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回延安  示例

    時間:2022-08-16 11:30:00 九年級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回延安  示例

    回延安 .教案示例
    一、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陜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

    2.比興手法來抒發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1.學習本詩成功運用夸張、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來表達感情。

    2.詩歌的朗讀技巧。

    (三)德育滲透點

    讓學生了解延安對革命的偉大貢獻,激發學生熱愛延安、熱愛中國共產黨、歌頌中國革命的真摯感情。

    (四)美育滲透點

    延安人民對革命的無私貢獻。

    二、學法引導

    通過朗讀、討論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學習詩歌運用夸張、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來表達感情,放手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出修辭句品味,這是學習的重點。

    2.學習了解陜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及比興手法來抒發感情,是學習的難點。

    3.大量的口語和具有陜北地方色彩的話語是學習的疑點。

    四、課時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投影儀。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范讀、學生跟讀,通過閱讀品味感情。

    2.結合練習品味詩句。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了解作者的思路,理解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內容。

    (二)整體感知

    《回延安》是賀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參加“五省(區)青年造林大會”時寫的一首抒情詩。詩人1940年到延安,1946年離開延安。從1946年到1956年,其間離開整整10年。全詩以“回延安”的過程為線索,共寫了五個部分。

    (三)教學過程

    1.檢查復習“詩歌一般常識”導入,板書課題、解題、簡介作者。

    2.聽錄音,要求學生注意有關字的正確讀音并體會感情;然后學生分讀,教師簡評朗讀效果。

    3.學生自擬、討論各部分的小標題,理清全文脈絡,了解作者的思路。

    4.師生共同活動,分析第一部分。

    (1)指名朗讀第一部分,其余人輕聲跟讀。

    (2)要求學生找出用得準確、生動、傳神的詞語,討論這些詞語的含義,分析作者運用夸張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總結歸納。學生齊讀第一部分。

    5.師生共同活動,分析第二部分。

    (1)女生、男生交替讀第二部分。

    (2)結合預習提示討論重點詞語的含義,重點討論、分析第2、3、4節的意思以及比興、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

    (3).總結歸納。學生齊讀第二部分。

    6.學生自由朗讀第一、二部分,力爭能當堂背誦。

    (四).總結、擴展

    詩歌第一部分通過“莫”“抓”“貼”“夢”“摟”“撲”等詞語,生動而形象地表現了踏上延安土地與親人重逢時的喜悅與激動。第二部分憶當年,寫延安在思想、生活上對自己的養育,字里行間流露出無限熱愛、眷戀之情。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理解課文第三、四、五部分的內容,掌握全詩的中心意思、.寫作特點和語言特色,獨立完成課后練習二。

    (二)整體感知

    全詩抒發了作者回延安時激動和喜悅的心情,追憶當年的戰斗生活,敘寫親人團聚暢談的熱烈場面,描繪延安城的嶄新面貌,贊頌延安對革命的偉大貢獻,表達了作者熱愛延安、歌頌延安、歌頌中國共產黨的真摯感情。

    (三)教學過程

    1.檢查復習:指名背誦課文第一、二部分,默寫有關拼音、詞語。

    2.師生共同活動,分析第三部分。

    (1)學生自讀后,要求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團聚的熱烈場面和三代人的歡喜、變化及暢談的情景。

    (2)教師點撥、學生討論夸張、比喻手法的表達效果,最后教師.總結歸納。

    3.師生共同活動,分析第四部分。

    (1)指名朗讀,要求思考并能找出本節的中心句——“母親延安換新衣”。

    (2)討論詩人是怎樣圍繞這一中心寫的:“總——分——總”;討論夸張、排比、擬人、比喻手法的表達效果以及詩人選取了哪些典型形象來表現延安城的巨變的。

    (3).總結歸納,然后學生齊讀。

    4.師生共同活動,分析第五部分。

    (1)教師范讀,學生輕聲跟讀,然后明確:本節是抓住延安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進一步深化主題的。

    (2)結合自讀提示,討論詩人是怎樣簡練地寫出延安對中國革命的貢獻的,體會末兩節的含義。

    5.齊讀三至五部分。

    (四).總結、擴展

    詩歌三至五部分先畫出一個親人歡聚的特定場面,然后寫“老爺爺”“社主任”“團支書”三代人的歡喜和變化;然而選取典型形象,實實在在地勾畫出延安的新貌,最后先用“楊家嶺的紅旗啊高高的飄”起興,使人產生聯想,然后詩人展開聯想的羽翼,飛躍了較長的歷史跨度,極簡練地寫了從“寶塔山”到天安門,從新民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幾十年戰斗歷程中延安對革命的貢獻。

    八、布置作業

    略。



    回延安 教案示例由范文先生網教案頻道http://www.annahuzar.com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回延安  示例】相關文章:

    提案范文示例05-31

    新郎致詞示例08-24

    吉他作文示例06-15

    來賓致詞示例08-24

    拼音教學隨感示例05-31

    片段作文常見失誤示例08-19

    人物素材運用方法示例08-24

    主婚人致詞示例08-24

    證婚人致詞示例08-24

    介紹人致詞示例08-24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