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語文 -孔孟

    時間:2022-08-16 14:54:01 高三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語文 -孔孟

    語文 -孔孟


      孔孟
      黃仁宇
      教學目的:
      1. 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間差異的根源是什么。
      2. 學習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文化現象的方法。
      3. 積累詞語,掌握成語的用法。
      4. 感悟文化與文化現象。
      教學重點:目的1、2。
      教學難點:目的3。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自讀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一. 教學導入:
      通過復習前一課內容,由道家引到儒家,引到孔孟二人的區別。
      二. 介紹作者:黃仁宇(見教材框文)
      三. 詞語積累:
     。1)注音正確有誤的一項是(  D  )
      A.曾皙xi    浴乎沂yi   舞雩yu   庖pao廚
      B.馬廄jiu    餓殍piao   老羸lei   溝壑he
      C.譎jue詐   桴fu筏     經筵yan  商鞅yang
      D.贈儀yi    篡chuan位   熱忱chen 貴戚qi
      (2)判斷解釋有誤的一項( D  )
      A.形影相隨(跟隨)   毫不諱忌(忌諱)  斬釘截鐵(砍斷)
      B.禮尚往來(崇尚)   不為已甚(太)    改弦更張(拉弓弦)
      C.草菅民命(茅草)   無的放失(箭靶的中心)   一針見血(看見)
      D.百家爭鳴(發表意見)   截然相對(界限分明)   融會貫通(懂得)
     。3)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提示:課前提示內容。把孔孟二人加以精細比較,找出二人的差異,進而研究造成這些差異的時代根源。
      四. 內容板書:
      相同點 相異點 個性原因 間接原因
      孔子 儒家圣人,形影相隨,宗旨相配。 生活態度 輕松愉快 對人性看法 性惡來自先天 對“禮”的看法 重視 閑雅熱忱 春秋時期,不至于完全失望
      孟子   凡事緊張  人性本善  不重視 革命性 戰國時期,國君草菅人命
      五. 討論:作者認為,孔孟的差異,折射了春秋戰國時期間劇烈的變化,中國古代社會如此早熟,在世界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現象,要解釋這種現象,應該研究中國歷史地理的特點。你認為應該怎樣結合中國歷史地理特點來解釋這種現象?
     。ń處煵徽f標準看法,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 難句理解:(可穿插于內容清理中)
      1. 說孟子“凡事緊張”,“緊張”一詞含義是什么?
      提示:所謂“緊張”,是為尖銳的社會矛盾、兇險的前途而焦慮、憂心、痛心這樣的情緒。
      2. “雖為圣賢,仍要經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從這個話里怎么見出“性惡來自先天”?
      提示:經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就是認為人的修養是用理智不斷克服性惡的過程,也就是認為惡是人的本性,是天生的。
      3. “針對這些條件,孔子對當時的情形,還沒有完全失望!薄硪蚬P系,用“針對”一詞是否恰當?
      提示:不恰當!搬槍Α币辉~不表原因,而上文內容也并不是什么“條件”。應改為“因此”。
      4. “他的閑雅代表著當時的社會”一句是什么意思?
      提示:當時社會還相當寧靜,整個社會心態都比較閑雅,孔子的閑雅代表著當時的社會心態。
      5. 為什么說“全民為什伍”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提示:“什伍”是戶籍編制,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相聯相保!笆参椤庇质枪糯娛戮幹,五人為伍,十人為什。所以說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6. 為什么說孟子的性善論帶著一種強迫性的推論?
      提示:由性善論這個前提推論到對人的道德要求,不過是要求保持天性,回復天性而已,很容易做到而做不到,就可以斥之為“失其本心”,所以帶有強迫性。
      7. 何謂“低水平平等思想”?
      提示:低水準是指生活水平低。如“樂歲終身飽”,但求吃飽肚子而已。
      8. “可是今日我們讀《孟子》和《四書》全部,卻不能一體視之為政治哲學,一定也要考究他們的歷史背景,有時也要和孟子自己所說的一樣,‘盡信書不如無書’!边@句話應怎樣理解?
      提示:《孟子》和《四書》全部都是有其歷史背景的,并不是句句話都適用于任何歷史條件。政治哲學,是研究政治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和政治理論的概念體系,包括《孟子》在內的《四書》含有政治哲學的成分,但是不能一體視之為政治哲學。如果不考究其歷史背景,一概奉為經典,是要犯錯誤的,在這個意義上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9. 學習了本文,你認為應該怎樣來研究古代文化現象?
      提示:(1.善于同中求異。(2.要進行歷史的考察,探究其精神實質。(3.研究歷史文化現象,要掌握大量的歷史資料,并以之為依據。
      七. 完成課后練習。
      八. 教學后記:



    語文教案-孔孟由范文先生網教案頻道http://www.annahuzar.com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語文 -孔孟】相關文章:

    論孔孟儒學的血親團體性特征(上)08-17

    論孔孟儒學的血親團體性特征(下)08-17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園地一》語文教案06-13

    《語文園地七》語文教案06-09

    《語文園地八》語文教案06-09

    《語文園地二》語文教案06-10

    語文教案《語文園地二》06-04

    《語文樂園一》語文教案02-12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