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族團結模范單位事跡材料
民族團結模范單位事跡材料(一)
巴州紀委監察局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自治州黨委關于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一系列文件精神,結合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開展的"學轉促"專項活動,通過抓教育、強素質、重管理、優載體、辦實事等舉措,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一、基本情況
巴州紀委監察局機關現有干部職工43人,由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和滿族等5個民族組成,其中:漢族35人,回族1人,蒙古族3人,維吾爾族3人,滿族1人少數民族比例占18.6%.機關內設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黨風政風監督室、信訪室、案件監督管理室、第一至第三紀檢監察室、案件審理室、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等11個室(部)。
二、領導重視,切實樹立民族團結集體的良好形象
結合紀檢監察機關執紀審查工作實際,制定了《巴州紀委監察局機關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實施方案》,成立了以州紀委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紀委辦公室、宣傳部等部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工作領導小組,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議事日程,在委局機關上下形成了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和各部室各負其責,廣大干部職工人人宣傳民族團結、人人講民族團結、人人爭當民族團結模范的良好局面。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充分營造民族團結的良好氛圍
以自治區民族團結教育月為契機,將民族團結宣教教育與紀檢監察工作有機結合,邀請州黨校、民宗委等有關領導、專家開展黨的民族政策理論專題講座;積極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學習有關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先進事跡;開展民族團結知識問卷測試活動,組織機關干部觀看民族團結教育片,開展以"加強民族團結·助力模范創建"為主題道德講堂活動,積極推進民族團結教育"進機關"活動。
四、積極推進"訪惠聚"工作,不斷增進民族團結
巴州紀委監察局始終把開展"訪惠聚"活動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緊緊圍繞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以為民辦實事做好事為抓手,深入推進"訪惠聚"駐村工作,使各族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和碩縣烏什塔拉鄉大莊子村開展"訪惠聚"工作期間,積極爭取項目資金70余萬元,建設3座機井房,鋪設7公里供水管網,修筑450米防滲渠,解決了村民發展庭院經濟缺水等難題。積極爭取多方支持,新建、維修田間道路3.8公里,新修橋涵3座,建成2.5公里鄉村道路,徹底改變了大莊子村的道路面貌,群眾的幸福感有了較大提升。按照垃圾集中處理、污水集中排放、夜間出行有路燈、鄉村道路綠樹成蔭的標準,協調資金38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56盞。積極爭取美麗鄉村項目落地到大莊子村,計劃投資1700萬元,新修道路3.9公里,修建綠化帶3.9公里,鋪設排水管網16公里,新建圍墻8公里,建設公廁5座,極大地改善村容村貌,為村民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發揮部門職能優勢,協調解決矛盾糾紛和歷史遺留問題。積極為馬蘭部隊營區建設征用400畝土地做好協調服務工作,使換地農民按1:3比例置換了土地,兌現了征地補償款,有效化解了軍地矛盾。大力支持教育工作,聯系企業資助21名貧困生和6名大學生。協調資金7.26萬元,為大莊子小學購買64套食堂餐桌椅、修建500米學校路邊停車場、購買了40套文藝演出服和全套樂器。加強村級文化陣地建設,協調資金24余萬元新建2個村民活動中心。
在焉耆縣包爾海鄉夏熱勒岱村開展"訪惠聚"工作以來,把維護穩定、加強民族團結貫穿始終。以"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為載體,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新疆"三史""三個離不開""四個認同"思想,宣傳互幫互助感人典型,開展向優秀共產黨員、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吾布力喀斯木·買吐送學習活動。 3月12日,工作隊員在入戶走訪中,3組81歲的老人饒玉美突然暈倒,工作隊第一時間采取措施實施緊急救援,老人脫離了危險;4月2日,4組村民馬付英家院子,其鄰居艾山?托乎提房屋著火,工作隊迅速組織救火,將村民損失降到最低。4月10日,州紀委、人保財險巴州分公司、駐村工作隊、縣鄉村干部、村民共捐款28351元,解決了受災村民的燃眉之急,聚焦了民族團結正能量,凝聚了民心。以"七彩周一樂萬家"活動為載體,組織開展籃球賽比起來,麥西來甫跳起來,文化書籍閱起來,宣傳圖片展起來等活動,引導遠離宗教極端思想,堅決去除宗教極端化,用先進文化抵制滲透。組織1名寺管會人員、3名村組維吾族干部、1名清真寺伊瑪目開展發聲亮劍活動,堅決反對民族分裂,旗幟鮮明地與暴力恐怖活動作斗爭。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協調州水利、交通、民政等部門,利用各種渠道為夏熱勒岱村協調落實千萬元的土地整改項目、600余萬元的村級主干道路建設項目上、8公里防滲渠項目、500㎡村民活動及服務中心建設、村組主干道及巷道和人行道建設、3500㎡農作物晾曬場建設,不斷推進扶貧攻堅,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指數。
五、扎實推進"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深入開展
巴州紀委監察局嚴格按照巴民親辦發〔2016〕13號文件要求,成立"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巴州紀委監察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實施方案》,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結對認親主要任務、活動內容和工作要求。巴州紀檢監察機關共有43名干部職工,結對認親43對。其中:困難家庭9戶、特殊群體8人、重點人員家屬3戶、思想任務重3戶、宗教人士1人、文化程度不高11人、一般農戶及黨員8戶。委局機關干部職工分別于2016年11月15日、2017年1月12日、3月8日、5月1日集體到焉耆縣包爾海鄉夏熱勒岱村,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結對認親活動。截至目前,委局機關干部職工走訪見面結親對象213人次,捐款18100元,捐物442件,解決就醫1件、就業1件,舉行座談會2場、聯歡會3場、參加組織生活2次。
六、獻愛心、送溫暖,共譜民族團結之曲,共唱民族團結之歌
巴州紀委監察局各族干部職工互相支持,親如一家,共譜民族團結之曲,共唱民族團結之歌。2016年7月初,州紀委第一紀檢監察室干部阿爾代同志在自治區人民醫院診斷為尿毒癥,委局領導及時前住烏魯木齊看望,機關黨總支和工會積極組織全體干部職工捐款9700元,送去組織的關心和溫暖。漢族干部李靜始終堅持把維護民族團結放在第一位,把心中所有的溫情化作無數份愛心奉獻給各族干部職工,用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熱愛鑄就民族團結情;維吾爾族黨員哥哥和他的漢族妹妹—維族干部斯甘代·司馬義,自2014年10月以來,每月資助200元給一個患先天性唇腭裂的漢族棄嬰,給漢族棄嬰無微不至關心關懷,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三個離不開"思想,以自己平凡的事跡譜寫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詮釋著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血濃于水的"中華民族情";一次結親、終身結緣—蒙古族干部洪梅,在"民族團結一家親"工作中,積極致力于宣傳落實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主動學習民族語言,在工作中互幫互助,真情結親戚、真心幫貧困,密切血脈深情。
多年來,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巴州紀委監察局機關在社會中樹立起了良好的形象,使紀委監察局成為了富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集體,為加強各民族間的團結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民族團結模范單位事跡材料(二)
勝利街文苑社區位于勝利街西南,地處城鄉集合部,轄區總面積1.69平方公里,8125戶,14680人,社區黨總支下設四個黨支部,包括文苑社區非公企業聯合黨支部1個,在籍黨員共138名。轄區有漢族、朝鮮族、滿族、回族、蒙古族、苗族、仡佬族7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673人,占總人口6%,是勝利街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社區。2015年我們結合社區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實際,將民族團結工作作為深化"七彩關愛"黨建品牌的抓手,將服務少數民族群眾工作作為出發點。先后獲得了"民族團結示范社區""吉林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民族宗教工作試點社區".2016年社區黨總支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及創建共產黨員服務城活動中。在拓展"七彩關愛"黨建品牌上又下了功夫,又推出了"七色彩虹"服務項目。該服務項目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和志愿者資源,在各民族之間開展系列的關愛活動,形成了"幸福結對子、幸福一家親、幸福使者團、幸福便民社、幸福微課堂、幸福健康行、幸福E融合"七大服務板塊,各服務項目相交叉、再融合、既統一。
一、領導重視,建立健全制度,民族團結工作常態化開展
多年來,街道黨工委非常重視文苑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黨工委書記經常帶領班子成員到社區調查了解民族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聽取有關匯報,研究解決的辦法,對社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提出科學的指導。
1、社區成立了由社區書記任組長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社區網格管理負責人都是領導小組成員,每周定期召開工作會議,以民族團結為宗旨,研究部署社區各項工作。
2、根據社區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民族政策學習制度》、《民族工作情況通報制度》、《民族工作聯系交友制度》、《民族工作聯誼訪問制度》、《民族工作信訪接待制度》、《處理突發事件制度》。
3、建立健全了民族團結進步方面的各項服務體系和工作機制,社區有三分之一工作人員參加朝鮮語學習班,并結合社區網格化管理,根據民族工作結對交友制度和聯誼訪問制度的落實,以每名網格管理負責人與最少2戶少數民族群眾建立結對交友聯系的形式,在社區形成從領導小組組長縱深到社區少數民族群眾的社區民族工作便民服務網絡,推進民族工作常態化和規范化,(www.annahuzar.com)形成社區各民族群眾廣泛參與社區管理的大好局面,各族居民之間團結互助,和諧相處,親人一家。
二、注重宣傳,營造濃厚氛圍,民族團結工作創新性開展
為了促進社區對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和民族基本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提高社區干部群眾的民族政策水平和開展社區民族工作的能力,社區黨總支創新開展宣傳教育,扎實推進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1、面向群眾加強政策法規宣傳。社區集中對網格管理負責人和居民代表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引導社區骨干群眾持續開展民族政策法規宣傳教育進家入戶活動,努力在全社區營造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氛圍。以社區服務站為平臺,向來經商、務工的群眾宣傳民族團結工作。以社區各類活動為契機,面向社區群眾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并對他們進行公民教育和法律法規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少數民族群眾,特別是外來少數民族群眾的公民意識和法制意識。
2、為群眾提供民族團結活動場所。社區圍繞一站、一館、一欄、一墻、兩室建設,設立了民族團結工作站,執行少數民族群眾來訪接待制度,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解決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求助的問題;設立了民俗展示館,集中展示在勝利街區居住的20個少數民族的宗教、歷史、民俗、等的圖片、資料等。讓各民族文化有機融合,使各族群眾在到社區活動的同時,也了解其他民族的歷史、民俗、人文風貌。設立了民族政策宣傳欄,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中央領導關于民族工作的最新指示、重要講話精神、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和全省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增強各族群眾維護民族團結的自覺性。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問題,努力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設立民族團結事跡光榮墻,懸掛民族團結模范事跡照片,通過對精彩鏡頭的瞬間記錄,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示范作用,感染和帶動各族群眾形成民族團結的良好風尚。設立民族團結活動室和閱覽室,為社區群眾提供休閑、娛樂、學習的良好場所。
3、組織群眾開展民族團結活動。社區黨總支連續六年以民族團結為主題,舉辦社區"睦鄰節",在"睦鄰節"期間,通過組織文藝演出、百家宴、趣味運動會、漫畫展等活動倡導民族團結、鄰里和睦的良好風尚。堅持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通過舉辦廣場集中宣傳活動、懸掛宣傳條幅、制作黑板報、張貼宣傳畫、秧歌舞展演等活動,宣傳民族政策,營造民族團結氛圍。社區黨總支還常年無償為社區朝鮮族老年協會舞蹈隊提供排練場所,每年兩次組織老年協會會員舉辦花圖比賽和擲四戲比賽。組織老年協會的阿媽妮教駐社區連隊戰士腌漬朝鮮族泡菜,連隊戰士和阿瑪尼一起比賽包餃子,在團結歡樂的氛圍中弘揚軍愛民、民擁軍的優良傳統。
三、開展"七彩關愛",民族團結工作特色化開展
社區黨總支在創建特色社區工作中堅持將民族團結同關心愛護社區群眾相結合,在社區各民族群眾中開展關愛活動,努力打造"七彩關愛"黨建品牌,將民族團結"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軍營、進鄉村"同"關愛貧困黨員、關愛低保家庭、關愛殘疾人、關愛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關愛育齡群眾、關愛下崗失業人員"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而不獨立的關愛特色,有效促進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開展。
多年來,文苑社區黨總支從關系各族群眾利益的點滴小事做起,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用關愛真情架起了民族團結、鄰里和諧的彩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一主題,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把黨的各項惠民政策送到社區的千家萬戶,使文苑社區民族團結之花常開常艷。
【民族團結模范單位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匯報材料08-24
做民族團結的模范講座材料08-10
師德模范事跡材料08-24
道德模范事跡材料08-24
模范班組事跡材料07-28
師德模范事跡材料02-10
模范班組事跡材料01-02
道德模范事跡材料01-12
模范院事跡材料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