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村孝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安順市西秀區鮑家屯村孝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經》
在中華傳統美德中,孝是諸德之本,人倫之始。"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是從古至今人們在家庭生活中達成的孝道共識。行孝,讓父母老有所依,讓家庭和諧美滿、讓社會穩定團結。初到鮑家屯,村口兩大棵迎賓柏樹、對面的古水利,身后軸對稱的石板建筑,以及穿梭在村里田間地頭的寬袍大袖的屯堡婦女,儼然一副和諧完美的靜謐畫面。推開村里的展覽室,翻開鮑氏明、清、民國創修、續修的家譜上寫著的"天下第一是孝悌,人能孝親敬兄長"的訓族格言,讓我們對鮑家屯村淳樸的民風民情和濃厚的孝文化找到了最佳答案。
一、基本情況
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鎮鮑家屯村(簡稱"鮑屯"),位于貴州省貴陽至黃果樹高速公路沿線,距貴陽市75公里,安順市22公里,村莊北有滇黔公路、貴黃公路、清黃高速公路以及貴昆鐵路,交通便利。鮑屯村在屯堡村寨中聲名顯赫,被譽為"大明屯堡第一屯".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文化遺跡,鮑屯村始建于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屯堡村寨建設最早的屯,距今已有近640年歷史。鮑屯村現有人口5168人,1138戶,19個村民組,轄區面積11.9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10畝。經過數年的研究和發掘,近年來鮑屯這個小小的村落已經獲得了五塊金字招牌,其中:兩塊是關于古村落的,也就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三塊是關于古水利工程的,也就是國家水利部有關部門頒發的水利遺產保護獎",國家文物部門頒發的"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遺產保護卓越獎(一等獎)".鮑屯屯堡文化的特色和價值,還體現在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鳳陽漢裝1、鮑家拳2、儺戲、抬汪公3等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體現了鮑屯村獨特的民情習俗和濃濃的屯堡風情。
2013年11月份農業部將鮑屯村定為國家級"美麗鄉村"示范建設村,這里不僅有布局獨特的古村落、修舊如舊的古水利工程、而且還有著濃厚的孝文化。鮑屯村雖沒有成文的家風家訓,但是家道、家教、家風、家業、養親、事親、尊親、悅親等孝道傳統在該村表現得自然和諧。
二、主要做法
在調研走訪中,我們很難找到一份關于孝文化的成文表述,但是在與該村屯堡文化宣傳員的交流座談中,清明祭祖、厚養厚葬、孝道精神、重陽壽宴、瞧老姑太、典型引領等卻散發出人性的光輝和溫暖,孝文化的傳承與發揚,照亮了古村落的生存空間。
。ㄒ唬┣迕骷雷妗繁舅菰,醇厚民心
中國文化重祭祀,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敦親睦族、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在鮑屯村,隆重的鮑氏清明祭祖活動彰顯了清明祭祖的真正意義。清明掃墓是鮑氏子孫的人倫傳統,飲水思源,緬古懷賢,是鮑氏子孫的立身之道,通過"極本追遠",表達子孫對祖先的感恩之情。鮑氏2007年續修第6次家譜后裔一萬二千三百多人,分布在23個城市的86個村寨,每年清明來自四面八方的鮑氏子孫代表多達三千人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整個祭祖掃墓活動安排得井然有序。參觀鮑氏孝文化長廊是祭祖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孝文化長廊展出的圖畫以新二十四孝和古二十四孝記載的感人故事為主要內容,在鮑氏族長的引領下,一起共同感受孝老、伺老、尊老、親老的中國孝文化。傍晚時分,莊重的祭祖儀式開始。3000多桌人圍坐在一起,共同聆聽《祭始祖文》。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振威將軍,征南英難,屯田模范,勛業著于朝廷;專家贊美、藝林歌頌、風水學者、水利專家、經濟博士、名譽震于城鄉;橫額:大地豐碑" 52字長聯歌頌始祖,緬懷始祖豐功偉績。短聯"清明日,舉目滿含詩,高朋滿座,鮑氏孝文化燦爛;祖墳院,披彩迎貴賓,群賢畢至,始祖眾裔孫如云。"懷念親人,寄托思念與敬意。接下來的儀式是蔚為壯觀的大會餐。三千多人,三百多桌,一百多人的服務隊伍,使整個大會餐場面熱鬧非常。有趣的是會餐完后,人們還要帶上一點吃的東西回去送給沒來的親人,當地人俗稱"精神扎包",表達對已逝親人的追憶。
祭祖儀式,鑒證了鮑氏世代相傳的家訓家教——從屬于公益性事業的集體主義,互助團結,熱心義務奉獻精神,以及老有所養、困有所助、貧有所幫、災有所救的鮑氏傳統社會美德。鮑家屯清明祭祖的大場面、大聚會、大文化、大服務啟發人們,我們緬懷先人,祭祀先祖,是因為他們是自己的來源,他們的辛勞和奮斗是我們繼續前行的起點,這是尊重生命與敬畏歷史的不絕之流,從而讓活著的人的道德更高尚,踐行"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進而關愛他人、奉獻社會。
。ǘ┬⒌谰A——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孝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以血緣、親情為基礎,在家庭和睦、凝聚家族、純化民風、社會和諧等方面,始終起著積極的歷史作用!缎⒔洝分械酿B親、敬親、諫親、尊親等孝道精華在鮑屯村找到最好的注腳。該村四代同堂的家庭有七八家,都是20多人的大家庭,家人之間很少發生不愉快的事,大家互相禮讓,彼此理解、包容,每個人都盡力把大家庭中能做的事做好。養親是傳統孝道最基本的要求,鮑屯村的人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就像羊跪乳、鴉反哺一樣,竭盡所能善事雙親,敬養父母。像吳忠賢、汪婧、吳春娥、肖維珍、何明翠、徐啟風等家庭,晚輩對長輩始終能做到盡量滿足他們在物質生活方面的需要,使他們居有其所、腹有所食、體有所依、疾有所治。正如《孝經?庶人章》中說的"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像典型的吳忠賢家庭,這是個四代同堂的20人大家庭。說起這家人對父母的孝順,村里沒有不夸贊的。2001年,其父親患病時,一家人不惜花錢,請省里專家醫生會診、手術、治療,但終因病入膏肓,無能為力。當時,醫生說期年而已。后來在一家人無微的不至護理下,老父親硬是活了三年多才安詳地離開了人間。在來看看他們家的老母親,村里人更是沒有不夸的。她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是什么道理她都懂,在村里幾十年沒有與任何人紅過臉、拌過嘴。勤勞、節儉更是出了名,至今還下地勞動,趕場賣菜,常年穿一身干凈整潔的舊衣服。對敬老也是她老人家的所為。早年,她總是把外祖婆、舅祖婆接到家里奉養,每餐都會給她們另外準備肉蛋等營養的飯菜。也許是她身教的原因,在她的兒女們這里同樣得到了傳承。敬親是孝道的高層次要求,即子女滿足父母精神方面的需求,對他們恭敬、讓他們快樂。鮑優倫家庭,每逢周六陪老人聊天成了他們家十多年雷打不動的鐵規。隨著家庭條件的好轉,近年來,姊妹們還陪父母外出旅游,先后去了新疆、三亞、北京、上海、西湖、桂林等城市,老人看到了生活的變化,感受到了兒女的孝順,覺得晚年生活幸福無比。在鮑屯村,子女對父母的孝順,值得提倡的是一種雙向交流,并能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并非一味的愚孝,這就是所謂的諫親。對父母的過失好言規勸,不盲從。正因為諫親的存在,使長輩與晚輩之間更顯開明、更加和諧完美。尊親在鮑屯村表現得更是無以復加。走進鮑屯村,男女老少團聚在迎賓柏樹下,小孩頑皮可愛,年輕人各做各的事,老年人神情怡然,不經意間還傳來一陣陣歡笑聲。在鮑屯村,尊老讓孝文化達到了最高境界,人們從狹義的對父母的孝推廣到對全村老年人的愛。孟子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整個村寨呈現出尊老愛幼的祥和畫面。
鮑屯村對傳統的孝道精華的傳承與發展,給我們現代人很多啟發,即子女必須贍養父母,孝敬父母;父母要關心愛護子女;社會要加強孝道教育,構建和諧家庭,在此基礎上構建和諧社會。
。ㄈ┲仃枆垩纭P愛老人,孝暖村落
自1989年國務院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開始,鮑屯村村支兩委根據村里空巢老人現象日益嚴重的情況,決定每年重陽節為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舉行集體壽宴,送上一份溫暖。(www.annahuzar.com)這一天,村支兩委將拿出3000元作為壽宴經費,挨個邀請全村年滿60歲以上的303位老人參加壽宴。壽宴設在中軸線(俗稱大街)上,壽宴之前,鮑屯村的婦女歌舞隊——"鳳陽漢裝"將為老人們表演歌舞,歌舞以倡導孝老愛親為主要內容。歌舞會上,將頒發孝老愛親先進典型獎。壽宴開始后,300多位老人將接受村支兩委的祝福,喝酒、吃飯、聊天,老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熱鬧祥和的氣氛充滿古村落。就算有老人因病未到,村支兩委也要安排專人負責將飯菜送至家中,讓人感到集體壽宴并非流于形式,而是實實在在地關愛著每一位老人。重陽壽宴,屬鮑屯村獨有,其他屯堡村寨還未見一例。
在鮑屯村,除了村支兩委舉行集體壽宴外,全村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每家每戶對自家年滿60歲、70歲、80歲、90歲以上整歲的老人在生日當天都要為他們祝壽,無論身在何方,無論有多忙,都要敢回家來表達不忘父母養育之恩的心情。鮑屯村的重陽壽宴,很好地宣揚了重陽節的文化內涵,將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很好地結合起來,傳播一種敬老愛老、思念雙親、渴望團圓的美好祝愿。
。ㄋ模┣评瞎锰}相連,親情相系
通過與村民們閑談,欣喜地了解到一種習俗——瞧老姑太。據該村熱心于村集體事業的鮑中權老人介紹,瞧老姑太是所有屯堡村寨共有的一種風俗習慣,鮑屯村尤顯突出。瞧老姑太一般選在農閑時候,即六七月間、冬月間、臘月間、正月間,不用顧慮農活。每家每戶,侄兒媳婦,少則20左右人,多則40左右人,經過精心籌備,買上老姑太愛穿的衣服襪子、酒肉、愛吃的點心前往老姑太家看望。老老少少幾桌人,團坐在一起噓寒問暖,共話思念之情。人多,也忙夠了老姑太,但卻讓遠離家鄉的老姑太們感覺親情的溫暖,親人的關愛。
俗話說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鮑家屯村的瞧老姑太,一方面體現了親人間的血脈之情,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鮑家屯村尊老敬老的孝道傳統,更為重要的是對重男輕女的封建傳統思想給予有力的回擊。
。ㄎ澹淞⒌湫汀霌P孝道、激勵世人
注重挖掘在行孝上涌現出的典型人物,讓典型真正發揮引領作用,在全村營造學典型、當典型的濃厚氛圍,鮑家屯村在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近幾年來,鮑家屯村先后涌現出許多優秀的孝女、孝媳,甚至孝侄、孝孫。鮑家屯村善于抓住政策規定,在一切評先選優活動中深挖村里的孝順典型。在評選典型時,村支兩委嚴格按照村規民約進行首推,凡符合"尊老、敬老、愛老、護老、慰老"標準的才能初步進入下一環節的評選。經過召開由村民代表、黨員代表、老協會組成的會議討論通過,對初評人選在全村進行公示,通過后方可向上級推薦。鮑家屯村這種嚴格認真、程序規范的評選工作,使推出的典型在全鎮、全區、全市都有一定的影響力。鮑苗妹,現年72歲,又聾又啞,子女已不在人世,她的侄孫把她接到家中,親自照料其生活起居,像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對待,這在遠近村寨是出了名的典型。
鮑屯村重視對典型的培養、挖掘,使該村的子女媳婦有了學習的標桿,近年來不斷涌現出養老、尊老、敬老、愛老的行進典型,在孝文化的浸潤下,人性的光輝照亮和溫暖了這個穿著寬袍大袖的古屯堡村落。
三、幾點思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創造和傳承孝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從鮑屯村對孝文化的傳承做法中,如何多措并舉、結合地方特色、發揮村民主體作用,依托政策支持等方面有如下幾點思考:
。ㄒ唬┱闲麄髻Y源,大力宣揚孝文化建設
古村落鮑屯,憑著五塊金子招牌而被譽為"六百年屯堡文化,活著的大明歷史".從2005年11份月至今,全國、海峽兩岸、乃至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及相關領導,旅游者接踵而至,使鮑家屯村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攀升。鮑屯村作為國家級"美麗鄉村"示范建設村,曾先后有八一電影制片廠在此拍攝紀錄片《中華文化與生態文明》、北京大學擬將鮑屯村作為建筑設計研究院的教學點。(本文來自于范-文-先-生-網)同時,鮑屯村是市委書記周建琨的聯系點。面對千載難逢的好機遇,鮑屯村要以敏銳的政治眼光,以古水利、古村落為媒,把鮑屯村優良的孝道美德向外人傳播,弘揚敬老孝老的社會新風尚。
。ǘ┲匾曅⑽幕瘋鞒,加強孝文化隊伍建設
這次鮑屯之行,特別感謝鮑中權、鮑吉品兩位老人。據大西橋鎮文化站站長介紹,目前對鮑屯村孝文化了解比較多的就數他們倆位老人。兩位老人談起村里的孝文化時神采飛揚,如數家珍。雖然都是70歲以上的老人,可是依然耳聰目明,記憶力很強。手中拿著厚厚的一疊資料,介紹時卻不看一眼。為了續修家譜、弘揚鮑氏孝道文化,鮑中權老人常常拿出自己的錢來做著公家的事,無怨無悔。在續修家譜中,鮑中權老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另一方因為骨質增生和前列腺炎,身體不如從前硬朗。面對鮑屯村孝文化傳承人出現斷層的趨勢,我們一行人很是擔憂,由誰接過孝文化傳播的接力棒是擺在當前村里的一件不容忽視的大事。正當我們擔憂的時候,接下了的幾次調研,讓我們找到了一點靈感,看到了一線曙光。鮑家屯村村支兩委對每年考取的大學生要獎勵他們500元。我們在想,現在的年輕人對孝文化越來越淡薄,甚至有反感的情緒,可他們又是文化水平較高的群體。村里可以以獎勵他們這500元為由,將他們吸收為鮑家屯村孝文化的宣傳隊伍,每年寒暑假跟著鮑中權、鮑吉品兩位老宣傳員學習、了解鮑氏孝文化,進而傳承孝文化,讓鮑家屯孝文化永遠發揚光大。這點建議,讓鮑中權老人心頭如釋負重,仿佛看到了鮑屯孝文化傳播后繼有人的一線曙光。
。ㄈ╆P注家庭養老模式,助推家庭社會和諧
目前,我國老年人口規模較大,中國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我國已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目前的特殊國情,決定了家庭養老始終是目前一種比較可行的養老模式。從幾次的走訪調研看出,鮑屯村的老人們比較樂于接受家庭養老這種方式,認為養兒防老是天經地義的事,老人們覺得有子女的贍養是件令人驕傲的事。另一方面,家庭養老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幾千年重老行孝的傳統美德。在鮑屯村,鮑優倫、鮑中材這兩個大家庭,父母、姊妹、妯娌、郎舅、兒孫輩20多人,晚輩對長輩畢恭畢敬,從不推諉扯皮,竭盡子女之能事侍奉老人,讓他們生活上衣食無憂,生病時有人盡心照料,老人們常常在人們面前夸耀晚輩的孝順。在鮑屯村,沒有一個老人住進敬老院,無論家庭負擔有多重,把父母留在身邊,好好奉養老人幾乎成了每家子女的自覺行為。
鮑屯村和諧美滿的家庭養老與當前我國家庭養老出現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形成了鮮明對比。老人的生存狀況令人擔憂,尤其是高齡、多病、失能、半失能、無收入、無配偶、生活在農村的老人的贍養問題更是困難重重。探索鮑屯村人們身上的孝道精髓,發揮以血緣、親情為基礎的孝文化,對于家庭和睦、凝聚家族、純化民風、和諧社會等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
。ㄋ模┌l揮村民主體作用,有效推動孝文化建設
老人在身邊,行孝也就在身邊。及時有效解決孝老愛親問題,坐等靠要不是長久之計。讓村民自己管理自己,以主人翁精神積極投入尊老行老的隊伍,成為宣揚孝道傳統的主力軍。在鮑屯村有一個由7個人組成的老協會,它是由村民自己投票選舉產生,主要負責民事調解、私人建房調解、環境衛生監督三項事務。其中的民事調解主要用于解決家庭中晚輩與長輩之間、子女之間在贍養老人上發生的矛盾。比如當子女虐待老人、不孝順老人,或者子女之間為了贍養老人發生紛爭時,老協會就會利用晚上的時間出面解決這些問題。由于老協會組成人員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對村里每戶家庭情況又比較熟悉,所以在化解以上矛盾時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規勸方法。由村民組織起來解決家庭糾紛,既能使許多不該發生的不孝行為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又能發揮老年人的余熱,不失為推動新農村孝文化建設的主力軍隊伍。
。ㄎ澹├妹耧L民俗,開展孝文化主題實踐活動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人,只有憑借自身的獨特性,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才能獲得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孝文化的傳播、發揚光大,靠的就是原滋原味的風土人情,從大家熟悉的地方文化為撬動的支點,開啟弘揚孝文化的各種有效嘗試。
在鮑屯村,每年正月十七日的"抬汪公"廟會文化,村長戴文俊將在這天舉行大型慈善晚會,以他為首,所有到場的人采取自愿的原則紛紛捐款,募捐款用于解決鮑屯村的五保戶、孤兒、殘疾人、父母離異跟著老人住的孩子等特殊群體,晚會上所有申請慈善款的錄像將通過大屏幕播放出來,通過全體村民的比較推選,最后確定33人可以享受慈善募捐款,每人每月可獲得慈善募捐款100元。這種結合地方特色,抓住地方獨有的民俗習慣開展孝文化主題活動,不僅讓村民們坐在家門口享受歌舞盛宴,豐富精神生活,而且還能在物質上給予特殊群體適當的生活補助,更為重要的是它宣揚了一種敬老、助老、慰老的良好風尚,為構建和諧新農村提供有力參考。
。┌l揮"大宣孝"合力,弘揚中華民族孝道傳統
在推動農村孝文化建設中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充分發揮其主導地位的作用,將為孝文化的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時,相關業務部門的具體實施,促使孝文化建設真正落到實處。每年"三八節",西秀區婦聯將在全區開展評選"五好家庭"活動,今年,結合"明禮知恥?崇德向善"主題實踐活動,區婦聯開展了"最美家庭"評選活動。2014年,鮑屯村吳忠賢一家榮獲"最美家庭".2014年安順市"十件實事"之一——"農村敬老院將實現鄉鎮全覆蓋",以此為契機,西秀區民政局選取三個村為示范點,出資修建"幸福院",鮑屯村就是其中的一個點。"幸福院"主要為"五保戶"提供最基本的飲食起居,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安享晚年。眾人拾柴火焰高,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孝文化建設,將為孝親尊老行老的傳統美德注入生機活力。"抬汪公"大型慈善募捐晚會,其募捐款源除了來自于村民自愿捐贈的外,更多款源來自于社會各行業愛心人士的捐贈。2013年的慈善募捐晚會共收到友情贊助商捐贈的13.07萬元。
多措并舉,各司其責,充分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在全社會形成"大宣孝"合力,營造關愛老人,孝老愛親,知恩圖報的良好社會新風尚。
2014年10月
【村孝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村情調研報告08-12
駐村調研報告08-20
村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08-03
關于空心村的調研報告08-24
下鄉駐村調研報告06-03
駐村工作調研報告08-21
社區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08-12
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04-18
駐村工作組村情調研報告08-24
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