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

    時間:2023-02-15 12:04:28 海玲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精選11篇)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比較合發現的過程,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并會根據需要進行簡單計算。

      3、在觀察、比較、測量等學習活動中,培養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二、學情分析

      根據本班學生情況,學生都很熟悉類似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物體,面對這一節知識點,學生們更傾向于從實際物體中,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索找出書本上的答案,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也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難點: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問同學們所在的教室是什么形狀,裝書包用的抽屜是什么形狀,出示自己制作的課件上的圖畫,問學生是什么形狀。學生回答:長方體。這節課就讓我們學習長方體有哪些特征。

      二)、初步認識長方體

      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體,自己先觀察,摸一摸長方體感受它的面、棱、頂點是什么感覺,從而給出其概念。

      棱:面和面的線段。

      頂點:棱和棱的交點。

      三)、小組活動

      將學生相交分為6組,討論并回答以下問題

      1、長方體有6個面。

      2、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長方形或正方形

      3、那些面完全相同的?

      前和后、左和右、上和下

      4、長方體有12條棱。

      5、哪些棱長度相等?

      相對的4條棱

      6、長方體有8個頂點。

      四)、小組制作并討論

      用細木條和橡皮泥做一個長方體框架。讓學生先思考并拿出橡皮泥和細木條。制作好以后回答以下問題

     。1)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為3組。

     。2)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不相等。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五)課堂練習

      剪下本書附頁中的圖樣做一個長方體。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復習之前的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及其長、寬、高。引入正方體。

      二)、小組討論并回答問題

      讓學生拿出已準備好的正方體觀察并填下表。

      1、正方體的6個面都相同。

      2、正方體的12條棱都相等。

      三)、動手操作題

      1、照書上后面附頁的圖樣做一個正方體,

      2、討論長方體于正方體的聯系于區別。

      3、討論長方體于正方體的關系。

      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我們可以用下圖來表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做一做

      用棱長1cm的小正方體搭一搭。

     。1)用12個小正方體搭一個長方體,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搭法?記錄搭的長、寬、高。

     。2)搭一個四個面都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你發現了什么?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 篇2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正方體的認識”是《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20頁例3以及課后做一做。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直觀的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能通過實物或模型辨認正方體,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學正方體時,應激活經驗,回顧特點,對比長方體特點,感知“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二)核心能力

      能運用遷移類推的學習方法,通過觀察、操作,認識正方體,建立空間觀念,提高分析對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學習目標

      1.在認識長方體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正方體、動手操作折正方體,自主探究正方體關于面、棱、頂點的特征,建立空間觀念。

      2.通過對比分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四)學習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五)學習難點

      建立空間觀念,形成立體圖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正方體的認識》名師教學課件,各種正方體實物,長方體模型,剪好書本第123頁的正方體展開圖。

      二、學習設計

      (一)課前設計

      (1)長方體的特征有哪些?我們是從幾方面來認識它的.?請自己整理出來。

      (2)請找找生活中的正方體物品,并思考:關于正方體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

      (二)課堂設計

      1.談話導入

      師:課前讓同學們尋找生活中的正方體物品,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

      師: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正方體也叫立方體,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實際,學生對正方體已有一定的認識,因此通過分享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體,使學生對正方體有了初步的了解,激發了進一步學習正方體的興趣!

      2.問題探究

      (1)觀察模型,探究特征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都屬于立體圖形,回想一下,我們是從幾方面來認識長方體的?

      (面、棱、頂點,長寬高)

      師:對于正方體,你們準備從幾方面來認識?

      生自由發言。

      師:現在請你們借助手中的正方體物品來觀察研究,看看正方體都有哪些特征?

      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體的特征。

      交流匯報。(匯報時重在交流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預設:

     、僬襟w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并且6個面都相等;

     、谡襟w有12條棱,每條棱都相等;

     、壅襟w有8個頂點。

      小結:同學們從棱、面、頂點三方面進行研究,得出了“正方體是有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12條棱長度相等”的結論。

      (2)制作模型,加深認識特征

      師:認識了正方體的特征,現在請你們動手制作一個正方體,制作完后,量出它的棱長是多少厘米,并向同桌介紹你制作的正方體的特征。

      用剪好的書本第123頁的正方體展開圖做一個正方體。

      展示學生作品分享制作感想。

      【設計意圖:學完長方體后,學生已明確了面、棱、頂點的概念,知道了從哪些方面探究圖形特征,因此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充分經歷自主探究的過程,通過觀察、動手,學生親身感知正方體這個立體圖形?疾槟繕1】

      (3)對比觀察,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師:我們都是從面、棱、頂點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請4人小組,用你們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來。

      交流匯報后,教師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整理。

      引導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正方體可以看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3.鞏固練習

      (1)第20頁的做一做。用棱長為1cm的小正方體搭一搭。

     、俅钜粋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動手試一試。

     、谟12個小正方體搭一個長方體,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搭法?記錄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鄞钜粋四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其余兩個面有什么特點

      4.課堂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從面、棱、頂點三方面認識了正方體,有6個面,都相等,12條棱也都相等,有8個頂點,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正方體,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2.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3.發展空間觀念。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活動,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教學準備正方體紙盒、長方體和正方體對比教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回憶長方體的特征,請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別說出長方體的棱有幾條?可以分別分成幾組?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叫做什么?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種特殊的立體圖形。

      二、新課講授

      1.探索正方體的特征。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觀察并思考。

      師:這些都叫什么立體圖形?

      生:都是正方體。

      師:要探究正方體具有什么特征,我們應該從哪方面去思考?

      生: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

      2.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手中的正方體學具,小組合作探究。

      3.集體交流。

      (1)組: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大小都相等,6個面都是正方形。

      (2)組:正方體有12條棱,正方體的12條棱的長度相等。

      (3)組:正方體有8個頂點。

      請學生到講臺前,手指正方體模型,按“面、棱、頂點”的特征有序地數一數,摸一摸,其他同學觀察思考。

      師: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正方體?

      4.教學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老師出示一個正方體教具。請學生討論:它是不是一個長方體?

      學生充分討論,集體交換意見。

      學生甲組:這個物體的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乙組:長方體6個面是對面的面積相等,而這個物體是6個面的面積相等,所以我們也認為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丙組:我們組有不同意見,因為我們認為它的6個面雖然都是正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它的12條棱也包括每組4條棱長度相等;6個面面積相等,也包括了相對的面面積相等這些條件,所以我們認為它是長方體。

      師:我們把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或者叫立方體。

      三、課堂作業

      1.教材第20頁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練習五的第4、5、8、9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大家有什么收獲?(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獲,教師將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能力目標:通過操作比較,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情感目標:在親自動手操作過程中,讓學生建立起空間觀念,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難點: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像力。

      教學過程

      一、數學來源生活,從實物中抽象出長方體和正方體。

      1、出示實物,根據形狀給它們歸類。(長方體、正方體、球、其它)

      2、課件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長文體和正方體。(頂點、棱、閃爍)

      導入:為什么,我們能很快地挑出長方體和正方體呢?因為,它們有著與眾不同的特征。

      二、動手操作,在實踐中歸納事物特征。

      1、學生用小圓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個不同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三組面都不同的、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組中每個人都要獨立動手制作,組員中相互指導、評議。

      3、思考:怎樣選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選取三種長度的木棒,每種4根)

      4、選取合適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紙將框架圍起來,制成一個立體的小盒子。

      5、利用學生自己做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棱、面、頂點。

      6、結合制作過程,師生共同總結:長方體的特征和正方體的特征。

      7、請每小組把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變成正方體(事先用長白蘿卜削好的)。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會:正方體具備了長方體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長文體,并用韋恩圖表示兩者之間的關系。

      8、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棱中較長的叫長,較短的叫寬,豎直方向的棱叫高。)

      三、回歸生活,用數學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的長寬高和棱長。

      并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指出哪些是等長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個長方體的長為14cm,寬為10cm,高為7cm,想像這個長方體。

      3、通過你的觀察,從某個角度看一個長方體,最多能看到幾個面?一個非正方體的長方體中,最多有幾個面是相同的?

      4、長方體廣告箱長5米,寬0.5米,高3米,要用鋁條鑲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鋁條?

      5、有6米長的鐵絲,要制成一個棱長為40厘米的燈籠框架,夠瞧用嗎?6、要將一個長30厘米,寬20厘米,高10厘米的禮品盒系上彩帶,至少要買多少彩帶才夠用?

      四、拓展應用

      用數學創造生活。

      欣賞水立方、長方體建筑物、美麗的盒子、裝飾品,讓學生感受數學創造的美,也感受數學的重要作用。

      五、總結

      在這40分鐘的四步學習環節中,你最喜歡哪個部分?為什么?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喜歡什么樣的數學課嗎?

      六、作業布置

      用12個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能有多少種擺法?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請你親自動手試一試。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材第2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正方體的特征,形成正方體的概念。

      2.通過觀察、比較,明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3.經歷正方體的認識過程,初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物體。

      4.體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學習目的性的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一、情境導入

      1.回憶長方體的特征,請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別說出長方體的棱在哪兒?幾條棱可以分別分成幾組?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叫做什么?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種特殊的立體圖形。(板書課題:正方體)

      二、探究新知

      1.觀察正方體模型,組織學生展開交流,討論。

      師:正方體具有哪些特征呢?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關系呢?

      2.小組匯報學習結果。

      組1:我們組發現正方體所有的面完全相同;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而且正方體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長方體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組2:我們組還要補充很重要的一點,正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長方體的長、寬、高不會出現都相等的情況。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關系呢?

      組3:我們組發現正方體和長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組4:我們組發現正方體相對的面也完全相同,正方體相對的4條棱長度也相等。因此,我們組認為:正方體也是長方體,只不過它是特殊的長方體。

      3.小結。

      (1)師:同學們的研討交流非常好,的確像同學們所發現的,正方體完全符合長方體的特征,它是一種長寬、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長方體。誰能完整地概括一下正方體的特征呢?

      生1:正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生2: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且完全相同,有12條棱且長度都相等,有8個頂點。

      (2)師:正如同學們所說,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它是一種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那么正方體和長方體之間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生1:它們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生2:正方體的棱長度都相等,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0頁“做一做”。

      2.教材第21~22頁練習五第4、5、8、9題。

      四、課堂小結

      想一想,我們這節課都研究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你學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正方體

      6個面 12條棱 8個頂點

      6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完全相同

      12條棱長度相等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教后思考】

      正方體特征的研究是以長方體特征的研究為基礎的,在教學中把兩者聯系起來,通過長方體特征的研究方法的遷移,使學生自主進行正方體特征的研究,學生運用實物、抽象的幾何圖形,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認識了正方體的特征,并明確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發展了空間觀念,也使學生獲得了探究知識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這是這節課做得較好的地方。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正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棱長的含義;

      2、掌握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體會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3、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正方體與長方體的比較。

      課前準備:

      教法學法 實踐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昨天,我們學習了長方體。請大家回顧一下:長方體有哪些特征?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設疑:第4個圖形的長、寬、高相等,說明:這樣的物體叫作正方體。大家想不想研究它?這節課我們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ń沂菊n題:正方體的認識)

      二、概括特征

      1、以小組為單位發學具。

      2、以小組為單位研究手中的正方體。建議:用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來研究。

      3、自主探究。讓學生結合手中的實物進行探究,再讓他們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

      4、匯報交流

     。1)讓生結合實物說說面有什么特點?你是怎樣驗證的?從中明確:正方體的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讓學生說說棱有什么特點?你是怎樣驗證的?從中明確: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都相等。

     。3)讓生說說有幾個頂點?你是怎么驗證的?

      5、提問:誰能完整地說一說正方體有什么樣的特征?

      多指名幾個同學說特征。

      6、結合直觀圖小結:正方體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

      條棱,每條棱的長度都相等。它還有8個頂點。

      7、提問:依據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8、請同學們小組合作,運用手中的學具驗證一下我們今天學習的正方體的特征。然后找代表說一說。完成表格。

      三、觀察比較,體會異同

      1、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

      2、讓學生結合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進行觀察、歸納,再同桌交流觀察的結果。

      3、匯報交流。相同點是: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4、根據比較結果,想一想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不同點:長方體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正方體6個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正方體每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練習 完成P20做一做

      總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認識了正方體,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

      正方體的認識

      6個面 (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立體圖形正方體 12條棱 (長度相等)

      8個頂點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通過學生的觀察、對比、小組討論,了解長、正方體的特點。

      2、在操作中認識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了解長(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 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這兩種平面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些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今天我們要認識兩種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ㄒ唬┬抡n引入:指著各種形體的教具提問,哪些物體的形體是長方體?請學生把長方體挑出來。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 我們為什么把這些形狀稱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ǘ┱J識長方體。

      1.教師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說明面、棱和頂點。

      2.學生拿學具小組討論,并出示小組討論提綱,同時討論后填寫操作實驗報告。

      面 棱 頂點 長方體 數量 形狀 大小 數量 長度 數量 位置

     。1)探究完成實驗報告。

     。2)匯報討論結果。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4.引導學生 指出自己手中學具的長、寬、高,改變學具的位置,在指出長、寬、高。向學生說明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擺的位置不同而改變。

      5.練習: 要求根據特征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長方體?并說出長方體立體圖形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ń叹撸

     。ㄈ┱J識正方體

      1.學生找出正方體實物來獨立觀察,觀察后按提提綱獨立回答問題,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 獨立觀察提綱:

     。1)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有什么特點?

     。2)摸一摸,正方體有多少條棱?它們的'長度相等嗎?

     。3)找一找,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 面 棱 頂點 正方體 數量 形狀 大小 數量 長度 數量 位置 1.班集體討論,訂正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報告,并完成教師板書,注意啟發學生自己總結正方體的特征 2.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何異同? 相同點: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不同點:形狀、大小、長短不同,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12個棱長都相等。 3.引導學生認識長、正方體的關系:

     。ㄋ模┬抡n小結

      這結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還有什么問題?

      三、看書質疑(略)

      四、鞏固練習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課本第64頁

      教學目標:

      1. 初步認識正方體,認識正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2. 能夠動手制作正方體的模型。

      3. 培養探究能力、歸納能力、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長方體和正方體、生活中的實物(長方體和正方體),小正方體若干塊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

     。ㄒ唬⿵土曊襟w和長方體的基本特點

      1. 分類:媒體演示

      2. 初步認識:頂點、棱、面

      生操作:頂點,手指點一點

      棱,手指畫一畫

      面,手掌摸一摸

     。ǘ┍容^中引入

      1. 辨析: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異同點

      出示表格,填一填

      2. 小結并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一樣都有8個頂點,12條棱,6個面。

      二、探究正方體的面和棱的特點

      1. 導入:長方體和正方體也有各自的特點,填表。

      2. 探究

      師:我們下面來重點研究正方體的頂點、棱和面的特點。

     。1)猜想:搭一個正方體需要幾個小球,幾根小棒?

     。2)思考:同桌互相說說準備怎樣搭?

     。3)驗證:動手操作

     。4)交流

      口答要求

     、傥疫x用了()根小棒,()個小球來搭。

     、谶@些小棒是()。

     、畚蚁却睿ǎ,再搭()。

     。5)媒體演示:搭正方體的過程。

     。6)小結并板書:我們可以用8個小球,12條一樣長短的小棒搭一個正方體。

      想一想:8個小球就相當于這個正方體的什么?小棒相當于正方體的什么呢?

      3. 提高

     。1)出示:要搭成正方體,還缺幾個小球?幾根小棒?

     。ńY合學生的回答,可以出示完整的模型和殘缺的`模型比一比)

     。2)出示:1個小正方體

     、俨孪耄褐辽儆眠@樣的幾塊小正方體可以搭成一個大正方體?

     、谛〗M合作搭一搭。

      想一想:這個圖形是正方體嗎?為什么?

     、劢涣鳎河茫ǎ〾K小正方體搭成了一個較大的正方體?

     。3)描一描:把正方體的每個面在白紙上描一描,看看是什么圖形?有什么關系?

      三、練習提高

      1. 填空

     。1)正方體有()個面,每一個面都是()。每個面都有()個直角。

     。2)用小棒和小球搭一個正方體,一共需要()根同樣長的小棒,()個小球。

      2. 下面哪些圖形是正方體?

      說說:為什么(2)、(3)號圖都不是正方體?

      3. 下圖中,要想搭一個正方體還需要多少個小球?多少根小棒?

      師:試一試把這兩個正方體補畫完整。

      4. 總結:今天學習了什么新知識?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抽象概括、歸納推理的能力。 教學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課前準備:

      小正方體若干個 教法學法 合作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第一次備課 動態修改

      一、復習導入

      1、字典是我們學習的工具書,必須要常備身邊的`,小明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他每天都要帶一本字典,現在有兩本內容同樣的字典,他要選擇其中的哪一本經常帶在書包里比較方便呢?為什么?

      2、小明在上學的路上,遇到兩個物體,怎樣才能比較大小呢?3、小明家買了飲水機和微波爐,誰的體積大呢?還能分割嗎?怎么辦?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的體積的計算。 (小本的字典,體積。

     。ǚ指畛扇舾蓚小正方體,再比較,求長方體的體積就是求長方體所含有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

      二、概括公式

      1、學生猜想

      一個物體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呢?

     。1)長、寬相等的時候,越高,體積越大。

     。2)長、高相等的時候,越寬,體積越大。

     。3)高、寬相等的時候,越長,體積越大。

      與長、寬、高都有關系。

      大膽猜測長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學生猜想: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2、動手實踐操作

      這個猜想正確嗎?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實驗去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課件出示記錄表。(課本29頁)

     。1)提出小組合作要求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你們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體拼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每拼成一種就記錄下它的長、寬、高和體積各是多少,然后計算出來驗證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

     。2)小組合作學習

     。3)小組派代表匯報

      生:把4個正方體擺成1排,每排4個,擺1層。這個長方體的長是4厘米,寬是1厘米,高是1厘米,體積是4立方厘米。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表面積的意義、

      教學難點

      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說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看圖回答、

     。1)指出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積相等?

     。3)填空、

      這個長方體上、下兩個面的長是( )寬是( )、

      左、右兩個面的長是( )寬是( )、

      前、后兩個面的長是( )寬是( )、

      3、想一想、

      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幾個面?(6個面)

      二、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和研究有關這6個面的一些知識、

      三、教學新課、

     。ㄒ唬╅L、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1、老師和同學們都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并在上面分別用“上”、“下”、

      “左”、“右”、“前”、“后”標在6個面上、

      2、沿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棱剪開并展平、(老師先示范,學生再做)

      3、你知道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什么嗎?

      教師明確: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ò鍟洪L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ǘ╅L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例1、做一個長6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的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

      1、這題的問題,實際上就是要我們求什么?

      2、長方體的表面積包括幾組面積相等的長方形?每組面積相等的長方形的長、寬各是多少?

      3、學生分組討論、

      解法(一)

      6×5×2+6×4×2+5×4×2

     。 60+48+40

     。 148(平方厘米)

      解法(二)

     。6×5+6×4+5×4)×2

     。剑30+24+20)×2

     。 74×2

     。 148(平方厘米)

      4、比較上面兩種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解法(一)是分別算出上、下面的面積之和;前后面的面積之和;左右面的面積之和,然后算總和、解法(二)是先算出上面、前面、左面這三個面的面積之和,再乘2,根據乘法的分配律可將解法(一)改變成解法(二)、

      四、鞏固練習、

      1、一個長方體長4米,寬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用兩種方法計算)

      2、一個長方體鐵盒,長18厘米,寬15厘米,高12厘米、做這個鐵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鐵皮?

      五、課堂小結、

      通過解答例1和做一做,你發現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嗎?

      結論: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2+長×高×2+寬×高×2

     。剑ㄩL×寬+長×高+寬×高)×2

      六、課后作業、

      1、一個長方體的木箱,長1.2米,寬0.8米,高0.6米,做這個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這個木箱不做上蓋呢?

      2、一個長方體的形狀大小如下圖、

     。1)它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分米?

     。2)它前、后兩個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分米?

     。3)它左、右兩個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分米?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

      1.學生通過操作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具運用:

      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什么是正方體的棱長?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并說出長方體的特征。指出正方體的棱長,并說出正方體的特征。

      二、新課講授

      1.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復習長方形的特征。請同學們沿著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開,得到右面這幅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然后師生共同復習正方體的特征。讓學生分別沿著正方體的棱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3)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的展開圖,看看哪些面的面積相等,長方體中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觀察后,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經常需要計算哪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2)出示教材第24頁例1。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么?(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后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3)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交流反饋。

      老師根據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板書。

      方法一:長方體的表面積=6個面的面積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長方體的表面積=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前、后兩個面的面積+左、右兩個面的面積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較三種方法,你認為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是找什么?這三種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 集體交流算法,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三、課堂作業

      1. 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頁練習六第1、2、3、4、6、7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并掌握了長方休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02-21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09-27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03-15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14篇02-21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14篇)02-22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3篇09-29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4篇09-28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通用14篇02-22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10篇03-16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