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縣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匯報材料
縣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匯報材料近年來,我縣緊緊圍繞"全力打造新城區,實現三年大變樣"的宏偉目標,堅持以新農村建設為主題,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抓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堅持城鄉統籌發展,農村各項事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就**新農村建設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今年預計全縣生產總值230億元,全縣工業總產值390億元,農林牧漁總產值37億元,實現財政收入2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過兩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萬元,縣域經濟實力連續4年位居全省三強、中部十強、全國百強。
二、主要工作
1、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按照"舞龍頭、辦企業、建基地、帶農戶"的思路,重點做優做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形成具有**特色的優質稻、食品、乳制品、飼料、蔬菜加工等五大產業,實現了農產品從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轉變。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1541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2家,原料基地5萬畝,帶動農戶9.68萬家。大眾垸現代農業示范區突出高檔優質稻、名特水產、休閑農業、無公害蔬菜四大主導產業,百里水產走廊項目生產條件、漁業設施顯著改善,以喬口漁場為核心的3000畝特種水產養殖示范基地效益明顯。投入1385萬元,建設省級生態養殖小區1個,市級4個,標準化規模生態養殖小區169個,成立生豬行業協會,率先提出的生豬"五化"發展模式在全市推廣。全縣共流轉土地18萬畝,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93家,參合農戶達2萬家。鹿飲泉、都遨、斌輝等休閑農業企業異軍突起,全縣共有休閑企業160家,實現綜合收入20億元。
2、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從2006年至2009年,全縣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分別為2.8、3.5、3.7、4.08億元,今年預計投入5.2億元。完成14個鄉鎮整體規劃,111個村莊規劃,率先全省實現村鎮規劃全覆蓋。采取項目運作、以獎代補方式,全年預計完成通組入戶公路410公里,水利工程4000處,農村電氣化工程達70%,國土整理4.3萬畝,土地治理1.2萬畝,新增農機具3125臺套,農村安居工程420戶,改廁3000戶,解決農村安全飲水3萬人。建設合格學校24所,鄉鎮綜合文化站4個,農家書屋25個,村衛生室138個,新農合參合率100%,縣財政補助比例達40%。投入創業富民專項資金5000萬元,培訓農民2.8萬人次,穩定轉移農民就業4.7萬人。大力開展鄉村環境衛生整治,加強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城鄉環境衛生一體化管理辦法,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臟、亂、差現象基本解決。廣泛開展"廣植樹、多種花、不露黃"活動,新增綠化面積4500畝,**、茶亭、喬口榮獲全市鄉村環境"十佳"鄉鎮,丁字、茶亭、**、靖港、新康等鄉鎮"國家級生態鄉鎮"創建工作順利通過省級驗收,所有鄉鎮成功創建"全市環境示范鄉鎮"。
3、城鄉一體化發展開局良好
做好城鄉一體化建設,首先就要實施規劃先行。目前,城鄉一體化規劃已覆蓋全縣,實現了基礎測繪全覆蓋,突出了重要地段和節點的規劃設計。組織編制重點發展區域的控制性詳規以及道路交通、給水排水、電力電信、中小學校、商業網點、生活小區等專項規劃,實現了城市建設用地控制性規劃與周邊鄉村基礎設施規劃相對接。濱水新城區基礎設施與**市區全面融合,產業項目建設正穩步推進。銅官古鎮、喬口古鎮、靖港古鎮改造提質基本成形,景觀打造逐步完善。丁字鎮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和園區配套建設,形成了現代物流、傳統石材、高檔房產、先進制造、文教旅游五大產業體系,為2萬農民進鎮創業提供了發展平臺。光明村"五谷八景"建設基本完成,11家企業竣工投產,民居改造及庭院建設全面推開。彩陶源仿唐改造緊鑼密鼓,大唐盛世風彩盡染。金峙村完成國土整理1700畝,70戶農戶進行了集中安置。新峰村庭院建設片連成型,完成500畝標準良田建設,流轉土地2000畝,三個規模生態農莊建成投產。
三、主要作法
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新農村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是黨在農村的三大戰略決策,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
1、精心謀劃,探索推進城鄉一體化新途徑。一是成立機構。省市農村工作會議召開之后,我縣成立了以書記為組長、縣長為第一副組長,相關單位為成員的**縣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縣農辦,鄉鎮也相應成立了機構。二是考察學習培訓。組織相關單位、鄉鎮、村(社區)負責人到省內外學習考察,選派全縣優秀青年干部和村干部進行專門培訓,培養工作骨干,更新發展觀念。三是調查研究。主要領導到鄉鎮親自召開調研座談會議,研究鄉鎮發展方向?h級領導到聯系村上戶走訪,聽取意見。四是出臺發展規劃。制訂了《**縣"十二五"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確立了"一江兩岸,西主東副,一核多點,南融北通"的發展構架。形成以**江為軸心,河西區域為主、**區域為輔的城鄉發展格局。
2、分類指導,創新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模式。堅持把壯大鄉鎮經濟作為推動**發展的基礎支撐,開創鄉鎮錯位發展、聚合發展、創新發展的新局面。鼓勵和支持各鄉鎮依托自身基礎條件和資源稟賦,發揮各自優勢和特色,科學確立發展定位和主攻方向,避免盲目發展和同質競爭,努力實現"一鎮一特"。分別立足高星、**、大眾垸等各區域不同鄉鎮之間的共性特點,在基礎設施、城鎮建設、招商引資、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完善同質性集聚配套政策,促進規模發展、集約經營,實現連片開發、互補共贏。進一步理順縣鄉管理體制,拓展放權讓利空間,提升鄉鎮自主發展的積極性。鼓勵各鄉鎮立足自身實際,找準工作切入點和突破口,全力攻堅克難,破解各種瓶頸制約,促進各鄉鎮創優爭先、競相發展的城鄉一體化建設新局面。
3、開拓思路,構建推進城鄉一體化新機制。提出"六個一點",創新投入機制;采取"一線工作法",創新工作機制;出臺一系列政策,創新激勵機制;開展一系列活動,創新參與機制;示范村實行動態管理,創新競爭機制。各大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激發了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活力,濃厚了"能人興產業,農民建家園,干部搞服務"的良好氛圍,形成了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長效機制。使我縣示范村基本實現了交通網絡化、農村電氣化、水利景觀化、農田標準化、農業機械化、庭園花園化,環境生態化。
4、突出特色,打造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新亮點。丁字鎮利用"麻石之鄉"品牌優勢,引進福建東升集團投資60億元,提升石材工藝,開發石材產品,打造石文化。靖港鎮利用歷史文化名鎮品牌優勢,以古鎮改造提質為突破口,注重文化創意,恢復歷史人文,打造古文化。喬口鎮利用水資源和杜甫等名人效應,全面推進喬口漁都建設,形成養魚、觀魚、釣魚、烹魚、品魚,打造漁文化。銅官鎮利用陶瓷歷史底蘊,提升彩陶工藝,開發陶瓷特色產品,通過制陶、觀陶、買陶,打造陶文化。彩陶源利用銅官窯遺址品牌優勢,通過仿水、護山、保田、雅舍,伴古跡、迷鄉情、縱山水、染唐風,形成彩陶源十里畫廊。格塘村利用千**國家濕地公園品牌優勢,借助民間資本、社會力量,連續舉辦4屆中國長株潭生態休閑旅游節,打造鄉村休閑旅游文化。
【縣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匯報材料】相關文章:
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匯報04-04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半年總結03-10
推進黨的建設論文07-19
新農村建設工作總結02-07
新農村建設工作計劃02-06
在全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會議分組討論會上的講話06-07
縣畝產效益工作開展情況匯報05-08
新農村建設標語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