完成,填在書上。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六第2題。

    二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乘、除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并理解各部分表示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掌握乘、除法豎式的書寫方法,能用豎式正確計算乘、除法。

      3、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豎式的計算方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

      計算結果積、商的對位及除法每步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直尺、例7掛圖、學生用直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表內乘、除法口算:

      73 85 204

      72987 366

      32463796

      43 42656

      2、指名兩位同學在黑板上用豎式計算,并口述計算過程和應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導入:加、減法可以用豎式計算,同樣乘、除法也可以用豎式計算,今天我們就學習用豎式計算乘、除法。板書課題:乘、除法豎式

      2、教學例6。

      【演示課件豎式】

     。1)出示例6橫式:59=

     。2)教師啟發:乘法豎式的寫法與加減法的豎式有相同的地方,被乘數與乘數上下對齊數位寫,乘號也與加、減法書寫位置相同,下面也用直尺畫一橫線,橫線下寫積,一定注意相同數位對齊,最后向橫式報告計算結果。

     。3)學生在練習本上試做,教師巡視。學生可互相討論。

     。4)指名學生到黑板上計算,然后訂正。請學生口述書寫及計算過程。

     、傧葘懕怀藬5;

     、谠賹懗藬9,注意相同數位對齊;

     、墼诔藬底筮吙找粋字的位置寫乘號;

     、茉诔颂柡统藬迪庐嬕粰M線,兩邊稍長一點,要用直尺畫;

     、5乘以9的積是45,寫在橫線下面,注意把積的十位上的4寫在十位的位置上,積的個位5要與9對齊;

     、拊跈M式等號后面寫上積45。

     。5)在教師引導下,師生共同總結乘法豎式計算的六個步驟,重點強調積的數位的寫法,一定要相同數位對齊,其關鍵是積的個位與被乘數和乘數的個位對齊。

     。6)學生修正做錯的題。

     。7)反饋練習:

     、侏毩⑼瓿;

     、诩w訂正:豎式中各部分名稱,寫積時注意什么?

      3、教學例7。

      【繼續演示課件豎式】

     。1)出示例7掛圖

     、僖龑W生觀察掛圖,理解題意:把8個蘋果按每2個分一份,可以分成幾份?

     、诿鞔_屬于平均分的第二種分法,用除法計算。列式82=

     。2)教學除法豎式的寫法。

      教師講解:除法豎式的寫法與加、減、乘法的豎式不一樣。哪不一樣呢?

     、傧葘 ,表示是除法計算,被除數寫在 里,除數寫在 的左邊,指導學生在練習本上照寫。

     、8除以2商是4,把4對著被除數8寫在 的上面。同時注明4是商。教師講明,每2個是一份,可以分成4份,共分掉了(24=8) 8個,就把24的'積寫在被除數8的下面,表示從原來的8里分掉8個,8-8=0,說明正好分完,沒有剩余,用0表示,豎式中這樣寫:在24=8,即分掉的8下面用直尺畫一條橫線,用被除數8減去24的積8,等于0,寫在橫線下面,寫時注意與被除數的個位對齊。指導學生在練習本上逐步寫。

      板書:

     、垡龑W生總結寫除法豎式的步驟,重點總結商的對位及商和除數乘積的寫法。

      4、教學例8!纠^續演示課件豎式】

     。1)出示例8: ,這個算式表示直接讓我們求商。

     。2)被除數是63,除數9,商應是幾?(7),商應寫在什么置?因為(7)是7個1,所以要把7寫在被除數個位的上面。

     。3)下一步該怎樣計算?把9和7的乘積寫在被除數的下面。

      最后一步怎樣算?用減法,63-63=0,畫橫線,在橫線下把0與被除數的個位對齊。得0表示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4)反饋練習。

      教師指導做 對重點步驟要強調。

      學生在課本上獨立完成 ,教師巡視指導,后訂正。教師要加強計算步驟及書寫格式的指導,書寫必須規范,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三、鞏固發展。

      1、豎式計算并口述計算步驟及寫法。強調積、商的對位。

      65=84=279=

      2、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通過這一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乘、除法豎式的計算步驟、方法、書寫格式、特別防止積、商數位對錯現象的發生。

      四、全課小結。

      1、讓學生觀看板書,總結今天學的新知識,再次強調重點、難點。

      2、教師糾正、補充性地進行小結。

      五、布置作業。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45 639 67 89

      2、食堂運來24袋米,平均分8天吃,每天吃幾袋?(寫出橫式和豎式)

    【二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下數學教案08-31

    二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案08-27

    二年級數學教案11-06

    二年級趣味數學教案01-11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11-09

    高二年級數學教案11-17

    二年級數學教案【精】12-12

    【推薦】二年級數學教案12-11

    二年級數學教案【熱】12-10

    二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2-10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