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報告總結>調研報告>突出六個重點發展縣域經濟

    突出六個重點發展縣域經濟

    時間:2023-02-27 09:22:54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突出六個重點發展縣域經濟

    縣一級是宏觀與微觀、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的聯結點,縣域經濟是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在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改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加快推進小康社會進程中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縣域經濟的強弱直接決定著全市、全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速度。作為傳統農業大縣,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應立足實際,突出重點,大力發展“六種經濟”。
    一、狠抓項目建設,壯大工業經濟
    工業是縣域經濟的“火車頭”,也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實力的重要標志。工業不發展,就不可能進入發達經濟階段,也就談不上實現現代化。作為農區大縣,只有大力發展工業,加快工業化進程,才能逐步擺脫經濟實力不強、發展速度不快、發展后勁不足、財政基礎不穩的突出問題,才能加快縣域經濟整體發展步伐。
    縣作為經濟欠發達的農區大縣,人均耕地近3畝,農業稅占了全縣財政總收入的76.7。今年農業稅降低3個百分點,縣財政就減收3600萬,隨著今后兩年內農業稅逐步取消,面臨著辦公經費從哪里來,人員工資從哪里發的嚴峻形勢。僅僅靠農業,很難擺脫農業大縣,農民窮縣,財政弱縣的困境,只有發展壯大工業,才能實現富民強縣目標。為此,縣委、縣政府堅持把工業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下大力氣、花大功夫發展工業經濟,把領導力量向工業傾斜,把工作精力向工業集中,把工作重點向工業轉移,大力實施工業立縣、工業強縣戰略,真正讓工業在 發展中打頭陣、唱主角、挑大梁,為縣域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發展工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搞好項目建設,大項目大發展,小項目小發展,沒項目難發展。必須緊緊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以項目建設牽動工業經濟乃至整個縣域經濟的發展。今年以來,我們按照“一切經濟工作以經濟建設為重點,經濟建設以招商引資為重點,招商引資以工業項目為重點”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農產品資源、工業知名品牌、現有工業基礎,全力以赴上項目,成立了由縣四個班子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六個招商引資專業組,落實一把手親自抓、一套班子經常抓、一支隊伍專業抓的工作機制,做到“四個不動搖”,即發展工業堅持民營化的發展取向不動搖,堅持外向化的發展策略不動搖,堅持品牌化的發展重點不動搖,堅持園區化的發展模式不動搖。由于目標明確,思想統一,步調一致,今年 縣工業經濟運行呈現較好發展勢頭。今年上半年,全縣新上工業項目52個,總投資近億元。全縣限上工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44.8,實現利稅同比增長43.2,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60.4,增幅居全市前列,限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居全市前列,在崗職工人均月工資較上年同期增長14.6。
    二、優化發展環境,發展民營經濟
    實踐證明,凡是縣域經濟實力強的地方,都是民營經濟發展快的地方。要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就必須退國有進民有、退集體進個體,大膽地去挖掘民智,吸引民資,依靠民力,把發展的焦點放在民間,把市場主體定位于民營,壯大私營企業、培育個體大戶,使民營經濟搖風展旗,成為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主力軍。
    縣始終把民營經濟作為富民強縣的戰略舉措來抓,堅持“縣域經濟民營化”。一是放活。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規定》,放寬民營經濟的準入領域和準入條件,在政治上、政策上、輿論上給予鼓勵和支持,使民營經濟總量迅速膨脹,全縣民營企業達到700多家,個體工商戶達到2000多戶,成為解決就業、財政增收的重要支柱。二是改制。我們按照“積極穩妥,分步實施,分類指導,強力推進”的原則,打好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攻堅戰,取得了較好效果。全縣48家限上企業,大部分實行了股份制改造、分拆轉讓等改制,催生了一批民營企業,實現了企業轉換機制、職工轉變身份、企業增加效益、國家增加稅收的目的。 化工有限公司的前身是 縣化工總廠,在被 化工集團租賃以前,企業已是資不抵債,經營困難。通過租賃改制后,該集團當年就投資3000多萬元對現有工藝、設備進行了大規模、全方位的技術改造,完成了年產4萬噸合成氨生產線。今年以來,該集團又投資9600萬元新上了年產3萬噸甲醇、6000噸三聚氰胺項目。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可新增產值1.5億元,實現利稅4800萬元,將有力帶動全縣工業經濟的發展。三是支持。堅持對民營經濟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分,加大在土地使用、收費減免、技術創新、項目審批、工商登記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激活民間資本。我們出臺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十六條規定和十二條制度,嚴格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查處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行為,切實維護民營業主的合法權益,做到多支持、多幫助、多服務、多指導,少設卡、少指責、少收費,營造了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環境的改善,也吸引外地客商和本地商戶紛紛到 謀求發展。
    三、加快結構調整,做強特色經濟
    縣域經濟在一定意義講就是特色經濟。特色就是優勢,就是競爭力,就是生命力。必須立足縣情,發揮優勢,培育品牌,走好縣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規;穆纷。
    作為農村人口占80以上的農業大縣,縣域經濟的重要基礎是農業,主要特色也是農業。我們在加快工業化的進程中,始終堅持農業的基礎地位不動搖,堅持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培育特色。在鞏固壯大“全國 第一大縣”、“全省優良 第一大縣”等老特色的同時,發展壯大標準化農業、生態農業、品牌農業等新特色,使 成為全省第一個通過驗收命名的“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縣”。以豬沼糧、豬沼果、豬沼菜和林草牧沼綜合開發等為主的生態農業模式,得到國家農業部的高度重視和項目支持。 牌生豬和 牌花生制品等農副產品品牌,也成為內增收入、外增競爭力的優勢產品。
    縣除擁有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外,還有豐富的土地資源、河砂資源等優勢,我們充分挖掘這些資源,宣傳這些資源,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 縣的河砂每年實現稅費收入達500多萬元。發展縣域經濟還要學會無中生有尋找特色,要善于在資源之外做文章,重資源而不能唯資源,重傳統而不能唯傳統,重基礎而不能唯基礎,在這方面, 縣也在勇于探索,以堅持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努力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來。
    四、擴大對外開放,發展外向經濟
    縣域經濟也是開放經濟,無外不快、無外不活、無外不強。當前,我們聚集發展能量的根本出路就是“兩眼向外”,借助外力求發展。今年以來,特別是省、市、縣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工作會議之后, 縣從發展縣域經濟的新形勢和 的實際出發,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舉措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
    一是營造開放的思想。針對我縣部分干部群眾思想上長期存在的小農意識、封閉保守等落后觀念,縣委、縣政府深入實施了“換腦工程”,通過組織外出考察、召開縣域經濟發展動員大會、開展“解放思想、加快發展”大討論、邀請浙 同志到我縣作“解放思想”主題報告等形式,促進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使各級干部的發展意識、開放意識、服務意識、競爭意識明顯增強,你追我趕、加快發展的氛圍也日益濃厚。
    二是創造開放的環境。制訂了鼓勵外來投資的若干規定,重新修訂了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出臺了招商引資項目工作實施獎懲的意見和優化經濟環境的若干規定,并建立了行政服務中心、效能監察中心和會計核算中心,對駿馬化工 分廠等18家企業實行了第一批掛牌重點保護,嚴查“三亂”行為,使發展環境得到優化,外在形象進一步提升,全縣逐步形成了“重商、親商、優商、安商”的良好氛圍。
    三是發展外向型經濟。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使全縣上下進一步形成了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格局。今年上半年,全縣共引進建成和在建項目86個,投資規模較上年同期實現大幅度增長。此外,還有大批意向性項目正在聯系和洽談中。更為可喜的是,由于我們宣傳廣泛,政策優惠,廣大群眾也開始關心招商引資,積極提供線索、聯系項目,全民招商的局面正在形成。
    五、樹立經營理念,發展城鎮經濟
    城鎮化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是以城帶鄉、城鄉互動、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加快縣域城鎮建設,不僅能促進工業化、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還能有效啟動內需,縮小縣域經濟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必須把城鎮化作為優化城鄉結構、統籌城鄉發展、轉移農村勞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重大戰略來抓。
    在城市化建設上, 縣一方面出臺了戶籍改革政策,另一方面做好資本置換、經營城市這篇大文章,通過引入市場機制,變城市資產為經營城市資本,加速城市資產向經濟效益高、發展潛力大的產業及經營有方的經營者流動,不斷提高城鎮的承載能力,以城鎮建設帶動產業聚集和升級?h城建設上,我們以土地開發為突破口,實行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走好“以地建城、以地養城”的路子,激發了社會力量參與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積極性,也初步形成了以地生財、以財興城、以城興業的良性循環。幾年來,我們還累計投資近億元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實施各類實事工程40多件,使城市形象和功能明顯提升。在小城鎮建設上,我們堅持經濟立鎮,產業興鎮,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全面放寬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的限制,加快了各種產業、資金、人口向小城鎮轉移集中,促進了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小康村建設上,我們結合生態村治理、村莊歸并、土地整理等,形成了以 等一批具有 特色的生態型小康村建設模式。通過推進城鎮化進程,有力拉動了農村經濟發展,今年上半年,全縣農民來自非農產業的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50,農民人均現金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28.2。
    六、開發人力資源,發展勞務經濟
    目前,我們90以上的農村勞動力集中在縣域范圍內,勞務隊伍規模龐大。這筆資源如果開發利用得好,就是優勢、是財富,開發不好可能就是負擔、是包袱。無論是從關注民生的角度,還是發展縣域經濟的角度,都應當把發展勞務經濟當作一項產業認真抓好,這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近些年來, 縣委、縣政府堅持把勞務經濟作為一項大的產業來抓,納入各級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通過組織培訓,廣抓信息,搞好服務等措施,鼓勵、動員、引導農民定點、定向、有效外流,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更開闊了視野,增強了素質。近三年,我們組織外出務工人員達35萬人次,尤其是去年全縣外出務工人員達15萬人,增收近3億元。為鼓勵農民外出務工,我們還抓住輸出前、輸出中、輸出后三個關鍵環節實行“一條龍”服務,解除務工農民的后顧之憂。即:輸出前通過駐外“窗口”,掌握各地就業崗位、用工類型、薪資待遇等情況,選定廠家,派專人護送,監督簽訂用工合同,并做到“四不”:對用工單位了解不夠的不送,小型企業效益不好的不送,用工單位有克扣工資前科的不送,進廠不簽訂合法勞動合同的不送。輸出中,對輸送人員進行勞動技能、法律知識等培訓,建立勞務輸出登記卡,與用工單位簽訂用工合同,以法律的形式明確用工單位、輸出單位和務工人員三方責任。輸出后,通過駐外“窗口”進行常年跟蹤服務,解決務工人員在工作、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同時,我們還加強與外出務工人員的經常性聯系,在“放飛”的同時,實施“回歸”工程。鼓勵有一定積累、一技之長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興業。真正做到不但要走出去,而且要請回來,使返鄉興業人員成為帶動一方發展的“領頭雁”。
    總之,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也是各級黨委、政府面臨的重要任務。我們必須以更加強烈的歷史使命感,以敢于爭先、迎難而上、不甘落后的緊迫感,以夙興夜寐,心系事業的責任感,堅定信心,務實苦干,銳意進取,狠抓落實,加速縣域經濟的騰飛,為全面加快小康社會進程做出積極的貢獻

    【突出六個重點發展縣域經濟】相關文章:

    積極應對入世挑戰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明確六個重點08-15

    積極應對入世挑戰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 明確六個重點02-24

    談談縣域的經濟發展08-05

    突出工作重點 推進全市工貿經濟快速發展02-24

    如何加快縣域經濟發展02-24

    縣域勞務經濟發展調查02-24

    發展縣域經濟情況匯報02-24

    縣域勞務經濟發展調查08-15

    縣域經濟如何在競爭中發展08-15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