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數學教學心得:教學中巧用遷移類推法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學教學心得:教學中巧用遷移類推法,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教短短幾年,我已將一至六年級的數學教學打了個通關。發現越教到后面越輕松,其中有一個好的方法很是值得貫穿于教學始終,那便是"遷移類推"法。遷移就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遷移現象普遍存在于人的活動中,凡有學習的地方就會有遷移。由于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十分緊密,并且總是相互作用、彼此影響的,利用學生先前獲得的知識對后繼學習施以積極的影響,可以使新知通過遷移而類化。恰當地運用比較的方法,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一、通過比較,遷移舊知類推新知
人們常說:有比較才有鑒別。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幾乎都是在比較中實現的。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有目的地運用比較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在新知識的比較中思考、分析、理解,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學生的學習都是在原有的認識基礎上開展的,溫故而知新。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比較中可以讓學生觀察發現新舊知識的異同點,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由舊知遷移推出新知。
新學期的第一堂課,四(5)班上課內容為《億以內數的認識》。我充分利用了遷移推出法。我先從萬以內的數的讀法、寫法、數位及數的組成等舊知入手,讓學生把數量單位都找出來,并一一有序地排列好,......萬、千、百、十、個(一)。接著由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教學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百萬是(一千萬);10個千萬是(一億),并且讓他們一一按各個計數單位數數,認知。說到一億時,孩子們都張大了嘴,那驚訝的神情,真的好搞笑,可見還是對一億這個大數有些許感知,我順勢介紹:1億是一個很大的數,我們每秒鐘在紙上畫一個點,一刻也不停的畫,要畫3年2個月;如果1億個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繞地球赤道3圈半。說得他們一愣一愣的,呵呵。緊接著,排出了更多的計數單位......億、千萬、百萬、十萬、萬、千、百、十、個(一)。"計數單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我把"數位"的概念介紹給了學生,邊講邊在計數單位下面添上了"位"字,并引導他們認識到一個數占幾個數位,我們就稱它為幾位數。讓學生區分了"計數單位"和"數位"后,我任意在一個數位上寫上數字,讓學生說出他們的意義。例如在萬位上寫上"8",學生很快說出表示8個一萬,是八萬;在百萬位上寫上"5",學生很快說出表示5個一百萬,是五百萬。我試著讓他們把一個較大的數的讀法寫出來:48651890。當然自學過的學生很快交了滿意的答卷,但也有不停抓后腦勺的,這都很正常,我鼓勵他們,只是試試,沒寫出來都沒關系。通過數位表的認知,有的學生不由自主地一一對應將數寫在各個數位上,也有提前預習過的學生會按四位分級寫出讀法。順勢我便說:"寫得快的同學還是有小竅門的,他們會將數用小逗號分成幾段。"于是我便介紹:按我國的計數習慣,數位從個位起,按順序把每四個數位分為一級:個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個級;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是萬級;億位在億級。我用紅筆將"數級"劃分好,我試著讓學生領悟學習了這個"小竅門"后,又練習了一個較大的數,有的學生不知道如何讀萬級的數,通過做得又快又好的學生介紹經驗后,便引導學生總結億以內數的讀法: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按個級的讀法去讀,只是在后面加讀一個"萬"字。我總是想難倒我的學生,于是故意"刁鉆"的出了中間和末尾有0的較大的數,竟然還沒難道這些"小不點"。最后補充小結,每級末尾的0不讀,中間不管有幾個0,只讀一個0。
新學期的第一堂課,我上得很舒心,學生也學得輕松、愉快而扎實!從后面學習《億以上數的認識》,我明顯能體會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靈活性。這不正應證了劉潤玉教授所言:"一本書要越教越薄"。與其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授學習的方法與思想。
二、在多例學習比較中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數學知識各有其確定的內涵,同時又以各種形式,各種結構聯系在一起,以尋同為主,根據對象共有的本質特征組織比較,在歸納與概括中發現知識的本質屬性,有利于學生對新知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相遇問題"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題組:
1.甲乙兩地相距300千米,客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60千米,貨車從乙地開往甲地,每小時行40千米,兩車同時開出,幾小時后相遇?
2.客車和貨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向而行,客車每小時行6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40千米,3小時后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3.客車和貨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向而行,3小時后相遇。甲乙兩地相距300千米,客車每小時行6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上面這組題目都是相遇問題。第1題是相遇求時間;第2題是相遇求路程;第3題是相遇求速度。這3道題目是根據時間、速度、路程的相互關系進行結構變換的。通過多例練習使學生能夠從解答這一組題目過程中掌握知識結構。
三、在辨析、判斷練習比較中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對于一些相似、相近和相關的知識,學生容量混淆,如果根據知識間的差異進行以辨析,判斷為主要形式的比較,可以引導學生準確地理解其間的聯系與區別,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
例如,在上《排隊中的數學問題》時,我編寫了三個題目讓學生加以辨別:
1、小羊們排隊做操,喜洋洋前面有5只羊,后面有7只羊,這一列共有幾只羊?
2、小羊們排隊做操,從前數,喜洋洋排在第5;從后數,喜洋洋排在第7,這一列共有幾只羊?
3、小羊們排隊做操,從前數,喜洋洋排在第5,它后面有7只羊,這一列共有幾只羊?
讓學生們明白排隊數數時,不重復、不遺漏及既不能重復又不要遺漏。
四、在題組練習的比較中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
在學生學習知識的形成階段,以題組形式組織變式練習,幫助學生從事物的各種表現形式中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例如:一位數除幾位數是除法的基礎,其中商中間或商末尾有0的除法是教學的難點,可以設計一組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辨析,在比較中理解和鞏固:
400÷4=448÷4=428÷4=
因為在教學中,我經常用設計一些巧妙的教學環節和習題,漸漸地,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得到了大大地提高,今后的教學中,我定將"遷移類推"法進行到底!
【六年級數學教學心得:教學中巧用遷移類推法】相關文章:
在小學勞動課教學中巧用現代信息技術03-27
新課標改革中的數學教學02-20
旅游中的數學教學反思04-02
《旅游中的數學》教學反思04-17
巧用類比教學策略類比教學策略02-22
數學教學心得12-06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創設教學情境02-24
巧用多媒體 優化英語教學02-21
政治課教學巧用“法”例舉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