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語文 -隆中對

    時間:2022-08-16 10:50:19 九年級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 -隆中對

    語文 -隆中對

    教學建議

      一、課文題解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的開頭部分。標題為后人所加,有的選本亦題為《草廬對》。本文寫的是劉備第三次到草廬時與諸葛亮的談話!皩Α,是下對上的回答,這里有“對策”的意思,指諸葛亮對劉備提出興復大業這一問題作出的回答。諸葛亮的對策,為劉備規劃了分三步走的切實可行的策略,是指導劉備今后若干年行動的綱領,后來成為劉備的國策。

      二、 文章主旨

      本文通過對諸葛亮隆中對策的敘述,表現了諸葛亮能從客觀實際出發,從錯綜復雜的現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計未來形勢的發展并據此以確定蜀漢建國的政策、策略的遠見,贊揚了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三、結構內容

      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諸葛亮的遠大抱負,使人們對他有初步的認識。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敘述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從側面進一步寫諸葛亮是個很有才能的人物。

      第三部分(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寫諸葛亮隆中對策。諸葛亮扼要地分析了當時天下的形勢,并推測了未來形勢的發展。

      第四部分(第六自然段)寫劉備非常重視諸葛亮的才能。

      課文中諸葛亮的規劃和策略部分完全可以看作是嚴密的說理論事:首先他先分析曹操戰勝袁紹,以弱制勝,指出曹操具有卓越才能,且已經“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國險而民附”,“以為援而不可圖也”。然后基于對形勢的分析,他規劃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其主不能守”的荊州;第二步奪取“劉璋暗弱”的益州,以荊、益兩州作根據地;最后, “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實現消滅曹操進而統一全國的第三步.計劃。整個規劃嚴密合理,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說理方法。

      四、課文中心與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一開始簡單地交代諸葛亮隱居隆中,繼而點出他“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圍繞此句,安排懸念,引人人勝。文章先將“躬耕隴畝”與自比管、樂對比,設置懸念,而后以徐庶推薦,劉備“遂詣亮,凡三往”強化懸念。再引出倆人對答,通過諸葛亮提出的策略顯示諸葛亮的高瞻遠矚和雄才大略,完成對諸葛亮形象的塑造。文章在起伏中推進,在矛盾中展開,劉備和諸葛亮的一問一答是本文中心,對話中提示兩個人物的思想性格,更使文章生動嚴密。

      五、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

      從各方面描寫諸葛亮這個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寫作特點。開頭一段寫諸葛亮隱居,從正面寫他的不凡抱負;徐庶向劉備推薦,則是從側面表現。劉備與諸葛亮問答的過程是從正面通過人物自己的行動和語言塑造形象,而劉備三顧茅廬,密談后“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不悅后,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的回答,都從側面表現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互相照應,使諸葛亮人物形象親切可感,這是文章的成功之處。

      六、簡潔生動的語言

      課文語言簡潔流暢,生動準確,樸素自然。

      如劉備對諸葛亮隆中決策的反應只用一個字“善!”便將劉備的感動,敬佩、贊嘆之情充分表達了出來,真可以說是惜默如金。又如,在《三國演義》中用了那么多篇幅描述三顧草廬,而在《三國志》中僅用了五個字:“凡三往,乃見!眲涞乃假t如渴,虔敬、殷勤,諸葛亮的自尊自重,清高自許,謹慎持重的心理、神態、身份特點都概括天遺地表達出來了,真是言簡意賅,一字不可增刪。此外,文章中不少字句如“天府之土”、“挾天子以令諸侯”、“猶魚之有水也”等富有生命力的語匯一直流傳至今,膾炙人口

     

    教學設計示例

      一、備讀,內引激趣

      1.以中國古代智者謀士的故事引出諸葛亮,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2.學生交流自己從文學作品、民間傳說、影視戲劇中了解的諸葛形象,可講故事,可說成語,可談典故,為下一步自讀做好充分準備。

      二、初讀,感知課文

      1.對照注釋疏通詞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過自讀,基本熟悉文章的內容。

      3.師生同讀,通過范讀、齊讀,規范字音、句讀、語氣。

      三、誦讀,思考問題

      1.根據課后習題一,明確自讀要求。

      2.學生誦讀,全面理解文章內容,并用原文回答問題。

      四、品讀,探究交流

      1.以小組為單位,質疑解難,鼓勵學生對一些重點語句進行探究,品味,通過自主學習、自主發現、自主交流,為進一步探究做好準備。

      2.設置問題,進一步交流:你如何評價諸葛亮,請說出自己的理由。

      五、研讀,比較延伸

      參考問題:

      1.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勢的,他怎樣一步步通過說理提出策略的?

      明確:天下形勢——對曹操,不可與之爭鋒;對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對荊、益二州,可奪之。三步走戰略——主攻荊州;奪取益州;聯吳滅曹,統一全國。

      2.既然是寫諸葛亮,為什么要花筆墨寫徐庶、張飛、關羽等人?

      明確:對諸葛亮言行的描寫,既有正面的,又有側面的,使人物形象豐滿。徐庶有引出情節的作用,關、張二人又埋下伏筆。

      3.本文對我們.寫作文有何啟發?自由發表看法。

      4.鼓勵課后通過圖書館、網絡等多種渠道,對文中涉及人物進行了解;閱讀《三國演義》,研究“三步走”戰略在小說中是如何演繹的。

      (解說:若想達到“縮小距離,貼近學生”的文言文教學目的,則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對三國故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使學生產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必須充分尊重學生在誦讀認知、體會感悟過程中產生的情感體驗;必須充分引導學生在自我解讀、產生認同感基礎上對文章.寫作方法的掌握。為此,以上“自讀程序”的設計力求突出學生參與、探究、發現的自讀會讀能力,力求達到師生平等、合作、和諧的教學效果。)

    《隆中對》教學設計示例  2 

      設計思路:

      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發現問題,疑難字、詞、句意的理解,可以放手讓學生在自學中發現問題,互相討論后,教師精要講解的方法學習。

      2.諸葛亮提出的策略是學習本文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教師應通過設計帶有啟發性問題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分析來解決。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1.疏通文意,準確翻譯課文,解決書后練習二。

      2.深刻體會諸葛亮在課文中表現出來的性格特點。

      二、整體感知

      這篇傳記,記敘了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生平事跡片段,反映了諸葛亮

      的雄才大略和高度的預見性,以及劉備渴求賢才的謙遜風度。

      介紹作者,初步了解陳壽的創作風格。

      接著教師范讀課文,注意正音、正字。

      然后學生跟讀課文,掌握句讀。

      下面借助工具書和課文下面解釋,學生邊讀邊譯,教師點撥重點詞句。

      三、討論分析

      教師設計問題學生討論。

     。1)文章每部分的內容。

     。2)三節之間的關系,詳寫了哪一內容。

     。3)分析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歸納得出答案:

     。╨)第一部分(l)寫諸葛亮隱居隆中和不平凡的政治抱負。

       第二部分(2)寫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第三部分(3-5)敘述諸葛亮在隆中向劉備提出的對策。

       第四部分(6)寫“隆中對”的余波一一關、張不悅。

     。2)第三部分寫得最詳,因為第一、二、四從側面烘托諸葛亮,而第三部分隆中對是正面描寫。

     。3)諸葛亮是為了使劉備能欲信大義于天下提出了聯吳抗魏的策略,可見他是歷史上的一位杰出卓越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四、.總結、擴展

      做課后練習三。

      五、布置作業

      1.從文中找出5-8句重點語句,翻

      2.課后練習一。



    語文教案-隆中對由范文先生網教案頻道http://www.annahuzar.com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語文 -隆中對】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教案:隆中對02-05

    隆中對教學反思08-25

    隆中對教學反思04-07

    隆中對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1-15

    《隆中對》的教案(通用12篇)11-23

    隆中對教學反思14篇04-07

    《隆中對》讀后感09-0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園地一》語文教案06-13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