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生應該有哪些修養:中學生的修養
初中學生需要具備哪些綜合素質:道德品質、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初中學生要努力培養這些素質,以應對未來的挑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學生應該有哪些修養:中學生的修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學生應該有哪些修養:中學生的修養
今天講的題目,就是:“中學生的修養”。
中學生的修養應注重兩點:
一、工具的求得。中學生大概是從十二歲的幼年到十八歲的青年,這個時期是決定他將來最重要的一個時期。求知識與做人、做事的工具,要在這個時期求得。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敝袑W生要將來有成就,便應該注意到“求工具”——學業上、事業上,求知識上所需要的工具。求工具的目標有二:一是中學畢業后無力升學要到社會里去就業;一是繼續升學。
第一種工具是語言文字。不論就業升學,以我個人的經驗和觀察所得,語言文字是最需要的工具。在中學里不僅應該學好本國的語言文字,最好能多學一二種外國的語言文字。它是就業升學的鑰匙,能為我們打開知識的門。多學得一種語言,等于辟開一個新的花園、新的世界。語言文字,可以說是中學時期應該求得的工具當中非常重要的了。在中學時期如果沒有打好語言文字的基礎,以后做學問非常的困難。而且過了這個時期,很少能夠把語言文字弄好的。
第二種工具是科學的基本知識。許多人都說學了數學,將來沒有什么用處,這是錯誤的。數學是自然科學重要的鑰匙,如果不能把這個重要的鑰匙——數學,與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礦物學、植物學等,在中學時期學好,則不能求得新的知識。所以中學時期最重要的,是把這些基本知識弄好。
青年們在學校里對于各種基本科學,不能當它是功課,是學校課程里面需要的功課,應該把它當成求知識、做學問、做人的工具,必不可少的工具。拿工具這個觀念來看課程,課程便活了。拿工具這個觀念來批評課程,可以得到一個標準。首先看看哪些功課夠得上做工具,并分出哪些功課是求知識做學問的工具,哪些功課是做人的工具。哪些功課是重要,哪些功課是次要。同時拿工具這個觀念來督促自己,來分別輕重緩急。先生的教法,也可以拿工具這個觀念來衡量,哪種教法是死的笨的,請先生改良,哪些應該特別注重,請先生注意。我這個話,不是叫學生對先生造反,而是請先生以工具來教,不要死板的照課本講,這樣推動先生,可以使得先生從沒有精神提起精神,不是造反而是教學相長,不把功課當做功課看,把它當做必須的工具看。拿工具的觀念看功課,功課便是活的。這一點也可以說是中學生治學的方法。
二、良好習慣的養成。良好習慣的養成,即普通所謂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都告訴我們說:人品性格是習慣的養成,好的品格是好的習慣的養成。中學生是定型的階段,中學生時期與其注重治學方法,毋寧提倡良好習慣的養成。一個人的壞習慣在中學還可糾正,假使在中學里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個人的前途便算完了,在大學里不會是個好學生,在社會里不會是個有用的人才。我愿在這里提醒青年學生們的注意,也請學生的父兄教師們注意。
我們的國家以前專注重文字教育,讀書人的指甲蓄得很長,手臉都是白白的,行動是文縐縐的,讀書可以從“學而時習之”背誦起,寫文章搖搖擺擺地會寫出許多好聽的詞句來,可是他們是無用的,不能動手,也不能動腳,連桌凳有一點壞了,也不能拿起斧頭釘子來修理。這種只能背書寫文章的讀書人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動手動腳的習慣。
我在臺灣大學講“治學方法”時,講到一個故事:宋時有一新進士請教老前輩做官的秘訣,老前輩告訴他四個字“勤謹和緩”。這四個字,大家稱為做官秘訣,我把它看做做人、做事、做學問的秘訣。簡單的分別說:
勤,就是不偷懶,不走捷徑,要切切實實,辛辛苦苦地去做。要用眼睛的用眼睛,用手的用手,用腳的用腳,先生叫你找材料,你就到應該到的地方去找。叫你找標本,你就到田野,到樹林里去找。無論在實驗室里,自然界里,都不要偷懶,一點一滴的去做。
謹,就是謹慎,不粗心,不茍且。以江浙的俗話來說,不拆爛污。寫字,一點、一橫都不放過。寫外國字,i的一點,t的一橫,也一樣的不放過。做數學,一個圈,一個小數點都不可茍且。不要以為這是小事情,做事關系天下的大事,做學問關系成敗,所以細心謹慎,是必須要養成的習慣。
和,就是不要發脾氣,不要武斷。要虛心,要和和平平。什么叫做虛心?腦筋不存成見,不以成見來觀察事,不以成見來對待人。就做學問來說:要以心平氣和的態度來學化學、數學、歷史、地理,并以心平氣和的態度來學語文。無論對事、對人、對物、對問題、對真理,完全是虛心的,這叫做和。
緩,這個字很重要。緩的意思是不要忙,不輕易下一個結論。如果沒有緩的習慣,前面三個字都不容易做到。譬如找證據,這是很難的工作,如果要幾點鐘交卷,就不能做到勤的功夫。忙于完成,證據不夠,不管它,這樣就不能做到謹的工夫。匆匆忙忙地去做,當然不能做到和的工夫。所以證據不夠,應該懸而不斷,就是姑且掛在那里。懸而不斷,并不是叫你擱下來不管,是要你勤,要你謹,要你和。緩,就是南方人說的“涼涼去吧”。緩的意思,是要等著找到了充分的證據,然后根據事實來F判斷。無論做學問、做事、做官、做議員,都是一樣的。大家知道治花柳病的名藥“六0六”吧?什么叫“六0六”呢?經過六百零六次的試驗才成功的!熬乓凰摹眲t試驗了九百一十四次。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認為,動植物的生存進化與環境有絕大的關系,也費了三十年的工夫,到四海去搜集標本和研究,并與朋友們往復討論。朋友們都勸他發表,他仍然不肯。后來英國皇家學會收到另一位科學家華萊士的論文,其結論與達爾文的一樣,朋友們才逼著達爾文把研究的結論公布,并提出與朋友們討論的信件,來證明他早已獲得結論,于是皇家學會才決定同華萊士的論文同時發表。達爾文的這種持重態度,不是缺點,是美德,這也是科學史上勤、謹、和、緩的實例。值得我們去想想,作為榜樣,尤其青年學生們要在中學里便養成這種好習慣,有了這種好習慣,無論做人、做事、做學問,將來不怕沒有成就。
初中學生需要具備哪些綜合素質?
作為初中學生,最主要的任務自然是學習。不過,時代和社會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初中學生需要具備哪些綜合素質呢?
一、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方面
愛祖國、愛科學、愛勞動。維護國家榮譽;參加升旗儀式莊重得體、唱國歌。崇尚科學,不參加迷信組織和活動。積極參加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珍視集體榮譽,維護集體利益,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遵紀守法。遵紀守時,服從學校管理,無嚴重違紀和違法行為。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法規,愛護公用設施。遵守網絡道德,不進營業性網吧。
誠實守信。真誠待人,言行一致,不說謊話。為人正直,不損人利己。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
注重修養,舉止文明。有規則意識,愛惜名譽,能約束自己的言行。尊敬師長,禮貌待人,講普通話。勤勞節儉,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未經允許,不動用他人物品,不妨礙他人學習和生活。未經監護人同意,不得在外住宿或留宿他人。
有社會責任感。關心時政,維護公共利益。扶貧幫困,樂于助人,參加社區活動。有環保意識,參加環;顒。有正義感,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進行勸阻,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報告。
二、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方面
態度與習慣。勤奮學習,有濃厚興趣和明確目標。上課專心聽講,積極參加討論,勇于發表見解。能認真預習、復習,按時完成作業。
過程與方法。有學習計劃,講學習策略。能獨立思考、積極探究,參與研究性學習。
實踐與創新。參加校本課程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學?己撕细褚陨;實驗操作、勞動技術教育和信息技術考核合格以上。參加校級及以上科技創新活動,有成果體現。
三、交流與合作方面
團隊精神。有團隊意識,能融于集體。能與他人一起確立團隊目標并有效合作。
交流與溝通。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觀點和處境,善于與他人交流和分享。能綜合運用各種適當的方法進行交流和溝通。人際關系健康和諧。
四、運動與健康方面
習慣與技能。熱愛體育運動,養成鍛煉的習慣,“兩操”出勤率高,效果好。
具備一定的運動技能,體育課考核情況良好。有一定的體育愛好或特長,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和競賽。
身心健康狀況。具備一定的健康保健常識,心理健康,體育考核合格以上。
健康生活方式。講究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珍惜時間,按時作息,生活有規律,合理安排課余生活。珍愛生命,遠離煙酒,拒絕毒品。
五、審美與表現方面
審美情趣。認真學習藝術課程,考核情況良好。審美觀念健康向上,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能感受美、欣賞美。
藝術表現。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和比賽,有一定的藝術表現能力。
初中學生要努力培養綜合素質,不能死讀書。只有這樣,才能應對未來的挑戰。
【中學生應該有哪些修養:中學生的修養】相關文章:
修養名言08-23
修養的作文01-16
描寫修養的句子08-24
關于修養的作文08-10
修養優秀作文08-21
有修養的句子07-31
修養類的諺語08-23
師德修養日記08-09
品德與修養的作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