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高三語文教案>韓軍:教魯迅的《藥》

    韓軍:教魯迅的《藥》

    時間:2022-08-16 16:49:23 高三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韓軍:教魯迅的《藥》

    韓軍:教魯迅的《藥》

    記不清多少次與學生一起學習《藥》,至少有五六次了。
      過去講《藥》大都是老師主持課堂,老師提出問題,然后由學生參與討論。盡管課堂也頗為熱鬧,學生參與也頗為踴躍,但是,我總覺得不過癮。
      此次又一次講授《藥》,面臨新困難,有相當部分的學生,或者對魯迅不感興趣,或者對這篇《藥》不感興趣。
      怎樣才能讓生活在現代北京城的學生的對《藥》感興趣?怎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走老路肯定不行!我費了一番心思。
      我做出一個決定。
    一上課,我就宣布:“今天我們學習魯迅的《藥》,這篇文章由同學們自己學習。我只作為普通的一員參與大家的討論!
    學生感到新奇。
    我說:“這篇文章,我要說幾句話,
    第一,他寫于1919年4月25日,發表于同年5月《新青年》,后來又收在《吶喊》文集中。
    第二,它是以秋瑾的被殺為背景的。秋瑾死于1907年。大家先自己通讀一遍課文。遇到不懂的字詞,大家共同解決!
    于是響起了嘩嘩的翻書聲。
    之后出現一片靜寂,學生讀特別認真?闯鰜,學生熱情特別高漲。
    但靜寂是短暫的,剛過一會兒,就有人提問題:“216頁那個‘窸窸窣窣’現在不用了吧?怎么魯迅凈用冷僻字!”我答:“已經不屬于常用字!庇钟腥藛枺骸218頁‘古□亭口’中那個大方框干嘛不直接寫出來?”我故意說:“我也不知道,可以留下來作為問題,待會兒大家一起討論!
    諸如此類的小問題,在學生自讀過程中不時提出來。不知不覺,一節課過去了,不少同學已經讀完了。還有少部分同學沒有讀完。
    但時間有限,課上的閱讀,只能安排一節課。
    我要求同學們課下去閱讀。
    接著,我提出了幾個要求:“第一,你認為魯迅寫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揭示什么?第二,你覺得,這篇小說中,哪些細節、哪些特點、哪些用詞、哪些筆法、哪些安排,終歸是哪些細小的方面,特別有意思,特別耐人尋味?”


              關于題旨的討論

    接下來,已經是另外一天的語文課了。這是兩節連堂課。
    我首先發言:
    “大家通過閱讀這篇小說,覺得這是一幕悲劇,還是喜?”本來我想問:“魯迅的主要的目的是想揭示什么?”但是,我覺得,那樣問,似乎太直奔主題,學生也不容易理解和把握,所以,我就從悲劇、喜劇的角度去發問。
    學生答:“自然是悲劇!
    “是誰的悲劇呢?”我追問。
    一同學說:“是華老栓這樣的人的!
    又一同學補充:“華老栓這樣的群眾太愚昧、麻木!
    我接話說:“哦,是愚昧、麻木者的悲劇!
    又一同學說:“我記得,應當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者的注意!
    我說:“你大概讀過與魯迅有關的書吧?”
    她點點頭,又補充說:“初中學《孔乙已》的時候,老師這樣講過,魯迅的大部分小說大體都能如此去理解!
    我說:“你說的對,而且本篇就可如此解讀!
    又一個同學說:“我看,也是揭示夏瑜這樣的革命者的悲劇!
    我提示他:“具體說!
    “夏瑜是為了解救華老栓這樣的下層群眾而死的,可是他們卻把他的血給吃了!
    我故意說:“這不正是‘得其所哉’嗎?夏瑜革命,是為了華老栓這樣的群眾,而群眾吃了他的血治病,他的血不恰好為人民而流嗎?夏瑜應當高興才對,怎么能是夏瑜的悲劇呢?”
    學生答:“不能那樣理解,夏瑜流血并不是為了讓華老栓去吃他的血,而是為了推翻一個舊制度,建設一個新國家,讓華老栓們過上好日子。不是讓他們去吃他的血!
    我說:“你認為,華老栓知道夏瑜的血是為他們而流的嗎?知道夏瑜們革命的這種意義嗎?”
    學生說:“當然不知道。因為華老栓不知道,所以他才讓兒子吃夏瑜的血!
    我又問:“大膽想像一下,如果夏瑜地下有知、地下有靈,知道華老栓們把他的血吃了,高興不高興?”我仍然追問剛才的話頭。
    學生說:“當然不高興!
    我又說:“吃了革命者的血后,病治好嗎?”
    學生答:“沒有!
    我再問:“夏瑜建設新國家、建設民主社會的革命目的實現了嗎?”
    學生:“也沒有!
    我追問:“原因是什么呢?”
    學生:“大概也因為群眾不了解他們,沒有讓群眾一同參與!
    我說:“所以,請一個同學.總結一下,這小說總體上寫的哪兩種人的悲劇!
    一學生說:“首先是夏瑜這樣的革命者、先驅者的悲劇。(我插話:“是先驅者的悲劇!保┩瑫r又是華老栓們的悲劇。我插話:“是麻木者的悲劇!笔请p重悲劇。(我插話:“非常好!”)夏瑜們沒有啟發群眾參與,導致革命沒有真正成功,是悲劇。華老栓等愚昧麻木的群眾卻卻吃了革命者的血,不知道革命者的血為他們而流,又是悲劇!
    我又接話.總結:“他.總結得非常精彩。我可以換句話說,‘先驅者’是醒著的人,‘麻木者’是睡著的人,所以,這是醒著和睡著的雙重悲劇。此情此景,可以說是‘國家疾未治,群眾病未醫’。這就是魯迅筆下當時中國的現實!蔽野选靶颜弑瘎,睡者悲劇,國疾未治,眾疾未醫,雙重悲劇”板書在黑板上。
    上面,實際是對作品主旨的討論。
    討論到如此地步,我已經基本滿意。

    接著,我要求學生找出本文中“耐人尋味”的“地方”,并說說究竟如何“耐人尋味”。
    學生們一時議論紛紛,踴躍異常,差不多都舉了手。
    學生們首先報題目。我在黑板上一一記錄,積累下來,大體有下面幾個:
    1、題目“藥”的涵義;2、動詞的運用;3、顏色詞的運用;4、幾個道具的涵義;5、華老栓的不答語;6、環境描寫;7、人名的意義。
    接下來的時間實際就劃分成了一個個小單元。

    關于動詞的運用的討論

    先發動全班一同來找“耐人尋味”的動詞,并且都能夠說出“耐人尋味”來。
    第一部分中,有四個地方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并展開討論:
    1、“華大媽在枕頭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錢”,學生們都能認為,兩個“掏”字,實際寫華家錢少而珍貴,那些錢可都是他們的辛苦勞動所得,得來不易,所以藏得非常隱蔽。
    2、“老栓接了,抖抖地裝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按”,“按一按衣袋,硬硬的還在”。經過討論,學生們都覺得,“抖抖地裝”“按一按”,寫華老栓萬分在意錢、珍惜錢,精心裝好、藏好,萬千小心,怕丟了;一旦丟了,那么,人血饅頭就買不來,小栓的病就沒有治了。所以,華老栓珍惜錢,實際上,也是珍惜兒子的命,正如一位學生精練概括的,“此時錢就是兒子的命”。
    3、“老栓倒覺得爽快,仿佛一旦變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給人生命的本領似的,跨步格外高遠”。
    我特別提醒學生鉆研,為什么華老栓竟如此興奮。
    我開玩笑說,“這里華老栓好像吃了興奮劑,”學生哄堂大笑,我說,“當然僅僅是比方,同學們想想,華老栓的‘興奮劑’是什么?”
    學生們都抓住了“覺得爽快”“變了少年”“跨步格外高遠確實把”等等語詞。
    學生說:“因為藥能夠給他兒子的生命注入生機和活力,當然也就給華老栓的生命注入了活力!
    有學生說:“華老栓目光中,看到了兒子康復的希望,看到了華小栓健康走下床,成為一個健壯的青年,而且娶了妻,生了子,華老栓爺爺!
    學生們都會意地笑,覺得他說得非常有道理,我也給予表揚。
    我進一步啟發誘導:“大家想沒想過,魯迅寫華老栓如此高興,為什么不放在取藥回來的路上寫,卻放在取藥之前的路上寫?按道理,放在華老栓取了人血饅頭回來的路上比較合適。大家設想一下,取藥回來,華老栓小心翼翼的捧著人血饅頭,邊走邊想,浮想聯翩,越走越高興!
    我一提出問題,一下有點冷場。學生們都在思索。
    我先提醒學生翻書找到華老栓回來時候,魯迅是描寫華老栓的段落。
    學生很快找到了:
    原文是這樣寫的:
    “這給誰治病的呀?”老栓也似乎聽得人問他,但他并不答應。他的精神,現在只在一個包上,仿佛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別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現在要將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的家里,收獲許多幸福。太陽也出來了;在他的面前顯出一條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見丁字街頭破匾上“古□亭口”這四個黯淡的金字!
    有學生說:“把前面取藥路上的描寫放在這個地方,未嘗不可!
    有學生說:“放在這里,肯定不行,像前面華老栓‘跨步格外高遠’,那還不把人血饅頭給丟了!”顯然,這個學生讀得仔細。
    有學生繼續補充:“前面重點華老栓的興奮,因為他覺得特別新鮮,因而也激動;而后面重點表現華老栓的小心翼翼,當然他也激動,但是他主要是緊張,害怕把人血饅頭弄丟。所以不能把興奮時的激動‘跨步格外高遠’等等的描寫放在這里!
    我補充:“兜里裝著錢可以高視闊步起來,錢不至于丟,捧著人血饅頭高視闊步,那人血饅頭就成了泥土饅頭了。概括說,前面是取藥路上單純高興,后面是取藥回來因為過度高興而緊張!
    有學生又有新發現:“我覺得,作者在華老栓回去的路上,寫‘在他面前,呈現出一條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見了丁字街頭破匾上“古□亭口”這四個黯淡的金字’好像有什么暗示意義!
    “什么暗示意義?請你說說看!蔽乙詾樗f“古□亭口”暗示著這是秋瑾被殺的地方。
    學生卻回答說:“我覺得,到了家,卻出現刑場上黯淡的金字,‘刑場’和‘黯淡’就暗示著華老栓的藥必定沒法治小栓的病,小栓必死無疑!
    我覺得學生說的有道理,出乎我意料,就給予他肯定。
    接下來討論劊子手一段動詞:“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嘴里哼著說,……”,學生們很容易就找到了“搶、扯、裹、塞、捏、轉、哼”8個動詞,,學生們一致認為魯迅一連8個動詞的運用,寫出了“黑的人”的兇殘、貪婪、暴虐、粗野,寫出了劊子手的特點。
    第三部分中,注意

    【韓軍:教魯迅的《藥》】相關文章:

    魯迅藥讀后感03-07

    魯迅的藥讀后感03-24

    魯迅的《藥》讀后感11-19

    韓復渠的詩08-22

    魯迅的藥讀后感(精選17篇)09-01

    魯迅的藥讀后感(5篇)05-09

    魯迅電影《藥》觀后感08-23

    讀魯迅先生《藥》有感(通用21篇)01-16

    魯迅的藥讀后感(通用25篇)12-05

    魯迅話題作文:走近魯迅先生07-03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