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地質學實習報告3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地質學實習報告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內容:
我們首先用的是水準儀測高程。開始的時候測量進展得很順利,可是最后檢驗的時候發現誤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我們開始反思是哪里出了問題,有可能是因為天色晚的時候,我把十字絲上下絲讀成中絲了。因為結果誤差不合格,我們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測量過了一遍,對比前一次的讀數,發現上次是十字絲的讀數問題,有了這次失敗的經驗,我們都細心起來了。最后校合時fh=—28
二、碎部測量:
我們采用了全站儀和經緯儀觀測,現場展點繪圖。測量中我主要負則的是觀測,其他成員記錄、立桿、繪圖密切配合。開始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測量。經緯儀測站的高程是要計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規范外還要正確的讀出水平角、豎直角、下下十字線距離和中絲讀數。因為工作比較繁鎖,一天下來才得四五十個點,繪圖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們用全站儀觀測。因為全站儀只要在站點對中整平后,對準前視點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測得很快,一天下來就測了兩三百個觀測點,繪圖工作就相對跟不上了。而我們使用儀器的時間有限,因此我們就先把點位給測好,并在旁邊標注點的性質,這些方面查找,又讓畫圖者一目了然,知道該怎么畫。部分測站上觀測不到的區域,我們采了用角度交匯法和鋼尺量距法測出數據把圖畫了出來。因為對測繪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預定的時間內我們把測圖任務完成了。
三、施工放樣:
我們這次放樣是將15*20m的建筑畫在圖上空閑處,以一定的精度標定到實地上。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放樣建筑物的軸線。我們先在圖上測出要放樣的一點的坐標,然后運用已知點的坐標和方位角算出該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以此類推,分別算出另外三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將經緯儀安置在已知點上,以控制點定向,定好方位,用鋼尺量所需距離,在所算好的距離上定點。因為開始時我們計算我數據出了錯誤,所以在放樣時校核不對,我們又重新計算過,用正確的數據放樣。因為在最后一點實地有阻礙,我們用了角度放樣得到了點。最后檢測得到相對精度1/XX0達到了要求(數據和略圖詳見表6)。高程放樣我們用的是水準儀,已知高程a與需要標定已知高程的待定點b之間安置水準儀,精平后讀取a點的讀數a,則儀器視線高程為hi=ha+a,則放樣已知高程為h的點b前視讀數為b=hi—h。組員每人操作一次。
四、心得體會:
我們的實習正好是期末,很影響考試的心理。同時全站儀數量太少對我們的測量不免產生了不少感嘆。要是這些方面能得到解決,我相信我們的實習會更加愉悅。
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組員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貴。這種測量是不能單靠個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時我更加深刻體會到細心做事反復思考的重要性。這次實習很堅苦,天冷,而且還下著雨,給測量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組員們早起不午休的測繪,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務不是問題。在此過程中,老師也不分時段的來給我們耐心指導,感謝老師。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2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后,將進行為期三周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一)實習任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內常見的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巖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了解實習區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征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制信手剖面圖。
通過參觀煤礦、石灰巖礦,了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普通地質實驗室實習
實習一、礦物(一)
認識礦物的形態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
實習二、礦物(二)
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礦物的鑒定描述方法。
實習三、風化作用
在校園后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生的地質現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征并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
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
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像,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生的地質現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征;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類型。
實習五、常見的沉積巖
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巖的礦物成分、顏色、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石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巖。
實習六、地質構造與閱讀地質圖
1.通過構造模塊認識褶皺、斷層的類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現特征;
2.通過閱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
實習七、常見的巖漿巖
觀察認識常見巖漿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漿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巖漿巖。
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巖
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鑒別特征,初步掌握變質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巖。
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
通過參觀地質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律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3
第一章緒言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學科,許多地質理論和知識都必須經過實踐的過程,才能加深我們對它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地質學的野外實習是不可缺少的實踐環節。通過這次在昆明、武定、元謀地區的教學實踐活動,使我們有了一次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使我對《地質學》的有關理論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地層、構造、巖石、礦物等地質學基本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一、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ㄒ唬⿲嵙暷康
通過實習,使我們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地質學基礎理論知識。http:///運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和判斷各種地質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我們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鍛煉我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地質精神。樹立熱愛專業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
。ǘ┤蝿
1、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2、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了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布狀況。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采集、地質現象觀察和描述記錄等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
。ㄈ┮
1、實習前認真學習實習指導書,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
2、實習中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講解。
3、認真細致觀察各種地質現象,作好記錄,多提問、多思考。
4、采集3~5塊有代表性的巖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5、實習結束后,編寫一份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的基本情況
。ㄒ唬┙M織形式
以班為單位進行。每個班作為一個小組,由一名實習教師指導,組長和安全員協同老師工作,同時還有班主任負責學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ǘ⿲嵙曔^程
本次實習地點為昆明、武定、元謀地區。時間為一周,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由昆明至武定縣五孔橋;
下午芭蕉箐采礦場、雷鋼廠;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獅山石棉廠至獅山風景區;
下午由武定縣至元謀縣;
第四天上午元謀縣朱布超基性巖體;
下午元謀縣黃瓜園大橋;
第五天上午元謀縣德大大橋至那化大橋;
下午元謀縣彎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三、任務完成情況
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有了初步認識,如地質構造的識別、對風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現象的認識等;對三大巖類能進行初步識別;能使用地質羅盤測巖體的產狀;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巖石、礦物和化石標本并作了詳細的野外記錄。
普通地質學實習報告第二章1(XX-12-2612:29:02)
【地質學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地質學實習報告03-29
地質學地質實習報告02-16
地質學實習報告范文07-11
地質學實習報告15篇03-30
工程地質學實習報告05-30
地質學實習報告集合六篇11-28
地質學實習報告范文八篇10-24
地質學實習報告匯總9篇11-10
地質學實習心得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