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街道辦事處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街道辦事處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決策,強力建設新農村,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是各級黨委、政府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肩負的一項艱巨的重要使命。
1、基本情況:
**系鄂溫克語"聚寶口袋"之意,位于**市東南部,行政區域面積2500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8.8%。轄區總人口6644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9%,內轄一個行政村前進村、一個農墾企業、一所小學、一所幼兒園。2013年,地區奶牛存欄頭數達5434頭,鮮奶產量1.34萬噸,發放奶資4574.25萬元。地區糧油總播面積達52.1萬畝,糧油總產達1.389億斤。其中農場總播面積48萬畝,糧油總產1.3億斤,其中:小麥產量5千萬斤、油菜產量5千萬斤、大麥產量3千萬斤,預計產值2億元,利潤5000萬元。前進村總播面積4.1萬畝,糧油總產859萬斤,其中:小麥畝產400斤、油菜畝產160斤、大麥畝產450斤,預計產值1499萬元,利潤596萬元。
二、成效與特點:
近年來,我辦堅持把推進現代農牧業作為興邊富民的重要舉措,落實好國家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農牧業發展迅速,成效顯著。
一是加快農牧業產業化建設,積極落實惠農扶農政策。我們始終將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全面貫徹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堅持"三業并舉",發展產業、擴大就業、鼓勵創業,大力推進農民增收舉措到戶工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積極構建農民增收多元化新格局,農民收入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2013年實施測土配方施肥4.2萬畝,發放施肥建議卡300份,免耕2.8萬畝,僅春播一項,節省資金100余萬元。同時積極爭取農機補貼,實施農牧業科技下鄉,提高了農業種植的科技含量。
二是農業結構優化調整,特色產業初具規模。引導農民農牧結合,協調發展,將經營分散的土地向種田大戶流轉,截止目前全村土地流轉率達到了80%以上,土地集中連片,便于大機械化作業和現代化農業生產經營,提高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深入實施"一村一品"工程,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壯大產業規模,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拘纬闪擞旋堫^企業帶動的"優勢養殖業、糧食種植業"兩大產業,重點推進了奶牛、糧油作物、無害化蔬菜等的產業化項目。隨著雀巢公司增產擴能,加大奶源基地建設,2013年新建奶牛小區6個,新建擠奶平臺2個,共計新增面積5420平方米,新增奶牛1000頭。
三是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堅持用城鄉統籌的理念推進城鎮化建設,搶抓"兩個文明"建設機遇,實施了一批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市政設施逐步優化,載體功能日益完善,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堅持以城帶辦,建設生態家園,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整治農村環境,2012年植樹和四旁綠化面積達到220畝,植樹1000余棵,進一步提高城鎮綠化覆蓋率。開展街區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共進行大型衛生治理活動6次,出動車輛60余臺次、人員200余人次,清理外運垃圾60余噸。
四是公益事業全面發展,城鄉社會和諧穩定。堅持以人為本,更加注重民生,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投資280萬元,建設**前進村綜合活動中心和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依托基層黨建、勞動保障、民政低保、司法調解、計劃生育、土地規劃、幫辦服務七大服務窗口平臺以社區網格化、服務百姓精細化、創新社會管理人性化為目標,提升服務效率,拓展服務范圍,傾情服務為民。2013年對地區低保戶每月發放保障金1.2萬元,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必保;醫療救助22人,發放救濟金5.9萬元;為80歲老年人發放長壽生活補貼3.72萬元;為4名優撫對象發放優撫金3.8萬元。救助貧困大學生1人,救助金2000元。對因洪澇受災的42戶房屋破損嚴重無居住房屋家庭給予臨時性生活補貼每戶3000元,累計發放救災資金62.51萬元,
三、存在的問題:
當然,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我辦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難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ㄒ唬┤司迎h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強。我辦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近年來村容村貌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但由于基礎薄弱等多種因素,"六改四普及"難度大,農牧民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還不夠,有些農牧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觀念,認為新農村建設是上級黨和政府的大事,個人存在不愿讓利、不愿籌資的思想。
。ǘ┺k事處經濟實力薄弱、牽引力不大。辦事處經濟實力薄弱,加之近年來加大了對重點產業發展、公益事業建設、基礎設施等項目的投入和建設,使得辦村兩級發展經濟包袱沉重,難以形成牽引力、向心力。
。ǘ┺r民增收門路狹窄,增長點不多。農業增收既面臨著農業內部受資源約束,增收潛力不大的壓力,又面臨著農業外部就業競爭加劇的巨大壓力;產業結構調整緩慢,新型農業發展滯后,傳統農業只能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而不能根本上解決他們的"致富"問題。
。ㄈ┥鐣黜検聵I有待進一步加強。我辦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水平普遍不高,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擾,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沒有得到改善。
四、對策和建議:
農業是基礎,農民是關鍵,農村是重點。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首先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ㄒ唬┍仨氝M一步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是農民,根本是發展農村經濟,重點是增加農民收入,難點是構建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因此,要利用村廣播、會議、標語等手段,深入宣傳好信農村建設的意義、任務、標準、要求、政策,充分調動起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充分認識到當前制約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矛盾和問題,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振興經濟的中心任務,擺在一切經濟工作重中之重來抓,既要把農業和農村內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在農業和農村外部尋求增收途徑;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開辟農民就業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徑,又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著力解決好農村貧困人口等特殊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做好扶貧救助工作;既要立足當前采取見效快的具體措施,又要著眼長遠尋求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治本之策,建立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多途并進,多管齊下,不斷開拓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空間,不斷開辟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ǘ┍仨氝M一步抓牢主線,鞏固和發展增收基礎。在現階段,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抓住農業結構調整這條主線,把調整的著力點從局部面積的加加減減轉到培育特色支柱產業上來,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發展現代農業,必須以工業化的理念和經營方式來謀劃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速發展培育以設施農業、標準農業、綠色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為體系的現代農業。積極推進種植、養殖業標準化、規;、集約化發展,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經濟效益。要走特色化發展的路子,把特色做大、做優、做新,做出品牌,努力把糧食、棉花、蔬菜、畜牧養殖等特色產業打造成為農民穩定增收的支柱性主導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積極創建產業集群村鎮。
。ㄈ┍仨氝M一步創新機制,加強和培植市場主體。一是扶持種養大戶,培植農業生產主體。通過對一些市場意識強、科技素質高的種養大戶,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導、農戶投資的辦法,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引進優良品種,采用精細的管理方式,逐步發展狀大起來,(www.annahuzar.com)使他們不僅是科學種養致富的典型,而且成為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要引導農村大戶、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創辦領辦農村專業服務組織和專業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村經濟的自主發展能力。
。ㄋ模┍仨氝M一步堅持以點示范,凸現新農村建設新亮點。一是要以示范點建設為主體,全力提升示范點建設的規;、規范化、科學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規劃。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設、環境美化、設施配套做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依據這一主體制定出新農村示范點建設的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二是要高起點建設。對于新農村建設示范點要堅持20年不落后,30年能改造的要求,對于各項配套建設力求高起點、高標準,避免重復建設和資金浪費,切實達到以點帶面、示范引導的作用,進而推動全鄉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同時農村道路、學校、醫院、給排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要及時配套,切實改善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
。ㄎ澹┍仨氝M一步加大新型農民培養力度,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實施農民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建立農村勞動力轉移信息網和勞務中介機構,開辟轉移就業"綠色通道"。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突出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陣地建設,以星級文明村建設為抓手,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大力開展以遵紀守法、移風易俗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進農村和諧穩定發展。要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大力發展農村生態文化,豐富廣大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
。┍仨氝M一步強化政府服務功能,不斷完善農民新保障。統籌社會各方力量,大力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推進農村民生工程建設,繼續實施農村安全飲水水工程,推廣農村改廁、改水,繼續抓好村規范化衛生所、文化站、敬老院建設。建立健全以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就業幫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為補充的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
【街道辦事處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最新農村調研報告04-26
新農村建設情況報告04-25
人才建設調研報告08-02
作風建設調研報告11-05
工程建設調研報告02-15
建設調研報告范文10-16
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實習報告03-22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01-14
新農村建設自查報告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