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揚生態農業優勢走特色產業之路
興化是農業大市,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致力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當前,在全黨全社會強調科學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們更加深切地認識到,發展生態農業對建設現代農業的極端重要性,F在可以這么說,對一個地區而言,生態是基礎、是品牌、是發展、是后勁,而這些在農業上則表現得更突出、更直接。下面,主要結合興化實際,在這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討。
一、發展生態農業是興化建設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
眾所周知,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F代化不管搞到什么程度,都不能丟掉這個基礎。興化位于江蘇里下河地區腹部,有著2393平方公里的面積,155萬人口,其中農業人口達133萬之多。作為歷史上的農業大市,其優勢和特色一直是較為明顯的。多年來,我們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實踐加快做強農業,建設現代農業。2002年我市被認定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和江蘇省生態農業示范縣后,我們進一步堅定了揚生態農業優勢,走特色產業之路,切實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已有的實踐、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都充分表明,興化農業要不斷突破,發展生態農業是必然選擇。只有發展生態農業,才能進一步彰顯興化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興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生態環境好,農業資源豐富。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縱橫,雨量充沛,195萬畝耕地基本上是“噸糧田”,可以說是一個天然的米糧倉。好的生態資源是我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基礎。而用好資源優勢,必須處理好利用與保護的關系,F實生活中,因農業資源的過度開發,而造成對環境的破壞不乏其例,F在有人提出,生態農業是農業發展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相統一的最佳載體,要更加重視發展生態農業。我們從興化的實踐看也確實如此。就興化生態環境的保護而言,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而言,水是首要的。水是興化之魂、興化之本。興化的水域面積占區域面積的三分之一。因此,我們在建設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的過程中,圍繞營造“藍天、碧水、綠色、清靜”的生態環境,始終堅持不懈地把護水、治水、養水擺在突出位置,由此夯實生態農業的發展基礎。我們從這一理念出發,注重農業結構調整觀念的轉變、路子的探索。比如在處理發展市場農業、效益農業與生態農業的關系上,我們尊重市場農業、效益農業是農業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但是離開了生態環境的保護是不行的。圍繞市場需求什么種什么,什么賺錢種什么之外,還要加上一條,生態保護是前提。只有有利于農業資源的永續利用、長期得利,才是我們所追求的現代農業。所以這幾年,我們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對有損于生態環境的事,即使能取得一時的效益,也絕不容許干。比如在水產業養殖上,對滯澇區、行洪區進行嚴格控制,確保行洪滯澇的需要、水質的凈化;對那些宜林的濕地,積極發展人工濕地林,防止圖一時之利,造成對整體環境的破壞,F在興化的整個生態環境好,水環境的保護功不可沒。據省、市部門檢測認定,興化農田灌溉水質量和土壤質量達到AA級環境質量指標,地面水水質均達到國家Ⅲ類水標準。依托豐富的水資源,興化農業始終保持了較好的優勢,得到了繁榮發展。糧食、棉花、油料等農產品常年產量在110萬噸、1.5萬噸、3.5萬噸,均居全國前列,水產品總量已連續13年居江蘇淡水養殖之冠。只有發展生態農業,才能進一步提升興化農業的發展水平。當前,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之一,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日益得到人們關注和重視,綠色食品倍受青睞。受其影響,在國際國內農產品市場競爭中,綠色安全成為籌碼,“綠色壁壘”日趨嚴格。從興化農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看,最走俏的是具有生態品牌的農產品。興化蟹田大米、紅膏牌大閘蟹、興化大青蝦供不應求的旺銷,充分表明了生態農產品強大的競爭優勢。興化蟹田大米生產采取稻漁共作模式,無污染,口感好。全市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6000萬公斤,市場價格比一般稻米高出20%以上,F在農民自己吃的是蟹田大米,客人來興化帶走的是蟹田大米,蟹田大米已在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建立了穩固的銷售渠道,行情日益火曝;钌氖聦嵏嬖V我們,新一輪農業發展的競爭是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為主要特征的。面對新的競爭,我們要戰勝挑戰,抓住機遇,提升農業發展水平,必然是要加快發展生態農業、綠色食品。近幾年來,我市根據資源特點,著力優化農業結構的布局,已初步形成了“東部特種種養、南部生態工業、中西部蔬菜、北部水產
【揚生態農業優勢走特色產業之路】相關文章:
特色產業調研報告12-12
舉生命教育之旗,走特色發展之路08-18
趾高氣揚造句08-19
趾高氣揚造句08-23
生態農業基本情況總結08-24
生態農業項目計劃書08-17
生態農業自查報告02-14
先抑后揚的作文04-21
先抑后揚作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