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報告總結>調查報告>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時間:2022-09-05 20:38:28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關于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在發生了某些事情、情況后,我們通常要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并且最后的結果會記錄在調查報告中。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傳統文化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1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調查的過程,掌握學習方法,了解獨有的中國傳統文化(最具文化內涵、傳統魅力和凝聚力的春節),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好愛國主義精神。

      2、將成果廣而告之,一次強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傳,動員全民弘揚民族文化。

      二、調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網調查、個別采訪。

      三、調查報告。

      中國傳統的春節給了人們一份濃的難以化開的情,一種經年釀造的醇厚的味。這就是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傳統的春節,融入一種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擔負起一種文化功能:

      1、辭舊迎新,打上一個人生的結,分開過去和未來;

      2、祭祀,緬懷祖宗之德,繼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萬物,祈盼人生幸福;

      3、宗親禮儀往來,安排人生秩序,聯絡世代親情,找到個人定位,擔負社會職責;

      4、民間娛樂,擴大社會交往,播撒傳統文化,宣泄情感之波,體味人生之樂。

      春節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代代相傳,蘊藏厚重的含金礦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眰鹘y文化的積淀是歷千年而不變的,春節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1)臘月開始辦年貨:

      據中國傳統,踏入臘月,已適宜辦年貨,除了買臘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蘋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團聚。

     。2)年二十四謝灶:

      在灶頭放齊貢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來年衣食豐足暨身體健康,之后燒衣及撒酒,最好將一些湯丸放在灶上,或將麥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會更佳。

     。3)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時機,中國傳統來說,這天一家人都要大掃除,祈求將往年的霉運及不如意通通掃走,而自身亦要潔凈,據說這樣做便可以消災祛病。

     。4)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這天具有感恩和團圓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團圓飯,都有雞,有魚,有菜,吃的豐富是年夜飯的特色。吃菜時,要由頭吃到尾,代表長長久久,吃魚則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過年夜飯之后,長輩要發壓歲錢,根據古時的民間習俗,用紅線穿好的一百個銅錢,具有長命百歲的意思,而現在就用貨幣代替(錢一定是偶數,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們大多守歲到天亮,為的是祈求雙親長壽。到子夜十二點整,開始放爆竹,慶祝新一年的來臨。

     。5)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習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著一家人燒香誠心祭拜及燒衣。祭祖完畢后,晚輩向長輩拜年,拱手互相恭賀。此外,年初一不可掃地倒垃圾,相傳這樣會送走財氣,一些不吉利的話亦不能說,否則這年會不好運,亦盡量不要打碎碗碟,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是例如碎碎(歲歲)平安,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等好兆頭的話。

     。6)初二婦女返娘家拜年:

      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相傳年初一回娘家,會令娘家變窮,所以要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須準備一些賀禮,如糖果或生果等。

     。7)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團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8)年初四接財神:

      話說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諸天神由天界返人間之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則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備齊。并要焚香點燭燒金衣,以歡迎諸神回人間。

      另外,還有掃塵:除陳布新把一切窮運晦氣通通都掃出門,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禱。貼春聯:將春聯貼在門口,貼夠八張,代表由頭發到尾。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種剪紙——窗花,烘托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掛年畫:寄托人們喜慶美好的愿望。

      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來迎接這個日子,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這時“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們在加快生活節奏中還能記得這個寶貴的傳統文化,并將它傳承下去。

      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2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薄氨衤曋幸粴q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薄班l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边@些有關春節的古詩詞無一不是古代人過春節最有力的歷史印證。

      自新中國成立后,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也有人說道,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了。于是,我對我國的春節傳統文化進行了調查。

      正所謂“百里同風不同俗”“各處鄉村各處例”,根據我的調查,在中國各個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文化習俗。北方人愛吃臘八粥,粉條,凍梨,粘豆包,而南方人多吃湯圓,年糕,紅燒魚,扣肉。不同的食物就連吃的不同的日子也有不同。

      通過我的調查得到,中國人普遍會過小年。在這一天,各個家庭的婦女都會帶著孩子們一起拜神這預兆著新的一年,即將開始,人們都會過上更美好幸福的生活。年二十五,就是家家大掃除的日子。再往后,到了除夕,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必須有魚,象征年年有余,再者,要有雞,象征著吉祥如意。大年初一,第一件事是要“開門炮仗”,接著要拜年、占歲、吃齋等。而大年初二是回門的日子,各個家庭里又添了幾分喜慶。

      在以往中國的`春節里,大家都要貼春聯,放鞭炮。大年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圓飯,看春晚。大街上還有各種舞龍,舞獅,人們都喜歡去逛廟會,猜燈謎,年味兒十足,城市里,農村里,所有人激情四射,一片熱鬧聲,一片歡笑聲,一片紅。

      而在這幾年里,老一輩的人們評價道:“現在的年過得不像年,春晚依然那么精彩,可是有一些祖上傳下來的風俗,早已被工作和忙碌沖刷的一干二凈。大街上的吆喝聲,歡鬧聲都也慢慢褪去了,一家人坐在自己的房子里玩手機,看電視,還是一樣的貼春聯,放鞭炮,但是已經沒有往年的味道了。過年呢還是要回到農村里,即使大家蹲在地里,拔拔蘿卜,耕耕田,種種地,大家一起流汗,也挺幸福,這年過的就舒心!”

      是啊,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我們炎黃子孫,卻沒有將那些傳承下來的習俗發揚光大。春節,是于中國人而言最重要的節,所以我們更應當重視它。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但是,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也應該放下手中的電子產品,和家人一起享受這最美好的時光。

      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3

     。ㄒ唬┱{查背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時代新風!敝袊鴤鹘y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們的民族之魂,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有利于扭轉不良社會風氣,發揮我們數千年來積累下來的道德智慧的效用,會對改善當前的社會風氣起到積極的作用。用傳統文化教育我們和下一代,提高國民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不僅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們國家民族文化發展的戰略需要。

     。ǘ┱{查目的

      為了加深當代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了解傳統文化在當地的發展狀況及其發展趨勢。

     。ㄈ┱{查過程

      1、調查方式:一些網絡社交軟件

      2、調查數量:90份

      3、調查時間:2015年寒假期間

      4、調查步驟:通過一些網絡社交軟件發送問卷,并對問卷進行整理統計

     。ㄋ模⿲柧碚{查的結果統計分析

      1、有74%的人喜歡中國傳統節日,26%的人喜歡西方節日

      2、有100%的人認為京劇,詩詞歌賦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40%的人認為看春晚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2%的人認為開派對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1%的人認為占卜算命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3、有10%的人認為清真菜是我傳統菜系,85%的人認為蘇菜是我國傳統的菜系,僅有5%的人不知道我國傳統菜系是什么

      4、有20%的人認為縱橫,重農,洛桑為我國傳統學派,100%的人認為儒家為我國傳統學派

      5、有75%的人認為我國傳統戲曲為花鼓戲,黃梅戲,20%的認為評劇為我國傳統戲曲,5%的人不知道我國傳統戲曲是什么

      6、有100%的人知道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及四大名著

      7、有50%的人知道我國古代一部醫學著作,有50%的人知道我國古代醫學著作兩部及以上

      8、有40%的人知道我國古代一部數學著作,有25%的人知道我國古代數學著作兩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

      9、有30%的人知道我國古代一部農學著作,有35%的人知道我國古代農學部著作兩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

     。ㄎ澹┱{查總結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文化的競爭已成為國家間軟實力的較量,并將在未來構架國家綜合實力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在此我總結了一下我國傳統文化傳承的問題。

      我國傳統文化傳承中的問題——外患,

      一、部分國家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侵襲,如2005年11月,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06年韓國擬將“韓醫”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10月,韓國在得過舉辦“韓國是印刷術的起源過”展覽,并向聯合郭教科文組織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證孔子、西施是韓國人,稱漢字是由韓國人發明的…….

      二、外來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侵蝕,西方洋節掀起熱潮,快餐文化盛行、日本卡通動漫、美國電影、韓國電視劇等外國文化產品的大量引進。在了解外國文化的同時,不少人也開始在接受外國生活狀態潛移默化的接受了他國的行為價值觀,有識人士已經開始思考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商業性中潛藏的文化危機,傳承至今,中國傳統文化耐寒減弱且造人捷足先登,這不能不給國民敲響了警鐘。

      三、外來節日沖擊盛行,民族優秀傳統節日反倒被漠視!扒迕鲿r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以上詩歌都是傳承著我們中國民族特有的節日,有著非常悠久的'文化內涵,然而“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只在民間斷斷續續地傳承著各種習俗,沒有正規的宣傳,沒有正規的保護傳承,在民間傳得艱難而斷續;倒是所謂的“圣誕節”、“萬圣節”等西方節日在國內流行不衰。我并不排斥外來文明,只是不希望看到民族的東西最后被丟在社會的角落里。

      我國傳統文化傳承中的問題——內憂

      一、重大文化事件,領導從不做準備。中國有一個非常嚴重的現狀,那就是不管什么事件,領導永遠都沒有做準備。之所以不做充分準備的人,那是因為有人替他準備好了。清華大學校長沒把自己贈給宋楚瑜先生的篆文看清楚,那是因為他自己沒準備,是別人準備好了給他“上上臺面”就罷了,尷尬當然在所難免。這只是一個縮影,但是影射了一個社會文化的怪圈。領導不是領導,而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充臺面的人,如果是這樣,那還不如請個明星

      二、社會亂用成語,誤導群眾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應該吸取了清華大學校長前車之鑒的教訓,可是剛一出言,就發生了低級文字錯誤,“七月流火”……哪怕他后面慷慨陳詞也已經無濟于事。在這里用一條歇后語評論“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很多時候,社會的語言結構是由文化人、媒體來引導的,而很文化人和媒體都在亂用成語,把涂料說成是“好色之涂”,宣傳治咳嗽的藥就說“咳不容緩”,這是文化人帶來的悲哀,誤走文化路線將會讓社會文化變得混亂無序。

      三、語文、民族歷史受到國人的冷遇。我們的語文和歷史是國之瑰寶。從甲骨文開始,我們的文字就傳載著我們先人的思想;從北京猿人開始,我們的歷史就開始輝煌演繹……美國——號稱超級大國的繁華社會,它的歷史只有三百多年,它連最起碼的傳統文化都還得沿襲英國的。然而,不管是在教育考試上,還是在社會活動上,凡是涉及語文和歷史的,都視為是副科附屬物,這多么悲哀。隨便抓一個在大街上的年輕人,問“開元盛世”是指哪個朝代的,戰爭什么時候開始,他們都支支吾吾搔頭撓腦不懂回答,這難道不是悲哀嗎?

      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4

      一、調查目的:

      春節期間感受傳統文化,了解民風民俗。

      二、調查對象:

      寒假期間的各個傳統節日。

      三、調查內容:

      這些節日的由來、傳說、習俗以及意義。

      四、調查方式:

      資料法。

      五、調查時間:

      1月15日~2月11日

      六、社會實踐調查結果:

      在這期間,我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除夕、春節、元宵節這三個。首先,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歷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除夕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疬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歷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風俗一致,過年包餃子;而南方各地則風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湯圓、或吃米飯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著諸多不同的過年風俗。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其次是春節,即農歷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

      求豐年為主要內容;顒迂S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于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最后是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春燈節,是中國漢族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七、調查體會:

      通過這次調查,我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一個新的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是悠久的、深厚的,更是不可玷污與冒充的;蛟S現在很多中國人都聽說過這件事:那就是我們的鄰國,韓國與日本竟然拿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去申請專利!這是我們所不能容忍的事情。當然,這也提醒著我們也該重視起這些傳統節日,這些民風民俗;不然哪天或許我們真的保護不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了。同學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一起宣傳和呼吁這個社會的人們,一起來了解和保護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吧!

    【傳統文化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傳統文化調查報告12-01

    傳統文化的作文02-04

    傳統文化語錄01-14

    話題作文:傳統文化11-09

    弘揚傳統文化標語12-03

    傳統文化公益標語01-07

    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02-04

    傳統文化作文(經典)08-23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03-27

    描寫傳統文化的作文05-31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