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工作調研報告
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工作調研報告1、教育現狀
**區位于**市區西部,總面積682平方公里,人口為23.63萬人,轄區有2個街道,5個鎮。全區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9所,在校生26969人。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初中7所,小學21所及農村教學點7個,在校初中學生6880人,小學學生20089人。
全區共有廣東省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26所,占全區義務教育學?倲档89.7%,區級以上優質學位達24270個,優質學位率達90%。新華街道辦事處、惠民街道辦事處、龍歸鎮、江灣鎮、西聯鎮、重陽鎮已被評為省教育強鎮(街),西河鎮正在積極申報省教育強鎮。2012年3月,**區被授予"廣東省教育強區"的稱號。
二、措施及成效
一是大力推進區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校際扶助聯合體建設,不斷提高義務教育發展水平。大力推行城區學校、優質學校與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結對幫扶的做法,在開展校際扶助聯合體建設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省"千校扶千校"活動開展的契機,抓好校際扶助聯合體建設,認真謀劃,精心組織,大力推進,改善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全面促進農村學校辦學質量的提高,努力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首輪校際扶助聯合體試點工作以第九中學、東崗小學、金福園小學、田家炳小學、紅星小學為龍頭學校,分別與部分學校結對幫扶;顒又两,共有28位教師進行了聯合體內的崗位交流,上校級以上示范課78節,聽課教師達549人次,聽課、評課達183節,參加教師737人次,召開教師專題講座(報告)18場,參加教師796人次,安排研討展示課30節,參加教師173人,集體備課活動320多次,聯合體內教育教學交流活動有270多次。教師在區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73篇,教師論文獲區級以上獎勵343篇。各聯合體學校共向區申報立項課題40多個,如紅星小學的《基于教育敘事的反思性教學與教師專業成長研究》,齒輪小學的《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障礙及改良措施的研究》,**小學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等;田家炳小學聯合體邀請中科院心理研究所726項目研究中心王建、馬嚴君教授到田家炳小學舉辦國家級課題《中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與銜接》開題報告會。2009年3月,紅星小學聯合體的《網絡環境下學生閱讀習慣培養》申報成為廣東省67個重點德育課題之一。各聯合體注重加強交流與借鑒,創新工作方式,有效整合資源,聯合體試點工作成效明顯,受幫扶的學校進步明顯,原本辦學基礎較薄弱的龍歸中學、重陽中心小學、**小學、齒輪小學、至和湯鄧淑芳紀念學校、龍歸中心小學、鎮泰小學在學校管理、教學教研等方面加大對聯合體學校的幫扶力度,使受扶助學校在辦學理念、管理水平、教師素質和教育質量等方面有較大提高。新華小學、芙蓉山小學在新一輪的布局調整中分別并入東崗小學、金福園小學,增加了城區小學的優質學位。至和湯鄧淑芳紀念學校、龍歸中心小學、齒輪小學、鎮泰小學先后獲得"**區教學工作進步獎";龍歸中學、龍歸中心小學、**小學、重陽中心小學、至和湯鄧淑芳紀念學校先后被評為"**區教學工作先進單位"。"校際扶助聯合體"試點活動的開展,是**區實施城鄉教育均衡配置戰略的一種嘗試,有效縮小了校際間的差異,有力促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09年12月,**日報社、**電視臺、**電臺等多家媒體采訪報道了**區"校際扶助聯合體"試點工作的開展情況及所取得的成效。目前已開展了新一輪的校際扶助聯合體幫扶活動。
二是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制下的教育投入體制。加大農村基礎教育投入力度,加強教育經費使用監管力度,確保教育經費的歸位使用,讓教育發展"輕裝上陣"。區委、區政府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確保"兩個提高"、"三個增長"得到貫徹落實。近三年,教育財政撥款分別為12136萬元、14018萬元、1702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93%、15.51%、21.47%,全區財政經常性收入分別為13102萬元、15130萬元、183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1%、15.48%、20.95%,教育財政撥款增長率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率。近三年,生均教育經費分別為2856元、3179元、3768元;生均公用經費分別為506元、675元、965元;生均教育經費、生均公用經費均逐年增長。同時,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每年都在40%以上,這為全區教育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此外,我們倡導善舉,發動駐區單位、企業、各界熱心人士捐款助教,爭取上級支持,多渠道籌措創強經費。據統計,自啟動教育創強工作以來,我區共投入1.1億元用于改善辦學條件,全區教育綜合實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全區教育專用資金的使用做到四個"全部":城市教育費附加全部用于學校的基本建設及相關教育事業的開支;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補助總額按省核定的比例全部用于教育;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全部按時下撥學校;校舍維修改造資金全部到位。各種教育資金做到?顚S,沒有發生貪污、截留、克扣、挪用、擠占、抵頂各種教育資金的現象。
三是以義務教育階段規范化學校建設為標準,全面改善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近年來,我區按照省規范化學校的標準,結合"校舍安全工程",制定了《關于加快我區義務教育階段規范化學校建設的意見》,區財政投入資金7000多萬元,社會各界捐資1500多萬元,著力改善學校辦學條件:一是投入6000多萬元用于新建**中學的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樓,擴建、維修沐溪小學、江灣中心小學、龍歸中學等教學樓、生活用房和功能場室,擴大校園面積47600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積22234平方米;二是投入2500多萬元用于配置各中小學電腦室、電教室,多媒體教學平臺,安裝校園網,裝備初中理化生實驗室,補充教學儀器設備,安裝校園監控系統。投入1300多萬元改善龍歸鎮中小學的辦學條件,投資596萬元新建建筑面積為4205平方米的龍歸中學教學樓;投入800多萬元改善重陽鎮學校的辦學條件,投入1000多萬元改善西河鎮**中學的辦學條件,將該校改建為一所規范化的九年一貫制學校。省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由創強啟動前的3所增至目前的26所,到2012年,全區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達標率達到100%。
四是加強農村中小學校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大力實施"強師興教"工程,加強農村校長隊伍建設。堅持辦好每年一度的校長培訓班,邀請國內著名的名校長等教育名家來我區授課,并積極選派校長參加各級各類學習培訓,實施校長任期目標考核工作,還開展了**區"名校長"、"名教師"、"學科帶頭人"評選活動每學期舉行評優課、示范課、論文評比等教學教研活動,實施"傳、幫、帶",培養了一批有影響力和輻射能力的校長及教師。嚴把教師準入關,在向外公開招聘優秀教師的同時,充分利用我省實施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實行上崗退費的政策機遇,吸收和鼓勵優秀師范生到農村任職任教,提高農村教師整體素質。近三年來面向社會擇優招聘了134名教師,大部分安排在農村學校任教,優化了農村教師學科結構和年齡結構。建立了教師交流制度,把城鎮教師到農村支教納入職稱評定的條件之一,三年來,城區中小學先后有88位教師主動報名到鄉鎮農村學校開展為期一年以上的支教活動。同時也安排了141位農村中小學教師到城區各中小學進行教學交流。目前,全區學校有市級以上教育專家2人,市級以上的名校長6人,市級以上名教師15人,區級以上骨干教師205人。全區小學教師學歷100%達標,其中小學專任教師大專以上學歷達88.8%;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99.1%,其中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74.3%;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94.5%,其中研究生3人,占專任教師的1.8%。
五是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布局調整,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啟動創建省教育強區之前,我區有中小學58所(含教學點),布局分散,部分邊遠學校辦學規模小,功能場室不足,教學設施設備比較落后,專業教師相對薄弱,素質教育難以開展,均衡教育差距較大。(www.annahuzar.com)針對這一狀況,本著整合教育資源,方便學生就近讀書,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和從實際出發、先易后難的原則,制定了《**區中小學布局規劃(2007——2020年)》及《**區城區中小學布局規劃(2010——2015年)》及《**市**區義務教育布局調整和規范化學校建設規劃(2011-2020年)》,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落實**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布局調整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明確撤并學校及撤并時間、方法、步驟、責任,近年來,我們先后撤并了新華小學、芙蓉山小學、一棉小學、龍歸二中等28所學校(含教學點),使我區學校更好地適**市發展的需要,學校布局趨于合理。使均衡化教育有了較大的進步,得到了群眾和社會的認同。
六是加強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與教育公平的督導。制定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與教育公平的督導制度,每年組織由黨委牽頭,人大、政協參與的教育專項督查,重點強化對教育投入,資金撥付、使用、管理等情況的監督,扎實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解決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等專項檢查,并將督查結果向社會公布。區對實現教育目標任務好的鎮(街)進行適當獎勵,對不能如期實現目標任務的鎮(街)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
三、存在問題
1.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辦學條件還存在一些差距。
2.老城區人口逐年增多,住宅小區不斷興建,學位偏緊,城區部分學校存在大班額現象。
3.**城市西移,芙蓉新城開發,需新建一批學校。這些學校要按城市學校標準規劃、教育教學設施設備以城市學校標準配置,教育用地和教育投入都面臨較大困難。
4.新一輪的整合教育資源、學校布局調整工作面臨更大的壓力。
四、意見和建議
。ㄒ唬╇m然我區的房地產業不斷發展,小區、樓盤紛紛建起,但配套建學校的卻一所也沒有,市民入住新小區后,常為了孩子上學問題而煩惱。越來越多的城市'新移民'令我區義務教育階段壓力不斷增大,出現了部分城區學校大班額現象和入學難問題。因此,希望政府能夠盡早出臺相關文件,落實住宅小區配套學校建設。成片開發的住宅區,應做到配套學校與建設項目同時規劃、同時建設、同時交付使用;分期分批建設的開發區,要按城市規劃要求和標準留足中小學、幼兒園規劃用地,并由建設部門責成開發單位將配套建設學校資金存入市財政專戶,在開發建設面積達到住宅區總建筑面積的60%時,必須動工建設配套學校。未能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的零星分散住宅區,由規劃部門根據中小學校、幼兒園布局規劃統一安排建設用地,建設單位按建筑面積大小分擔配套學校建設費用,將資金上交市財政專戶儲存,統一管理,用于配套中小學校、幼兒園建設。同時,我們還要加大招生的透明度,預防開發商不建校,卻打著可以入讀名校的幌子賣房的現象的發生。
。ǘ榻鉀Q城市"新移民"子女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入學問題,減少"大班額"現象,減輕我區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招生壓力,擬在目前及未來幾年學生生源集中地新建4所學校,擴建2所學校,改建1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