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 1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1課《我最好的老師》師板書課題(請大家齊讀課題,帶上感情會讀的更好)
2.最好的老師,孩子們說說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怎樣的?(認真負責、知識豐富、嚴格要求、關心學生、平易近人、寬容大度、幽默詼諧……)那么(板書: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師又是怎樣的呢?
二、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
1.帶著疑問,讓我們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偛抛x書時,老師仔細觀察想發現誰是最好的,結果不是發現一個,而是大家都是最好的,不僅讀得認真讀書姿勢也很優美。希望本節課大家都能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生:課文講一個叫懷特森的老師在課堂上把錯誤的知識教給了學生,讓學生考試都得了零分,教育他的學生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作者認為他是自己最好的老師。
2.你真會讀書,這么長的課文讀成了一句話。大家一起說說誰是我最好的老師。(板書:懷特森先生)
3.錯了吧,作者覺得懷特森先生連個一般的老師都算不上,不信,
、俪鍪荆翰挥谜f,我們全都氣炸了,這算什么測驗!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你讀讀這句話——這里是怎么評價懷特森的?(板書)多生讀這句話。
、谶@句話的言下之意是(這種老師不算什么老師;這種老師不配當老師;這種老師根本不符合好老師的標準。)(個別讀、生齊讀,非常氣憤)
、墼侔颜n題和這句話連起來讀一讀,你有什么感覺?有什么要說要問的嗎?
。ㄉ哼@兩句話都寫得是懷特森先生,但評價卻截然不同,前后矛盾;這里作者對懷特森的看法不符合題目意思;為什么對懷特森先生前后看法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4.話出總有因,懷特森究竟做了什么讓我們這么生氣,都快氣炸了?
、偕1;“關于貓猥獸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編造出來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存在過!保ㄒ粋老師怎么能欺騙學生呢,說假話還能侃侃而談,太令人氣憤了。)
生2;我驚得目瞪口呆,因為在我寫下的每一個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畫上了一個刺眼的紅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這不公平,因為每一道題都是根據我的課堂筆記回答的。(老師不是經常教育我們聽課要專心,做筆記要認真嗎,可我這樣做了,居然得了零分,怎能不讓我意外,我到底錯哪了?)
生3:我們班上所有的同學都得了零分。(講課、聽課、測驗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如果有一兩個不及格的同學也屬正常,但全班都得零分誰受得了這個沉重的打擊,就說明老師的教學有問題)
生4:本次測驗的零分記錄都將寫進每個人的成績報告單。(如果說是我們不認真得這樣的成績也就罷了,可是這樣的成績是因為懷特森老師故意編造內容導致的,為什么讓我們承受這個惡果)
、谝悄愕睦蠋熞簿幵靸热萆险n,你會怎么想?如果是你認真按老師教的去答題,卻拿到了打滿紅叉的試卷,心情會怎樣?(不學無術,誤人子弟;氣憤)
、蹘е妥髡咭粯拥牡牟粷M、氣憤再讀這句話“不用說,我們全都氣炸了,這算什么測驗!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
是呀,騙人的老師,演戲還帶了道具,說得跟真的一樣?删褪沁@樣一位不可理喻的老師,作者卻稱他為——生齊讀:我最好的老師。
5.這是為什么呢?他到底好在哪?(生快速默讀課文)學著懷特森的語氣解釋給大家聽。
、佟懊總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边@句話及時他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也是我們得零分的原因。
模仿懷特森先生的語氣讀一讀(嚴肅的語氣,義正詞嚴,你真是懷特森先生的知音;理直氣壯,平靜的語氣里帶著不可侵犯的威嚴;)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讓我們牢記懷特森先生的教誨: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引讀(生齊讀)
、诩热蝗绱,他大可以直接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為什么要采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呢?
生1:為了讓我們留下深刻的記憶。
生2:有句話說得好“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經歷了就理解了!彼胗檬聦嵔逃覀,這樣就能讓我們將道理銘刻在心。多么獨特的教學方法。
、邸拔蚁M銈兡軓倪@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蔽∈裁唇逃?(學習有三到:眼到、手到、最重要的是心到,他是在教我們學習的方法,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質疑,哪怕是書本,是老師)
過渡:這時的他在學生心目中是最好的嗎?你還從哪體會到他的好。
、堋翱茖W課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冒險……”(這里的冒險是指科學課上緊張刺激的學習過程。我們要時刻動腦對事物進行獨立的思考,獨立的判斷,要有懷疑,也要有實證。學習成了一個復雜的認識過程。而這一個個饒有趣味有充滿刺激的過程是懷特森老師想方設法創造和營造的,在這樣的學習中,我們不僅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如何接近真理?挑戰接受再挑戰再接受)興趣濃,長知識,明道理
過渡:為了讓我們明理,懷特森不惜編造謊言,可謂用心良苦。在那之后的一節又一節的科學課的學習過程才讓我們真正體會到這些道理的重要性,想方設法讓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懷疑的精神在我們心中扎了根,并從中受益。
、菟尨蠹颐靼滓粋重要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生齊讀)這個道理是怎么獲得的?(在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科學懷疑的過程中悟出來的)多么不容易呀!讀三遍,讀進去,想出來。
請生1讀一遍告訴你自己。
請生2讀一遍告訴老師我。
請大家一起讀一遍,告訴在座所有的人(生齊讀)要怎么樣呢?
。í毩⑺伎、獨立判斷、科學懷疑)
6.最好的老師用零分的教訓讓他的.學生終身受益,誰說他不是——齊讀:最好的老師。
7.同學們,懷特森老師不僅教給我們知識,還教給我們科學的精神,教給我們人生的道理。這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但他的這種做法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當我把懷特森老師的做法的朋友時,朋友是這樣評價我的老師出示:
“他怎么能這樣來糊弄你們呢?”
面對朋友的驚駭,我會怎么說怎么做呢?(1他用獨特的方式告訴我們如果認為錯了,或者課本上錯了,就大膽說出來2.他告訴我們不能只知道接受知識,也不要一味以為教材、老師就一定是正確的。3.他告訴我們要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耳朵去聽,用大腦去想,然后做出判斷,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4.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為了不教……此時想起懷特森先生給零分的行為,我們還會憤憤難平嗎?(不會,因為什么我們了解了他就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會怎么樣?(感激他的用心良苦,他教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而是一種科學的精神,對于一個新時代的人而言,這比任何財富都珍貴,他不是想得孩子的一時,而是一世)
孩子們看來,你們是真的從中體會到了他的良苦用心哎,他就是這樣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三、拓展
1.古今中外,善于發現問題并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生交流后出示資料
2.科學精神是一個國家繁榮富強,一個民族進步必不可少的精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談談你的收獲。
學者必先有疑,懷疑是一個新發現的開始,無論最終的結果是對是錯,懷疑者都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哪怕是定論,權威,同樣可以質疑。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課文描寫的故事,讀懂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3、補充《我的老師》,與本文對比閱讀。
4、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說明道理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反復閱讀,整體感知文章的思想內容,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2、理清文章脈絡,進一步學習通過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作方法。
3、探究作者的心理變化,學習作者欲揚先抑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一、補充資料,導入新課
1、課前演講。
2、贊美老師的詩句、名言導入。
古人用這樣的詩句贊美老師?
學生交流
教師補充,學生齊讀。
先讓學生試著填寫,教師補充。(孩子齊讀)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杜甫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白居易
孔子的弟子顏回這樣評價他的老師: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老師的學問,越抬頭看,越覺得高;越用力鉆研,越覺得深?吹剿驮谘矍,忽然間它又在身后,讓人難以琢磨清楚?鬃咏逃龑W生循序漸進,善于誘導,用各種文獻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一定的禮節來約束我的行為,使人要停止學習也不可能。
一代偉人毛澤東這樣評價他的老師徐特立: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優秀作家大衛·歐文這樣評價教過他的一位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齊讀課題,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這篇課文。
二、預習展示,大膽質疑
1、小組展示預習成果。
2、練習鞏固。(小組接力完成)
3、學生質疑。通過這個小組的展示,你們對課文有了新的了解,還有什么疑問嗎?和孩子們一起梳理問題。
三、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最好”的老師?
。▽W生在用課文的句子來回答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己的話概括。)
1、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教學方法獨特表現在哪里?出人意料的舉動是什么?
學生交流
預設:
。1)“很簡單”,懷特森先生說,“關于貓猬獸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編造出來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因此,你們記在筆記本上的全是錯誤的信息!崩蠋熤v課的信息都是錯誤的,我們做的課堂筆記也是錯誤的信息。
。2)本次測驗的零分記錄都將寫進每個人的成績報告單。同時,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毕M覀兌嗳グl現問題,大膽提出來。
。3)科學課對于我們來說就成了一種“冒險”。
2、他說,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這是懷特森老師通過這一堂關于“貓猬獸”的課,想要告訴學生的一個道理。一個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輕信老師和專家的說法,要敢于懷疑。
3、“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這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是懷特森老師創造和營造的,也就是在科學課上不斷質疑,不斷思考,不斷論證的過程。在這樣的學習中,我們不僅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那就是要善于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懷疑的精神。
4、“懷物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從兩個不要你體會到了什么?
書本、權威,代表的是已有的、被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知識。句子中的兩個“不要迷信”強調的是一種懷疑的精神,強調要通過獨立的思考去獲取知識。
你能不能通過舉例來理解這句話?
資料拓展
資料一:蘇格拉底的蘋果
一次,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給學生們講課,他手持一個蘋果,在學生中間轉來轉去,不斷地問學生聞到了什么香味嗎?很快,一個學生站了起來,說他聞到了蘋果的香味。接著,學生們接二連三地站起來,說自己聞到了蘋果的香味。最后,全班只有一個學生,說他并沒有聞到什么蘋果的香味。這個學生名叫柏拉圖。蘇格拉底說,柏拉圖是對的,因為他手中的蘋果是一個假蘋果。
資料二: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
蜜蜂發聲靠的是翅膀振動——這個被列入我國小學教材的生物“常識”,被一位名叫聶利的12歲小學生用實驗推翻。聶利為此撰寫的論文《蜜蜂并不是靠振動翅膀發聲》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
聶利的發現過程并不復雜:她先是偶然發現翅膀不震動(或被剪下的雙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個不停,然后用放大鏡觀察了一個多月,終于找到了蜜蜂的發聲器官。
讀了以上兩篇小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讓我們再來品味懷森特老師的這句話: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過渡語:作者一開始有沒有意識到懷森特是最好的老師呢?
四、探究變化,學習表達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我”及同學們情感變化的句子。
2、全班交流,出示句子。
你讀出了怎樣的情感?(預設:驚訝、生氣、贊美)
。1)“他把卷子發下來的時候,我驚得目瞪口呆,因為在我寫下的每一個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畫上了紅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這不公平,因為每一道題都是根據我的課堂筆記回答的。而且,吃驚的并不是我一個人,我們班上的所有同學都得了零分!
什么叫“目瞪口呆”?課文中還有哪些詞語能體會作者這種感受呢?(竟然)
在自己平時的生活,你遇到過讓你“目瞪口呆”的'事嗎?想想在那種情況下的感受?再讀一讀課文,讀出作者的驚訝來?
。2)“不用說,我們全班都氣炸了。這算什么測驗?懷特森又算哪門子老師?”
改為陳述句,出示兩組句子,比較語氣有什么不同。
假如你是懷特森的學生,你現在怒火中燒,你會怎么讀?那就讀出來。小組合作演一演讀出生氣的表情,指導朗讀。
。3)這是一種終身受益的教訓。
這個教訓就是?全班同學以零分的慘痛代價就換來這樣一句話到底值嗎?(值。)這個教訓讓學生刻骨銘心。
4、我立刻看著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訴他:“不,你的看法錯了!
總結寫法:欲揚先抑。
五、展開想象,課堂練筆
同學們,當他的一位朋友說:“他怎么能夠這樣來糊弄你們呢?”作者卻堅決地說:“不,你的看法錯了!奔偃缒闶俏谋镜淖髡,你會怎樣去為自己的老師辯解呢。
學生練筆,交流。
同學們想象得多好,把你們寫得補充到文中行不行?看似平淡的語言,卻充分的肯定了老師的做法,包含著作者對老師深深的情感,意味猶盡,留給讀者無限的遐想。
六、推敲對比,學習方法
補充閱讀魏巍《我的老師》,找出相同與不同之處,在對比習得方法。
七、學以致用,拓展延伸
1、課文內容回顧,完成填空。學習一個具體事例說明一個道理的方法。
2、學以致用,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過遇到這樣的人,他讓你明白了怎樣刻骨銘心的道理,課下寫下來和我們一起分享。
教后反思
《新課程標準》第三學段指出:“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睂W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結合六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和學生學習方法的積累,我首先放手讓學生預習,小組合作展示學習結果。學生展示完后,還有什么疑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針對問題進行自己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和想象,在情感中感悟,體會懷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教學方法和抽象的科學精神。本文又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充分地將課堂的時間讓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討等方式展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補充了另一篇課文,讓孩子在對比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小組合作在本課中有很好的體現。從展示預習,到問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效果看,六年級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對詞語、課文內容掌握較好,并且能根據重點句子談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做老師的就是在學生初步認知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圍繞重點自主探究和小組交流,從而深入的感悟文本。
根據學段特點,以篇章訓練為主,沒有逐段的進行分析,而是從探究最好的老師展開討論,由情感變化的句子感悟作者對老師的態度,對老師教學方法的認可,同時也是對第一個問題的延伸。
拓展文本,實現憑借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在學習過程中補充同類型的作文,讓學生學會比較和鑒別,表達方法的學習也就水到渠成了。
適當補充了資料,讓孩子更加深刻的認識了不迷信書本,也不迷信權威的重要意思。
課后,雖然老師們也給予我真誠的肯定和鼓勵,但認真反思之后,還是覺得有些地方沒有做好:學生的回答局限于書本,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加以更深層次的感悟。在問題的探究上放手不夠,教師牽引的還是有點多,語言不夠精煉。對學生鼓勵性評價還是要加強。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破綻、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和用意,體會到人應具備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3、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和用意。
教學難點:
體會人應具備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交流導入:
1、板書“最好的老師”,說說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應該是怎樣的?
2、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好老師的標準,作者心目中的最好的老師又是怎么樣的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去認識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讀通讀順。
2、讀讀記記下列詞語:編造、破綻、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 出示題目檢測詞語。
3、我最好的老師是一位什么樣的老師?用文中的哪句話可以概括?(抓出“個性”句)
三、默讀課文,解決重點
1、思考:課文哪里寫出了懷特森先生是“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2、全班交流
四、再次默讀,突破難點
1、思考:懷特森先生教學方法的獨特、出人意料的舉動難道是為了嘩眾取寵嗎?他有何用意?給學生帶來什么好處?
。ù颂巻栴}不夠簡潔是為了讓學生在思辯中深刻認識懷特森先生,從而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老師是他最好的老師。)
2、全班交流,老師因勢利導指導學生解題。
3、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推出第二問:如何去接近真理?
。▽W生可能迷糊,師可引導學生你們的知識是從哪來的開始一步一步探討。出現卡殼時交流時可適時播放課外資料,讓學生體會到要接近真理要掌握正確的知識,就必須具備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鼓勵學生聯系課文、課外資料或切身實際來談體會)
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
蜜蜂發音靠的是翅膀振動——這個被列入我國小學教材的生物學“常識”,被一位名叫聶利的12歲小學生用實驗推翻。聶利為此撰寫的論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
這一科學發現出自一名年僅12歲的小學生之手,確實難能可貴!無數生物學家沒有發現的奧秘,小小的聶利發現了;成年人沒有懷疑過的來自書本的“定論”,聶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報》的報道說,聶利的發現過程并不復雜:她先是偶然發現翅膀不振動(或被剪下雙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個不停,然后用放大鏡觀察了一個多月,終于找到了蜜蜂的發聲器官。
如同許多重大科學發現一樣,發現過程本身也許并不曲折,關鍵在于發現者是否勇于向“定論”提出質疑,向科學權威提出挑戰。體現在聶利身上的勇于懷疑的精神,比“蜜蜂的發聲器官”這個發現本身更為可貴。
五、回顧全文,探討寫作手法
1、假如你來寫“我最好的老師”,你會怎樣寫?
2、快速瀏覽全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寫的,與剛剛自己的寫作思路比較,你有什么發現?
3、根據學生回答,點出以事見理的寫作手法。鼓勵學生在寫作中積極運用。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 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2、理解課文中懷特森老師的做法,懂得在學習中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科學的懷疑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學習中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科學的懷疑精神,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堅持真理。
教學難點:
理解懷特森老師的做法,并認識到其中的價值。
一、導入新課。
1、在你們的心目中,什么樣的老師才稱得上最好的老師?
學生回答后小結:其實,每一個人心目中最好的老師都不一樣,這是一個沒有固定標準的問題。但有一位老師在他的學生看來的確是一位最好的老師。
這節課,我們跟著作者走近這位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2、讀題目,質疑。
我們應從哪些問題入手去讀懂這篇課文呢?請讀讀導讀。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難讀的詞語多讀幾遍,還可以畫出同學容易讀錯的詞。
2、出示詞語讀。
3、速讀全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匯報: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讀課文。
。、為什么說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請同學們對照下面的.問題,再次細細品讀課文,真真切切地走近這位最好的老師。
當我讀到我覺得懷特森先生是一位的老師。
。、看到這滿眼的紅叉叉,這鮮紅的零分,同學們個個都氣炸了,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學生,你會怎樣反應?
。、得了零分,誰也不高興,但懷特森先生也是用心良苦!聰明的同學,請你們根據文中的內容為懷特森先生解釋一下。
。、同學們,你們認為他們得了這個零分值嗎?從哪可以看出。
可以說懷特森先生用么一種出人意料的舉動,獨具匠心的教學方法,讓他的學生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ㄗ寣W生口頭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不迷信科學,不迷信教材)
。、小結:懷特森先生用了如此獨特的、巧妙的方法教會了學生求真務實,不愧是一位——(齊讀課題)。
四、延伸悟情。
1、你喜歡懷特森先生嗎?你想對他說什么?
2、你有過挑戰權威、挑戰教材的事例嗎?
3、學了本文,聆聽了懷特森先生的教誨,你們一定感受頗深吧,請你寫一寫學習感言。(在書上空白的地方寫幾句話。)
4、學了本文,在寫法上,你又有什么收獲呢?
5、結語:希望磊家都牢記。翰幻孕艜,不迷信權威,敢于質疑,獨立思考,才會向真理靠近。
五、作業。
回憶自己難忘的老師,學習本文的寫法,也寫寫你心中最崇的老師。注意仿照本文一事件一收獲的寫法。
【板書設計】
我最好的老師
懷特森先生
出人意料的舉動
不迷信書本,也不迷信權威。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 5
教材解讀:
本文是人教版第十二冊第五組的最后一篇課文,是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一般都排在每個單元的最后,這樣編排的目的是通過精讀課文的閱讀方法,來促進學生學法的運用,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
課文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回憶自己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課文具體描寫了懷特森老+師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學過程。用他獨特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本組教材以“科學精神”為專題編排。學習這組教材,要把握主要內容,體會科學精神的含義,學習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方法。而這篇課文除了要學生把握課文中獨特的科學精神外,另一個是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
學情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是個很“另類”的形象。這種“另類”導致了學生對懷特森老師產生了諸多的“意外”。首先是懷特森老師別具一格的教學方式很另類,讓學生耳目一新。其次是他們沒想到懷特森老師會“戲弄”自己的學生,這太出乎意料了。再次是現在的大多數學生還是教師和教材的忠實信徒。他們從未懷疑教師和教科書上說的,因此對他們而言是種挑戰。
設計概說:
以作者為什么說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為學習的主線。因此,引導學生圍繞:
。1)、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2)、懷特森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3)、懷特森老師是不是最好的老師?
。4)、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這四個層次清晰,邏輯嚴密的問題來探究。通過結合語境,轉換句式,來指導朗讀;采用辯論賽來加深對“最好的老師”的理解;設置“實話實說”這個環節讓學生暢所欲言,個性表達;最后體會寫法,拓展運用,學習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學習目標:
1、在自主閱讀中正確讀記“編造、破綻、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出乎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興趣等詞語。
2、通過自主閱讀、獨立思考、交流討論、劃劃寫寫、指導運用等方法來把握課文大意,并對文中所要表達的科學精神有所感悟。
3、學習文本的“一事一議”的寫作特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重點語句的課件。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激趣導入:在你們的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怎樣的?
2、揭示課題。板書:我最好的老師,齊讀課題。(“最好”這個詞突出書寫。)
二、自主閱讀,討論交流。
1、這位老師是誰?(懷特森)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2、快速瀏覽課文,用“——”劃出課文的中心句。(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威。)
3、默讀1——5自然段,邊思考邊批注想想:懷特森先生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劃出感受深的句子
4、師生交流。
生1: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師: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老師?請學生用一個合適的詞上臺板書。
生2:不用說,我們全都氣炸了,這算什么測驗?懷特森算哪門子的老師?
師:你認為他是怎樣的老師?
生:是個無理取鬧的老師。(學生上臺板書“無理取鬧”)
生:是個過分的老師。(學生上臺板書“過分”)
生:是個古怪的老師。(學生上臺板書“古怪”)
……
師:大家再看看課題,這是怎樣的老師?(最好的老師)順勢創設情境:假如你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把你當時的心情讀出來。
5、指導朗讀:
。1)(PPT)不用說,我們全都氣炸了,這算什么測驗?懷特森算哪門子的老師?要求讀出“氣憤”的語氣。
。2)(PPT)這不算測驗,懷特森不算老師。(通過對比閱讀,從字面、反問句感受氣憤到了極點。)
6、默讀5——8自然段,并思考:懷特森老師是不是最好的老師?用“﹏﹏”劃出依據。(這個環節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辯論,可以是男生當正方,女生當反方;也可以通過分組,一二兩組持正面的觀點,三四兩組持反面的觀點;要是班上的學生都認為懷特森是最好的老師,那么由老師來當反方和學生進行辯論。)
出示辯論賽的要求:依據要有說服力,必須得拿出證據。
例如:
反方:懷特森先生說,關于貓猥獸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編造出來的。因此他不是最好的老師。
正方:……
反方:懷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理會我們的心情。
正方:……
反方:科學課對于我們來說就成了一種“冒險”。這讓我們每天都提心吊膽。
7、教師帶領著學生齊讀“最好的老師”的依據:(擦去之前學生的板書)
PPT:(1)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
PPT:(2)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興趣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8、實話實說: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三、回顧舊識,加深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PPT:不要相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重點理解)
1、古今中外,善于發現問題并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還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動手做做看》中伊琳娜用實驗來指出科學家郎志萬的哄騙;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中伽利略敢于挑戰權威等。)
2、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獨立思考””科學的懷疑精神”)
四、體會寫法,拓展運用。
1、體會課文“一事一議”的寫法。
2、嘗試練筆:用一個事例告訴大家一個道理。
五、總結。
這節課大家收獲頗豐,我們懂得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還學會了用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板書設計:
我最好的老師
獨立思考科學的懷疑精神
“一事一議”的寫法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 6
1、知識目標:
。1)認識一個多音字,積累四字詞語,理解“侃侃而談”,并會運用四字詞語。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2、能力目標:
。1)會把這個故事講下來,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2)會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道理的寫法寫作,培養學生寫的能力。
我是這樣實現目標的:
。1)按照預習慣例四步自學,通過展示匯報,完成知識目標。
。2)這是一篇淺顯的的文章,學生易懂。教學中我采用自讀、互讀,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理出的先后順序,抓住重點,吸收文中的語言,通過自講、互講的形式,達到人人會說的目的。
。3)讀寫結合是本課設計的.一個重點,教學中,通過讀說理解,感悟作者一事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并通過回顧以往學過的一事一理的課文,再次體會這種寫法的精妙,進而引導學生學習這種寫法去習作。由于一節課很難完成習作拓展。故而設計成讓學生變寫為說。這無疑增加了難度,讓學生說一兩句話不難,但要說一段話,就不容易了。于是設計了兩個階梯式要求,要求學生第一步概括說通過什么事例來說明什么道理;第二步你能不能把最能體會這一道理的地方說具體,也就是事情的經過部分?學生在老師有層次的引導下,通過自說,小組互說,達到會說的目標。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
孩子們,從幼兒園到現在有好多老師教過你們,在你們的心目中,什么樣的老師是最好的老師?(這是好老師在你們心目中的標準)在作者的眼中什么是最好的老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1課《我最好的老師》齊讀課題。
二、預習匯報
昨天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按以往的慣例我們還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預習展示。
1、生詞預習展示:
生:我認識了一個多音字糊弄的“糊”他還念糊涂的“糊”
生:我積累了4個四字詞語:出人意料、侃侃而談、目瞪口呆、饒有趣味
生:我通過查字典和聯系上文理解了侃侃而談,意思是懷特森先生講“貓猥獸”時,是理直氣壯地給學生講的。
生:我不僅積累了四字詞,我還能用上兩個詞來說話。
生:我能用上四個詞說話。
2、同學們對字詞預習的不錯,課文讀得怎樣呢?為了更好地展示給大家,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互讀,對于讀得好的同學,要學會欣賞;對于讀不好的同學,要熱情地幫助。
誰來給大家展示朗讀?誰想挑戰他?誰還想再試試?最后一個機會了,誰來展示?
3、大家讀得非常好。我們進行最后一個環節的匯報: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ㄔu價:你的總結很精煉。你能不能說得在稍微具體些。)
三、學生講課文概括很好。課文的哪些段落寫了這件事?(板書:事情)請快速瀏覽課文。
還有兩段講了什么呢?(板書:道理)
我們看這件事作者是怎么寫清楚的?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板書:先寫、再寫、最后寫)請大家再次快速默讀課文(1—6自然段)誰來說?(板書:老師上課、測試得零、解釋用意)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你能不能把這件事給大家講下來呢?
怎么才能講好?(首先讀好、抓住重點、按照順序、吸收文中語言)下面就請大家自講。小組內在互相講講。
誰有勇氣給大家講講?誰還想再展示?
四、拓展寫法
過渡:你真了不起,這么短的時間就把這個故事講下來了。通過這件事作者得到一個什么啟示?、齊讀(不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1、(看板書)這篇課文作者通過具體的事例說明了一個道理是本文的一個重要的寫法,在以往學過的課文中,我們也學過不少,請回憶有哪些呢?
2、今天我們也試著這種寫法用一個事例告訴大家一個道理?
。1)你準備用什么事例說明一個什么道理?
。2)你能不能把事例中最能說明這一悟點的情節具體地說下來。
總結:
這節課大家的收獲可真不少,我們不僅學會了講課文,還學會了用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下課。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
4.激發學生對懷特森的贊嘆和敬佩之情。
5.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難點】
探究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的原因。
【課前準備】
搜集關于不迷信權威的科學事例。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前文,導入新課
在前幾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位不怕困難、苦戰攻關、善于發現、極具科學精神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極有個性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默讀課文,想一想:
、僬n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谧髡邽槭裁凑f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劃出課文的中心句。(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威。)
三、讀議結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實說明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
2.老師在讀這篇課文時,也不禁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3.懷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劃、議)
四、回歸整體,加深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1.古今中外,善于發現問題并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中敢于挑戰權威的伽利略等。)
2.結合本單元前三篇課文,談一談你對科學精神又有了哪些認識?
五、拓展閱讀,遷移延伸
1.閱讀《嗅蘋果》,讀后交流自己的體會。
2.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不迷信權威的事例。 六、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通過具體的一件事,為我們闡述了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道理?茖W需要懷疑,需要“冒險”,需要挑戰,只有我們才會擁有善于發現、探求真知的能力。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 8
教材簡析:
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教學方法獨特, 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破綻、駁倒、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3、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認識“最好的老師”
1、說一說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應該是怎樣的?(生自由說)
2、每個人心目中的好老師標準都不同,這節課,讓我們隨著作者去認識一位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引導從課題質疑)到底這位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出示自學提示:
。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我”最好的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3、課堂交流
。1)讀讀記記下列詞語:
編造、破綻、教訓、駁倒、糊弄、終身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學生朗讀自己找到的有關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老師。
二、再讀課文,走近“最好的老師”
1、出示句子: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ㄗx句子,從這句話中質疑,預設問題:出人意料的舉動是什么?表現在哪些地方?)
2、(出示要求)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哪些地方寫出了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從問中找出有關句子,在旁邊作批注。
。1)課堂交流。(指導感情朗讀)
。2)討論: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種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么想?(過渡:所以我們當時的反應是什么?(相機板書:氣炸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你能用一句話概括嗎?誰被誰怎么了?我們被老師糊弄了。ò鍟汉
過渡:一個這樣糊弄學生的老師,我卻稱他為“最好的老師”(指讀課題),為什么?
三、細讀課文,走進“最好的老師”
1、仔細再讀課文,邊讀邊找句子,作作批注。
2、課堂交流。(指導讀出對老師的敬佩、感激之情)
3、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句子“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四、總結收獲,拓展延伸
1、是的,懷特森老師那獨特的教學方法,那出人意料的舉動使我們終身受益,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所以作者說他是“最好的老師”(指讀課題)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學生自由暢談。
2、交流收集到的資料,談談你的體會。
板書:21、我最好的老師
氣炸了 冒險 受益
算哪門子老師? 不,你的看法錯了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3、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學方法:
1、前查閱、收集關于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故事、文章。
2、在這堂課上抓住“這算什么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沖突,設計兩個主要的板塊:欲揚先抑感受“氣憤”和峰回路轉深感“佩服”。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臺,接受和建立新的價值觀。
3、運用感性手段引導學生體會抽象的科學精神,比如:用感情朗讀還原當時情境,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與想象,在情境中感悟。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質疑“最好的老師”
1、熟悉的旋律喚醒心底的記憶,六年的學習生活,與你們朝夕相處的,除了坐在身邊的這些可愛的同學,就是教給你們知識的老師了,現在,你們能不能用一、兩個詞或是簡短的句子說一說,你們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么樣的?
。ㄕJ真負責,知識面廣,嚴格要求,關心學生……)
2、師: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好老師的標準,美國作家大衛·歐文認為誰是他最好的老師?”
生:“懷特森先生”。
師:“錯了吧?作者覺得懷特森先生連個一般老師都算不上,不信,你讀讀這句話!背鍪尽皯烟厣隳拈T子老師?”生讀這句話。
師: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
生:這種老師不算什么老師。
生:這種老師不配當老師。
生:這種老師根本不符合好老師的標準。
師:“再把課題和這句話連起來讀一讀,你有什么疑問?
生:我感覺到這兩句話自相矛盾,好像不是在評價同一個老師。
生:我覺得這里作者對懷特森的看法不符合題目意思。
3、為什么對懷特森先生前后的看法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1—3段?纯磻烟厣壬烤棺隽耸裁醋屛覀冞@么氣憤?
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懷特森先生所說的寫卻得了個大大的紅叉。測驗不及格!保ㄈ绻阏J真地按照老師教的去答題,卻拿到了打滿紅叉的試卷,心情又會怎樣?)
4、一個人得零分還算正常,可全班同學都得零分,叫人怎么想也想不到,用一個詞那就叫——(出人意料)讀“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5、考試的結果只是一個出乎意料的地方,還有什么地方讓你出乎意料?
“很簡單”,懷特森先生說,“關于貓猬獸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編造出來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存在過。
因此,你們記在筆記本上的全是錯誤的信息。
如果當時你也是其中一名學生,聽了老師的話心情怎么樣?(忿忿不平、懊惱、感覺受騙上當、被戲弄……)
是的,教室里肯定是一片嘩然,帶著你剛才說的心情,讀——“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
二、再讀課文,釋懷“最好的.老師”
我們憤憤不平,可懷特森卻依然我行我素,振振有詞,與其說考試的結果讓人出乎意料,還不如說懷特森的解釋更出乎意料。還有哪些地方讓人出乎意料?
“本次測驗的零分記錄都將寫進每個人的成績報告單。同時,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
。1)據老師了解,西方國家升中學是不考試的。憑的就是這張成績單。孩子們有時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你認為,老師該不該把零分寫進我們的成績報告單。
。2)我們的出乎意料,卻在老師的意料之中,他希望我們記住的是什么呀?(指讀后半句)
。3)原來如此,就為了這么一句。(齊讀后半句)整整花了一節課的時間,全班同學以零分的慘痛代價就換來這樣一句話。這個教訓讓學生刻骨銘心,這也正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吃一塹,長一智。這就是他的個性所在,這就是他的魅麗所在。讀——“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三、細讀課文,走進“最好的老師”
1、從第一堂課到每一堂課,從課堂內到課堂外,懷特森先生帶來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與其說他個性十足,不如說他用心良苦。他如此用心,到底教會了我們什么呢?請大家靜下心來,讀讀課文第六自然段,劃出有關句子,隨時記錄你的感受,一會交流。
。1)“冒險”——你會在這樣冒險的課堂上睡大覺嗎?
。2)“挑戰”——是呀,課堂上老師給學生搭設了平等對話的平臺,使學生思維處于緊張狀態,這便是一種挑戰。
。3)“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花這么長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不正培養了我們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既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
師:是啊,在不斷的冒險中,不斷的挑戰下,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更為重要的是他讓我們明白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師:那是不是要求我們就不要相信書本,相信權威了呢?我們要尊重書本,但不要迷信書本;我們要尊重權威,但不要盲目崇拜權威。讀——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
2、古往今來,正是人們一個個對書本的打破,對權威的推翻,才有了這個社會的不斷進步。課件呈現解說:哥白尼堅持自己的“日心說”,之后的布魯諾更是因此作出了被烈火燒死的偉大犧牲。伽利略的落球實驗已是家喻戶曉,他揭示兩個質量不同的物體從相同的高度下落會同時落地的事實,但他敢于挑戰權威和傳統的精神更值得人尊敬。
3、這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告訴我們,要學會質疑,不要人云亦云。出示名人名言:讀這些古圣先賢的話還有很多,一言以之那就是——“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
4、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學生自由暢談。沒錯,作者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了一個道理,從此認定是懷特森是他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把這種一事一議的寫法呈現給大家,希望同學們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四、拓展延伸總結收獲
1、想象:如果當時同學們不迷信老師,課堂上又會出現怎么樣的情況呢?
2、同學們,這就是老師教給我們的全部,這就是老師的良苦用心。于是,當我的朋友這樣評價我的老師時,出示:“他怎么能這樣來糊弄你們呢?”“不,你的看法錯了。請寫下你反駁他的理由。
3、交流。
4、結束語:同學們,科學是需要懷疑,需要冒險,需要挑戰的。這節課是快樂的,因為我們共同結識了一位“好老師”。這節課是充實的,因為同學們讀懂了一種精神叫懷疑,這節課是永恒的,因為,我要努力成為你們心中“最好的老師”。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 10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通過寫“我”的科學老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式, 表達了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要具有科學的懷疑精神。
這篇課文的結構清晰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 先詳細具體地描寫了一堂科學課的經過, 再概括簡略地寫了此后的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 最后寫他教會我們用“新懷疑主義”去學習,用“新懷疑主義”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能力和懷疑精神的重要性。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交流談話,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從你走進學校的那天起,你就有了自己的老師,那么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
。ㄉf,師評價。)
2、師:每個人的心目中好老師的標準都是不盡相同的。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走進美國作家大衛·歐文的世界,去了解一下,他心目中最好的老
師。(板書課題)
3、師:誰來讀一下課題,讀出你對課題的理解。
二、檢查預習
師:同學們,老師課前布置了預習任務,現在展示你們預習成果的時刻到了,誰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說
師評價:
、贁⑹龊苡袟l理,如果語言再簡練些就更好了。
、谟幸欢ǖ母爬芰,繼續努力。
三、學習課文
1、自讀,合作交流。
師:看來同學們做到了充分預習,為了更好的理解課文,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進一步學習,請同學看(學習提示)
2、課件出示:
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思考:你從文中哪些語句體會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勾畫出相關語句,并記錄自己的感受。
3、學生自讀,讀后交流,教師巡視。
4、交流;
、艓煟赫l來匯報一下你的學習收獲?為什么說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呢?(他是一位很特別的老師,與眾不同。)
生:因為他讓我們知道了沒有誰是一貫正確的,或……
師:你真是作者和懷特森先生的知心人,那究竟懷特森先生是怎么教會我們這些的?誰能把這件事跟大家介紹一下?
師:懷特森先生是我們的科學教師,他竟然編寫了教學內容,還進行了測驗,結果不只是我,班上所有的.人都得了30分,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懷特先
生是怎樣解釋的?同學們的反應是怎么樣的?
生:生氣,這種老師算什么老師,這種測驗——!
、葞煟和瑢W們是多么生氣呀!我們認真的記了筆記,結果卻都得了30分,如果你也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你會怎么想?
。ㄉf心里是怎樣想的。
師:可懷特森先生卻說:你們本該推斷出來的,為什么這么說?
。ㄒ磺卸紱]遺留下來)
師:不只如此,這成績還要記錄在成績薄上呢?
你覺得老師這樣做是為什么?
生發言。
、蕩煟菏茄,老師的用心良苦,只是要告訴我們:課本和老師都不是一貫正確的,事實上沒有人一貫正確。
、顺鍪菊n件:(指導朗讀,理解懷特先生要告訴我們的科學道理)
師:你能讀出自己的理解嗎?
生讀:課本和老師都不是一貫正確的,事實上沒有一貫正確。
師:有一個詞是很關鍵的,引起你的注意了嗎?(一貫)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一直,總是。
師:懷特森先生是想告訴我們,課本和老師都不是一貫正確的,事實上沒有人一貫正確,他要我們有自己的理解,學會獨立思考,有懷疑精神(師板書)
師:懷特森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好老師,他用心的良苦,卻又與眾不同,上他的課每次都是不同尋常的探險。
有一次……
生:有一次,他對我們說他的大眾牌轎車是活的生物……
師:懷特森先生,不但教會了我們獨立思考,懷疑精神,還讓我們有了堅持真理的毅力和勇氣。(板書堅持真理)但這種嶄新的懷疑主義不是誰都能接受的,歷史課上的情景請同學們迅速瀏覽一下,一會請同學再現一下當時的畫面。
生瀏覽,(誰來試試) xx 凱諦旺普斯
師:懷特森先生對我們的影響的確很大,他是與眾不同的,后來我把懷特森的故事告訴了一位小學老師,他對我說:“他不該這樣捉弄你們!倍覅s說:“對不起,你全錯了!
演一演
你知道我當時是什么眼神,是什么語氣嗎?誰能和我演一演。
表演:“他不該這樣捉弄你們”
“××他……”
“同學們,他不該……”
“對不起你全錯了”
師:正視一個人的眼睛,告訴他他錯了的勇氣,也是懷特森先生讓我們學會的。
5、小結
師:同學們,在大衛·歐文的心目中,懷特森先生無疑是他最敬佩、最喜愛的、最好的老師,而作者卻用了欲揚先抑的寫法,先寫懷特森先生如何
讓我們氣憤,后來卻成了我最好的老師,接著,作者用兩位老師無法接受這種嶄新的懷疑主義,襯托了懷特森先生的與眾不同,更突出了我對他的認可
和敬佩,這些寫作方法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師:那么同學們,你喜歡不喜歡這樣的老師呢?
生談:
四、課外延伸
1、師:歷史上關于迷信權威的有懷疑精神的人和事還有很多,你能找到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ā秲蓚鐵球同時著地》中伽利略不迷信權威,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在比薩斜塔成功地做了實驗。)
2、課件出示:(不迷信權威)
3、師:課余時間可以繼續搜索這樣的事例看一看,更好地了解懷疑精神。
五、小結:
師:同學們,懷特森先生用一種特別的方式,讓學生們明白了一種科學精神,用一種嶄新的懷疑主義去學習,去生活,希望你也能做到。
六、布置小練筆:
七、推薦圖書:《第一家爸爸銀行》(大衛·歐文)
零分 獨立思考
我最好的老師 懷疑精神
不及格 堅持真理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01-16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01-13
《我最好的老師》的教學反思04-22
我最好的老師03-05
我最好的老師作文02-11
我最好的老師優秀作文09-03
《我最好的老師》語文教案06-01
我最好的老師作文15篇02-11
我最好的老師作文(15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