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土地的誓言》 12
土地的誓言
教學目標:1、聯系時代背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3、了解呼告的.寫作手法。
4、增強學生熱愛祖國家鄉,發奮圖強的美好情操,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語句。
教學難點:了解呼告的.寫作手法,揣摩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方式: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語:首先請大家聽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同學們聽過歌曲有何感受?聽過歌曲后,歌聲中那段令人悲痛的歷史再現眼前,
面對國土的淪陷,試想,對于東北大地,他們是懷著怎樣的家仇國恨與思念之情! 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東北同胞當時的心境。
二、介紹背景及作者:
端木蕻良(1912-1996),遼寧省昌圖縣人,先后畢業于南開和清華,學生時代即開始創作,是東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泛汀恫苎┣邸
三、訂正字音:端木蕻良 熾痛 胸膛 噴涌 泛濫 白樺林 嗥鳴 山澗 斑斕 碾 豐饒 污穢 讕語 怪誕 亙古 默契 田壟 蚱蜢 鎬頭
四、嘗試有感情地朗誦你喜歡的句子,并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要求:1、標出你有疑問的字詞和語句。
2、標出你喜歡和深受感動的語句。
五、整體感知:
1、主要內容:第一段的主要內容是:我常常想起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的呼喚,我的內心為此熱血沸騰!
第二段的主要內容是:故鄉美好的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誓要為故鄉母親而戰斗而犧牲!
本文的結構內容看似復雜,實則線索清晰,結果簡單。兩段文字一氣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傾瀉,在結構上有如雙峰對峙,又婉若對仗工整的一副長聯。
2、結構特點:
思考:本文只有兩段,請大家想一想,這兩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何異同?
結構相同:都是先直接抒發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然后回憶,最后直接抒情。
內容的相同:都有對故土的回憶和描繪。
內容上的不同點:回憶中選取的景物不同。
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
1、我心里懷著熾痛的熱愛
2、我無時無刻不聽見……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它召喚我回去
3、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4、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
類似句子可用換字比較法進行賞析理解,體會詞語的表現作用
六、問題討論:1、第一段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物、物產?你認為有必要列舉那么多嗎?刪去一半如何?
碧綠的白樺林、奔流似的馬群、蒙古狗、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群、煤塊、赤色的足金、悠遠的車鈴等等;有必要,刪去不好,因為這些都是關東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著關東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讀者充分了解關東大地,感受關東大地的美麗富饒,也可以喚起讀者的想象。
2、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為了表達“我不能離開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鄉特有的景物?
“土壤的香氣在田野里飄揚。河流淺淺地流過,柳條像一陣煙雨似的竄出來,空氣里都有一種歡喜的聲音。原野到處有一種鳴叫,秋天,銀線似的······
選擇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比如“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白樺林、蒙古狗、奔馬群、紅高粱、黑土地等東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對讀者的沖擊力。
小組討論:1.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這一標題是比較獨特的,其要點在于“誓言”。從文章來看,這誓言是作者對著土地發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壯懷激越地發誓:“我要回到她的身邊……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边@種擲地有聲的誓言讀者自可強烈地感受到。因此,這一標題應該理解為“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出的誓言”。
2.怎樣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中的“泛濫”與“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中的“埋葬”這兩個詞語的確切含義?
s("content_relate");
【《土地的誓言》 12】相關文章: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03-13
《土地的誓言》語文教案08-26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01-04
《土地的誓言》語文教案11篇02-14
《土地的誓言》語文教案(11篇)02-14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11篇04-01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10篇04-17
《土地的誓言》七年級語文教案08-23
愛情誓言短句08-18
想起入黨誓言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