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圍繞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目標 建設農村五大產業體系
濟寧市現轄12個縣市區和濟寧、曲阜2個新區,153個鄉鎮(辦),6513個行政村(居),耕地780萬畝,總人80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70萬人。2004年,預計全市完成GDP1080億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農業增加值155.5億元,按可比價格,同比增長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648元,增長14.8%。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指示要求,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加快農村小康社會建設進程,從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作出了“關于培育壯大五大產業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大決策部署,決定從2003年起,用三年左右時間,在全市實施以培育壯大畜禽、林果、瓜菜、優質專用糧棉油和勞務經濟為主的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通過龍頭帶動,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培植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2004年是我市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的第二年,全市各級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1號文件精神,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重點,明確主攻方向,把握關鍵環節,狠抓措施落實,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五大產業體系建設收入成為全市農民收入最重要的增長點。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直接來自五大產業的達到2264.9元,占62.1%;增加351.9元,對農民人均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4.9%。
一是瓜菜和優質專用糧棉油產業結構進一步調優。全市優質專用小麥面積達到250萬畝,占小麥種植面積的68%;農作物糧經種植比由上年的58∶42調整到55∶45。以瓜菜、棉花、花生為主的經濟作物面積達到645.9萬畝,同比增加33.1萬畝,其中瓜菜382萬畝,比上年增加34萬畝;棉花154.4萬畝,增加5.1萬畝。二是林牧漁業快速發展。林果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年完成造林65萬畝,同比增加30萬畝,增長85.7%。其中經濟林15萬畝,速生豐產林41萬畝,林業育苗15.3萬畝,水果產量21萬噸,同比增長15.8%,林木覆蓋率達到22%,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畜牧養殖實現新的發展。全市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74.9萬噸、50.6萬噸和5.7萬噸,同比增長分別為10.5%、5%和22.3%。漁業快速發展。全市養殖面積達到64.3萬畝,水產品產量達到26.6萬噸,同比增長分別為16.1%和36.6%。三是農村勞務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到2004年底,全市轉移到二三產業的農村勞動力達到146萬人,新增26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的43%。其中縣外輸出72.4萬人,增加13.6萬人,年創勞務收入50億元。
圍繞加快推進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工作中著力加強了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钊胪七M農業結構調整,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在認真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從我市實際出發,堅定不移地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千方百計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
一是搞好區域布局結構調整。按照自然資源、傳統優勢和市場需求,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優化配置資源,逐步形成農產品優勢產區和主導產業。全市初步形成了東部山區果、牧、油,中部平原糧、菜、牧,北西部平原糧、棉、林、牧和南部濱湖稻、菜、漁四個農業經濟區域。按照區域布局,確立主導產業,依托龍頭企業和專業市場,實行集約化、規;l展。泗水縣針對山區特點確立了“南北山區抓林果,泗河沿岸抓瓜菜,全縣上下抓畜牧,一年四季抓勞務”的結構調整布局結構。
二是搞好產業結構調整。選準農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著力延伸拉長畜禽、林果、瓜菜、優質專用糧棉油產業鏈,實行重點培育,通過市場引導和龍頭帶動,促進主導產業快速膨脹,逐步形成區域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產業帶,帶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目前,全市在種植業形成了以金鄉為中心的100萬畝大蒜基地,以魚臺為中心的30萬畝圓蔥基地,以泗水為中心的15萬畝優質西瓜基地,以任城為中心的3萬畝甜葉菊基地,以鄒城為主的10萬畝土豆、150萬平方米食用菌種植基地,以曲阜、泗水為中心的6萬畝中藥材和以微山、梁山為中心的5萬畝蘆筍特色種植基地;在
【圍繞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目標 建設農村五大產業體系 】相關文章:
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加快推進“三化一轉移”08-17
落實糧食增產行動情況報告08-23
農村綜合管理服務信息體系建設情況08-24
關于農民增收減負的幾點想法08-17
農民增收調查報告04-30
關于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調查報告08-17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調查報告08-24
農民增收工作匯報材料08-17
農民增收情況調研報告(精選8篇)12-24
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工作調查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