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高三復習教案

    時間:2024-04-22 14:26:00 高三政治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三復習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復習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三復習教案(通用6篇)

      高三復習教案 1

      課型:

      復習策略指導課。

      教學目標:

      1、學會理清修辭方法部分的復習目標;

      2、學會把握修辭方法部分的復習重點;

      3、學會設計修辭方法部分的復習方法;

      4、學會調控修辭方法部分的訓練內容。

      教學重點:

      如何引導學生把握復習重點。

      教學難點:

      如何指導學生設計合理的復習方法。

      課前預習:

      1、學生解答近幾年高中會考、高考中有關修辭方法部分的試題(印成講義),教師借此了解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統計分數);

      2、學生分析試題中的考查內容、考查形式,形成對修辭方法部分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課堂上深入討論。

      教學過程 :

      一、理清修辭方法部分的復習目標。

      1、教師提問:大家知道修辭方法部分的復習目標是什么嗎?

      學生回答:

      可能一:不知道,或不太知道。

      可能二:根據高考說明回答“辨析并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

      2、教師提示:要理清一個知識點的復習目標,其根據有哪些?

      學生討論。

      3、教師小結:

      我們可以分解出如下4個能力考核點:

     。1)能夠辨識常見的修辭方法(高考列出8種,會考列出12種);

     。2)能夠理解修辭所表達的內容和表達作用;

     。3)能夠評價修辭運用的優劣;

     。4)能夠根據要求運用修辭方法。

      本環節小結:有效的復習,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確的復習目標,所以每一個同學在進行每一個知識點的復習時,都應該首先要理清復習目標。從以上的分析操作,我們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復習目標的方法。

      二、把握修辭部分的復習重點。

      1、教師提引:

      目標的確立,為我們把握復習重點提供了范圍。目標是針對所有學生的,而復習重點則應該是針對個人的。所以我們還有必要圍繞目標,確立自己的復習重點。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確立自己的復習重點?

      2、學生討論:

      各抒己見,說說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3、根據學生的討論,小結如下:

      根據考試命題的傾向:

     、贂嫉倪x擇題中,修辭方法是必考題,題型已由單一的辨識題演變為辨識修辭方法與理解表達作用結合考的形式。

      高考的選擇題中,近幾年已沒有單純的修辭題。而是放在以下題型中去考:

      a、詩歌鑒賞題中,結合詩句內容考查包括修辭方法在內的寫法;

      b、現代文閱讀題中,結合文章內容考查修辭方法所表達的'內容及作用;

      c、語言運用題(第五大題)中,根據表達需要運用修辭方法寫作(造句)。

     、 根據自己的知能結構現狀:

      在預習中,我們利用會考高考試題作了先測,大家可以針對自己答題的情況,分析自己在修辭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點,以此作為自己以后復習的重點。

      三、設計合理的復習方法。

      1、教師導引:

      確立了復習重點后,我們還要設計好合理科學的復習方法,才能使復習真正有效。我們要時刻都有學習效率觀,并努力探索有效的學習方法,科學地安排復習的內容、復習的時間,這樣才是一個真正會學習的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討論一下如何設計有效的復習方法。

      2、學生討論獻策,教師點評。

      3、師生共同小結:

     。1)遵循的原則:全面與重點相結合的原則,

     。2)以訓練帶知識的原則,

     。3)查漏補缺及時矯正的原則。

      4、具體的方法:

     。1)辨識題。

      我們要善于抓住各修辭方法的特征加以辨析,特別是幾種不易辨別的修辭。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來分析。辨識題的復習要結合理解題同時進行。

     。2)理解題。

      對于理解語意,我們要考慮不同文體的特點,并且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表達作用,我們則既要考慮各種修辭的一般作用,也要考慮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特殊作用。

     。3)評價題。

      我們要掌握各種修辭在具體運用中的要求,也就是要掌握評價的標準。評價題雖不常見,但也應做好相應的準備。

     。4)運用題。

      往往是綜合題,需要我們考慮各方面的命題要求,既有修辭上的,也有可能是句式上的,還有可能是內容上的。我們可以結合小寫作練習進行。

      5、調控訓練內容。

     。1)教師提問:

      大家都很反對“題海戰術”,但缺乏必要的訓練,也是不可能形成能力的,所以我們有必要掌握好訓練的“度”。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來調控自己的訓練呢?大家不妨討論討論。

     。2)學生討論,教師指點以下內容:

      大家可以對《強化訓練精編》中的修辭練習題作一分析,按照復習目標中的四個考查點,看一看這個練習題題型分布得合理不合理?

     。ū孀R題太多,運用題、評價題太少)

      每一個能力點大致需要訓練多少次才能達標?

      我們還應該再增加一一些什么題型才能復習到位?

     。3)師生一起總結:

      對現有的訓練材料,我們千萬不能拿來就作,不加辨析,不加選擇。否則既有可能造成無效勞動,也有可能造成訓練不到位。

     。3)要調控好訓練,應注意幾點:

     、僖⒁忸}型分布的合理。

     、谝鶕约旱默F狀確定訓練的“度”。

     、垡獣x擇有效的訓練題。

     、芤獙W會控制訓練的節奏。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沒有在修辭本身的認知上作更多的討論講解,而是著眼在如何復習修辭,其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提高自我復習的能力,能夠提高語文學科元認知的能力。這種能力才是我們要培養的終身需要的能力。

      這種元認知能力,具體地說,就是需要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清楚地認識到“我應該學哪些內容?”“我應該如何地學?”“我學的效果怎樣?”“我應該怎樣改進自己的學習?”等等問題。

      語文學科的知識是非結構性的,學習效果的好壞完全取決于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策略。只會被動的學習,而毫不講究學習策略,決不會提高語文的素質。

      因此,希望大家樹立主動學習的觀念,提高自己在語文學習上的元認知能力。這才是本節課的主要目標。

      五、作業 布置:

      用25分鐘的時間作完《強化訓練題精編》的修辭練習,并思考評價修辭運用優劣的標準是什么。

      高三復習教案 2

      教學內容

      小說閱讀概述

      教學目標:

      1.明確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要求(考試說明)。

      2.掌握小說閱讀的一般方法。

      教學重點:

      1.了解江蘇高考的命題特點。

      2.掌握小說閱讀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3.掌握小說閱讀的策略。

      教學難點:掌握小說閱讀的答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傳統的高考命題中,很少對小說進行考查。有湖南卷《貝多芬:一個巨人》;有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之后,小說閱讀風生云起,高考有海南、寧夏卷《林沖見差撥》,湖北卷《日月行色》,有廣東卷《河的第三條岸》,海南寧夏卷《二十年后》,浙江卷《烏米》。江蘇也在出現小說閱讀《侯銀匠》,小說的考查已正式登陸我省試題,據相關專家講,小說閱讀將繼續保持強化態勢,我們需要認真備戰。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小說的基本知識。

      二、介紹小說的基本知識

     。1)小說定義: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2)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小說“三要素”是命題的重心,下面介紹有關知識點。

     。ㄒ唬╆P于“人物”要素。

      1.人物描寫的方法:

     。1)從描寫的內容分:

     、偻饷裁鑼懀ㄐは衩鑼懀簩θ菝、姿態、服飾的描寫稱之為外貌描寫或肖像描寫。

     、谛袆用鑼懀▌幼髅鑼懀菏峭ㄟ^對人物個性化的行動、動作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壅Z言描寫:是通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來刻畫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苄睦砻鑼懀菏峭ㄟ^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動(如內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爭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畫人物形象內在性格特征的一種描寫方法。

     、萆駪B描寫:是與外貌描寫有區別的,神態描寫是對人的面部表情進行刻畫,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藜毠澝鑼懀菏菍θ宋锏恼Z言、動作、服飾及心理活動等細小環節或細微事件的描寫。

      (2)從描寫的角度分:

     、僬婷鑼懀ㄒ簿褪侵苯用鑼懀

     、趥让婷鑼懀ㄒ簿褪情g接描寫)

      2.鑒賞人物形象的幾個切入點

     、購娜宋锩鑼懬腥。人物的性格特點往往從肖像、神態,典型的動作、行為,個性化的.語言,細致入微的心理活動中折射出來,因此,通過分析作者對人物的各種描寫,能夠發掘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而發掘各色人物善惡美丑的精神世界。

     、趶姆治龉适虑楣澢腥。情節是人物性格形成的歷史。要學會在故事情節和矛盾沖突中把握住人物在諸多矛盾沖突中的動作、內心動機,從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蹚姆治霏h境角度切入。小說的環境描寫,分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兩個方面。自然環境對人物的命運有時也有影響,但真正決定人物命運的往往主要是社會環境。環境是小說存在的背景,為小說提供空間和時間范圍,也是小說中人物活描寫動的場所。分析環境時,必須注意社會環境中的復合的因素,應透過當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會歷史內涵。注意人物與環境的辯證關系,善于從人物在社會環境中的走向,解讀人物的思想性格。

     。ǘ╆P于小說“情節”要素。

      1.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

      2.情節的一般作用:

     、俾裣路P,前后照應;

     、趥让嬉r托,烘托人物;

     、鄣雌鸱,錯落有致;

     、茇灤┤,線索作用;

     、菰O置懸念,引人入勝;

     、蘅偨Y上文,點明題意;

     。ㄈ╆P于小說“環境”要素。

      1.“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描寫:也叫景物描寫,主要是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以及場景的描寫。

      社會環境描寫:主要是對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的描寫。

      2.環境描寫的一般作用:

     。1)暗示主題;

     。2)渲染氣氛;

     。3)奠定作品基調;

     。4)烘托人物形象;

     。5)推動小說情節發展;

      三、小說閱讀策略

      在各式文學作品中,最普及最流行的體裁要算是小說,別林斯基曾說過,什么書最被人愛讀和爭購?乃是小說。同樣,在全國各地的高考試卷中,小說也有出現的趨勢,以它為命題材料,用來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既然大家如此關注它,那么我們該如何解答小說類閱讀分析題呢?

      大家都知道,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其自身的特點,那就是:故事情節完整,人物個性鮮明,環境描寫逼真,主題思想深刻,構思角度精巧。這樣,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就應該從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題技巧。

      故事情節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

      關于情節。這類型的題目主要是圍繞情節構思及其作用命題。

      高三復習教案 3

      教學目標:

      了解改造世界的內容,理解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系,同時,實踐的過程中努力實現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統一,初步樹立自覺地改造世界,積極地為社會做出貢獻,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的意識和信念。

      教學重點

      1、改造“三觀”是改造主觀世界的核心

      2、努力在實踐中自覺改造主觀世界

      教學難點:

      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活動相互聯系又相互促進

      教學方法:

      講解法,調查舉例法

      教學過程:

      一、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內容

      1、改造客觀世界包括“兩個改造”,即改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活動是相互聯系又相互促進的。

     。1)改造自然界

      就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屬性與規律,變革自然物的`原始形態,使自然界發生和諧的變化,創造出新的人工形態物和物質資料,以滿足人類生產和生活需要。

     。2)改造人類社會

      就是變革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或管理體制,改變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使社會面貌發生變化,不斷進步。

     。3)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關系----相互聯系又相互促進:

      改造自然的活動推動著生產和科學文化的發展,從而,也推動著社會制度的變革和發展。正確改造社會的活動調整和改變了經濟、政治、思想等各個領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推動科學文化的進步和社會生產的發展,也就推動改造自然的活動越來越向縱深發展。

      2、改造主觀世界包括“三個改造”,即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關系。

     。1)改造思想:

      主要是指改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改造處于改造主觀世界的核心地位。

      改造思想的主要內容是改造“三觀”,因而改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在改造主觀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統一的,世界觀決定人生觀、價值觀。

     。2)改造認識能力

      是指學習和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提高文化素養、科學水平和勞動技能。

      改造認識能力和思維方法的途徑:

      通過認真學習哲學和各門具體科學,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改善知識結構,從而改進思維方法,提高認識能力.

     。3)改造“三觀”是改造主觀世界的核心

      關系——改造主觀世界的核心是改造思想,改造思想的主要內容是改造“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使得改造“三觀”在改造主觀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

      高三復習教案 4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世界的人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人是社會的主體,人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環境,關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長這個結論,學生已經了解,但是如何準確、科學的表述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口的增長速度的變化及其帶來的影響?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為什么存在這么大的差異?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還遠遠不夠。本章從人地關系的角度,闡述了有關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識,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陸地和海洋》以及《天氣和氣候》兩章的內容,這為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后面章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以及《人類的居住地》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為今后學生參加生產實踐和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個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人口增長、分布的特點、世界人口問題及其對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狀況。通過地圖,能分析影響各地區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了解世界人口問題,讓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口觀,意識到“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緊迫性,并從中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分析問題,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教學難點: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人口問題及對策。

      二、說學情

      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基本地理知識已有了一定積累,但是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人文方面的知識,有可能激發學習興趣,也有可能根本不入門。人口問題是現在社會上出現頻率較高的話題,各國、社會各界對人口問題的關注有助于學生的理解,但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強烈的好奇心,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盡量多采用直觀方法。

      三、說教法

      1.讀圖分析法:教學中采取讀圖分析的方法,幫助學生回憶、總結、提高。對于地理原理和教學重難點,運用多媒體及圖表輔助,分析講解,予以突破。

      2.分組討論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變學會為會學;

      以“讀圖+練習”的教學方式為主,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練習和資料,創設情境、啟發,體現地理課堂的特色,另外本節內容主要運用FLASH課件來講述,集錄像、圖表于一身,。

      四、說學法

      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本節課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學法如下:

      1.圖導圖練法。引導學生識圖、析圖、說圖、填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鞏固地理知識,指導學生運用地圖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讀圖能力和地理空間概念。

      2.收集資料法。指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如:報刊雜志、因特網等搜集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材料。

      3.自主合作學習。通過引導學生讀、思、議,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讀: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習慣和能力;思:通過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要求;議:學生圍繞教師的質疑,展開討論,進一步理解知識。

      通過以上方法的運用,使學生能夠從量到質地認識和理解世界人口狀況。

      五、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部分

      用(視頻)《復活節島》的故事引入,故事大致內容為:戰爭使人們忘記了自己的文明,忘記了自己的傳統,在征服與被征服、吃人與被吃的不斷循環中,這些創造過輝煌文明的島人完全退化,終于又自食惡果地退回到極度原始的狀態中。通過視頻導入的方式從感觀上吸引學生,激發探求新知識的好奇心理。

      看完視頻后,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本節課的內容,問題如下:這只是世界的一個角落的故事,那么,整個世界的人口狀況如何呢?

      (二)新授

      1、世界人口增長特點及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

      (1)播放嬰兒的啼哭聲,引導學生說一說這聲音意味著什么?通過直觀展示聲音的方式,讓學生直接感知人口的增長

      (2)請兩名同學以播音員的語氣播報以下兩則新聞。

      資料一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報》記載:本報薩格勒布7月11日電7月11日上午8時35分,從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彼特洛瓦醫院的產房里傳出了今天第一聲嬰兒啼哭的聲音,南斯拉夫一個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億個人誕生在地球上。

      資料二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報》記載:據新華社薩格勒布10月12日電波黑時間12日凌晨零時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嬰在波黑首都薩拉熱窩的一家醫院誕生,成為地球上的第六十億位居民。

      引導學生思考:世界人口從50億增加到60億用了多少年?同時以動畫形式呈現世界人口增長曲線,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從感觀上感受到人口的增加,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

      通過讀圖,引導學生得出世界人口增長特點是先慢后快。引導學生思考人口增長速度的快慢應如何表示?從而引出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并得出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的出生率-人口的死亡率。

      (3)指導學生完成課本p65練習題,使學生認識到不同地區的人口增長速度是不一樣的,從而加深學生對人口增長的了解,在完成習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展示世界地形圖和世界人口分布圖。學生自主探究,找出人口稠密地區,并分析該地區人口稠密的原因。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歸納總結:人口稠密的地區,一般自然條件比較優越,所以在人類歷農業發展較早,現在也是工業、交通發達、城市集中的地區。

      (2)指導學生分小組合作完成67頁活動1,在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確并深入理解把握人口密度的概念為: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3、人口問題

      (1)小組討論由于人口過多、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然后在組內交流,推薦代表進行陳述。陳述結束之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人口過多、增長過快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因此,我們要控制人口的增長,比如我國和印度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但是,現在有些國家卻出現了鼓勵生育的政策,比如說德國和科威特。那么,人口增長過慢會引發什么問題?人口增長過快、過慢都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人口應該怎樣發展,才科學呢?教師進行歸納總結: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但現在世界主要人口問題是人口過多,人口增長過快。所以正確的人口觀應是: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2)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

      將學生分為兩組,結合課本圖片從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利弊兩個方面進行自由辯論、發言。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社會問題,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三)小結

      引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和感想,目的是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總體印象,盡快理清思路,達到知識的遷移。

      我安排了兩項作業

      (四)拓展:家鄉的人口分布情況調查

      通過這個實踐活動,使學生增強對我國基本國情的認識,加深理解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增強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人口分布情況調查分兩步進行:

      1.周末對自己的爺爺和奶奶進行一次采訪,問一問:從你的曾祖父母開始,經過四代人,你家增加了多少口人?哪一代生的孩子最多?是因為什么原因?現在的家庭人口是處于增長的趨勢還是呈下降的趨勢?為什么?

      設計本問題的目的是通過了解自己家的人口增加和變化過程,印證課本上關于人口增長的結論和數據,即理論聯系實際。

      2.通過你家的情況,你能否理解雖然我們已在實施計劃生育的政策,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口的總數還在繼續增長,這是為什么?

      通過本問題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高三復習教案 5

      一、學習目標

      1.能指出古詩詞中常用的表現手法。

      2.能分析古詩詞中常用的表現手法的表達效果。

      3.能根據題目要求,用通順的語言,規范答題。

      二、知識梳理

     。ㄒ唬┕旁娫~表達技巧包括表現手法、修辭方法、表達方式等。

      1.表現手法

      抒情類: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描寫類:動靜,虛實,側面烘托,細節描寫,白描,樂景襯哀情)

      其他:賦比興,抑揚,對比,聯想,襯托(正、反襯)

      2.修辭方法

      比喻比擬(擬人擬物)對偶夸張借代設問用典頂真等

      3.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

     。ǘ┏R娦揶o格表達效果

      比喻、比擬:描繪事物生動、形象、鮮明。增強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議論中使深奧道理淺顯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

      夸張:引起豐富的聯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質和特征,便于抒發強烈的感情。

      對偶:音節整齊勻稱,節奏鮮明,有結構美和音樂美。

      頂真:具有回環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語言精煉,內容豐富,表達委婉含蓄,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三、課前預習

     。ㄒ唬┱f說下列詩句的`主要表現手法:

      1.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用典)

      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直抒胸臆)

      3.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興)

      4.楊柳岸曉風殘月。(借景抒情)

      5.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互文)

      6.檣櫓灰飛煙滅!  。ā〗璐 。

      7.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白描  。

     。ǘ┡袛嘞铝性娋涞男揶o手法

      1.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借代,對比

      2.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借代,設問

      3.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鋸

      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雙關對偶擬人

      5.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鋸

      6.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設問

      7.荷花嬌欲語,愁煞蕩舟人。擬人

     。ㄈ╅喿x下面兩首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1.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問:詩中不作一句議論卻是怎樣懷古的?

      答:詩人只選取了野草、斜陽、飛燕三種景物進行描寫,而把對歷史盛衰興亡的感慨,寓情于景,含蓄有味。(借景抒情)

      2.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苗發、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問:詩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聯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為拂綠琴埃(典故)

      四、考點剖析

      《考試大綱》在“古代詩文閱讀”中對該考點提出的要求是

     、勹b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谠u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能力層級為E(鑒賞評價)。

     。ㄒ唬┰囶}類型(常見的有判斷手法型、評析手法型、比較異同型)

      1.判斷手法型

      2005年全國卷一)

      春行即興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答案:這兩句用了對偶的修辭,其中“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歸納答此類題的步驟:

     。1)呈現表達技巧的名稱;

     。2)解說表達技巧在詩詞中的使用情況。

      2.評析手法型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移家別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問:該詩主要運用了何種藝術手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

     。ǖ谝徊剑┳髡卟捎脭M人化的手法

     。ǖ诙剑傲鴹l藤蔓系離情”黃鶯“欲別頻啼四五聲”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

     。ǖ谌剑┣擅疃畹乇磉_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

     。ɑ颍航杈笆闱。通過柳條、藤蔓、黃鶯的描寫,表現惜別之情。)

      歸納答題步驟:

     、贉蚀_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诮Y合詩句闡釋如何運用了這種手法。(分析)

     、鄞耸址ㄓ惺裁赐怀龅男Ч秃锰,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作用,主旨)

      提問方式:

      這首詩(或哪一聯)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

      (1)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2)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3)這首詩寫法上有何特點?這首詩是怎樣表現------的?

      3.比較異同型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華清宮吳融

      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

      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李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并作簡要說明。

      答案:兩首詩都應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

      第一首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血陰云,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成陰,溫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

      溫馨提醒:

      表現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綜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

      結合詩句分析要具體,不能脫離詩句本身架空分析。

      總結概括要力求準確,反復篩選用詞。

      歸納總結:

      1.詩歌鑒賞三環節:讀懂詩歌——審清題意——答出規范

      2.答題三步驟:準確指出詩句運用了什么手法——結合詩句具體分析是怎樣運用這一手法的——運用這一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或起到了什么效果。

      五、鞏固練習:

      1.(08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問題。

      〔正宮〕塞鴻秋

      潯陽即景周德清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淀。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注〕①周德清(1277-1365),號挺齋,高安(今屬江西)人。

     、诘恚杭此{靛,藍色染料。

     。1)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

      答:

     、俦扔,如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瀉的山泉比作閃電,將天上一字排開的飛鴻比作一條線等。

     、趯ε,如一、二兩句對偶,三、四兩句對偶,五、六兩句對偶等。

     、郾葦M,如說新月“學”扇。

      2.閱讀下面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陶者梅堯臣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寸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問:這首詩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對比,詩歌把長年辛勞而居室簡陋的陶者與不勞而獲的統治階級作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以及對不勞而獲的統治階級的憤慨之情。

      高三復習教案 6

      設計說明:

      該教學設計是在分析教材和考慮學情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篇課文是新課標必修五教材中的古代抒情散文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首先,作為文言文,要重視吟誦、品讀,于是在教學中我加大了朗讀的份量,設計幾種朗讀方式,包括教師的范讀,學生的齊讀、單讀、分散讀,在朗讀中積累文言詞語、句式知識、體悟文本中蘊含的情感其次,《陳情表》是古代散文中傳誦千古的名篇之一文本中涉及的語匯較多,消化理解文言實詞是學生讀懂文本、真正理清文本思路的前提,也有助于學生更進一步體悟作者在字里行間蘊含的真摯情感,因此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授課中讓學生結合文本詳盡的注釋疏通文意,教師做適當的點撥進而針對文本提出所陳何情文本的教學設計流程也是按照這一順序展開的。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以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2、通過誦讀,理解所陳之情,體會陳情的方式。

      3、品味作者在文中蘊含的真摯情感。

      教學重點:

      在反復誦讀中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真摯情感。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悟以情動人的陳情藝術,進而分析作者是怎樣通過陳情達到“愿乞終養”的目的。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中蘊含的真摯感情。

      2、點撥法點撥關鍵的字、詞、句,使學生在深層意義上領會文中蘊含的拳拳真情。

      3、討論法討論文中的關鍵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討論中獲取新知。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魏晉時期,時局動蕩,風云變幻公元265年,司馬炎篡位稱帝,改國號為晉,魏國滅亡晉武帝司馬炎為了穩定局勢、鞏固政權、籠絡人心,便采用懷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入朝為官,于是蜀漢舊臣李密便走進了他的視野李密幼年喪父,母親改嫁,由祖母劉氏一手撫養長大,以孝謹聞名,博學善辯但就在晉武帝下詔征辟的時候,李密年邁的祖母已經是“夙嬰疾病,常在床蓐”一面是寵命優渥的皇帝詔命,一面是難以割舍的祖孫之情;一面是言辭切峻的朝廷詔書,一面是恩重如山的養育之恩,在這人生的重要抉擇之時,李密將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近李密的《陳情表》。

      二、初讀課文(學生讀完后,教師做誦讀指導,同時做正音指導、點撥句讀)

      教師范讀第一段,指名學生朗讀第二、三段,全班齊讀第四段

     。ㄒ螅赫b讀要注意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感情)

      三、再讀課文、緩讀領會:

     。ㄒ螅壕徛b讀、圈點勾畫參照課文注釋還不能完全理解的字、詞、句,師生共同解決)。

      四、三讀課文、速讀課文,思考:

     。1)、李密為何陳情,陳情所遇到何種困難(要求:用原文語句作答)

      陳情的緣由:愿乞終養(陳情是為了達到“奉養祖母,暫不出仕”的目的)。

      所遇到的困難: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進退兩難)。

     。2)、把李密所陳之情用最精煉的詞語概括出來

      所陳之情:中國古代最傳統的兩種感情:忠情、孝情

      五、四讀課文

      品讀鑒賞文本,挖掘文本的內涵:(要求:小組合作、逐段探究)

      提問:李密是如何陳情的?

     。ㄒ唬┵p析第一段:

     。ㄔ诶斫饫蠲苌硎辣嗟幕A上把握朗讀時凄苦、悲涼的語速、語調)。

      1、本段中總括的句子: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2、對“險釁”“閔兇”如何展開的:(在文中找出原話并且對所陳之情加以概括)。

      身世凄苦: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人丁衰微: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湯藥,未嘗廢離。

     。ㄟ@段文字的內容,作者寫得凄苦而悲涼,以致使晉武帝對他由惱怒化為同情憐憫)

     。ǘ┵p析第二段:

      找出朝廷對李密征召的詞語和李密對被征召的.態度的語句,此段李密向晉武帝所陳之情。

      朝廷對李密征召的詞語:察、舉、拜、除。

      李密對被征召的態度的語句:辭不赴命,辭不就職。

      所陳之情:進退兩難之情,進,無以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退,不能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

      這種進退兩難之情也就是古人常說的“忠孝不能兩全”,對李密而言忠孝之間自然是想先盡孝而后盡忠,那么就要說服晉武帝認可自己這一請求,這也是李密陳情的關鍵所在。

     。ㄈ┵p析第三段:李密是怎樣進一步說服晉武帝,以達到“愿乞終養”的目的的?

      1、討論本段第一句話的作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

      為達到“終養祖母”的請求提出的理論依據,使自己的請求既合情又合理,又響應朝廷的號召,讓晉武帝不得不答應“愿乞終養”的目的。

      2、引導學生理解“本圖宦達,不矜名節”的含義

      朝代更迭之際,新君最忌諱的是臣子眷念舊朝,作者李密是前朝官員,陳情的對象是今朝的君主,為打消對方的疑慮,自己“本圖宦達,矜名節”的人生態度就必須明確突出,此處一筆,正是問題關鍵所在,晉武帝的疑慮徹底打消。

      3、品味“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剩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一小節的情感。

      宋代學者評價說:讀《陳情表》不哭者,必不孝這一小節充分體現了李密的拳拳孝情,非常打動人,晉武帝即使是鐵石心腸也應該有所觸動了。

     。ㄋ模┵p析第四段:

      本段的層次如何劃分

      兩個層次:第一層表明自己陳情的目的,第二層進一步表明自己的忠心。

      1、本段開頭指出“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的作用

      從生命的自然規律上,進一步的為自己的“愿乞終養”樹立理論根據,依舊合情合理,無可辯駁。

      2、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現陳情目的的語句

      “愿乞終養”

      2、理解“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一句的含義

      六、教師總結:《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它陳孝情情真意切,訴忠情赤膽忠心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李密對祖母的拳拳深情能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我們的親人捧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但卻真摯的回報

      七、板書設計:

      陳情表

      李密

      不幸遭遇,訴祖孫之情

      情

      進退狼狽,訴兩難之情

      孝治天下,找出理論依據

      理

      先盡孝后盡忠,解決辦法

    【高三復習教案】相關文章:

    高三語文的復習教案11-12

    高三英語復習課教案12-15

    【優選】高三英語復習課教案12-26

    (推薦)高三英語復習課教案01-23

    高三語文修辭復習課教案08-26

    高三語文的復習教案(精選12篇)11-14

    高三語文的復習教案12篇11-12

    高三語文的復習教案(12篇)11-13

    高三英語復習課教案英文12-18

    高三語文二輪復習教案11-15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