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公證服務構建和諧社會的法律思考/馮興吾法律論文網
公證服務構建和諧社會的法律思考
馮興吾 許家報
內容摘要:構建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出發提出的一項重任務。本文從和諧社會的內涵入手,指出了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與公證價值的內核相契合,進而提出法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重點指出要發揮公證職能作用,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法律服務,同時,還要健全和完善公證制度,更高層次地適應和諧社會的需要。
關鍵詞:公證 和諧社會 法律 服務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目前,各級黨委、政府都在研究規劃如何構建和諧社會,各行各業都在探討如何服務于和諧社會的構建。那么,作為國家公證機關,應如何服務和諧社會呢?本文從公證的性質、原則、業務范圍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公證服務構建和諧社會的法律思考。
一、和諧社會的內涵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與馬克思所設想的未來高級的和諧社會的目標一致,而且也與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中所追求的和諧思想一脈相承。自古以來,中國民族就崇尚為政仁和、為人謙和、民風純和、家庭和睦!昂汀笔侵袊鴤鹘y文化的精華!秶Z•周語》中有“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論語•子路》中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墩f文解字》中則解釋為“相應、諧調”!昂椭C”,《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配合得適當和勻稱”。和諧是一種氣氛,和諧意味著秩序,和諧需要調節。
從哲學上分析,“和諧社會”是“和諧哲學”的體現。事物之間有矛盾,也必須有斗爭,可斗爭是第二位的。斗爭不是為了斗爭而斗爭。斗爭是為了實現和諧社會和比較和諧社會。尤其是兩大對立階級基本消滅以后,各階層的價值取向不同小異,完全可以做到“和而不同”。各種利益集團互惠、互利、互補、互動,更應當以“和諧哲學”為指導。
從經濟學上分析,和諧社會需要各種行為在各自的范圍內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通過個體最優化達到社會最優化,通過局部最優化達到整體最優化,把各種形式的矛盾和沖突導致的社會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個人和組織(企業、市場、政府以及各種形式的中介組織)都是經濟學中的行為主體。個人之間的和諧、組織之間的和諧以及個人與組織之間的和諧構成了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當然,自然環境這個客觀實在的物質也是一個行為主體。所以,和諧社會還包括個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組織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從社會學上分析,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包括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增強全社會的創造力,又包括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既包括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形成和諧相處的人際環境,又包括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切實維護社會穩定。而維護社會穩定,保持社會安定團結,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公證制度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公證工作是政法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維護社會穩定中具有重要作用。構建和諧社會是公證工作發展的新動力和新契機,公證機關必須把維護社會穩定、提供法律服務、提供法律保障放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局中去研究、去思考,自覺地承擔起服務構建和諧社會的光榮使命,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胡錦濤指出,實現和諧社會,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根據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正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中國人民大學徐顯明指出,民主與法治、公正與正義是和諧社會兩個基本要素,而其核心是法治。權利義務關系的和諧、公共權利與公民權利和諧、公共權力與公共權力和諧、公民權利與公民權利和諧及實體權利與程序權利和諧的五種權利關系的和諧則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二、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與公證的價值內核相契合
、搴椭C社會是民主法治的社會
民主法治首先要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這就意味著要尊重人民群眾的獨立人格和民主權利,尊重并維護公眾的社會知情權、社會參與權、意志表達權和民主監督權,在民主得到充分發揚的基礎上,使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得到最廣泛的調動,同時,這種民主要與法治相結合,使整個社會的運轉更多地服從于法治,做到法律高于人情、法治高于人治,從而使依法治國方略得到切實實施。所以,和諧社會一定是法治社會,要依靠包括公證制度在內的法律制度來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來保障和諧社會的實現,引導全社會的公民遵守法律、維護和諧的氣氛。
、婧椭C社會是公平正義的社會
公證的價值追求是公平與正義,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是人類社會追求的永恒的主題。價值的屬性要求滿足國家與社會的需求,而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又具有多種性,因此,公證的價值目標具有多元性,公證的價值目標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實現公證法律正義,這是公證的外在價值,保證公證結果的正確性;二是體現公證程序公正,這是公證的內在價值,突出公證程序的公正性;三是注意公證效益,這是公證的功利價值,強調公證的社會性。
在我國社會變革的時期,加上“黃金發展期”與“矛盾凸顯期”的高度重合,使我國的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顯現多元化、多層面的格局。公平與正義的追求,就是要正確處理和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矛盾。作為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公平、正義與公證的價值追求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公證機關責任重大、大有作為。公證機關要通過公正、高效、廉潔、文明的活動,在司法領域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依法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促進全社會實現公平與正義。
、绾椭C社會是誠信友愛的社會
誠信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道德規范。但是,誠信意識的淡薄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社會問題。不僅個人誠信度缺乏,而且政府誠信、企業誠信等都亟待建立。強調誠信友愛,就是要全社會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和睦相處。
國際拉丁公證聯盟副主席尼古拉斯曾用一名西班牙諺語描述了公證的作用,他說:“開一家公證處,等于關一家法院!狈ㄔ簽槭裁搓P門?因為沒有人來打官司了。一個充滿活力而不失和諧的社會,不等于法院審判的案件越來越多,也不等于訴訟程序越來越繁雜,而在于建設一個法制完善、公平與效率得以最佳組合的誠信友愛的社會。
、韬椭C社會是充滿活力的社會
當前,我國社會活力的釋放還不夠充分,應當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材、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要大力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事業,使人們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公證機關要積極支持工人、農民和其他社會階層人員為經濟社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既要保護發達地區、
優勢產業和先富群體的發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視和關心欠發達地區、比較困難的行業和群眾,尤其是社會弱勢群體。要通過辦理《遺贈撫養協議》、《遺囑》、《收養關系》、《婚前財產約定》等公證,實施法律援助,在全社會提倡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
、楹椭C社會是安定有序的社會
安定有序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社會組織機制問題。如在農村開展的村民自治制度下,如何充分發揮“自治”的作用?在公證機關的公證員參加中國公證員協會、安徽省公證員協會后,逐步由“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的過程中,如何發揮公證員協會等新型組織的作用?二是社會管理問題。如何適應新的變化,建立黨委、政府、社會團體、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就需要進一步探索。三是社會秩序問題。如何正確處理矛盾?建立社會預警機制?總之要通過建設安定有序的社會,使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團結。
“如樂之和,無所不諧”,建設和諧社會寄托了世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公證機關要進一步推進體制創新、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實現公證為民。要通過辦理各類公證,調節社會矛盾糾紛,為人民群眾營造安居樂業的環境,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做出新的貢獻。
、旰椭C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和諧社會不可能建立在資源枯竭和環境惡化的基礎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就是要尋求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結合點。這對于我國人均資源較少和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現實尤為重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呼喚人們特別注重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建立和完善綠色GDP核算體系。
溫家寶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中說:“人多,不發達,這是中國的兩大國情。中國有13億人口,不管多么小的問題,只要乘以13億,那就成為很大很大的問題;不管多么可觀的財力、物力,只要除以13億,那就成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币虼,要倍加愛護和保護自然、尊重客觀規律。要運用包括公證制度在內的法律制度,堅決禁止過度性放牧、掠奪性采礦、毀滅性砍伐等掠奪自然、破壞自然的做法,建立和維護人與自然相對平衡的關系。
三、法律是促進和保障和諧社會運行的重要手段
構建和諧社會至少需要形成四種健全的社會機制,即激勵動力機制、利益表達機制、整合平衡機制和利益救濟機制。而促使和保障這四種機制正常啟動和運行的最明確、最具體、最有力的手段是法律。
公證是國家公證機關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證明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文書和事實的真實性、合法性,以保護公共財產,保護公民身份上、財產上的權利和合法權益的活動。
、寮顒恿C制
激勵動力機制主要是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來實現的,激勵動力機制的主要法律表現形式就是民法,它保障平等民事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要求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從事經濟社會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政策;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使得社會全體成員能在平等、有序的競爭環境中充分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
公證機關辦理房屋買賣合同公證,證明合同雙方當事人的簽約行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的規定,應當具備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合同內容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規定,合同上雙方當事人的簽名、印鑒屬實。合同項下標的物自城市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登記之日起生效。在此,民事主體依靠法律、更準確地說依靠公證來公平地參與社會財富的分配。
、胬姹磉_機制
利益表達機制主要是通過政治民主機制來實現。利益表現形式的主要法律形式應該是憲法。要創造條件,開辟和疏通各種渠道,反映其利益需求,引導利益主體在理性、合法方式表達利益訴求的基礎上解決利益沖突。
作為法律部門的憲法,是規定國家和社會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關的地位、組織和活動原則等重大社會關系的同類法律規范的總稱;作為部門法的憲法,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礎和主導性的法律部門,是其他部門法所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最高依據;作為規范性文件的憲法,是我國憲法法律部門的基礎性的法律文件?傊,憲法作為一法律部門,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占主導地位的法律文件外,還有處于附屬層次的法律,主要有國家機關組織法、選舉法和代表法、居民、村民自治法、公民基本權利法、法官法和檢察官法等。公證機關通過辦理居民、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公證,反映了居民、村民的利益要求,鈍化了利益沖突;通過辦理《繼承權》公證,審查喪偶的兒媳對公婆是否盡了主要贍養義務、沒有生活來源而是否依靠被繼承人生活的殘疾人、未成年人的遺產份額,切實維護了婦女、兒童、老年人及特殊群體的合法權益,引導其通過公證的形式實現其利益。
、缯掀胶鈾C制
整合平衡機制主要通過政府管理機制來實現。整合平衡機制除依憲法作為根本之外,最主要的法律形式應該是行政法。行政法除了監督和制約行政權的作用外,最重要的是對社會公共生活管理,合法、合理地調節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之間的利益分配和利益矛盾。
整合平衡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利益調整的過程。利益調整如果是一種“帕累托”改進,即由一部分人的利益的改善引起的群體利益的改善,而且任何人的利益都沒有受損,此時的社會將是平衡和諧的!芭晾弁小备倪M的典型當屬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由承包制帶來的農民利益的改變,以及由此引起的其他社會利益的提升。然而,經濟快速發展通常帶來的并不都是“帕累托”效應,更多的是一種非均衡發展。美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艾伯特•赫西曼在其經濟發展戰略中深刻指出:“發展是一種不平衡的連鎖演變過程”。
、枥婢葷鷻C制
利益救濟機制主要通過司法保障機制來實現。利益救濟機制主要法律形式除各類實體法外,當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在法治社會,“有權利就必須有救濟”,沒有救濟的權利就不是權利而是一種恩賜。從救濟的公正性看,最佳的救濟為司法救濟。當社會的和諧關系受到破壞,公民的合法權益被組織或其他人侵害時,利益救濟機制應該即時啟動并予以運行,司法機制作為正義的保護神應當挺身而出,為實現公平、正義而戰,從而使失衡的社會關系得以修更,使失和的人際關系重新達到和諧狀態。
如公證強制執行效力是法律賦予公證機關的特殊職能,是法律的強制性在公證活動的體現。不僅有利于迅速解決債務人不履行義務的問題,及時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嚴肅性,促進經濟的正常流轉;而且可以避免因仲裁、訴訟帶來的時間上的浪費和人力、物力上的損耗。
四、發揮公證職能作用,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法律服務
、鍖θ嗣袢罕娺M行法治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 國家公證機關,既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執行者和維護者,同時,又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宣傳者。我國《公
證暫行條例》第3條規定:“公證處應當通過公證活動,教育公民遵守法律,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币虼,公證機關應結合自身的業務,利用一切機會,通過各種形式,向人民群眾宣傳法律知識,使廣大人民群眾知法、守法,樹立法治觀念,學會利用法律武器,保障公民合法權益,促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設,保障社會的安定團結和國家長治久安。
實踐證明,公證機關通過公證活動,向人民群眾廣泛開展了法治教育,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通過辦理《個人借款合同》、《船舶抵押貸款合同》公證,宣傳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公證程序規則》等法律、法規,明確了簽訂合同的原則、合同應具備的主要條款以及違反合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督促當事人認真履行合同,維護合同的嚴肅性;通過遺囑、繼承權公證的辦理,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等的意義,傳播了法定繼承人的順序、遺囑的內容和有效條件以及遺產的處理方式等,以提高人民群眾的法治觀念。
、姘l揮公證的服務、溝通、證明、監督作用,為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服務
公證制度是國家的一項法律制度,公證機關是我國司法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公證機關的特有職能,保障改革開放和經濟協調發展,是國家公證機關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當前的經濟建設中,加強經濟領域的宏觀調控,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保證整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就需要一個穩定的經濟秩序。但是,各種經濟糾紛的日益增多以及違約事件的頻繁發生,其結果必然引起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從而干擾,甚至阻礙我國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國家公證機關就是要用公證預防糾紛減少訴訟的這一特殊職能,介入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大力開展與之相關的各項活動,辦理公證業務,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
1、為國家和地方重點建設項目提供公證服務
公證是規范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不可缺少的重要法律手段,公證機關為國家和地方重點建設項目提供公證服務,確保重點建設項目的運作公開、公平、公正。
2、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提供公證服務
公證機關積極辦理公司事務公證,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提供公證服務。公司事務公證包括:一是公司的創立事務公證。如發起人協議公證、公司章程公證、公司股東創立大會公證、合資(合作)經營合同公證等;二是公司機構重大活動公證。如股東大會董事會公證、監事會公證以及董事會、監事會通過的各項決議、會議記錄公證;三是與公司資產、股權相關的公證。如資產清點、財產分割、股權轉讓、股票承銷等公證;四是公司的并購、分立協議和拍賣、招標公證;五是公司的法人資格、資質,法定代表人的資格,公司授權委托書等事實或文書公證;六是職工持股、管理層收購、股權獎勵等事項的公證。
3、為發展資本市場和其他要素市場提供公證服務
公證機關積極圍繞發展資本市場和其他要素市場、完善金融運行機制等,提供公證服務和公證保障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如辦理經濟合同公證,經濟聯合協議(包括產、供、銷聯合,生產、科研聯合,情報、信息聯合,勞務協作聯合等)公證等。通過國家公證機關,運用法律手段,進行嚴格審查,加強法律監督,嚴肅合同的履約,促進了合同的正確履行,保障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行。
4、為農業、農村、農民、農民工“四農”提供公證服務
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說過:“……如果你懂得了窮人的經濟學,那么你就懂得經濟學當中許多重要的原理!绻愣昧宿r業,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窮人的經濟學!睋嘘P部門統計,目前我國的農村人口約為7.5億,而農民工則高達1.3億之眾。他們一般都是來自農村和農業大省的人,其中安徽省外出務工人員已達成193萬多人。從年齡結構上分析,主要是18歲到50歲之間的青壯勞力。一億多農民工,被一些經濟學家稱為農業、農村、農民“三農”之外的第“四農”。公證機關關注“四農”問題,辦理與農村土地家庭聯產承包經營有關的公證,依法維護農民在承包期內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為深化農村改革,完善農村經濟體制服務;辦理與農民工就業的有關合同、身份、學歷等公證,為增加農民收入服務;辦理糧棉等收購合同公證和各類服務合同公證,為實現農業產業化和健全農產品市場服務;辦理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等合同公證,為調整農業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服務。如宣城市公證機關應積極辦理觀光農業、旅游農業等合同公證,為“一主兩翼”的經濟發展提供公證服務。
、绨l揮公證的預防糾紛的職能,為維護社會穩定服務
1、發揮公證的“第一道防線”作用
公證是預防性的法律制度,處在防范民事糾紛的最前沿,通過公證員在執業活動中的審查和監督,幫助指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設立、變更法律行為,平衡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剔除糾紛隱患和不真實、不合法的因素,制止了違法行為,防微杜漸,促進當事人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進一步降低經公證的行為、事實和文書的糾紛發生率,使公證成為預防糾紛的“第一道防線”。
同時,公證機關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針對經過公證的事項在履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根據事實和法律,對當事人雙方進行說服教育、勸導協調,促使當事人之間和解、消除糾紛,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如《公證程序規則》第54條規定:“經過公證的事項在履行過程中發生糾紛的,原公證處可應當事人的請求進行調解。經調解后當事人達成協議的,公證處應給予公證!毙逻_成的協議符合《公證程序規則》第35條規定條件的,公證處應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
2、做好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事公證工作,預防和減少公民個人財產流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矛盾和糾紛。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暫行條例》第4條規定:“公證處的業務如下:⑴證明合同(契約)、委托、遺囑;⑵證明繼承權;⑶證明財產贈與、分割;⑷證明收養關系;⑸證明親屬關系;⑹證明身份、學歷、經歷;⑺證明出生、婚姻狀況、生存、死亡;⑻證明文件上簽名、印章屬實;⑼證明文件的副本、節本、譯本、影印本與原本相符;⑽對于追償債款、物品的文書,認為無疑義的,在該文書上證明有強制執行的效力;⑾保全證據;⑿保管遺囑或其他文件;⒀代當事人起草申請公證的文書;⒁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和國際慣例辦理其他公證事務!倍C機關通過辦理大量涉及民事權利義務方面的公證事務,可以使公民在財產上、身份上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從而起到預防糾紛,減少訴訟的作用,有利于社會的綜合治理。
3、積極預防和及時化解各類社會矛盾
公證機關認真做好城市房屋拆遷、交通事故處理、醫患糾紛、拖欠工資等方面的公證,積極預防各類社會矛盾的激化。如通過辦理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文書,可以減少訴訟,使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通過辦理遺贈扶養協議公證,可以使“幼有所育、老有所養”,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此外,通過辦理繼承權公證,財產贈與、分割協議公證,親屬關系公證,婚姻狀況公證,保全證據公證,以及保管公民個人遺
囑或其他文件等業務,均可以起到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預防糾紛,減少訴訟,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和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
4、建立不良信用登記和通報制度
公證機關在辦理公證過程中,對少數利用虛假證明申辦公證的事件給予堅決斗爭。如有的偽造證據,虛構事實;有的冒名頂替他人丈夫,企圖騙取貸款;有的隱瞞繼承人的真實情況,以求獨占被繼承人的合法財產;有的擅自涂改親屬關系證明,騙取出境證明等等。公證機關建立不良信用登記和通報制度,對虛假證明材料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及時予以登記和通報,維護社會信用。公證機關和公證人員對違法行為的揭露,維護了法治的嚴肅性。
、璩浞职l揮公證的橋梁紐帶作用,為擴大開放服務
公證是一項國際通行的法律證明制度,公證文書具有跨越國界和地區界限的普遍效力,在對外交往中,許多涉及國家、企業和個人財產以及其他方面的合法權益,往往需要通過公證機關提供必要的證明,使他們得到法律上的保護。
目前,我國公證機關辦理涉外公證文書的內容非常廣泛,在對外承包工程、提供勞務、開發第三產業等對外經濟貿易活動中,我國公證機關,按照國際慣例和雙邊協議,提供各類型的涉外公證文書。如為對外承包工程單位出具法人資格證明公證,以便這些單位在國外注冊登記,設立辦事機構,開展業務,參加投標,承包工程;在勞務出口,為派出的技術工人、技術員和工程師辦理學歷、經歷、職稱、未受刑事處分等公證;為對外經濟談判人員出具法人授權書、委托書等公證;為出口的商品出具商標注冊公證書等。同時,還為廣大僑眷和其他公民出國探親、定居、升學、謀職、繼承域外財產等出具相關的公證證明。通過這些涉外公證,對促進經濟貿易往來和科學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國際友好往來,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起到了重要作用。
、榘l揮公證的法律保障作用,為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供服務
隨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職能的進一步轉變,政府在履行審批、行政許可、登記等職能過程中,越來越多地不再承擔對有關民事行為特別是合同的審查義務。公證一方面代表國家行使公證證明權;另一方面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進行前置性法律監督,為依法行政提供有法律效力的依據。公證機關積極辦理與不動產、知識產權、婚姻財產約定等相關事項公證,承擔對有關合同、協議和章程的審查義務,并開展有關登記等相關業務,促進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安徽省宣城市公證處
安徽省司法廳
電話:0563-3021349
郵編:242000
電子信箱:notary1964@hotmail.com
主要參考資料:
1、常修澤:《和諧社會的價值、特征和構建思路》,《人民日報》,2005年3月18日第9版;
2、周佑勇:《構建和諧社會的行政法思考》,《法律日報》,2005年3月25日第9版;
3、楊海坤:《現代和諧社會必定是法治社會》,《法制日報》,2005年3月6日第3版;
4、孫立平:《利益時代的沖突與和諧》,《南方周末》,2004年12月30日;
5、陳文杰:《工會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工人日報》,2005年3月18日第7版;
6、羅豪才、宋功德:《和諧社會的公法建構》,《中國法學》,2004年第6期。
【公證服務構建和諧社會的法律思考/馮興吾法律論文網】相關文章:
公證法律救濟論/馮興吾法律論文網08-05
導入CI — 談公證機構的文化構建/馮興吾法律論文網08-05
公證價值論/馮興吾法律論文網08-05
公證程序中證據的審查/馮興吾法律論文網08-05
談公證機構形象塑造/馮興吾法律論文網08-05
公證質量管理之淺見/馮興吾法律論文網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