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市關工委在全國表彰大會上的工作匯報
**市地處福建東南沿海,面對金門、臺灣,是全國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改革開放以來,**市是福建省經濟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經濟總量連續多年居全省首位、全國地級市前列。**市委、市政府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尤其重視和關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長。1988年12月成立關心下一代協會,1993年4月更名改建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十多年來,特別是近五年來,全市各級關工委和廣大老同志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8號文件精神,以及中國關工委和福建省關工委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立足本地實際,積極探索創新,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做了一些好事、實事,摸索積累了一點經驗。概括地說,主要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注重在“創”字上下功夫。
首先是創造良好工作環境。一是積極主動爭取黨政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就是積極主動服務中心,積極主動請示匯報,積極主動提出建議和意見,積極主動上報工作計劃和安排,積極主動請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積極主動邀請黨政領導參加重要會議和活動;二是大力宣傳貫徹市委的決定和要求,就是宣傳落實市委提出的要明確“誰支持誰”(關心下一代本來就是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關工委老同志的工作是對黨政領導的支持和幫助)和“三納入、四同時”(即把關心下一代工作納入黨委的議事日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納入黨建檢查考核的內容;同時部署,同時檢查,同時總結,同時評比獎勵)的要求,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識,因而各級黨委政府對關工委工作基本做到了“有求必應”,提供了人員編制、活動經費和必要的工作條件;三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擺在配角的位置上,與有關部門凡事多通氣、多協商,多在配合補充上做工作,做到相互尊重、關系融洽、形成合力;四是凝聚各方人才,包括地方和軍隊的“五老”、民主黨派、民營企業家和海外鄉親,努力營造相互關心、和諧協調、熱情奉獻的良好工作氛圍。
第二是創建好班子好隊伍。主要做到四抓:一抓拓展組織。大力推動原來較為薄弱的機關、企事業和中小學建立關心下一代工作組織,使全市關工委達到3234個,形成了從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社區)到機關、學校、企事業(包括部分民營企業和民辦學校)較為完善的組織網絡。二抓調整充實。結合機構改革、領導班子換屆、行政區劃變動和社區整合,及時調整充實領導班子和骨干隊伍,尤其是重視選好配強 “領頭人”,特別是中央8號文件出臺后,我們主動請各級黨政領導出面,動員剛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或退二線,有各方面專長、熱心關心下一代事業、身體條件較好的“五老”人員參加關工委組織。三抓學習培訓。建立健全了一套切實可行的學習、培訓、例會制度,不斷提高領導班子和骨干隊伍的思想水平及工作能力。四抓基層創“五好”。從2001年開始,我們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基層關工委創“五好”活動(即領導班子建設好、骨干隊伍建設好、制度健全執行好、活動經常效果好、探索創新成果好),至去年底,全市已有38.9%的基層關工委達到“五好”,有效地促進了全市基層關工委各項工作的開展,尤其對班子、隊伍建設推動很大。
第三是創新工作特色。我們充分考慮到關工委組織的性質特點,要求各級關工委要擺正關系,找準位置,做到工作到位不越位,配合補充不包辦,積極建議,甘于奉獻;要求老同志自愿量力,就地就近,發揮所長,勞逸適度,從實際出發,每年突出辦好一兩件或幾件實事,多辦一些“雪中送炭”的好事。在發揮老同志“五大優勢”方面,我們從**的實際出發,找準四個切入點:
一是充分挖掘利用本地豐富的“鄉土教材”,深入開展以愛國主義為重點的主旋律教育。如2000年以來,針對香港、澳門相繼回歸祖國,國務院發表《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和最近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之機,我們從**與臺灣特殊的地緣、血緣和人文關系的實際出發,在全市青少年中廣泛開展“臺灣寶島在我心中”的系列宣傳教育,讓他們懂得如何為海峽兩岸人民交往和祖國統一大業作貢獻。鑒于民族英雄鄭成功、愛國將領施瑯和抗倭名將俞大猷都是**人,每年清明節前后,除各地關工委組織青少年祭掃革命烈士墓等活動外,市關工委還配合市教育局組織祭掃、征文、演講等活動,緬懷民族英雄的歷史功績和無數先烈為革命流血犧牲的光輝業績,激發青少年學生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自覺性。
二是充分發揮著名僑鄉經濟比較發達優勢,廣泛發動捐資辦學、助學。**有700多萬僑、港、澳同胞和900多萬祖籍**的臺胞,他們愛國、愛鄉,關心家鄉事業。十多年來,各級關工委廣大老同志發揮其影響和威望,通過親朋好友、老上下級、同學、同鄉、師生等關系,配合有關部門發動海外鄉親和社會各界捐資近8億元,其中關工委老同志為主發動的近3億元,新建各類樓堂、校舍千余幢;參與建立教育基金752個,基金達2億多元;捐資7300多萬元,資助大中小學貧困生25萬多人次。其中近五年來捐資4284.4萬元資助貧困生178581人次。晉江市龍湖鎮關工委主任洪元騰多次自費到海外募集2000多萬元,石獅市寶蓋鎮侖后村關工委老同志先后5次自費組團赴菲律賓爭取僑親捐資1600多萬元,為家鄉辦學貢獻力量。**市關工委副主任、原閩僑信托投資公司董事長何澤坤同志,連續五年捐其應得50萬元,資助了一大批貧困生。南安市金淘鎮關工委名譽主任黃種波連續4年共捐28.5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38人次。還有一位殘疾人連續5年每年捐其謀生余款5000元,以及不留名的陌生人到市關工委辦公室捐贈1萬元助學金的感人事例,舉不勝舉。我們不僅資助本地貧困生,而且熱心資助外來工貧困子女和部分外省市貧困生;不僅從財力上資助,而且通過書信往來、登門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進行跟蹤教育,鼓勵他們自強不息、奮發向上。
三是充分發揮老同志“五大優勢”,滿腔熱情地幫教失足青少年。主要是正面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央8號文件精神,教育青少年學法、知法、守法。對于那些“大法不犯、小犯不斷”或有不良行為或父母離異等特殊家庭的青少年,我們則發動基層關工委深入進行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定人跟蹤教育幫助;對已失足正在服刑的青少年,則組織老同志幫教員深入到大墻內開展面對面探訪和幫教;刑滿釋放后,繼續跟蹤教育,并盡可能地幫助他們物色對象、組建家庭和解決就業等。晉江市龍湖鎮關工委委員許澤坤先后收留58名“兩勞”釋放人員到自辦廠就業,并幫助其中18人物色對象組建了家庭;莅部h關工委與縣法院少年庭簽訂協議書,參與對少年犯的審前調查、審中參與和判后跟蹤幫教,被省高院譽為“獨創”。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全市各級關工委共幫助失足或有不良行為的青少年12672人次,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進步。
四是配合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選派校外輔導員、師風師德督導員以及老少結對等形式,配合參與抓兩頭:一頭抓青年教師的師風師德教育;另一頭抓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同時,配合有關部門抓好家教工作,建立家校聯系制度,在市關工委網站開設“家庭與學校教育論壇”等,促使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
以上是我市關工委工作的部分情況,我們所做的一點一滴工作,都是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添磚加瓦。我們將以這一次會議為新的起點,通過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動員更多的“五老”積極參與,不斷探索、創新思路,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中央8號文件精神,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多做好事,為全面實現小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多作貢獻。
【地市關工委在全國表彰大會上的工作匯報】相關文章:
關工委工作匯報07-21
在區直機關工委紀念建黨周年暨“七一”表彰大會上的講話08-15
中學關工委工作匯報08-23
關工委工作匯報材料08-16
鎮關工委工作匯報08-24
學校關工委工作匯報07-23
學校關工委工作匯報03-10
學校關工委工作匯報【熱門】10-29
學校關工委工作匯報材料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