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企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的關系及對策
企業,是承載創造一切社會財富的社會組織現階段,無論是公有制企業還是非公有制企業,都是社會主義國有經濟的實現形式,一座城市的繁榮離不開企業的蓬勃發展,企業發展對于一座城市國民經濟實力的增強,稅基的增大,財政的增長,就業的增加,居民收入的增收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城市,是一切企業賴以生存持續發展的主要載體,城市功能的完善,品位高雅,社會穩定和諧,人居環境優美,科技教育進步,文化豐富繁榮,必將激發企業發展的活力、創造力和競爭力。企業將在城市的藍天上振翅高飛。由此,企業與城市的關系可以這樣定位:城市是樹,企業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企業是源,城市是水,源淵才能流長。一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景德鎮,要建設經濟重鎮,旅游都市和特色瓷都,必須大力發展企業。而工業企業又是我市經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對全市經濟發展一直發揮著主導作用,歷史上,我市是老工業城市,基礎較好,門類齊全,在全省一直排位靠前。在全國改革開放的大潮面前,要實現跨越發展,率先在中部地區崛起,還有不少差距。主要是傳統觀念束縛較大,經營管理人才缺乏,投資環境有待改善。具體表現在:產品檔次較低,技術含量不高;企業機制不活,創新能力不足;組織結構分散,產業關聯度差;宏觀調控乏力,市場營銷薄弱;企業歷史包袱重,經營效果較差;資金投入不足,民營企業發展緩慢;工業發展外向度較低,大企業大項目不多等等。
由于這些原因,使得我們整個城市的經濟總量太小,財政收入偏低,可用財力更少,公務員待遇偏低,銀行信用總量不大,居民平均收入不高,用于城市建設的政府主導性投資資金更是捉襟見肘。近幾年,盡管我們通過經營城市,市場運作,招商引資,銀行借貸等辦法使市政建設,城市發展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要按雙百城市(百萬平方公里建成城區和百萬城市人口)的規模,形成一市三區(現代區,文博區,生態區)的規劃,打造具有山水、生態、文化特色的經濟重鎮,旅游都市和特色瓷都,還任重道遠。因此,城市化的提高,城市綜合實力的增強有賴于工業化的全面推進!
二我市企業的發展,尤其是工業企業的發展,難以適應城市化的前進步伐,這是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出現的問題,既然是發展中的問題,就必須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
首先,對城市建設進行科學定位,然后對企業發展,作出應對策略。
按照景德鎮千年成因,和改革開放以來發展的實際,景德鎮的城市建設應確定為:經濟重鎮,江南旅游都市和特色瓷都。城市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作為經濟重鎮,強勢發展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本身就是題中應有之義。圍繞城市發展目標,來確定我市企業發展的總體思路,這就是: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關鍵抓園區、首先抓項目。
把項目和工業園區建設作為振興工業經濟的第一要務,以科研為基礎,以產品為龍頭,以產業為支柱,以效益為中心。未來若干年,我市工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擬為:
以發展先進加工制造業為主體,高新技術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兩翼,以體制與技術的不斷創新為動力,促進全市工業結構與布局優化,產值與效益同步,在江西乃至我國中部地區率先建立起現代化瓷都工業基礎。
三當前,在工業化推進城市化,城市化帶動工業化的進程中,我們應該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更新觀念,統一思想。景德鎮發展不快,最大的差距是觀念,最大的瓶頸是資金,硬件障礙是體制,軟件障礙是服務。因此,發展工業、建設城市、富民強市,必須樹立企業興則城市興,企業衰則城市衰的理念,從上到下,廣泛組織,大力學習宣傳這種理念,形成共識,形成合力。大家都來為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環境,為企業創業、成長、發展提供肥沃的土壤。政府要轉變職能,干部要提高素質。真正形成小政府大市場的格局,政府切實履行好宏觀調控、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職能,減少行政干預,增強服務功能。干部要有全局意識,要有奉獻精神,要潛心研究國家經濟政策,把握市場規律,真心實意扎扎實實的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營造環境,人才強企。國以人興,政以才治。人才作為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者、傳播者、推動者,對于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對于國家的鞏固和強大,對于民族的興盛與繁榮始終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就是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環境,包括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和發展環境。千方百計吸引人才、管理人才、用好人才,引導人才合理流動,為我們城市建設和企業振興服務。其實,景德鎮不乏優秀人才,比如陶瓷美術大師、工程技術專家。但是,高新技術、企業經營管理和市場銷售方面的人才比較缺乏。尤其是缺乏既懂技術,又會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由于這方面的人才匱乏,導致不少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產品缺乏競爭力,市場開拓疲軟,難以打開局面,有的企業雖擁有自營出口經營權,但仍然依靠外貿公司和中間商,缺乏自己的銷售網絡和銷售渠道。更為尷尬的是,景德鎮至今沒有形成一個企業經營者階層。加上沒有一個比較健全的,與時俱進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國有企業內部分配制度也不甚合理,人才外流現象比較嚴重。因此,發展現狀呼喚人才強企。
人才強企,就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無論是黨政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還是技能人才,無論是國有企業人才,還是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只要為現代化建設事業付出勞動,作出成就,創造價值的都是人才。識人,既要看才能,也要看品德,力求德才兼備;看能力,看業績,確立能力導向,業績導向;看主流,看本質,不能求全責備。用人要不拘一格,反對唯學歷,唯資歷,要敢于、善于用有爭議的人才,大格不破,英才難出。要建立科學合理、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
找準差距,攻堅破難。比照全省各地經濟發展情況,學習江浙等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我市經濟發展應著重抓好以下四點:一是主攻工業,進一步強化工業主體地位。增加工業投入,大力培育昌河式的企業群體。支持昌河、華意、焦化等一批優強企業低成本擴張。推進戰略重組,實現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名牌企業集中,發揮大公司,大集團對經濟的帶動、輻射、共振作用。打造瓷都工業規模經濟新優勢,加快工業化進程,帶動第三產業發展和整個城市繁榮。二是:發展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是衡量一個區域經濟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標志,是當前推進我市工業化最現實、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徑。各級各部門要放心、放手、放膽、放開、放寬、放活民營經濟發展。要以優化環境為重點,寬松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拓寬融資渠道,對民營企業實行國民待遇,促進公平公正競爭,鼓勵社會英才,包括黨政機關優秀人才,投身民營經濟發展。
三是抓好園區發展,大力招商。工業園區是我市招商引資招商引企的重要平臺,是優勢企業的發展載體。要以高新技術開發區為容頭,以北大科技園,聯創科技園,所中門直升機研發中心等項目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要以陶瓷、板雞、潔具、建材、電子、醫藥、機械資源和企業引進世界強、中國強、民營強來景投資落產。工業招商,要創新機制,轉換形式,注重規模,
、瓷罨母,激發企業活力。通過引進增量、盤活存量、做大總量、推進國企改制。按照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化產權制度要求,引進戰略投資者。實施戰略重組,聯強扶優,以并購、合作、兼并、破產等形式,全面完成企業改制。靈活把握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認真協調好部門與整體、眼前與長遠之間的利益關系。依法行政,按章辦事,切實保護好企業的合法權益。改變舊體制,創造新機制,不斷激發企業經營、管理和發展的勃勃生機。要用企業的振興帶動城市的全面繁榮。
【論企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的關系及對策】相關文章:
淺談誠信與企業發展的關系08-07
改善護患關系的對策08-05
論和諧勞動關系的構筑08-05
論誠信原則與勞動關系08-05
論和諧勞動關系的構筑08-05
論怎樣處理醫患關系08-05
論幼兒告狀行為的成因及對策08-23
試析城市建設投融資的難題與應對策略08-05
論中國保險市場的現狀與對策08-05