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學生調查報告模板集錦五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鄲腊,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原因
在我們學生中間,有好多人缺乏安全知識、安全意識、認知行為及態度現況,經常到校外買一些不衛生的小食品吃,影響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于是,我們就此問題進行了一系列地調查。
二、調查對象:
以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
三、調查時間:
20xx年9月 ——20xx年10月
四、調查方法
1.向同學發放調查問卷,針對如何合理支配零花錢設置問題。
2.走訪調查。選擇一個路邊攤,在放學期,開展為期一周的觀察,計算購買零食的學生人數。
五、調查的結果
我們就對于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的喜歡程度,調查了1-6年級的150名同學。情況如下: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經常到學校周邊小賣部買這類食品吃的同學比較多。在問到原因時,同學們有的說“好吃”,有的說“因為好玩”,還有的說“便宜”。這些便宜的食品,真的那么好吃嗎?它們衛生嗎?經常吃這些食品對我們的健康有什么影響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更加細致的調查。
我們暗訪了學校的周邊的小店以及街攤,而且特意購買了一些食品進行分析。來回的路上,我們看到很多小朋友把這些街攤圍得水泄不通,都搶著購買。我們親眼看見了營業者用剛抓了錢的黑乎乎的手剝香腸,因為反復利用,鍋里的油已經變了顏色,就連馬路邊上交通安全也成了隱患,我們將買回的食品,經過仔細觀察、分析,發現這些食品的安全不合格,如“飲料“的色彩過于鮮艷,明顯是色素超標;“辣條”屬于典型的“三無”產品,既沒有生產廠家,也沒有生產日期和任何的安全合格標志;那些油炸食品制作相當粗糙,根本談不上衛生。
帶著調查的結果,回來后我們上網查找了相關資料。據網上資料表明,這些小店里出售的食品主要存在色素超標、重金屬含量超標、防腐劑超標、衛生指標不合格等多項問題。一些生產廠家為了追求食品的顏色、口感、新奇等,在生產小食品過程中不按國家食品標準使用添加劑,或濫用不合格、不允許使用的添加劑,致使大量不合格甚至有害的食品損害我們的.健康。因此我們為了自身的安全著想,不要再去購買那些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危害的小食品。
六、調查分析
1. 因為同學們中午挑食或者不好好吃飯,直接導致同學們下午放學時,肚子餓了、想吃。
2. 這些食品中添加了一些添加劑,使得食品顏色鮮艷、“口感較好”,因此會吸引很多的學生們。
3. 很多食品中附帶一些小玩具,有的同學為了攢這些玩具,于是就來購買。
4. 同學們互相攀比,也有學生請客的情況。
七、調查建議
從上面的結果與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同學還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極少數同學有時會忘記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為了我們的健康,為了我們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在這里我們要提幾個建議:
1、請各位家長叮囑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2、請同學們時刻告訴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堅決不要購買學校周邊質量不過關的小食品,吃好正餐,多吃水果。
3、學校召開相關班隊會,學生加強食品健康安全的知識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
4、 食品安全部門應當加強對學校周邊商店的檢查與處理力度,使同學們免受這些垃圾食品的危害。
同學們,讓我們在買東西時,選擇大型超市購買。在購買貨物的時候,要仔細觀察產品的廠址,保質期和生產日期等等。另外希望同學們不要亂花錢呀。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燈,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為有了理想而有奮斗的動力,因為有了理想而精彩。沒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尸走肉,這樣的人只剩下軀殼,碌碌一生,無所作為,這是人生的一大悲劇。大學里的莘莘學子更是胸懷大志,誰不想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誰不不想充當一個叱咤風云的時代寵兒。當今的大學生,他們滿懷激情,滿懷憧憬,構筑自己未來的藍圖。我們就大學生就業憧憬問題,對5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發展空間與薪酬
根據調查顯示,8%的人選擇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選擇在1000—20xx,30%的人選擇在20xx—3000,21%的人選擇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當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資是多少這一問題,大部分人選了1000~20xx元。有人說,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資,關鍵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磥泶蠹移毡槎甲⒅氐氖亲约旱陌l展空間。求職時,應該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來發展如何,個人的發展前景與待遇發生矛盾的時候,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不一樣。顯然薪金不再是大學生最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對待薪金這是個正確的心態,一心想高薪,反而影響了工作的表現,積累經驗才是第一位的。
根據調查顯示,63%的人選擇在沿海開放城市工作,13%的人選擇回家鄉,12%的.人是去內地省會城市,7%的人選擇去國外發展,5%的人選擇在邊遠/大西北/農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學生還是認為留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發展的機會比較多,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而且從數據中更可看出當代大學生還缺乏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后,很多大學生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情愿留在大城市發展。
三、要高薪還是要愛好
據調查顯示,46%的人對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感興趣,36%的人考慮個人愛好,還有18%的人只考慮金錢因素。
任何你再喜歡的工作都會有厭煩的時候,什么工作都一樣,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要把工作當作事業,它只是謀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選擇與專業有關的事業從事。當你有一定經歷后你才可能有事業,當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輩子只有工作而沒有事業。還有大部分人認為,愛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情才有開創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的信心程度
據調查顯示,2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就業前景廣闊,56%的人認為就業前景尚可,11%的人認為現在考慮此問題毫無用處,13%的人則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在考慮自己就業前景過程中,信心不僅給大學生帶來勇氣和力量,也會使用人單位,首先從氣勢上產生認同感。要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保持堅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其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盡量避開自己的不足,這樣,就有可能使你在擇業競爭中占據主動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動用人單位的熱情。要給人感覺到,我是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的。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即將踏入大四,面臨即將實習找工作問題的我們,對大學生就業知之甚少。
而專家認為“將有六成應屆畢業生面臨崗位缺口!蹦敲次覀兙蜆I究竟面臨哪些問題呢?利用寒假時間就大學生就業問題,做了個小調查。
從此次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略微了解大學生的就業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二、大學生區域就業心理分析(農村、城市)
來自農村和城市的大學生在就業看法、就業態度、就業單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2)城市學生選擇工作注重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學生最注重行業前景
從數據統計來看,城市大學生在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的因素是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大學生最注重的是行業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個人喜好方面,城市高與農村;在行業前景、辦公環境和其他方面,農村高于城市。
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依然可以理解為兩個不同生源地的就業生的就業背景不一樣而導致的。城市的學生因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對比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內選擇新的工作的機會比較大。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則以行業的前景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較穩定的工作。
。3)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愿意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注重發達的大城市
從數據統計上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愿意選擇在發達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體工作,中小城市和國外,沒有人愿意選擇在縣城工作;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更看重具體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發達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縣城和國外。這個是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事實上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僅是城市,包括農村的學生的就業取向也比較側重大中城市。
。4)來自兩地的大學生都教青睞國營企業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最期望選擇的就業公司上,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樂意選擇民營企業、國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而在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和自主創業上,來自的城市的大學生的期望值高與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但是,兩地大學生都較青睞國營企業。
。5)信息產業仍是大學生最青睞的職業部門
從數據統計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最青睞與信息產業,依次是金融保險業、教育業、制造業、政府部門、科研部、房地產和服務行業;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最青睞信息產業,依次是教育業、科研部、政府部門、房地產、制造業、服務行業和金融保險業。
三、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缺乏實際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業人數過高。因為大學畢業將面臨一個從學生到社會職業人的角色轉變,而這一過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投資。大多數企業側重傾向于那些有實際技能,以及工作經驗相對比較豐富的學生。而我們的調查記過顯示,當今的大學生在這個方面更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業率不高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已畢業和即將畢業的'人來看,平均就業率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業人數過多,就業生自身的條件相對不能滿足就業單位的要求。另外還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學生選餓出國或者讀研究生。
五、在求職途徑的選擇上,現場招聘會、上網和親友介紹成為最主要的途徑。也有少數人選擇報刊和上門推薦。
由此可見。大多數的學生在就業途徑還是比較側重于現場招聘,不過網絡招聘也已經成為近來部分學生求職的途徑之一。
六、現在大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具備了道德品質修養、與人合作的能力、團隊精神相對與前三種能力,競爭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應變能力大家認為較弱。
從這個調查的結果我們也不難聯系現實情況分析出由于缺乏實際的實踐技能是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我系做了本次題為“大學生消費心理”的問卷調查活動。本次活動中電子信息工程系學生會各部門密切配合,對活動做了充分的準備,分工到個人,出色的完成了此次活動。
本次調查中,我們在電信系共發放了100份調查問卷,回收93份,其中有效問卷90份,有效率90%。此次調查重點在了解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基本達到了調查目的。然而由于水平和精力有限,本次調查難免會有疏漏和不足之處,望各位領導和同學對此提出寶貴意見,我們一定會爭取在下次做的更好。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如下。
1.購買商品注重的是什么:
有61%的同學選了質量與功能,而選品牌,美觀別致和價格的同學各占11%左右?梢娰|量與功能是決定我們系學生購物的最關鍵因素,他們對品牌、價格以及外觀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大學生在購物時把“質量”放在第一位,這是大學生和一般時尚消費者的最大區別。
2.大學生的消費方式:
32%的學生選擇了“事先做好消費計劃再花錢”,45%的同學選擇能省則省,另有少數同學選擇毫不在乎或其他。由此看來我們系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有計劃的消費,能做到不亂消費,不亂花錢。都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有限的資金做個快樂的消費者。
3.平均每月生活費;
5%的同學在300元以下,35%的同學每月生活費在300-500元之間,另外55%的同學在500元以上。這和在校大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密切相關也基本吻合。消費在300元以下的一般是貧困生,而5%的比例或許也基本符合在校貧困生的比例。
4.心理合理的消費狀態是:
24%的同學認為夠花就行,29%的同學以定出消費計劃為準則,而51%的同學希望每月都有贏余以共自己支配。
5.如果有一大筆錢,你會如何使用:
32%的同學想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20%的同學有周游世界的夢想,5%的同學想捐給慈善機構而40%的同學要把錢存到銀行另有12%的人選擇其他使用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事實上無法得到滿足或許這就是大部分同學選擇“買自己想買的東西”的原因吧。
6.常去的購物點:
46%的同學選擇百貨商場,33%和14%的同學選擇專賣店和特色店,只有7%的同學會去一般的小店。大學生是介于普通消費者和時尚消費之間的特殊消費群體,所以我們系的同學都比較傾向于去百貨商場消費。
7.物品選擇的標準:
60%的同學選擇舒適,14%的同學選擇與眾不同,15%的人認為品牌更重要,11%的人認為無所謂。從數據看來我們系的學生還算是比較實在的一族消費者,他們花錢消費追求更多的是舒適。
8.每月消費的主要項目:
62%的同學主要消費項目是生活所需,11%的同學以書籍為主更注重自己的學習,16%的人選擇購物,6%的同學每月消費的主要項目是娛樂,另有5%在其他方面。就此看來我們系的同學一般都還無法自立,他們的生活費還得靠父母,所以他們都會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亂消費,僅以自己的生活所需為第一。畢竟“欲不可縱,縱欲成災!”。
9.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否購買沒用的`東西以求發泄:
20%的人會,而絕大多數80%的同學都選擇不會。在沒有完全獨立自主之前心情不好也沒必要和錢過不去嘛!
10.購物時會否有快感:
25%的同學認為有,而36%的同學感覺不到快感。就我們系的同學看來把購物當作購物的還是稍微多一點。
11.當身無分文時,朋友去玩,你會怎么做呢?
65%的同學選擇婉言謝絕,然而有35%的同學會借錢消費;蛟S這的確有點難以選擇,畢竟朋友相邀嘛!或許這也得看是哪種朋友!
12.買到偽劣商品時:
44%的同學會去找商(廠)兌換,37%的同學會忍氣吞聲、自認倒霉,另有19%的同學選擇其他做法?磥砦覀兿档耐瑢W作為一個消費者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方面的意識并不足。我們在維護消費者權益方面,或許更確切的說在維護大學生消費權益方面做的并不充分。要想做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前景也不樂觀。
13.買完東西后會否保留小票
57%的同學會保留,47%的則不會保留。
14.是否贊成大學生使用信用卡?
83%的同學贊成使用,很多同學認為信用卡可以安全消費,不用攜帶現金在身,也可以提前做出自己的消費計劃,有17%的同學不贊成,因為大學生沒有經濟能力,提前消費對以后的理財不好。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漸突出,并且呈上升發展的趨勢。.由于畢業生處于畢業――擇業――就業的人生轉折關頭,其心理變化,就業觀念均存在著較大的調查意義。于是我們做了一次關于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調查來關注就業問題,希望對在校生轉變就業觀念和方式有所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心理 就業觀念 轉變就業方式
正文:為成功完成本次調查,我們進行了周密的計劃,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在綜合理論材料與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得出了較為全面的結論。
一、 實踐調查
。ㄒ唬┱{查方法: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運用系統抽樣和簡單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
。ǘ┱{查對象:隨機抽取本市各大高校部分學生,確保文、理科學生比例相當,男女生比例協調。綜合城區與山區及不同年級的意見,以達到準確全面的效果,使本次調查具備典型性和合理性。
。ㄈ﹩柧砬闆r:共發放問卷800份,收回783份,有效問卷760份,有效回收率95%。
。ㄋ模┱{查結果:在就業心理上,據收回的問卷顯示57.8%的學生認為形勢嚴峻,就業難,24.6%的學生認為形勢正常,14.3%的學生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3.3%的學生則對就業形勢不了解。其中理工科和文史類有一定的區別,理工類的有35.6%的學生認為就業容易,文史類的只有15.7%認的學生認為就業容易。
對就業程序方面的認知程度,75%的學生了解,16%的學生知道一點,9%的學生不了解。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對就業程序和具體的就業情況還是比較了解,大部分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就業意識。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市大學生的心態較趨于理性。其中,78%的學生選擇先就業后擇業,15%的學生選擇先擇業再就業,只有7%的學生不知道該怎么辦。
在面對所學專業前景方面的調查中,25%的學生認為很有前途,58%的學生認為較有前途,17%的學生認為無前途。其中,各專業的就業狀況對其對所就讀專業的認同性產生很大影響,例如近年就業狀況較差的師范類教育學專業有43%的學生認為其專業很無前景,而就業前景看好的師范類地理科學專業有60%的學生認為專業很有前途。
在就業單位上,大多數大學生將外企、政府機關、黨政事業單位、國有大中型企業等作為首選。只有少部分人愿意自主創業。其中男生愿意自主創業的人數大于女生。
在就業地域上,超過一半的學生希望到沿海大中城市,經濟發達地區。
在就業地域的選擇方面男女生有一定的差異性。
二、 理論材料
為體現本次調查的科學性與準確性,我們參考了大量文獻材料,從中整理出關結論與本次實踐調查相對比。
(一) 就業觀念
1.就業心里狀態。包括對就業形勢和政策的認識與心態,對專業的認同性,擇業趨向(包括就業單位,就業地域,就業薪酬),擇業標準,面臨就業機會的心態,影響就業因素等。
2.就業準備。包括個人就業準備和學校就業準備兩方面。
(二) 當前就業形勢
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卷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并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20xx年滬上高校畢業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萬人大關,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就業形勢雪上加霜。
(三) 就業困難原因
1) 缺乏勝任力
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為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企業是非,F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并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為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
2) 供過于求
從整個就業情況看,大學生的供給明顯大于實際需求。并不僅僅是在總量上的供過于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于求,主要是培養的大學生的方向及大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企業用人的時候,首選是相關專業,其次是高潛質的人,因為企業在發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員補給,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培養的,這也為一部分專業不對口的大學生解決了就業的問題。
3) 專業面太窄
4) 缺乏社會關系
5) 信息不足
6) 性別歧視
(四) 參考對比
據20xx年的《目前大學生就業方式和就業觀念變化的調查研究》顯示:61.3%的學生認為形勢嚴峻,就業難,22.3%的學生認為形勢正常,12.2%的學生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4.2%的學生則對就業形勢不了解。其中理工科和文史類有一定的區別,理工類的有34.6%的學生認為就業容易,文史類的只有16.7%認的學生認為就業容易,特別是師范類地理科學專業有87.6%的學生認為就業容易?煽闯鰧蜆I形勢的判斷,不同專業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這與我們上面的調查結果大致相符,但也有微小變化,說明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人們的就業觀念正向著正確、良性的方向發展著。
在對就業程序方面的認知程度上,20xx年的具體情況為:73.2%的學生了解,15.2%的學生知道一點,11.6%的學生不了解。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對就業程序和具體的就業情況還是比較了解,大部分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就業意識。77.2%的學生選擇先就業后擇業,14.6%的學生選擇先擇業再就業,只有8.2%的學生不知道該怎么辦。
這方面的變化表現在了解比例上升一點八個百分點,不了解比例下降二點三個百分點。同樣,在擇業與就業的順序上,大學生的看法也有類似的變化。
在《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調查報告》中顯示:大部分同學在填報志愿時對專業方面的信息了解的很少,而且容易受父母、親友、媒體等的影響。另外,有22%的同學認為填報志愿時對決策影響最大的是自己,有21%的同學在選擇專業時考慮的首要因素是“自己的興趣愛好”,有23%的同學目前所讀專業不是高考填報的第一志愿。
【學生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學生的調查報告09-05
學生調查報告09-06
學生調查報告08-08
學生調查報告06-16
學生的調查報告03-26
學生調查報告06-16
學生調查報告08-12
學生調查報告08-12
學生調查報告(合集)07-06
學生教育調查報告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