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高一語文教案>《燭之武退秦師》 7

    《燭之武退秦師》 7

    時間:2022-08-16 14:12:12 高一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燭之武退秦師》 7

     

    第一課時
    過程:
    1.先由學生就不懂的字詞提出疑問,學生大概提了這些:
    (1)“今急而求子”不懂
    (2)“若舍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3)“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4)“且君嘗為晉君賜矣,君知其難也”
    (5)“何厭之有”
    (6)“與鄭人盟”
    ……
    2.老師講翻譯方法,學生根據方法與老師一起翻譯
    告訴學生采取直譯方法,一一對應,可以組詞,組詞不行就要考慮是否活用現象了。
    后來學生翻譯還算順利。
    3.逐段翻譯
    學生在理解了個別字詞的基礎上,自行翻譯文段,老師最后補充。
    學生此環節做得比較好,雖然有些小問題,但是總體來說是好的。

    第一課時大體如此

    第二課時
    過程:
    1.學生在弄通字詞基礎上,就文章深層內容進行提問
    (1)為什么佚之狐如此肯定燭之武能勸退秦王?
    (2)為什么燭年輕時沒有得到重用?
    (3)為什么要“夜縋而出”?
    (4)為什么要說“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5)為什么秦伯開始輕信晉侯?秦伯是不是很無知?
    (6)為什么秦伯最后“與鄭人盟”?他難道開始沒有想到嗎?
    (7)標題是燭之武退秦師,為什么最后還要寫晉侯那段話呢?
    ……
    2.講解第三段
    學生提問后,抓住重點,講解第三段,如果學生能明白第三段的內容,那么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根據課后練習第一大題,用原文回答問題,讓學生再熟悉一遍課文,也起加深理解的目的。
    然后分析課文第三段。
    學生說出燭退秦理由(原文)
    .總結理由分別從哪個角度去說的
    亡鄭——舍鄭——亡鄭
    再依次分析
    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詳細介紹當時秦晉鄭的地理位置和戰爭局勢,讓學生明白燭為什么說“越國以鄙遠”就會使“鄰之厚”,而“君之薄”。再說歷史史實對秦伯會有何觸動等等,讓學生明白文章深意。

    第三課時
    分析燭之武形象,由學生分析
    要求學生根據書本來分析形象,學生分析得比較好

    第四課時
    完全放開,由學生自由分析秦伯、晉侯、鄭伯、佚之狐形象,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先由小組長收集各成員的意見,然后宣讀,接著各小組互相補充、反駁對方觀點。課堂進入了辯論時間,比較精彩,可惜很多不記得了。
    大概記得這么幾個片段:
    有學生說鄭伯知錯能改,有反對聲音,說鄭伯并不是知錯能改,而是在危急關頭,迫不得已才這樣做。
    有學生說鄭伯沒有主見,單憑佚之狐一句話,就馬上去見燭之武,并委以重任,可見他糊涂。反對:從下文可見燭之武很有能力,說明他還是知道燭是個人才的,不能說他沒有主見。
    有學生說鄭伯沒有膽量,要不然他自己怎么不去秦王那里。反對:當時形勢危急,一國不能無君,所以他不能去。如果君王去了,不是表明本國沒有人才嗎?
    有學生說鄭伯親小人遠賢臣。反對,如果這樣,佚之狐也是小人嗎?又辯:如果不是這樣,燭之武這樣的人才為什么不能早點得到重用呢?至于佚之狐,他可能比較會處世。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7由范文先生網教案頻道http://www.annahuzar.com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燭之武退秦師》 7】相關文章:

    燭之武退秦師作文07-28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03-20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03-29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精選14篇)05-23

    語文教案:燭之武退秦師02-21

    語文教案:燭之武退秦師15篇02-22

    語文教案:燭之武退秦師14篇02-22

    《燭之武退秦師》高一語文上冊教案04-23

    必修一語文教案:《燭之武退秦師》02-27

    燭之武退秦師讀后感03-20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