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市“多規合一”改革試點工作情況匯報
賀州市“多規合一”改革試點工作情況匯報
導語
2014年8月,賀州被確定為全國28個“多規合一”改革試點市縣之一,這是中央、自治區賦予賀州的光榮使命,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試點獲批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矢志創新,舉全市之力全面推進“多規合一”改革試點工作,按照“一盤棋”工作思路,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謀劃由“多”到“一”的聚合改革,推動由“一”到“多”的裂變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賀州經驗,F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0
1
試點歷程——一年定基調兩年出藍圖三年獲批復四年重應用
“多規合一”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根據國家試點要求,結合賀州自身特點,提出具有示范意義的工作思路,是完成好試點工作的前提。我市將“多規合一”試點作為全市破解瓶頸、深化改革、優化空間的重大歷史機遇,在充分調研、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具有賀州特色的“多規合一”改革路徑。
。ㄒ唬┮荒甓ɑ{。2015年4月,我市出臺了“多規合一”改革方案,明確了改革思路;5月,出臺了“多規合一”工作指南,并開始組織編制《賀州市發展總體規劃(2015—2030年)》;7月,出臺了“多規合一”工作方案,并開發建設“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8月,我市“多規合一”改革方案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環保部認可;9月,編制完成了《生態賀州戰略》;10月,編制形成了《賀州市發展總體規劃(2015—2030年)》(送審稿),完成了10個重大專題研究;11月,《賀州市發展總體規劃(2015—2030年)》(送審稿)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環保部組織的專家審查,同月建成并試運行“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
。ǘ﹥赡瓿鏊{圖。2016年4月至12月,我市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擬制的《空間規劃導則》(草案),組織開展了資源環境承載力及國土空間適宜性兩項評價,進一步摸清家底,并將各類控制線疊入其中,形成精確、規范的”三區三線”空間底圖,在底圖上布局好適合開發或保護的廊道、區塊及走線,繪制出我市空間規劃“一張藍圖”。
。ㄈ┤戢@批復。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我市根據市域發展“一張藍圖”,將《賀州市發展總體規劃(2015—2030年)》修編為《賀州市空間規劃(2016—2030年)》(以下簡稱《空間規劃》)。2017年4月,《空間規劃》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查;6月,《空間規劃》獲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復;8月,賀州模式作為唯一一個設區市典型范例在全國“多規合一”成果展中展出,標志著賀州經驗獲國家認可。
。ㄋ模┧哪曛貞。在基本完成國家“多規合一”試點工作任務的基礎上,今年我市又進一步拓展思路,制定并印發了《賀州市“多規合一”成果應用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今年我們將全面鋪開“多規合一”成果應用及《空間規劃》實施工作,并努力推動出臺《賀州市“多規合一”管理若干規定》,完成空間規劃法制化,重構市縣規劃體系。
0
2
主要做法——成立機構建立機制開展研究
。ㄒ唬┰O立協調機構!岸嘁幒弦弧辈⒎菃渭兊囊巹澗幹,更多的是規劃協調和利益調整,建立一個高效的協調機制是完成試點任務的根本。我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任副組長,市人大、政協相關領導參與,市級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各縣(區)黨委書記為成員的高規格“多規合一”試點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展改革委,辦公室下設綜合協調、業務專責兩個工作組,分別負責協調督查和業務工作,并從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抽調20多名業務骨干集中辦公。各縣(區)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確保市、縣“多規合一”工作無縫銜接。
。ǘ┐_定工作路徑。為確保試點高效推進,我市確定了“統-分-銜-合”的技術路徑!敖y”,即統一規劃體系、戰略引領、技術規范、目標定位、指標體系、管控措施等標準;“分”,即分部門編制規劃、分專題開展研究、分縣區提出方案等分項研究;“銜”即進行多規協調、部門互動、市縣聯動等規劃銜接;“合”即“多圖合一”繪制“一張藍圖”、“多規合一”編制“一本規劃”、“多數合一”建設“一個平臺”、“多制合一”制定“一套規范”、“多控合一”成立“一個機構”、“多用合一”建立“一個系統”,從而探索構建空間規劃新體系。遵循生態優先、總量平衡、保障發展、完善功能、安全底線的“多規”差異協調處理原則,區分輕重緩急,按照剛需排序,合理協調多規矛盾,科學妥協,實現了市域綜合利益最大化。同時還確立了“市縣聯動、部門協同、專家支撐、公眾參與”的工作模式。
。ㄈ┙⒅菐熘。2015年至2016年期間,市、縣兩級直接參與“多規合一”工作的部門接近30個、工作人員超過20人。聘請了技術單位2家,強化技術支持和業務指導;開設賀州“多規合一”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充分吸納社會各界意見。為了夯實工作基礎、強化技術支撐、增強試點的精準性、協同性和科學性,我市主要邀請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小城鎮中心、廣西華藍城鄉規劃院、中州久能、廣西林勘院、廣州奧格等專業技術單位集中在市“多規辦”集中辦工,由市相關業務部門具體牽頭,同步開展了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生態紅線劃定,林地保護與利用研究、水資源承載力研究、人口和用地規模研究、綜合交通體系發展及布局研究、大氣水環境承載力研究等10項重大專題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為編制“一張圖”和國土空間規劃奠定了堅實基礎。
0
3
聚合改革——由“多”到“一”確立試點框架
在試點工作中,我市按照戰略規劃引領、專題研究支撐、“一張藍圖”為底、“一本規劃”為主的試點工作思路,開展了市域“一張圖”工程、空間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空間規劃編制、10項配套重大專題研究以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適宜性評價兩項基礎研究,摸索出“六個一”的階段性成果,即:繪制“一張藍圖”、編制“一本規劃”、建設 “一個平臺”、制定“一套規范”、成立“一個機構”、建立“一個系統”!傲鶄一”試點成果已全部完成,形成各類研究成果近100萬字。
。ㄒ唬├L制市域發展一張藍圖。在市域內精細化開展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創新融合三大模式:“以人定地”和“以產定地”相結合的模式,對城鎮建設用地范圍賦以“規模剛性、布局彈性”的規劃彈性調整模式和“白地”模式,在全市域劃定“三區三線”,即城鎮、農業、生態空間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同時,將基礎設施、城鎮發展、生態保護、產業布局和公共服務等空間要素有機疊入,形成統領賀州市域發展全局的“一張藍圖”,實現了“多圖合一”。
。ǘ┚幹瓶臻g開發一本規劃。按照歸納國土空間演變趨勢、研究市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確定國土開發適宜性、劃定國土空間格局、制定國土開發戰略的編制思路,我市在充分吸納各專題研究和已有規劃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主四副、兩軸一區”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和“一帶兩區四廊多點”的國土空間保護格局,在“一張藍圖”基礎上提出生態、農業、城鎮空間劃定及管控措施,將多個空間性規劃,也就是土規、城規、環規以及多個專項規劃全部并在一起,形成發展與布局、開發與保護融為一體的《空間規劃》,實現了“多規合一”。
。ㄈ┙ㄔO空間信息一個平臺!岸嘁幒弦弧钡目茖W運用,有賴于各部門“海量”數據的共享。2015年,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開發建立了基于國土的GIS地理信息系統的“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2017年11月底已由我委接管并升級改造為空間信息管理平臺);趪炼{數據的市域1:10000“一張圖”建立的空間信息管理平臺囊括了全市各類各項規劃成果和數據,綜合集成規劃成果、地形圖、影像圖、三維空間模型、地下管線、土地宗地信息、歷年規劃審批數據及環保、交通部門資料等基礎信息,通過分級授權使用方式進行空間信息數據共享。管理平臺一期工程已實現了成果展示、信息查詢、數據質量檢查、多規沖突分析、數據共享和交換、統計匯總分析、控制線檢測、項目輔助選址、項目策劃生成、空間預審等功能,形成一個大數據庫,實現了“多數合一”。
。ㄋ模┏雠_規劃管理一套規范。我市在多規銜接的基礎上,統一核心指標,從規劃期限、目標、內容等方面理順“多規”關系,先后制定了《賀州市“多規合一”試點工作指南(試行)》《賀州市“多規合一”規劃成果數據標準(試行)》《賀州市一個平臺管項目審批改革實施方案(試行)》等規范性文件,形成一套管控措施,對工作目標、基礎數據格式、坐標系等問題進行了統一的規定,對項目審批方式和流程進行了改革,消除了技術壁壘,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形成《賀州市多規合一若干管理規定》,將市域各類規劃分為總體規劃、空間規劃、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四大類,構建以國土空間規劃為龍頭、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為基礎、專項規劃為支撐的市級規劃體系,明確各個規劃的功能定位和相互關系,解決規劃自成體系的問題,實現了“多制合一”。
。ㄎ澹┏闪⒖臻g管控一個機構。在實際工作中最難解決的就是重大項目發展規劃和重大項目布局的脫節問題,也就是發展性規劃和空間性規劃是脫節的。為構建更為合理的規劃體系,加強體制機制改革,凝聚部門合力,發揮規劃的效力并做好空間規劃的實施工作,我市在2016年3月成立了賀州市規劃委員會,負責全面協調全市各類空間、發展等各類規劃,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管理項目空間布局,審議規劃建設的重大問題,對規劃實行“立項、編制、銜接、論證、報批、發布、實施、評估、調整”全過程管理,將空間性規劃和發展性規劃銜接起來,解決規劃多濫、易變、不實用、不管用的問題,為穩步推進我市“多規合一”試點工作提供了體制保障,實現了“多控合一”。
。┙⒅悄芄芾硪粋系統。為強化建設項目管理,落實項目建設每個環節、建設情況、項目分析等要求,我市圍繞空間信息管理平臺,探索建立了“1+N”的智能管理系統!1”即一個空間信息管理平臺,“N”即包括建設項目并聯審批、投資項目建設信息管理、服務業運行檢測管理、大數據服務中心等系列平臺,組成一個智能管理系統,在全國率先實現投資項目空間預審與并聯審批一體化,實現從項目前期儲備到建設實施、竣工投產、項目后評價、行業分析的全過程動態管理,實現了“多用合一”。
0
4
裂變發展——由“一”到“多”助推綠色崛起
我市毗鄰粵港澳大灣區,森林覆蓋率達72.87%,是“世界長壽市”,擁有“金不換”的生態優勢,但因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尚屬后發展欠發達地區,迫切需要通過先行先試,充分發揮獨特區位優勢和生態優勢來實現綠色崛起。為此,我們堅持以“多規合一”改革試點為突破口,按照“實施發展戰略-管控空間規劃-培育主導產業-規劃建設項目”思路,牽動改革試點成果應用,推動由“一”到“多”裂變發展。
。ㄒ唬┡嘤宕笮乱,推動賀州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對接自治區發展戰略,主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確定了推動大創新、實施大開放、培育大物流、發展大旅游、構建大健康“五大新引擎”發展思路。我們借助一本規劃、一套規范、一個平臺,形成“五大新引擎”發展新思路,進而裂變出65個重要事項、1023個重大項目、8311億元的投資。通過加快培育“五大新引擎”,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經濟新業態,通過實體經濟振興來實現綠色崛起。目前,我們正不斷加快“多規合一”成果應用,特別是以改善營商環境為抓手,以項目建設為載體,推動“多規合一”試點和全市發展戰略融合發展,加快形成由“一”到“多”的裂變發展模式,發展勢頭良好。賀州通號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小鷹-700飛機總裝基地、完美在線呼叫中心、大皇蜂物流平臺、軟視科技、賀州(深圳)智慧產業園·長壽谷、力達新醫藥港·賀州生物產業園等一大批以往看似不可能的高科技、大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正落地賀州建設。
。ǘ┡嘀踩卯a業樹,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我們借助一張藍圖、一個機構、一個系統,形成賀州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思路,通過探索服務業+制造業、服務業+特色農業、服務業+服務業等“三大融合”模式,培植碳酸鈣、綠色農業、生態健康三棵產業樹,構建農業、工業、服務業三次產業發展新空間。
一是培植碳酸鈣產業樹,打造“重鈣之都”。在適宜“搞建設”的城鎮空間,做好特色城鎮與產業園區的合理開發,以現代服務業引領碳酸鈣產業轉型升級,重點培育碳酸鈣和裝配式建筑兩個千億元產業,拓深碳酸鈣精細加工領域,建設“重鈣之都”。
二是培植特色農業產業樹,打造“綠色食品之都”。在適宜“興農業”的農業空間,充分發揮賀州市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中國長壽美食之都的影響力,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推進綠色農產品標準化、規;、品牌化發展,以“供港蔬菜”的響亮品牌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打造“綠色食品之都”。
三是培植大健康產業樹,打造“養生之都”。在適宜“保生態”的生態空間,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適度開發利用,充分發揮賀州“世界長壽市”的品牌優勢,依托生態空間培植生態養生、全域旅游等生態健康產業,積極發展養生健康新業態,培育生態健康千億元產業,把賀州打造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世界長壽養生之都”。
【市“多規合一”改革試點工作情況匯報】相關文章:
市國企改革情況匯報02-24
縣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試點工作情況匯報02-24
市鄉鎮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的情況匯報02-24
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總結02-24
關于加快 “城中村”試點工作的情況匯報02-24
交通運輸局推進行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工作進展情況匯報(通用5篇)06-27
鄉鎮機構改革關情況匯報02-24
水利局單位改革情況匯報02-24
鎮改革與建設工作情況匯報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