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般價值理論:經濟學的度量工具
一般價值理論:經濟學的度量工具人們對價值問題的研究由來已久,但對價值的認識仍眾說紛紜?在以往的研究中,尤其是在國內的經濟價值研究中,大多是對某種價值理論的引申和演繹,而缺乏從宏觀或整體的角度來綜合考察和分析人類價值現象的總結性成果?因此,一些研究通常厚此薄彼,流于片面,而不能夠有所突破?
價值是什么,不應該只從現有的價值理論中去尋找,而應從人類的經濟活動等社會實踐中去分析?提?現有的價值理論是不同的理論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對價值的認識成果,這些認識成果存在差異?而正確的價值理論只能是唯一的,這種唯一正確的價值理論只能蘊含在現實的社會經濟活動中?因此,我們對價值的研究,一是要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二是要認真考察社會實踐,從現有的理論和社會實踐中形成價值理論?
其實,價值是什么并不復雜?人類社會的追求是什么,經濟活動在生產著什么,交換著什么,分配著什么,價值就應該是什么?因此,從人類的生命過程?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目的和內容中去尋找價值的本質,是本文的一個目的?
人類的追求是多種多樣的,但人類追求的終極目標卻一定是共同的或者說是同一的?正是由于人類追求的終極目標的共同性或同一性,才造成人類的團結與紛爭: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團結,為了爭奪同一個東西而斗爭?因此,價值的本質也一定是同一的?把哲學價值(最一般的價值觀念)?理論經濟學價值(經濟理論的價值觀念)?應用經濟學價值(經濟計量使用的價值觀念)相統一,把效用價值(物的功能)?需求價值(人的需求)?勞動價值(利益消耗)相統一,把利益?財富?價值相統一,以及實現這三個方面的統一,是本文的又一個目的?
如果說一種價值理論是正確的,那么它必然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因此,依據其客觀規律也一定能計算出物的價值量?這是因為人類由來已久的經濟活動中的價值規律的存在與運行,并不以理論家的價值理論的正確與否而出現差錯,它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客觀地按照自身的規律對人類的經濟行為發揮著作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尋找價值的這些客觀存在的運動規律?這是本文的第三個目的?
揭示價值的本質和規律的根本目的,是要建立既適應于經濟理論研究又適應于經濟計量的?統一的計量工具,這就要求我們所建立的價值理論必須符合客觀價值規律?因此,我們的研究首先不是從引用前人的價值理論,而是從考察現實的價值存在和人類的生命?生活和生產活動開始?如果把價值看作一頭大象,那么前人的探索總會摸到大象的腿?大象的頭?大象的耳朵?大象的尾巴,甚至是大象的全身,等等?本文的任務還在于把前人觀察“大象”的這些結果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關于“大象”的完整的影像?
一、價值的起源
價值起源于人類對事物的認識活動??①當人們認識一個事物時,首先認識這個事物的色彩?形狀?結構?功能,然后認識其對人的意義或與人的關系?如:我們在認識豬肉時,首先知道豬肉中蘊含著豐富的蛋白質,然后知道它可以向人提供營養,補充人的體力腦力消耗,再后就知道豬肉能給人帶來利益?前者是對物的功能的認識,后者是對物與人的關系的認識,再后者就是對物的價值的認識?當一個物能給人帶來益處時,或一個物對人意味著利益時,我們說這個物對人具有了價值?價值是人的利益的代表?價值如同公斤?米等物理量一樣本身并無多大意義,只是由于價值代表的利益的廣泛性和重要性,價值這個概念才具有了極其重要的意義?價值的功能在于對利益的度量,如同公斤?米?速度?溫度等是物理學的物理量一樣,價值是經濟學的“經濟量”?
價值形成于人類對財富的轉移和交換活動?由于財富的主體特性,決定了財富的轉移?流通?利用只能通過財富與財富之間的有償交換來實現(也可贈與和遺傳)?價值作為利益的代表,或作為度量利益的“經濟量”,就在財富與財富的這種交換活動中應運而生了?具有不同功能和效用的財富,就是通過相互比較其對人意味著的利益來實現相互度量和相互評價,進而實現等價交換的?價值作為利益的代表,作為度量人的利益的“經濟量”,就這樣進入了我們的生活,進入我們對經濟理論研究的視角,并因此而具有了極為廣泛和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價值的定義
價值是物對人所意味著的利益,也是人所追求的利益,是物的效用和人的需求的統一?效用是物存在和運動所形成的功能,需求是人生存和發展所依賴的條件?效用和需求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一個是提供者,一個是需要者,本質都是人的利益?效用和需求的統一形成價值,可以表示為:價值=效用×需求??②
如果我們把物能提供的利益定義為效用價值,把人所追求的利益定義為需求價值,把勞動過程支出或消耗的利益定義為勞動價值,那么,人造物的價值=勞動價值+效用價值×需求價值;自然物的價值=0+效用價值×需求價值?具體物的效用總是凝結在物上,因而是恒定的;但由于人對物認識的角度?程度和時間的不同,具體物的效用又表現出多樣性和歷史性?人的需求則隨著人所處的時間?地域?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的變化,人的活動的動機?目的,及活動所依賴的條件的變化而處于不斷地變化之中?當物的需求價值為0時,自然物的價值為0或處于潛在狀態,如:空氣?陽光和水的價值;人造物的價值等于其勞動價值?當物的需求價值大于0時,物的價值處于現實狀態?當物的效用價值一定時,物的需求價值越大,物的價值也越大,如:天然鉆石的價值?當物的需求價值一定時,物的效用價值的增加,也會使物的價值增加?在我們的研究中,上述的價值因素關系式還不具有計算的功能,它僅僅是為了清楚地說明物的價值和其價值因素之間的變化規律罷了?但物的價值之間的這種關系對物的價值量計算卻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規定性和現實發表意義?
三、價值量的計算
物的價值量是物的勞動價值?效用價值?需求價值總體對人的生存和發展構成的利益的大?物的價值量是在物物交換過程中,通過人相互比較其利益形成而確定的?不同物的價值因素總體的一定狀況,構成對人的一定的利益,這些對人具有不同利益的物通過相互比較形成一定的比例關系,這種比例關系就是物與物之間的價值量的關系?某物的價值量就是它所當的比照物的數量,亦即:某物的價值量就是此物在一定時間?地域和社會條件下所當的貨幣的數量?由于物的價值因素隨著時間?地域和社會各因素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物的價值量也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因此,物的價值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如:文物的價值?
從形式上看,物的價值量是在物物交換過程中通過人相互比較其利益形成而確定的?但事實上,物的價值量是由物的價值因素相互作用,或由物的價值的客觀規律形成和確定的?物的價值量的計算公式是:v=c+er?v=個體物的價值量,c=個體物的成本,e=效用基數,r=需求度數?其中,e=c,r=b/s?b=需求量,s=供給量??③物的價值量的計算公式,表明了物的價值量與其價值因素之間的量的關系,并可適應各種物的價值量的計算?
把效用價值和需求價值確定為相乘的關系,是因為效用價值和需求價值對于物的價值具有互為條件?相互促進的作用?但事實上,由于財富意味的利益和人所追求的利益是潛在的,效用價值和需求價值也只是兩個抽象的?潛在的價值因素,只有在它們相互結合時才能形成現實的?人們可以感受到的價值,而這個現實的價值只有一個?因此,在實際計算時,我們用效用價值來承載這一現實價值,并把它確定為效用基數,而把需求價值作為一種需求度數來處理?根據利益用利益來度量的原理,我們把制造物所耗費的利益或價值作為確定物的效用基數的依據,即:物的成本等于物的效用基數;其含義是:投入一定的價值,必須能夠產出與投入等量的價值?用物的成本來確定物的效用基數的另一個依據是生產力的生產原理?生產力對生產對象的作用是通過生產力的功能實現的?根據系統論的原理,系統的功能大于其要素之和,并且系統要素越能協調運作,其功能就越大,反之就越?在這里,我們把生產力功能大于其要素之和的一倍作為生產力的標準功能?假使生產力要素價值是V時,其功能價值就是2V?其中,一個V是要素價值或凝聚在產品中的利益投入,另一個V就是生產力功能創造的?新增的價值,亦即產品的效用基數?我們把生產力的2V功能稱為生產力的理想功能或生產力的理想的功能價值?事實上,在現實的生產和經營實踐中,像這樣的“成本加倍法”已經成為許多工商企業產品定價的慣例?需求度數是根據邊際效用原理設定的,用以確定一定供求狀態下人對某物的需求強度?需求度數與需求量成正比,與供給量成反比?由于效用基數和需求度數的相乘關系,一定的需求度數將會增強或者削弱效用基數的價值含量,這與價值的原理或實際的價值現象相吻合?另外,需求度數具有方向性,正方向表示需求強度,負方向表示供給強度?
四、一般價值論及其意義
價值理論是經濟學理論的基石,價值概念的正確與否決定了經濟學理論的科學與否?價值之于經濟理論的這種極端重要性,并不在于價值對經濟活動的計量功能,而在于價值的本質和價值的內容?價值計量的內容是什么,或者說價值的本質是什么,即是價值理論研究首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也是經濟理論研究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這就是說,價值理論的研究起點和經濟理論的研究起點是一致的?價值的本質是什么,就會形成以什么為起點的經濟學理論,這就是價值理論對于經濟學理論的奠基作用,作為用“始點研究法”創立的經濟學說尤其是這樣?
然而,由人類的生命活動?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決定的價值的本質是客觀的?不以任何理論家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正確的價值概念只能從人類的生命活動?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中去尋找?去抽象?去概括?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地考察人類的整個價值活動和價值現象?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認真地分析人類關于價值的已有的理論,認真地吸收各個時代?各種學派?各種學科對價值理論研究的成果?只有從現實的社會經濟現象中和已有的人類價值理論中抽象和概括出來的價值理論,才有可能揭示出更科學?更真實?更有普遍性的價值的本質?
理論來源于實踐,理論是對實踐的抽象和概括?當我們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認為價值是什么時,我們在反映這種經濟現實的經濟理論中也應該認為是什么;我們的經濟理論認為價值是什么時,(www.annahuzar.com)反映具體學科的哲學理論也應該認為是什么?所以,只有實現哲學價值?理論經濟學價值和應用經濟學價值的統一,實現使用價值?需求價值和勞動價值的統一,實現利益?財富和價值的統一,以及這三者的統一,這樣的價值概念才可能是正確的價值?
目前,在應用經濟學中,把物品的貨幣值作為物品的價值,并據以建立了整個應用經濟學的計量體系?如財務?會計?統計?銀行等活動中對物品的計量均以物品的貨幣值為依據?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社會里,幾乎所有對人意味著利益的事物都可以?并且實際上都用貨幣作為其計量的等價物,應用經濟學中價值的本質通常被看作是人們的經濟利益?在哲學中,價值被認為是物對人所意味著的積極意義,并能成為人們追逐的對象?如果用嚴格的機械論來解釋“意義”這個詞,意,即意味,表情達意的意思;義,利也(義利觀);意義就是意味著的利益?哲學的價值比較本質地揭示了價值的內容,已經接近于應用經濟學中價值的含義?在我們傳統的理論經濟學中,把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作為價值的本質,忽視了“使用價值”對物的實際價值形成的作用,也沒有把對物的價值形成具有決定意義的人的需求作為物的價值的重要因素?因此,理論經濟學中的價值只能解釋人造物的價值,而不能解釋自然物的價值;不僅與現實的經濟生活和價值現象嚴重脫節,而且失去了對現實經濟活動的計量意義?
科學地認識物的價值本質?價值因素及其構成,實現利益?財富和價值的統一,實現勞動價值?效用價值和需求價值的統一,實現哲學價值?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價值的統一,形成能夠計量人類利益的價值理論,為建立密切聯系當代社會經濟實際的經濟學理論提供理論的起點,就是一般價值理論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一般價值理論:經濟學的度量工具】相關文章:
論剩余價值理論的學術價值及其發展依據08-07
論經濟法的工具性價值與目的性價值08-05
價值管理理論發展:回顧與展望08-05
國際經濟學最新理論概述08-07
經濟學理論論文答辯范文08-16
幼兒心理理論發展的一般認知基礎08-05
談德育模式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功能08-07
談德育模式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功能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