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報告總結>工作匯報>突出重點扎實推進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突出重點扎實推進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時間:2023-02-24 15:39:04 工作匯報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突出重點扎實推進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在全縣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這次全縣農村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和縣委十二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認真總結“十五”期間我縣農業和農村工作,研究部署“十一五”期間和今年全縣新農村建設工作任務。下面,我主要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總結經驗,分析利弊,堅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信心
                                  “十五”期間我縣的農業和農村工作,呈現出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農村經濟發展登上新臺階。農業總產值實現11.2億元,比上年增長12.1%,比“九五”期末增長近1倍;糧食總產實現6.5億斤,比上年增長4.8%,比“九五”期末增長58.5%;畜牧業產值實現2.5億元,比上增長25%,比“九五”期末增長1.8倍,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2.3%;農村人均純收入實現4449元,比上年增長5.9%,比“九五”期末增長94.3%。
                                  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了新格局。以“綠豐”集團為龍頭,全縣A級綠色優質稻面積發展到40萬畝,比上年增長33%,比“九五”期末增長60%;以畜產品加工企業和大鵝孵化企業為龍頭,黃牛、大鵝發展到4.8萬頭、180萬只,分別比上年增長14.3%、80%,比“九五”期末分別增長了3倍、8倍;以存明、忠輝等木制品深加工企業為龍頭,累計完成造林面積29.6萬畝,比上年增長85.7%,比“九五”期末增長2倍;以哈中藥六廠為龍頭,中藥材種植面積發展到1.2萬畝,比上年增長20%,比“九五”期末增長4倍。
                                  新農村建設工作邁出堅實一步。借助省、市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的契機,2005年共投入新農村試點建設資金1634萬元,其中省、市投1234萬元,縣投400萬元,完成了8個村建設任務。硬化道路22.3公里,67142.8平方米;安裝路燈109盞;建村級畜牧服務站8個,購買畜牧醫療器材8套;建村衛生所6個,360平方米,購買醫療器材6套;扶貧牛386頭、貉225組、鵝雛18萬只;為8個村20個自然屯購置了村村通廣播設備;水泥板護砌邊溝13950延長米,更換石棉瓦柵欄13950延長米。
                                  農業新技術推廣取得新成果。全縣共推廣節水灌溉、大中棚育秧、大豆壟三栽培、水稻超稀植等新技術38項,面積80萬畝,新技術推廣比“九五”期末增加13項,面積增加30萬畝?萍荚谵r業生產中的貢獻率由“九五”期末的37%提高到44%。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新成效。全縣累計投入1.4億元,完成大小農田水利工程287項,比“九五”期末增加投入6000萬元,新建工程110項。鞏固擴大了“普九”成果,中小學生輟學率分別控制在1.57%、0.58%,改造中小學危房面積1.16萬平方米;有線電視光纜鋪設實現了村村通,入戶率達到38%;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100%;程控電話入戶率達到了70%;打井村屯的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0%。
                                  農村改革實現新進展。深入推進免征農業稅及各項配套改革,精簡鄉鎮行政和事業人員615人。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2005年兌現“兩補”資金2163萬元。農村新型合作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各類專業協會和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21個。
                                  盡管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集中體現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欠帳較多,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少,產業化層次低;服務體系建設滯后,優質服務面狹窄;農民素質偏低,科學種田意識差;“一事一議”困難較大,農村公益事業建設遲緩等等。
                                  在總結經驗,分析問題的同時,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縣新農村建設正處在歷史上的最佳機遇期,條件極為有利。一是生態環境優美,自然條件優越,具備建設生態型新農村的良好條件。二是通過推進“稻、牧、林、藥”四大產業,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發展潛力巨大,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三是中央和省、市加大新農村建設投入力度,為我縣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四是縣委、縣政府決心大,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熱情高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氛圍空前濃厚。五是借助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的契機,為建設新農村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其做法得到了省、市領導的肯定和前來參觀考察兄弟市縣的好評。面對良好的發展機遇和我們自身的有利條件,全縣各級干部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進一步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搶抓機遇,奮力工作,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昂揚拼搏斗志,全力做好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
                                  二、突出重點,乘勢而上,全力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
                                  2006年我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針,以縣委關于《關于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意見》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打造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實施新政策、培育新農民、優化新環境”為目標,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全面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提高農村生產力、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努力把我縣農村建設成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2006年我縣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是:重點實施“168”工程。即,推進新農村試點鎮1個(濃河鎮),面上重點工作10項;建設通鄉通村公路6條;完成省市確定的新農村試點村8個、第三批省市確定的扶貧開發試點村8個和第二批8個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提檔升級的建設任務。
                                  1、省、市確定的新農村建設1個典型示范鎮(濃河鎮)的主要建設任務是,完成鎮內主次干道硬化12條,4000延長米和商服綜合樓、政府辦公樓置換工程建設;完成鎮內二期排水工程1260延長米;自來水入戶率達到80%,實現美化、亮化、香化、凈化。
                                  2、6條通鄉通村公路分別是:烏祥路32.7公里,大通河路8.9公里,烏拉渾旅游路12.6公里;樺樹村至大興村6.6公里,通河鎮至城西村0.9公里,通河鎮至城鄉村1.2公里。
                                  3、省、市確定的新農村建設8個典型示范村為大林子村、城西村、富強村、小古洞村、紅旗村、柞樹村、三合村、四馬村具體建設任務,按照上級要求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建設任務。
                                  4、第三批省市確定扶貧開發的8個重點村為解放村、水田村、紅旗村、青山村、大興村、老站村、向陽村、二道河子村,具體建設任務:每個村硬化道路2公里,每個村建1處畜牧服務站和衛生所,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0%,有線電線入戶率達到80%。
                                  5、第二批省、市扶貧開發8個重點村也就是濃河村、民生村、和平村、樺樹村、建興村、永樂村、依山村、西北河村,提檔升級的主要建設任務,主是重點在環境整治和綠化、香化、美化上下功夫。
                                  6、面上10項重點工作:①完成中小學D級危房16所(其中,中學2所,小學14所),面積8428平方米;②擴建縣衛生院,新建1所鄉鎮衛生院;新建8個村級衛生所,逐步實現村級衛生所達標;③農村有線電視和程控電話入戶率分別達到40%和75%;④綠化村屯27個,徹底消滅光腚村屯,新建生態園林村10個;⑤村屯基本消滅“三大堆”(糞堆、柴草堆、垃圾堆),達到凈化標準;⑥完成城鎮建筑工程18項,面積18萬平方米。農村住宅磚瓦化率達到66%;⑦新打人畜飲水井20眼,解決20個村屯飲水難問題;⑧新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6200人,實現勞務收入2840萬元;⑨農村經紀人隊伍發展到450人,專業協會發展到25個;⑩農村低保人數達到2200人,農村大病救助達到311人。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起步年和開局年,要完成上述任務指標,必須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產業化進程,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一是繼續推進以“稻、牧、林、藥”為主的四大產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圍繞“綠豐”龍頭企業,全縣綠色優質稻面積發展到45萬畝,培育萬畝基地8處,連結農戶2.5萬戶。圍繞畜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和孵化企業,黃牛發展到5.2萬頭,大鵝穩定在200萬只。圍繞存明、忠輝等木業企業,全縣林木基地發展到10處,面積1.5萬畝。圍繞哈中藥六廠,中藥材種植發展到1.5萬畝。同時大力發展以經濟作物和特色養殖為重點的多種經營生產,烤煙發展到4000畝,“兩瓜”發展到1萬畝,蔬菜發展到2.5萬畝,經濟作物面積達到8.5萬畝,試種萬壽菊1500畝,食用菌發展到1000萬袋,特色動物養殖發展5.5萬頭(只)。二是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拓寬農民增收空間。加快建設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教育培訓新機制,充分發揮農村中小學校和社會辦學的陣地作用,采取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訂單培訓和用工單位崗前培訓相結合的辦法,提高農民的就業能力?h勞轉辦由臨時機構改為獨立常設機構,各鄉鎮也抽調專人,單設勞轉辦,為發揮其對農民工進城的管理、維權和服務作用,重點解決好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等侵權行為,全力營造農民工由農民變市民的良好環境。今年新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6200人,實現勞務收入2840萬元。三是借助招商引資,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圍繞資源優勢,全力開展項目招商、資源招商、政策招商、環境招商的辦法,大上農副產品加工業。每個鄉鎮至少新上1個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積極拓展農業外部增收渠道。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拉長產業鏈條,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實現農村人均純收入增長5%以上,為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增強農業發展后勁。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上,一是打抗旱補水大小井80眼,建臨時泵站30處,啟動全縣補水井1.12萬眼,確保全縣60萬畝水田正常用水。二是完成濃河鎮新建堤防7.6公里,東部澇區堤防達標一期工程42.3公里。三是爭取二甲溝水庫立項;清淤整修農田水利工程3條,15公里;維修各類水利工程8處;新建水利工程2處。在農機化建設上,新組建農機合作社1個,農機專業協會8個,農機化綜合作業面積達到80萬畝,秋整地面積達到40萬畝。在農技推廣上,重點推廣大豆行間覆膜和深窄密、專用玉米通透栽培和大壟覆膜、水稻新基質育苗、大棚育苗和缽體旱育超稀植等10項先進技術,推廣面積達到80萬畝,大棚育苗達到70%。在良種良法上,深入實施良種化工程,全縣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6%以上。在農業標準化建設上,嚴格執行省市標準化規程,種植業標準化面積達到50萬畝,養殖業標準化普及率達到50%以上。在水產養殖業上,精養和馴化養魚面積分別達到4.5萬畝和2.5萬畝。通過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要重點抓好“五個加快”。一是加快農村公路建設。交通部門要認真搞好3條通鄉公路和3條通村公路的勘查設計,最大限度地爭取上級部門的資金扶持,高質量全面完成通鄉公路54.2公里,通村公路8.9公里的建設任務。二是加快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農委、水務局、扶貧辦要認真抓好全縣20個村屯自來水入戶工程的規劃設計,按標準、按時限完成管網入戶任務。三是加快農村住房建設。各鄉鎮要積極配合縣建設局,認真搞好農戶新建住宅的調查摸底工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鼓勵引導農戶按照新農村住宅設計圖紙建設安全節能型住宅?h信用聯社要積極爭取貸款規模,妥善開展新建住宅貸款業務,力爭農村磚瓦化率達到66%以上。四是加快農村能源建設。要積極推廣沼氣、秸稈氣化、太陽能、風氣等清潔能源,重點加快戶用沼氣建設。無論是新農村試點村還是提檔升級的村,每個村都要發展5戶沼氣利用示范戶。五是加快環境整治建設。2006年是我縣村容村貌環境整治年。各鄉鎮、村要采取多種形式,大力開展綠化、美化、凈化、香化活動,以消滅糞堆、柴草堆、垃圾堆為重點,徹底解決村屯臟、亂、差問題。在農村社會事業建設上,突出抓好三個發展。一是發展農村教育事業。以優化資源配置、建設寄宿制學校、適度集中辦學為突破口,全面完成16農村中小學校D級危房改造任務,徹底改善辦學條件。鞏固“普九”成果,發展職業教育,培養農村適用人才,構建農村助學長效保障機制。二是發展農村衛生事業。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加強以新建1個鄉鎮衛生院,8個村級衛生所為重點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救助體系,確保完成農村低保2200人、大病救助311人的目標。三是發展農村文化體育事業。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要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有活動場所、健身器材和圖書閱覽室。要大力開展文化下鄉活動,積極組織群眾開展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文體活動,樹立文明新風。
                                  (四)加強基層組織和民主政治建設,樹立文明村風,培育社會主義新型農民。農村基層組織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凝聚力、戰斗力、影響力和號召力尤為重要。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上,要結合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把鄉村基層五好班子創建活動納入新農村建設內容,把帶頭致富能力強、奉獻意識強、公道正派的群眾發展為黨員,培養成干部;把勇于創業、帶民創業的黨員干部,培養成帶頭發展和致富群眾的主心骨,使農村黨員真正成為引領發展、帶頭致富、倡導文明的實踐者和推動者。在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上,各鄉鎮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基層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不斷激發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堅持村務、財務公開等公開辦事制度,保證基層群眾依法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規范“一事一議”程序,完善議事內容,提高民主管理能力。在精神文明建設上,積極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文明村鎮”等創建活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改變農村生活陋習。正確處理農村矛盾,建立基層化解矛盾機制,努力營造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穩定社會環境。切實加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利用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大力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農民。
                                  (五)深化農村改革,激活發展動力,保持農村社會穩定。加快農村體制和機制創新,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動力源泉和體制保障。今年全縣要重點推進六項改革。一是深化鄉鎮機構改革。進一步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切實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為農戶和各類經濟主體提供示范引導、政策服務、維護合法權益和優化發展環境上來,加快建立服務型政府。創新運行機制,分類推進鄉鎮事業單位改革,強化公益性事業單位服務功能,提高經營性事業單位自我發展能力。二是深化縣鄉財政管理和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鄉財鄉用縣監管和村財民理鄉代管的管理方式,挖掘鄉村自身潛力,加大債務化解力度,確;鶎诱䴔嗪徒M織正常運轉。繼續完善各級政府責任明確、財政分級投入、經費穩定增長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嚴格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三是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骨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快推進非骨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吸引糧食主銷區工商資本參與企業資產重組,盤活企業存量資產,提高經濟效益。四是深化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和征地制度改革。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構的雙層經營體制,建立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積極穩妥地推進經營權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征地制度改革,落實補償政策,搞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安置和社會保障。五是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加快組建以縣為單位統一法人社和農村合作銀行,完善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改善資產運行質量。大力培育小額貸款組織,引導農民規范發展資金互助組織。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范圍,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六是深化農村合作制度改革。加快發展專業協會、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并在稅收和信貸上予以扶持。今年全縣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必保發展到25個以上。
                                  三、精心組織,全面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任務順利完成
                                  要實現新農村建設的良好開局,關鍵在于加強領導,狠抓工作落實。一是加強領導,成立組織。為切實加強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組織領導,縣委、縣政府成立由主要領導為組長、各有關部門參加的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委,統一協調指導新農村建設工作。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班子,要由主要領導親自抓,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確保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二是廣泛宣傳,深入動員。新農村建設不僅是各級黨委政府的中心任務,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縣、鄉、村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主要內容、目標要求以及具體措施,力爭達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同時,開辟專題專欄,及時報道新農村建設的好思路、好經驗、好典型,努力在全社會形成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干部創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輿論氛圍。通過大張旗鼓地宣傳,使廣大農民真正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建設自己的家園,每個人都有應盡的義務,每個人都愿意為新農村建設獻計出力,進而把建設新農村的這項任務變成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加快全縣新農村的建設進程。三是明確責任,包扶到位。新農村建設工作是當前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黨委、政府和縣直包扶部門的主要領導是新農村建設的第一責任人,要按照新農村建設的任務指標,明確工作任務,落實包扶責任,吃住在村屯,工作在第一線,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實落靠。既要突出省、市確定扶持的16個重點村和典型示范村,又要兼顧面上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工作,創新上下齊動,點面結合的工作新機制。建立縣領導包鄉鎮、縣直部門包村屯的包保責任制?h直部門要在縣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一協調下,明確包保任務,落實包保責任人,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不搞形式主義,不搞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建立項目責任追究制,無論是重點村的建設項目,還是面上村的建設項目,每個項目都要明確專人負責,落實到人頭,對工作不到位、進展慢、成效不明顯群眾不滿意的,及時給予督促整改,并實行責任追究制,確保按時限完成新農村建設任務。四是政策傾斜,多元投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重大,任務繁重,要用好、用足、用活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優化新農村建設的發展環境。在政策扶持上,凡涉及新農村建設收費的,原則上能減則減,能免則免。在新農村建設資金投入上,一是積極向上爭取國家和省、市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資金,取得上級部門最大支持;二是加大政府對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對農村公益事業、公共設施和基礎建設予以支持;三是全面開展農村住房、農機購置、耐用消費品等消費貸款業務,對新建住房采用社會主義新農村統一設計的住房標準,縣里將給予適當獎勵;四是鼓勵引導吸納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參與新農村的建設和管理,提高全社會關心、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責任感;五是積極引導農民增加投入,進一步完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獎勵制度,調動農民投工投勞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五是勤查猛促,跟蹤問效。新農村建設是2006年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嚴肅的政治任務,縣委、縣政府將把新農村建設工作納入考核各級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并作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對工作突出,任務完成好的鄉鎮和科局領導給予適當獎勵,對工作不負責的領導干部給予通報批評或降職使用。為此,縣新農村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強化督辦檢查力度,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反饋情況,確保新農村建設工作按時限、按標準順利完成。
                                  同志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農業和農村的一場深刻變革,任務艱巨,意義重大而深遠。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搶抓機遇,拚搏進取,為全面完成今年我縣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任務而努力奮斗!

    【突出重點扎實推進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相關文章: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08-16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論文08-16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08-16

    真抓實干,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08-17

    建設新農村重在扎實推進08-12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步伐匯報材料08-12

    扎扎實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08-15

    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08-18

    科學領導 統籌規劃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08-12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