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高二語文教案>記念劉和珍君 李金貴(教師中心稿)

    記念劉和珍君 李金貴(教師中心稿)

    時間:2022-08-16 14:49:01 高二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記念劉和珍君 李金貴(教師中心稿)

    記念劉和珍君       李金貴(教師中心稿)



    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包含的主要意思,闡釋課文中難句的含義。
    二.了解課文記敘、議論、抒情三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寫法。
    三.學習愛國青年的精神,銘記血債,不忘教訓,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四.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義深刻的句子。
    重點: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發展脈絡,深入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難點:
    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時:三個課時。
    教學進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同學們,發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慘案是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的段祺瑞政府屠殺愛國請愿人民的血的歷史,是二百多名請愿群眾倒在血泊中的慘烈的一幕,更是中國人殘害中國人的一場罪惡、一場悲哀、一場恥辱!路,還沒有開始就走到了盡頭,夢,還來不及做就永遠不再醒來,劉和珍,這位年僅22歲的女大學生就這樣倒在了反動派的槍彈之下。在慘案發生后的第六天,魯迅先生終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悲憤,毅然寫下了這悲憤沉痛的悼念文章——《記念劉和珍君》,以此來警醒中國人民永遠記住這筆血債!
    請一位同學讀一下文中注釋①,大家體會一下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感情基調。(提示:悲、憤。
    二. 簡介作者并解題
    1. 指名學生簡介本文的作者?(提示: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最偉大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們熟悉的作品有《故鄉》、《孔已己》、《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社戲等》)
    2. 解題:關于題目中的“記”相當于“紀”, 并非另有其意,不能把“記念”一詞理解為“記敘、懷念”,。在白話文剛剛興起時,人們有時不能嚴格界定字詞,如文中“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中的“那”實為“哪”,魯迅當時用“記念”實為我們今天所說的“紀念”。
    3. 君:對人的尊稱。
    三. 整體感知全文,理清脈絡。
       1.聽錄音朗讀課文。
    注意體會本文“悲憤”的感情基調,注意生字詞。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⑴、給文章的七個小節分層次,并歸納其大意。
    ⑵找出文中有關劉和珍的三件事情,并以此分析她的形象和高尚品質。
    提出聽讀要求:注意作者悲、憤的感情基調,糾正字詞讀音。
    學生討論后,指名學生回答⑴、⑵兩個問題。
       (明確:⑴¸第一層1、2小節,交代.寫作原由;
    第二層3、4、5小節,記敘劉和珍的生平和遇難經過;
    第三層6、7小節,評述慘案的教訓和意義。
    ⑵.劉和珍的三件事情:
    一、預定《莽原》全年,表現了她要求進步,追求真理的品質;
    二、反抗校長,表現她勇敢頑強,有正義感、有責任感等品質;
    三、參與請愿并遇害,表現了她英勇、進步為國家和民族勇于犧牲的愛國精神等。
    劉和珍的外表形象:始終微笑著,態度很溫和。)
    2.本文題為記“記念劉和珍君”,但明顯不全在寫劉和珍,那么請同學們找出文中一共寫了幾類人?三•一八慘案后他們各自的動向如何?作者對他們的態度和感情怎樣?由此能否推出作者.寫作目的?即完成下列表格:(師生齊填,邊填邊分析)
    哪    類   人動向作者態度和感情.寫作目的
    愛國青年:猛士,茍活者(“我”)悼念尊敬激勵   悲悼念、鼓勵
    反動派:當局者,流言家,有惡意的閑人污蔑控訴抨擊    憤揭露
    麻木的民眾:庸人,無惡意的閑人淡漠哀傷喚醒   哀、憤喚醒 

    3. .總結:由此可見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除了要悼念在慘案中犧牲的愛國者劉和珍等人外,更深遠的意義應在于評述慘案,以此來鼓勵生者、激勵猛士,揭露敵人,喚醒庸人,評述慘案的教訓和意義等。而紀念劉和珍正是本文.寫作目的的切入點。
    四. 作業:熟讀全文。盡力背誦2小節。
              在理清文章三大層次的基礎上,概括各小節的意思。
              
    附:板書設計
    記念劉和珍君

    哪    類   人動向作者態度和感情.寫作目的
    愛國青年:猛士,茍活者(“我”)悼念尊敬激勵   悲悼念、鼓勵
    反動派:當局者,流言家,有惡意的閑人污蔑控訴抨擊    憤揭露
    麻木的民眾:庸人,無惡意的閑人淡漠哀傷喚醒   哀、憤喚醒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文章第1、2、3、4小節,以第四節為例,訓練理清局部思路,在瀝青思路的基礎上理解難句,以加深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學步驟: 
    一. 復習上節課學過的內容到入新課。
    上堂課我們學習了本文的.寫作背景,概括出了本文“悲憤”的感情基調,了解了劉和珍的生平,知道本文.寫作目的。這堂課我們具體學習一下文章的1、2、3、4小節,看作者是如何紀念死者、評述慘案的。
    二. 分析文章,理解難句。
    (一). 分析一、二小節
      1、齊讀這一部分,要求帶著以下問題:
    1)作者在第1、2節都說道“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請問各有什么含義?
    2)本段段意既然為交代.寫作原由,請問其.寫作原由是什么?
    (解決:第一節“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個“必要”說的是要悼念遇害者劉和珍,奉獻作者最大的悲哀和尊敬,控訴段政府的暴行和抨擊反動文人的陰險論調。 “也”和“早”二字說明作者要作文紀念的愿望由來已久。作文不僅是應程君的要求,更主要的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第二個“必要”在與喚醒庸人,要人們牢記血債。因此本段交代的.寫作原由是悼念死者,揭露敵人,喚醒庸人。)
    2、重點分析文中難句: 
        1)文章開頭作者如此鄭重其事的說明本文的.寫作時間“中華民國十五年”,其中有何深意?(提示:含有揭露和諷刺意味。中華民國并非人民的民國,而是屠殺人民的機器。)
      2)追悼會那一天,我為何獨在禮堂外徘徊?(提示;作者無法承受追悼會的悲痛,獨自徘徊沉思。)
    3)作者反復說“只能如此而已”,又稱自己獻上的只是“菲薄的祭品”,說明了作者怎樣的心情?(提示:表達作者認為未能以更好的方式悼念死者,深感歉意。)
    4)“我已經出離憤怒了”是什么意思?(提示:憤怒到了極點的意思)
      5)“ 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一句,他們指什么人?“快意于我的苦痛”怎么理解?(提示:“它們”指反動派 !翱煲庥谖业目嗤础睂嶋H是警告反動派別高興的太早,總有一天血債必將血償。
      6)“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一句,“真的猛士”指什么?“慘淡的人生”什么意思?“哀痛者和幸福者”分別指什么人?(提示:“真的猛士”指真正勇敢的革命者!皯K淡的人生”指反動派統治下的黑暗現實!鞍凑吆托腋U摺狈謩e指看到黑暗現實,哀痛于國家和人民而無力改變的人和敢于正視黑暗現實,為國為民敢于斗爭敢于犧牲的人。)
    (二) 分析第三節
    1)作者說“劉和珍是我的學生”,“現在卻有些躊躇了”為什么?作者稱自己是“茍活到現在的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品質?(提示:躊躇是因為作者認為劉和珍是為中國而死的青年,我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和尊敬。表達作者自責內疚的心情。反映了魯迅先生自謙,自我剖析 的品質)
    2)提醒同學們再次記憶劉和珍的形象:始終微笑著,態度很溫和。
    (三)分析第四節
    1)齊讀該節,該節主要講什么?分層次,用四個字概括層次大意。(提示:主要是概述慘案。分四層:聽到噩耗---頗為懷疑---尸骸為證---聽到污蔑---悲憤號召)
    2)“衛隊居然開槍”的“居然”二字說明了什么?(提示:一是出乎意料,二是反映了敵人的兇殘。)
    3)“我向來是不憚一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一句如何理解?其中的中國人指什么人?(提示:“中國人”指反動派,意思是敵人的兇殘遠遠超出我的意料。)
    4)敵人說她們是“暴徒”和“受人利用”,同學們能否在文中找出反駁他們的證據?(提示:“終微笑著,態度很溫和!薄靶廊磺巴,“請愿而已”等)
    5)“

    【記念劉和珍君 李金貴(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學習林俊德劉桂珍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4-13

    呼秀珍老師講座有感08-23

    致珍的情書范文08-24

    李汝珍《鏡花緣》讀后感07-16

    感動中國龔全珍事跡08-21

    李杰老師培訓心得08-18

    劉能語錄08-23

    何日君再來作文06-20

    落花時節又逢君作文05-05

    何日君再來作文10-22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