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6單元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下冊語文第6單元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導入新課
“四書五經”是國學之瑰寶,是智慧之源泉!八臅褰洝狈謩e是哪幾部典籍?“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幀《禮記》譽千秋;蛟S同學們對《禮記》不甚了解,但《禮記》中的名言卻常常在我們的耳畔回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告訴我們要勤于鉆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啟迪我們要做好規劃,有的放矢;“茍利國家,不求富貴”教育我們要有為國為民的情懷……可見,《禮記》影響之深廣。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禮記》,領悟為學之道。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掌握背景,疏通課文文意
1、背景介紹。
本文節選自《禮記正義》!抖Y記》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戰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
2、分類積累,疏通文意。
(1)正讀音
嘉肴(jiāyáo)自強(qiǎng)兌命(yuè)學學半(xiào)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匐m有嘉肴(即使)
、诟ナ(不)
、鄄恢渲家(味美)
、苋缓竽茏詮娨(自我勉勵)
、蓦m有至道(的道理)
、藿虒W相長(增長,促進)
、呤枪蕦W然后知不足(因此)
、嘟倘缓笾(困惑)
、崛缓竽茏苑匆(自我反思)
(3)古今異義詞
、匐m有嘉肴(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诟ナ,不知其旨也(古義:味美。今義:意義,用意,目的。)
、劢倘缓笾(古義:困惑。今義:困難。)
(4)翻譯下列句子
、匐m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明確: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親自品嘗,就不會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
、谑枪蕦W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明確:因此只有學習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后才知道有困惑。
、壑蛔,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明確: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勵。
目標導學二:合作探究,明確文章主旨
1、開頭“雖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從反面設喻類比,為引出下文觀點做鋪墊。
2、本文主要論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論述的?(論證思路)
明確:本文主要論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繼而引入“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到“教學相長”這個結論。
3、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合學習經驗,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只有學習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后才能知道有困惑。教和學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4、“教學相長”與“學學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
明確:相同點:兩者都強調了“教”是學習、進步和提升的重要環節。
不同點:前者是從教和學兩個方面來說明教和學的關系: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說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后者則只從教的角度來說明,將學的部分暗含其中,說得含蓄委婉,是對前者的補充論證。
二者關系:前者是全文的觀點,后者是引用論據來補充強調觀點的,二者并非并列關系,而是主從關系。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6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語文教案 6篇03-11
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語文教案03-11
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習作教案03-29
八年級語文下冊語文教案6篇03-01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6篇03-11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6篇)03-11
八年級語文下冊語文教案03-01
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案12-12
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6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