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2-08-21 08:44:51 六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篇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

      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二、新授:

     。ㄒ唬┙虒W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么規律?

      B、在數軸上除了可以表示整數外,還可以表示分數和小數。請學生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ǘ┙虒W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也就是負數都比0小,而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 攝氏度。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第二課教學反思:

      許多教師認為“負數”這個單元的內容很簡單,不需要花過多精力學生就能基本能掌握?扇绻钊脬@研教材,其實會發現還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內容可以向學生補充介紹。

      例3——兩個不同層面的拓展:

      1、在數軸上表示數要求的拓展。

      數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和分數。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負整數,最后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表示出—1.5。建議此處教師補充要求學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為這樣便于對比發現兩個數離原點的距離相等,只不過分別在0的左右兩端,滲透+1.5和—1.5絕對值相等。

      同時,還應補充在數軸上表示分數,如—1/3、—3/2等,提升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為例4的教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滲透負數加減法

      教材中所呈現的數軸可以充分加以應用,如可補充提問:在“—2”位置的同學如果接著向西走1米,將會到達數軸什么位置?如果是向東走1米呢?如果他從“—2”的位置要走到“—4”,應該如何運動?如果他想從“—2”的位置到達“+3”,又該如何運動?其實,這些問題就是解決—2—1;2+1;—4—(—2);3—(—2)等于幾,這樣的設計對于學生初中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是極為有利的。

      例4——薄書讀厚、厚書讀薄。

      薄書讀厚——負數大小比較的三種類型(正數和負數、0和負數、負數和負數)

      例4教材只提出一個大的問題“比較它們的大小”,這些數的大小比較可以分為幾類?每類比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則沒有明確標明。所以教學中,當學生明確數軸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基礎上,我還挖掘了三種不同類型,一一請學生介紹比較方法,將薄書讀厚。

      將厚書讀薄——無論哪種類型,比較方法萬變不離其宗。

      無論哪種比較方法,最終都可回歸到“數軸上左邊的數比右邊的數小!奔词褂袑W生在比較—8和—6大小時是用“8>6,所以—8。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P23-26的內容,P24做一做,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面,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實驗材料正確制作圓錐。

      2、過動手制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3、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的組成。

      教具準備:

      每人一個圓錐,師準備一個大的圓錐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2、圓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課

      1、圓錐的認識 (直觀感受觀察討論匯報)

     。1)讓學生拿著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后,指定幾名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

     。2)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3)圓錐有一個曲面,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4)讓學生看著教具,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由于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2、小結

      圓錐的`特征(可以啟發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征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測量)

      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借助一塊平板來測量。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1)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會是什么圖形呢?

     。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三、課堂練習

      1、做第24頁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后讓學生試著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練習四的第1題。

     。1)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只要是接近于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

     。2)讓學生說說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

      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補充習題

      1出示一組圖形,辨認指出哪些是圓錐。

      2出示一組圖形,指出哪個是圓錐的高。

      3出示一組組合圖形,指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四、總結

      關于圓錐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學介紹你手中的圓錐嗎?

      教學反思:

      觀察、感知中認識并掌握圓錐的特點,經歷探究測量圓錐高的方法的過程,加深了對圓錐高的認識。在旋轉,對比圓柱和圓錐的過程中,加深對圓錐特點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成數(課本第9頁例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經歷認識成數,解答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2、對成數問題有好奇心,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成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解決解答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填空

     、偎恼凼鞘种 ),改寫成百分數是( )。

     、诹凼鞘种 ),改寫成百分數是( )。

     、燮呶逭凼鞘种 ),改寫成百分數是( )。

      2、商店里花了56元錢買了一條牛仔褲,因為那兒的牛仔褲正在打七折銷售,這條牛仔褲原價多少元?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聽農民們說: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產二成,我家的桂皮曬干后只有五成等嗎?他們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原來商業上與百分數有關的術語是折扣,而農業上與百分數有關的術語就是成數。滲透環保教育

      三、探究體驗

     。ㄒ唬┏蓴当硎疽粋數是另一個數的十分之幾,通稱幾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寫成百分數就是10%。

      1、讓學生嘗試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寫成百分數。

      2、讓學生說說除了農業上使用成數,還有哪些行業是使用了成數的知識。

      3、練習:將下列成數改寫成百分數。

      二成=( )%; 四成五=( )%; 七成二=( )%。

     。ǘ┙虒W例2

      1、出示例題,某工廠去年用電350萬千瓦時,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今年用電多少萬千瓦時?

      2、讓學生讀題,分析題意,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個量為單位1?

      3、學生嘗試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巡堂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4、理解節電二成五就是比去年節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從而根據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萬千瓦時)

      或者引導學生列出

      350-35025%=262.5(萬千瓦時)

      四、鞏固練習

      1、三成=( )%; 五成六=( )%; 八成三=( )%;

      2、第9頁做一做

      3、解決問題

     。1)某鄉去年的水稻產量是1500噸,今年因為受到天氣災害的影響水稻產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產量是多少噸?

     。2)鼎湖山20xx年累計旅游人次是18萬人次,20xx年累計旅游人次比20xx年增加一成五,20xx年累計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類)

     。3)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數有820人,比20xx年在校生人數減少了二成,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數是多少?

     。4)某鞋廠20xx年的年產量為30萬雙,20xx年年產量比20xx年增加了一成六,20xx年年產量又比20xx年增加一成,這個鞋廠20xx年的年產量是多少萬雙?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4

      第1課時

      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材第17頁圓柱的認識、第18頁例1和第19頁例2。

      內容簡析

      圓柱的認識:通過觀察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圓柱。

      例1:通過觀察圓柱,認識圓柱的側面、底面和高。

      例2:通過觀察圖形,掌握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的側面、底面和高;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系。

      2.通過觀察、發現、交流,讓學生自主探究,掌握學習方法。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系。

      難點: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系,建立圓柱的空間觀念。

      教法與學法

      1.在教法上,應加強直觀演示和操作,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圖形,幫助學生建立圓柱的表象,再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發現并總結出圓柱的特征。

      2.在學法上,學生把觀察和動手操作相結合,通過摸一摸、量一量、畫一畫等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圓柱的特征。本節課也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加強小組合作與交流。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

      實物展示法:

      教師拿出一個做好的圓柱模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圓柱;緊接著讓學生觀察這個圓柱的特征,觀察圓柱的組成。(學生觀察并獨立思考)

      學生1:圓柱由三部分組成:兩個圓和一個曲面。

      學生2:兩個圓的面積相等。

      學生3:……

      教師表揚并鼓勵學生的回答!酒肺:用觀察實物的方式導入,讓學生看到了真實的物體,使學生對圓柱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時用動作摸一摸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件展示法:

      1.課件出示“旋轉門”的畫面,引導聯想: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圓柱的形成)

      我看到了旋轉門,想到了它轉起來會形成一個圓柱。

      2.課件出示:比薩斜塔、客家圍屋、立柱、蠟燭、水杯等。課件抽出圓柱的幾何模型。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圓柱。(板書課題)【品析:課件展示的效果是使圖形更加形象具體,學生一目了然,對于圖形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準確和深刻,有助于學生對于圓柱的學習和研究!

      動手操作法:

      讓學生拿出所帶的硬紙板、直尺、剪刀、圓規等學具,小組合作,教師引導動手制作圓柱的模型。

      小組展示制作成果,教師給予評價!酒肺:親自動手操作制作圓柱模型不僅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圓柱,而且讓學生有一種喜悅的成就感。同時,對下面觀察總結圓柱的組成和特征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教學例1

      (1)整體感知圓柱

     、僬務剤A柱,大家知道什么是圓柱嗎?請同學說說你理解的圓柱。

     、谡艺覉A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狀的物體。

      引導學生閱讀觀察教材第17頁幾個圓柱物體的圖形,認識圓柱。

      (2)教學例1:

      出示教材第18頁例1:觀察一個圓柱形的物體,看一看它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有什么特征。

     、僬J識圓柱的面。

      師: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師:指導看書,再次觀察例1中的圖形,引導歸納。(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谡J識圓柱的高

      引導學生觀察例1中的圓柱,根據圖形上的提示認識圓柱的高,再根據例1中的高找到自己手中圓柱的高。結合教材回答什么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

      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總結: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

      【品析:此教學環節先運用提問交流的方式引出認識圓柱,再聯系生活實物模型,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自己所制作的圓柱模型來認識圓柱的組成和特征,使學生記憶更加深刻!

      ◎教學例2:圓柱的側面展開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后討論:展開后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后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2)操作探究: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

      歸納: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系。

      (4)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觀察教材第19頁例2。

      總結: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品析:此環節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動手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與思考,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活動體驗,讓學生動手操作推導出圓柱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通過這樣的活動體驗,讓學生經歷學習數學的過程!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認識了圓柱,學習完例1、例2的基礎上,讓學生及時消化吸收,教師提出質疑,師生共同系統整理。

      質疑一:圓柱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圓柱有什么特征?

      師生共同總結: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

      質疑二: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形狀?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有什么關系?

      師生共同總結:圓柱側面展開后得到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圓柱,學習了圓柱的基本特征和圓柱的側面展開圖,你能說說你的收獲嗎?找兩個學生暢談本課時的收獲,教師對其進行補充完成課堂的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

      1.圓柱的組成及特點:圓柱是由3個面組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面除外)叫作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圓柱的底面都是圓,并且大小一樣。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2. 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銜接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給大家留一個思考的話題:

      什么叫作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哪幾個面?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回味課堂,發現亮點之處:兩次質疑的討論使學生的學習進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過程,這次內化把圓柱的基本特征和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有關知識真正掌握了。

      反思過程,有待改進之處:在教學中,應多給予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和思考的同時,教師應進行相應的提問,這樣學生學習的印象才能更深刻,學習的知識才會更扎實。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5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提問導入

      1.提問激趣。

      根據“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

      預設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

      2.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復習用分數和百分數的知識解決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二)]

      ⊙回顧與整理

      1.分數(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

      (1)分數(百分數)乘法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關鍵各是什么?

     、偬卣鳎阂阎獑挝弧1”的量和分率,求與分率所對應的實際數量。

     、诮忸}關鍵:準確判斷單位“1”的量。找準所求問題對應的分率,然后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正確列式。

      (2)分數(百分數)除法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關鍵各是什么?

     、偬卣鳎阂阎粋數和另一個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耙粋數”是比較量,“另一個數”是標準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們的倍數關系。

     、诮忸}關鍵:從問題入手,理清把誰看作標準量,也就是把誰看作單位“1”,誰和單位“1”的量作比較,誰就是被除數。

      (3)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常見題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偾蠹资且业膸追种畮(百分之幾):甲÷乙。

     、谇蠹妆纫叶(少)幾分之幾:(甲-乙)÷乙或(乙-甲)÷乙。

     、垡阎妆纫叶(少)幾分之幾,求甲:乙×。

     、芤阎妆纫叶(少)幾分之幾,求乙:甲÷。

     、萸蟀俜致。

      發芽率=×100%

      小麥的'出粉率=×100%

      產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耷罄ⅲ豪ⅲ奖窘稹晾省習r間

      2.分數應用題的特例——工程問題。

      (1)什么是工程問題?

      明確:工程問題是探討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三個數量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應用題。

      (2)解決工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明確: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時間的倒數,然后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公式解題。

      (3)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式有哪些?

      預設

      生1: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生2: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生3: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生4:合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4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6-17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6-30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通用)08-26

    【精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四篇08-22

    【精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三篇08-22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10篇)06-07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9篇)03-01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篇)02-18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6篇05-14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