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顯微鏡、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2.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二、重點、難點及處理辦法:
了解顯微鏡、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三、實驗器材:
投影設備,掛圖。
四、具體安排:
。ㄒ唬、新課引課:
一般的放大鏡,放大的倍數有限,要想看清楚動植物的細胞等非常小的物體,就要使用顯微鏡。
。 二)新課教學
1.、顯微鏡
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
反饋練習
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后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道理就像投影儀的鏡頭成像一樣;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一次。經過這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了。
2.望遠鏡
有一種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拷劬Φ耐雇哥R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
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實像,目鏡的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把這個像放大。
除了凸透鏡外,天文望遠鏡也常用凹面鏡作物鏡。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
學習指導62頁
用心愛心專心 1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
2)對教師講授的內容有所理解。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活動,使學生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觀察、提出問題、作出猜想、設法證實猜想。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體驗活動成功帶來的喜悅,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初步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教學方法
實驗法、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酒精燈、火柴、乒乓球、電吹風、一端開口的圓筒、細沙、斜面、水、水槽、鐵架臺、燒杯、燒瓶、礦泉水瓶、試管夾、大小試管、手搖發電機。
2,學生準備:小漏斗、小紙片、放大鏡、乒乓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我介紹
二、新課導入
如果老師說:同學們,你們從一生下來就接觸到了物理知識,你們相信嗎?(聲音)如果老師說:講臺上的這瓶滿滿的礦泉水,瓶底有個洞,你們相信嗎?
。ù蜷_瓶蓋,水從瓶底的小孔流出來)
三、進行新課
同學們,物理是一門有趣有味的學科,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完成幾個小實驗。
板書:科學之旅
板書:一、物理是有趣的
演示(1)不會吹走的'乒乓球
器材:電吹風、乒乓球。
做法:將一個乒乓球放在一個大功率的電吹風的風口上,用手扶住,然后通過開動電吹風向上吹氣,松開手,乒乓球不會不會吹走。
用心 愛心 專心 1
演示(2)忽暗忽亮的小燈泡
器材:手搖發電機。
做法:連接好電路,搖動快慢不同,觀察小燈泡的發光情況。
演示(3)上升的小試管
器材:大小試管2支、水
做法:大試管裝滿水,然后將小試管的封閉端向下插入大試管中,將它們倒置,觀察現象。
演示(4)不會滾下的圓筒。
器材:一端開口的圓筒、細沙、斜面。
做法:在圓筒里放上適量的細沙,然后再放在斜面頂端上,圓筒只動一下就不再滾下。 演示(5)冷卻讓水沸騰
器材:水、燒瓶、水槽、鐵架臺、燒杯、酒精燈、火柴
做法:用酒精燈加熱燒瓶直到水沸騰,然后停止加熱并讓其不再冒氣泡,再淋上冷水,又重新看到水沸騰了。
下面同學們自己來完成一些有趣的實驗(分組實驗)
學生實驗1:用嘴吹兩張紙的中央,發現紙片靠近,并未出現他們想象中一吹就分開的現象。 學生實驗2:用漏斗吹乒乓球,無論往哪個方向吹,乒乓球都不會掉下來。
學生實驗3:用放大鏡觀察遠處和近處的景物,發現所成的像都是不同的。
各小組的同學說說自己做的有趣的實驗,發現了哪些現象,有誰能解釋這些現象?
注意:學生還沒有學習相關的物理知識,所以只要求他們參與猜想,至于對錯是次要的,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最重要。在學生回答時,對答對的同學要及時表揚。
板書:二、物理學研究的內容:聲、光、力、熱、電的內容。
同學們,電的發明是人類史上劃時代的一件大事,人類從此進入“光明”時代。隨后電燈、電視、風扇、冰箱、空調、電腦的發明,又使人類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都離不開科學家的發明創造。
板書:三、物理學是有用的。
下面老師給大家介紹幾位著名的物理科學家:
故事一:愛迪生和白熾燈。
故事二:牛頓與萬有引力。
故事三:安培,刻苦學習,專心致志的科學家。
小結:科學家們成功的秘訣在于勤奮,所以“勤奮即天才,功到茅塞于”。有小聰明的人容易淺嘗輒止,在學習上難以取得大的成就。所以你們要向科學家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好奇心、虛心、上進心和恒心。
板書:四、怎樣學好物理?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讓學生明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學問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學物理不能死記硬背,貴在理解,多問!盀閷W貴有疑,有疑貴問師”。
。3)聯系實際、聯系社會
我們學了知識以后,如果能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就完成了一次飛躍,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問,又從課本中找到根據,就又完成一次飛躍。
四、總結新知
學習物理,就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世界,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善于動手,加以實踐,找到規律,得出結論。
五、課后鞏固
寫一篇物理課隨想。
六、板書設計(略)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2、通過觀察、參觀或看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
3、通過學習,了解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聲可以傳遞信息,聲可以傳遞能量。
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學情預設】:學生舉例:聽天氣預報,知道天氣情況;聽老師講課,獲得知識;碎石;樓道聲控開關;聲吶。
這一章我們學習了有趣的聲現象,知道了聲的概念非常廣,包括我們能聽見的聲音和聽不見的超聲和次聲,同學們你們知道生在我們生活、生產和現代技術中有哪些應用呢?
可見聲的利用非常廣泛,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聲的利用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的現象引入,體現生活與物理的聯系,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學導并舉、約26分鐘
為了便于研究,我們把聲的利用進行以下分類:
(一)聲在生活中的應用
【學情預設】:舉出生活中利用聲的例子。
在生活中我們利用聲音獲得信息:如聽老師講課,人與人的交流,聽廣播,根據打雷聲判斷要下雨了等等,可見聲音是我們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
【設計意圖】:讓學生養成勤于觀察的習慣。
【學情預設】:觀看圖片,了解超聲波加濕器原理。
(多媒體展示)超聲波加濕器:北方干燥的的冬季,把超聲波通入水罐中,灌中的水會被破碎為許多小霧滴,再用小風扇把霧滴吹入室內,就可以增強室內的濕度。
【設計意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學情預設】:思考,回答,進行對比,區分傳遞信息和傳遞能量。
提問:超聲波加濕器是用來傳遞信息嗎?
總結:可見聲除傳遞信息外,還可以傳遞能量。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聲可以傳遞信息還可以傳遞能量。
(二)聲在醫療上的應用(多媒體)
(1)【學情預設】:舉出醫療上聲利用的例子。聽診器:中醫中的:“望、聞,問、切”,其中聞就是聲,這是利用聲音診斷病的'最早的例子。
【設計意圖】:學生了解聲音在醫學上的應用。
(2)【學情預設】:觀看圖片了解原理。B超:向病人體內發射超聲波,同時接收體內臟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攜帶的信息通過處理后顯示在屏幕上。
(3)除去結石 :向體內發射超聲波,解釋被擊成細小粉末,從而排除體外。
(4)藥液霧化器:對于咽喉炎、氣管炎等疾病,藥力很難到達疾病的部位,利用超聲波將藥液破碎為小霧滴,讓病人吸入,增強療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舉例子,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通過老師補充,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知道聲在醫療中的重要作用。
上面應用,哪些是傳遞信息的?哪些是傳遞能量的?
【設計意圖】:進一步區分傳遞信息和能量。
(三)在軍事上的應用
【學情預設】:學生看書,了解回聲定位。
蝙蝠夜間活動,但從不碰壁,為什么呢?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1)學生做動手動腦學物理第2題.學生計算。
聲吶:根據回聲定位,發明了聲吶,探測海洋的深度,匯出地形圖。
【設計意圖】:掌握回聲測距,進一步理解聲吶原理。
(2)雷達——根據回聲定位原理,判斷目標位置。
(四)在工業上的應用
(1)超聲波探傷:在不損壞樣品的前提下,檢測樣品的質量。(2)清洗鐘表等精細的機械。把被洗的物體放在清洗液里,超聲波穿過液體并引起激烈的振動,把上面的污垢敲擊下來而不損壞被洗物體。
(3)【學情預設】:自學書本p9—p10,學生舉例,有困難可以小組討論。
利用超聲波對鋼鐵,陶瓷、寶石等堅硬物體進行鉆眼、切削加工,這種加工精度和光潔度很高。
【設計意圖】:學士自學能力的培養,聲在工業上的應用,學生較陌生,通過老師的補充,利用多媒體視頻輔助教學,有助于學生了解工業上聲的應用。
課后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1)聲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聲在醫療方面的應用。
(3)聲在軍事上的應用。 (4)聲在工業上的應用。
板書
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超聲波加濕器
在醫療上的應用:B超、霧化、超聲波碎石
在軍事上的應用:聲吶
在工業上的應用:鉆孔、切削、清洗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彈力,彈力產生的條件。
2.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3.知道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原理。
4.能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
2.經歷選擇材料自制彈簧測力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具有積極探索制作和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意識。
2.在使用彈簧測力計時具有保護儀器的意識。
教學重點
1.理解彈簧的伸長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的關系
2.讓學生經歷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的過程。
3.掌握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的正確方法。
教學難點
1.形變、彈力
2.物體形變大小與外力大小的定量關系
教具準備臂力器,體重秤,彈簧秤,握力器,拉力器,氣球
分組實驗:彈簧、鐵架臺、刻度尺(30cm)、鉤碼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跳水運動員在跳板上跳水的比賽錄象,創設輕松的學習環境。
。ǘ┻M行新課
一、彈力
演示實驗:當用手拉(或壓)彈簧時,彈簧受力發生形變,這時,彈簧對手也產生一個拉(或推)的力。
舉例:跳水運動員向下壓跳板時,跳板受壓后變彎,發生形變。同時,變彎的跳板也在向上推運動員。
師:當物體發生形變時,會產生一個力的作用。
這種因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
師:你還知道哪些物體在哪種情況下產生彈力?
生甲:撐桿跳高運動員在撐桿跳時,將桿壓彎,桿會產生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彈力。
生乙:我將手中的尺子壓彎時,尺子對手有力的作用,這個力也是彈力。
生丙:射箭運動員射箭時,將弓拉彎,被拉彎的弓對手也有力的作用,這個力就是彈力。
生。何覍⑹种械南鹌そ罾L,橡皮筋也會產生彈力。
生戊:打籃球時,球與地面擠壓(或碰撞),也會產生彈力。
師:以上同學都說得很好,生活中產生彈力的例子還很多,例如我們通常所說
的`壓力、支持力,其實質都是彈力。
舉例:把手指壓在桌面上,手指發生形變,對桌面有一個力(彈力)的作用,同樣,桌面發生形變,對手也有力(彈力)的作用,手對桌面的彈力就是壓力,而桌面對手的彈力就是支持力。
師:對這個問題同學們有疑問嗎?
生:桌面發生形變我們都看不出來。
師:我們來看一個演示實驗。
關于物體微形變的演示實驗:
演示玻璃瓶的形變。如圖5.3一l所示,找——只橫截面為橢圓的大號墨水瓶,在瓶口所加的橡皮塞中穿入一根兩頭開口的細玻璃管(半徑1~2mm,長約30cm)。向瓶內灌滿紅水,使水柱在管中有適中的高度,再在管的背面襯以帶刻度的白紙板。
演示時,先用教鞭(或鋼筆桿)輕敲瓶壁,讓它發出清脆的響聲,(表示玻璃比較硬)。然后用手指沿橫截面的短軸方向緊壓瓶子。因瓶子受到這樣的按壓后容積變小,管中水柱明顯上升(如圖9)。當放開手后,水柱液面就恢復到原來的位置。再沿瓶橫截面的長軸方向壓瓶,則由瓶的容積變大,水柱就明顯下降(如圖b)。這說明玻璃受力要發生形變的。同理,桌面受力也是要發生形變的,只是形變很微小我們肉眼看不出來而已。
師:歸納以上例子及實驗現象,你可得出什么結淪?
生:物體發生形變時,會產生一種力,這種力叫彈力。
板書:因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彈力。
二、彈簧測力計
師:要知道力的大小,我們就要用專門的儀器進行測量,測量力的儀器叫測力計,實驗室用的測力計叫彈簧測力計。
教師出示彈簧測力計,請大家觀察桌面上的彈簧測力計的構造。
師:請一位同學說說彈簧測力計的構造。
生:彈簧測力計的構造有:刻度盤、彈簧、指針、掛鉤、掛環。
師:你觀察很仔細、很全面、講得很好,彈簧測力計主要構造是:刻度盤、彈簧、指針。
板書:2.彈簧測力計
構造:刻度盤、彈簧、指針
師: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生: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長就越長。
師:這里請大家注意,彈簧受到的拉力能不能無限制地增大?彈簧會不會無限制地伸長?會出現什么情況?
生:不會,當拉力增加超過某個限度時,彈簧會被拉斷。師:對。彈簧要在一定的彈性范圍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伸長就越長,彈簧測
力計就是根據彈簧這個特性來量度力的大小的。
板書:工作原理:在一定的彈性范圍內,彈簧受力越大,伸長越長。
師:你們還知道哪些測力計?
生甲:握力計。
生乙:拉力計。
師:下面請大家閱讀課本P84的內容弄清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并請一位同學說說。
生: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1)了解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量程),不要測量超過它量程的力;
(2)明確分度值: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3)校零:測力前要使指針對準零刻度線,如果有偏差,要調節到兩者對準為止;
(4)測力時,要使測力計內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一致,彈簧不要靠到刻度盤上。
師:說得很好,很全面,下面請大家觀察桌面上的彈簧測力計,針對這只彈簧測力計,再請一位同學說說如何正確使用?
生:①桌面上這只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0~5N,不要測量超過5N重的物體。②這只彈簧測力計每一大格表示1N,每一小格表示0.2N,即分度值是0.2N。③這只彈簧測力計的指針已校零。④測力時,要使測力計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一致,并讓彈簧不要靠在刻度盤上。
師:你也說得很好,下面大家思考幾個問題?
、偃绻鶞y的力超過5N,會出現什么情況?
、谥羔樔绾涡A?
生甲:如果所測的力超過5N,彈簧被拉長后不會恢復原狀,甚至被拉斷。
師:正確。
生乙:如果彈簧測力計不測力時,指針不在零刻線處,只要上下移動指針即可。
師:使用前還要上下拉動彈簧,看看彈簧是否靠在刻度盤上或指針是否被刻度盤卡住,如果力的大小是不變的,要等指針穩定后讀數才準確,如果力的大小是變化的要抓住瞬間讀數。下面分組實驗,請用彈簧測力計做測力的小實驗:
、儆檬掷瓘椈蓽y力計的掛鉤,使指針指到1N、5N、10N,感受一下1N、5N、10N的力有多大。
、诎岩桓^發拴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用力拉頭發,讀出頭發被拉斷時拉力的大;
、塾脙蓚彈簧測力計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誰的拉力大些,想想為什么?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檢查,督促每個學生動手、參與。
師:請各組把你們所測的頭發被拉斷時的拉力大小,兩個彈簧測力計對拉時拉力大小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發現。
生甲:交流后得出:不同組頭發被拉斷時拉力不同。
師:正確,因為不因人的頭發硬度不同。
生乙:交流后得出:兩個彈簧秤對拉,穩定時拉力大小相同。
師:正確,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生乙: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小是相等的。
師:你對力的概念掌握很好,希望以后繼續努力,下面請大家將課前準備好的器材擺在桌面上,按照課本P84圖5—17,制作橡皮筋測力計。比比看誰做得又快又好,發現問題可及時提出來。
學生動手制作,教師巡回檢查,指導。
生:老師,手邊沒有1N、2N、3N……的重物,怎么標刻度線?
師:可以用硬幣,這時的刻度不是1N、2N:3N……而是一個硬幣重,兩個硬幣重……當然,也可以用標準的彈簧測力計來與橡皮筋測力測互拉(平行于刻度板一條直線互拉),通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來作刻度為了增大橡皮筋測力計的測量范圍,可以把幾根橡皮筋并在一起使用。
生:為什么橡皮筋測力計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師:因為橡皮筋越拉長,直徑越小,伸長與彈力不成正比。
請做好的同學拿到講臺上,請代表上臺評比。
學生代表上臺評比,比出一等獎3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10名。
教師將獲獎的橡皮筋測力計保存在實驗室,并向每人頒發獎品,以示鼓勵,請全班同學掌聲祝賀。
課堂
師: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通過本節課學習,我們學會制作橡皮筋測力計,學習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知道了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及彈力。
師:你歸納得很好,很全面,全班同學以掌聲鼓勵。
師:下面每位同學都對自己在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板書設計
第三節彈力和彈簧測力計
一、彈力因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彈力
二、彈簧測力計
1、構造
2、使用方法
布置作業
l、課本P87,作業1、2、3。
2、同步學習與探究本節的開放性作業部分。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
2、知道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并知道它與其它單位的關系。
3、知道測量存在誤差。
過程與方法:
1、會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會進行特殊測量。
2、會正確使用手表或停表測量時間,并會估測時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1、刻度尺的使用和測量時間。
2、單位的換算和特殊測量。
教學難點
1、單位的換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準備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課本、鐘表、錄音機。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在生活、生產和科研中,人們經常要進行各種各樣的測量。體檢時量身高、體重、血壓等,買菜時稱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剛到學校醫務室去體檢,醫務人員給小剛量完身高后告訴小剛他的身高是163。小剛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學生討論并得出正確的結果:163厘米或1米63)
講解:上述問題告訴我們,測量時必須首先規定被測量量的單位。為了世界各國交流的方便,1960年,國際上通過了一套統一的測量標準,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ǘ┻M行新課
一、長度的單位及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它的長度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km=103m;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離約30km(公里),初二年齡段的同學身高多數在1.5m—1.7m之間,手掌的寬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寬度大概是1cm。
2、長度的估測
問題1:請目測一下黑板的長度。
。ㄕ5個同學目測,再用米尺實際測量,比較誰目測的結果更準。)
問題2:人們正常走路一步的距離大約為0.5m,以此為長度標準,估測教室的長度。
。ㄕ垉赏瑢W同時在教室中走路進行估測)
3、長度的測量
長度估測的結果精確度是不高的,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可以選擇適宜的長度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展示:各種類型的長度測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標卡尺(精度高)、螺旋測微器(精度高)等]。
介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學生看課本P21并讀出圖2-15及圖2-17的長度)。
活動1:(1人一組):用刻度尺測量物理書的長度和寬度(結果填入P22的表格中)。
。ㄟx擇兩個較為典型的、有點問題的測量數據進行評價。)
活動2:(兩人一組):測量乒乓球的直徑。
。ń處熝惨,并對同學進行指導。)
介紹:國際乒聯為了我們限制我們中國乒乓球選手,同時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動在全世界更好地開展,把乒乓球的直徑從原來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謂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賽從原來的一局21分制改為現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剛結束的第28屆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選手表現依然銳不可擋,取得男雙、女單、女雙三塊金牌。
4、特殊長度的測量
問題1.如何測量一個碗口的周長?
思路:被測長度的特點:
、偾;
、谝巹t(圓)。
測量方法:
、僦苯佑镁沓邷y量;
、诨鸀橹保河眉毦繞硬幣一周再拉直測量或將硬幣在直線上轉圈;
、劾脠A周公式C=2πr=πd:兩塊三角板一把尺子夾緊硬幣即可量出直徑或用紙將圓描下,再將紙上的圓對折即可測出直徑或利用幾何方法(有多種方法)找到直徑來測量。
問題2.漳泉肖鐵路通過惠安的唯一一條鐵路線,如何知道這條鐵路的總長度呢?
思路:被測長度的特點:距離太大,難以直接用刻度尺測量。測量方法:
、偕暇W查找(現場上網查找,搜索關鍵字:漳泉肖鐵路全長<128km>);
、诮柚=ㄊ〉貓D間接測量。
問題3.如何測出一盤蚊香燃完所需的時間?
思路:被測時間特點:時間太長。測量方法
。孩僦苯佑檬直頊y量(要有耐心,可邊做事情);
、诶帽壤郎y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時間即可。(現場實驗,小段蚊香長度約為1.5cm,蚊香的.燃燒速度約12cm/h)
說明:上述三個問題先分析特點,方法讓學生討論后再一一評價。鼓勵學生多找方法,并盡量找到簡單實用的方法。
二、時間的單位及測量
1、時間的單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經常進行長度的測量外,也經常需要對時間進行測量。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它的時間單位:年(y)、天(d)、時(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時間的估測
活動3:(集體活動):估測1分鐘的時間長度。(請三個同學上臺面向黑板,其余同學當裁判,講臺桌上的大時鐘面向“裁判”,教師喊計時開始,三名若認為1min時間到則舉手,比比看誰對1min的時間估測更準一些。)
3、時間的測量
講解:時間估測的結果精確度是不高的,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可以選擇適宜的時間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活動4:(2人一組):停表的使用。(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對停表的使用方法進行簡單講解,然后教師喊口令,學生按停表計時,請同學相互幫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動5:(2人一組):跑圈測時。(請三位自認為速度較快的同學分別從教室前門繞到教室后門再回到前門跑一圈,各組同學分別測出每位同學所用的時間,然后請其中一組同學用他們的測量結果判斷誰的速度更快。)
三、測量誤差
介紹測量誤差。(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23信息窗內容)
[課堂小結]
利用多媒體顯現本節知識結構進行小結。通過對一些特殊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問題的探討,除了掌握這些簡單的物理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學習生活當中處理問題的時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開,如此你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板書設計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一、長度的單位及測量
二、時間的單位及測量
1、長度的單位
2、時間的單位
3、長度的估測
4、時間的估測
5、長度的測量
6、時間的測量
7、特殊長度的測量
三、測量誤差
布置作業
1.20分鐘能力試卷;
2.完成練習冊題目;
3.自制一個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測量課桌的高度和長度。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6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復述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并會用來解釋一些有關的簡單的問題;能說明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學會畫簡單的光路圖。
2、過程與方法:培養自己的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知識遷移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及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通過對法線的形象解釋,滲透真正做人的思想教育。
二、重點、難點
重點:光的反射定律
難點:引導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全面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三、教具
教師用:光的反射裝置(自制暗箱)、平面鏡、白紙、手電筒、多煤體課件
學生用:量角器、紙屏(附有角度)、激光手電筒、紙板
四、師生交流過程
。ㄒ唬┰\斷補償:光在均勻的介質中如何傳播?
。ǘ⿲胄抡n:通過課件展示:《手術室里的燈光》,介紹愛迪生為媽媽治病的故事。
。ㄈ┻M行新課
1、意外的發現
啟發質疑:為什么愛迪生把鏡子放在這些蠟燭的.后面,就會使他媽媽的周圍變得很亮?引導學生討論得出:蠟燭發出的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光照射到鏡面上被擋住而改變了傳播方向,又反射回去。
列舉事例:讓學生交流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光的反射現象。并將他們進行分類,說明分類的依據?(如:根據能不能發光或面的光滑程度等。)
2、提出問題:光在物體表面是怎樣反射的,有沒有規律,有什么樣的規律?為什么不同的表面反射光的情況不同?你還想研究哪方面的問題?
3、設計實驗與收集數據
2)、實驗驗證
a、“三線共面”,引導學生猜想入射光線相對反射光線和法線確定的一個平面有幾種位置關系,怎樣確定反射光線的空間位置?師生共同
討論得出實驗步驟:
、、將鏡面平放在桌面上。
、、把紙板豎立在鏡面上,使接縫與鏡面垂直。
、、讓入射光線沿著被固定的平面射到接縫和鏡面的交點上
、、慢慢地轉動另一平面,尋找反射光線。
學生實驗,討論,教師進一步用課件演示說明:紙板可轉動的面向前轉向后轉都觀察不到反射光線,只有當這個面與被固定的面為同一平面時,才清晰地觀察到反射光線。
b、“二線分居”,引導學生回想實驗中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相對法線的分布情況,提出問題:能否找到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位于法線同側的情況,利用反正法。
c、“兩角相等”,提問:根據上面的研究能不能確定反射光線的位置?(不能)要想確定具體位置,還需研究他們之間的什么關系?(角的關系)利用課件介紹入射角、反射角。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并運用分析、歸納的方法由學生歸納實驗結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探究能力。
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同時做實驗記錄,師巡回指導。
4、分析與論證
實驗完成后,大家從中發現哪些規律?
引導小組發言,展示實驗記錄。
讓學生完整的歸納反射定律的內容。
設疑:能不能說“入射角=反射角”
。ㄗ⒁庖蚬P系,借助課件中的反射
大家庭,形象、生動的理解)
5、交流與合作
1)、兩人共同完成“互看”實驗,利用多媒體展示光路圖。(如圖1)
2)、選派一生利用反射裝置從立體角度讓學生看到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關系。
。ㄋ模、課堂小結
1、讓學生回憶本章有哪些收獲?(如: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兩種反射類型等;思想方法:模型法,猜想驗證法,探究法;思想方面:正直做人。)利用課件展示本節知識的內在聯系,點明學習目標。
2、交流本節實驗的得與失(如:實驗過程中的),以及生活中的困惑。
。ㄎ澹、奇思妙想
1、現代VCD影碟機是利用激光照在刻有凹凸的光碟上通過在接收器上讀取光信號而播放音像。
2、利用平面鏡還能觀察到角度的微小變化情況,如圖2所是,從A點發出的一束光射到平面鏡上O點,反射光沿著A.MN原路返回,當平面鏡繞O點轉動150,反射光線在水平標尺MN上的光點移動了厘米(已知AO=1M)
。ǹ梢赃x做課件中的鞏固練習,也可以進行達標訓練)
。、作業設置
1、小論文,如果沒有光的反射,我們的世界將會怎樣?
2、收集俄羅斯”進步號”無人飛船制找造人工白晝實驗。
3、用玻璃建樓房有哪些利與弊?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物體所受重力和物體質量的關系。
2.知道g=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義。
3.知道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線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實驗探究重力大小和質量的關系。
2.難點
。1)實驗探究重力大小和質量的關系。
。2)重力的方向。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討論、交流法。
教具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彈簧測力計、若{:個鉤碼。
演示實驗:重垂線、湯匙、木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大小用什么測量?
2.如何畫力的示意圖。
二、導入新課
讓學生觀察以下三種不同情況木球運動:
1.把一只木球舉到一定高度放手讓其自由下落。
2.把一只木球斜面向上拋出,觀察其運動路線。
3.讓一只木球在講臺上沿直線滾動,滾到講臺邊后落向地面。
師:以上三種木球運動有什么共同之處?
生:都是落向地面。
師: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生:這是由于地面上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師:你講得很好,說明你很善于觀察、思考。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這種來自地球的力。
板書:第四節來自地球的力
三、新課內容
1.重力的概念。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86重力,圖5—20的配文。
生:閱讀。
師:通過以上閱讀,你知道了什么?
生甲: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叫重力。
生乙: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水往低處流,拋出去的物體都會落回地面。
生丙: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成熟的蘋果會豎直下落。
師:大家閱讀很認真,而且抓住了要點,講得很好。據說正是下落的蘋果打在牛頓的頭上,激發了他的靈感,打開了揭示引力迷宮的大門。希望以后下落的桔子、梨子打在你們的頭上,你們也能產生靈感,再打開一個個科學迷宮。
人們對自然界事物的認識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對重力的認識也一樣,下面請同學們閱讀“信息窗”。
師:重力的施力物體是什么?
生: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師:對,地球是否也受到地面上物體的吸引力?根據是什么?
生:根據物體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球也受到地面上物體的吸引力。
師:有疑問嗎?
生:地球受到地面上物體的吸引力,怎么不會向地面上的物體方向運動?
師:因為墻球的質量很大,受到的力很小,所以感覺不到地球向地面上的物體方向運動。
板書: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叫重力。
2.重力大小。
師:重力是一種力,則重力也應有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要素,重力的大小如何測定?重力的方向如何確定?重力的作用點如何確定?
下面,我們先來探究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如何測定?
生: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測力計來測定。
師:正確。如何用彈簧測力計測物體重力的大?
生:把物體掛在豎直放置的彈簧測力計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等于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
師:基本正確,請大家注意: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要當彈簧測力計和物體都處于靜止狀態時,指針示數穩定,才能讀出示數。否則,物體處于運動狀態,指針示數不穩定,無法讀出示數的。
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簡稱物重。
下面請大家閱讀課本P87“加油站”
請同學們猜想:鉤碼的質量越大,那么鉤碼所受的重力是否也越大?
生:鉤碼的質量越大,所受的重力也越大。
師:怎么證明你的猜想正確?
生:實驗。
師:現在大家基本上掌握了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知道任何猜想是要用實驗驗證。你們準備如何設計實驗?
生:桌面上有6只質量為50g的鉤碼,第1次在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只鉤碼,測出它的重力大小,然后逐個增加,分別出2只鉤碼,3只鉤碼……所受的重力大小,并填在課本P87表格中,通過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師:你設計得很好,大家掌聲鼓勵,下面大家分組實驗。
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實驗,教師巡回檢查。督促每個學生動手、參與。
師:下面請各小組交流實驗數據,看看哪些數據是相似的,哪些數據表現出異常,為什么會這樣?
生:討論、交流。
師:通過分析實驗數據,你的結論是什么?
生:物體所受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約等于9.8N/kgo
師:正確,你歸納得很好,在物理學中用符號G表示物重,m表示質量,g表示一個物體的物重跟這個物體的質量之比,則物重與質量的關系為=g或G=mg。
在精確度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可取g=10N/kg,而lkg質量的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約為10N。如果題目沒有交代,一般g取9。8N/kg。
板書:G/m—g,或G=mg。
m單位是kg,G單位是N,g單位是N/kg。
例題1:課題P87。
先讓學生閱讀,然后指出:一道題目中有兩個質量,兩個重力,應用角標以示區別,如m1、m2,G1、G2。
例題2:一塊鋼錠質量是4t,計算它所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已知:m=4t=4103kgg=9。8N/kg
求:G=?
解:G=mg=4103kg9。8N/kg=3。92104N
答:鋼錠所受的重力是3。92104N
師:這里請大家注意:人們常說“這一袋米的重量是10kg"或“買10kg的大米”都指的是質量,質量習慣稱為重量。然而,人們在生活中也常把重量理解為所受重力的大小,特別是還有不少的物理書、科普書也把重力稱為重量。為了回避這些模糊不清甚至彼此矛盾的提法,我們教材中將物體所受重力大小稱為物重,質量就是質量,不提“重量”這個詞。
3.重力方向。
請同學們觀察:(1)小木球自由下落的方向。
。2)懸掛物體的線自由下垂的方向。
引導學生分析:小球受重力作用自由下落,下落時運動方向即重力的方向,這一方向豎直向下;懸掛的物體受重力的作用拉懸線自由下垂,懸線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方向,這一方向豎直向下。
師:你可得出什么結論?
生: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板書:3.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出示重垂線,讓學生觀察。
演示重垂線檢查教室墻面否豎直。
師:重垂線的原理是什么?
生:根據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師:你還知道重垂線有哪些應用?
生甲:用重垂線檢查工作臺面是否水平。
生乙:用重垂線檢查墻壁上的畫是否掛正。
演示實驗如下圖,讓學生觀察兩條重垂線的方向,看它們是否相同?重垂線與水平桌面、傾斜桌面是否垂直?
生:兩條重垂線方向相同,都在豎直方向,重垂線
方向與水平桌面垂直,與傾斜桌面不垂直。
師:課后每位同學自制一重垂線,校準教室的墻壁是否豎直、桌面是否水平,窗臺是否水平。
師:地球是圓的,站在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所受重力都是豎直向下的?(出示在和我們相對應的地球的另一面阿根廷人的幻燈片)
生:討論、交流。
師:重力方向實質是指向地心的。(地球半徑方向和地球表面—一水平面垂直),對于人和阿根廷人上下判斷與我們是一樣的。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師:請問學們閱讀課本P88下半部分內容。
學生閱讀
帥:通過閱讀,你知道了什么?
生甲: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是叫做重心。
生乙: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就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質量分布均勻的球的重心在球心。
師:有問題嗎?
生:質量分布不均勻,或形狀不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哪里?如何確定?
師:這樣的物體的重心也是可以計算出來,只是很復雜,還必須使用高等數學。但其中一些小物體的重心也可以通過實驗把它的大致位置找出來,如課本P88圖5—24,湯匙的重心。
下面請大家找一找自己的鋼筆、鉛筆、文具盒的重心。
學生隨堂實驗探究。
師:人體的重心會隨姿態的改變而改變,原因是人的幾何形狀改變了。人下蹲時,重心如何改變;人站起來時,重心又如何改變。
生:人下蹲時,重心降低;人站起來時,重心升高。
師:由于重力的作用線過重心,方形薄板的重心可以用懸掛法來測定。
演示實驗:先后用繩系住方形薄板同一條邊上的兩個端點,并懸掛起來,板靜止時,重心在過端點的豎直線上,將兩次懸掛時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條豎直線畫下來,可以確定重心就在這兩條線的交點O處。實驗結果表明:方形薄板的重心就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師:懸掛法可以確立各種物體的重心,一般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就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師:下面請大家閱讀課本P89“信息窗”提高物體穩度的決竅。
學生閱讀
師:通過閱讀,你知道了什么?
生:提高穩度方法有兩種:一是增大支面,二是降低重心。
四、歸納及學習過程評估
師: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生:討論、交流后得出:通過本節課學習我們知道了:對地球對地面上物體的吸引力叫重力,重力與質量關系為G=mg,g=9。8N/kg,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重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上。
師:你歸納得很好,說明你上課很認真,希望今后保持這種習慣,下面每位同學都對自己在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五、課后練習
1.課本P901、2、3。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六、板書設計
第四節來自地球的力
1.地球對地面上物體的吸引力叫重力。
2.重力的大。海絞,G=mg
m單位是kg,G單位是N,g取9。8N/kg(或10N/kg)
表示質量為lkg的物體,受到重力為9。8N。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七、課后反思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了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應用。
2、通過觀察、參觀或者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
重難點
。ㄖ攸c)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應用.
。y點)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活動流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復習提問
引入新課
進行新課
1. 什么是噪聲?(分別從物理角度和環保角度加以說明)
2. 噪聲的危害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3. 控制噪聲的三種途徑是什么?
在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有趣的聲現象,知道了聲的概念比較廣,包括聲音(人耳能感覺到的那部分聲)、超聲(頻率高于20000 Hz的聲)和次聲(頻率低于20 Hz的聲).聲在生活實際、工農業生產和現代科技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一 、聲在醫療上的應用
1.中醫診病通過“望、聞、問、切”四個途徑,其中“聞”就是聽,這是利用聲音診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準確地獲得人體內部疾病的信息.醫生向病人體內發射超聲波,同時接收體內臟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攜帶的信息通過處理后顯示在屏幕上.超聲探查對人體沒有傷害,可以利用超聲波為孕婦作常規檢查,從而確定胎兒發育狀況.
3.藥液霧化器
對于咽喉炎、氣管炎等疾病,藥力很難達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聲波的高能量將藥液破碎成小霧滴,讓病人吸入,能夠增進療效.
4.利用超聲波的高能量可將人體內的結石擊碎成細小的粉末,從而可以順暢地排出體外.
二、超聲波在工業上的應用
1.利用超聲波對鋼鐵、陶瓷、寶石、金剛石等堅硬物體進行鉆孔和切削加工,這種加工的精度和光潔度很高.
2.在工業生產中常常運用超聲波透射法對產品進行無損探測.超聲波發生器發射出的超聲波能夠透過被檢測的樣品,被對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樣品內部有缺陷,超聲波就會在缺陷處發生反射,這時對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發生器發射出的超聲波信號.這樣就可以在不損傷被檢測樣品的前提下,檢測出樣品內部有無缺陷,這種方法叫做超聲波探傷.
3.在工業上用超聲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聲波,清洗液的劇烈振動沖擊物品上的污垢,能夠很快清洗干凈.
三、聲在軍事上的應用
1.現代的無線電定位器——雷達,就是仿照蝙蝠的超聲波定位系統設計制造的.
很多動物都有完善的發射和接收超聲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間出來覓食、活動,但它們從來不會撞到墻壁、樹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確度確認目標.它們的.這些“絕技”靠的是什么?原來蝙蝠在飛行時會發出超聲波,這些聲波碰到墻壁或昆蟲時會反射回來,根據回聲到來的方位和時間,蝙蝠可以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
2.聲納
根據回聲定位的原理,科學家們發明了“聲納”,利用聲納系統,人們可以探測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四、聲在生活中的應用
1.超聲波加濕器
理論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條件下,一個物體振動的能量跟振動頻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介質質點振動的頻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國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聲波通入水罐中,劇烈的振動會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許多小霧滴,再用小風扇把霧滴吹入室內,就可以增加室內空氣的濕度.這就是超聲波加濕器的原理.
2.我們在生活中利用聲音獲得信息.例如人們交談、聽廣播、聽錄音等,聲音是我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閱讀課本30頁“科學世界”
提問
創設情境
介紹聲音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回答
學生
閱讀課文
討論思考
板書設計
教學小結
1.聲在醫療上的應用
2.聲在工業上的應用
3.聲在軍事上的應用
4.聲在生活中的應用
作業設計
1.“動手動腦學物”中的1、2題。
2.學習高手49頁1、2、8題。
3.完成配套練習冊中相應的內容。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9
【課題 】
認識物理第一章走進實驗室第一節:學習科學探究
【課時】
1 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知道基礎物理由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學等組成。 初步了解物質世界有宏觀、微觀、宇觀三個層次。認識到測量是實驗探究的重要環節。 知道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了解安排這些步驟的原因。
2、 過程與方法
觀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現象,初步了解觀察的科學方法。 通過觀察常用實驗儀器,認識到測量工具對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性。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物質世界產生神秘感,對物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認識“沒有物理學就沒有現代文明”的道理。激發學生初步的探究意識和對探究的渴望,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望。 讓學生認識到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教學重點】
讓學生對科學探究活動形成一個概貌性的認識,提高學生對物理的興趣。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物理現象,探索物理規律的意識。認識“家庭實驗室”的重要性。
【教學器材】
音叉、光具座、天平、電流表、電壓表、彈簧測力計、量筒、量杯、溫度計、刻度尺、玻璃杯、水、紙片、蓋和底鉆小孔的塑料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學習一門新的學科:物理學。什么是物理學?物理學有怎樣的作用?學習物理為什么要進行控究?怎樣才能學好物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這些問題。
二、新課教學
。ㄒ唬┱J識物理學
1、學生閱讀課文,了解物理學的重要性:
物理學是:認識世界的科學,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是產生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
科學精神的科學。(基礎物理由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學等組成)
2、學習物理不但要學習知識、技能,還要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和科學精神。
學習物理還對提高科學素質有特殊作用。(強調物理學的重要性,一定要學好物理。)
。ǘ┰鯓硬拍軐W好物理?
1、重視實驗和探究性學習。要學會觀察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動手動腦的自主學習。
2、注重知識的理解。
。ㄈ、參觀實驗室
1、要求學生明確走進實驗室有兩大任務:觀察奇妙的物理現象和了解實驗室的儀器、設施。
2、在實驗室,還應引導學生參觀實驗室的各種儀器、設施,特別是要認識各種常用的測量儀器,為今后學習實驗探究做準備。對這些儀器可以觀看使學生感受物理實驗的氛圍,消除對儀器的神秘感。
。ㄋ模、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師講故事:
某個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驚奇地發現,房頂上掛著的吊燈因為風吹而不停地有節奏地擺動。他想,脈搏的跳動是有規律的,可用來計時。于是他一面按著脈搏,一面注視著燈的擺動。不錯,燈每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基本相同。這使他又產生了一個疑問;假如吊燈受到強風吹動,擺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擺動的時間還是一樣嗎?伽利略把鐵塊固定在繩的一端掛起來,再把鐵塊拉到不同高度讓它開始擺動,仍用脈搏細心地測定擺動的時間。結果表明每次擺動的時間仍然相同。這個實驗結果證明他的想法是正確的,即“不論擺動的幅度大些還是小些,完成一次擺動的時間是一樣的”。這就是物理學中擺的等時性原理。
后來,人們對擺動繼續深入研究,不僅進一步發現了擺的周期與擺長間的數學關系,并據此發明了鐘表。
然后請學生們一起討論,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伽利略通過觀察,發現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現象?伽利略怎樣提出問題?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樣證實了自己的猜想?科學家對擺動規律的探究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ㄍㄟ^觀察到的現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ㄎ澹、建立家庭實驗室。
簡單地介紹如何利用周圍的事物建立實驗室
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物理,不僅需要動腦,還需要動手;物理學不僅有用,而且還能提高我們的科學素質。
。、教育學生遵守實驗室守則
三、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物理學是怎樣的一門科學,知道了物理學是很有用的,也很有趣的一門科學,知道了學習物理要學什么和怎樣學習,初步了解了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
四、布置作業:
1.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看物理書,討論什么是物理學?討論發生在家里的物理現象和物理學對社會進步的主要作用。
2.寫一篇對物理學的初步認識的小論文。
3.做一些小實驗
靜電小實驗、三原色陀螺
【板書設計】
認識物理
一、 基礎物理由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學等組成。
物理學:認識世界,改變世界,產生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的科學。
二、 學習物理:學習知識、技能和科學探究方法、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質)
三、 怎樣才能學好物理:1、重視實驗和探究式學習。2、注重知識的理解。
第一章 走進實驗室第一節:學習科學探究
一、 觀察奇妙的物理現象
觀察是科學發現的重要環節。
二、認識常用的測量工具
三、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分析論證,評估,交流合作。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探究光的直線傳播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來認識光的反射規律和光路可逆現象。最后介紹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現象。本節課利用生活中的反射現象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利用實驗幫助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及加深知識的理解掌握。
二、學情分析:
這節課之前,學生已探究過光的`直線傳播規律,且老師讓學生事先收集光的反射方面的信息并交流,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游戲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了對有關光的現象的濃厚興趣。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規律及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并會用光的反射規律來解釋一些有關的簡單的生活現象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系,測量反射光線與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的探究活動體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密切聯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并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光的反射規律和鏡面反射、漫反射在生活中的應用。
2.難點: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
五、教學用具:
1.演示用:激光手電,平面鏡、水霧、光的反射儀、多媒體計算機、實物投影儀等
2.學生用:光的反射儀等
六、教學方法:
通過實驗演示向學生展示清晰、直觀的光的反射現象,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思考、探究歸納總結出光的反射定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好勝心理,在課堂上進行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老師來給大家玩個魔術。正當學生欣賞米老鼠時,忽然放上平面鏡,一下子動畫不見了?為什么白布可以呈現出米老鼠而平面鏡不可以呢?
設計意圖:
通過小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并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同時為后續學習做鋪墊。
(二)新課教學:
1、光的反射
小游戲:借用鏡子,把激光筆發出的光射向屏幕上的目標字(不能直接射向目標字)。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體的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將物體運動所經歷時間或路程分解為若干段,測量不同階段物體的運動速度。
2、通過實驗測量數據,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3、知道個人見解的正確與否必須通過實驗來證明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測量數據,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2、學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
2、學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斜面、金屬片、小車、停表、刻度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勻速直線運動?
2、什么叫變速直線運動?
3、你是如何探究運動物體的速度是否發生變化的?(要求學生參照課本P27探究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時間內,運動物體通過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過相等的路程,運動物體所用的時間是否相等。)
4、科學探究有幾個主要五一節?
二、新課教學
學生閱讀課本P29“提出問題”有關內容。
對于“提出問題”,在沒有獲得證據之前,人們對于問題所做的解釋,發表的見解就是猜想或假設。為了證明你的猜想或假設是否正確,需要用證據來證明。證據可以從圖書館、互聯或書店等處收集,也可以做實驗收集數據。在收集證據時,應操作規范、實事求是,具有嚴謹客觀的'科學態度,不隨意涂改實驗數據。
自己做實驗需要考慮什么是有價值的證據,用什么方法,什么儀器來收集證據,以及如何讓別人相信證據等,這就是設計實驗。
下面有三個問題,請同學們提己的觀點,通過實驗收集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F在我們先選擇第一個問題:小車沒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
分組討論、交流:
1、你要探究的問題
2、你的猜想或假設
3、你設計的實驗(方法、儀器、步驟、數據、數據記錄表格),并寫好實驗報告。
。ń處熆筛鶕䦟嶋H情況提示實驗的方法)
三、實驗。
四、板書設計
第四節科學探究:速度的變化
。ㄒ唬┨骄繂栴}
1、從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發生變化?如何變化?
2、從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塊速度是否發生變化?如何變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學速度是否發生變化?如何變化?
。ǘ┨骄繉嶒瀳蟾
1、提出問題。
2、猜想與假設。
3、設計的實驗(包括實驗器材)
4、實驗步驟及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5、實驗結論。
6、評估。
7、交流。
五、教學后記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2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ǘ┠芰δ繕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ㄈ┣楦畜w驗目標
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
二、教學設想
1重點、難點、疑點
。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
。2)了解近視眼與遠視眼的調節。
2課型及基本教學思路
課型:新授課。
基本教學思路:利用多媒體課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過討論、觀察實驗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鏡的矯正方法。
三、教具學具準備
凸透鏡、燒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體課件、凹透鏡。
四、教學設計
。ㄒ唬⿵土晫
1.凸透鏡成像規律是什么?
2.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鏡才能看清物體?
。ǘ┻M行新課
1.整體感知
眼睛能看到物體是由于眼球相當于一架照相機,利用了凸透鏡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
近視眼是由于物體的像落在視網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鏡來矯正。
遠視眼是由于物體的像落在視網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鏡來矯正。
2.教學互動
互動1
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機,你知道是如何看物體的嗎?
明確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體課件、掛圖)觀察分析,晶狀體和角膜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當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上時,我們就看見物體了。
互動2
我們是如何看清遠處與近處的景物的?
明確討論分析,看遠處與近處景物通過調節晶狀體形狀,使景物的像始終落在視網膜上就看清楚了。
互動3
探究探視眼的矯正。
明確由于長期不注意用眼衛生,使晶狀體變凸,或睫狀體調節能力降低,遠處的景物的像落在視網膜前面,形成近視眼。引導學生設想用凹透鏡將光線發散,使遠處景物傳來的光仍能會聚在視網膜上,從而能看清遠處的景物。
互動4
探究遠視眼的矯正。
明確遠視眼是由于晶狀體太薄,近處物體的像成在了視網膜后面而看不清。引導學生設想用凸透鏡將光線會聚,使近處物體傳來的光線仍能會聚在視網膜上,從而看清近處的物體。
互動5
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各自的度數不同,鏡片相同嗎?
明確通過觀察、比較、歸納出眼鏡度數不同,眼鏡的凹凸程度不同。度數越深,焦距越小。
3.達標反饋
。1)眼睛就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像。物體在視網膜上的像是倒立的。(填“正立”或“倒立”)。
。2)近視眼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近視眼需利用凹透鏡來矯正。
。3)遠視眼只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看不清近處的物體。遠視眼需要利用凸透鏡來矯正。(遠;近;凸透鏡)
4.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眼睛是怎樣看清物體的,了解了遠視眼與近視眼的矯正方法。
。2)方法歸納
本節課通過制作眼球模型了解眼睛結構及成像原理,觀察了遠視眼與近視眼的矯正方法,運用了討論的探究方法。
。ㄈ┎贾米鳂I
1.目前,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小紅到醫院做了治療近視的準分子手術,摘除了戴了幾年的眼鏡,你知道準分子手術是怎么回事嗎?
2.老花鏡的“度數”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數乘100,你能替爺爺測出他的老花鏡的度數嗎?
。ㄋ模┌鍟O計
3.4眼睛和眼鏡
一、眼睛
二、近視眼及其矯正
1.近視眼
2.矯正方法
三、遠視眼及其矯正
1.遠視眼
2.矯正方法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生認識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對物理研究及物理應用有初步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步了解學好物理應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標:
1.過觀察和實驗,學習初步的探究問題的方法。
2.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標:
1.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發現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2.共同完成的觀察及實驗中,學會和同伴的協作和配合。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難點:能從看到的現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方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自我介紹
二、引入
[師] 從這個學期開始我們學習一門新課——物理。請同學們觀看漂亮的`章首圖,然后聽一位同學帶感情地朗讀配文。
三、進行新課
[師] 科學之旅的第一站,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演示] 課本圖0.1-1實驗 [演示] 課本圖0.1-2實驗。
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
教師再演示書本的幾個 [想想做做]
1.放大鏡看自己的手指紋: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鏡看窗外的物體:是縮小的。
2.乓球會落下嗎?
[師] 以上的這些實驗有趣嗎?
[板書] 物理是有趣的
[板書] 物理學的研究范圍:聲、光、熱、電、力等現象
[師] 這些現象不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逐漸弄清楚其中的奧秘。
物理學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書] 怎樣學習物理。
[板書]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板書]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書] (3)聯系實際,聯系社會
四、小結
學習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細觀察周圍的生活,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大膽猜想、善于動手、勇于實踐,才能最終發現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敝杏峦鼻。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道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幾種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計算公式及速度的.單位。
【重點難點】理解速度的概念,計算公式及速度的單位
【課時】1課時
【教具】電腦多媒體、投影
【教法】啟發、講解、討論
【課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觀看錄像,問:大家看哪個動物跑得快呢?
要知道哪個動物跑得快,我們必須要比較,如何比較運動的快慢呢?本節課我們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進行新課
1、怎樣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學校的運動會上,田徑賽跑正在進行,你怎樣判斷誰跑得快呢?讓兩學生分角色來作判斷。
(1)假如你是觀眾,你怎樣判斷誰跑得快呢?
學生回答:看誰跑在最前面。
(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樣判斷誰跑得快呢?
學生回答:看誰先到達終點。
教師總結:上面的從兩個不同角度來比較物體運動快慢,都是正確的,只是比較的方法不一樣,第一種是用“相同時間比路程”,第二種是用“相同路程比時間”。
1)比較方法:(1)相同時間比路程。(2)相同路程比時間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知道光的折射規律;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產生的一些現象。
二、重點、難點及處理辦法:
重點:光的折射現象。觀察、分析實驗,歸納出光的折射規律
難點:觀察、分析實驗,歸納出光的折射規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
三、實驗器材:
玻璃水缸、水、激光發射器、光具盤、玻璃磚、多媒體電腦及投影儀等
四、具體安排: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暗倪@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規律: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3、用光的折射來解釋眼睛受騙的問題
我們來解釋剛才在叉魚比賽中,為什么我們同學會叉在魚的`上方。原來魚從水中發出的光線,由水進入空氣時,會在水面發年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覺得這些光線好像是從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魚像發出來的,魚像是魚的虛像,魚像比魚位置高。所以剛才比賽的同學會叉在魚的上方。
4、課堂練習
。1)光從空氣行政村射入水中時,折射角( )入射角。
。2)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這是由于光從水中射入空氣時發生()造成的。
。3)畫出圖中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五、小結
六、作業的布置學習指導55-56頁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物理八年級上冊教案12-24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12-22
物理八年級上冊教案 15篇12-24
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07-28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運動的快慢》12-27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5篇12-23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5篇12-28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5篇)12-31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運動的快慢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