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初二歷史教案

    時間:2022-11-06 13:23:43 八年級歷史教案 我要投稿

    初二歷史教案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二歷史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歷史教案3篇

    初二歷史教案1

      【學習目標】

      1、了解當時各少數民族的社會生活和發展及與唐朝的關系。

      2、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點

      3、使學生認識到祖國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締造和發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族的反展,這種關系是我國民族關系的主流。

      【重點】

      吐蕃的發展及唐朝與吐蕃的友好關系。

      【難點】

      唐朝對邊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較開明的政策。

      【導入新課】

      歷中原地區的許多統治者與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卻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贏得了北方各民族地擁戴。在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領尊奉他為各族首領――“天可汗”,這位皇帝是誰?他為什么獲得各族的'尊重?唐朝與哪些民族保持了怎樣的關系呢?

      【學習過程】

      仔細全面的閱讀課本,認真完成學案。

      一、唐朝的哪兩位皇帝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機構?

      二、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bo)人是今天哪個民族的祖先?

      2、當時的吐蕃(bo)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3、唐朝與吐蕃的和親

      (1)7世紀前期,吐蕃的贊普______________統一了青藏高原,定都___________。

      (2)唐太宗把____________嫁給他。

      (3)此次和親的意義:

      (4)8世紀初,唐朝又將_____________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已經“_____________________”了。

      三、唐與回紇(he)、靺鞨、南詔的關系

      1、回紇是________________的祖先,8世紀中期,建立汗國,唐玄宗封其首領為______________,雙方關系友好。后回紇改名為____________。

      2、靺鞨族的一支________________統一各部建立政權。唐玄宗封其首領為________________,從此,粟末靺鞨政權以“_________”為號。有“_______________”之稱。與內地貿易往來頻繁。

      3、六詔居民是_________和________的祖先。在唐朝的支持下________統一了六詔。唐玄宗封其首領為____________精講透析

      1、課本p22動腦筋

      2、認真識記本課的生字、詞。

      吐蕃、松贊干布、邏些、回紇、回鵠、粟末靺鞨、南詔、彝族等。

      【思維拓展】

      用史實說明唐朝統治者是怎樣靈活處理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的?并談談你的感想。

      【牛刀小試】

      同步訓練一選擇題、二材料解析題

      【自我評價】

      掌握的:很好、好、一般

    初二歷史教案2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會發展及與唐朝的關系,了解回紇、粟末、南詔的社會生活及與唐朝的關系。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點、出現這種政策的原因及影響,培養學生歸納能力和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總結各民族與唐朝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比較概括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祖國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締造和發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發展,這種關系是我國民族關系的主流。

      【教材分析】

      本課的主題是“隋唐時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發展”。教材首先介紹吐蕃人的社會生活狀況、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的和親、吐蕃贊普的上書,說明了吐蕃與唐朝“和同為一家”的密切關系。其次介紹了回紇、南詔等民族與唐朝的友好交往和經濟文化交流的情況,說明唐朝民族交往的廣泛性。

      本課的重點,是吐蕃的發展及唐朝與吐蕃的友好關系。

      本課的難點,是唐朝對邊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較開明的政策。唐太宗的“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的態度、唐朝與吐蕃的和親、唐玄宗冊封回紇、與南詔等少數民族首領的政策都是開明政策的體現。

      【教學過程】

      導入:歷中原地區的許多統治者與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卻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贏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擁戴。在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領尊奉他為各族的領袖——“天可汗”,這位皇帝是誰?他為什么能獲得各民族的尊重?

      (通過上述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出要學習的新內容。)

      (出示布達拉宮的圖片)大家知道這座宮殿是為誰而建造的嗎?——是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興建的。

      松贊干布是哪一個民族的領袖?——吐蕃

      吐蕃是生活在哪個地區?是現在的哪個民族?

      (學生在地圖上找出吐蕃的位置,并完成圖表:在地圖上填上唐朝前期邊疆的少數民族)

      填圖時注意:

      這些少數民族大都分布在哪些地區?

      唐朝政府設置了哪些機構管轄這些少數民族?

      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這些民族與唐朝的關系如何?

      一、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風俗習慣

      (出示有關藏族生活的圖片,從中聯想唐朝時吐蕃生活習俗的情況)

      生活的地區:青藏高原一帶。

      生產:游牧為業,有的以農耕為生。

      崇尚戰功,以戰死為榮。軍法很嚴,戰時前隊皆死,后隊方進。以戰死為榮,幾代都戰死的有家被視為高門大族。

      贊普——藏語,意為有權勢的君王,沿用為吐蕃國王的專稱。

      2、文成公主入吐蕃

      學生介紹松贊干布。

      松贊干布,吐蕃王國的創建者,629年繼位為贊普,當時年僅13歲。他父親在權力爭奪中被毒死。父王諸臣和母后諸族舉兵公開叛亂。

      學生思考并回答: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和親有什么特殊的意義?

     、倬S護了和平,增強了友誼

     、诿芮辛穗p方經濟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出示材料:

      吐蕃贊普尺帶珠丹給唐朝皇帝的書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

      思考:為什么吐蕃贊普要自稱外甥,又說是先皇帝的舅宿親?

      因為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所以唐朝皇帝是他的岳父,他自稱為外甥;而他的前輩松贊干布曾娶文公主,所以唐朝皇帝又是尺帶珠丹的舅家。

    初二歷史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焚書坑儒、繁重徭役和殘酷法律等暴政。

      2、知道大澤鄉起義、 “張楚”政權;巨鹿之戰、秦的覆滅等基礎知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陳勝、吳廣起義和秦的覆滅。

      難點 如何正確評價秦始皇的功過;如何看待陳勝、吳廣的首創精神和猝然而敗。

      三、教學設計

      1、導入

      復習前一課的內容:

      師:秦國在商鞅變法后迅速強大了起來,有哪些舉措呢?(ppt1. ①秦滅六國②時間:前230年——前221年③方式:遠交近攻、各個擊破④領導者:嬴政⑤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生:回答(老師依次從大屏幕上打出)

      師:統一中國后進行了一系列的鞏固措施看下面的表格分別填(ppt。2)

      生:(按照表格內容回答)

      師:秦王嬴政還用哪個詞為自己命名呢?為什么?

      生:皇帝,他認為自己“德蓋三皇,功過五帝”各取其中之一為“皇帝”。(ppt。3)

      師:秦王朝此時空前的強大,并且秦始皇還希望自己創下的基業能夠傳承二世、三世……直至萬世,但是強大的秦王朝僅存在了短短的_年就遭到覆滅,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秦始皇“二世、三世……直至萬世傳之無窮”的愿望僅至二世就亡了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九課《第一次農民起義》來探討一下它的原因。(ppt。4)

      2、學生預習

      現在給大家五分鐘時間來預習一下課文,看看從中是否能找出秦朝覆滅的原因,如果有你不懂的詞句作出標注,我們共同解答。

      由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得出結論:

      (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直接原因:陳勝吳廣起義

      秦始皇統一了秦王朝之后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ppt。5)他要求天下的人都要屈從于他,希望住在豪華的宮殿里,希望死了之后還要有豪華的陵墓……這些欲望促成了他殘暴的統治。

      引出標題——秦的暴政(ppt。6)

      秦的暴政

      具體表現:(由學生一邊找教師一邊在大屏幕上出示ppt。6)

      1、焚書坑儒

      2、繁重的徭役

      3、殘酷的法律

      4、秦二世的統治比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焚書坑儒(ppt。7)

      1、目的:為了加強專制統治。

      2、建議者:李斯

      3、焚書:下令將秦國以外的史書以及民間收藏的諸子百家書籍通通燒毀,僅留醫藥、卜筮和種植之類的書。

      4、坑儒:規定聚談《詩》、《書》的人斬首,是古非今的`人滅族,把敢于非議秦始皇的儒生和方士460人全部活埋。

      (二)、繁重的徭役(ppt。8)

      1、修建工程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秦始皇在位期間的九大工程是什么?

      生:長城、阿房宮、始皇陵、直道、馳道、五尺道、都江堰、靈渠、鄭國渠。

      師:我們來看僅阿房宮和始皇陵兩項工程就征用勞力70余萬,更何況這九大工程呢!(ppt。9)

      2、思考與練習

      “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 ,不見長城下,尸骨相支柱!边@首民謠真實地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現象?

      這首民謠的意思是男丁都被征役而死,故父母相戒生男不如生女。除這兩項工程征用發力70萬人外,還有防御匈奴的有30萬,戍守五嶺的有50萬,如果再算上修筑其它工程和搞運輸的人力,全國服役的人估計不下200萬,而當時全國總共也大約只有_萬人口,被片發的強壯勞力竟然占到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在這種無休止無歸期的征發之下,百姓的力役比以往多出幾十倍,陷入了民不聊生、水深火熱的悲慘境地。

      由于這一現象,在長城腳下還流傳著很多動人的民間故事,你知道哪些呢?(ppt。10)(三)、殘酷的法律(ppt。11)

      1、秦殘酷的法律主要有哪些形式呢?

     、僮逭D:一人犯法,親族都得處死。(在秦時,夷三族是法定常刑,范圍包括主犯上溯三世到祖父、下延三世及孫的男性世系親屬集團。族誅實際上是死刑的擴大化,是把連帶責任強調到極端的一種最為慘重的刑法。)

     、谶B坐:一家犯法,鄰里都受牽連。(按株連范圍的不同而分同居、親友、同族、鄰里、官吏上下級、薦舉人與被薦舉人之間的連坐。秦時,連坐法的適用范圍很廣,如政治性的叛亂、隱匿人口、妨礙國家賦稅航向的征發、偷盜罪、官吏職務犯罪等。)

      2、造成結果:“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穿囚服的人擠滿了道路;監牢里就象是市場一樣。形容罪犯很多。)

      族誅、連坐自秦以后,一直為歷代王朝所沿用,直到清王朝被推翻才廢除。

      3、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著名的皇帝,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說他是個暴君。那么,你的看法呢?(ppt。12)

      功:統一六國,結束戰國混戰的局面,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統一;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與貨幣,也有利于經濟文化的發展,從這些方面來看,的確是千古一帝。

      過:焚書坑儒,催殘了文化,鉗制了人民的思想;窮奢極欲,大興土木,失去民心;刑罰殘酷,使得人心惶惶。這些暴政,最終導致秦的滅亡。(ppt。13)

    【初二歷史教案】相關文章:

    初二歷史教案11-03

    古代歷史教案12-15

    初中歷史教案08-27

    初一歷史教案11-08

    初中歷史教案11-03

    高二歷史教案11-03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12-17

    高中歷史教案11-19

    古代歷史教案14篇12-16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