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鄉奶牛業發展匯報材料
2000年以來,我們按照省委“主副換位”、市委“農轉牧”發展戰略,在“畜牧立縣”方針指導下,堅持“以牧立鄉、以牛致富”的鄉域經濟發展思路,強力推進全鄉奶牛業上規模、上水平、增效益。2004年,全鄉奶牛存欄18060頭,比2000年增長8.3倍;交售鮮奶2.5萬噸,比2000年增長7.4倍,成為全縣奶牛存欄和鮮奶產量第一鄉,奶牛業成為強鄉富民的主導產業。一、在奶牛業發展中,我們突出抓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搶抓機遇,建站促發展
我們大造輿論,在全鄉上下形成“支持伊利、發展自己”的輿論氛圍。經給農戶算效益帳,群眾熱情高漲起來了。群眾認識了,鄉政府主要領導便天天跑企業,講明我們所處的環境,具備的優勢,發展的空間,我們的誠意深深打動了企業,當年就為我們鄉建了3個標準化奶站。目前企業投資900萬元,在全鄉共建標準化奶站15個。但奶牛少、地處偏遠的村屯,企業不可能建站,我們就與企業商量鼓勵個人建站,吸納社會閑散資金籌資建站。通過“投資建站,以站促養”辦法,在6村19個屯共建大小承包奶站(點)17個。目前全鄉3,876戶,已有3,395戶養上奶牛,占87.6%。
(二)拓寬籌資渠道、擴群增量
我們積極引導農民把手頭的資金投入到養殖奶牛中來,向農民宣傳“誰投資、誰發展、誰受益”的思想,在內部挖潛.五年來,農民自籌資金達8000萬元,用于發展奶牛業。我們幫助農民協調各種關系,采取奶資擔保,工資擔保,信用戶聯保等辦法,共利用伊利企業養牛貸款2200萬元,信合貸款240萬元,農行貸款50萬元,購進奶牛2,145頭。本著 “你發財,我發展”的原則,出臺16條引資養牛優惠政策實施定向定位招商,吸納社會各方資金,投資養奶牛,辦牧場。大慶石油管理局下崗職工范虹2001年到小康村投資50萬元養奶牛,經過4年的不懈努力,現已發展到35頭,經濟效益十分可觀,F在已有六個市縣31人,在我鄉投資2120萬元,飼養奶牛751頭。
(三)典型帶動,規模推進促發展
一是借典型示范群眾。鄉村兩級先后20次組織近500名農牧民遠到全省奶牛之星雙城,近到本縣小八盤參觀典型開闊視野,用先進的生產經驗解決農牧民在奶牛生產中落后的生產方式。
二是用典型引路,讓典型說話。前伍代村是我縣有名的民族貧困村。2000年,鄉政府號召群眾發展奶牛,群眾認為養奶牛不托底,原村黨支部書記吳福林帶頭購買5頭奶牛,當年獲得純效益1.6萬元,群眾看在眼里,動在心上,紛紛買進奶牛,幾年時間,這個村奶牛存欄便由當初的260頭猛增到目前的1,832頭。
三是走規模、規范化經營,產業化發展之路。以鄉辟小區、建專業村屯、村育大戶為重點,全面推進畜牧業提檔升級。目前10頭以上奶牛大戶發展到108戶、20頭以上大戶發展到14戶.2003年辟建煙屯村林業隊和鄉牧場2個奶牛小區,1處標準化、規;藸柵_村奶牛公寓。
(四)延伸產業鏈條,保障牧業發展
一是調整農業內部結構促發展。今年,全鄉7.8萬畝耕地,飼料作物播種面積就達到了5.6萬畝,其中種植青貯3萬畝、健寶牧草3900畝、紫花苜蓿900畝。
二是興建草業促發展。2002年以來我們對轄區內12.4萬畝草原全部實行禁牧政策,奶牛養殖全部實現了舍飼化,保護了草原,恢復了生態環境,緩解了草原壓力。同時,我們采取政府出資種草、改草,加大對草原治理的投入力度。近年來,先后圍欄封育種改草5.5萬畝。
三是狠抓水源建設促發展。2001年以來,我們鼓勵群眾圍繞牧業發展打抗旱井,政府出臺了對連片種植青貯30畝上的地塊免費出資打一眼抗旱小井,對連片種植青貯200畝以上的免費打一眼中深井,對種植紫花苜宿、健寶牧草200畝以上的同樣免費打一眼中深井的優惠政策,4年來共為農民免費打大小抗旱井300余眼。
(五)繁防引管建并舉,提質增效
加快奶牛業的發展,尤其是要推進奶牛業的提檔升級,不僅需要資金的支持,更需要政府全方位的服務。我們在擴張奶牛飼養數量的同時,把提質增效作為建設奶牛大鄉的主攻方向,在繁育優良母群、強化防檢疫力度,引進和購入優質高產奶牛、科學飼養管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5個方面,為提質增效提供保障。
二、在民族扶貧工作中,我們重點抓了以下扶貧措施
(一)實施科技扶貧。本著“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把技術培訓和咨詢服務列入扶貧計劃。突出了科普工作的實效性,緊緊圍繞奶牛業的發展及農民增收,采取舉辦培訓班、召開現場會、外出參觀學習等形式積極開展科技培訓。
一是搞好種植業科技推廣,夯實奶牛業發展基礎。2003年以來,在種植業生產上,全面推廣應用了測土配方施肥、機械深松整地、節水灌溉等實用技術,增加了種植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滿足了奶牛業發展對優質充足飼料的需求。
二是推廣應用秸桿加工轉化技術。近年來,縣鄉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村屯舉辦奶?茖W飼養技術培訓班100余期,培訓15600余人次,科學養牛技術已在全鄉推廣。通過秸桿轉化利用,種植業畝增收50元,全鄉種植業增收近380萬元,增產鮮奶3300噸,增收500萬元。
三是推廣應用青貯、苜蓿種植飼喂技術。今年我們共召開青貯、牧草種植飼喂技術現場會8次,有力地促進了青貯、苜蓿種植飼喂技術的推廣應用。
四是增加科技中心戶。我們堅持每屯建3—5戶科技中心戶,切實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藸柵_村八寶代屯科技中心戶宋海深,全面推行奶?茖W飼養,奶牛平均單產6.5噸,純收入6萬余元。全鄉群眾,特別是文化層次較低的農民通過學科學,掌握了奶牛養殖、青貯種植等實用技術,降低了飼養成本,增加了效益,加快了脫貧步伐。
(二)實施包扶扶貧。2003年8月份,我們在全鄉廣大黨員干部中開展了向貧困大學生獻愛心活動,為波布代村小馬家屯貧困學生馬琳、馬悅雙胞胎姐妹捐款7200元,縣政府副縣長李世宇個人拿出2000元,縣教育局支持4600元,圓了姐妹二人大學夢。今年,定點包扶我鄉的縣直單位是勞動局、氣象局、農發行和藥監局。李世宇縣長及各包扶單位共為23戶貧困戶籌措化肥30袋,現金3250元;為村衛生所捐贈辦公桌椅3套。還重點完成了后(后伍代)--東(東新屯)紅磚路鋪裝、村小學上電、村衛生所內部裝配、村辦公室維修等工作。前五代、后五代兩屯的自來水安裝工程正在緊張施工中。
(三)實施招商扶貧。大慶投資者魏永華自籌資金20萬元在波賀崗子屯建奶站,通過建站促進了奶牛業的發展。以資源為載體,先后引進內蒙古赤峰市元寶區劉久杰、大慶市供水公司張傳彬等4戶客商,投資355萬元,利用波賀崗子屯土地,建立轉基因楊樹苗木基地、中草藥基地和養;。通過招商扶貧不僅給波賀崗子屯帶來新思想、新觀念、新技術和資金,而且每年最少能安排本屯剩余勞動力20余名,年務工收入8萬元以上。在招商引資戶的帶動下,該屯奶牛存欄由2002年初48頭,發展到156頭。除此之外,又養鵝2900只,加上國家兌現退耕還林政策,該屯2004年收入達84萬元。
(四)突出主導產業,堅持以牧為主脫貧。面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新階段為扶貧攻堅帶來的新機遇,我鄉提出了“以草為業、以農養牧、以牧立鄉、以鵝脫貧、以牛致富”的經濟發展思路,主要靠牧業經濟來實現脫貧致富。
一是實施扶貧牛工程。2001年,利用財政扶貧資金50萬元,扶持煙屯村5個大戶養牛,創建“一強帶四貧”扶貧聯合體。聯合體負責人給所帶貧困戶物資無償援助,幫助確立脫貧主導產業。王彥章給貧困戶張有金1頭價值1.5萬元大奶牛(日產奶50斤),在扶持其脫貧的同時極大提高了張有金致富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張有金家已基本擺脫貧困。2003年,鄉黨委、政府為扎朗格村167戶貧困戶協調伊利公司養牛借款278.4萬元,購買奶牛348頭。
二是農經濟向牧經濟轉變。2000年,我們采取“一強帶四貧”的辦法,將利用財政資金7萬元購買的7臺小型拖拉機無償分發給7個有豐富生產經驗、致富能力強的農戶,他們每人包扶4戶貧困戶,為這些貧困戶無償指導服務三年,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2002--2003年,按照縣政府規劃整村推進扶貧辦法,給扎朗格村扶貧肉牛資金23.8萬元,68戶貧困戶實現養牛。2003年出資5萬元扶助106戶養鵝,共飼養8500只。其中馬占友養鵝1000只,當年實現純收入1.3萬元。
四是實施扶貧羊工程。2000年,利用財政扶貧資金20.23萬元,扶貧三個村屯(太平莊、波布代、官爾屯)46戶貧困戶,購買可繁母羊674只。并采取扶貧到戶、選戶經營、放母還犢、保值增值、滾動發展的方式,簽定合同。承包經營期為三年,合同期滿原承包經營的扶貧羊無償歸承包經營戶所有。據調查扶貧養羊戶戶均純收入可達1500元以上,并實現滾動發展。
(五)以提高效益為目標,實施項目扶貧。我們將財政扶貧資金重點用于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社會公益事業。為扎朗格村打1眼自來水井、4眼抗旱中深井,解決了350戶,1150口人,2600頭牲畜飲水問題,新增灌溉面積1200畝。為孩子配備了“愛心車”,為群眾生產生活和兒童上學提供方便。完善了畜牧綜合服務室建設,農機庫建設,對小學危房進行了改造。2003年春季,為煙屯、前伍代兩個貧困村,爭取到一萬畝草場改良項目,2003年共收獲干草360萬斤,實現創收72萬元。
【全鄉奶牛業發展匯報材料】相關文章:
縣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匯報材料08-24
縣林果業發展情況匯報08-12
關于全縣旅游業發展情況的匯報08-15
鄉鎮產業發展情況匯報材料08-16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匯報材料08-22
中學均衡發展工作匯報材料08-24
推進建筑業轉型發展交流材料06-01
中學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匯報材料08-24
農業產業化發展匯報材料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