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9、我國古代的車馬
九、我國古代的車馬
《古代漢語》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按一定的順序運用舉例、引用的說明方法,有根有據地說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了解一些古代文化知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本文引文較多,引用時又各有特點,應重點加以分析。\par 2、難點: 對古代車馬知識的了解。
三、教學時數:
自讀課文,一課時
四、教學步驟:
解題:
本課選自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下冊(第一分冊)古漢語通論(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識(四)中的第二篇(P983),原題車馬。
為什么說“古代的車馬”而不說“古代的馬車”,也不說“古代的車和馬”呢? 本課介紹的固然是古代的“車”,但這種車同現代不同的地方是: 必須套馬來拉。而當時的馬也就是專用來拉這種車的,即所謂“沒有無馬的車,也沒有無車的馬”,“所謂御車也就是御馬,所謂乘馬也就是乘車!笨梢,那時的馬和車是一個整體。如果用“馬車”一詞,很容易讓人誤解為偏正短語,以為作者重點介紹的是古代車的一種,即馬拉的車,而不介紹其它的車。若用“車和馬”,又明確地表示了兩個并列的概念,不符合古代的實際情況。足見作者用詞表意的準確。
在《古代漢語》“凡例”中說明了“通論”的內容,在于介紹“名物典章制度的基本知識”。就其文體而論,應該屬“說”、“解”一類。所謂“說者,解也,述也,解釋義理而以已意述之也”;“解者,亦以講釋解剝為義”。完全用的解說的方法,即我們現在說的`說明文。
《我國古代的車馬》正是這樣一篇典范性相當強的介紹我國古代名物的說明文。它以說明事物的基本特征出發,不僅清晰地說明了車馬的沿革,而且也說明了一些與車馬有關的詞的含義,典型豐富,考證翔實,根據確鑿,富于科學性與條理性。學習本文不但能豐富古代文化知識,開闊眼界,從一個側面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文物,從而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而且從字里行間中體會到文章所表現的嚴謹的科學態度。
作者簡介:
王力,又名王了一,我國當代著名的漢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教授。曾留學法國巴黎大學專攻實驗語言學;貒,在大學邊任教邊搞科研,F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語言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中國音韻學》、《中國現代語法》、《中國語法綱要》、《詩詞格律》等。多年來在翻譯和介紹外國文學方面也作出了很大貢獻,他前后翻譯的世界名著有幾十種之多,如小仲馬的《半上流社會》、左拉的《小酒店》、都德的《沙弗》等,另外還寫了大量有關語言學方面的http://www.annahuzar.com/論文。本文結構:
一、戰國以前,車馬有相連的關系。(1--2節)
二、車馬的各個組成部分。(3--10節)
三、乘車和駕馬。(11--13節)
四、戰國時代始有單騎。(14節)
課文分析:
一、言之有序,條理明晰。
從全文來看,文章說明車馬的特征及其發展,說明的順序是: 先從橫的方面說明“車馬并舉”這一基本特征,這是重點,然后再從縱的方面說明使用馬的過程。
說明“車馬并舉”先作必要的交代,再概括說明: 車的分類( 馬車與牛車,后者只作交代 ),馬車的具體構造(這是重點中的重點),乘車的規矩,駕車時馬的調配,并簡單交代車馬若干裝飾附件。
說明使用馬的過程: 戰國以前是拉車用的;六國之時始有單騎;到了戰國時代,騎馬之風漸盛。(詳見下表)
第一部分:車馬的關系。
古書
車馬并舉
戰國
【9、我國古代的車馬】相關文章: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教案09-19
古代詩歌08-01
古代的語錄12-24
古代的語錄12-24
經典古代傷感詩詞08-23
古代迎娶禮節08-24
冰雪的古代詩歌08-30
關于古代的句子10-20
古代經典語錄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