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新從實踐中來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創新從實踐中來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人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火箭是現代發射人造衛星和載人航天飛船的運載工具,它托起了我們中國人以及全世界的飛天夢。但是第一位想到用火箭飛天的人是在14世紀末期,也就是我國的明朝,一位叫萬戶的士大夫。為了完成自己的飛天夢,他綁了47個火箭在椅子上,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再利用風箏落地。但不幸的是,火箭爆炸,萬戶為了飛天夢,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萬戶縱然失敗了,但他用他的生命在歷史上書寫下了濃重的一筆,他的設想給后人的飛天之旅留下了啟發,他的實踐創新精神也同時引領了中國載人航天精神。
在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上天之后,當時的國防部五院院長錢學森,就提出了中國要搞載人航天工程。歷經了33年,中國于20xx年,發射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并順利返回,楊利偉作為我國首位航天員,終于實現了中國人自己的飛天夢,在這33年中,中國航天工程耗費了幾代人的青春,進行了無數次的實驗與探索,才最終使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完成載人航天飛行的國家。
從明朝的萬戶到20xx年的楊利偉,中國人一直在探索也一直在實踐。才有了航天工程上的創新。其實,創新就是這樣,它需要像萬戶那樣大膽的設想去引領它,但它更需要萬戶的實踐精神,用實踐來賦予創新真正的靈魂。
在如今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創新”一詞無處不在,但是隨著社會的變化,某些人不再用實踐來充實創新,反而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稍加修飾,然后大發厥詞說是自己創新的。其實,這不叫創新,這只能是一種“套板反應”而已。
朱光潛先生曾在《咬文嚼字》中批判過“套板反應”他在文中說:“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于‘套板反應’,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因為就作者說,‘套板反應’和創造的動機是勁敵,就讀者說,它引不起新鮮而真切的情趣!敝旃鉂撓壬械摹疤装宸磻敝貜娬{文章的創新,其實在我看來,“套板反應”不僅與文章有關,還與我們這個社會有關,如果一位作家傾向“套板反應”,那么他的文章必落下乘。同樣,如果社會傾向于“套板反應”,那么我們這個民族也必然衰落,也永遠領悟不了創新的真諦。
如果說某一個人的創新思想是一個杯子,他的實踐是杯中之水,那么這樣一杯水是他的創新成果,而我們完全可以用屬于自己的杯子,給杯中填上自己的實踐之水,創新出屬于自己的成果。
因此,當我們付出自己的實踐,創新才是那擁有源頭的活水,才是那擁有靈性的樹木。從實踐中而來的創新,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光芒。
【創新從實踐中來作文】相關文章:
學問藏在實踐中作文(通用21篇)11-28
創新的作文12-27
模仿與創新的作文05-12
創新夢想的作文08-07
創新的力量作文07-04
創新與夢想作文02-24
關于創新的作文11-18
創新話題作文11-15
創新優秀作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