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數學總復習教案

    數學總復習教案

    時間:2022-12-23 19:39:34 王娟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數學總復習教案(通用1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總復習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總復習教案(通用18篇)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1

      復習內容:

      復習位置關系和統計。

      復習目標

      1、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2、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情況。

      復習過程:

      一、總復習119頁第8題。

      1、先小組討論而后指名口答。

      2、練習二十七第1題。

      (1)自己做。

      (2)訂正。

      二、復習統計:

      1、扇形統計圖的意義。

      2、練習:

      120頁第一題。125頁16、17題。

      三、復習三種統計圖的區別。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0一101頁周長、面積的意義,周長計算和“練一練”,練習十九第1—5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周長、面積的意義,以及學過的周長計算的公式,能正確地進行周長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在認識了平面封閉圖形的特征以后,這節課先復習它們的周長計算。(板書課題)同學們要弄清什么是周長,掌握一些圖形周長計算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二、復習周長、面積的`意義

      1.明確意義。

      提問:想一想,一個圖形的周長是指什么?什么叫做面積呢,出示一個正方形后提問:誰能在圖上指出它的周長和面積?指出,周長是指圍成的平面圖形周邊的總長度,(板書:周長:圍成平面圖形的周邊的總長度。)面積是表示圍成的平面圖形或物體表面的大小。它們的意義是不一樣的。(板書:面積:圍成的平面圖形或物體表面的大小。)

      2.學生練習。

      (1)請同學們根據第100頁上的要求,描出周長和涂出面積部分。出示相應的表示周長和面積的圖形,讓學生交互檢查。

      (2)做練習十九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提問:你認為這兩組圖形說明了什么?

      指出:從這里可以看出,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因為周長和面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三、復習周長計算

      1.鞏固計算公式。

      提問: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周長計算的公式,請大家先在第100頁上填出這些圖形周長計算的公式,再告訴大家各個圖形為什么這樣算。學生回答時老師板書公式。

      追問:“π””是什么?你能說出一個圓的半徑、直徑和周長之間的關系嗎?我們一起來按照剛才說的關系,做“練一練”第1題。

      2.做“練一練”第1題。

      學生填充后口答,

      3.做“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算式,老師板書,集體訂正。

      4.做“練一練”第3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汀正,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九第2~5題。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基本性質,比例各部分名稱,組比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會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什么是比?一輛汽車4小時行160千米,說出路程和時間的比。

      2、求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二、新授

      提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在過去學過比的知識的基礎上,學一個的知識: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1、比例的意義

      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25

      路程(千米)80200

      從上不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臺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xxxx;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xxxx;

      這兩個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們有什么關系?

      (1)根據學生回答,師板書結果后,師指出: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號將兩個比連起來寫成下面的等式。

      板書:80:2=200:5

      師:這樣的式子,我們給它一個名字叫做比例。

      (2)口答

      A、把復習第2題中兩個比值相等的'比用等號連起來。

      B、用等號連接起來的式子叫做什么?

      C、根據剛才的回答,你能說出什么叫比例嗎?

      (3)小結。

      A、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這兩個比相等。

      B、要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可以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兩個比就不能組成比例。

      (4)練習,課本第10頁做一做。

      2、比例的基本性質。

      (1)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的例題:80:2=200:5

      并自學課本

      提問:什么叫做比例的項?什么叫前項?什么叫后項?什么叫內項?什么叫外項?這四項分別在等號的什么位置?

      (2)說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項和內項?

      6:10=9:158:3=3.2:1.21/3:1/6=16:8

      (3)計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項積與內項積。

      (4)引導學生觀察每個比例中的計算結果,發現這兩個乘積有怎樣的關系?

      師: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積有什么關系?

      (5)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2頁的做一做。

      2、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第1題。

      四、總結

      1、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什么?

      2、怎樣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五、作業

      完成練習四的第1-3題。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讓學生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并能在具體情景中,根據行,列去確定物體的位置。

      2、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復習,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分析、描述的過程,認識條形統計圖,能夠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4、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條形統計圖數據的分析,圖形的拼組和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

      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具:

      實物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位置與圖形

     。ㄒ唬┪恢玫膹土

      1、師:小朋友誰能介紹一下你在班級中的位置?

     。▽W生介紹教師引導)

      師;誰能用“上”“下”“前”“后”“左”“右”幾個字說一句話。

      2、練習(投影出示課本第100頁第10題)

      師:圖上有幾個小朋友?大家思考2樓媽媽是誰的媽媽?她住在幾門幾層?

      師:“我家住在她家左邊”的小女孩是哪一個?她的家應該是幾門幾層?

      師:“我家住在你家樓上“的`小女孩是哪一個?她指的是誰家的樓上?她的家應該住在哪里?(將課本第100頁第10題補充完整)

      3、介紹:(1)說說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誰。

     。2)介紹同班同學,說一說“誰在誰的哪面?”

     。P鍵讓學生搞清:誰和誰比,以誰為中心這一難點)

      4、出示:★○◇△¤

      你能用“左右”來介紹一下○與△的位置嗎?(如:△在○的____面;○在△的____面。)

      5、游戲:聽反話。

     。ǘ⿵土晥D形。

      1、書P100題11(投影出示)

      師:剛才我們做了游戲,下面我們來數數圖形,請大家把書翻到P100,請把11題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

      校對說方法

      師:圖中所擺立方體有部分的遮擋,你有什么辦法數出看不見的立方體呢?

      2、思考:()個小立方體可以拼成一個立方體。

     。ǎ﹤小立方體可以拼成一個大立方體。

      二、復習統計圖。

      投影出示第101頁圖。

      1、讓學生觀察圖形。

      觀察統計圖,讓學生將圖上表示各興趣事的格子數一一數出來。

      2、出示問題:

     、拍阍趺粗勒l最受同學歡迎?

     、颇阍趺粗廊藬底钌?

     、窍矚g看電視比喜歡看書的多幾人?怎樣算出來?

     、瓤磮D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討論并逐一解答。

      3、課本第105頁第16題。

     、庞卯嫛罢钡姆椒ńy計。

     、篇毩⑼瓿山y計圖和統計表。

      三、鞏固練習

      1、說一說:()在()的()面。

      圖:9個不同的圖形放在3×3的格子中

      2、()小力()

     。1)小紅在小力的右邊,哪個是小紅?

     。2)小方要排在小紅的左邊,小方排在哪里?

      3、出示各種圖形的組合圖(略)

     。1)數一數,填一填

      圖形

      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圓

      數量

     。2)引導學生畫出統計圖

     。3)根據統計圖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

      4、數一數

      有()個□有()個△有()個長方形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及本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為復習內容

      二、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

     。1)引導學生進一步鞏固萬以內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先乘除,后加減”,以及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

     。3)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難點:

     。1)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性。

     。2)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加深理解,并融會貫通。

     。3)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關鍵:

     。1)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要重視學生的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針對性地輔導,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所有學生都能樹立自信心,有進一步發展。

      三、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本學期所學的知識,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發展初步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課時劃分:

      4課時

      五、教學進度:

      第17~19周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3~119頁總復習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讓學生鞏固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并能根據實際情況區分、應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確的質量概念。

      2.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學會運用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目標解析:

      本節課復習的內容比較抽象,在復習克和千克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使用數學的語言描述身邊物體質量的狀態,并能根據實際情況估計出物體的質量,培養學生的估測的意識,幫助學生積累估量的經驗。在復習簡單推理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和有條理地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教學重點:

      鞏固克和千克的認識,形成正確的`質量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學難點:

      讓學生學會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引入新知

      (一)回顧復習過程請學生回憶已經復習過本學期的哪些內容,對這些知識還有沒有什么問題。

      (二)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將繼續復習克和千克、推理這兩部分內容。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反思的平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問能力。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復習克和千克

      1.梳理。

      (1)說一說,你在水果店買東西時都見過什么?

      (2)計量物體的質量用什么單位?質量單位有哪些?

      2.直觀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會想到什么?

      (2)舉例: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約是1克或者1千克?

      (3)實物展示:1片口香糖約重1克,2袋500克的鹽重1千克。

      3.進率關系。

      (1)已經明確了克和千克是質量單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呢?

      (2)說一說多少塊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鹽同樣重?

      4.測量。

      (1)測量物體的輕重要用到什么?測量時要注意什么?

      (2)說一說自己所認識的秤。

      5.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二第7題。

      學生獨立練習,集體交流時重點說一說第3小題,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2)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7題。

      要求學生課前調查,填寫調查結果,課上根據調查結果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在一定的情境中喚起學生對物體質量的關注,通過操作、提問活動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結構。在練習時要讓學生說說自己容易出錯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

      (二)復習推理

      1.復習推理(一)。

      (1)創設情境:李冰、王明、張強、夏雨一起排隊上車。張強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間,夏雨是最后一個,李冰不是第一個。請把他們的名字從前往后寫下來。

      (2)思考:你先確定誰的位置?為什么?

      (3)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說一說推理的過程,提供充分表達的機會。

      (4)指名說一說推理的方法及過程,其他同學補充,引導學生注意表達的有序性。

      2.復習推理(二)。

      (1)出示題目:在上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這四個數,并且每個數在每行、每列都出現一次。B應該是幾?

      (2)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教師注意適時點撥。

      設計意圖:推理重在過程,復習中讓學生經歷想推理過程、說推理過程、演示推理過程、觀察推理過程等環節,有意識地對推理的方法進行提煉和改善。讓學生明確推理時一般要找到一個關鍵句,作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數的方法,將“確認”與“排除”交替進行,這樣提升了效果,學生也能輕松接受。

      三、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一)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你能用我們今天的復習內容解決身邊的哪些問題?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3、114頁總復習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加深對表內除法、有余數除法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

      2.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提高混合運算的計算能力。

      3.經歷整理過程,構建表內除法、有余數除法間的知識體系,培養思維能力。

      4.在解決問題中感受除法和混合運算的價值,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

      目標解析:

      在問題中經歷表內除法、有余數除法的整理過程,更有利于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鞏固計算的方法;在對比中明辨混合運算的順序,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1.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鞏固有余數除法試商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余數為什么要小于除數。

      2.鞏固同級、不同級及帶小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深化對運算及其之間關系的理解,提高計算的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整理除法相關知識,逐步學會整理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揭示課題

      (一)游戲活動:

      教師選12個小朋友上臺。

      1.分組。

      讓其他同學給他們分分組,要求每組人數同樣多,且每組不止1人。

      (可以每組2人,分成6個組;可以每組3人,分4個組;可以每組4人,分3個組,可以每組6人,分2個組。)

      2.搶答。

      分好組后,開始搶答游戲。

      (二)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復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形式,既引導學生復習已學的知識,即除法的意義和乘法口訣,從而揭示課題,又調動學生參與復習的積極性,提高復習的效率。

      二、回顧梳理,構建聯系

      (一)復習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

      1.課件出示:

      (1)16枝鉛筆,裝在4個盒子里,平均每盒裝多少只?

      (2)16枝鉛筆,每8枝裝一盒,需要幾個盒子?

      (3)16枝鉛筆,裝在7個盒子里,平均每盒裝幾枝?還剩幾枝?

      2.學生分析后列式并計算。

      3.學生匯報

      (1)三道題如何列式,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計算時用什么乘法口訣?

      (3)第三題余數是多少?余數與除數有什么關系?

      4.學生自主提問。你還能提出什么除法問題?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裝一盒,至少需要幾個盒子?

      5.說一說:表內除法與有余數除法的異同。

      6.練一練:

      (1)出示習題:如果每枝鉛筆8角,小英帶了6元錢,她最多能買幾枝?還剩多少錢?(列式并用豎式計算)。

      (2)匯報交流,并說說用豎式計算的注意事項。

      (3)比較:60÷8=6(枝)……12(角)60÷8=7(枝)……4(角)。

      讓學生通過對比,明白第一種錯誤的原因,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為12角里面還有1個8角,還能買一枝鉛筆。)從而進一步理解為什么余數一定要小于除數。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將表內除法和有余數的除法串在一起,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經歷知識的整理過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進一步提高計算的能力。

      (二)復習混合運算。

      1.課件出示:

      (1)說一說:先請學生說說這些混合運算的順序。

      (2)分一分:讓學生將這些算式按運算順序進行分類。

      (3)根據分類結果分別計算。并讓學生自己嘗試舉出類似的例子。

      2.練一練:

      (1)課件出示。

      (2)學生計算。

      (3)匯報交流計算方法:先看運算順序,然后計算。

      設計意圖:混合運算的重點是先看運算順序,因此在復習前出示三類不同的混合運算讓學生說運算順序再分類,既突出運算順序的重要性,又給學生復習混合運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礎上,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進一步提高混合運算的計算能力。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一)基礎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題。

      結合直觀圖鞏固對除法及有余數除法意義的理解,溝通兩者間的關系。

      2.完成練習二十二第2題。

      鞏固除法豎式計算的方法,強化試商的技能。

      3.完成練習二十二第3題。

      以說出“先算什么,再計算”的方式,突出對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鞏固,同時培養認真審題的能力。

      (二)實踐應用。

      1.40個圖形如下排列:……第34個圖形是(),40個圖形中有()個。

      2.小晨準備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頁的圖書,第一天看了12頁,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幾頁?

      設計意圖:本環節復習題的選擇突出了不同層次,由簡單鞏固到實際應用,不僅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還充分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暢談收獲,總結提升

      談話:通過本節課的復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學會了哪些方法?還有哪些疑問?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各種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區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

      2.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復習收集、分類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把整理出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計表里,能對分類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3.通過復習,讓學生經歷總結歸納知識與分類統計的過程,體驗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積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數據的經驗,發展初步的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讓學生對平面圖形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體會收集、分類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圖形的拼組與對分類統計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與判斷。

      教學準備:

      課件、七巧板、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點明課題

      (一)情境創設:課件呈現七巧板拼成的美麗圖案。

      師:同學們,這些圖案漂亮嗎?這里面有我們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

      1.學生匯報交流;

      2.教師補充:除了這些圖形,我們還學過哪些圖形?

      (二)點明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復習這學期已經學過的知識:平面圖形和分類統計。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呈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二、師生合作,復習整理

      (一)平面圖形

      1.平面圖形的特征

      (1)課件呈現多個雜亂排列的平面圖形,讓學生根據認識,將這些圖形分分類。

      (2)組內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長方形的?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哪些知識?再整理匯報。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4)討論: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5)說一說:三角形有幾條邊?

      (6)說一說:圓與以上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

      2.圖形的拼組

      (1)拼一拼:

     、儆2個同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圖形?學生拼好后,注意讓學生說一說:你拼出來的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谟4個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圖形?學生拼好后,注意讓學生說一說:你拼出來的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2)設計圖案:

     、僬堄闷咔砂逶O計一幅的圖案。

     、趨R報展示:讓學生上臺展示,并說一說自己的設計思路。

      3.分一分:課件呈現P94第3題的20個圖形。

      (1)讓學生分別回答是什么圖形?

      (2)學生回答后,教師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特別是在學生說出第11、15、17個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后,教師要特別強調讓學生說出:你是如何想的?

      (3)教師提問:剛才我們都弄清了每個圖形分別是什么圖形了,那每一類圖形到底有多少個呢?我們下面就來統計一下,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活動,鞏固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進一步感受平面圖形的特征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積累數學教學活動經驗,增強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同時注意在相互研討中培養學生傾聽和交流的能力!

      (二)復習分類與整理

      1.按形狀分一分

      課件呈現第3題的第二個統計表:

      (1)提問:我們想把這些圖形按照形狀來分分類,你有什么好方法?可能有學生提出:

     、倏梢砸活愐活惖恼页鰜。

     、诳梢园1~20號的順序將每個圖形在類型分別確定下來,再在相應的形狀下面畫一個符號表示個數。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完成統計表。

      (3)匯報展示,核對數據。

      (4)解決問題:哪種圖形最多?哪種圖形最少?一共有多少個圖形?

      2.按顏色分一分

      (1)你認為:這些圖形除了按形狀分類,還可以按顏色來分類。誰來說一說:按顏色分,可以分成幾類呢?

      (2)學生回答后,課件呈現第3題的第一個統計表:你會統計嗎?

      (3)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統計表;

      (4)匯報展示,集體評價。

      (5)解決問題:哪種顏色的圖形最多?哪種顏色的圖形最少?一共有多少個圖形?

      3.自己定標準分一分

      (1)除了上面的兩種分類標準,你能不能定一個標準,將這些圖形卡片分成兩類呢?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標準:

      (3)每人按自己定的標準再來分一分。

      4.觀察發現:學生完成后,選擇一種與前面的兩種統計表一起展示,讓學生觀察:

      (1)他們都是將這些圖形分成幾類?

      (2)這些分類的標準雖然不同,但每一種統計表中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嗎?

      (3)引導學生發現:不管是什么分類標準,他們統計的內容都是一樣的。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復習活動,讓學生對分類與整理進行系統的復習,讓學生更加熟練地運用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并能自行制定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看待事情的意識!

      三、應用所學,解決問題

      (一)解決練習二十一第14題

      1.情境創設:同學們看,這是隔壁班的小朋友拼出來的三幅圖,漂亮嗎?課件分別呈現第14題的三幅圖。

      2.拼這些圖案,都用到了哪些平面圖形?學生回答時,教師利用課件呈現空白的統計表。

      3.你能獨立完成這個統計表嗎?讓學生獨立完成。

      4.解決問題:

      (1)哪種圖形的數量最多?哪種最少?

      (2)一共有多少個圖形?

     、倌闶窃趺粗赖?引導學生說出不同方法:一是數出題中所給圖形的總數;二是直接把統計表中分類計數的結果加起來。

     、谀阌钟惺裁窗l現?引導學生發現:分類統計時,統計結果的和與所給出的統計對象中總數是相等的。

      (3)小明擺了4個火車,一共用了多少個○?你是怎么想的?

      (4)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經歷統計與制作統計表的整個過程;引導學生感悟習題背后隱含的內容,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解決練習二十一第15題

      1.情境創設:課件呈現第15題的餐桌圖,師:同學們看這幅圖,你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說出:擺放很雜亂,有必要將這些東西整理一下。

      2.獨立完成象形統計圖,完成后交流匯報,集體核對,并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引導學生養成認真作圖的習慣。

      3.獨立完成統計表:完成后集體展示,師生共同評價。師:你是怎么得到每一項數據的?讓學生明白:可以直接利用已經完成的統計圖來完成統計表,不需要再逐項去計數。

      4.解決問題:

      (1)碗比盤多幾個?

     、倌闶窃趺吹玫竭@個答案的?

     、谶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這個答案嗎?

     、勰愀矚g哪種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更方便?

      (2)哪種餐具最多?哪種最少?

     、倌闶窃趺吹玫竭@個答案的?

     、谡l還有不同的方法呢?

     、勰愀矚g哪種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更方便?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

      (三)查漏補缺:每班教師根據學生所學,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與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經歷整個統計過程,鞏固學生對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的理解,同時結合分析數據、回答問題的內容,使學生直觀感受統計圖、統計表在整理、分析數據方面各自的優勢,感受統計圖、統計表的價值,感受分類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應用!

      四、全課總結,暢談感受

      (一)全課總結:本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知識?

      (二)暢談感受:通過本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感受或體會?或者你還有什么疑問?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通過自主梳理,概括、歸納所學知識,學會總結學習感受與體會,并將這些與同學交流!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9

      復習目的

      1.復習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法,能正確迅速地口算20以內退位減法.

      2.通過復習結合加、減法含義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正確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初步分析、綜合概括等能力,發展他們初步的學習能力。

      教具準備

      1.水果式題、應用題的相關課件。

      2.20以內退位減法的減法表掛圖。

      復習過程

      一、復習算法。

      課件演示水果式題;

      提問:20以內的退位減法,你是怎樣計算的?

      讓生暢所欲言后,師肯定他們答案,小結出方法:

      1.想加算減:想9加2等于11,11減9等于2,8加5等于13,13減5等于8。

      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減數與被減數的個位數差1得9。

      減數與被減數的個位數差2得8。

      3.10—2=88+1=9即:11—2=9

      10-5=55+3=8即:15—3=8

      師讓他們選擇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題的.其它題目。

      二、復習減法表。

      出示20以內退位減法表掛圖,板書:復習20以內退位減法,師隨意指一道式題,讓生熟練回答。(可采用開火車、舉紅旗、爬山比賽、信鴿投信等多樣形式活躍氣氛)

      三、復習加、減法應用題。

      讓生觀察圖形,嘗試自己編題,根據生編題情況,師再出示課本第95頁第6題: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

      (1)讀題,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為什么用減法算?(因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須從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數,所以用減法。)

      (3)列式解答。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幾只?

      (1)讀題,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為什么用減法算?

      提問;這道題還可以怎樣提問題?(蝴蝶比蜻蜒少幾只?)

      為什么也用減法計算?

      3.你還能提怎樣的問題呢?

      根據學生編的加法應用題,分析列式解答,并強調為什么用加法來解答。

      四、課堂練習。

      1、口算題。

      退位減法表里隨機抽指。

      2、口算

      12-814-612-316-913-6

      11-912-413-914-814-5

      14-711-815-611-712-7

      16-813-511-318-913-8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10

      復習目的

      1.通過復習使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掌握數的組成,熟練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I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大小。

      2.通過復習,使生比較熟練地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3.初步掌握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筆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4.初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具準備

      數的組成、順序、比大小的課件、計數器。

      復習過程

      一、啟發談話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復習100以內數的讀寫法以及加、減法。板書課題:100以內數的讀、寫法,加減法。

      二、復習數數和數的組成

      1、填空題:

      (1)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一個兩位數個位上的數是3,十位上的數是5,這個數是()。

      (3)46里有()個十和()個一。

      (4)100里有()位數,1在()位上。

      2、指名按要求數數:

      (1)從27起,一個一個數到43。

      (2)從60起,十個十個數到100。

      (3)從48起,兩個兩個數到60。

      (4)從35起,五個五個數到65。

      (5)從92起,往前一個一個數到78。

      三、復習100以內數的讀寫法。

      1.看圖讀數、寫數。(出示計數器)

      分別撥45、33、60、100四個數

      (1)指名讀數后,寫在黑板上。

      (2)這四個數里,兩位數是幾,三位數是幾?

      2.發散練習。

      (1)45的個位是幾?還有哪些兩位數的個位也是5?

      板書:15、25、35、45、55、65、75、85、95。

      (2)33這個兩位數有什么特點?(十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字一樣,都是3)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3個十)個位上的3表示什么?(3個一)還有哪些兩位數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字一樣,誰能撥出來?

      板書:11、22、33、44,55、66、77、88、99。

      (3)60這個兩位數有何特點?誰能報出個位上的數是0的兩位數?

      板書;10、20、30、40、50、60、70、80、90。

      (4)還有一個數,它的個位的數也是0,這個數是多少?它是幾位數?(100,三位數)

      四、復習100以內數的順序和比大小。

      1、按順序在空格里填數。

      2、比較下面每組數的大小。

      問:兩個兩位數怎樣比較大?(先看十位數,十位數大的數比較大。)

      再問:如果兩個數十位上的數一樣,怎樣比較大?(先看十位數,如果一樣大小,再看個位數,個位數大的數比較大。)

      3、課堂練習。

      課本第95頁1、2、3、4補充完整。

      五、復習20以內加、減口算題,100以內加減口算題。

      14-5=15-9=16-8=7+8=

      12-5=6+9=11-9=13-4=

      25+3=47-5=34+20=25+8=

      47-9=68-50=85+5=74-5=

      說一說怎樣算:

      1.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

      2.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進位、退位)

      3.兩位數加、減整十數。

      小結: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包括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不同數位上的數不能直接相加、減。

      六、復習100以內的筆算。

      1、復習筆算兩位數加,減應注意什么?(注意三點:①數位對齊;②從個位算起;③進位加法,個位滿10向十位進1,退位減法,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10,與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再減)

      2、只有加、減法的兩步式題,應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3、課本第96頁第7、8題補充完整。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11

      復習目的

      1、使生初步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及相互間的進率關系,并能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

      2、教育學生愛護人民幣,培養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

      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的有關掛圖。

      復習過程

      一、復習元、角、分的認識。

      1.我們學過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元、角、分)今天我們來復習元、角、分的認識。

      板書:元角分的認識。

      2.師出示面值1角、2角、5角、1分、2分、5分,1元...人民幣

      (1)說出各人民幣的名稱。

      (2)回答它們間的進率。

     、1張2元可以換幾張1元?

     、1張1元可以換幾張5角?

     、1張1元可以換幾張1角?

     、1張5角可以換幾張1角?

     、1張1角可以換幾張1分?

      (3)總結進率

      (4)1元2角=()角15角=()元()角

      3、課本96頁第9題填寫完整。

      二、課堂練習。

      課本第96頁第10題。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12

      復習目的

      1.使學生初步體會在平面上確定位置需要兩個條件,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會數方塊圖,并根據圖形排列找出一定規律。

      3.初步分析統計圖,并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推斷,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教具準備

      1.課件:位置圖及對話內容、統計圖。

      2.實物方塊。

      復習過程

      一、復習圖形。

      實物出示七巧板。(課本第94頁第2題圖)。

      (1)用4個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圖形?拼一拼。

      (2)你能用學過的圖形拼出一個有趣的圖案嗎?

      二、復習分類。

      出示課本第94頁的'圖形。

      師:該怎么分呢?

      讓生討論,得出自己的思路

      三、練習鞏固

      1、課本97頁第14題。

      分類后完成表格。

      回答問題。

      2、課本98頁第15題。

      分類后完成表格;卮饐栴}。

      教學反思:

      第五課時解決問題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13

      復習目的

      1、通過復習,使生熟練掌握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2、通過復習,會解答簡單的加、減法應用題。

      3、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及有序性。

      復習過程

      一、復習“解決問題”

      1.完成課本第96頁第7題和第8題。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問題是什么?怎樣列式?

      2.完成課本第98頁第16題。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問題是什么?怎樣列式?

      3.完成課本第99頁第17題。

      4.完成課本第99頁第18題。

      5.完成課本第99頁第19題。

      討論,你想用什么方法來解決。

      6.完成課本第99頁第20題。

      同桌互相說一說,她們分別可能套中哪個圈?

      二、歸納總結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知識?大家有什么收獲?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14

      復習內容說明:

      本單元的復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共五部分:20以內的數,20以內的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認識圖形,認識鐘表,用數學?倧土暤木幣抛⒁庵R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在復習中進行整理和比較,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目標:

      1.通過復習20以內數的讀寫、數序、大小、組成和序數的含義,加深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加減的含義。

      2.熟練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正確較迅速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會辨認常見的.四種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知道整時和半時。

      4.根據加減的含義和算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復習重點:

      20以內進位加法和10以內加減法,根據加減的含義和算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復習課時安排:

      約4課時20以內的數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20以內的讀寫、數序大小、組成和序數的含義,使學生加深對數的理解。

      教學重點:

      難點20以內數的組成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和安排

      一、復習讀數、寫數、數數、數序

      1.教師出示數字卡片,指名學生讀20以內的數。

      2.教師報數,學生寫數,如十九(學生寫19)等。

      3.學生一個一個地數,從7數到15。

      4.兩個兩個地數,從2數到20。

      5.填數,練習二十三的第1題。

      學生在書上填,并指名學生口答,后集體口答,檢查學生熟練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的情況。

      二、復習20以內數的組成

      1.問: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計數器,教師在計數器上表示11讓學生讀出這個數,并問這兩個1表示的意思相同嗎?為什么?

      指2名學生回答。

      3.問:誰會在計數器上表示“13'這個數?

      指一名學生演示,然后問學生13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子。

      4.學生做教材第118頁的第2題。

      5.師生對口令(11一20各數的組成)

      如1個十和5個一組成幾?十二里有幾個十和幾個一等。

      三、復習序數的含義

      1.出示教材第116頁的第3題,先讓學生口答,再在書上填寫。

      (1)從左邊起,紅珠子是第幾個?

      (2)把第14個珠子涂上顏色。

      2.數字游戲,猜猜我是幾。

      (1)我是10前面的一個數,我是幾?

      (2)我比9少1,我是幾?

      (3)我是12和14中間的一個數,我是幾?

      (4)我是19后面的一個數,我是幾?

      (5)我比18少1,我是幾?

      (6)我是由1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我是幾?

      (7)我是由2個十組成的,我是幾?

      四、復習加減法的含義

      1.讓學生根據這幅圖列出兩個加法算式。

      (1)指名學生說算式,教師板書3+4=74+3=7

      (2)這兩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2.學生看這幅圖,列出兩個減法算式,并計算得數。

      指名學生說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

      五、課堂練習

      總復習的第1、2題。

      1.先讓學生在書上獨立填寫,教師巡視并針對情況講解。

      2.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

      六、布置作業

      練習二十三的第1、2題。

      教學后記:

      學生很多知識掌握很好,就是數位順序表不會畫,有點不理解,但他們猜數字游戲很有興趣,看來還是要興趣促使學生愛上數學。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15

      一、課題:量的計量

      1.單名數、復名數的復習,并舉例。

      請你說說圖里學過的四邊形的名稱、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義。

      2.小組共同回憶探討。

      二、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

      談話:回到學校,馬明對手頭的材料認真研究起來。

      提問:你能幫馬明出個主意,更好地對這些數據進行比較研究嗎?

      小結:用統計圖可以把數量之間的關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體。

      提問:我們根據統計表選擇什么樣的'統計圖?為什么?

      總結:我們是根據統計圖的特點來選擇統計圖的,F在打開書p140,再看一看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三、根據統計表畫統計圖。

      要求:小組長拿出課前老師發放的制圖紙,在征求組員意見的基礎上合作制圖。每個小組3人,每人完成一種統計圖。

      引導評價板演學生的制圖。

      四、分析統計圖。

      出示討論題:

      1、從折線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產值增長得快?

      2、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工作人數多?哪個廠的技術人員多?

      3、從扇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外銷產品占產品銷售總數的百分比大?

      4、綜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議馬明到哪個單位應聘,為什么?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16

      單

      教學目標: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

      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學生回答,使學生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厘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征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安全、可滾動……)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表面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發現了什么?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么?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么?(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圓柱的高

      (1)課件顯示: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關?

      (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么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僬n件顯示:裝滿牙簽的塑料盒,問:這些牙簽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簽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诔醪礁兄好鎸A柱的高,你想說些什么?

      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凵罨兄好鎸@數不清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分析,得出測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后討論:展開后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后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強調:我們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長方形與圓柱的關系。

      (2)尋求發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賻熒黄鸢颜归_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

     、趯W生再觀察電腦演示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成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弁瑢W交流后說出自己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系。

     、儆懻摚浩叫兴倪呅文芊裢ㄟ^什么方法轉化成長方形?

      課件顯示: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轉變成長方形,再還原成圓柱側面的動畫過程。

     、谙胍幌耄寒攬A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形?

     、垡龑〗Y:不管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1頁“做一做”的第2題。

      2.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3題。

      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3.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4題。

      四、布置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P15的1、2題。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17

      教學內容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第四單元表內除法(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清楚在什么樣的問題要用除法解決。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進行除法計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除法計算的便捷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復習表內除法。

      難點: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內容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教學步驟

      二一班的16名同學在公園里盡情玩耍。同學們來到兒童樂園打算租兒童小車,小車有2人的和四人的,如果都租2人的需要租幾輛車?租4人的.需要租幾輛車?同學們,你們能幫助他們一下嗎?應該怎么租呢?

      1.16名同學都乘坐2人車,需要多少輛?

     。1)該如何解答,自己先試著解答。

     。2)小組合作討論出解答的方法。

      2.匯報解答方法,并列式。

      16÷2=8(輛)

      3.16名同學都乘坐4人車,需要多少輛?

     。1)該如何解答,自己先試著解答。

     。2)小組合作討論出解答的方法。

      4.匯報解答方法,并列式。

      16÷4=4(輛)

      5.請看算式:16÷2=816÷4=4

     。1)分別說一說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稱?

     。2)結合以上式子說一說什么是除法?

     。3)試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計算?

      專項訓練

      1.把口訣補充完整:

      三七()八()二十四()八十一九七()四()十六()三十六七六()()五三十

      2.計算下面各題

      32÷8=81÷9=15÷5=24÷6=42÷7=40÷8=24÷3=14÷2=3,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42÷6=()÷84×6=()×32×()=3×()7×()>8×2

     。ǎ8<6×524÷()>24÷()

      4.解決問題

     。1)二(1)班有42人玩跳繩,每7人一組,平均分成幾組?如果每6人一組呢?

     。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東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東剪了多少面小旗?(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解決)

     。3)同學們要去南湖劃船。大號船每條限坐6人,小號船每條限坐3人,坐大號船需要4條,如果坐小號船需要幾條呢?

      數學總復習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基本方法,能正確地分析應用題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使學生能合理地選擇解答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寫出等量關系式

     。1)二月份生產的洗衣機比十一月份的2.5倍少1500臺。

     。2)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另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8千米,2.5小時相遇。

      2、用X表示未知數,列出方程。

     。1)一個數與7.6的和的2倍是24.8。求這個數。

     。2)一個數除1.6等于2300減去2.8乘以450的積,求這個數。

      一、根據題意列出方程。

     。1)一輛汽車裝運大米和面粉。大米裝了X袋,每袋重90千克,面粉裝了52袋,每袋重25千克,共運大米和面粉4噸。

     。2)百貨公司進一批羊毛衫,進貨價X元,出售價是進價的1.2倍,每件得毛利36元。

      二、復習指導。

      1、紅星機械廠用9千克鋼材制造一種機器,每臺用鋼材52千克,制造80臺后,改進工藝,每臺只用剛才45千克。余下的剛才還可以制造這樣的機器多少臺?(用兩種方法解)

     。1)學生獨立解答。

     。2)交流反饋。

      A、算術方法。

     。9-52×80)÷45

      說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B、列方程解答。

      52×80+45X=9

      請說出相應的另幾個方程,并說出數量關系。

     。3)比較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有什么不同?

      2、按照解方程應用題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1)四、五年級同學工植樹187棵,五年級同學植樹的棵數是四年級的.1.2倍。四、五年級同學各植樹多少棵?

     。2)一輛汽車和一輛摩托車同時從相距175.5千米的兩地相對開出,汽車每小時行駛52千米,摩托車的速度是汽車的1.25倍。經過多長時間兩車相遇?

      3、引導

      今天復習了什么內容?說說用方程解應用題的思路。

      三、獨立作業。

      復習五的其余題目

      四、布置作業

      作業本[81]

    【數學總復習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總復習教案01-09

    數學總復習教案【薦】01-10

    數學總復習教案精選15篇01-25

    數學總復習教案(精選15篇)01-26

    數學總復習教案15篇01-09

    數學總復習教案(15篇)01-10

    數學總復習教案(通用15篇)01-25

    數學總復習教案(匯編15篇)01-25

    數學總復習教案集合15篇01-27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