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際高中校長學年述職報告
國際高中校長學年述職報告
To be,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2015~2016學年述職報告
。2016年7月1日)
李慶明
尊敬的各位領導與同仁:
大家好!
每逢學年末尾,都要向大家做一次述職報告,這是慣例。開校已近三年,今天是做第三次做這樣的述職報告,每次述職報告都是洋洋灑灑,力求完備,不過,好在我們學校開張不久就建立了一個很好的校情咨文發布制度,一月或兩月發布一次校情咨文。迄今為止,2015學年已經發布過五次校情咨文了,每次校情咨文的得失長短都講得比較詳細,向大家匯報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發表一點自己的感想,以便及時征求大家的意見。
今天,我想稍微打破一下往年學年度述職報告的常態格式,次第而進,做幾點匯報,最后也說一點感想甚至多余的話,請諸位同仁審議和評估。
一、最后一份校情咨文
放假前本來應當做本學期第三次、也是學年最后一次校情咨文發布。因為時間關系,今天只能擇其要點說兩句。六月份的工作,如六月初部署的那樣,主要是吹響中高考沖鋒號、全力實現招生目標、開展二輪教師招聘、做好學年收官工作以及迎接天津二期培訓。除了天津培訓因故推遲,其他工作基本完成,少量的學年收官工作如少兒主題峰會、師生綜合評價、暑假學習和工作部署等相關部門正在加倍努力,相信也會如期完成。這里要特別向大家匯報的是眾目睽睽和期待的首輪中高考,大部分信息其實已經通過各種渠道見諸公眾,現在可以給大家一個比較完整的交代了。爭取中高考雙豐收是學年最后一個月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這個學年工作的一項重要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講,還是開校三年必須向老百姓交出一份滿意答卷的題中應有之義。在本學年即將拉開帷幕之際寫給諸位的那封公開信里,我曾直言不諱地說:"這輪‘大考’對于學校而言,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可謂生死攸關,個中意味或許無法單純用高尚的理由加以闡釋,但大家一定能夠深切地體會到。所以,我們除了臥薪嘗膽,全力以赴,而且只能單純用高尚的行動去應對這一挑戰,別無選擇。我曾反反復復地以北京二十二中數學老師孫維剛——這位用整個生命奉獻給初高中班級(他的最高職務就是班主任)和數學教育、讓無數普通甚至薄弱學生考取清華北大的偉大班主任和偉大數學教育家勉勵大家,我衷心期望在這所學校也能產生‘孫維剛奇跡’!"現在,我的內心悲喜交集,淚水涌流,充滿感激之情,因為我們的廣大教職員工尤其是初三和高三老師,不辱使命,戮力同心,向著群山之巔,艱苦攀爬于崎嶇而寂寥的山徑,通過學年度最后一個月奮力一搏,也可以說是通過一年乃至三年的苦苦修行,終于有了回報,終于實現了人們甚至包括我們自己都無法想象的沖天一躍,終于在我們濱海創造了第一個"孫維剛奇跡"!
——我們的國際高中在3月份就贏得全面豐收。首屆22位畢業生收到包括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等世界頂尖大學或專業在內的68張錄取書,幾乎所有同學都進入世界前100的名校。其中,鐘正暘同學進入世界排名第8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徐仕軒、陳暢同學進入世界排名11的華盛頓大學,蔣文韜進入世界排名19的加州大學圣迭亞哥分校,張欣、蔡澤愷同學錄取世界排名41的新南威爾士大學,宋秋琰同學錄取世界排名41的杜蘭大學,新南威爾士楊溢同學進入世界第42澳洲排名第2的墨爾本大學,孫璐萱同學進入世界第46的悉尼大學,余勛同學進入世界排名第67的莫納什大學,Nam Sujeong同學進入美國排名第14的喬治城大學,劉婷同學進入美國排名40的里海大學,劉則宇同學進入美國排名44的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孫嘉顥同學進入美國排名第61的普渡大學,齊帆、張書雯同學進入美國排名第71的愛荷華大學,李昭和周澤宇同學進入美國排名第75的密歇根州立大學,黃鈺博同學進入美國排名99的俄勒岡大學,張中意同學進入藝術類全美排名第4的馬里蘭藝術學院,孫鶴鳴同學雖然沒有進入世界前百名校,但卻在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大學如愿以償地選擇了她心儀的時尚營銷專業,這一選擇說不定會成就一位頂尖的時尚營銷專家!總之,我們創造了國際教育的"北侖奇跡"!我相信,這22名孩子還會繼續書寫他們的人生傳奇,因為國際部中外教師乃至這所學校的文化濡染,給這群與學校風雨同行的孩子們送去的,不只是不可思議的卓異學業成就,更重要的是照亮他們一生直至人生巔峰的火把,"送"的古文字從辵從灷,意思是將點燃的火種雙手奉上去點燃別人的火把,一步一步把火種傳播開去。這就是我寫《目送》這首告別詩的用意,結尾的幾行詩"我只以純真得不能再純真的神情,目送你遠赴重洋,目光如炬,點亮航船的燈盞,點亮泊岸的燈盞,點亮天堂的燈盞,目送你登上群山之巔",贊美的就是我們濱海的中外偉大教師們!
——我們的高內中高考在不近情理的競爭壓力下同樣創造了令人瞠目結舌的非凡業績。三年前,也即2013年,學校風云開張,雖然有豪華的校舍,頂尖的設施,卻不足以吸引人們的眼球。不論是初中還是高中,招生門可羅雀,即使我們傾巢出動,挨家挨戶地游說宣傳,生源質量還是可想而知。由于規模指標的壓力,初一不少D等生也招了進來,高中情勢更為嚴峻,要不是爭取到招收少量免費或半免費這一臨時政策的"救助",高中辦學一開始就面臨徹底失敗的風險,但即使如此,那一年高一招進來的第一批新生還是沒有一個進入區前400名,當時的區教育局公布我校普高錄取分數線是505分,這個錄取線在北侖是理所當然的倒數第一(當年區內其他幾所普高中的錄取分數線分別為546.5、530、527.5、521分),在全市大概是倒數第二,但如果加上后來進來的部分更薄弱甚至個別連職高也難以考取的學生,那我們的生源可以說是絕對全市倒數第一。兩個倒數第一,就是我們的處境!但更為窘迫的處境還在后面,除了我和一些招生老師被譴責為"騙子"或"文化騙子"外,好不容易招錄進來的個別免費生或半免生在得知這一情況后迅速選擇離開,真可謂雪上加霜!三年過去了,人們最關心的中考和高考成績怎樣呢?先說中考,我校第一屆初中總計人數77人,其中19人早在一年前就選擇了出國方向的國際預備教育體系,并全部被校內外的優質國際高中錄取,占初三總人數的24.68%,其余選擇國內方向而參加中考的實際人數58人,優質示范普通高中上線44人,上線率75.86%,國內國際高中合計上線63人,上線率81%,其中55名學生進入我校國內國際高中,占初三應屆畢業生的71.4%,特別要提及的是在我校舉行的面向區內外初三的高中提前招考中,本校初三10位同學以優異成績進入我校高中全免生,占計劃40名全免生的1/4.數據還表明,在區內同類學校中,我校學生語文和數學平均分全區排名第二,英語平均分全區第一,科學平均分全區第四,社會平均分全區第一(并超過一所非同類名牌初中),總分平均分全區排名第一,各學科平均分遠超區平均值,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小小的"奇跡".至于我們的首屆高考成績,更是一枝獨秀,一飛沖天,一鳴驚人。高三教師團隊把寵辱不驚的淡泊胸襟、舍我其誰的創業情懷、逆境中相互支撐的團隊精神、個人的巨大魅力以及我們奉行的如小班化、三導師、契約制等教育教學理念和策略發揮到極致,釋放出巨大的能量,47名大多不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高三學子——我稱之為47個"濱海精靈",在這次難度高于去年的高考中以開路先鋒的剛毅勇猛,絕地搏擊,逆勢而上,凌空一躍,絕大多數來自三年前招收的20名全免半免生中的18位同學一本上線,上線率占全免半免生的90%,占我校全體考生的38.3%,其中文理科重點上線12人,藝術一本上線6人。本科上線率是多少,7月24號就知道了,不過我可以比較有把握地說,100%的本科率是可以期待的!這里,我特別想提醒大家的是:當我們沉浸于這些孩子驕人成績的喜悅時,有多少人還能記得他們來時的路?!大師兄李鎮西最近針對中國教育提出一個驚世之問,我稱之為"李鎮西之問":"為什么所有一流醫院收治的都是最難治的病人,而所有一流的中學招收的卻是最好教的學生?"我們首屆中高考尤其是高考初三、高三創造的"兩低兩高"也即"低起點高水平、低負擔高效能"的學業奇跡,是否在某種程度上回答了"李鎮西之問"?不僅如此,我相信,這些孩子在這里收獲的絕不單純是中高考的成績,更收獲了能影響其一生的奮力前行的道德和意志力量,就像我在給他們的告別贈詩《拾級而上,向著群山之巔》中謳歌的西西弗斯那樣,"從地獄的山腳開始,從搬運不斷滾落的巨石開始,周而復始",穿越一切艱難困苦,"向著大海,向著風光旖旎的險峰,向著峰頂那輪,自由噴薄朗照大地的太陽", 像永不枯竭的藤蔓,頑強地爬行和攀援。
當然,我們絕不是要在這里單純夸耀我們的中高考成績,其實,炫耀本身就惡俗,而為了掩飾失。ㄉ踔涟ㄌ岣邔W業成就本身的失。┒撟骷、愚弄民眾的做法,更是對教育的嘲弄與褻瀆,這一點,在充滿謊言和虛偽的教育體制里司空見慣。在我看來,"李鎮西之問"的實質是,如果一所一流的學校招收的是并非一流乃至基礎十分薄弱的孩子,卻能創造"孫維剛式"的非凡學業成就,那一定有超越任何高妙教學技藝或技術的因素在發揮巨大作用,這種作用所產生的后果也一定會超越單純的學業成就提升,而影響孩子整個的心靈世界。孫維剛就是這樣的典范,他的偉大精神在濱海老師的生命里延續。
二、一五學年工作要覽
過去的一學年,我們取得的成就并不限于中高考。由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次校情咨文發布,所以,即使今天不做年終述職報告,大家只須把每次發布的校情咨文連綴起來審讀,也能比較全面地了解學校這一年內各項工作所取得的諸多業績,存在的大小問題,并做出自己的評判。即將過去的這一年無疑是開校三年來最不平靜的一個年頭,學校發展遭遇了大家始料不及和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比中高考更關乎生死存亡的境遇,讓人頻頻想起范仲淹《岳陽樓記》里描繪的情景:"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吼,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還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也。"不過,從開校以來就在不斷接受考驗和錘煉的廣大教職員工處變不驚,從容應對,堅定不移地按照既定的學年度教育行動計劃,繼續以豪邁激越之精神,奮力前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開校兩年取得的初步成果,補苴罅漏,圍繞"教學改革年"的核心主題,突出重點,兼顧全局,以"減負增質,解放兒童"為追求,以教學改革健全兒童生命人格,以學科建設推進校本化課程建構,以教學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課堂管理帶動學校全局發展,不僅贏得了首屆中高考的巨大豐收,而且還全面促進了學生、教師和學校共同發展,取得了無可爭議的社會贊譽,可以毫不夸張地告知世人,我們開啟以解放兒童為天職的教育的"哥白尼式的革命"這一偉大歷史進程,盡管存在這樣那樣的瑕疵紕漏,值得好好反思總結,但畢竟沖出重重藩籬,跨出了無愧于天地的堅實步伐!
過去的一年,我們的新公民教育以教育性教學為龍頭,致力于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通過加強教學德育滲透、狠抓學風班風建設、強化"天天祝福"儀式、坐實"一周一事"規訓、開展"一月一辯"活動、組織"學期峰會"論壇、助推"年度選舉"政事、完成家校社教協換屆工作、完善"齊家講堂"家教指導、擴大"彩絲帶"義工隊伍、深化"卓越少年"、"英才少年"、"文明少年"、"讀書之星"、"讀書大王"、"書香家庭"、"美麗教室"等一系列德育評價改革等,進一步積累社會主義公民教育的探索經驗,這一嶄新模式正在逐漸成為我校德育一種的"新常態".
過去的一年,我們的校本化課程以"活力教學"觀念為引領,致力于全面提升學生發展水平。首先,學科文化課程以中考和高考為重點,匯聚區內外的專家力量,開展學業評價研究,大幅提高學業成績,與此同時,繼續完善小學領域化課程改革(《中小學管理》曾于去年9月份大篇幅全面推介)、新高考、典范英語、語言與文學分科個案、兒童哲學、國學、學術文化專題等重大學科課程改革項目的研究與探索,積累、提煉了更多經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首度"嘗鮮"的新高考開寧波乃至浙江風氣之先,高二學子出手不凡,政治、歷史、化學、技術四門學科選考成績優異,再次充分彰顯我校小班化、契約制、三導師制和活力教學的優勢。其次,主題文化課程以生態和海洋為主題,開展了兩屆主題文化系列活動,進一步拓展了我校獨樹一幟的綜合實踐課程。至此,每學期圍繞四大板塊(環境、活動、閱讀和教研)聚焦一個主題開展豐富多彩教育活動的六大主題(童話、民俗、游戲、親情、生態和海洋主題)文化課程,經過三年的努力,已初步建設成型。由于在生態教育方面取得突出成績,這一年,我校獲得北侖區"生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寧波市環保模范學校"和"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示范學校".第三,閱讀文化課程繼續強勢推進,如潮洶涌。宮西達也、阿甲、黃建萍、保冬妮、曹文軒、張煒、田松、劉緒源等一批中外作家和學者走進濱海,書香彌滿校園,與寧波書城、寧波市少兒圖書館、上海外灘教育、嶺南閱讀大聯盟、湯湯童話書屋等牽手開展的"世界讀書日"暨第三屆閱讀季系列活動為我校的少兒閱讀生態建設和少兒閱讀推廣搭建了更加廣泛的平臺。第四,學院文化課程在本學年續寫精彩,成績斐然。據不完全統計,學生在科技、英語、音樂、書畫、體育、科普劇、課本劇等領域共獲國際獎2金3銀1銅;全國獎16項,其中5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省級獎4項,其中2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市級獎23項,其中6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區級獎134項,其中一等獎16項?傊,我校的校本化課程正在形成自己獨特的格局。6月2日,浙江省教研室任學寶主任、寧波市教研室章才根主任在舉行浙江省課程改革北侖現場會期間專門蒞臨我校視察工作,對我校的校本化課程開發給予了高度評價。
過去的一年,我們的隊伍建設以研究性教學為起點,致力于教師專業發展指導。我們圍繞學校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各項課題,積極推進扎根課堂、基于問題的草根型研究和以"教學技藝提升行動"為主題的田野式師訓,充分發揮7個特級教師工作室的作用,并以?赌捐I》、"相約星期二"文化沙龍、"周末佳片有約"、"楊家嶺大講堂"等為平臺,鼓勵教師爭做"螞蟻型"的行動研究者、經驗創生者、反思實踐者和課程開發者,催生了一批富有創意的研究成果,充實、豐富了學校辦學方向和教育品質的重大課題探索的內涵,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一年內,李發順、曾寶俊老師分別出版專著《生活中的化學》、《理解科學》,房福建、鄭廣亮等老師出版參編著作4部,廣大教師在《人民教育》《學校管理》等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7篇,省級刊物和非核心類專業刊物發表論文24篇。在各級各類教育教學評比中,1人獲全國一等獎(顧建鳴),2人省級獲獎(曾輝、李發順),1人獲市級比賽一等獎,3人次獲市級比賽二等獎和三等獎,12人次獲區級獎,其中一等獎6人次,二等獎4人次。尤其值得自豪的是,去年9月15日,"天津市中小骨干校長和教師培訓基地"落戶我校,并成功舉辦了天津市"義務教育階段校長培訓工程"和"千名骨干教師培訓計劃"第一期近200名骨干校長和教師的培訓,效果卓爾不凡,充分證明了我校專家教師的巨大實力,受到天津學員的普遍贊譽,天津市中小學繼續教中心領導同志用"堪稱完美"形容這次培訓,一所剛開辦兩年的學校就承擔一所直轄市的省級骨干校長和教師培訓,也引發了媒體和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三、建校三年得失回眸
今年學校收獲中高考和其他方面的成就,其實是靠大家"三年磨一劍"換來的。三年是一個時間節段,對過去三年的成敗得失做一番回眸反思,可為以后的三年、六年、九年發展提供不少啟迪。關于這一點,我已經在上個月的校情咨文做過總結,現在利用年度述職的機會,再簡單復述一遍,大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我任職校長三年的一個總的述職報告。
開校三年來,我們主要做了四件大事:一是辦學理念設計,以"田園學校"為內核,以"博雅教育、精英啟蒙、國際取向"為宗旨,在公民教育、校本化課程、活力教學、教師專業成長培養、國際教育和流合作等方面較為系統成熟而又獨樹一幟的新型教育主張,已逐漸成為廣大教職員工的共識。二是教育改革探索,公民教育就已經初具模型,校本化課程和國際課程實驗成效顯著,學校成為美國College Board正式承認的AP課程國際學校,小托福、美國大聯盟數學等國際賽事的官方授權考點,我創立的"創建兒童世紀峰會"(CCCS)已成功舉辦四屆全國論壇(這一學年因首屆中高考暫停),以及牽手建立天津市骨干校長與教師培訓寧波濱海教育集團基地、寧波市兒童閱讀推廣研究中心等,夯實了建設國內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高地的根基。三是教師隊伍發展,基于"文化強師"戰略的教師文化共同體建設初見端倪,教師的團隊氛圍、創業意識、探索精神、獨立人格、職場倫理等十分優良,取得的成績也十分顯豁,基本來自一線教師群體的學校管理團隊功德卓著,在學校推行的"三權分享"、"文化管理"、"課程建設"、"情境領導"等全新管理模式中經受了挑戰,增長了智慧。四是加速收支平衡,集團厲行節約,開源節流,提高資金效能,加速自負盈虧,除國發工資、名優骨干教師安家費和年度津貼等享受與區內其他民辦學校乃至公辦學;鞠嗤詣僖换I的政策扶持由財政撥款外,集團開校以來的全部項目經費、績效工資超出區內同類公辦學校標準1.5倍的部分等,均由集團承擔,到2016年5月底,集團除了極個別領域出現一定虧損和較高成本運營外,學校尚有近2000萬結余,通過進一步拓展經費來源,相信到2018年,集團就可以達到"自負盈虧為主"的預期!
當然,三年來,學校也面臨不少亟待破解的難題,一是諸多關系尚未理順,由此產生的根本性、全局性的瓶頸十分突出,令集團教育事業發展蒙受重大影響;二是探索環境壓力,積淀不深,底氣不足,改革難度遠遠大于預期,狹隘功利主義市場很大,尤其人為的外部輿論壓力,包括極少數人對學校的竭力詆毀,全力阻撓,造成十分惡劣的社會影響。三是內部管理隱患,如校本化課程與教學改革推進、培育職業信仰與恪守倫理底線、年輕教師成長、局部運行成本控制、個別管理人員職責擔當等存在大大小小的隱患,可能積重難返,危及集團事業健康發展。所有這些問題迄今為止還未見到改善的跡象,局部甚至變得更加嚴峻和不可控制,它們一直在挑戰我信心所能承受的極限!
說到這里,大家對我過去一年乃至三年的工作,應該可以做一個比較全面客觀的評價了。集團學校短短三年創造了很多令人驚異的成績乃至奇跡,老實說,談不上我個人的功德,我只是提出一些在許多人看來"不接地氣"的觀念或主張,如田園學校、博雅教育、精英啟蒙、人文高中等等罷了,如果沒有大家的奮力而為和創造探索,只靠我一個人上竄下跳,就是使出渾身解數,又如何取得這些成就?!因此,所有功勞屬于大家。前不久聽說自己被市文明辦推為"浙江好人"候選人,覺得十分的意外,其實早些時候得知當選"北侖好人",就已經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了,因為我是真的不配擔當這樣的聲名的,濱海的諸位探索者才是真正的"北侖好人","寧波好人",乃至"浙江好人"!其實,我覺得自己在這里已經收獲夠多的了,而且比你們還要多,其中最珍貴的是收獲你們對我的信任、尊重、克制、諒解、支持和友善,所以,我要永遠感激和銘記你們!如果我有什么問心無愧聊以自慰的話,那可能只是個人的點滴修為而已,盡管我的缺點可能更多。不過,我至少能守住"不傷害"這一行事處世的倫理底線,對任何誤解、錯失甚至邪惡也能表現出最大限度的容忍,同時力圖讓所有生活、工作、學習在我領導的這所學校里的人,包括教師和學生,都享有免于恐懼、釋放自我的自由,以及寬容、平等和民主的生活,因為我深知,過于行政化或威權化的治理,不僅會制造虛假,而且會制造偽善,它給教育發展、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尤其是兒童發展帶來的巨大弊害乃至災難永遠無法消弭。當然,我也力圖在恪守倫理規底線的基礎上做得更好一些,例如即使操辦公事公務,也決不輕易使用公車公款,并認真履行開校初就向大家做出的承諾,把自己工資所得的大部分用于學校發展,我確實做到了,即使因為這樣而成為一個"月光一族",我也心安理得。之所以這樣做,當然不是為了證明高尚,圖慕虛榮,而是因為始終有一種良知的聲音在對我說:你作為這個學校的創始人和第一任校長,必須且只能這樣做,這是宿命。除此之外,或許還出于一種李白式的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段時期思索一些重大問題,老是想到海明威的《老人與!。風燭殘年的老漁夫圣地亞哥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但他不屈不撓,終于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大魚拖著他的船游向大海,圣地亞哥開始了與大魚的周旋和博弈,盡管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也決不放棄,經過兩天兩夜,他終于殺死了大魚,并把它拴在船邊,拉回海岸。但就在這時,許多鯊魚蜂擁而來搶奪他的戰利品。老人動用船上所有算得上武器的魚叉、刀子、船槳、短棍一一將它們殺死,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把,但大魚仍然難逃被鯊魚吃光的命運,老人筋疲力盡地拖回一副魚骨頭。他躺在床上,只好從夢中去尋回那往日美好的歲月,以忘卻殘酷的現實。這個故事究竟表達了什么,說法不盡相同。我覺得這是一部希臘式的英雄悲劇,圣地亞哥,這位真正的硬漢在與失敗、與鯊魚、與死亡、與虛無的無休止的搏斗中,彰顯人類靈魂的堅韌、勇毅、尊嚴和優雅。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一條魚,老人是一無所有的失敗者;連續三天精疲力竭的搏斗,最終拖上海岸的卻是一副巨大的魚骨架子,老人是一無所獲的勝利者。這兩者其實沒有什么不同。他的命運就如同船上那面"用好多面粉袋子補過的舊帆,看上去就像一面永遠失敗的旗幟".空無是不變的宿命,勝敗其實互為因果,他是失敗的英雄,勝利的失敗者,但他一如尼采筆下的那個"超人",泰然自若地接受空無,卻永不放棄追尋和抗爭。
在2015學年教育行動計劃的最后,我曾引用過莎士比亞《漢姆雷特》中的一句經典臺詞:To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本來是借用來為我倡導的"活力教學"做注腳的,所以把它翻譯成"活,還是死,這是一個問題".這句話一般譯為"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當然,也有譯為"是,還是非,這是一個問題"或"存在,還是非存在,這是一個問題"的,這些譯文用在不同的語境里,肯定表達的是不同的意思。我今天的述職報告題目直接援引了這句話的英文,是因為用哪個譯文都不足以表達我希望大家思考的問題的全部含義,關于首屆中高考成敗的特殊意味,關于這所學校曾經的紛紛擾擾,關于她的命運的未來走向,關于她的課程與教學的價值選擇,甚至關于海明威的《老人與!返恼軐W內涵,如此等等,似乎都與這句話有關——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question!
是非得失,生死存亡,確實是教育的大問題,人生的大問題,甚至是民族國家的大問題,個中意味,值得細細咀嚼。
最后,請允許我祝福大家,祝福濱海,祝福北侖!
謝謝!
【國際高中校長學年述職報告】相關文章:
校長學年述職報告03-15
校長學年述職報告14篇03-16
高中校長述職報告范文06-10
高中德育副校長述職報告03-23
學年述職報告07-20
學年述職報告01-05
國際業務述職報告01-14
校長述職報告06-26
校長述職報告08-23
校長述職報告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