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化廳工作總結
文化廳工作總結今年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喜迎黨的十八大召開的重要年,全區文化系統在**區黨委政府和國家文化部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學習和踐行科學發展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滿足全區各族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推動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公益性文化事業進一步推進。
全區社會文化工作,以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廣大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目標,繼續抓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文化惠民服務工作。
一是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了推動基層公共文化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建設,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服務。3月初,自治區文化廳對全區公共文化建設、管理和服務情況,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摸清了家底,找到了問題,明確了方向。在此基礎上,草擬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www.annahuzar.com)*月17日至18日,全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會議在呼和浩特召開。會議全面貫徹落實了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自治區第*次黨代會精神,這是我區第一次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召開的專題會議,也是推進我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全面總結了“十一五”時期全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部署了“十二五”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奮斗目標、主要任務、工作措施和指標體系,這標志著我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目前,中央及自治區已下達專項資金達*億元。8月*日,在土默特右旗召開自治區農村牧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驗交流會,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取得成果的16家典型單位現場進行了先進經驗交流,50多家單位進行了書面交流,會議總結了全區農村牧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成果與經驗。8月初,“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愿者邊疆行山東省書畫名家走進內蒙古系列活動在我區開展。10月中旬,選送包頭市老年藝術團合唱團、**群藝館老年大學陽光合唱團和鄂爾多斯老干部合唱團參加了在福建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老年合唱節,均榮獲閩江杯。征集推薦我區音樂、舞蹈類作品參加全國第十六屆“群星獎”。12月份,舉辦了全區文化館館長培訓班,各盟市旗縣群眾藝術館、文化館館長130余人參加培訓。
二是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免費開放扎實推進。為保證公共文化單位免費開放工作順利進行,專項資金落實到位,自治區文化廳、財政廳轉發《文化部、財政部〈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明確我區免費開放資金各級財政的分擔比例、各館(站)免費開放項目。今年,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和文化站免費開放資金全部下達到位。國家下達我區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資金*萬元,“三館一站”(圖書館、文化館、群藝館、文化站)免費開放資金7932萬元,自治區共配套3779萬元,共下達**億元。目前,全區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紀念館95家,圖書館95家,文化館(群藝館)116家,文化站871家。我區博物館紀念館于**年在全國率先免費開放,“三館一站”于去年實行免費開放,至此,公益性文化單位全部實行了免費開放,吸引了大批群眾特別是低收入人群走進文化場所。今年共接待觀眾1400多萬人次,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二、藝術創作和精品生產不斷加強,舞臺演出精彩紛呈。
今年以來,堅持創作與改革兩手抓,全區藝術創作得到加強,舞臺演出市場持續活躍,烏蘭牧騎事業健康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和成績。
一是藝術創作工作取得了新進展。以舞臺劇創作為重點,從基礎抓起,采取研討會、論證會等多種形式,把好一度創作關,組織專家先后對漫瀚劇《敕勒川的女兒》、《咱們的地稅官》、話劇《小村總理》、舞劇《安代魂》、二人臺《黃土謠》等進行研討論證,其中部分劇目已搬上舞臺,參加各類展演活動,其它。ü潱┤照薷耐晟。開展了包括調研、規劃、研究擬定政策、籌備全區舞臺藝術專家委員會等大量基礎性工作,研究擬定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新時期舞臺藝術創作工作的意見》、《內蒙古自治區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和人才參加國內外重大評比活動取得成績獎勵辦法》,修訂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評估管理辦法》,開展了五次全區烏蘭牧騎評估活動,在盟市自查的基礎上,文化廳組織人員先后赴東部和西部對20支烏蘭牧騎進行了實地抽查。
二是社會節慶文化活動精彩紛呈。成功舉辦第*屆草原文化節。我區二人臺現代戲《花落花開》、漫瀚劇《草原阿媽》、音舞詩《鄂爾多斯婚禮》先后參加了在北京舉辦“謳歌偉大時代,藝術奉獻人民--**年全國優秀劇目展演”,得到了北京觀眾和專家的一致好評,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選撥我區優秀作品和人才參加第十屆全國聲樂比賽、第十七屆全國音樂作品(合唱、室內樂)評獎、全區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等藝術賽事活動,都取得了好成績。
三是文化惠民演出活動豐富多彩。繼續在全區開展“百團千場”下基
層慰問演出活動,演出1516場,惠及各族各界觀眾108多萬人次。舉辦了區直藝術院團迎慶黨的“十八大”演出季,從*月11日開始持續到2013年1月7日結束,實行低票價或免費演出,共演出90場。其中,**民族歌舞劇院演出40場,內蒙古直屬烏蘭牧騎藝術團、曲藝團、二人臺藝術團、雜技團、京劇團各演出10場,每天一場,每場演出時間不少于75分鐘。我區的舞劇《草原記憶》、**民族歌舞劇院的無伴奏合唱團開始全國巡演,先后在保利院線的全國14個劇院演出20場以上,受到各地觀眾熱烈歡迎。反映農村現實生活的話劇《小村總理》在全區巡演34場。**民族歌舞劇院、**直屬烏蘭牧騎藝術團先后赴香港、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了訪演。
三、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
一是文物保護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元上都遺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實現了**世界遺產零的突破。元上都申遺成功,標志著內蒙古文化遺產事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赤峰市敖漢旗“前紅山文化時期”的興隆洼文化興隆溝遺址,經考古發掘出土了距今約8000年的黍和粟兩類重要谷物的碳化顆粒標本,被國際糧食起源考古研究界確定為“歐亞大陸旱作農業的發源地”。敖漢旗被聯合國糧農組織經過大會研命名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并授予牌匾。我區*市的陰山巖刻、赤峰市的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與紅山文化遺址(紅山后遺址、魏家窩鋪遺址)入選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今年自治區財政在每年500萬元文物保護經費的基礎上,又有新的增加。全區各盟市、旗縣財政也增加了基層文物保護經費的投入。開展了對元上都遺址、大窯文化遺址、紅山文化遺址、薩拉烏蘇遺址、二道井子遺址、陰山巖刻遺址、戰國秦長城遺址、遼上京遺址、美岱召、大召、“中東鐵路舊址”、多松年烈士故居等十余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公布了第三次文物普查數據,全區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21099處,盟市、旗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00余處。完成全區長城資源調查,我區歷代長城的總里程為7570公里,其長度位居全國第一。目前,我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等。啟動了我區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
文物保護法制建設、行政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績。自治區文化廳加掛了自治區文物局牌子。增設2名副局長和增加3名事業編制,成立了文物監督處、博物館處、文物保護中心。赤峰市、**市、錫林郭勒盟,也相繼成立了盟市級的文物局。正藍旗、多倫縣、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巴林左旗、扎蘭屯市、扎賚諾爾礦區,也成立了旗縣(區)文物局。在全區開展了貫徹、執行《文物保護法》和《**自治區文物保護條例》的執法檢查工作。會同自治區人大先后對錫林郭勒盟、**市、**市、**市以及所屬*個旗縣區進行了重點抽查,實地查看了國家級、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博物館、文物倉庫、文物考古工地等43處。接待了由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奎元為組長的長城保護視察組,實地考察了呼和浩特秦代長城遺址,包頭市、烏蘭察布市的戰國、秦漢長城和金代界壕遺址,對我區長城調查、維修、保護工作給予表揚。
“草原神燈”文物安防保護工程效果顯著。開展了嚴厲打擊盜掘古墓犯罪的專項行動,重點對**市等10個盟市的40個旗縣市進行了重點打擊和整治,公安機關共立案12起,破案10起,打掉破獲犯罪團伙7個,抓獲犯罪嫌疑人38人,追繳三級文物1件,追繳一般文物29件套。自治區各級文化文物部門制定了《全區文物保護長效機制方案》、《全區應對文物突發性事件應急預案》。開展了“**全區文物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排查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9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19處,盟區級文保單位3123處,其他不可移動文物2890處,博物館等文物收藏單位*座,排查安全隱患共75處,對存在的隱患和問題基本按要求得到了及時整改。編制完成了《關于開展蒙古族源與元代帝陵調查計劃》,并經中宣部、國家社會科學項目辦公室同意立項。
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文物管理、保護、考古、博物館研究人才。**年,共培訓各級文物保護管理、行政執法、文物保護、文博技術等方面人員達200余人。完成了國家文物局“全國文博人才培養工作調研課題”。
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全面推進。開展全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督查工作,對我區*市等四個盟市的13旗縣的30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檢查。檢查發現,我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整體保護情況良好,之前瀕危的一些項目存續狀況得到改善甚至根本改變。大多數項目保護單位能夠積極開展保護工作,項目資料明晰、豐富。專項資金使用較為規范、合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除一人過世外,都能夠積極履行傳承義務,在其項目范圍內影響廣泛,較好的進行了傳承工作。起草了《**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10月,啟動了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區外立法調研工作。由自治區人大和文化廳組成的調研組赴四川、貴州等省,對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立法的籌備、實施和執法等情況進行調研。加強傳承工作并取得成果。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烏蘭、*獲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頒發的“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我區蒙古族服飾、巴林石雕刻等項目參加了在北京農展館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
6月,我區*族長調、呼麥、蒙古族服飾等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赴澳門參加“根與魂--中國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舉辦了首府地區2012年中國文化遺產日宣傳活動,對我區蒙古族長調民歌、蒙古族馬頭琴音樂、二人臺等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了宣傳展示。8月,在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舉辦了首屆全區長調藝術節,并開展了“蒙古族長調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東烏珠穆沁論壇”、“寶音德力格爾杯”長調大賽、蒙古族長調藝術高級研傳班、長調敖包祭祀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推動了蒙古族長調的保護和展示。
四、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力度,文化市場進一步繁榮發展。
**年,全區以扎實開展黨的十八大文化市場專項保障行動為主線,以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為重點,以文化市場大調研、大比武、大巡查為切入點,以文化市場繁榮發展和安全規范為落腳點,為黨的十八大順利召開和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一是圍繞黨的十八大,開展了多個專項保障行動。為迎接黨的十八大,開展了“兩節、兩會”期間文化市場專項清理行動、校園周邊文化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優秀動漫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截止11月底,全區共出動執法人員**次,檢查經營單位27**家次,責令整改3839家次,受理舉報419件,立案調查1356件,移交案件50件,辦結案件**件,警告2665家次,罰款5924022元,責令停業整11560家次,吊銷許可證10家,沒收違法所得49031元。確保了全區文化市場安全穩定、有序繁榮。
二是組織開展了全區文化市場工作大調研。從4月20日至5月19日,自治區文化廳組織四個調研督查組深入全區12盟市、44個旗縣區、13個鄉鎮、6個口岸、11個經濟開發區和農業示范區,通過座談了解、查看相關材料、考察當地文化市場經營場所等方式,對文化市場現狀、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建議能等情況進行了大調研。完成了《農村牧區文化市管理思路調研》、《農牧區較大鄉鎮、經濟技術開發區、口岸等地區文化市場發展規劃及管理工作調研》兩個調研報告。起草了《**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新形勢下文化市場管理的意見(征求意見稿)》。
三是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了文化市場管理綜合執法工作。年初制定下發了《全區文化市場管理和綜合執法考評細則》,出臺了《全區文化市場管理和綜合執法工作評選表彰辦法》。10月16至17日,舉辦了首屆全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技能比武大賽,全區12支代表隊的36名隊員參加了比賽。11月份,對12個盟市本級和36個旗縣區文化市場管理與綜合執法工作進行大巡查。
四是營業性演出市場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下發了《**自治區文化廳關于加強涉外及涉港澳臺營業性演出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強了對涉外及涉港澳臺營業性演出承辦主體資格、演出內容的把關,嚴格市場準入。開展了《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及實施細則調研評估。受中國演出家協會委托,指導自治區群眾藝術館舉辦了第四期演出經紀人培訓班。
五是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文化市場管理和執法隊伍素質明顯提升。3月,舉辦了《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管理辦法》培訓班,10月,舉辦了盟市文化市場執法局局長任職培訓班、執法實務培訓班。通過培訓,不僅開闊了視野,而且學習了新知識新技能,特別是文化市場計算機遠程監控平臺應用水平和綜合執法辦公系統信息化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五、科學引導,政策扶持,不斷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產業重大項目建設逐步推向深入,文化交流與合作亮點突出,動漫等新興文化產業發展迅速,文化產業區域合作初見成效。
一是研究制定文化產業政策,穩步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制定了《**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從市場準入、資金支持、土地使用、投融資政策等7個方面對文化產業發展予以支持,并提出了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文化產業園區、文化企業“走出去”等建設重點。11月6日至15日,對**市、**市等地貫徹落實《意見》的情況進行實地調研。起草了《內蒙古自治區級文化產業園區申報認定管理辦法》,加強對文化產業園區的規范化建設。與國家開發銀行*分行聯合編制了《內蒙古自治區“十二五”文化產業系統性融資規劃》。制定了《**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申報命名管理辦法(試行)》,并組織了今年的申報工作。**大學、**財經大學、興安盟職業學院等7家單位被命名為自治區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二是表彰先進,樹立典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開展了第三批自治區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評選工作,批準命名呼和浩特蘇魯錠皮業有限責任公司等13家單位為第三批自治區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至此,我區共有34家單位被命名為自治區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我區鄂爾多斯中視實業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至此,我區共有5家單位被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開展了我區**年動漫企業認定工作,赤峰無界影視傳媒有限公司、鄂爾多斯東勝天風動漫影視有限公司2家企業認定為動漫企業。截止到目前,我區共有6家企業被認定為動漫企業,通過認定的企業將享受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等多項優惠政策。
三是開拓視野,加強交流,參展文化產業博覽會。5至9月,參加了第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和第六屆中國西部(西安)文化產業博覽會,加強了我區與區內外乃至國內外文化產業的交流與合作,有多個文化產業項目在博覽會期間達成了合作意向。我區獲得“優秀組織獎”、“最佳展示獎”、“最佳創意獎”等多項殊榮。以《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指導目錄》為依據,組織文化產業境外投資和合作項目申報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原生態阿希達組合被確定為2011-2012年度文化出口重點項目。
四是加強文化產業人才隊伍建設。7月31日至8月3日,組織盟市動漫行政管理人員和動漫企業負責人共50多人參加了全區動漫經營管理人員培訓班,并選派10余人參加了全國動漫高級研修班,為全區區動漫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9月16日,與北京市對口支援和經濟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舉辦了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高級研究班,自治區直屬文化單位、盟市文化局、自治區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的39名學員參加了培訓。12月,組織自治區文化產業管理人員和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負責人赴澳大利亞參加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班。
六、繼續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積極推進藝術院團體制改革任務。今年2月,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召開后,自治區文化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及時組織了全區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傳達會議精神,部署任務,落實責任,明確時限。3月,文化部督察組對我區文藝院團體制改革情況專題調研督導后,自治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非常重視這項工作。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烏蘭同志親自主抓,通過召開工作會、下發指導文件、下派督導組、給盟市委主要領導發函、約談、一對一指導等方式,扎實推進各項改革任務的落實。7月,各地確定了改革方案,明確了改革路徑和具體做法。全區不再保留事業體制的53家國有文藝院團中確定實行轉企改制的有39個,占承擔改革任務院團總量的74%;劃轉的8個,占改革院團總量的15%;撤銷的6個,占改革院團總量的11%;痉现醒腙P于文藝院團體制改革的要求。截止目前,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基本完成。
二是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成效明顯。
三是文化事業人才隊伍建設步伐加快。制定**年京蒙對口幫扶合作赴京人才培訓方案。9月16日至21日,在中央文化管理學院舉辦了文化產業管理人才高級研修班,選派了50名院團、文化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員參加了培訓。7月至12月,選派了10名基層文化單位相關專業崗位人員參加中長期崗位技能培訓。目前,4人在國家圖書館和文化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建設管理中心掛職實習,有6人在中央音樂學院和北京舞蹈學院進行專業進修。組織開展了第四輪干部自主選學培訓工作,專門安排10萬元培訓經費,鼓勵公務員和直屬單位領導按照崗位需求自主選學培訓課程,申報參訓人員已達到50余人。3名副處級以上干部完成了任職培訓,4名公務員參加了公務員知識更新培訓。接收錄用了5名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委培生到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工作。
完成了*年全區藝術、群文、圖書、文博四個系列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材料的接收審核及組織評審工作。今年全區四個系列副高以上稱職申報人員共*人,通過評審382人,通過率為61%。中級職稱評定申報99人,通過98人。完成了文化科研和全國藝術科研課題的規劃申報、督促檢查和課題結項等工作。今年申報課題26項,其中4項立項。
七、繼續擴大對外文化交流,草原文化影響力不斷提升。
*年,我區對外文化交流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發揮我區的民族特色和地區特色,提高交流的質量和層次,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全年共派出文化團組29個,500余人次,分別赴日本、韓國、蒙古、美國、匈牙利、俄羅斯、白俄羅斯、印度、泰國、以色列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友好訪問交流及演出展覽。接待了法國、日本、蒙古、印度、及香港、臺灣等國外、海外文化藝術團組18個,800余人次。
一是積極參加國家及自治區重大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提高內蒙古的影響力和美譽度。4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在香港舉辦“內蒙古·香港經貿合作活動周”,文化廳承擔了3場藝術演出和5場推介演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6月上旬,自治區文化廳與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在澳門聯合主辦了“根與魂--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舉辦了講座、演出、展示和展覽等內容;顒訛榧訌娢覅^與澳門地區的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10月,受中國文化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委派,內蒙古文化代表團一行30人赴俄羅斯圖瓦共和國,開展了“中國文化節·內蒙古文化周”活動,這是我國與俄羅斯建交60多年來首次在圖瓦共和國舉辦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文化活動,在當地引起強烈反響,受到熱烈歡迎。中國駐伊爾庫茨克總領館和文化部對活動給予高度評價。
二是大力開展與周邊國家對外文化交流活動。開展了與泰國、俄羅斯、白俄羅斯、蒙古國、日本的對外文化交流。1月下旬,某歌舞劇團參加了在泰國舉辦的第八屆“歡樂春節”文化活動。2月中旬,內蒙古雜技團赴蒙古國參加了2012年“歡樂春節”活動項目“迎春雜技專場晚會”。
三是主動出擊,積極開拓對外文化交流新領域。11月,由自治區文化廳廳長王志誠率領文化訪問團赴澳大利亞,與澳大利亞博伍德市政府、*市澳星傳媒演藝集團等達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12月,自治區文化廳在澳大利亞舉辦了全區文化產業管理培訓班。
八、繼續加強黨組織建設,努力為文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一是以“北疆基層黨組織固本”工程為抓手,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把創建學習型黨組織作為全面落實“北疆基層黨組織固本”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有效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創建工作。5月份舉辦了區直文化系統黨支部書記理論培訓會,開展了情景模擬黨支部發展黨員大會和換屆改選大會。受到區直工委的肯定。黨的十八大召開后,立即制定學習宣傳貫徹會議精神實施意見,先是組織黨員通過網絡在線學習,接著邀請內蒙古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李樹林作專題輔導。組織區直文化系統黨支部書記到革命圣地延安參觀見學,重溫了70年前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牢固樹立了文化戰線工作者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宗旨。
二是以“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為載體,提升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制定了《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年工作方案》,扎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督導各單位踐諾工作,區直文化系統各級基層黨組織踐諾612項,廣大黨員踐諾7672項,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35件。開展基層黨組織分類定級和晉位升級工作。全區文化系統957個黨支部分類定級考評中,優秀率達到80%。建立了全區文化系統黨組織服務群眾典型示范機制。廳機關黨委、內蒙古歌舞劇院郭建和赤峰市文物局副局長陶建英分別被評為全國文化文物系統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內蒙古博物院被評為全區創先爭優先進單位。
三是以“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為契機,推動黨群工作建設。按照廳黨組的部署,開展了“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理清工作思路。3月份,召開的*年黨風廉政建設暨黨建工作會議。建立完善了黨務公開、“三會一課”、民主評議、激勵關懷、發展黨員等黨建規章制度16項。圍繞基層組織建設年主題,解決了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的7個突出問題。5月份,組織全區系統內優秀青年書畫家參加了全國文化系統美術書法作品展,參加了自治區教科文衛工會三屆一次委員會暨女職工委員會會議并獲全區“先進工會組織”稱號。
四是以“發揮優勢、富民強區”為落腳點,推進幫扶工作。繼續開展定點幫扶興安盟科右中旗和區域幫扶呼倫貝爾鄂、莫兩旗工作。3月上旬,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年度幫扶計劃,明確了要完成的幫扶任務。在興安盟定點幫扶工作中,以實現“226工程”目標為重點,完成和啟動幫扶項目8個,投入和協調資金近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